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內審達人經驗總結
通俗講解內審實務技能
貼心提示職業規劃和審計思路
內容簡介
《零基礎學內部審計》作者是資深內審。
《零基礎學內部審計》不僅為審計新人答疑解惑,為在職內審人士提供內審技術和技能輔導,還分享如何做好職業規劃,恰當改變審計思路。
《零基礎學內部審計》分三大部分共11章,第1部分闡述內審職業規劃與部門設置,內容涵蓋發展前景、新人入門、部門設置等;第二部分闡述內審技術與方法,內容涵蓋審計流程、審計方法與思路、審計報告撰寫、內審信息化等;第三部分闡述內審實務技巧,以常見的采購、銷售、生産、研發、人力資源等審計為主,並融入瞭一些接地氣的審計,比如公務車審計、模具審計等,第11章為時下熱門的內控話題,內容涵蓋內控入門、內控體係搭建以及內控測試。
作者簡介
鄭智園,一直從事內審工作,目前為杭州某上市公司審計經理。業餘在中國會計視野論壇任內審版版主,撰寫瞭大量與內審、內控相關的文章,深受業內好評。
精彩書評
★作者很用心,內容貼近內審工作實際,對內審、內控領域的工作者有很大的幫助和啓發。
——趙 凱
哈納斯新能源集團
內部審計副總經理 ★很接地氣的內審書籍,花瞭一個多星期看完本書初稿,有很多收獲。
——徐 剛
延長殼牌石油有限公司
審計經理 ★書中采集瞭多位內審精英人員的實務案例,博采眾長,加上工作的實踐,你會成為一名優秀的內部審計師。
——聶連文
恒逸集團審計經理 ★喜歡書中講的小故事、大風險,給審計人員提供瞭良好的審計思路,因為內審工作本身就是在經曆一個又一個故事。
——宋迎軍
成都置信集團審計經理 ★作為一本內審人員的入門級百科全書,本書給內審人提供瞭提高自我修養的方式方法,作者本身就是內審圈內人士,開捲有益。
——陳 捷
上海大眾聯閤發展有限公司
審計經理 目錄
前言
內審職業規劃與部門設置
第1章 初識內審
1.1 內審的錯誤認知
1.2 內審職位
1.3 職業前景
1.4 與其他審計的聯係和區彆
第2章 內審新人入門
2.1 新人快速入門
2.2 與內審相關的證書
第3章 內審麵試與跳槽
3.1 如何寫好內審人員的簡曆
3.2 從財報角度來選擇公司
3.3 內審常見筆試和麵試題目
3.3.1 筆試題目
3.3.2 麵試題目
3.4 審計部負責人如何選擇應聘者
第4章 內審部門設置與內部管理
4.1 審計部的設置
4.1.1 成立期(0~2年)
4.1.2 發展期(3~5年)
4.1.3 成熟期(5年以後)
4.2 審計部的文檔
4.3 審計部的自我營銷
4.3.1 對同級部門的營銷
4.3.2 對管理層的營銷
4.3.3 對第三方的營銷
4.3.4 樹立審計部的威信
4.4 審計人員的績效設置
內審技術與方法
第5章 內審流程
5.1 年度審計計劃編製
5.1.1 計劃編製誤區
5.1.2 如何編製年度審計計劃
5.2 審計業務開展
5.2.1 資料準備
5.2.2 開展現場審計
5.2.3 呈交審計報告
5.2.4 審計問題整改落實
5.2.5 審計項目質量評估
5.3 檔案的管理
第6章 審計思路與證據
6.1 審計思路
6.2 審計證據
6.3 與員工舞弊相關的法律條款
第7章 審計信息化與外包
7.1 審計信息化
7.2 審計軟件的思路
7.2.1 需要包含的功能
7.2.2 單次審計的設計及運作思路
7.2.3 數據抽樣與數據維護
7.3 內審的外包
第8章 審計報告撰寫
8.1 審計報告的架構
8.2 審計問題的結構
8.3 審計報告常見的問題
8.3.1 內容
8.3.2 措辭
8.3.3 排版
第9章 內審溝通技巧與職業道德
9.1 內審溝通技巧
9.1.1 經營好你的上下級關係
9.1.2 如何管理下屬
9.1.3 與相關部門的溝通
9.2 內審職業道德
內審實務
第10章 內審實務技巧
10.1 審計項目分類
10.2 貨幣資金審計
10.2.1 基礎知識入門
10.2.2 貨幣資金審計思路
10.3 費用審計(上)
10.3.1 基礎知識入門
10.3.2 費用審計思路
10.4 費用審計(下)
10.4.1 基礎知識入門
10.4.2 費用審計思路
10.5 采購審計
10.5.1 基礎知識入門
10.5.2 采購審計思路
10.5.3 采購中的詢價
10.5.4 招投標中的問題
10.5.5 采購中的迴扣問題
10.5.6 采購審計中的睏惑解答
10.6 銷售審計
10.6.1 基礎知識入門
10.6.2 銷售審計思路
10.6.3 銷售中的舞弊
10.7 人力資源審計
10.7.1 基礎知識入門
10.7.2 人力資源審計思路
10.8 生産審計
10.8.1 基礎知識入門
10.8.2 生産審計思路
10.9 固定資産審計
10.9.1 基礎知識入門
10.9.2 固定資産審計思路
10.10 存貨審計
10.10.1 基礎知識入門
10.10.2 審計方法
10.10.3 倉庫舞弊的處理
10.10.4 導緻倉庫審計失敗的風險提示
10.10.5 低值易耗品
10.11 研發審計
10.11.1 基礎知識入門
10.11.2 研發審計思路
第11章 內控體係搭建與測試
11.1 內控知識入門
11.1.1 內控起源
11.1.2 內控的專業術語
11.1.3 內控的發展前景
11.2 內控體係搭建
11.2.1 內控體係搭建流程
11.2.2 內控體係文檔
11.2.3 內控體係的實施與修正
11.3 內控測試
11.3.1 內控測試
11.3.2 內控自評報告
精彩書摘
《零基礎學內部審計》:
(2)核對:指通過資料之間的邏輯關係來識彆資料本身所反映的經濟活動是否真實、正確、閤理及有效的一種審計方法。一般用於核實賬賬相符、賬證相符。
使用情境:財務審計、倉庫存貨審計。
舉例:為瞭核實倉庫颱賬的正確性,審計人員將一定期間內的物料通過倉庫齣入庫單、損耗單進行匯總分析及核對,來證實倉庫颱賬是正確的。
(3)查詢:分麵詢和函詢,麵詢是審計人員嚮被審計單位內外的有關人員當麵徵詢意見,核實情況。函詢是通過嚮有關單位發函來取得證據的一種方法。查詢這種檢查方式用於初步瞭解情況或者是為瞭輔助驗證其他資料的正確性,其所發現的審計問題需要進一步去調查瞭解,而不能直接寫在審計報告上。函詢在內部審計作業中用的不多,很少聽到內審人員為瞭核實銀行賬戶的準確性做函證,查查網銀記錄就行。
使用情境:常規審計、專項審計、舞弊審計。
舉例:為瞭獲得更多舞弊審計的證據,審計人員通過對舞弊者同事的詢問來瞭解更多審計證據;為瞭核實應收賬款的閤理性,是否存在銷售人員為瞭提成而與客戶一起僞造銷售數據、炮製鴛鴦閤同私下套取差價、聲稱公司賬戶變更要求客戶將款項打人銷售指定的賬戶並挪用資金的等舞弊方式,審計人員通過發對賬單的方式要求客戶確認應收款項。在詢問這一塊,尤其是專項審計與舞弊審計,現場韆萬不要亂下結論或者猜測,即使你是正確的,也需要先放在心裏。
(4)比較:指通過與有關指標進行比較。這種方法一般用於發現異常情況,也不是審計發現,而是審計綫索。
使用情境:舞弊審計、銷售費用審計、采購審計。
舉例:在工程審計中,審計人員通過與同行業工程建造的數據對比發現,一個攝像頭公司購置價格為10000元,而同地區公司同品牌的攝像頭采購金額為4000元。
……
前言/序言
在與一些內審實務人士交流時,我們常會聽到他們的一些睏惑,比如“剛畢業就做內審,部門是掛在財務部下麵的,目前隻有一個人,不知道如何開展工作?”“原來是生産製造企業的內審,剛跳槽到快銷行業,如何開展工作?不同類型的公司審計內容是不是一樣?”“公司是服務行業,流程簡單,審計部成立十多年瞭,每次齣差審計,都沒什麼審計發現,如何嚮老闆交差?”諸如此類。
這麼多睏惑涉及的內容包含內審新人入門、內審職業規劃和審計思路與方法的轉變等,不是三言兩語就能說清楚的。
市場上有很多關於內審方麵的書籍,作者在寫這些書的時候,大多直接引用注冊會計師年報審計的那套程序,而這對內審並不適用。本人接觸內審也十多年瞭,很早就有寫一本內審實務書籍的想法,幫助內審新人入門掃盲,以免他們迷失在一本本內審理論的書籍中。
本書分三大部分共11章,第一部分闡述內審職業規劃與部門設置,內容涵蓋發展前景、新人入門、部門設置與內部管理等;第二部分闡述內審技術與方法,內容涵蓋內審流程、審計方法與思路、審計報告撰寫、內審信息化等;第三部分闡述內審實務,包括常見的貨幣資金、成本費用、采購、銷售、生産、研發、存貨、固定資産和人力資源等審計項目,另外加瞭一些接地氣的審計,比如公務車審計、模具審計等,第11章為時下熱門的內控話題,內容涵蓋內控入門、內控體係搭建以及內控測試。
根據不同的需求,本書對內容進行瞭簡單的分類,如下錶所示。
書中涉及的審計案例如有雷同,實屬巧閤。部分名詞解釋引自百度文庫,有些觀點來自會計視野論壇,在此一並感謝。由於本書隻是本人的一傢之言,可能會在內容上存在缺失或者錯誤,敬請賜教,在此先行緻謝。
揭秘企業運營的“隱形之手”:一本關於風險控製與價值創造的實戰指南 (注:以下簡介內容與《零基礎學內部審計》一書的教學內容和具體案例完全無關,旨在描述一本側重於企業整體風險管理、閤規文化、以及戰略性內審轉型的專業書籍。) --- 導言:超越數字,洞察全局的必要性 在當前瞬息萬變的商業環境中,企業麵臨的挑戰早已超越瞭傳統的財務閤規範疇。從宏觀的供應鏈中斷風險,到微觀的數據安全漏洞,再到日益嚴苛的ESG(環境、社會和治理)要求,任何一個環節的疏漏都可能對企業的長期價值造成不可逆轉的損害。 本書並非一本講解審計底稿或測試流程的入門手冊,而是一部麵嚮中高層管理者、治理層和渴望實現職業躍遷的風險專傢的深度剖析之作。我們聚焦於如何將內部審計職能從一個被動的“守門人”角色,徹底轉型為一個主動的、具有前瞻性的“價值創造夥伴”。 我們將深入探討如何構建一個韌性十足、能夠適應不確定性的現代企業風險治理框架,理解閤規性如何內化為企業文化的核心驅動力,並掌握運用數據分析和預測模型來識彆“尚未發生”的風險。 第一部分:重塑治理結構——從被動閤規到主動韌性 第一章:未來企業的風險圖譜:識彆“黑天鵝”與“灰犀牛” 本章摒棄瞭基於曆史數據的風險評估模式,轉而聚焦於前瞻性風險預測。我們將分析當前驅動市場變革的五大核心力量(地緣政治衝突、氣候變化、技術顛覆、人口結構變遷、監管碎片化),並提供一套係統性的方法論,用於繪製企業的“多維度風險矩陣”。這不僅僅是識彆風險清單,更是理解不同風險之間的相互作用和潛在的級聯效應。我們將探討如何利用情景規劃(Scenario Planning)工具,為企業在極端不利條件下的生存與發展預先製定戰略路徑。 第二章:嵌入式治理:將風險決策權下放至前綫 有效的風險管理並非集中在少數人手中。本書主張的“嵌入式治理”理念,強調風險所有權必須迴歸業務流程的執行者。本章詳細闡述瞭“三道防綫模型”在現代企業中的實際操作障礙與突破口。重點剖析瞭如何設計激勵機製,確保一綫團隊在追求效率的同時,自覺地履行風險識彆和控製的責任,而非僅僅等待“被檢查”。我們將通過多個跨行業案例,展示如何通過流程再造和賦權,將閤規成本轉化為競爭優勢。 第三章:董事會與管理層的“共謀”:提升問責製的透明度 本章探討的是企業治理的最高層麵——董事會與高級管理層之間的有效溝通機製。我們不討論標準的報告格式,而是深入研究如何構建“高風險警報儀錶闆”,確保關鍵信息能夠穿透層級阻礙,直達決策核心。內容包括:如何量化和展示非財務風險(如聲譽風險、人纔流失風險)的潛在財務影響;以及董事會在監督戰略執行而非乾預日常運營之間的微妙平衡。 第二部分:技術賦能——數據驅動的風險洞察 第四章:審計的“數據煉金術”:從交易記錄到行為洞察 現代企業産生瞭海量數據,但如何從中提取有意義的風險信號,是本章節的核心。我們聚焦於高級數據分析技術在風險監控中的應用,如異常檢測算法(Anomaly Detection)、自然語言處理(NLP)在閤同和郵件中的風險語義分析。本書將指導讀者超越基礎的SQL查詢,掌握如何構建預測模型,提前預警潛在的欺詐行為、閤同違約風險或內部流程的“漂移”(Drift)。 第五章:網絡安全與運營技術(OT)的交織風險 隨著工業4.0的推進,IT係統與OT係統(如生産控製係統)的融閤帶來瞭新的安全挑戰。本章專門分析瞭如何評估和管理這種跨界風險。內容涵蓋瞭供應鏈中第三方軟件組件的“可信度評估”;遠程工作環境下的數據主權和隱私保護挑戰;以及建立彈性恢復計劃(Resilience Planning),確保在係統遭受攻擊後業務能夠快速重啓。 第三部分:價值創造:戰略性內部職能的轉型之路 第六章:從“發現問題”到“優化績效”:戰略性內審的實踐路徑 本書的核心觀點之一是:卓越的內部職能必須參與到戰略製定過程中。本章提供瞭一套框架,用於指導風險和閤規團隊如何主動參與到重大業務決策中(如兼並收購盡職調查、新市場進入的可行性分析)。我們將探討如何將風險評估轉化為“優化建議”,例如,通過流程優化建議為企業節省數百萬的隱性運營成本,從而清晰地展現其對企業淨利潤的直接貢獻。 第七章:構建永續學習的組織:知識沉澱與文化塑造 風險管理和閤規的知識更新速度要求企業具備強大的學習能力。本章關注如何建立一個“知識飛輪”:確保每一次風險事件(無論大小)都能轉化為全組織範圍內的經驗教訓。內容包括:建立跨職能的“風險導師計劃”;如何利用內部通訊和培訓模塊,將復雜的監管要求轉化為清晰、可執行的日常行為準則,最終目標是使“閤規成為一種習慣,而非負擔”。 第八章:衡量卓越:超越傳統KPI的績效指標 傳統的審計或閤規部門往往被以“發現違規數量”來衡量。本書主張采用更具前瞻性和戰略性的績效指標(KRI,關鍵風險指標)來評估風險團隊的有效性。這些指標包括:風險預警的提前量、流程效率的提升百分比、關鍵戰略目標的風險敞口降低幅度等。通過這些指標,可以清晰地嚮高層展示風險職能對企業戰略穩定性和增長潛力的支撐作用。 結語:成為企業變革的驅動力 本書的最終目標是,幫助專業人士完成思維模式的根本轉變:不再將風險管理視為必須完成的任務清單,而是將其視為企業在復雜環境中持續獲取競爭優勢的關鍵戰略資産。掌握這些理念和方法,將使您能夠從一個流程的執行者,成長為企業戰略藍圖的共同設計者。 --- 本書適閤對象: 尋求嚮風險管理總監(CRO)或更高職位邁進的資深專業人士。 希望將內部審計部門轉型為戰略谘詢團隊的部門負責人。 對企業治理、閤規文化和數字化轉型有深度興趣的董事會成員及高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