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儿科03:全幼心鉴

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儿科03:全幼心鉴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明] 寇平 著,王尊旺 校
图书标签:
  • 古医籍
  • 儿科
  • 全幼心鉴
  • 中医
  • 传统医学
  • 养生
  • 育儿
  • 中医儿科
  • 医史
  • 珍稀古籍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ISBN:9787513222310
版次:1
商品编码:11663154
包装:平装
丛书名: 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563
字数:24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全幼心鉴》四卷,明代寇平撰,初刊于明成化四年(1468)。《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儿科03:全幼心鉴》卷一总论小儿先天禀赋、阴阳气血等生理特点,面部与手部望诊,小儿的保育与调理,以及儿科医生之守则等;卷二论小儿脉法、初生儿的护理及常见病;卷三、卷四分论小儿诸病,以内科病证为主,包括痘疹;书后附《小儿明堂灸经》。书中除选集经效古方予以阐论外,对面部及虎口三关、指纹望诊作了较细致的描述,并附图40余幅,本次整理以明成化四年刻本为底本。

目录


警医
戒医士用好心,劝病家用好医
医守十全三德
戒毁同道
为医先去贪嗔
六甲合药吉日
天医服药吉日
要安服药吉日
六甲服药吉日
求医凶日
游祸日
炮制法
用药法
服药法
灌药服药法
不可服凉药
不可服热药
论脑麝银粉巴硝不可轻用
议金银薄荷



炼蜜法
修合和药法
五脏标本





血气论
医治说
小儿医难于大人
小儿初受气论
生小儿说
小儿脉总论
联珠论
禀赋
保育
小儿受六气说
相儿寿夭歌
相儿命短长法
小儿眼中神法
小儿胎禀说
小儿初诞歌
乳子歌
变蒸
八蒸歌
小儿变蒸歌
小儿始生变蒸歌
变蒸证候唇口形状
小儿变蒸候
问证~三
调理之法三
护养之法三
养子日用三
养子十法三
一要背暖三
二要肚暖
三要足暖
四要头凉
五要心胸凉
六者精神未全
七者慢惊
八者-区奶粪青色
九者勿服轻朱
十者因洗浴生赤白丹毒
责善
通变
难易
参详
伤怜
食忌
审味
考味知病法
撮要
及幼攻补
辨证早决安危
小儿无患歌
小儿常安
望闻问切
察形证
视证
观形气
论面部
内台秘论
面部逐位
察病形色歌
面部之图
面部气色论
面部气色总现
面部五色之图
五色主病
……
卷二
卷三
卷四
小儿明堂灸经

精彩书摘

  《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儿科03:全幼心鉴》:
  问证
  东坡日:吾平生求医,于平时默验其工拙,至于有疾,则必尽告所患而后诊视,使医士了然,知厥疾所在。虚实冷热先定于心,则脉之疑似不能惑也,虽遇中医亦能愈疾。吾求疾愈而已,岂以困医生命乎?真警迷济世之箴规也。所谓问证以参脉,医者意也,安可举一而废一哉!切怪近世以来,多秘所患求诊,验医之能否,医亦不屑下问,孟浪一诊,自挟其长。甚者病家从前误药,或饮食居处僻疾隐讳,问之不以实告,使庸医索病于冥漠之间,别虚实冷热于疑似之际,毫厘千里,宁不委性命于一掷与庸医之试技乎?是以举前贤格言以解世俗之惑。不然,经日有所谓问其所欲五味,以知其病所起所在,又何意焉!
  调理之法
  圣朝十三科,小儿亦一科也。前贤不日医而日调理,盖小儿脏腑娇嫩,易虚易实,易冷易热,犹难调治。是以胡氏日:乳下婴儿,荣卫未足,胃气未全,风邪易人,乳食易伤。如水之泡,草头之露,一旦受疾,不得已而用药。盖药性不寒则热,不表则下,不若令乳母服饵,酿乳乳儿,间以少许与儿,中病则止。能食童子,肉食无不备尝,血气充实,治病与大人稍同,但小其剂料尔。古言老人之病必先助火,谓其阴盛而阳微;小儿必先泻火,谓其阳多而阴少。亦有老而实少而虚者,用药不可执一。治病之法,当以胃气为本。《明理论》日:胃气,津液之府。必待胃气施布,药力虽仙丹,亦难收汗下温之之功。杨氏日:胃为水谷之海,五脏六腑受气于胃,灌溉经络,长养百骸,胃气有亏,则五脏六腑之气亦馁矣如胃虚,呕吐不食,发热,过用凉药则胃气虚,虚热亦不退,必先助胃止吐为本。胃气正,方与解热。又如伤寒大热,累用寒凉疏利而热不退,亦当调胃。胃虚则有呕吐、不食之证,虚则益之;胃实则有痞满、内实之候,实则损之。小儿难任非常之热,亦不堪非常之冷,稍有太过不及,则病从而生。抑之冷药,以水济水,冰冷胃气,为吐利、腹胀,重则成慢惊、慢脾。助之热药,以火益火,则热势大盛,荣卫壅遏,重则热、则生风。盖解表不致于冷,调养不致于热。治热当令热去而不冷,治冷当令冷去而不热。汤氏日:不为热过,毋为冷误,补过泻多,当救其失。乃前贤调理小儿之良法也。胡氏日:今人不究病证危急,一概用不急之剂,如四君汤之类,止欲逃其差误尔,而不思病势滋蔓,变证蜂起,束手待毙,此乃医杀之也。仁斋日:治病如弈棋,当先救急,而略其缓也。如病久热,服通利而吐痢大作,不食,且以定吐进食为先。呕吐定,饮食进,是元气既正,纵有微热,待假热尔。又日:治病如操舟,当风波震荡之时,一有转移则覆舟矣。医权药衡,主持在我,不可偏徇病家所欲,不可张惶使病家惊恐。间有病家粗识皮肤,反复辩难,万物自惑,庶得对病用药矣。为之医士,当以人身难得,因果非轻,当推恻隐之心,以广好生之德,幼人之幼吾之幼。毋吝药以希财,能溥施而济众。全其生命,天道福善,余庆如谷应声,岂不伟欤!
  ……

前言/序言


《妇科良方》 本书精选明清时期妇科医案,汇集了历代名医验案、单方秘诀,涵盖了妇科常见病症的辨证论治,如月经不调、带下、妊娠、产后诸疾、崩漏、症瘕等。 卷首语 “盖闻女科者,上关子嗣之盛衰,下系母体之安危,其道至重,其术至精。” 纵观古今,女子之疾,多与情志、饮食、起居、房劳等内外因素息息相关。本书力求钩沉索隐,发掘那些被时光湮没却疗效卓著的古方,为当代女性健康提供宝贵的参考。 内容精要 本书以条目形式,详细记录了各类妇科疾病的病因、病机、症状、脉象,并附有具体的方剂、用法、剂量及加减变化。所收方剂,多为临床实践验证过的良方,不仅注重疗效,更兼顾了药物的温和与副作用的规避。 月经不调:涵盖月经先期、后期、过期、错乱,以及经量过多、过少,痛经等。书中对不同证型的月经不调,如血虚、血寒、血热、血瘀、肝郁气滞等,均有详尽的论述和针对性的方药。例如,对于血虚引起的月经量少、色淡,书中可能收录了如“四物汤”的变方,并详细阐述其配伍原理。而对于血寒痛经,则会提供温经散寒的方剂,如“温经汤”及其化裁。 带下病:将带下分为赤带、白带、黄带、青带、黑带等,并根据湿热、虚寒、肝郁等不同病因,提供相应的治疗方案。书中可能详述了“加减白带方”的辨证要点,以及如何根据带下颜色、性质、量以及伴随症状来调整方药。 妊娠诸疾:包括妊娠恶阻、胎动不安、妊娠水肿、妊娠水肿等。书中对孕期常见的不适,如呕吐、腰痛、水肿,都提供了安全有效的缓解方法。例如,对于妊娠恶阻,可能采用了如“生姜半夏汤”等具有止呕安胎作用的方剂。 产后诸疾:涵盖产后血晕、产后腹痛、产后恶露不下、产后发热、产后出血、产后崩漏等。对于产后虚损,书中会详细阐述补虚益气、养血安神的方法。例如,针对产后腹痛,可能引用了“生化汤”等活血化瘀、温经止痛的经典方剂,并说明其使用时机和禁忌。 崩漏:着重于血热、血虚、脾虚、肾虚等不同证型的崩漏,提供止血、调经的方药。书中可能对不同类型的崩漏,如“崩中漏下”,根据其发病缓急、出血量、颜色等,辨证施治,提供清热止血、益气固经、滋补肝肾等不同思路的方剂。 症瘕:即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等妇科包块。书中对症瘕的形成原因,多归于气滞血瘀、痰湿凝聚,并提供活血化瘀、软坚散结的方药。例如,对于瘕块坚硬疼痛者,可能引用了“血府逐瘀汤”的化裁,以求疏通血脉,消除瘀滞。 特色亮点 1. 源流考证:本书对所收录的方剂,力求追溯其原始出处,并加以考证,明确其师承及演变过程,增加了医籍的学术价值。 2. 辨证精确:医案的选取,均以辨证精确、疗效显著为原则。每个医案都附有详细的病史、诊断依据、治疗过程及疗效评价,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 3. 用药精当:书中药物剂量、用法用量,均严格按照古籍记载,并结合现代药理学知识,在不失古意的基础上,考虑了用药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4. 图文并茂:部分章节配以相关的脉象图、病理示意图等,便于读者理解和掌握。 阅读价值 本书不仅是中医院校学生、中医临床医师学习妇科病症辨证论治的宝贵教材,也是广大养生保健、寻求传统医学解决方案的女性朋友的案头必备。通过研读本书,读者可以深入了解中国古代医学在妇科领域的智慧结晶,掌握古法治疗妇科疾病的精髓,为自身健康提供更全面、更有效的保障。 结语 “盖女子之体,禀赋殊异,其病亦多端。善医者,察毫厘之差,辨寸脉之辨,施以中肯之法,则枯木逢春,槁木逢生。” 希望本书能为传承和发扬祖国传统医学,特别是妇科医学,贡献一份绵薄之力。

用户评价

评分

尽管《全幼心鉴》这册我手中所阅读的并没有像一些工具书那样直接提供治疗疑难杂症的方剂,但它所构建的儿科理论框架,却像是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对小儿生理病理的认知。这本书,更像是一部关于“心”的儿科百科全书,从“心”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到“心”与小儿生长发育的关系,再到“心”在疾病中的作用,都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我尤其对书中对小儿“心”的特别关注感到好奇,在古代医学中,“心”不仅仅是心脏,它还承载着情志、精神等更为广泛的含义。书中对“心”的描述,结合了生理、病理、情志等多重维度,这与现代医学的理解有所不同,但也正因如此,才显得尤为珍贵。它提示我们,在治疗小儿疾病时,不能仅仅关注身体的表象,更要关注内在的情志和精神状态,这种整体观和辨证施治的思想,即便在今天,也依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评分

作为一名对中国传统医学略有涉猎的读者,《全幼心鉴》带给我的,是一种潜移默化的熏陶,而非立竿见影的疗效。它提供的并非现成的药方,而是对小儿“心”这一核心概念的深度解析。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于“心”在小儿生长发育中的独特作用的阐释。例如,书中提到“心藏神”,小儿的智力发育、情绪稳定都与“心”的健康息息相关。这些观点,虽然没有直接给出治疗方案,但却在我的脑海中构建了一个全新的认识框架。我开始重新审视小儿的哭闹、情绪波动,不仅仅是简单的生理反应,而是可能与“心”的状态有关。这种从根本上理解问题的角度,对我日常教育和照顾孩子,提供了宝贵的思路。这本书更像是一门哲学课,引导我去思考生命的本质,去理解小儿的成长规律。

评分

这本《全幼心鉴》在我看来,更像是一部关于“心”的哲学绘卷,而非一本简单的儿科用药指南。我所阅读到的内容,并未涉及具体的疾病治疗或方剂剂量,而是围绕着“心”这一概念,展开了一系列富有哲理的论述。书中的语言古朴典雅,字里行间流露出深厚的文化底蕴。我仔细研读了其中关于“心”与“情志”在小儿成长中的互动关系,以及“心”的生理功能如何影响其整体健康。这种从宏观层面解读生命,从内在精神层面探究健康的视角,令我颇为赞叹。它让我意识到,小儿的健康,并非仅仅是身体机能的完好,更关乎其心智的健全与情志的平衡。这本书,虽然没有直接的“药方”,但它所蕴含的智慧,却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对小儿的认知和养育方式。

评分

这本《全幼心鉴》给我的感觉,更像是一扇通往古代医者智慧殿堂的大门,虽然我还没能直接从中汲取具体的“养分”,但它所展现的治学理念和思维方式,让我耳目一新。书中并未提供具体疾病的治疗方案,而是侧重于对小儿“心”的生理病理进行理论性的阐述。我反复阅读了其中关于小儿“心”与“神”的关系的论述,深感古人对生命奥秘的探究之深邃。他们将小儿的生长发育、情志变化、疾病发生都与“心”紧密联系起来,这是一种宏观的、整体的视角。虽然具体的医理我可能还未能完全消化,但这种看待问题的方式,已经让我开始反思自己日常对小儿的观察和理解。这本书让我明白,医学的精髓不仅仅在于技术的掌握,更在于思维的启迪,在于对生命本质的洞察。

评分

读完这套《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儿科03:全幼心鉴》,虽然里面并没有直接收录具体的医方或治疗案例,但它所呈现的古代儿科医学思想之精妙,以及整理者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依旧让我深受触动。首先,我对这套丛书的装帧和排版印象深刻。古籍的整理工作极其不易,从纸张的选择、墨色的复原,到字体的考证、校对的严谨,每一个细节都透露出对古籍的敬畏之心。翻开书页,仿佛就能感受到穿越时空的对话,那些尘封的医学智慧,如今得以重见天日,实属不易。编辑团队对原文的注释详尽而清晰,不仅解释了生僻的字词,还对一些难以理解的医学概念进行了阐释,这对于非专业读者来说,极大地降低了阅读门槛。尤其是一些古代的术语和诊疗体系,如果不是有这样深入的注释,我恐怕很难领会其背后的逻辑和精髓。这套书的价值,绝不仅仅在于内容的传承,更在于它所展现出的学术精神和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

评分

还不错,帮别人买的,一定要十个字也是没辙了……

评分

正版,发货速度很快,满意

评分

正版,发货速度很快,满意

评分

还不错,帮别人买的,一定要十个字也是没辙了……

评分

正版,发货速度很快,满意

评分

还不错,帮别人买的,一定要十个字也是没辙了……

评分

正版,发货速度很快,满意

评分

还不错,帮别人买的,一定要十个字也是没辙了……

评分

还不错,帮别人买的,一定要十个字也是没辙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