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古镇:同里

江南古镇:同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阮仪三 著
图书标签:
  • 江南
  • 古镇
  • 同里
  • 江苏
  • 旅游
  • 文化
  • 历史
  • 建筑
  • 民俗
  • 摄影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浙江摄影出版社
ISBN:9787551409391
版次:1
商品编码:11702012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05-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51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同里,位于江苏省吴江市,距苏州仅18千米,因环境优美而成为官宦退居、富绅养老之地。自宋代以来,文化兴盛,这里出了状元一人、进士四十二人、文武举人九十三人。同里是江南典型的恬静幽雅居住型水乡市镇,留有明清两代宅园三十多处,有著名的私家花园退思园,以及富户住宅崇本堂、嘉荫堂、耕乐堂等。

内容简介

  古镇被同里湖、叶泽湖等五湖环抱,十多条河流将全镇分割成十五个圩岛,又由四十九座风格迥异的古桥相连。民间素有“水乡同里五湖包,东西南北处处桥”之说。这些石桥也是古镇文化的缩影,桥上刻有楹联,写景抒情富有诗意。镇中长庆、吉利、太平三座小桥,跨于三河交汇处。同里人有“走三桥”的习俗:每逢婚嫁喜庆,花轿必定要绕行三桥;老人祝寿,也要儿孙搀扶走过三桥以图吉利、太平。退思园被誉为贴水园,因其廊舫堂榭均紧贴水面, 小桥栏杆,如浮水上,小巧精致,淡雅秀美。此处经典的江南园林已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小镇上民居连绵,街巷幽长,河沿小路,树竹掩映,水道弯弯,小船悠悠。老宅旁老人闲坐品茗,水埠上姑嫂浣洗笑语,融会成一首水乡柔情的诗章。
  主要景点:退思园、“三桥”、崇本堂、嘉荫堂、耕乐堂、珍珠塔景点群、陈去病故居、丽则女校与国耻纪念碑、历史文物陈列馆、罗星洲。

作者简介

  阮仪三,苏州人,1934年生,1961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建筑系。现任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市规划委员会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法国文化部“法兰西共和国艺术与文学骑士勋章”获得者。2003年所做的中国江南水乡古镇保护规划曾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0)遗产保护委员会颁发的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杰出成就奖,2006年凭苏州平江历史街区保护再度获得UNESEO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2008年阮仪三城市遗产保护基金会“大运河沿线历史城镇保护与研究”项目获得国际城市与区域规划委员会杰出成就奖。他被誉为“都市文脉的守护者”、 “历史文化名城的卫士”、“古城的守望者”。主要著作有《护城纪实》、《护城踪录》、《江南古镇》、《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理论与规划》、 《江南古典私家园林》等。

内页插图

目录

居者天堂——同里
居家的精品园
钟灵毓秀出人才
同里的民居
同里的桥
珍珠塔景点修复及再创
《珍珠塔》故事缠绵
同里的名人及故居
丽则女校和国耻纪念碑
同里的街市和物产
保护与修复之道

前言/序言


江南烟雨,千年回响:同里古镇的时光漫游 “人家水乡,波光荡漾,桥影流连。”在水墨江南的画卷中,同里,这座镶嵌于太湖之滨的千年古镇,以其独特的韵味,静静诉说着属于它的故事。它并非只是一个地理名词,更是一段流淌的光阴,一曲悠扬的歌谣,一次触碰灵魂的遇见。 想象一下,当晨曦的第一缕阳光穿透薄雾,轻柔地吻醒沉睡的古镇。青石板铺就的小巷,在光影的斑驳中显露出古朴的肌理。两旁黛瓦白墙的民居,飞檐翘角,仿佛在低语着往昔的繁华。一条条纵横交错的河道,宛如古镇的血脉,滋养着这座生命力的古老躯体。乌篷船悠悠地划过,打破了水面的宁静,泛起圈圈涟漪,也搅动了沉淀在水底的千年记忆。船夫悠扬的歌声,带着水乡特有的吴侬软语,在狭窄的巷弄间回荡,仿佛穿越了时空的界限,将你带入那个遥远的年代。 同里的魅力,在于它不事张扬的内敛,在于它不经意间流露出的细腻。它不像某些古镇那般喧嚣,而是选择用一种更为宁静的方式,邀请你深入其中,去感受它肌骨里的温柔。漫步在尚义街,你会看到依水而建的老宅,那些斑驳的木门,雕刻精美的窗棂,都曾见证过无数个日升月落,人事变迁。推开一扇门,或许你会走进一家古色古香的茶馆,品一杯龙井,让茶叶的清香在齿间弥漫,同时也让心灵得以片刻的休憩。目光所及之处,皆是景。河边的垂柳,随风轻拂,如少女的发丝般飘逸;石拱桥横跨水面,形态各异,每一座桥都有自己的故事,等待你去倾听。 同里的历史,是一本厚重的史书,字里行间都充满了传奇。自宋代建镇以来,这里经历了数次辉煌,也经历了岁月的洗礼。富庶的经济,繁荣的商业,使得同里成为了江南水乡的璀璨明珠。而今,那些古老的建筑,依旧保留着当年的风貌,仿佛时光在这里按下了暂停键。退思园,这座被誉为“江南园林之冠”的私家园林,便是同里风华的最佳注解。它以“退思”为理念,将自然之美与人文之韵巧妙融合。园内的亭台楼阁,假山池沼,步移景异,每一处都凝聚着匠人的心血和主人的情怀。漫步其中,你能感受到那份超然物外,豁达淡泊的人生哲学。这里没有刻意的雕琢,只有自然的和谐,让你在感受美景的同时,也能品味到一份宁静致远的意境。 除了退思园,嘉业堂藏书楼、世德堂、崇本堂等一批古建筑群,更是同里历史文化的生动载体。嘉业堂,曾是江南最大的私人藏书楼之一,藏书十余万卷,堪称文化宝库。如今,它依然散发着书卷的墨香,让你在古籍的海洋中,感受知识的力量和文化的传承。世德堂,以其精美的木雕艺术闻名,那些栩栩如生的图案,讲述着家族的历史和荣耀。崇本堂,则是典型的江南民居建筑,院落深深,天井明亮,体现了古代中国人对家庭和宗族的重视。 同里的美,还在于它的生活气息。古镇并非只是一个供人观赏的景点,它依然是许多人生存的地方,是他们世代居住的家园。清晨,你能看到早起的老人在河边洗衣,孩子们背着书包穿梭在小巷中,商贩们开始了一天的忙碌。傍晚,炊烟袅袅升起,家家户户飘出饭菜的香气,古镇又恢复了它的宁静与祥和。你可以在街头巷尾的小吃店,品尝到地道的江南美食,比如鲜美的青团,香糯的袜底酥,还有那令人垂涎的熏鱼。这些朴实无华的美食,承载着浓浓的乡愁,也让你感受到同里人热情好客的真挚。 走在同里的街头,你会发现,这里的时光仿佛流淌得格外缓慢。没有大都市的喧嚣与浮躁,只有一份难得的宁静与平和。你可以放慢脚步,细细品味每一处风景,用心感受每一次呼吸。你可以找一个临河的茶馆,点一杯碧螺春,看着河上来往的船只,听着远处传来的孩童的笑声,让思绪飘向远方。 同里,是一座需要用心去体验的古镇。它不炫耀,不张扬,只是静静地在那里,等待着懂得欣赏它的人。它用它古老而温柔的方式,告诉你什么是慢生活,什么是诗意栖居。它让你在繁忙的生活中,找到一个可以停靠心灵的港湾。 当你离开同里,或许你会带走一份淡淡的思念,一份对往昔的追忆,更重要的是,你会带走一份属于江南水乡的温婉与宁静。同里,就像一位永远年轻又饱含故事的老者,它接待着每一位到访的客人,又以它独有的方式,将一段段美好的时光,永远珍藏在心底。这里的每一块砖,每一片瓦,每一条河,每一座桥,都仿佛在诉说着属于它的传奇,等待着你来细细聆听,去发现,去感受,去珍藏。 这片土地,因为水的滋养而灵动,因为历史的沉淀而厚重,因为人文的浸润而温情。它不仅仅是一处风景,更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文化的传承,一份对美好的永恒追求。同里,等待着你,来一场与时光的温柔对话。

用户评价

评分

说实话,我是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接触到《江南古镇:同里》这本书的,起初并没有抱太大的期待,但它带给我的惊喜却远超想象。这本书的文字,就像是在为同里画像,但不是用画笔,而是用最精炼的词语,勾勒出最动人的画面。作者的笔触细腻而富有感染力,仿佛能直接将读者带入古镇的氛围之中。我特别留意到书中对于“老街”的描写,那种在狭窄的巷道里穿行,两旁是鳞次栉比的店铺,空气中弥漫着各种食物的香气,仿佛可以触摸到过去的岁月。书中的一些细节,比如某个老宅的窗棂上精美的雕刻,又或是某个不起眼角落里的一株野草,都充满了生命力和故事感。它让我意识到,古镇的美,往往就藏在这些不经意之处。我甚至能感受到,当微风吹过,带来河水的湿润气息,那种感觉是多么的清凉而舒缓。这本书也让我对“慢生活”有了更深的认识。在同里,时间仿佛流淌得格外缓慢,人们似乎更能享受当下,体会生活中的点滴美好。这与我们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让我开始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

评分

阅读《江南古镇:同里》这本书,就像是一次与古老灵魂的对话。我并非专业的历史研究者,也对建筑学没有深入的了解,但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用一种普适性的语言,触及了人类共通的情感。作者对于同里地理位置的描述,让我明白了它为何能孕育出如此独特的文化。水,是同里不可或缺的元素,它塑造了同里的格局,也影响着同里人的生活。书中对于“水乡人家”的描绘,让我感受到了那种与水融为一体的生活方式,那是多么的诗意而浪漫。我甚至可以想象,在盛夏的夜晚,坐在河边,听着蛙声一片,看着月光洒在水面上,那将是多么惬意的情景。书中的一些对于建筑细节的描绘,比如拱桥、廊桥、小桥流水人家的意境,都充满了东方美学的韵味。它让我领略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智慧和美感。这本书,不仅仅是一份地理的介绍,更是一份文化的传承。它让我看到了,在现代化的浪潮中,依然有这样一片净土,保留着古老的传统和纯粹的美好。

评分

《江南古镇:同里》这本书,与其说是一本介绍古镇的书,不如说它是一本关于“情怀”的书。作者用一种极其个人化的视角,去解读同里,去感受同里。我从这本书中读到的,不仅仅是同里的风景,更是作者对这片土地深深的热爱和眷恋。他笔下的同里,是有温度的,是有灵魂的。书中的一些关于同里历史的叙述,虽然没有长篇大论,但却精准地抓住了重点,让我对同里这个地方的形成和发展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我尤其对书中关于“名人故居”的描写印象深刻。每一个名人,都为同里留下了独特的印记,他们的故事,也为这座古镇增添了更多的传奇色彩。阅读这本书,我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响,感受到那些伟大灵魂的气息。书中的文字,有一种抚慰人心的力量,它让我暂时忘记了现实的烦恼,沉浸在同里那份宁静而美好的世界里。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也仿佛去了一趟同里,虽然是精神上的,但那种感受却是如此真实而深刻。

评分

《江南古镇:同里》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打开了一个被时光遗忘的宝盒。我并非古镇的本地人,也没有太多关于同里的具体印象,所以这本书对我来说,更像是一次身临其境的旅行。作者的叙述方式很接地气,没有卖弄学问,而是用一种很自然、很亲切的语言,勾勒出了一个鲜活的同里。书中关于“三桥”的描述,让我对那“桥多、水多、巷多”的特点有了直观的认识。我想象着,在这样的小镇里,生活节奏会是多么的缓慢,人们的心灵也会因此变得格外宁静。书中的一些片段,让我感受到了同里人骨子里那种温和而坚韧的生命力。比如,那些世代生活在水乡的人们,他们如何与水共处,如何将生活过得有滋有味,这种智慧是城市里的人难以体会的。我尤其喜欢书中对当地风俗习惯的描绘,那些传统节日的庆祝方式,那些日常饮食的细节,都充满了浓郁的地方特色。它让我明白,一个古镇的魅力,不仅仅在于它的建筑,更在于生活在其中的人,以及他们所传承下来的文化。阅读这本书,让我觉得,那些古老的建筑不仅仅是冰冷的砖石,它们承载着无数的生命故事,也见证着历史的变迁。

评分

从那泛黄的书页中,我仿佛看见了石桥上悠长的身影,听见了桨声灯影里评弹婉转。初次翻开《江南古镇:同里》,并非带着朝圣般的虔诚,更多的是一种对过往时光的探寻。书中的描绘,没有那种刻意堆砌的华丽辞藻,而是如同温婉的江南女子,娓娓道来。它带领我穿梭于那纵横交错的水巷,感受着六月的梅雨季,湿润了青石板路,也浸润了心底的尘埃。古老的宅院,门前的石狮依稀可见岁月的痕迹,天井里的一株桂花树,想必也经历了几代人的枯荣。书中对我触动最深的是那些关于“退思园”的描写。它不仅仅是一个园林,更像是心灵的一处寄托,一个可以与自我对话的静谧空间。园中的曲径通幽,步移景异,每一处景致都仿佛蕴含着一段故事,等待着有心人去聆听。作者对于细节的捕捉,着实令人惊叹,从一块砖的纹理,到一扇窗的雕花,都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和历史的厚重。我甚至可以想象,当夜幕降临,家家户户的灯火亮起,水面上波光粼粼,那是一种怎样安宁而又充满诗意的景象。这本书,就像是一张老照片,定格了同里最美的瞬间,也让我对这份古韵有了更深的理解和向往。

评分

挺好的,不错不错……

评分

图文并茂,彩图漂亮!

评分

挺好的,不错不错……

评分

图文并茂,彩图漂亮!

评分

书本不用薄膜封装,角被磨破

评分

挺好的,不错不错……

评分

挺好的,不错不错……

评分

挺好的,不错不错……

评分

图文并茂,彩图漂亮!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