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圖騰與禁忌》是弗洛依德所著的一本人類學及心理分析的著作。其內容主題主要包括四點:亂倫的畏懼、禁忌和矛盾情感、精靈說,巫術和思想的全能、圖騰崇拜在孩童時期的重現。
一、亂倫的畏懼
1. 對圖騰禁製的破壞將招緻族人的報復或是懲罰
2. 相同圖騰的族人不得通婚的外婚製度
圖騰部落有時候會分化成不同的氏族,而氏族又分化不同的次氏族,此乃為瞭避免亂倫而衍生的製度。
二、禁忌和矛盾情感
禁忌代錶瞭兩種不同方麵的意義:首先是崇高的,神聖的;另外一方麵,則是神秘的,危險的,禁止的,不潔的。“觸犯禁忌的人,本身也將成為禁忌。”
三、精靈說,巫術和思想的全能
1. 在人類的歲月中産生三種對自然的解釋:精靈說,宗教說,科學說。
2. 靈魂的觀念是整個精靈說體係原始的核心,此說相信無生命等物皆有跟人同樣的靈魂。
3. 精靈說産生瞭兩種控製他物的理論:巫術和魔法。
四、圖騰崇拜在孩童時期的重現
圖騰不隻是一種宗教信仰,同時也是一種社會結構。在佛式的精神分析中,圖騰是父親的影像替代物,從這邊暴露的小孩對父親的矛盾情感:伊底帕斯情結。如果說圖騰動物代錶著父親,那麼圖騰觀的禁忌:禁止殺害圖騰動物以及和相同圖騰的婦女發生性關係意味著伊底帕斯的情結(弑父娶母)。
而在某些祭典中允許屠殺圖騰動物,原始民族認為圖騰動物的食用能讓他們得到和圖騰動物相同的神聖性(如同聖餐禮,藉由分食代錶耶穌基督的麵包來仿同他得到認同和聖潔)。在這邊發現的矛盾情感是:兒子殺害父親,但是潛意識中父親成為不可替代的形象,因此演變成藉由祭典分食圖騰動物來增加對父親的認同。如果將之延伸到基督教神話:藉由人類的血債血還觀念,那麼耶穌基督要犧牲生命纔能獲得天父的寬恕,那其可能犯下謀殺天父的罪名。而兒子進而取代瞭父親的地位,列為神,因此可以說基督教延伸早期的圖騰觀念,將父親角色刪除以及掩蓋。
內容簡介
對原始民族部落中的禁忌、圖騰與宗教的核心及本質是長久以來爭議的中心。《擺渡書蟲:圖騰與禁忌》是作者對這些難以解答的謎題所做的突破性貢獻。作者考察瞭澳洲土著人的圖騰崇拜,通過對禁忌及其所隱藏的矛盾情感進行深入分析,認為禁忌具有下列性質:(1)由瑪那(一種神秘的力量)依自然或直接的方式附在人或物身上因而産生的結果。(2)由瑪那以間接的或以傳遞的方式而産生的結果。(3)前兩種方式同時存在。
作者在對泛靈論的施術方式(巫術與魔法)作徹底的研究分析後,發現原始民族在施術的操作過程中,明顯暴露齣一個企圖:嘗試利用控製心理作用的規律來操縱真實事物。所以,他相信人類對自然的第一種解釋(泛靈論)是由心理作用所造成的。進而在其他學者研究圖騰崇拜起源的基礎上,利用精神分析學的方法逐漸解開瞭圖騰之謎。
作者簡介
弗洛伊德(1856—1939),奧地利精神病醫生、精神分析學創始人。1873年進入維也納大學,1881年獲醫學博士學位。1885-1886年間就學於J.-M.夏爾科,後又赴南锡觀察A.-A.利埃博爾和H.伯恩海姆的催眠療法,更深信神經病是可以通過心理治療而奏效的。1892年左右,他發現催眠的效能不能持久,就改用他所特創的精神分析治療法,藉以挖掘忘記瞭的觀念或欲望。1897年提齣瞭戀母情結(俄底浦斯情結),即仇父戀母的情緒。1930年被授予歌德奬金。1936年壽辰時榮任英國皇傢學會通訊會員。
主要著作有《夢的釋義》《日常生活的心理病理學》《精神分析引論》《精神分析引論新編》《弗洛伊德自傳》等。
目錄
前言
第一部分
亂倫的畏懼
第二部分
禁忌和矛盾情感
禁忌的起源
禁忌的瞭解
矛盾情感現象
禁忌與矛盾情感
第三部分
泛靈論、巫術和思想的全能
泛靈論的解析
巫術與魔法
思想的全能
三者的聯係和比較
第四部分
在孩童時期重現的圖騰崇拜
什麼是圖騰崇拜
圖騰崇拜與外婚製
圖騰與父親情結
圖騰餐的含義
圖騰現象中的父與子
宗教的産生與發展
關於圖騰崇拜的總結
附錄:弗洛伊德生平活動一覽錶
精彩書摘
《擺渡書蟲:圖騰與禁忌》:
禁忌與矛盾情感
我們在對死人的禁忌做瞭係列的說明以後,還想進一步討論一些問題,使我們對禁忌能做更全麵的瞭解。
在加諸死者的禁忌中,最重要的一種就是影響原始心理形態因素中的對魔鬼的那種潛在敵意的投射。在我們所討論的問題裏,投射作用被認為與情感的衝突有關,它同時也是導緻神經癥的重要心理因素。可是,投射作用並不僅是為瞭心理防衛而設,它仍然可以存在於沒有衝突的時候,內在知覺的外在投射是一種基本的機製。例如,我們的感官知覺是一種主觀性的,在正常情況下,它對我們外在世界形態的判斷占瞭舉足輕重的地位。在這種傳導過程還沒有搞清楚以前,我們大膽地假設情感和智慧過程的內在知覺,可以依照感官知覺的投射方式來進行。於是,它們形成外在世界的因素,雖然在本質上它們仍然是屬於內部世界的一部分。不過,注意力的産生主要是因為人們對外在刺激的反應,它們開始僅包括快樂與不快樂兩種感覺,隻有當抽象思想的語言錶達發展以後,也就是在語言錶達的具體方式與內在過程相連接後,內在的感受纔顯現齣來。在這種知覺形成之前,原始民族經由內在知覺的外在投射,早已形成一幅外部世界圖像。現在,我們將又迴到心理學的研究上。
原始民族思想體係的一部分,是由把自身的邪惡衝動轉移到魔鬼身上的投射作用所構成,我們將把它們納入下章中的“泛靈論”來討論。現在,我們將努力去探索在這些係統下所隱藏的心理特質,然後,再用它們來與形成神經癥的相似係統比較。在這裏,我首先要強調的是,所有這些係統的範例都是我們在夢的內容所稱的“變形”。我們必須記住,在所有係統形成的期間或在此以後,對於每一個心理事件的意識判斷都由兩組因素組成:一組屬於係統本身;另一組卻真實存在於潛意識裏。
馮特指齣:“在世界各地,對魔鬼傳說的神話中認為它有害的占大多數,所以,一般的看法都偏嚮於邪惡的魔鬼比善良的魔鬼先存在。”很可能所有對魔鬼的具體研究,都是從活人與死者之間的關係演化而來。矛盾情感在人類發展的過程中有同一根源,爾後變為兩個完全不同的心理成分:對魔鬼的懼怕和對祖先的崇拜。①由於對魔鬼的懼怕通常是指新近死亡的人,所以,對死者的哀悼和魔鬼信仰的形式兩者之間必然有著某種緊密的聯係。哀悼,具有一個特殊的心理作用:將未亡人的記憶和希望與死者隔開。如果這個目的達到瞭,那麼,隨著哀傷的減低,所有懊悔、自責和對魔鬼的恐懼將慢慢地消失,將死者尊崇為祖先而以友善的態度祈求他們的保佑。
我們如果長期追蹤研究生者與死者之間的關係,那麼我們不難發現,兩者之間的情感矛盾將隨著時間的流逝而逐漸趨於減少。最終,他們可以不需任何心理努力就能輕易地將對死者的潛在敵意控製住。早先滿足、憤恨和痛苦所交雜的感情相互鬥爭,後來都轉化成一種崇敬的心理瞭,隻有那些神經癥的病人在愛人死亡後纔會産生由精神分析學所發現的強迫性自責的哀悼——矛盾情感。我們不需要在此對這個問題如何發生及其本質上的掩飾和傢庭關係做進一步的研究。不過,上述的例子已經給我們一個有力的證明,即原始民族心理衝動的矛盾似乎較一般已開化的人們多得多。隻要這種矛盾性減少,那麼,禁忌作為矛盾性的一種癥狀和兩種衝突衝動之間的妥協也將逐漸地消失。神經癥,即勾起瞭這種類似禁忌的掙紮,可以說是一種迴返古代遺跡的心理作用。隨著文明的進步,為瞭補償這些作用,於是人們逐漸步入瞭無限浪費心理力量的情境中。
也許,我們又會迴想起馮特在前麵對禁忌所下的矛盾定義:“神聖的”和“邪惡的”。根據他的看法,這個字在剛開始時並沒有包含兩個對立的觀念,它僅是指“似魔鬼的”,“不能被觸摸的”,這種思想也正是上麵兩個對立觀念所同時具有的共同點。這種隱藏在這兩個觀念下的思想早已證明齣它們在剛開始時是閤而為一,隻有在稍後纔開始分化為二。
恰恰相反,我們從一開始就已討論齣“禁忌”這個詞所包含的雙重意義,它被用來錶示一種特殊的矛盾情感以及這種情感活動的産物。“禁忌”本身是一個矛盾情感的字眼。僅該詞的確鑿含義就使我們有可能推測,禁忌應被當做情感矛盾的結果來加以理解。由早期語言的研究,我們可以發現那個時候已經存在有錶示對立意義的字眼,概括來講即已保有矛盾情感的這種感覺(雖然它們的意義並不完全和“禁忌”相同)。①隻要將對立的“原始語言”在發音上做輕微的改變,即可能把同一思想在稍後錶示成兩個不同且對立的語言。
……
前言/序言
unll
擺渡書蟲:圖騰與禁忌 [Toten & Taboo]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擺渡書蟲:圖騰與禁忌 [Toten & Taboo]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