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形象图说:神兽

中国传统形象图说:神兽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徐华铛 著
图书标签:
  • 神兽
  • 中国神话
  • 传统文化
  • 图鉴
  • 民俗
  • 奇幻生物
  • 艺术
  • 历史
  • 文化
  • 博物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林业出版社
ISBN:9787503879739
版次:1
商品编码:11706443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05-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33
字数:33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中国神兽,是民间艺术家对自然界中的走兽进行美化、神化后的艺术形象。它来自自然,又高于自然,大多是古代人们在与自然现象的搏斗、追求美好境界的愿望中虚化出来的。神兽成了人们征服自然、驱除妖魔的精神寄托。
  从夏商时期的彩陶、青铜器开始,神兽便成了人们的主要装饰内容。到西汉时期,神兽形象日趋丰富,以虎豹为驱体,以狮子为头部的辟邪、天禄、麒麟等神兽相继涌现,并出现了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汉代以后,中国历代艺术家们依照人们的意愿,在走兽神瑞化的道路上愈走愈远,龙、麒麟、辟邪、天禄、獬豸、鲲鹏、角端、螭虎、狴犴、蚣蝮、鳌鱼等理想化神兽的造型愈来愈浪漫;狮、虎、象、豹、鹿、牛、马、羊等自然界的走兽也慢慢脱离了原貌而走向神化之路。这些神兽既写实又夸张,重视气势的张力,强化无敌的本领。为显示它们的神威,民间艺术家们又在它们的双肩长出强硬的翅膀,腿部生出火焰披毛,脚下踩着云纹气浪。神兽身上的装饰也千奇百怪,有的甚至把秦砖、汉瓦、殷商青铜器皿上的纹样也融合到神兽的肌理中,显示民族传统,蕴含神秘气氛。这些神兽虽为世上所不见,但却是从走兽中提练出来的,矫健生动,流畅灵动,神采飞扬,奇谲瑰丽。

内页插图

目录

民族的灵魂祖国的象征——解读中国传统形象
卷首语:中国神兽,一份博大精深的文化遗产

第一章 中国四大神兽
1.青龙
2.白虎
3.朱雀
4.玄武

第二章 龙
(一)龙的程式化表现形式
1.坐龙
2.行龙
3.升龙
4.降龙
5.云龙
6.草龙
7.拐子龙
8.团龙
9.双龙戏珠
(二)龙的种类
1.夔龙
2.虺
3.虬
4.蟠螭
5.蛟
6.角龙
7.应龙
8.黄龙
9.蟠龙
10.象鼻龙
11.鱼化龙

第三章 麒麟

第四章 狮子

第五章 走兽形神兽
1.貔貅
2.辟邪
3.天禄
4.符拔(桃拔)
5.狻猊
6.角端
7.犼
8.獬豸
9.鲲鹏
10.神象
11.神豹
12.天马
13.神牛
14.猪
15.白鹿
16.白泽
17.谛听
18.驺虞
19.蜃
20.羊
21.猛
22.丰兽
23.乘黄
24.哮天犬
25.穷奇

第六章 蟠龙形神兽
1.囚牛
2.睚眦
3.嘲风
4.蒲牢
5.霸下
6.狴犴
7.负展
8.螭吻
9.椒图
10.蚣蝮
11.螭虎
12.饕餮
13.鳌鱼
14.龙龟

第七章 其他祥瑞神物
1.龟
2.鱼
3.蛇
4.蟾蜍
5.金兔
6.金鸟
7.赤鲤
8.蝙蝠

第八章 中国神兽集萃
参考文献
后记

前言/序言


《山海异志:东方神韵》 《山海异志:东方神韵》是一部旨在深度挖掘中国传统文化中奇幻生物的图文百科全书。它并非仅仅罗列神兽名录,而是将这些传说中的生灵置于其产生的历史文化土壤中,细致考证其源流、演变、象征意义以及在历代文学、艺术、民俗信仰中的具体体现。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突破了以往神兽图谱的局限,试图构建一个完整、立体的神兽世界观,让读者在欣赏精美插图的同时,更能领略到中华民族丰富的想象力与深刻的哲学思想。 内容架构与特色: 本书将内容划分为几个主要部分,循序渐进地引导读者进入神兽的奇妙世界: 第一部分:神灵之初——宇宙的创生与早期神话 混沌与鸿蒙: 探讨中国古老的神话观念,如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等,追溯早期文化中对宇宙诞生和生命起源的想象,为神兽的出现奠定哲学基础。 早期图腾与想象: 分析古代先民对自然界的敬畏与崇拜,如龙、凤、麒麟等早期图腾的起源,它们如何从原始图腾演变为具有具体形象的神兽,象征着何种力量与德行。 《山海经》的启示: 重点解析《山海经》这部中国古代神话与地理的百科全书,选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对后世影响深远的神兽,如应龙、白泽、穷奇、饕餮等,对其外形、习性、传说故事进行详细梳理。本书特别关注《山海经》描述的神兽与早期地理、部落、祭祀活动的关联,揭示神话的实用功能。 第二部分:百兽谱系——形态、职能与象征 四大神兽的演变与传承: 详细介绍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大神兽,不仅描述其经典的形象,更追溯其在不同朝代、不同文化语境下的形象变迁。例如,青龙如何从古代祥瑞演变为四方之神,白虎如何从战神形象融入辟邪意义,朱雀如何从火神与凤凰的融合,玄武如何从龟蛇合体的阴阳象征。本书将配以历代经典画像,直观展示其演变过程。 祥瑞与吉祥的化身: 专题介绍如麒麟、凤凰、貔貅、九尾狐等象征吉祥、富贵、仁德的神兽。深入探讨它们各自所代表的意义,如麒麟送子、凤凰涅槃、貔貅招财、九尾狐的媚与灵。分析这些神兽在宫廷、民间祭祀、节日庆典、文人雅士的器物装饰中扮演的角色,以及它们如何融入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妖邪与灾祸的象征: 另一面,本书也审视那些被赋予负面意义的神兽或怪物,如穷奇、饕餮、梼杌、混沌(四大凶兽)、水怪、山魈等。分析它们的丑陋外形、残暴习性以及在神话传说中扮演的“反派”角色。探讨它们如何成为人们对未知恐惧、自然灾害、社会不安的投射,以及在驱邪、惩恶等民俗活动中的象征性意义。 职能各异的神兽: 涵盖那些具有特定职能的神兽,例如作为神使的白泽(通晓万物之情)、作为守护者的狻猊(喜烟好坐)、作为引路的鹿蜀(鸣声如歌)、作为医者的白疕(能治毒)等。分析它们的特殊能力如何与人类的生存需求、对自然的认知相契合。 第三部分:神兽的具象化——艺术、文学与民俗 诗文中的神灵回响: 选取历代著名诗歌、散文、小说中关于神兽的描写,如屈原《离骚》中的神话意象、李白的豪放笔触、李贺的奇诡想象,以及《西游记》、《封神演义》等古典小说中塑造的神兽形象。分析作家如何运用神兽来寄托情怀、寄寓哲理、构建奇异世界。 丹青妙笔下的神韵: 梳理中国绘画史上对神兽的描绘,从古代壁画、铜器纹饰,到宋元明清的工笔重彩、水墨写意。重点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画作,分析画家如何通过笔墨线条、色彩晕染来展现神兽的形态之美、气韵之灵。本书将收录大量高清复原的古画精品,让读者直观感受神兽的视觉魅力。 器物、建筑中的守护与装饰: 考察神兽形象在陶瓷、玉器、青铜器、漆器、建筑雕刻、服饰等各类物质文化中的应用。分析神兽纹样如何作为一种装饰符号,承载着祈福、辟邪、彰显身份、体现审美等多种功能。例如,龙纹在皇室器物中的至高无上,狮子在建筑门前的威严守护,麒麟纹样在官服上的尊贵象征。 节庆与祭祀中的精神寄托: 探讨神兽在民间节日、岁时习俗、祭祀仪式中的角色。如春节贴门神(神荼、郁垒)、端午节的龙舟竞渡、中秋节的玉兔捣药等,这些传统习俗如何将神话想象融入日常生活,成为连接人神、祈求平安、传承文化的纽带。 第四部分:神兽的现代审视与文化传承 神兽的哲学意蕴: 升华主题,探讨中国传统神兽背后蕴含的哲学思想,如阴阳五行、天人合一、道德伦理、宇宙观等。分析神兽的象征意义如何反映了古人对自然规律、社会秩序、人生价值的理解。 现代文化中的神兽新生命: 观察当代文学、影视、游戏、动漫等领域如何重新演绎和创新中国传统神兽形象,探究这些新生的神兽形象如何吸引现代受众,以及它们在传承与发展中华文化中的作用。 寻迹与探访: 鼓励读者从本书出发,去探访那些与神兽传说相关的古迹、名山大川,感受神话与现实交织的魅力。 本书的价值与意义: 《山海异志:东方神韵》不仅仅是一本关于神兽的书,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次深度探索与致敬。它致力于: 普及知识: 以通俗易懂的语言,系统介绍中国神兽的知识体系,让普通读者也能轻松了解这些神秘而迷人的存在。 传承文化: 通过对神兽的深入解读,挖掘其背后丰富的文化内涵,唤起人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 激发想象: 展现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想象力,鼓励读者发挥自身创造力,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灵感。 提升审美: 精选大量高质量的插图和艺术作品,带领读者领略中国传统艺术的独特魅力。 本书的编写团队汇聚了中国古代文学、神话学、民俗学、艺术史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力求内容的权威性与学术性。同时,精美的全彩插图由当代顶尖的国风插画师倾力绘制,以现代的视角重新诠释古老的神兽形象,赋予它们全新的生命力。 《山海异志:东方神韵》是一部集学术性、知识性、艺术性于一体的著作,无论您是传统文化爱好者、文学艺术从业者,还是对奇幻世界充满好奇的读者,都能从中获得深刻的启发与无尽的乐趣。翻开本书,您将踏上一段穿越时空的奇幻之旅,与那些古老而神秘的东方神兽,进行一场跨越万年的对话。

用户评价

评分

说实话,我当初买这本书完全是冲着“图说”这两个字去的,希望能看到一些精美的、以往不常见的古代绘画或出土文物中的神兽形象。结果它给我的,远不止是视觉上的享受,更像是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这本书在图像的选择上非常考究,那些在敦煌壁画中隐没的飞天形象,或是战国青铜器上抽象而神秘的兽面纹,都被清晰地呈现出来,并且配上了极为精准的考据说明。最棒的是,作者在解析图像时,总能点出那些微妙的细节差异——比如,为什么唐代的麒麟比宋代的更具“王者之气”,或者宋代瓷器上常见的“缠枝莲纹”如何巧妙地与神兽的造型相结合。这需要极高的专业素养和敏锐的观察力。我以前总觉得很多古代艺术品看起来“差不多”,读完这本书后,我才明白,每一个笔触、每一条曲线背后,都隐藏着当时的审美取向和时代精神。它极大地提升了我对中国传统视觉艺术的鉴赏水平,感觉自己像被带进了一个巨大的博物馆,导览员的讲解极其到位。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也值得一提,它在视觉上传达出一种庄重而内敛的古典美学,这与内容相得益彰。纸张的选择,油墨的印制,都看得出是下过功夫的。但是,让我最感触的是它在探讨“神兽”与“人”的关系时所流露出的那种哲学思辨。它不仅仅是在介绍“它们是什么”,更在探究“它们对古代中国人意味着什么”。例如,书中探讨了“祥瑞”文化如何影响了帝王的决策和百姓的日常期盼,神兽如何成为人类对未知世界力量的投射和敬畏的具象化。它让我意识到,这些神怪形象并非只是文学想象的产物,它们是古人应对天灾人祸、追求内心秩序的一种精神寄托。读到最后,我感觉自己对中国人的“天人合一”观有了更具体的感性认识。这本书提供了一个绝佳的视角,让我们能够从这些古老的图腾中,重新连接到我们民族最深层的集体记忆和世界观。

评分

这本书的叙事风格非常特别,它没有采用那种板起脸孔的教科书式的说教,也没有过于轻佻的“科普”腔调,而是在一种沉稳中透着一股温和的学人情怀。读起来,就像是跟一位博学的老先生在自家书房里,听他娓娓道来那些被时间掩埋的秘辛。作者对于各种说法的权衡和取舍非常审慎,面对存有争议的部分,他会清晰地列出不同的观点,指出各自的证据链条,最后给出自己倾向性的判断,但绝不强加于读者。这种处理方式极大地尊重了读者的思考空间。例如,当讨论到某些瑞兽的形象是否受到外来文化(如印度或波斯)的影响时,书中的分析非常平衡,既肯定了交流的可能,又着重强调了本土化和再创造的力量。这种探讨的深度和广度,使人领悟到,我们今天所见的“传统形象”,其实是无数次文化碰撞与内部演变的结果,它充满了动态的美感,而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条。

评分

这本书,说实话,拿到手的时候我其实是有点疑虑的。毕竟“神兽”这个题材,市面上已经太多泛滥的、粗制滥造的东西了,很多都是囫囵吞枣地拼凑一些网络上的图片和道听途说的段子。我期待的,是那种能真正沉下去,挖掘出这些形象背后文化肌理和精神内核的作品。翻开第一页,我就意识到我的担心是多余的。作者显然不是那种满足于表面描摹的匠人,他更像一个考古学家,小心翼翼地剥开层层迷雾。无论是对龙的演变脉络,还是凤在不同历史时期身份的转换,都梳理得井井有条。更让我惊喜的是,他没有停留在简单的图解上,而是深入探讨了这些形象在古代礼制、哲学思想乃至民间信仰中扮演的具体角色。比如,他分析了獬豸如何从一种单纯的猛兽形象,逐渐被赋予了“明辨是非”的司法象征,这种论证过程非常扎实,引用了大量的古代文献佐证,读起来酣畅淋漓,完全满足了一个对传统文化有深度渴求的读者。它不是那种快餐式的读物,而是需要静下心来细品的佳作。

评分

我得承认,我对神话和志怪故事一直抱有浓厚的兴趣,但我通常接触的都是比较流行的民间传说版本。这本书给我的震撼在于其学术的严谨性和逻辑的严密性。它不是简单地讲述“某个神兽很厉害”的故事,而是追溯了每一个形象的“基因突变”过程。比如,关于四大灵兽的早期形态,作者就引用了《山海经》、楚辞等源头文本,对比分析了它们在不同地域、不同历史阶段的变异,甚至追溯到更早的新石器时代的图腾符号。这种溯源的方式,让那些原本飘忽不定的神话形象变得“有迹可循”,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阅读过程中,我时常会停下来,去查阅作者引用的那些古籍原文,感受那种层层深入、拨云见日的探索乐趣。这本书成功地将民俗学的趣味性、考古学的严谨性和文献学的扎实力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让“神兽”不再是虚无缥缈的符号,而是中华文明发展历程中的重要文化载体。

评分

好好好好好好

评分

没想到中国的神兽这么多种类,涨知识了

评分

中国的神兽有很多,而这套书能则选择了其中重量级有代表性的一些分享给大家,让我们知道了中国的传统文化有多么的璀璨

评分

书挺好的,内容生动丰富,很有意思的。

评分

好好好好好好

评分

搞活动买的,实惠,买对了~

评分

可以了解一下

评分

好好好

评分

挺好……包装完整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