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花鸟画珍赏 [Flower-and-Bird Paintings of the Song Dynasty]

宋代花鸟画珍赏 [Flower-and-Bird Paintings of the Song Dynasty]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故宫博物院 编
图书标签:
  • 宋代绘画
  • 花鸟画
  • 中国绘画
  • 艺术史
  • 绘画艺术
  • 珍赏
  • 宋代艺术
  • 传统绘画
  • 文化艺术
  • 绘画作品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故宫出版社
ISBN:9787513406536
版次:1
商品编码:11666595
包装:精装
外文名称:Flower-and-Bird Paintings of the Song Dynasty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4-10-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10
字数:35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传统的中国绘画题材大致可以分为人物画、山水画和花鸟画三大类。花鸟画泛指以描绘动物、植物为主题的绘画作品,其中包括现实中的禽类、兽类、昆虫类、鱼类、花革、树木等,还包括世间不存在的祥禽瑞兽和奇花异草。按照北宋晚期成书的《宣和画谱》中所分门类,即“龙鱼(水族附)”、“畜兽”、“花鸟”、“墨竹(小景附)”、“蔬果(药品草虫)”中所容纳的范围和物种。在绘画习惯上也可称为“翎毛”、“走兽”、“草虫”、“折枝”、“花果”等。
  花鸟画的兴盛,反映了中国人寄讬于大自然的一份情怀与趣味。自古以来,美好的愿望总是与花鸟息息相关。从汉代绘画中为西王母衔食的青鸟、月宫中捣药的玉兔,到南北朝时期佛陀世界中的莲花、孔雀,大唐盛世的葡萄、鹦鹉,乃至吉祥纹样中的石榴、牡丹,都融入了寻常百姓的生活之中。历代画家经过细心观察,将自然的动物和植物进行典型化,即通过剪裁、归纳、提炼,甚至程式化,达到尽可能完美的目的,表现出一个生机勃勃、千恣百态的理想世界。
  中国花鸟画不仅仅是表现动物、植物的外形,其内在的寓意性更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正如《宣和画谱》中“花鸟叙论”一节所指出的:“绘事之妙,多寓兴于此,与诗人相表里焉:故花之于牡丹芍药,禽之于鸾凤孔翠,必使之富贵;而松竹梅菊,鸥鹭雁鹜,必见之幽间。至于鹤之轩昂、鹰隼之击搏、杨柳梧桐之扶疏风流、乔松古柏之岁寒磊落,展张于图绘,有以兴起人之意者,率能奇造化而移精神,遐想若登临览物之有得也。”时至今日,人们仍以松柏之长青比喻长寿,以梅花之耐寒比喻高洁,以牡丹之繁盛比喻富贵,以竹子之多节比喻气节等,足见这种寓意文化的根深蒂固。正是由于花鸟画具有喻人、喻德、教化习俗的人文含义,才特别为人们所喜闻乐见,得以繁荣发展,经久不衰。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宋代纸绢绘画共计260多件,其中花鸟画80多件,《宋代花鸟画珍赏》全部收录。
  宋代是中国花鸟画成熟和极盛时期,在应物象形、营造意境、笔墨技巧等方面都臻于完美。据《宣和画谱》记载,当时宫廷藏画见于著录的作品有6396幅,其中花鸟画就占一半以上,可见花鸟画在宋代创作之盛况和宫廷对花鸟画的重视程度。在讨论宋代花鸟画的艺术成就之前,我们有必要回顾一下早期花鸟画的发展历程和脉络,以便于对宋代花鸟画有一个更深层次的理解。

内页插图

目录

尽态极妍——宋代花鸟画概览袁杰
01.五代黄筌《写生珍禽图》卷
02.北宋赵昌(传)《写生蛱蝶图》卷
03.北宋崔白《寒雀图》卷
04.北宋赵佶《芙蓉锦鸡图》轴
05.北宋赵佶《祥龙石图》卷
06.北宋赵佶《枇杷山鸟图》纨扇
07.北宋赵佶《梅花绣眼图》页
08.南宋扬无咎《雪梅图》卷
09.南宋扬无咎《四梅图》卷
10.南宋李迪《枫鹰雉鸡图》轴
11.南宋李迪《猎犬图》页
12.南宋李迪《鸡雏待饲图》页
13.南宋林椿《果熟来禽图》页
14.南宋林椿《葡萄草虫图》纨扇
15.南宋林椿《枇杷山鸟图》页
16.南宋马远《梅石溪凫图》页
17.南宋马远《白蔷薇图》页
18.南宋张茂《双鸳鸯图》纨扇
19.南宋朱绍宗《菊丛飞蝶图》纨扇
20.南宋李嵩《花篮图》页
21.南宋马麟《绿橘图》纨扇
22.南宋马麟《层叠冰绡图》轴
23.南宋梁楷《秋柳双鸦图》纨扇
24.南宋梁楷《疏柳寒鸦图》纨扇
25.南宋陈居中《四羊图》页
26.南宋赵孟坚《墨兰图》卷
27.南宋赵孟坚《墨兰图》卷
28.南宋陈容《墨龙图》卷
29.南宋法常《水墨写生图》卷
30.南宋佚名《百花图》卷
31.南宋佚名《寒汀落雁图》轴
32.南宋佚名《折枝花卉图》卷
33.北宋佚名《豆花蜻蜒图》扇页
34.南宋佚名《岩桧图》页
35.南宋佚名《出水芙蓉图》纨扇
36.南宋佚名《水仙图》纨扇
37.南宋佚名《溪芦野鸭图》页
38.南宋佚名《斗雀图》纨扇
39.南宋佚名《红蓼水禽图》纨扇
40.南宋佚名《红梅孔雀图》页
41.南宋佚名《梅竹双雀图》页
42.南宋佚名《绣羽鸣春图》页
43.南宋佚名《鹡鸰荷叶图》页
44.南宋佚名《霜筱寒雏图》页
45.南宋佚名《瓦雀栖枝图》页
46.南宋佚名《乌桕文禽图》页
47.南宋佚名《驯禽俯啄图》页
48.南宋佚名《霜柯竹涧图》页
49.南宋佚名《无花果图》纨扇
50.南宋佚名《春溪水族图》页
51.南宋佚名《秋树鹤鹆图》纨扇
52.南宋佚名《夜合花图》纨扇
53.南宋佚名《青枫巨蝶图》纨扇
54.南宋佚名《群鱼戏藻图》页
55.南宋佚名《鹌鹑图》纨扇
56.南宋佚名《松涧山禽图》页
57.南宋佚名《白头丛竹图》纨扇
58.南宋佚名《晴春蝶戏图》页
59.南宋佚名《疏荷沙鸟图》页
60.南宋佚名《榴枝黄鸟图》页
61.南宋佚名《秋兰绽蕊图》纨扇
62.南宋佚名《夏卉骈芳图》纨扇
63.南宋佚名《胆瓶秋卉图》纨扇
64.南宋佚名《碧桃图》纨扇
65.南宋佚名《写生草虫图》页
66.南宋佚名《牡丹图》页
67.南宋佚名《蓼龟图》页
68.南宋佚名《荷蟹图》页
69.南宋佚名《海棠蛱蝶图》页
70.南宋佚名《折枝果图》页
71.南宋佚名《竹涧鸳鸯图》纨扇
72.南宋佚名《柳荫牧牛图》纨扇
73.南宋佚名《猿猴摘果图》纨扇
74南宋佚名《荷塘鸿鶒图》页
75.南宋佚名《晚荷郭索图》纨扇
76.南宋佚名《寒塘凫侣图》页
77.南宋佚名《蛛网攫猿图》纨扇
78.南宋佚名《霜桕山鸟图》页
79.南宋佚名《垂杨飞絮图》页
80.南宋佚名《鹌鹑图》页
81.南宋佚名《丛菊图》纨扇

前言/序言


千载风雅,笔墨生香:宋韵雅集,尽赏天地灵秀 中国画苑,千年璀璨,若论哪个朝代最能代表文人雅士对自然万物的细腻体悟与精神寄托,宋代当之无愧。宋代,不仅是经济与文化的高度繁荣时期,更是花鸟画发展史上一个里程碑式的高峰。此时的花鸟画,早已超越了单纯的描摹,升华为一种寄情寓兴、观照内心、体悟生命哲学的艺术形式。它们以精湛的笔墨技法,对自然界中的花卉、禽鸟、走兽,乃至蔬果、山石等描绘得栩栩如生,呼之欲出;更以其含蓄蕴藉的意境,传达出宋人崇尚自然、追求雅致、内敛深沉的审美情趣。 本书《宋代花鸟画珍赏》并非一本简单的图录,也不是一份枯燥的学术考证。它是一次穿越时空的艺术漫游,一次与宋代画师们心灵的对话,一场关于自然之美与人文精神的盛宴。我们将一同走进那个 tinta(墨迹)流传、丹青妙手的时代,细细品味那些承载着千年风雅的传世杰作,感受宋代花鸟画的独特魅力,理解其在绘画史上的重要地位,以及它对后世绘画艺术产生的深远影响。 一、 时代风云,孕育雅画:宋代花鸟画的历史土壤 要理解宋代花鸟画的辉煌,必先回溯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宋朝,结束了五代十国的长期分裂,社会相对稳定,经济空前繁荣。尤其是在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壮大,为艺术的传播和普及提供了良好的土壤。文人阶层依然是文化的主导力量,他们不仅在政治上积极进取,在文化艺术上也追求高雅的品味和深邃的内涵。 与前朝相比,宋代对自然的态度发生了显著变化。哲学上,程朱理学强调“格物致知”,鼓励人们深入观察和体悟万事万物,这与花鸟画对自然细致入微的描摹不谋而合。艺术上,追求“写实”与“传神”成为主流,花鸟画也因此更加注重对物象形态、神态的精确把握。宫廷画院的建立和发展,更是为花鸟画的繁荣提供了制度保障和人才培养的摇篮。皇帝们如宋徽宗,本人就是杰出的画家,他对艺术的热衷和支持,极大地推动了宫廷画院的发展,也使得花鸟画成为朝廷和社会各界推崇的艺术形式。 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宋代花鸟画开始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艺术风貌: 写实性的加强: 画家们不再满足于程式化的描绘,而是深入自然,细致观察,力求真实地再现花卉的姿态、色彩,禽鸟的羽毛、神情,走兽的动态、纹理。 情韵的注入: 纯粹的写实难以完全满足宋人对艺术的追求。他们将自身的审美情趣、人生感悟融入画中,使得每一幅作品都仿佛有了生命,能够与观者进行情感上的交流。 技法的创新: 笔墨技法得到进一步发展,工笔细描、水墨写意,各具特色,并相互融合。勾勒、填彩、晕染、破墨等技法运用得炉火纯青,展现了极高的艺术造诣。 题材的拓展: 花鸟画的题材日益丰富,不仅限于宫廷珍禽异草,更将目光投向了寻常巷陌、田间野趣,如芦荻、寒鸦、水仙、竹石等,展现了对生命普遍性的关怀。 二、 巨匠云集,名作荟萃:宋代花鸟画的艺术高峰 宋代花鸟画的辉煌,离不开那些才华横溢、承前启后的艺术巨匠。他们的作品,如璀璨的星辰,照亮了中国绘画史的夜空。 1. “黄家富贵”与“徐家祥禽”的传承与发展: 五代时期黄筌的“黄家富贵”工整富丽,徐熙的“徐家祥禽”清新野逸,这两种风格在宋代得到了继承和发展,并在此基础上融入了新的时代精神。 宋徽宗赵佶: 作为一代帝王,宋徽宗是宋代花鸟画的集大成者。他提出的“花鸟当得生发之机,方是妙笔”的观点,深刻体现了对花鸟画生命力的追求。他的《芙蓉锦鸡图》、《瑞鹤图》等作品,构图精巧,色彩绚丽,技法娴熟,尤其对禽鸟的刻画,细致入微,羽毛的层次感和光泽感淋漓尽致,神态生动,展现了皇家贵气的典范。他的“宣和画院”汇聚了众多画家,为花鸟画的普及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崔白: 崔白是宋代花鸟画中的一股清流。他的作品,如《寒雀图》,一反宫廷画院的富丽繁华,以写意的手法,描绘了寒冬中栖息在枝头的几只麻雀。画面构图简洁,笔墨简练,却传达出一种萧瑟中的生机,一种朴素的生命力,体现了“野逸”的风格。这种对寻常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现了画家对自然界细微之处的敏锐观察和深切关怀。 李迪: 李迪是宋代民间画坛的重要人物,他的花鸟画,如《红白芙蓉图》、《雪中归雁图》,以其清新淡雅、生机盎然的风格,深受人们喜爱。他对花卉的描绘,色彩明丽,形态逼真;对禽鸟的刻画,神态活泼,极富动感。他的作品,既有宫廷画院的严谨,又不失野逸的趣味,展现了宋代花鸟画向更广阔的题材和更丰富的表现方式发展。 2. 影响深远的写意大家: 除了工笔大家,宋代也涌现了许多在写意花鸟画领域独树一帜的艺术家。 文同: 文同,字与可,苏轼的挚友,以画墨竹闻名于世。他的墨竹,不拘泥于一枝一叶的形似,而是着力于表现竹之精神——“风霜雨露,不能为之挠也”。其笔下的竹,挺拔刚劲,潇洒飘逸,意境高远,成为文人画的典范。他开创的“湖州竹派”,对后世的墨竹画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苏轼: 作为文学家,苏轼在绘画上也颇有造诣。他的画虽然流传不多,但其“以形写形,以色貌色,乃是其次耳。必也得其666,666666,6666666666”的绘画理念,强调绘画的意境和神韵,对宋代绘画产生了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他与文同等人对水墨写意的推崇,为元明清的书画革新奠定了基础。 赵孟頫(元初,但受宋代影响): 虽然赵孟頫身处元代,但其对宋代绘画的推崇和继承,使得他的作品也带有浓厚的宋韵。他的花鸟画,如《水村图》、《秋林平远图》中的点景,虽属全局的点缀,但其笔墨的精炼、意境的营造,都体现了对宋代文人画精神的传承。 三、 艺术精髓,赏鉴之道:品读宋代花鸟画的别样风情 宋代花鸟画的魅力,在于其多层次的艺术内涵。当我们面对一幅宋代花鸟画时,不应仅仅停留在其精美的技法层面,更应深入体会其中蕴含的文化精神与审美情趣。 “格物致知”的科学精神: 宋代花鸟画对物象的精确描绘,体现了画家对自然界细致入微的观察和研究。无论是花瓣的脉络,还是鸟儿的羽纹,都力求真实还原,这背后蕴含着一种“格物致知”的科学探索精神,即通过对事物的细致观察和深入研究,来认识世界的本质。 “天人合一”的哲学意境: 宋代花鸟画并非冷冰冰的写实,而是将自然万物与人的情感、思想融为一体。画家通过描绘花鸟,表达对生命、对自然的敬畏与热爱,寄托自身的品格与情操。山水花鸟的结合,常常营造出一种“天人合一”的和谐意境,让观者在欣赏画作的同时,感受到一种超然物外的宁静与和谐。 “四时八节”的生命律动: 宋代花鸟画善于捕捉不同季节、不同时刻的自然景象。春日的百花齐放,夏日的绿树成荫,秋日的落叶知秋,冬日的寒梅傲雪,画家都能以生动的笔触呈现。而花鸟的组合,如蜂蝶恋花、鸟儿争食、 Heron(鹭鸟)独立,更是将自然的生命活力展现得淋漓尽致。这种对生命律动的精准把握,使观者在画中感受到时间的流转和生命的生生不息。 “笔墨情趣”的文人雅韵: 宋代花鸟画高度重视笔墨的表现力。工笔画的设色淡雅,勾线精妙,赋予了花卉植物细腻的质感和生命的气息;水墨写意画则更是将笔墨的晕染、枯湿、浓淡运用得变化多端,寥寥数笔,便能勾勒出花鸟的神韵。这种“笔墨情趣”,是宋代花鸟画区别于其他绘画的重要特征,也是其成为文人画重要组成部分的根基。 “寓意寄情”的文化象征: 许多宋代花鸟画并非单纯的景物描绘,而是蕴含着深刻的寓意和象征。例如,牡丹象征富贵,梅花象征高洁,竹子象征君子,而各种鸟类,如凤凰、仙鹤,更是承载着吉祥、长寿的美好祝愿。这些象征意义,使得花鸟画不仅仅是视觉的享受,更是精神的寄托和文化的传承。 四、 结语:跨越时空的艺术回响 《宋代花鸟画珍赏》所呈现的,不仅仅是一幅幅精美的画作,更是一种穿越时空的艺术精神。它让我们得以窥见宋代文人雅士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对生命的热爱之情,以及他们所追求的“清、雅、趣、韵”的艺术境界。这些传世的杰作,历经千年风雨,依然闪耀着不朽的光辉,它们不仅是珍贵的艺术遗产,更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通过品赏这些宋代花鸟画,我们不仅能够欣赏到高超的绘画技艺,更能够从中汲取智慧,感悟生命,提升审美情趣,并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更深刻的理解。让我们一同沉浸在这场千载风雅的艺术之旅中,感受笔墨间的生香,体会天地间的灵秀,让宋韵雅集,在我们的心中,重新绽放出动人的光彩。

用户评价

评分

在阅读《宋代花鸟画珍赏》的过程中,我仿佛穿越了时空的界限,置身于宋代的文人雅士之中,与他们一同品味自然之美。这本书所收录的作品,无一不是精雕细琢、意境深远的佳作。我注意到,书中的许多花鸟画,都展现出一种宁静致远的东方美学,即便描绘的是活泼的生命,也总能透出一股平和的气韵。比如,那些栖息在枝头的鸟儿,它们似乎并不害怕人类的窥视,而是悠然自得,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这是一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书中的花卉,更是丰富多样,从娇艳欲滴的牡丹,到淡雅清逸的兰花,再到象征高洁的梅花,都被描摹得淋漓尽致。我特别欣赏书中对色彩的运用,宋代画家的色彩往往是含蓄而内敛的,没有过分的渲染,却能准确地传达出物象的生命力。我试着去想象,这些画面背后,是否隐藏着画家们对生命短暂而美好的感慨,对自然轮回的敬畏?这本书让我更深刻地理解了“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在宋代绘画中的体现。

评分

《宋代花鸟画珍赏》这本书,给我带来了一种宁静而充实的阅读体验。我常常会在下午阳光正好时,捧着这本书,静静地翻阅。书中的每一幅画作,都仿佛蕴含着一种生命的力量,让你在观赏之余,也能感受到一种内心的平和。我注意到,宋代花鸟画的构图往往非常讲究,留白之处也恰到好处,给人一种开阔而悠远的意境。这种“计白当黑”的艺术手法,使得画面在简洁中蕴含着无限的可能。我特别喜欢书中描绘的那些水禽,它们在水中嬉戏,或是在岸边休憩,都展现出一种自然的生机。这些画作,让我联想到了宋代文人雅士的生活,他们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热情,都通过这些画作得以体现。我试着去想象,画家们是如何在构图时安排这些元素,如何通过色彩的深浅来营造空间感。这本书不仅仅是艺术的展示,更是一次关于生活美学的探索。

评分

我一直认为,艺术品鉴赏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耐心和积累。而《宋代花鸟画珍赏》这本书,无疑为我这个过程增添了许多乐趣和启发。我发现,宋代花鸟画之所以能够流传千古,除了精湛的技法,更重要的是它所蕴含的情感和思想。书中描绘的鸟儿,不仅仅是羽毛和爪子,它们眼神中的机敏、姿态的舒展,都仿佛在诉说着生命的故事。而那些花卉,不仅仅是色彩和形态,它们在画家的笔下,被赋予了生命的气息,仿佛能感受到它们的芬芳和温度。我特别喜欢书中对某些作品的解读,不仅仅是简单的描述,而是深入剖析了作品的构图、用笔、用色,以及画家想要表达的情感。这种深入的分析,让我对作品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我试着去模仿书中某些画作的笔触,虽然无法达到原作的水平,但在这个过程中,我却能更真切地感受到画家创作时的心境。这本书让我明白,欣赏一幅画,不仅仅是看它“像不像”,更重要的是去感受它“有没有生命”,去体会它所传达的情感和意境。

评分

初见这本《宋代花鸟画珍赏》,便被其典雅的装帧所吸引,仿佛能嗅到古老宣纸的淡淡墨香。我一直对宋代艺术情有独钟,尤其是那些描摹自然生灵的画作,它们总能以一种极其细腻、温婉的方式触动人心。翻开书页,画面中的花卉栩栩如生,仿佛能听到蜜蜂在花丛中嗡嗡作响,蝴蝶翩跹起舞,它们的色彩运用既有宋人一贯的严谨,又透着一股自然的灵动,绝非后世那些过于张扬的色彩所能比拟。而那些小鸟,更是画师们心血的结晶,无论是展翅欲飞的,还是栖息枝头的,它们的眼神、羽毛的层次、爪子的抓握都描摹得惟妙惟肖,仿佛瞬间就能捕捉到它们最生动的瞬间。我尤其欣赏那些工笔细描的作品,每一根细微的笔触都蕴含着画家对生命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这种极致的写实背后,是对生命形态的深刻理解。我试着去辨认画中的花卉种类,想象着画家们是在怎样的环境下进行创作,他们是否亲手栽种了这些花木,是否观察了这些飞鸟许久?这种带着个人情感的审视,让我觉得每一次翻阅都像是与古人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书中对于一些不知名画作的考据也做得颇为细致,虽然我不是专业的艺术史研究者,但这种严谨的态度让我对作品的价值有了更深的认知。我期待着能通过这本书,更深入地理解宋代文人的审美情趣,以及他们如何将对自然的观察升华为艺术的表达。

评分

老实说,我之前对宋代花鸟画的了解仅限于一些零散的印象,知道一些名家名作,但总觉得隔了一层纱,不够真切。这本书的出现,就像一把钥匙,一下子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那个辉煌艺术世界的大门。让我惊喜的是,它并非那种枯燥的学术论著,而是充满了阅读的乐趣。我喜欢它那种循序渐进的编排方式,先从一些基础的概念和发展脉络讲起,让我这个门外汉也能快速建立起对宋代花鸟画的整体认知。然后,便进入了作品的赏析部分,每一个作品的呈现都配有精美的图版,而且尺寸很大,细节清晰可见,这对于我这样想要仔细品味画作的人来说,简直是福音。我发现,宋代画家们对于花鸟的描摹,不仅仅是为了“像”,更重要的是捕捉到它们内在的“神”。比如,一朵花的盛开与凋零,一只鸟的鸣叫与停歇,都被赋予了生命的情感和哲学意味。我尤其被书中关于“写意”的论述所打动,虽然宋代以工笔见长,但其中蕴含的写意精神,那种对物象神韵的把握,是其他朝代难以企及的。书中还穿插了一些关于画家生平的介绍,让我了解到这些艺术大师们在创作时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这无疑能帮助我更深刻地理解他们的作品。我希望这本书能帮助我提升自己的鉴赏能力,以后再看到类似的画作,能够有更独到的见解。

评分

在我看来,《宋代花鸟画珍赏》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画册,更像是一扇通往宋代艺术世界的窗户。它让我得以近距离地欣赏那些流传千古的国宝级画作,感受宋代绘画艺术的独特魅力。书中的作品,无一不展现出宋代画家在技艺上的精湛与思想上的深邃。我特别欣赏书中对那些描绘花鸟的作品的解读,画家们不仅仅是描绘花朵和鸟类,更是将它们赋予了生命的情感和象征意义。比如,某些画作中描绘的梅花,就象征着高洁不屈的精神;而某些画作中描绘的鸟类,则可能寓意着吉祥和幸福。我试着去理解这些象征意义,并将其与画作的整体意境相结合,试图更深入地体会画家的创作初衷。这本书让我明白,艺术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其视觉上的美感,更在于其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和哲学思考。

评分

偶然翻开《宋代花鸟画珍赏》,就被其中所描绘的生动景象所吸引。书中的花鸟画,仿佛自带一种古典的清幽韵味,让人心旷神怡。我注意到,宋代画家在描绘鸟类时,非常注重捕捉它们的动态美,无论是展翅高飞的雄鹰,还是啁啾鸣唱的小鸟,都栩栩如生,仿佛下一秒就能跃然纸上。而对花卉的描摹,更是精细入微,每一片花瓣的卷曲,每一根花蕊的形状,都被描绘得恰到好处,充满了生命的气息。我尤其喜欢书中收录的一些描绘四季景色的花鸟画,它们通过不同的花卉和鸟类,展现出一年四季的变换,充满了自然的诗意。我试着去辨认画中的植物种类,想象着画家们是如何在不同的季节里观察它们,又如何将这份观察转化为笔下的生动景象。这本书让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宋代文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他们如何将这份热爱升华为艺术的表达。

评分

我一直对宋代绘画的严谨与写意并存的风格感到着迷,而《宋代花鸟画珍赏》这本书,更是将这种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书中收录的作品,让我看到了宋代画家在描绘自然生灵时,是如何将科学的观察与艺术的想象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比如,对鸟类羽毛的层次和光泽的描摹,对花瓣脉络和质感的刻画,都达到了令人惊叹的逼真程度。然而,这种逼真并非冰冷的复制,而是充满了生命的情感和韵味。我特别喜欢书中对那些写意花鸟的解读,画家们寥寥几笔,便能勾勒出物象的神韵,寥寥数笔,便能传达出画家的情感。这种“以少胜多”的艺术手法,在我看来,是一种极高的艺术境界。我试着去临摹书中某些写意画作的笔触,虽然进展缓慢,但在这个过程中,我却能更深刻地理解到“形神兼备”的含义。这本书让我明白,真正的艺术,是能够触动人心的,是能够引发人思考的。

评分

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为我打开了宋代花鸟画的一扇全新视野。过往对宋代花鸟画的印象,或许还停留在一些零散的具象,而这本书的系统性呈现,让我看到了宋代花鸟画在技法、题材、意境上的丰富多样。我惊叹于那些细腻入微的描摹,一笔一画都充满了生命的张力,无论是花瓣上细密的纹理,还是鸟儿羽毛的层次感,都展现了画家非凡的观察力和表现力。但更让我着迷的是,这种极致的写实背后,又透露着一股难以言说的东方韵味。那些花鸟,并非简单的物象复制,它们仿佛被赋予了人的情感,拥有了灵魂。书中对于一些作品的构图和留白的处理,也让我受益匪浅,那种“空白处见意境”的手法,使得画面在简洁中蕴含着无限的想象空间。我常常会花很长时间去揣摩每一幅画的构图,思考画家是如何通过线条和色彩来营造氛围的。这本书让我对宋代艺术的理解,从“看懂”上升到了“感悟”。

评分

我一直对宋代绘画的精湛技艺和深厚文化底蕴感到惊叹,而这本《宋代花鸟画珍赏》无疑将这种惊叹推向了新的高度。书中呈现的作品,让我深刻体会到什么叫做“移情于物”,画家们不仅仅是描绘自然界的景物,更是将自己对生命、对美的感悟融入其中。那些枝头的鸟儿,眼神里透露着灵动与机敏,仿佛下一秒就会飞走;花朵的色彩,虽然淡雅,却有一种沁人心脾的美,每一片花瓣的卷曲、每一根叶脉的走向,都经过了精心的揣摩与描摹。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于一些细节的放大展示,比如鸟儿的羽毛纹理,花瓣上的露珠,甚至是叶片上的细小虫洞,这些极致的细节展现,让我不得不佩服古代画家的耐心与功力。这不仅仅是技巧的展现,更是他们对自然界细致入微的观察和热爱。让我感到非常惊喜的是,书中还涉及到了不同地域、不同流派的花鸟画风格差异,让我看到了宋代花鸟画发展的多样性。我试着去对比不同画家的笔触和构图,试图从中找出他们各自独特的艺术语言。这本书不仅仅是画册,更像是一本关于宋代生活美学的百科全书,让我得以窥见那个时代的风雅与精致。

评分

打折的时候买下的~超级便宜!~

评分

值得收藏,印制尚可,配送还比较快。

评分

好书,重要的是京东多搞促销活动,强一点促销力度!

评分

很喜欢这套书,值得购买

评分

强迫症者一定要集齐一套才完美[害羞]缎面封,一册一印,2000册。

评分

京东活动所购,囤积着深秋时阅读。

评分

很喜欢这套书,值得购买

评分

很喜欢这套书,值得购买

评分

可以吧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