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甲卷 全诗新编
秋莺
病起题山舍壁
送邓王二十弟从益牧宣城
悼诗
挽辞二首
感怀二首
梅花二首
书灵筵手巾
书琵琶背
九月十日偶书
病中感怀
病中书事
题《金楼子》后
渡中江望石城泣下
残句
落花
咏扇
乙卷 全词新编
渔父(浪花有情里雪)
渔父(一棹春风一叶舟)
浣溪沙(红日已高三丈透)
木兰花(晚妆初了明肌雪)
一斛珠(晓妆初过)
采桑子(亭前春逐红英尽)
清平乐(别来春半)
喜迁莺(晓月堕)
菩萨蛮(花明月暗笼轻雾)
菩萨蛮(蓬莱院闭天台女)
菩萨蛮(铜簧韵脆锵寒竹)
谢新恩(金窗力困起还慵)
子夜歌(寻春须是先春早)
采桑子(辘轳金井梧桐晚)
谢新恩(秦楼不见吹箫女)
谢新恩(樱花落尽阶前月)
谢新恩(樱桃落尽春将困)
谢新恩(庭空客散人归后)
长相思(云一绢)
长相思(一重山)
捣练子令(深院静)
捣练子(云鬓乱)
阮郎归(东风吹水日衔山)
蝶恋花(遥夜亭皋闲信步)
临江仙(樱桃落尽春归去)
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
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
乌夜啼(无言独上西楼)
乌夜啼(昨夜风兼雨)
望江梅(闲梦远)
望江梅(闲梦远)
望江南(多少恨)
望江南(多少泪)
虞美人(风回小院庭芜绿)
子夜歌(人生愁恨何能免)
浪淘沙(往事只堪哀)
浪淘沙(帘外雨潺潺)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存疑词
三台令(不寐倦长更)
开元乐(心事数茎白发)
浣溪纱(转烛飘蓬一梦归)
柳枝(风情渐老见春羞)
后庭花破子(玉树后庭前)
更漏子(金雀钗)
更漏子(柳丝长)
忆王孙(萋萋芳草忆王孙)
忆王孙(风蒲猎猎小池塘)
忆王孙(飕飕风冷荻花秋)
忆王孙(同云风扫雪初晴)
鹧鸪天(节候虽佳境渐阑)
鹧鸪天(塘水初澄似玉容)
南歌子(云鬓裁新绿)
青玉案(梵宫尺同云护)
秋霁(虹影侵阶)
残句二
丙卷 全文新编
书评
书述
答张佖谏书手批
即位上宋太祖表
批韩熙载奏
批韩熙载奏二则
岐王墓志铭
昭惠周后诔
批有奏
送邓王二十六弟牧宣城序
却登高文
乞缓师表
遗吴越王书
不敢再乞潘慎修掌记室手表
残篇
祈雨文
上宋太祖书(之一)
上宋太祖书(之二)
遣徐铉人贡手书
与徐铉书
昭惠后诔
附录
遗刘书
后主书
后主本纪
大宋左牛卫上将军追封吴王陇西公墓志铭并序
御制杂说序
李煜研究资料汇编
后记
内容提要
《李煜全集》汇辑李煜诗全部作品,是目前李煜诗作全面的辑本。每篇均加以今注、简释,力求对李煜诗作及李煜本人进行全面客观的解读。
装帧设计上,我个人感觉这套书的设计师是真正懂“美”与“意境”的。它没有采用那种过于花哨或者过于古板的传统样式,而是找到了一种绝妙的平衡点。封面色彩的选择,那种略带旧物感的靛青或暗赭色,仿佛刚从幽深的宫墙内被时光打捞出来,与李煜的亡国之君身份,以及他那份深沉的哀婉气质,形成了完美的视觉共鸣。内页纸张的触感也令人愉悦,墨色浓淡适中,排版疏密有致,即便是那些篇幅较长的赋或文章,也读来毫不费力,眼睛不易疲劳。这种对阅读体验的关注,体现出出版方对“读者”这个主体的尊重。毕竟,再好的内容,如果呈现方式让人望而却生畏,也难以真正走进大众的心里。这套书的版式设计,简直就是为那些渴望沉浸式阅读体验的古文爱好者量身定制的,让人愿意捧着它,一口气读到夜深人静。
评分最让我惊喜的,是它在“笺注”部分的精细程度。笺注的质量,往往决定了一部古籍的生命力。我们都知道,李煜的词作,意象多变,典故繁多,尤其涉及南唐宫廷生活的细节,如果不加注释,普通读者很容易“读而不解其味”。而这里的注释,却做到了恰到好处的“点到为止”和“深度挖掘”的结合。它既没有长篇大论地灌输百科知识,让阅读节奏被打断,又能在关键的、晦涩的词语或典故旁,给予精准的解释,甚至能追溯到相关的史料佐证。这种注释的尺度拿捏得极妙,它既满足了学术探究的需要,又兼顾了日常阅读的流畅性,像一位耐心的、知识渊博的向导,默默地在你疑惑时伸出援手,让你在会心一笑中,领略到那个时代士大夫阶层的审美情趣与人生无奈。
评分这本厚重的文集,初捧在手,便觉一股沉甸甸的历史气息扑面而来。它绝非那种轻飘飘的、只为点缀书架的装饰品,而是一部实实在在、需要静心研读的典籍。我尤其欣赏它在版本考据上的那份执着。要知道,历代流传下来的文献,抄本、刻本之间往往存在细微乃至重大的差异,对于像李煜这样一位极具争议性和艺术高度的文学家而言,分辨真伪、择取最佳底本,简直是给后世读者铺设了一条清晰的康庄大道。这部书在这方面无疑下了大功夫,那种对字斟句酌的较真劲儿,让我在阅读那些脍炙人口的名篇时,有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踏实感。它不仅仅是呈现作品,更像是搭建了一个严谨的学术舞台,让我们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探究词句背后隐藏的时代风云与个人心境。这种严谨的学术态度,让这本书的价值远远超越了一般的文学选本,更像是一部值得珍藏的工具书,帮助我们拨开历史的迷雾,直抵词人心底最真实的颤音。
评分谈及内容结构,这部全集展现出一种宏大叙事下的脉络清晰。它不仅限于罗列诗词歌赋,更难得的是纳入了与李煜生平密切相关的史料——比如所谓的“南唐李后主本纪”,这对于理解他作品的创作背景和心路历程,简直是不可或缺的辅助材料。将“事功”与“文采”并置,使得读者能够立体地审视这位君王:他如何从一位风流才子一步步沦为阶下囚,其间的文学蜕变是如何发生的?这种“传记与作品”相互参照的编排手法,让阅读过程充满了戏剧张力和历史厚重感。我仿佛能透过那些优美的辞藻,看到一个帝王的兴衰、一个艺术家的挣扎,这使得作品不再是孤立的文本,而是被深深嵌入了时代洪流之中的历史见证。
评分老实说,我手里也收藏过一些关于李煜的选本,但往往侧重于“唯美”或“鉴赏”,显得有些单薄。这本《全集》,真正的价值在于它的“全”和“汇集”。它不仅收录了那些耳熟能详的绝唱,也将那些相对冷门、或许在历史长河中被忽略的一些赋和文章一并囊括进来。这让我看到了李煜作为文人更全面、更立体的创作光谱,而非仅仅是那个“一江春水向东流”的符号化形象。它让我有机会去辨识,哪些是带着宫廷享乐气息的早期作品,哪些是经历国破家亡后的彻骨之痛。这种全面的梳理,是任何深度研究者都无法绕开的基石,它为我们提供了足够的材料去构建一个更接近真实的、有血有肉的李煜形象。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