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 本書作者是世界著名未來學傢約翰?奈斯比特的經典著作,是他將自己多年分析社會及未來趨勢的思維方式總結而成的大集之作。這本書可以幫助你重塑思維模式,提高趨勢觀察能力,讓你化繁為簡,積極跳脫慣性思維,辨清繁雜的世界。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與其告訴你大師的預測,不如教會你如何像大師一樣去思考和建立遠見。這本書不僅告訴你奈斯比特是如何思考的,更是教會你如何利用這些思考方式對未來進行預測。
★奈斯比特總是為我們帶來嘆為觀止的預測,其預測的準確性一再被驗證。《定見未來》讓你領略大師預測智慧,梳理社會發展軌跡,理解當下、預判未來。它能夠幫助你提高趨勢觀察能力,解析新世紀帶來的那些令人茫然的變化。它還會告訴你哪些見解是現實、哪些是炒作,哪些趨勢是一時流行、哪些是真正的大趨勢。
內容簡介
在信息爆炸的時代,人人都渴望擁有觀察未來趨勢的能力,但混亂、急促的世界讓我們終日渾渾噩噩,無法跳脫過去慣性的思維。未來的趨勢是什麼?我們如何從龐雜的信息裏,抽絲剝繭,預見未來?
如果我們的觀念、思維偏離瞭世界未來趨勢的走嚮,不論我們多麼勞心勞力,一切努力都將事倍功半,更不用說預測未來瞭。
在這本書中,世界著名未來趨勢大師約翰?奈斯比特將自己多年的趨勢觀察經驗悉心整理,總結齣11種思維模式,並教導人們如何將其用於分析、判斷及預測未來趨勢。奈斯比特帶給我們的不是小知識、小技巧,而是幫助我們構建思考全球變革的方法和判斷標準。他引導人們在變幻莫測的世界中擺脫不閤時宜的慣性心態,把握潮流,搶占先機,為我們提供瞭一個看透世界的工具。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這個紛繁的時代,我們不僅要看透世界,更要掌握看透世界的方法。
作者簡介
約翰?奈斯比特
全球著名未來預測大師。從美國海軍陸戰隊退役之後,約翰?奈斯比特先後進入猶他大學、康奈爾大學和哈佛大學學習,此後曾供職於IBM與柯達公司。1963年,他進入華盛頓,擔任肯尼迪政府的教育部助理部長,還曾任約翰遜的特彆助理。約翰?奈斯比特還擁有人文科學、科技等領域的15個榮譽博士學位。他多次訪問中國並與中國領導人會麵,是對中國相當熟悉的全球知名學者。
從韆萬級暢銷書《大趨勢》到轟動一時的《亞洲大趨勢》《中國大趨勢》,約翰?奈斯比特的“大趨勢”係列得到瞭全世界讀者,尤其是中國讀者的極大關注。
精彩書評
曆史是延續不斷的長流,約翰?奈斯比特歸納齣來的這些原則有助於人們立足現在,掌握未來。
——林毅夫
本書的理念不僅與時俱進,跟隨時代潮流,更啓發瞭新經濟的管理理念:承傳過去,連接未來,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承前啓後,繼往開來的大道理願所有的讀者都能受到“生存有道,發展無疆”之理的啓迪。
——葉鶯
奈斯比特的預測一直都沒有失誤。即使我們認為難以預料的2025年,他依然有令人意想不到的定見。
——《金融時報》
奈斯比特的作品能夠指引我們的方嚮,讓我們有勇氣嚮前邁步。
——《華爾街日報》
目錄
引 言 / VII
序 言 / IX
第一部分 思維模式:把握未來大趨勢
第一章 思維模式1 很多事情變瞭,但大多數事情沒有變
變與不變的邏輯 / 003
變化的是方式,不變的是內容 / 005
變化並不代錶發展 / 008
滿天下都是新鮮事 / 010
第二章 思維模式2 未來存在現實之中
不識廬山真麵目,隻緣身在此山中 / 015
掀開簾子看世界 / 018
行星研究所 / 020
第三章 思維模式3 要認真把握媒體統計數據
體育vs. 政治:1∶0 / 023
無視現實 / 024
沉重的包袱 / 025
人纔庫 / 027
氣候變暖還是變冷 / 028
大眾的睏惑 / 030
第四章 思維模式4 勇於追求,錯又何妨
一位謙虛的反叛分子 / 039
預測的膽量 / 043
逆嚮思維 / 044
第五章 思維模式5 把未來看作一幅拼圖
順序是發現規律的大敵 / 047
摘取成熟的果實 / 048
未來就是一幅拼圖 / 050
第六章 思維模式6 不要走得太快,免得讓人不知道你在哪裏
復興之星 / 053
飛躍的時機 / 056
科學與宗教之爭 / 058
導遊模式 / 059
設立一個機動目標 / 060
第七章 思維模式7 要變革,先讓人們看到收益
第八章 思維模式8 改變是需要時間的
一場馬拉鬆長跑 / 071
曆經20 年的一舉成功 / 083
第九章 思維模式9 成功靠的不是解決問題,而是利用機會
鐵幕的一條裂縫 / 088
事業心 / 091
錯過火車 / 093
第十章 思維模式10 舊的不去,新的不來
杠杆性質 / 105
撿起西瓜,丟下芝麻 / 107
信息墳墓 / 109
第十一章 思維模式11 科技,始終源於人性
物種入侵 / 111
新掃帚掃地未必乾淨 / 113
未曾考慮的問題 / 114
科技始料未及的影響 / 114
電腦和詩人 / 116
等待拯救 / 117
從尊貴的上帝到低眉順眼的求職者 / 118
一個冒險的選擇 / 119
規模問題 / 120
越高越好 / 120
盲目衝動 / 121
第二部分 未來世界大趨勢
第十二章 經濟:從國傢到經濟行業
國傢並不能創造經濟 / 127
利用經濟行業中的機會 / 128
體育的例子 / 132
世界政府會齣現嗎 / 133
分散化是關鍵 / 134
商業分散化 / 135
小、精、靈活纔能贏得市場 / 137
最後壟斷者的衰落——國傢貨幣的私有化 / 138
全球人纔共享——體育界仍然是領跑者 / 142
人纔的大規模定製 / 144
人纔引進可近可遠 / 145
廉價勞動力的消失 / 148
全球化就意味著美國化嗎 / 149
第十三章 歐洲:雙重保證的衰落
歐洲的雄心壯誌 / 153
尋找“真正的歐洲社會模式” / 155
從社會主義望塔到資本主義工廠 / 160
移民:機會還是災難 / 161
誰有權利來統治世界 / 164
哈耶剋:一位歐洲移民的命運 / 164
美國:被憎恨、被羨慕、被嫉妒、被模仿 / 166
多邊的歐洲vs. 單邊的美國 / 168
歐洲2010,一個總結 / 170
第十四章 中國:外圍就是中心
在曆史的車輪下 / 178
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 179
中國的位置在何方 / 181
中國的現實中隱藏著什麼 / 181
外圍就是中心 / 184
品牌的中文名稱也很重要 / 187
準備騰飛的巨龍 / 189
設計大師的誕生 / 193
布蘭森的維珍航空 / 195
富人的崛起 / 197
中國的旗幟 / 197
中國的汽車業 / 199
旅遊業 / 201
電影業 / 201
中國vs. 印度 / 203
不同的拼圖片段 / 204
第十五章
文化:視覺文化正在占領世界
需求的衰退 / 210
1. 報紙文化的逐漸消亡 / 214
2. 廣告 / 217
3. 普通商品的高品質設計 / 222
4. 作為視覺藝術的建築 / 227
5. 時尚、建築和藝術 / 234
6. 音樂、視頻和電影 / 239
7. 攝影角色的轉變 / 245
8. 美國美術館的民主化 / 248
給世界上色 / 255
第十六章 進化時代:創新的蓄水池
獲利的時間 / 261
下一個大事件的曆史迴顧 / 262
期望來得總是比較慢 / 264
飛躍的時間 / 268
消化時間 / 270
刀片的發展也非一日之功 / 271
納米技術,下一個大事件 / 272
直麵負麵影響的時刻 / 275
以及麵對益處的時刻 / 275
提齣質疑的時刻 / 276
緻 謝 / 281
精彩書摘
蛇吞象
那是一個安靜的鼕日夜晚,我和小孫子伊萊一起坐在火爐旁,為他讀安東尼?德?聖–埃剋蘇佩裏(Antoine de Saint-Exupéry)的經典著作《小王子》(The Little Prince)。
故事的開頭講的是一個6歲的小男孩被一本關於叢林的書所吸引,於是畫瞭一幅畫。對他來說,這幅畫再簡單不過瞭,就是一條吞下瞭大象的蟒蛇。但令他驚訝的是,大人們都看不明白,都認為這僅僅是一頂帽子!他不得不重新畫瞭一幅,好讓大人們能夠看明白。直到他遇到小王子,他纔找到瞭一個和自己視角相同的人:隻有小王子看齣第一幅畫就是一條吞下大象的蟒蛇。對我來說,這真是一個不錯的比喻。
這幅畫形象地指齣瞭人們的思維對視角的限製。一旦擺脫瞭固有思想的束縛,我們就可以看清楚眼前的事物瞭,比如上麵的故事中就是一條吞下大象的蟒蛇。
前言/序言
言
我是在美國猶他州的一個甜菜農場長大的。那個叫格倫伍德的摩門部落中大約有200多人,其中大部分都是我的親戚。我們的村莊被猶他州的群山包圍著,交通十分閉塞。村民的生活完全被摩門教的教規統治著。我的命運早就注定瞭—成為一名傳教士。教會派我到哪裏,我就要去哪裏待上兩年時間,因為畢竟我們是無法拒絕上帝的召喚的。
我第一次對這種生活産生疑問的時候還隻是一個小孩子。當時我的耳朵長期發炎,疼痛難忍,直到阿諾德叔叔來看望我,並在違反瞭一條摩門教教規的情況下為我治療,我的病情纔有所好轉。盡管摩門教嚴禁抽煙,阿諾德叔叔卻是個煙民。他用煙熏我發炎的耳朵,這樣治療瞭一年多,竟然取得瞭奇效。耳朵中的疼痛減輕瞭,我也不再老是想著耳朵的疼痛瞭。我還清楚地記得有三四個德高望重的叔叔經常用“按手”a 的方法為我祈禱、治病,但是都沒有阿諾
德叔叔采取的辦法療效好。於是我開始懷疑周圍的世界,對於探索的渴望越來越強烈。這個世界上還有多少事情是我的幼小的心靈所不知道的呢?我開始質疑自己是否應該服從命運的安排。好奇心就是探索的開始,我很快就確信自己非常渴望走齣猶他州。17 歲的時候,一個機會展現在我麵前,我加入瞭海軍。他們的宣傳語“周遊世界”的意義實際上比他們所理解的還要深遠。直到我開始讀書的時候,一個新的世界纔真正嚮我敞開瞭大門。在這個世界中,似乎一切皆有可能。
從我離開猶他州開始,這個世界就像書本一樣,一頁頁展開在我麵前。每一頁都有新的知識供我學習。許多年過去瞭,現在迴想起來,正是好奇心促成瞭我豐富多彩的經曆。在海軍的時候,在猶他大學作為學生會主席為言論自由和公民權利而鬥爭的“激進歲月”裏,在哈佛大學和康奈爾大學學習的時候,作為《西方名著入門》(Great Books Foundation)的編輯在羅伯特?哈欽斯(Robert Hutchins)和莫蒂默?阿德勒(Mortimer Adler)的領導下工作的時候,以及在公司工作的三年時間裏,隻要我感覺自己的學習麯綫不再上升,我就會選擇離開。25 歲的時候,我開始競選國會議員,直到後來奮鬥到華盛頓,肯尼迪總統任命我為教育部助理部長,這些政界經曆使我學會瞭政治這門“可能性藝術”。1963 年11 月肯尼迪總統被刺殺後,我繼續留在華盛頓,擔任衛生、教育與福利部部長約翰?加德納(John Gardner)的助理,後來還曾進入白宮,為約翰遜總統負責過一些特彆項目。
20 世紀60 年代可能是美國自內戰以來最動蕩的時期。人們放火焚燒建築、旗幟,整個“美利堅公司”陷入瞭恐慌之中。參加民權和反戰運動的數百萬人湧上街頭抗議示威,幾百所大學也被學生們占領瞭。
1964 年7 月,約翰遜總統簽署瞭《民權法案》來“消除美國最後的不公平現象”,一係列法律法規也隨之誕生。1965 年,約翰遜總統請我調查他的“偉大社會”施政目標對於美國社會的影響。盡管這是一項非常有意思的任務,但我們似乎根本不可能理清當時的形勢,更不要說預測對於美國將來的影響瞭。而且,我再也不能忍受約翰遜總統不惜一切代價贏得越南戰爭的狂熱思想(他曾經說過“我絕不會是第一個捲起尾巴逃跑的美國總統”)。於是我離開瞭白宮,接受瞭國際商用機器公司(IBM)的邀請,成為主席湯姆?沃森(Tom Watson)的助理。
好的,這是一本關於係統思考、決策優化和認知升級的圖書簡介: --- 書名:《導航未來:駕馭不確定性的決策工具箱》 【圖書簡介】 在這個信息洪流奔湧、變化速度快到令人眩暈的時代,我們常常感到迷失方嚮。商業環境瞬息萬變,個人生活充滿瞭艱難的取捨,我們迫切需要一套可靠的“導航係統”,幫助我們在復雜迷霧中,看清本質,做齣更明智的決策,並構建更具韌性的未來。 《導航未來:駕馭不確定性的決策工具箱》並非提供一套僵化的“成功公式”,而是緻力於為你搭建一個強大的思維框架,一套經過時間考驗、適用於跨領域決策的認知工具。本書將引導讀者從底層邏輯齣發,重塑觀察世界的方式,從“被動反應”轉變為“主動塑造”。 第一部分:重構你的觀察視角——理解係統的運作 成功的決策者首先是敏銳的觀察者。他們不滿足於錶麵現象,而是深入探尋現象背後的結構和機製。本部分將徹底革新你對“因果關係”的理解。 超越綫性思維:擁抱復雜性與反饋迴路。 我們習慣於尋找“A導緻B”的簡單路徑,但在真實世界中,多數問題都由多重反饋迴路驅動。本書將拆解“正反饋”和“負反饋”的動態平衡,教會你如何識彆係統中的關鍵杠杆點,以及如何避免“飲鴆止渴”式的短期收益帶來的長期惡果。你將學會識彆那些看似微小卻能引發指數級增長或衰退的“臨界點”。 理解湧現現象:整體大於部分之和的智慧。 單個零件的性能並不能決定一颱機器的最終錶現,同理,個體行為的疊加也無法完全預測群體的行為。我們將探討“湧現”(Emergence)的概念,幫助你理解在組織、市場乃至社會結構中,新穎的、不可預測的宏觀模式是如何從微觀互動中自然産生的。這對於管理者和政策製定者理解市場趨勢和組織文化至關重要。 區分確定性與概率:量化不確定性的藝術。 麵對未來,我們永遠無法獲得100%的確定性。本書強調的不是消除不確定性,而是學會與其共存並進行量化評估。我們將介紹貝葉斯思維的基本原理,指導你如何根據新證據持續修正對事件發生概率的估計,從而在信息不完全的情況下,做齣風險最小化的選擇。 第二部分:優化決策流程——從直覺到理性的跨越 決策的質量直接決定瞭你人生的走嚮。本部分專注於提升你從收集信息到最終行動的整個決策路徑的效率和準確性。 價值評估的陷阱:警惕錨定效應與現狀偏誤。 人類心智傾嚮於依賴最容易獲取的信息(錨點)或維持既有狀態(現狀)。本書將深入剖析這些認知捷徑如何扭麯我們的價值判斷。我們將提供實用的工具,例如“決策矩陣”和“預期效用分析”,幫助你剝離情感乾擾,對選項的真實價值進行客觀打分。 機會成本的隱形代價:學會放棄的智慧。 每做一個選擇,就意味著放棄瞭無數其他的可能性。大多數人隻關注所選路徑的收益,卻忽略瞭被放棄路徑的潛在價值。我們將闡述如何量化“機會成本”,並將這一概念內化為日常選擇的“過濾器”,確保你總是在做“最優”而非“尚可”的選擇。 延遲滿足與時間偏見:構建長期迴報的路徑。 許多重大的成就都需要長時間的投入,而我們的大腦卻傾嚮於追求即時滿足。本書將介紹如何利用“雙麯綫貼現”模型來對抗這種時間偏見,設計齣能夠強製自己堅持長期目標的激勵機製和檢查點,確保今天的努力能兌現為未來的價值。 第三部分:構建適應性與迭代力——在變化中保持優勢 世界不是一個等待我們解開的靜態謎題,而是一個持續演化的動態係統。成功的個體和組織必須具備快速適應和自我修正的能力。 最小可行模型(MVM):快速測試你的假設。 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不要試圖一步到位構建完美的“萬能模型”。本書倡導通過構建“最小可行模型”來快速投入市場或進行實驗。這種方法論強迫我們在早期階段收集真實世界的反饋,從而用最少的試錯成本,快速迭代齣更接近真相的解決方案。 預先失敗:通過“事前驗屍”建立安全邊際。 在項目啓動前,主動進行“事前驗屍”(Pre-mortem)——假設項目已經徹底失敗,然後反推導緻失敗的所有可能原因。這是一種強大的心理工具,它能提前激活我們對風險的關注,而不是在事情發生後再進行事後分析。 認知靈活性:跨界知識的連接與應用。 真正的創新往往發生在學科的交叉點。本書將展示如何係統性地打破學科壁壘,將一個領域的成熟模型(如生物進化論中的“自然選擇”)應用到另一個領域(如商業競爭),從而産生全新的洞察力和解決方案。 《導航未來》不僅僅是一本關於思考的指南,它是一套操作手冊,旨在將復雜的理論轉化為可執行的步驟,幫助你在信息噪音中提煉信號,在變化中把握主動權,最終清晰、自信地邁嚮你所期望的未來。 這本書為你提供瞭穿透迷霧、洞悉本質的必要思維裝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