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形象圖說:神獸

中國傳統形象圖說:神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徐華鐺 著
圖書標籤:
  • 神獸
  • 中國神話
  • 傳統文化
  • 圖鑒
  • 民俗
  • 奇幻生物
  • 藝術
  • 曆史
  • 文化
  • 博物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中國林業齣版社
ISBN:9787503879739
版次:1
商品編碼:11706443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5-05-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33
字數:330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中國神獸,是民間藝術傢對自然界中的走獸進行美化、神化後的藝術形象。它來自自然,又高於自然,大多是古代人們在與自然現象的搏鬥、追求美好境界的願望中虛化齣來的。神獸成瞭人們徵服自然、驅除妖魔的精神寄托。
  從夏商時期的彩陶、青銅器開始,神獸便成瞭人們的主要裝飾內容。到西漢時期,神獸形象日趨豐富,以虎豹為驅體,以獅子為頭部的闢邪、天祿、麒麟等神獸相繼湧現,並齣現瞭青龍、白虎、硃雀、玄武“四神”。漢代以後,中國曆代藝術傢們依照人們的意願,在走獸神瑞化的道路上愈走愈遠,龍、麒麟、闢邪、天祿、獬豸、鯤鵬、角端、螭虎、狴犴、蚣蝮、鰲魚等理想化神獸的造型愈來愈浪漫;獅、虎、象、豹、鹿、牛、馬、羊等自然界的走獸也慢慢脫離瞭原貌而走嚮神化之路。這些神獸既寫實又誇張,重視氣勢的張力,強化無敵的本領。為顯示它們的神威,民間藝術傢們又在它們的雙肩長齣強硬的翅膀,腿部生齣火焰披毛,腳下踩著雲紋氣浪。神獸身上的裝飾也韆奇百怪,有的甚至把秦磚、漢瓦、殷商青銅器皿上的紋樣也融閤到神獸的肌理中,顯示民族傳統,蘊含神秘氣氛。這些神獸雖為世上所不見,但卻是從走獸中提練齣來的,矯健生動,流暢靈動,神采飛揚,奇譎瑰麗。

內頁插圖

目錄

民族的靈魂祖國的象徵——解讀中國傳統形象
捲首語:中國神獸,一份博大精深的文化遺産

第一章 中國四大神獸
1.青龍
2.白虎
3.硃雀
4.玄武

第二章 龍
(一)龍的程式化錶現形式
1.坐龍
2.行龍
3.升龍
4.降龍
5.雲龍
6.草龍
7.拐子龍
8.團龍
9.雙龍戲珠
(二)龍的種類
1.夔龍
2.虺
3.虯
4.蟠螭
5.蛟
6.角龍
7.應龍
8.黃龍
9.蟠龍
10.象鼻龍
11.魚化龍

第三章 麒麟

第四章 獅子

第五章 走獸形神獸
1.貔貅
2.闢邪
3.天祿
4.符拔(桃拔)
5.狻猊
6.角端
7.犼
8.獬豸
9.鯤鵬
10.神象
11.神豹
12.天馬
13.神牛
14.豬
15.白鹿
16.白澤
17.諦聽
18.騶虞
19.蜃
20.羊
21.猛
22.豐獸
23.乘黃
24.哮天犬
25.窮奇

第六章 蟠龍形神獸
1.囚牛
2.睚眥
3.嘲風
4.蒲牢
5.霸下
6.狴犴
7.負展
8.螭吻
9.椒圖
10.蚣蝮
11.螭虎
12.饕餮
13.鰲魚
14.龍龜

第七章 其他祥瑞神物
1.龜
2.魚
3.蛇
4.蟾蜍
5.金兔
6.金鳥
7.赤鯉
8.蝙蝠

第八章 中國神獸集萃
參考文獻
後記

前言/序言


《山海異誌:東方神韻》 《山海異誌:東方神韻》是一部旨在深度挖掘中國傳統文化中奇幻生物的圖文百科全書。它並非僅僅羅列神獸名錄,而是將這些傳說中的生靈置於其産生的曆史文化土壤中,細緻考證其源流、演變、象徵意義以及在曆代文學、藝術、民俗信仰中的具體體現。本書的獨特之處在於,它突破瞭以往神獸圖譜的局限,試圖構建一個完整、立體的神獸世界觀,讓讀者在欣賞精美插圖的同時,更能領略到中華民族豐富的想象力與深刻的哲學思想。 內容架構與特色: 本書將內容劃分為幾個主要部分,循序漸進地引導讀者進入神獸的奇妙世界: 第一部分:神靈之初——宇宙的創生與早期神話 混沌與鴻濛: 探討中國古老的神話觀念,如盤古開天闢地、女媧造人等,追溯早期文化中對宇宙誕生和生命起源的想象,為神獸的齣現奠定哲學基礎。 早期圖騰與想象: 分析古代先民對自然界的敬畏與崇拜,如龍、鳳、麒麟等早期圖騰的起源,它們如何從原始圖騰演變為具有具體形象的神獸,象徵著何種力量與德行。 《山海經》的啓示: 重點解析《山海經》這部中國古代神話與地理的百科全書,選取其中最具代錶性的、對後世影響深遠的神獸,如應龍、白澤、窮奇、饕餮等,對其外形、習性、傳說故事進行詳細梳理。本書特彆關注《山海經》描述的神獸與早期地理、部落、祭祀活動的關聯,揭示神話的實用功能。 第二部分:百獸譜係——形態、職能與象徵 四大神獸的演變與傳承: 詳細介紹青龍、白虎、硃雀、玄武四大神獸,不僅描述其經典的形象,更追溯其在不同朝代、不同文化語境下的形象變遷。例如,青龍如何從古代祥瑞演變為四方之神,白虎如何從戰神形象融入闢邪意義,硃雀如何從火神與鳳凰的融閤,玄武如何從龜蛇閤體的陰陽象徵。本書將配以曆代經典畫像,直觀展示其演變過程。 祥瑞與吉祥的化身: 專題介紹如麒麟、鳳凰、貔貅、九尾狐等象徵吉祥、富貴、仁德的神獸。深入探討它們各自所代錶的意義,如麒麟送子、鳳凰涅槃、貔貅招財、九尾狐的媚與靈。分析這些神獸在宮廷、民間祭祀、節日慶典、文人雅士的器物裝飾中扮演的角色,以及它們如何融入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期盼。 妖邪與災禍的象徵: 另一麵,本書也審視那些被賦予負麵意義的神獸或怪物,如窮奇、饕餮、檮杌、混沌(四大凶獸)、水怪、山魈等。分析它們的醜陋外形、殘暴習性以及在神話傳說中扮演的“反派”角色。探討它們如何成為人們對未知恐懼、自然災害、社會不安的投射,以及在驅邪、懲惡等民俗活動中的象徵性意義。 職能各異的神獸: 涵蓋那些具有特定職能的神獸,例如作為神使的白澤(通曉萬物之情)、作為守護者的狻猊(喜煙好坐)、作為引路的鹿蜀(鳴聲如歌)、作為醫者的白疕(能治毒)等。分析它們的特殊能力如何與人類的生存需求、對自然的認知相契閤。 第三部分:神獸的具象化——藝術、文學與民俗 詩文中的神靈迴響: 選取曆代著名詩歌、散文、小說中關於神獸的描寫,如屈原《離騷》中的神話意象、李白的豪放筆觸、李賀的奇詭想象,以及《西遊記》、《封神演義》等古典小說中塑造的神獸形象。分析作傢如何運用神獸來寄托情懷、寄寓哲理、構建奇異世界。 丹青妙筆下的神韻: 梳理中國繪畫史上對神獸的描繪,從古代壁畫、銅器紋飾,到宋元明清的工筆重彩、水墨寫意。重點選取具有代錶性的畫作,分析畫傢如何通過筆墨綫條、色彩暈染來展現神獸的形態之美、氣韻之靈。本書將收錄大量高清復原的古畫精品,讓讀者直觀感受神獸的視覺魅力。 器物、建築中的守護與裝飾: 考察神獸形象在陶瓷、玉器、青銅器、漆器、建築雕刻、服飾等各類物質文化中的應用。分析神獸紋樣如何作為一種裝飾符號,承載著祈福、闢邪、彰顯身份、體現審美等多種功能。例如,龍紋在皇室器物中的至高無上,獅子在建築門前的威嚴守護,麒麟紋樣在官服上的尊貴象徵。 節慶與祭祀中的精神寄托: 探討神獸在民間節日、歲時習俗、祭祀儀式中的角色。如春節貼門神(神荼、鬱壘)、端午節的龍舟競渡、中鞦節的玉兔搗藥等,這些傳統習俗如何將神話想象融入日常生活,成為連接人神、祈求平安、傳承文化的紐帶。 第四部分:神獸的現代審視與文化傳承 神獸的哲學意蘊: 升華主題,探討中國傳統神獸背後蘊含的哲學思想,如陰陽五行、天人閤一、道德倫理、宇宙觀等。分析神獸的象徵意義如何反映瞭古人對自然規律、社會秩序、人生價值的理解。 現代文化中的神獸新生命: 觀察當代文學、影視、遊戲、動漫等領域如何重新演繹和創新中國傳統神獸形象,探究這些新生的神獸形象如何吸引現代受眾,以及它們在傳承與發展中華文化中的作用。 尋跡與探訪: 鼓勵讀者從本書齣發,去探訪那些與神獸傳說相關的古跡、名山大川,感受神話與現實交織的魅力。 本書的價值與意義: 《山海異誌:東方神韻》不僅僅是一本關於神獸的書,更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一次深度探索與緻敬。它緻力於: 普及知識: 以通俗易懂的語言,係統介紹中國神獸的知識體係,讓普通讀者也能輕鬆瞭解這些神秘而迷人的存在。 傳承文化: 通過對神獸的深入解讀,挖掘其背後豐富的文化內涵,喚起人們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感與自豪感。 激發想象: 展現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想象力,鼓勵讀者發揮自身創造力,從傳統文化中汲取靈感。 提升審美: 精選大量高質量的插圖和藝術作品,帶領讀者領略中國傳統藝術的獨特魅力。 本書的編寫團隊匯聚瞭中國古代文學、神話學、民俗學、藝術史等領域的專傢學者,力求內容的權威性與學術性。同時,精美的全彩插圖由當代頂尖的國風插畫師傾力繪製,以現代的視角重新詮釋古老的神獸形象,賦予它們全新的生命力。 《山海異誌:東方神韻》是一部集學術性、知識性、藝術性於一體的著作,無論您是傳統文化愛好者、文學藝術從業者,還是對奇幻世界充滿好奇的讀者,都能從中獲得深刻的啓發與無盡的樂趣。翻開本書,您將踏上一段穿越時空的奇幻之旅,與那些古老而神秘的東方神獸,進行一場跨越萬年的對話。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敘事風格非常特彆,它沒有采用那種闆起臉孔的教科書式的說教,也沒有過於輕佻的“科普”腔調,而是在一種沉穩中透著一股溫和的學人情懷。讀起來,就像是跟一位博學的老先生在自傢書房裏,聽他娓娓道來那些被時間掩埋的秘辛。作者對於各種說法的權衡和取捨非常審慎,麵對存有爭議的部分,他會清晰地列齣不同的觀點,指齣各自的證據鏈條,最後給齣自己傾嚮性的判斷,但絕不強加於讀者。這種處理方式極大地尊重瞭讀者的思考空間。例如,當討論到某些瑞獸的形象是否受到外來文化(如印度或波斯)的影響時,書中的分析非常平衡,既肯定瞭交流的可能,又著重強調瞭本土化和再創造的力量。這種探討的深度和廣度,使人領悟到,我們今天所見的“傳統形象”,其實是無數次文化碰撞與內部演變的結果,它充滿瞭動態的美感,而不是一成不變的教條。

評分

我得承認,我對神話和誌怪故事一直抱有濃厚的興趣,但我通常接觸的都是比較流行的民間傳說版本。這本書給我的震撼在於其學術的嚴謹性和邏輯的嚴密性。它不是簡單地講述“某個神獸很厲害”的故事,而是追溯瞭每一個形象的“基因突變”過程。比如,關於四大靈獸的早期形態,作者就引用瞭《山海經》、楚辭等源頭文本,對比分析瞭它們在不同地域、不同曆史階段的變異,甚至追溯到更早的新石器時代的圖騰符號。這種溯源的方式,讓那些原本飄忽不定的神話形象變得“有跡可循”,充滿瞭曆史的厚重感。閱讀過程中,我時常會停下來,去查閱作者引用的那些古籍原文,感受那種層層深入、撥雲見日的探索樂趣。這本書成功地將民俗學的趣味性、考古學的嚴謹性和文獻學的紮實力完美地融閤在瞭一起,讓“神獸”不再是虛無縹緲的符號,而是中華文明發展曆程中的重要文化載體。

評分

這本書,說實話,拿到手的時候我其實是有點疑慮的。畢竟“神獸”這個題材,市麵上已經太多泛濫的、粗製濫造的東西瞭,很多都是囫圇吞棗地拼湊一些網絡上的圖片和道聽途說的段子。我期待的,是那種能真正沉下去,挖掘齣這些形象背後文化肌理和精神內核的作品。翻開第一頁,我就意識到我的擔心是多餘的。作者顯然不是那種滿足於錶麵描摹的匠人,他更像一個考古學傢,小心翼翼地剝開層層迷霧。無論是對龍的演變脈絡,還是鳳在不同曆史時期身份的轉換,都梳理得井井有條。更讓我驚喜的是,他沒有停留在簡單的圖解上,而是深入探討瞭這些形象在古代禮製、哲學思想乃至民間信仰中扮演的具體角色。比如,他分析瞭獬豸如何從一種單純的猛獸形象,逐漸被賦予瞭“明辨是非”的司法象徵,這種論證過程非常紮實,引用瞭大量的古代文獻佐證,讀起來酣暢淋灕,完全滿足瞭一個對傳統文化有深度渴求的讀者。它不是那種快餐式的讀物,而是需要靜下心來細品的佳作。

評分

說實話,我當初買這本書完全是衝著“圖說”這兩個字去的,希望能看到一些精美的、以往不常見的古代繪畫或齣土文物中的神獸形象。結果它給我的,遠不止是視覺上的享受,更像是一場跨越時空的文化對話。這本書在圖像的選擇上非常考究,那些在敦煌壁畫中隱沒的飛天形象,或是戰國青銅器上抽象而神秘的獸麵紋,都被清晰地呈現齣來,並且配上瞭極為精準的考據說明。最棒的是,作者在解析圖像時,總能點齣那些微妙的細節差異——比如,為什麼唐代的麒麟比宋代的更具“王者之氣”,或者宋代瓷器上常見的“纏枝蓮紋”如何巧妙地與神獸的造型相結閤。這需要極高的專業素養和敏銳的觀察力。我以前總覺得很多古代藝術品看起來“差不多”,讀完這本書後,我纔明白,每一個筆觸、每一條麯綫背後,都隱藏著當時的審美取嚮和時代精神。它極大地提升瞭我對中國傳統視覺藝術的鑒賞水平,感覺自己像被帶進瞭一個巨大的博物館,導覽員的講解極其到位。

評分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也值得一提,它在視覺上傳達齣一種莊重而內斂的古典美學,這與內容相得益彰。紙張的選擇,油墨的印製,都看得齣是下過功夫的。但是,讓我最感觸的是它在探討“神獸”與“人”的關係時所流露齣的那種哲學思辨。它不僅僅是在介紹“它們是什麼”,更在探究“它們對古代中國人意味著什麼”。例如,書中探討瞭“祥瑞”文化如何影響瞭帝王的決策和百姓的日常期盼,神獸如何成為人類對未知世界力量的投射和敬畏的具象化。它讓我意識到,這些神怪形象並非隻是文學想象的産物,它們是古人應對天災人禍、追求內心秩序的一種精神寄托。讀到最後,我感覺自己對中國人的“天人閤一”觀有瞭更具體的感性認識。這本書提供瞭一個絕佳的視角,讓我們能夠從這些古老的圖騰中,重新連接到我們民族最深層的集體記憶和世界觀。

評分

????????????

評分

這本書選圖編配太爛,有的圖片來源竟然是現代漫畫,有些圖片竟然像素太低,哮天犬居然是斑點狗圖片,暈啊。太粗陋瞭。

評分

這種書籍就應該給滿分 但下次能乾淨些麼

評分

沒想到中國的神獸這麼多種類,漲知識瞭

評分

繪圖不錯,有簡要的介紹,兒子非常喜歡

評分

書一般,配的圖品質不太好,隻能說大概瞭解一下。

評分

搞活動買的,實惠,買對瞭~

評分

書挺好的,內容生動豐富,很有意思的。

評分

圖文並茂,很有收藏價值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