徐州會戰紀實/中國抗戰紀實叢書

徐州會戰紀實/中國抗戰紀實叢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路滔 著
圖書標籤:
  • 徐州會戰
  • 抗戰史
  • 中國抗日戰爭
  • 曆史
  • 軍事
  • 紀實文學
  • 戰爭紀實
  • 徐州
  • 八一三事變
  • 抗戰叢書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中國友誼齣版公司
ISBN:9787505734517
版次:1
商品編碼:11659159
品牌:創美工廠
包裝:平裝
叢書名: 中國抗戰紀實叢書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5-03-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404
字數:407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八年抗戰,六大會戰
  全景式、多角度、大場麵、多風格紀實展現那一段波瀾壯闊的戰爭曆史
  披露鮮為人知的曆史內幕
  再現中華民族同仇敵愾,全力抵抗外族侵略的英勇悲壯場景
  隻有銘記曆史,珍愛和平,纔能麵嚮未來

內容簡介

  《中國抗戰紀實叢書:徐州會戰紀實》是首部全麵反映徐州會戰的全景式紀實文學作品。1938年的魯南、徐州大地上,一係列震驚世界的戰役爆發,滕縣保衛戰、臨沂保衛戰、颱兒莊大捷、徐州大突圍……百萬大軍浴血奮戰,殊死拼殺,在共赴國難的慷慨激昂中,譜寫瞭一篇篇悲壯動人、波瀾壯闊的曆史篇章。

作者簡介

  路滔,原名濮繼紅。1985年畢業於中央廣播電視大學。1969年 應徵入伍,曆任《人民軍隊報》《解放軍報》《解放軍生活》雜誌編輯、副主編、主編,解放軍齣版社副社長、編審。大校軍銜。1978年開始發錶作品,1993年加入中國作傢協會。著有雜文集《鏡子?警鍾?尺子》《世態沉思錄》,散文集《像雷鋒那樣做人》《功成名就二十步》《路滔智慧三書》,報告文學《祁連山在呼喚》《紅土黑血》《世紀滄桑》《血戰颱兒莊》《“七界島”閃電》《徐州會戰紀實》等。

目錄

序/001
楔子/001

第一章1938:津浦綫告急/001
1.麵對長江,李宗仁仰天長嘆:"10萬大軍,打瞭還不到4天哪!……"/003
2.南綫與日寇玩著"捉迷藏",北綫卻已門戶洞開/013
3.大戰的帷幕剛剛拉開,7粒子彈卻已射穿瞭一個上將的頭顱/022

第二章悲壯的108個小時/033
1.李宗仁微微一笑:"隻要打日本,再爛的部隊我也要!"/035
2.拂曉,界河、龍山、普陽山一帶突然響起猛烈的炮聲/044
3.磯榖一個不情願的"迂迴",迫使川軍
第一綫陣地"不戰而失"/057
4.九蕩九決,突然,東關城頭又冒齣一麵中國的軍旗/067
5.一陣嘹亮的軍號聲,竟然使城裏城外的中國人欣喜若狂……/077
6."炸!給我把滕縣統統炸平、炸焦!……"磯榖廉介發瘋瞭/087
7.王銘章揮舞著手槍怒吼道:"弟兄們,我們要拼到最後一滴血!"/098
8.上將緩緩地吐齣一句話:"我122師自王師長以下,全師殉城,無一投降,至為慘烈!/110
9.蔣介石默然無語,提起特製的"天宮牌"湖筆,寫瞭8個大字……/126

第三章砍斷左臂/133
1.龐炳勛把闆垣尊為"凶神",闆垣卻把龐炳勛譏為"螞蟻"/135
2.斷氣之前,將軍瞪著大眼,仍衝著鬼子罵瞭句:"你奶奶個熊!"/143
3.金發女郎驚愕得兩眼瞪得滾圓:"龐炳勛?雜牌軍?打敗瞭闆垣?……"/152
4.龐將軍咬著牙發誓:"即使剩一兵一卒一彈,我也要與臨沂共存亡!"/163
5.多年的積雪融化瞭,臨沂城外突然冒齣一支飛兵/172
6.爭論激烈,焦點在於:是死守為上,還是攻守為上?/184
7.深夜,張剋俠寫完日記,興高采烈地與衛士下瞭3盤棋/192
8.戰場奇觀:日寇逃竄時,慌得連屍體上的耳朵和手指都來不及割/202
9.一份錯誤電報,使張自忠與圍殲阪本支隊的天賜良機失之交臂/215
10.望著那張老淚縱橫的臉頰,張自忠斷然改變瞭主意/227
11.闆垣抽齣那把沾滿罪惡的軍刀,用白絹擦瞭擦,而後對準瞭自己的腹部/236

第四章紅血洗過的戰場/247
1.磯榖廉介變得驕狂無比,不顧一切地把屠刀砍嚮瞭"天下
第一莊"/249
2.旭日緩緩升起,池峰城猛然發覺31師麵臨的竟是一場"背水之戰"!/257
3."周恩來有眼光!"李宗仁興奮得兩眼灼灼發光/265
4.1193=0--一道奇特而又恥辱的等式,使驕橫的日寇醒過來瞭/273
5."不準撤!"池峰城抓起電話機對王冠五吼道,"颱兒莊就是我們的墳墓!"/281
6."中華民族萬歲!"……槍聲響瞭,烈士的英魂嚇呆瞭群鬼/290
7.久攻不下,磯榖中將策劃瞭一個十分毒辣的"卡咽喉計劃"/298
8.敵寇驚呆瞭:10多個中國士兵早已戰死,卻仍然一直站立著沒有倒下/310
9.決定勝負之數,就看誰能堅持到最後5分鍾/323
10.李宗仁跨進颱兒莊,望著眼前的"血肉之牆",猛然雙膝跪地,熱淚橫流……/333

第五章結尾不像開頭/347
1.60萬大軍在握,為什麼李宗仁反而感到渾身燥熱不安?/349
2.突圍!突圍!--一個遺憾中的傑作,讓軍事傢們琢磨瞭半個世紀/357
3.蔣介石頗有風度地笑著:"諸位,我要公布一個你們意想不到的新聞……"/368
附錄/379

精彩書摘

  南京,中國曆史上的六朝古都。
  可如今,金陵的“王氣”哪去瞭?不夜的秦淮哪去瞭?中山先生建都南京時的民情激奮哪去瞭?昔日繁華、喧鬧的古城哪去瞭?……沒有瞭,都不見瞭!到處都是一片淒涼、頹敗、惶然。街道上,盡管還有人來車往,但行人那匆匆忙忙的腳步和惶惶不安的麵容,那荷槍實彈的軍警倉倉皇皇的調動,總給人一種“山雨欲來風滿樓”的預兆。布滿寒氣的曚曚曨曨的太陽,好似對著寒冷的蒼穹發齣微弱的嘆息。舉世聞名的六朝“帝王之都”,難道真是末日已到?!
  這是1937 年11 月11 日。從10 月12 日到達南京那一天算起,北伐名將、桂係首腦李宗仁赴寜接任第5 戰區司令長官,已恰巧一個月瞭。
  剛剛用完早餐,刺耳的警報又拉響瞭。不一會兒,空中即傳來瞭駭人的日軍轟炸機的怪嘯聲。幾乎就在同時,數百米外的一座樓房上,拔地騰起瞭幾團煙火,接著就是震耳欲聾的爆炸聲。此刻,李宗仁站在豪華的大客廳的窗下,泰然地抽著“三炮颱”香煙。久曆戰場瞭,他對慘烈的搏殺早已處之泰然。他還記得在1916 年的一次戰鬥中,連長佯稱肚子疼,畏葸不前,他在危急之下,舉起連旗,帶頭衝鋒,不料一顆子彈飛來,由右頰射入瞭上齶骨,立時滿嘴碎牙,血流如注。他呸的一聲將碎牙吐齣,隻說瞭一句話:“弟兄們,跟著我衝!”那年,他纔20 剛齣頭。
  背著曚曚曨曨的太陽,又來瞭兩架敵機,在他窗下的幾韆米外俯衝、拉升,輪番轟炸。他可以清晰地聽到炸彈脫鈎後的呼呼聲,隨著重力的迅速增大,變成瞭使人惶悚的怒嘯聲,把死亡的恐怖刺進瞭人們心靈。腳下的樓房已在顫抖瞭,可他還在窗下靜靜地抽著煙。巴掌大的“小天鵝”煙灰缸裏,煙蒂煙灰已經堆得像山。偌大而又闊氣的客廳裏,隻有他一個人。隨著一陣陣高射炮的“咚咚咚”聲,大地發瘧疾似的顫抖終於結束瞭。透過漫漫的煙塵,可以看到大樹震倒,高樓倒塌,救護隊三三兩兩地擠嚮那些在血染的塵埃中痛苦地抽搐、哭號的百姓……他倒在瞭靠牆的沙發上。明天就要赴徐州指揮津浦綫作戰瞭。
  為瞭做好行前準備工作,他已經好幾天沒睡個安穩覺瞭。他很纍,很睏,微閉雙眼,想靜息一下,剋製自己,一切不去想它。但腦子裏亂哄哄的,淞滬會戰中那些港灣交錯的三角地帶,那些令人實在放心不下的國防設施,那些日軍的海、陸、空三軍可以盡情發揮的火力,重重疊疊,連綿不斷,就像有三五颱電影放映機在他腦子裏輪放,他無可奈何。他是軍人,必須時時刻刻關注著淞滬的戰況,因為淞滬的每一根筋,都連著津浦沿綫的每一塊肉啊!
  有人從後麵走瞭過來,盡管腳步很輕,但他還是感覺到瞭。10 步,7 步,4步,2 步……好,迅速轉身,在0.6 秒之內拔齣手槍,準能打他個四腳朝天。當然,這隻是他頭腦裏的本能反應,眼下在這個戒備森嚴的南京豪華官邸裏是完全沒這個必要的。
  “李長官,軍委會電報。”一個上校遞給他一個紫紅色的文件夾。
  “嗯,軍委會來的?”他不免有些詫異。
  他戴上那副金架眼鏡,飛快掃瞭一眼,僅花瞭幾秒鍾!
  “這麼說,上海確已陷入敵手?”
  “是的,長官!”
  “唉!”他把文件夾遞給上校,一聲長嘆,把眼鏡取下來,重重地扔在瞭茶幾上。他仰在瞭沙發上,一動不動,隻是呆呆地望著對麵那個刷漆方框裏嵌著的那張蔣介石頭像:光頭,穿著筆挺的元帥服。他像誰?像希特勒?像墨索裏尼?都不像,他就是他,蔣中正,一個喜歡意氣用事、軍事上並不很高明的浙江人!
  “唉!難怪白崇禧說你‘隻配當個連長’!”他心裏直嘀咕,望著蔣的尊容,不由想起瞭一個月前他剛到南京遇到蔣的那一幕——他是從桂林動身後,從武漢坐著又破又舊的小火輪,在長江裏隨風逐浪地漂瞭兩天纔到達南京的。船抵南京,已是10 月12 日晚,便暫時在中山陵園的一座洋房裏,和自己的桂係老搭檔、時任最高統帥部副總參謀長的白崇禧同住。這座洋房,據說是張學良被囚前的私人彆墅。第二天,白崇禧就陪他去拜訪瞭蔣介石。此時,敵我雙方已在上海戰場血戰瞭兩個月,我軍死傷慘重,南京也時常遭到敵機空襲,市麵蕭條。但是,蔣介石卻精神非常飽滿,而且口中不時豪語滿串。
  “委員長,上海戰況如何?”不待寒暄坐定,李宗仁便衝著蔣介石開瞭腔。
  “德鄰兄,世人皆知,上海是世界十大城市之一,是國際觀瞻所係,我國在上海有許多工廠、許多物資。所以,我們無論如何,不管付齣多大的代價,也要把敵人趕下黃浦江去!我們在淞滬地區已有70 萬大軍,有足夠的兵力把敵人趕下黃浦江去!我們現已全國統一,又有吳福綫的中國式馬其諾防綫作為依托,完全有信心把他們乾淨地、徹底地趕下黃浦江去!……”
  “哼,說得輕巧!”他心中殊不以蔣言為然,暗思:當最高統帥的,哪能憑著意氣用事呢?我們如果能輕而易舉把敵人趕下黃浦江,戰役怎會打瞭兩個多月還一敗塗地?不過,眼下雙方鏖戰正烈,民氣沸騰,最高統帥既有如此豪情,他也就不便澆冷水瞭。抓住插話機會,他趕快嚮蔣介石陳述瞭自己的意見:
  “委員長,我以為,淞滬不設防的三角地帶,不宜死守。為避免不必要的犧牲,
  我軍在滬作戰應適可而止。”
  “哦,德鄰兄,你還有什麼高見?盡管講!盡管講!”
  “我建議將廖磊的第21 集團軍和其他增援前綫的部隊,調到蘇嘉路國防綫上的既設陣地去,憑險據守;然後將滬上久戰之師抽調迴南京整補,再相機嚮國防綫增援。如此更番抵抗,纔能持久消耗敵人的力量。迫不得已時,我軍便自動放棄南京,將大軍嚮長江兩岸撤退。誘敵深入,節節抵抗,實行長期的消耗戰。”
  “嗯,嗯,好的,好的。”蔣介石連連點著頭,右手一扇一扇的,但那張瘦臉上似已露齣一絲不快的神色,“不過,淞滬三角地帶還是要死守的,必須死守!我已命令廣西廖磊的第21 集團軍趕赴上海參戰,你去電催促他一下吧!”“哼!這等於把我的建議槍斃瞭!”李宗仁心中很有些不快。不過,蔣介石是最高統帥,既然他下命令瞭,也隻有服從。不久,廖磊率6 個旅趕到瞭上海,奉命參加瞭上海大場鎮決戰。
  果然,不齣李宗仁所料,由於淞滬戰場離蘇嘉路的第一道國防綫還有100 多裏,確屬無險可守,於是,敵人的炮火盡情地宣泄著,好似把我軍趕進瞭一座大鐵爐熔化,每小時竟有上韆人死傷!
  ……

好的,這是一份詳盡的圖書簡介,主題聚焦於抗日戰爭中的其他重要戰役和曆史事件,完全避開《徐州會戰紀實》的具體內容,並力求自然流暢,不含任何AI痕跡。 --- 浴血山河:抗戰正麵戰場決定性戰役全景研究 (一部深入剖析中國正麵戰場戰略轉摺與民族抗爭的宏大史詩) 本書並非聚焦於某一場特定的戰役,而是以宏大的曆史視野,係統性地梳理瞭自“九一八事變”後,至抗日戰爭全麵爆發及直至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期間,中國國民革命軍在正麵戰場上所經曆的那些決定國傢命運、影響戰爭全局的重大戰役群。它旨在填補當前抗戰研究中對宏觀戰略布局與關鍵節點戰役群落深入剖析的空白,為讀者呈現一幅波瀾壯闊、血肉鑄成的抗日畫捲。 第一部分:戰略防禦的艱難抉擇與初期血戰 (1937-1938) (一)淞滬的悲壯與戰略轉移的代價 本書首先詳細剖析瞭1937年夏鞦之交爆發的淞滬會戰的戰略背景、作戰部署及其深遠影響。我們不隻是簡單羅列傷亡數字,而是深入探討瞭中國軍隊如何以血肉之軀,在上海及周邊地區構築起一道鋼鐵防綫,意圖消耗日軍的戰略物資和銳氣,為後方工業和政府機關的戰略轉移爭取寶貴時間。對“三三製”戰術的運用、對日軍“速戰速決”計劃的粉碎,以及最終被迫撤退的復雜決策過程,均進行瞭細緻的還原與評價。特彆關注瞭四行倉庫保衛戰的象徵意義,它如何成為民族精神的圖騰,在絕望中點燃瞭抗戰的火種。 (二)南京的陷落與民族精神的重塑 緊接著,本書著墨於南京保衛戰的悲劇性部署和最終失敗。研究側重於中央政府在資源極度匱乏、情報不暢和時間緊迫之下所做的艱難抉擇,以及不同部隊在城防中的錶現。更重要的是,我們聚焦於戰役失敗後,如何迅速進行思想上的重建,將暫時的軍事挫敗轉化為堅定的抗戰意誌,為後續的持久戰奠定精神基礎。 (三)平漢、粵漢綫上的拉鋸與牽製 在戰略防禦階段的後期,日軍試圖通過一係列攻勢,切斷中國主要的交通動脈,實現對中國戰場的全麵分割。本書細緻描繪瞭太原會戰中忻口等地的慘烈對壘,探討瞭中國軍隊在火力代差巨大的情況下,如何利用復雜地形進行頑強防禦,有效遲滯瞭日軍精銳部隊的南進。同時,對華北、華中地區圍繞平漢綫(今京廣綫)和粵漢綫所展開的防禦戰役進行瞭梳理,展現瞭中國軍隊在空間換時間戰略下的無奈與堅韌。 第二部分:戰略相持的考驗與局部反擊 (1939-1941) 隨著戰綫在武漢、廣州一綫形成基本穩定,抗日戰爭進入瞭艱難的相持階段。這一時期的戰鬥特點是規模相對縮小,但地域分布更廣,更考驗軍隊的組織能力和地方武裝的協同作戰能力。 (一)南方的防禦與會戰體係的構建 本書重點分析瞭1939年至1940年間,日軍為達成占領整個中國沿海目標而發起的第一次長沙會戰。詳細還原瞭國民革命軍如何利用“誘敵深入、分割包圍”的戰術思想,在長沙周邊地區成功挫敗瞭日軍的進攻,這是自抗戰全麵爆發以來,中國軍隊在重要城市防禦戰中取得的重大勝利,極大地提振瞭士氣。 (二)中原地區的戰略反擊與局部勝利 相持階段並非一味挨打。本捲特彆研究瞭1940年百團大戰的戰略意圖、戰役過程及其對日軍“治安強化運動”的衝擊。雖然這是一場局部性的、以運動戰為主的戰役,但它充分展示瞭中國共産黨領導的八路軍在敵後戰場進行大規模破襲戰的組織能力和戰術成果。 隨後,本書將目光投嚮1941年夏季的第二次長沙會戰,分析瞭日軍在總結瞭第一次失利經驗後,針對性采取的新的進攻模式,以及中國軍隊在吸取教訓後所采取的更具彈性的防禦部署,展現瞭中國軍隊在實戰中快速學習和調整的能力。 第三部分:中後期的大規模決戰與戰略轉摺 (1942-1944) 進入戰爭的後半段,全球局勢的變化對遠東戰場産生瞭深刻影響。日軍為瞭鞏固其“大東亞共榮圈”,開始實施更大規模的戰略行動。 (一)日軍的“一號作戰”與中國軍隊的消耗戰 本書用極大的篇幅,詳細論述瞭1944年日軍為打通大陸交通綫、徹底摧毀中國抵抗意誌而發動的“一號作戰”,即豫湘桂會戰。 我們深入分析瞭這次戰役的五個階段,從河南戰場的迅速潰敗,到長沙的再度失守,再到桂林、柳州等地的頑強抵抗。研究重點在於:為何在數年的相持後,中國軍隊在麵對日軍精心準備的這次大規模攻勢時,齣現瞭如此嚴重的失利?這背後是戰略物資的極端短缺、裝備的代差無法彌補,還是指揮體係在麵對飽和式攻擊時的應對不足? 同時,本書也肯定瞭在日軍攻勢末端,中國軍隊在芷江防衛戰中展現齣的堅韌防守,為後續的美援和戰略反攻保留瞭重要的空軍基地和戰略空間。 第四部分:戰役背後的組織與後勤 本書超越單純的戰術描述,深入探討瞭支撐這些宏大戰役的復雜體係: 軍工與物資的命脈: 詳細介紹瞭“後方工業”在戰爭中的艱難維係,以及駝峰航綫、滇緬公路等國際援助生命綫在維持正麵戰場作戰能力中的關鍵作用。 軍事人纔的培養: 研究瞭黃埔軍校及各軍官訓練團在不同曆史階段為前綫輸送指揮人纔的作用,以及抗戰後期通過美式訓練改編的部隊在裝備與戰術上的顯著進步。 情報與通信的較量: 探討瞭雙方在電訊破譯、戰場偵察等方麵展開的隱秘較量,這對每一次會戰的勝負起到瞭決定性作用。 結語:不屈的民族意誌 本書通過對正麵戰場一係列決定性戰役的係統梳理與深入剖析,旨在嚮讀者展示,中國軍隊在麵對世界一流武裝力量時所展現齣的巨大犧牲、堅韌不拔的戰鬥精神以及在極端睏境中不斷尋求突破和進步的民族智慧。它不僅是軍事史的研究,更是對一個民族在危難關頭不屈意誌的史詩性記錄。 ---

用戶評價

評分

我最近讀瞭一本關於冷戰時期間諜活動的驚悚小說,簡直讓人手心冒汗,一口氣讀完纔罷休。這本書的厲害之處在於,它巧妙地將曆史真實背景融入到虛構的敘事結構中,讓你分不清哪些是史實,哪些是作者的奇思妙想。作者對六十年代東西方情報機構的運作方式、秘密接頭、密碼破譯的細節描寫,細緻到令人發指。主角是一個遊走在柏林牆兩邊的雙麵間諜,他的內心掙紮、對傢人的愧疚與對信仰的堅守,被刻畫得入木三分。情節設計上充滿瞭反轉,你總以為猜到瞭結局,結果下一章又被帶入更深的迷霧。最絕的是,它探討瞭“忠誠”這個概念的模糊性,在那個意識形態對立的年代,個人的道德標準是如何被扭麯和重塑的。全書節奏緊湊,對話精妙,是近年來少有的能將文學性和曆史懸疑感完美結閤的佳作。

評分

說實話,我很少對當代詩歌抱有這麼高的期待,但這本詩集完全顛覆瞭我的看法。它沒有那種故作高深的晦澀,也沒有華而不實的辭藻堆砌,而是以一種近乎白描的手法,捕捉日常生活中那些轉瞬即逝的、微妙的情緒碎片。詩人的語言非常乾淨、有力,擅長使用意象的跳躍來製造張力。比如其中一首寫城市雨夜的組詩,從玻璃上的水汽寫到霓虹燈下的孤獨,層層遞進,將現代都市人的疏離感錶達得淋灕盡緻。讀起來感覺非常貼近,像是自己心裏那些說不齣來的話,被詩人用更精準的結構給提煉瞭齣來。如果你厭倦瞭那些矯揉造作的“先鋒”作品,這本詩集提供瞭一種迴歸本真的、極具生命力的錶達方式。讀完後,感覺心靈被溫柔地洗滌瞭一遍,心情異常平靜。

評分

這套關於二戰太平洋戰場的大部頭,簡直是曆史愛好者的福音。作者顯然是下瞭大工夫的,從珍珠港事件爆發前夕的錯綜復雜的政治博弈,到瓜島的血腥巷戰,再到中途島的戰術博弈和隨後的拉鋸戰,敘述得詳略得當,人物刻畫也相當生動。我尤其欣賞它不僅僅聚焦於高層決策,而是穿插瞭大量一綫士兵的日記、信件和口述迴憶。這種宏大敘事與微觀體驗的結閤,讓那些教科書上冰冷的數字和戰略決策,瞬間變得有血有肉,充滿瞭人性的掙紮與光輝。讀完後,我仿佛能聞到南太平洋濕熱空氣中硝煙的味道,感受到航母甲闆上燈火通明的緊張氣氛。不過,對於那些不熟悉太平洋戰役整體脈絡的讀者來說,開篇可能會稍微有點密集,需要耐心梳理一下錯綜復雜的軍事編製和指揮鏈。但隻要堅持下去,絕對能收獲到遠超一般曆史讀物的震撼與深度。

評分

我最近接觸到一本關於歐洲文藝復興時期藝術贊助體係的專論,真是大開眼界。這本書的獨特視角在於,它沒有將藝術史簡單地視為天纔藝術傢的個人奮鬥史,而是極其細緻地剖析瞭美第奇傢族、教皇權力和新興商人階層是如何通過贊助藝術來鞏固自身權力、塑造社會形象的。作者對佛羅倫薩的政治生態、銀行業務模式乃至宗教改革前夜的社會思潮都有著深刻的理解,並將這些要素與藝術作品的創作動機、風格演變緊密聯係起來。例如,它分析瞭“理想人體”的再現,如何服務於人文主義思潮對世俗權威的肯定。這本書的結構嚴謹,圖文並茂,對每一幅關鍵畫作的背景分析都極為透徹。它提供瞭一種理解藝術的全新框架——藝術不再是孤立的審美活動,而是深刻嵌入權力與財富網絡中的一種社會工具。讀完後,再看那些著名的文藝復興大師的作品,會發現背後隱藏著更深層的博弈。

評分

這本關於古代絲綢之路貿易路綫的學術專著,簡直是為我這種對古代經濟史著迷的人量身定做的。它的優點在於其無可匹敵的資料的廣度與深度。作者不僅梳理瞭陸上和海上的主要通道,更深入分析瞭不同時期特定商品的流通模式、定價機製以及由此引發的文化交流與衝突。那些關於粟特商人、大秦景教傳播乃至香料貿易的章節,提供瞭許多以往被忽略的細節。尤其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它采用瞭大量的考古新發現和碑文考證來佐證傳統文獻的記載,使得論證體係極其紮實。雖然閱讀過程需要一定的專業知識儲備,偶爾會齣現一些晦澀的專業術語,但一旦理解,你對古代歐亞大陸的相互依存關係會有全新的認識。它不是一本輕鬆的讀物,但絕對是值得反復研讀的寶藏。

評分

書的質量很差,最基本的裝裁都達不到!很不理想!

評分

剛收到。

評分

一寸河山一寸血,一寸河山一寸血

評分

一寸河山一寸血,一寸河山一寸血

評分

挺好的挺好的挺好的挺好的挺好的挺好的挺好的挺好的挺好的挺好的

評分

對抗戰的那段曆史有瞭很好的瞭解

評分

書不錯,一本好資料。

評分

毫無疑問這是一本好書,京東送貨也很快,我很滿意!開捲有益,讀書好處多,陶冶情操,修身養性,還會再來的哦。一本書有一個故事,一個故事敘述一段人生,一段人生摺射一個世界。“讀萬捲書,行萬裏路”說的正是這個道理。讀詩使人高雅,讀史使人明智。讀每一本書都會有不同的收獲。“懸梁刺股”、“螢窗映雪”,自古以來,勤奮讀書,提升自我是每一個人的畢生追求。讀書是一種最優雅的素質,能塑造人的精神,升華人的思想。

評分

還沒來得及看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