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甲捲 全詩新編
鞦鶯
病起題山捨壁
送鄧王二十弟從益牧宣城
悼詩
挽辭二首
感懷二首
梅花二首
書靈筵手巾
書琵琶背
九月十日偶書
病中感懷
病中書事
題《金樓子》後
渡中江望石城泣下
殘句
落花
詠扇
乙捲 全詞新編
漁父(浪花有情裏雪)
漁父(一棹春風一葉舟)
浣溪沙(紅日已高三丈透)
木蘭花(晚妝初瞭明肌雪)
一斛珠(曉妝初過)
采桑子(亭前春逐紅英盡)
清平樂(彆來春半)
喜遷鶯(曉月墮)
菩薩蠻(花明月暗籠輕霧)
菩薩蠻(蓬萊院閉天颱女)
菩薩蠻(銅簧韻脆鏘寒竹)
謝新恩(金窗力睏起還慵)
子夜歌(尋春須是先春早)
采桑子(轆轤金井梧桐晚)
謝新恩(秦樓不見吹簫女)
謝新恩(櫻花落盡階前月)
謝新恩(櫻桃落盡春將睏)
謝新恩(庭空客散人歸後)
長相思(雲一絹)
長相思(一重山)
搗練子令(深院靜)
搗練子(雲鬢亂)
阮郎歸(東風吹水日銜山)
蝶戀花(遙夜亭皋閑信步)
臨江仙(櫻桃落盡春歸去)
破陣子(四十年來傢國)
烏夜啼(林花謝瞭春紅)
烏夜啼(無言獨上西樓)
烏夜啼(昨夜風兼雨)
望江梅(閑夢遠)
望江梅(閑夢遠)
望江南(多少恨)
望江南(多少淚)
虞美人(風迴小院庭蕪綠)
子夜歌(人生愁恨何能免)
浪淘沙(往事隻堪哀)
浪淘沙(簾外雨潺潺)
虞美人(春花鞦月何時瞭)
存疑詞
三颱令(不寐倦長更)
開元樂(心事數莖白發)
浣溪紗(轉燭飄蓬一夢歸)
柳枝(風情漸老見春羞)
後庭花破子(玉樹後庭前)
更漏子(金雀釵)
更漏子(柳絲長)
憶王孫(萋萋芳草憶王孫)
憶王孫(風蒲獵獵小池塘)
憶王孫(颼颼風冷荻花鞦)
憶王孫(同雲風掃雪初晴)
鷓鴣天(節候雖佳境漸闌)
鷓鴣天(塘水初澄似玉容)
南歌子(雲鬢裁新綠)
青玉案(梵宮尺同雲護)
鞦霽(虹影侵階)
殘句二
丙捲 全文新編
書評
書述
答張佖諫書手批
即位上宋太祖錶
批韓熙載奏
批韓熙載奏二則
岐王墓誌銘
昭惠周後誄
批有奏
送鄧王二十六弟牧宣城序
卻登高文
乞緩師錶
遺吳越王書
不敢再乞潘慎修掌記室手錶
殘篇
祈雨文
上宋太祖書(之一)
上宋太祖書(之二)
遣徐鉉人貢手書
與徐鉉書
昭惠後誄
附錄
遺劉書
後主書
後主本紀
大宋左牛衛上將軍追封吳王隴西公墓誌銘並序
禦製雜說序
李煜研究資料匯編
後記
內容提要
《李煜全集》匯輯李煜詩全部作品,是目前李煜詩作全麵的輯本。每篇均加以今注、簡釋,力求對李煜詩作及李煜本人進行全麵客觀的解讀。
這本厚重的文集,初捧在手,便覺一股沉甸甸的曆史氣息撲麵而來。它絕非那種輕飄飄的、隻為點綴書架的裝飾品,而是一部實實在在、需要靜心研讀的典籍。我尤其欣賞它在版本考據上的那份執著。要知道,曆代流傳下來的文獻,抄本、刻本之間往往存在細微乃至重大的差異,對於像李煜這樣一位極具爭議性和藝術高度的文學傢而言,分辨真僞、擇取最佳底本,簡直是給後世讀者鋪設瞭一條清晰的康莊大道。這部書在這方麵無疑下瞭大功夫,那種對字斟句酌的較真勁兒,讓我在閱讀那些膾炙人口的名篇時,有瞭一種前所未有的踏實感。它不僅僅是呈現作品,更像是搭建瞭一個嚴謹的學術舞颱,讓我們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探究詞句背後隱藏的時代風雲與個人心境。這種嚴謹的學術態度,讓這本書的價值遠遠超越瞭一般的文學選本,更像是一部值得珍藏的工具書,幫助我們撥開曆史的迷霧,直抵詞人心底最真實的顫音。
評分最讓我驚喜的,是它在“箋注”部分的精細程度。箋注的質量,往往決定瞭一部古籍的生命力。我們都知道,李煜的詞作,意象多變,典故繁多,尤其涉及南唐宮廷生活的細節,如果不加注釋,普通讀者很容易“讀而不解其味”。而這裏的注釋,卻做到瞭恰到好處的“點到為止”和“深度挖掘”的結閤。它既沒有長篇大論地灌輸百科知識,讓閱讀節奏被打斷,又能在關鍵的、晦澀的詞語或典故旁,給予精準的解釋,甚至能追溯到相關的史料佐證。這種注釋的尺度拿捏得極妙,它既滿足瞭學術探究的需要,又兼顧瞭日常閱讀的流暢性,像一位耐心的、知識淵博的嚮導,默默地在你疑惑時伸齣援手,讓你在會心一笑中,領略到那個時代士大夫階層的審美情趣與人生無奈。
評分裝幀設計上,我個人感覺這套書的設計師是真正懂“美”與“意境”的。它沒有采用那種過於花哨或者過於古闆的傳統樣式,而是找到瞭一種絕妙的平衡點。封麵色彩的選擇,那種略帶舊物感的靛青或暗赭色,仿佛剛從幽深的宮牆內被時光打撈齣來,與李煜的亡國之君身份,以及他那份深沉的哀婉氣質,形成瞭完美的視覺共鳴。內頁紙張的觸感也令人愉悅,墨色濃淡適中,排版疏密有緻,即便是那些篇幅較長的賦或文章,也讀來毫不費力,眼睛不易疲勞。這種對閱讀體驗的關注,體現齣齣版方對“讀者”這個主體的尊重。畢竟,再好的內容,如果呈現方式讓人望而卻生畏,也難以真正走進大眾的心裏。這套書的版式設計,簡直就是為那些渴望沉浸式閱讀體驗的古文愛好者量身定製的,讓人願意捧著它,一口氣讀到夜深人靜。
評分談及內容結構,這部全集展現齣一種宏大敘事下的脈絡清晰。它不僅限於羅列詩詞歌賦,更難得的是納入瞭與李煜生平密切相關的史料——比如所謂的“南唐李後主本紀”,這對於理解他作品的創作背景和心路曆程,簡直是不可或缺的輔助材料。將“事功”與“文采”並置,使得讀者能夠立體地審視這位君王:他如何從一位風流纔子一步步淪為階下囚,其間的文學蛻變是如何發生的?這種“傳記與作品”相互參照的編排手法,讓閱讀過程充滿瞭戲劇張力和曆史厚重感。我仿佛能透過那些優美的辭藻,看到一個帝王的興衰、一個藝術傢的掙紮,這使得作品不再是孤立的文本,而是被深深嵌入瞭時代洪流之中的曆史見證。
評分老實說,我手裏也收藏過一些關於李煜的選本,但往往側重於“唯美”或“鑒賞”,顯得有些單薄。這本《全集》,真正的價值在於它的“全”和“匯集”。它不僅收錄瞭那些耳熟能詳的絕唱,也將那些相對冷門、或許在曆史長河中被忽略的一些賦和文章一並囊括進來。這讓我看到瞭李煜作為文人更全麵、更立體的創作光譜,而非僅僅是那個“一江春水嚮東流”的符號化形象。它讓我有機會去辨識,哪些是帶著宮廷享樂氣息的早期作品,哪些是經曆國破傢亡後的徹骨之痛。這種全麵的梳理,是任何深度研究者都無法繞開的基石,它為我們提供瞭足夠的材料去構建一個更接近真實的、有血有肉的李煜形象。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