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春花,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联席董事长兼CEO。
旅行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越来越能够看到旅行的美,所以尽可能地抓紧机会去旅行。能让我完成旅游的心愿,最不可缺少的是来自我老妈的支持。作为一个学生,能够毫无顾虑地用自己的双眼观察这个世界,我深知自己的幸运。所以每次旅行,我都会努力吸收和沉浸在自然、人文、科技和历史中。
现在的我,和不同的人旅游感觉特别不同。自己一个人行走,时刻在观察所有能观察到的一切,可以全身心投入风景当中。让头脑放空,却又充满这里的空气。和朋友旅游,互相打闹、交流和照应,会让愉快的时光过得特别快。若是遇到共同感慨的地方,产生共鸣就会让人觉得无比幸福。因为在莫大的世界里,能遇到知己,多么难得。和家人旅游是一种幸福的归属感,特别是对于我这种得到家人特许、漂泊在外苦读的人来说,感觉愈加强烈。
我与妈妈之间的关系其实很微妙,我们之间的交流可能并不比别人多,可是我们却很能理解对方。以我妈的聪明才智,我很放心让她去做她想做的事,我也很理解她每次的决心。她对我的理解,我觉得更可以让很多人佩服。作为她唯一的女儿,她肯放手让我去闯,放心并支持我去追求我的梦想,是她对我的一种爱。这次旅游下来才发现,原来我和我妈对行走的热爱其实是家族遗传。因为姥姥其实就很爱外出行走,现在快80岁高龄的她,一样喜欢跟着家人旅游。想象几十个小时的飞机,一位老人家如何承受?可是她的心让她不停地行走;她对我的爱,让她不远万里来亲眼看看她的外孙女—她的心肝宝贝。
本来这个暑假又是留在国外实习,和家人见面的机会又少了一次。可是妈妈不仅让家人团聚,还给了我一个无可比拟的生日礼物。她约我去巴西看世界杯!刚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特别兴奋,去现场看世界上最多人观看的世界体育项目是多么振奋人心!这次家人团聚之所以特别,是因为家人是从两个国家飞往第三国见面。在一个陌生的领土和最熟悉的人见面会是多有趣的一件事。我们两头开始准备签证,电子邮件变成了两边最可靠的交流方式。来来回回一二十封邮件,解决各种遇到的问题,最后顺利地拿到了签证。有时候我会想,谁会真的和父母电子邮件来往如此频繁?
6月26日,我先抵达巴西的圣保罗。虽然这边快进入冬季,可是气温却比纽约还高一点儿,不过并不闷热。第一项任务,领取世界杯门票。机场在城市的最北端,取票的地方在最南端,所以圣保罗的堵车马上让我体验了一把。这个城市看上去很旧,都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建筑风格。外墙上很多地方布满了涂鸦,有的凌乱,有的却令人眼前一亮。这个2000多万人口的城市里,穿梭着800多万辆汽车。最近,我越来越喜欢静静地观察交通,越来越觉得交通实在是一个神奇的系统。简单的几条规则,可以让成千上万的汽车穿行自如。明明每辆车都那么接近,却不会乱了“脚步”。巴西的道路,大部分都是单行道,感觉还是很难摆脱车辆拥挤的困境。这个城市除了楼就是车,除了车就是人,这种组合好像跟上海和纽约有点儿像。这里的教堂不仅数量多,样式也各不相同,时不时会在街角看到意大利风格的围墙,抬头便是哥特式的Flying Buttress(飞扶壁)。市中心有几条街安置日本政府赠送的街灯,因为这里聚集了许多日本移民,但后来也加入了不少中国移民,所以中餐、日餐这里都有。城市最南端是正在高楼四起的开发区,这里都是高薪阶层上班的地方,但是给人行走的地方感觉特别少。我在许多新开发的城市都看到了这种忘记了Human Scale(人的尺度)的问题,对于这种大型规划来说,回归到人群可能比回归到人更为重要吧。这么拥挤的城市,却坐落了不少大足球场、自然公园和圣保罗大学的大学城。巴西人似乎比较爱运动,和纽约人有几分相似。公园里有不少人骑车和跑步,这里的美女也是出了名的身材好。而且我发现,可能因为都是混血,这里的男男女女五官都长得很标致。在一家传闻最好的巴西烤肉餐厅,借张阿姨的话说就是,里面的服务生都美得可以去拍电影。这个凌乱拥挤的城市,和之后恬静的Porto Alegre,还有被自然包围的里约热内卢(Rio De Janeiro)相比,我已经忘得差不多了。
伴随着世界杯的进行,我们一行人终于来到了一个幽静精致的小镇—Porto Alegre。因为临近冬季,雨水特别丰富。再加上这里的街道比较小,街边的树比较茂密,这几天大部分时间都在阴凉的天气中度过。这天气同时带来了霸气的云层,毫不害羞地在一览无余的净空中展示自己的英姿。我们来到Guaiba湖边的时候,热爱大自然的妈妈当然是无法抗拒这云的魅力。能看到这云也是难得的事,但是妈妈坚信的事一般都会得到眷顾,因为她对美好的坚信让她看不到阴霾。她一边感慨一边不停地对着云拍照。我妈的宽宏大量最多的应该是体现在了我身上。她从国内给我带来了一件印有世界杯的T-shirt,又大又宽,我对着装建立在经济基础上的挑剔,使我对这件T-shirt很是头疼。一气之下,跑去借了剪刀,把T-shirt剪了。姥姥的反应是:好好的衣服怎么给剪烂了?妈妈的反应是:哈哈哈,有创作就是好!换作是小时候,估计会被训一顿。但是老妈也会成长,在我决定学习建筑之后,妈妈开始努力关注跟设计和艺术有关的东西。我能看得到,她平时关注的信息开始有偏移。接受这种突兀而激动的美,是她慢慢的审美积累的结果。
终于到了看球赛的这天,我满心期待地想要沉浸在这波涛汹涌的人浪里。可是我们家没有资深球迷,去现场除了准备衣服和小国旗就不知道还能准备什么了。所以我执意要去排队在脸上画国旗,我妈对我这任性也无话可说,因为她希望我开心地享受球赛现场。所以我把他们安顿好之后,又冲进情绪高涨的人群里了。回来之后,她笑嘻嘻地看着我,她年轻的心态都在我的任性里散发出来了。不会德语也不会阿尔及利亚语的我们,只能眼巴巴地看着球迷们欢呼、喊歌。可是加时赛进球的时候,支持德国的我们兴奋地互相拥抱、击掌!在寒风中谈笑风生,在饥饿中手舞足蹈。尽管我穿着两件单衣,我妈穿着厚外套,可是我们的心情一样激动。离开球场的时候,人很多,妈妈会用手紧紧抓着我的手臂,怕我被人群带走。但我更想是妈妈抓着我强壮的手臂,跟着我走。
享受完,用同学的话说,完爆别人的生日礼物,我们继续前往巴西之旅的最后一站—里约热内卢。这个被海包围的城市毫无冬天的迹象,海浪、沙滩、冲浪板、比基尼、人字拖和帐篷酒吧到处都是。不过我们第一站来到的是里约热内卢圣巴斯弟盎主教座堂(Catedral Metropolitana de S)。它的现代气息从完全中空的高75米、直径106米的倒圆台渗透出来。井式结构让自然光从无数开口渗入教堂内。从四个入口的大门上方一直延续到对着的入口上方的花窗玻璃,打破了水泥的厚重,给予了这重复的水泥与开口几段繁华的故事。这稍微昏暗的巨型建筑里,人显得渺小,空间显得宁静神圣。有趣的是,原本设计放在建筑顶上的钟塔,被立在了教堂旁边的平地上,所以这个本来不像教堂的教堂就更低调了。市中心还有一座葡萄牙人修建的巴西国家图书馆,超过100年历史。和旁边金光闪闪的歌剧院一起,当年修饰过盛的外立面给这座城市带来了有趣的人文碰撞。里约热内卢的自然风光也是美不胜收。小小的两座糖面包山(P鉶 de A琥car)陡峭而娇小,却被安装了缆车。看起来像是两个瘦高的蜗牛顶着两个小小的壳,看着其实有点儿心疼。缆车虽然稳妥,可还是会摇晃,姥姥却毫无畏惧地跟着我们一起上缆车登山。第二天,我们去登耶稣山,姥姥成了主力队员。没有姥姥跟我们一起,我们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站在耶稣像的脚下。我们深刻感受到,家有一老就是宝。姥姥一辈子都在奉献,年轻时候照顾妈妈和她的姐妹们,年纪大了照顾我和我的表兄弟姐妹们,现在老了跟着我们跑来跑去,给我们开出道路。幸运的我们一直沾着姥姥的光,这个经历了大半个世纪的母亲。
登耶稣山再次证明了老妈的信念。第一天雾太大,从糖面包山远远望去,耶稣像若隐若现,充满了神秘感,我们决定改行程。结果第二天,阳光明媚,我们便幸运地站在耶稣像脚下,俯瞰被大海和群山环绕的里约热内卢。上到半山腰,我们停下来看错落不一却堆积得一片壮观的贫民窟。有钱人因为怕山体滑坡,避开在山腰建造自己的住所,却造就了像爬山虎一样的贫民的房子。像是一种寄居植物,趴在山坡上。到了傍晚,伴随着一片片橘黄色的小灯,贫民窟摇身变成意大利马泰拉(Matera)的千年古城。来到耶稣像下,才发现这座38米高的大石像拥有着一张无比慈祥的脸。双臂大大张开,微微向内弯曲,向来到这座城市的旅游者送出最温暖的拥抱。慈祥的微笑,让你尽管站在百米之高,仍感觉脚踏平地般安稳。嘈杂的人群早已消失,只剩下你静静地关注。天空变成了油画的背景,没有了高度。人文与自然的碰撞,竟擦出了如此耀眼却又长久的火花。坐落在山头的这座石像被脚下的百姓信奉着。转身背向耶稣像,和妈妈一起看着曾经一起走过的沙滩,发现不识庐山真面目的海岸线竟可如此妖娆美丽。里约热内卢就是个充满碰撞火花的精彩的城市。
吃完晚饭,我们都无法抗拒大海的热情,忍不住跑去沙滩散步。妈妈脱了鞋,赤脚走在沙滩上。不小心帆布鞋被打湿,她却笑呵呵地捡起来,怪我们要帮她照相,没看到浪来了。这话怎么有点儿孩子气?我们一路走到了世界杯球迷庆典(Fan Fest),和一大堆情绪激动的球迷一起看了美国和比利时的最后加时赛。第一次和妈妈一起在这种疯狂的地方感受气氛,心里窃喜,心想这回老妈应该知道年轻人都在玩什么了吧。最近迷上有氧运动的我,看到不停出现在沙滩边跑步的人,也忍不住想去跑步。在这个陌生的城市,汽车开得飞快,到处都是喝酒闹腾的人,还埋伏着偷摸拐骗的人,我妈却答应我让我去跑步。她看到我从整天窝在家里变成一个热爱运动、健康生活的人,她知道我在进步,在慢慢学会好好生活。所以她一定忍着心里的担忧和害怕,信任我,并鼓励我去跑步。作为一个母亲,做到如此宽容,并不容易。像之前在圣保罗,我就把姥姥吓坏了。我先去了健身房,再去游泳,然后直接下楼上网,一共可能花了近三个小时。姥姥在我离开房间后不知怎么醒了,发现我还没回房间。不了解情况的她一时担心我的安危,不敢搭电梯去别的楼层,不记得我妈的房间号,她只好在电梯口等我。一个70多岁的老太太,在一个语言完全不通的陌生的高楼里,在电梯口等她的宝贝外孙女回来,期盼她一切安好。我出现的时候,看到她紧抓着我的手,松了一大口气。我心里充满了愧疚,觉得自己太高估自己对姥姥的照顾。我问姥姥为什么害怕,她说因为我是她的命根子。所以,我知道妈妈为了让我快乐,心里承受好多好多。
跑完步,我和妈妈坐在海边小档喝椰汁,一聊就是两个多小时。我们的聊天一向效率都很高,闲聊的成分几乎为零。这次聊天,不像是以前教育式的聊天,更多的是了解我的想法,给出她的想法。毕竟我年纪也不小了。我听出了妈妈对我的希望,是我快乐地、正向地生活。她还是希望我们能在对方身边,尽管现在的我还在满世界地跑。但我开始要考虑好多事,好多年的计划。总觉得,还想在有可能的时间里,任性地在妈妈的照顾下,自由地乱跑。才知道,妈妈给我的最好的礼物,我天天都拥有—幸福。
离开那天,我的飞机比妈妈和姥姥的早七个小时,可是姥姥执意要去机场送我,不留在酒店休息。就为了那么短短一个小时,她愿意牺牲七个小时。一路上因为第二天的比赛,一直塞车,姥姥一直没有闭眼,担心我赶不上飞机。有时候,看着很心疼。还好我在美国的时候,姥姥很放心,所以她也就在很少的时间为我着急。妈妈倒是很淡定,虽然也一直没闭眼。到了机场,拿好登机牌,姥姥和妈妈就开始嘱咐。嘱咐完,我就进去安检了。短暂的团聚结束,带着姥姥和妈妈对我的爱,继续踏上我的追梦之途。
陈涤菲
2014年8月8日于纽约
……我一直对那些能够展现人物内心世界,以及人与人之间微妙情感的书籍情有独钟。这本书的题目《带妈妈去旅游》,虽然看似简单,却蕴含着无限的可能性。我脑海里立刻浮现出各种画面:或许是旅途中的惊喜,或许是过程中出现的摩擦,又或者是最终抵达目的地时的释然。我特别关注作者如何塑造角色,尤其是“妈妈”这个角色,她一定不是一个扁平的符号,而是有着自己的故事、自己的过去、自己的喜怒哀乐。同时,“我”这个叙述者,在这次旅程中又会经历怎样的变化呢?是变得更加成熟,还是重新认识了自己的母亲?我好奇作者会如何运用语言来描绘这些情感的波动,是像流水一样自然,还是像诗歌一样隽永?我喜欢那种能够让我在阅读时,仿佛置身于故事之中,去感受角色的悲喜,去思考生活中的一些重要问题。我希望这本书能带给我一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让我暂时忘却现实的烦恼,沉浸在另一个世界里,去体验一段别样的人生。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足够吸引人了,那种温暖而复古的色调,搭配上人物剪影,仿佛一下子就带人回到了某个特定的年代,又充满了未知的旅途感。我拿到书的时候,第一感觉是它传递出一种淡淡的、却又充满力量的情感。我迫不及待地翻开,想看看它究竟会讲述一个怎样的故事。我特别喜欢那种能够勾起内心深处共鸣的作品,它们往往在细微之处触动人心,让你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地反思和成长。这本书的标题本身就有一种很强的代入感,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自己生命中那些重要的“她”,以及那些可能错过的、或是珍贵的共同经历。我个人一直觉得,亲情是世界上最复杂也最纯粹的情感,它藏在平淡的日常里,也体现在那些不经意的瞬间。我期待这本书能够以一种非常细腻、甚至带点小小的伤感的方式,去描绘一段旅程,以及这段旅程背后所承载的关于爱、关于理解、关于成长的点点滴滴。我希望它能让我感受到一种久违的温暖,也能从中汲取一些面对生活和亲情的力量。
评分《带妈妈去旅游》这个书名,在我的第一印象中,就带着一种朴实而又深沉的意味。我个人非常喜欢那种能够描绘平凡生活中不平凡情感的作品。我猜想,这本书的故事可能不是一个轰轰烈烈的大事件,而是一系列细水长流的细节堆砌。旅途本身,就是一个极好的载体,它可以将人从熟悉的环境中抽离出来,置身于未知之中,从而更容易显露真实的自我。我好奇作者会如何捕捉那些转瞬即逝的情感瞬间,比如一次不经意的眼神交汇,一句无心的话语,或者是一次共同的体验。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让我体会到一种“陪伴”的意义,它不只是身体上的同行,更是心灵上的贴近。我期待它能给我带来一种淡淡的忧伤,又夹杂着温暖的慰藉,让我在阅读过程中,仿佛也经历了一段刻骨铭心的旅程,并在其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答案。
评分这本书的标题《带妈妈去旅游》给我一种非常温暖、贴近生活的感觉。我之所以对它产生兴趣,是因为它触及了我内心深处的一些柔软之处。我常常在想,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与父母之间的关系也会发生微妙的变化,而一次共同的旅行,也许正是打破隔阂、增进理解的绝佳机会。我脑海中勾勒出的画面,是那些在旅途中可能发生的各种小插曲,它们可能微不足道,却足以展现人物性格的真实一面。我期待作者能够用一种非常细腻、生活化的笔触,去描绘这段旅程。或许会有争执,会有误解,但最终,爱与理解会战胜一切。我希望这本书能让我感受到一种真实的情感力量,它不是那种刻意煽情,而是源于生活本身。读完之后,我希望能对自己的人生有新的感悟,对亲情有更深的体会,也许还会促使我去计划一次属于自己的、与母亲的特别旅行。
评分对于《带妈妈去旅游》这本书,我首先被它的名字所吸引。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故事梗概,更是一种情感的召唤。它让我联想到很多关于“陪伴”和“感恩”的话题,这些都是现代社会中非常重要的主题。我设想,这本书可能描绘的是一次充满仪式感的旅行,也许是为了庆祝某个特殊的日子,也许是为了弥补过去的遗憾。我特别期待看到作者如何将旅途的风景与人物内心的变化巧妙地结合起来。比如,在某个陌生的地方,一个不经意的场景,可能会触发主人公内心深处的某种回忆,进而影响她与母亲之间的互动。我欣赏那种不落俗套的叙事方式,它不会仅仅停留在表面的描述,而是深入到人物的灵魂深处。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给我带来一些思考,让我重新审视自己与家人的关系,也让我对“珍惜当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它或许不是那种惊心动魄的故事,但一定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感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