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精锐对决:诺曼底战役中的英军第七装甲师

二战精锐对决:诺曼底战役中的英军第七装甲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英] 戴维·波特 著,姚军 译
图书标签:
  • 二战
  • 诺曼底战役
  • 英军
  • 第七装甲师
  • 军事历史
  • 装甲战
  • 战争
  • 历史
  • 欧洲战场
  • 战术分析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ISBN:9787115389817
版次:1
商品编码:11713920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07-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84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1.英国知名二战研究者戴维-波特(David Porter)编著;
2.书中配有200余幅图片,内容包括历史照片、战场态势图以及参战部队各型坦克装甲车辆和火炮三视图;
3.2个拉页完整展现德军参战部队旅级建制部队的全部武器装备;
4.战役与装备相介绍结合,可读性强。



1944年6月,盟军在诺曼底登陆之后,与驻守当地的德军展开了激烈的地面作战。发生于卡昂地区波卡基村的坦克战,是一次写入各国装甲战教科书的经典之战。参战的英军第七装甲师是曾经在北非和意大利的浴血奋战过精锐部队。
本书详细介绍了诺曼底战役的背景和基本过程;英军第七装甲师的编制以及作战历程;英军参战部队装备的坦克装甲车辆、火炮、轻武器、战斗机等武器及战术;波卡基村伏击战的过程及其对整体战局的影响。

内容简介

1944年6月,盟军在诺曼底登陆之后,与驻守当地的德军展开了激烈的地面作战。发生于卡昂地区波卡基村的坦克战,是一次写入各国装甲战教科书的经典之战。参战的英军第七装甲师是曾经在北非和意大利的浴血奋战过精锐部队。
《二战精锐对决:诺曼底战役中的英军第七装甲师》详细介绍了诺曼底战役的背景和基本过程;英军第七装甲师的编制以及作战历程;英军参战部队装备的坦克装甲车辆、火炮、轻武器、战斗机等武器及战术;波卡基村伏击战的过程及其对整体战局的影响。

作者简介

戴维-波特曾在英国国防部工作了29年,业余时间专注于装甲战和坦克装甲车辆的研究,著有《步兵师指南:苏军坦克部队》、《战斗序列:二战中的红军》、《战斗序列:二战西方盟军》、《希特勒的秘密武器》等书。

目录

第1章:诺曼底战役:计划和现实 1
盟军的计划 2
攻击基础设施 3
指挥与控制 3
德军的部署 7
陆军部队 8
驻守诺曼底的部队 8
骗局—“坚韧”行动 12
“北方坚韧” 12
“南方坚韧” 12
登陆 17
抢滩登陆 18
滩头阵地 23
第2章 第7装甲师:从西部沙漠到诺曼底 25
西部沙漠战役 26
“指南针”行动 28
“十字军”行动 31
面目一新的第7装甲师 32
从阿拉曼到意大利 35
“轻足”行动 38
“超级冲锋”行动 38
登陆 41
在突尼斯中的推进 43
萨勒诺登陆 44
奉调回国 45
第3章 准备战斗:1944年 46
第30军 47
蒙蒂接管 48
受限的指挥官 49
第7装甲师 50
新的坦克 50
“萤火虫”的支援 51
炮兵支援 53
集结与出发 54
第22装甲旅 56
联合行动 56
第4伦敦郡自由民团 60
步兵短缺 61
联合行动 64
团部和团部中队 66
19号线电台 66
拦截问题 68
通信小队 71
局限性 71
防空小队 72
早期防空坦克 72
武备 74
没有作战价值 76
在登陆的时候沉没 77
盟军的空中优势 78
侦察小队 78
行政小队 81
“A”中队 84
“克伦威尔”的研发 84
新火炮 87
“克伦威尔”的各种型号 88
“谢尔曼萤火虫” 88
设计 90
武备 91
制造 94
来复枪旅第1营 95
习惯和传统 95
古怪的领导 97
新提升的军官 97
战术局限性 99
人力短缺 101
营部连 103
支援连 107
6磅速射炮7CWT 107
“劳埃德”运送车 112
中型机枪运送车 112
维克斯机枪 114
“A”连 115
连的通信 116
连指挥所 118
攻击中的连队 118
V形编队 120
防御中的连队 121
步兵武器 122
恩菲尔德2号I型转轮手枪 122
斯登II、III和V型冲锋枪 123
4号I型步枪 127
布伦轻机枪 128
36M手雷(米尔斯手雷) 131
75号反坦克手雷(霍金斯手雷) 132
82号手雷“甘蒙手雷” 134
步兵反坦克榴弹发射器(PIAT) 134
滑膛前装(SBML)2英寸迫击炮 137
ML 3英寸迫击炮 139
第5皇家马炮兵团 140
“牧师”、“公羊”和“教堂司事” 140
指挥型号 142
炮兵战术 145
AGRA 147
炮兵支援 149
炮兵效能 149
第4章 维莱博卡日:战斗的考验 151
诺曼底战役:计划和实战 152
美军的战线 152
战役的实际情况 153
第7装甲师抵达诺曼底 155
装甲兵推进 155
4CLY的推进 156
德军的部署和科蒙缺口 159
重新部署 161
权宜之计 162
兵力和骗局 163
第22装甲旅向维莱博卡日推进 163
有缺陷的指挥 165
最终开始推进 165
行动计划 167
一路坦途 168
开上213高地 170
党卫军第101重型装甲营 170
奇袭 172
魏特曼的攻击 173
瘫痪的指挥 175
魏特曼转向维莱博卡日镇 176
步兵支援 177
魏特曼的坦克瘫痪 180
切断213高地 181
占领小镇 182
投降 183
第22装甲旅占领维莱博卡日镇 184
骚扰性射击 185
镇公所的埋伏 187
“虎”式坦克支援 188
巷战 190
击退进攻 191
撤退 193
6月13日——赢家和输家 195
诺曼底的英国装甲兵 197
英军的反坦克能力 198
OQF 75毫米火炮 200
在诺曼底的“谢尔曼萤火虫” 200
在诺曼底的“丘吉尔”坦克 206
“众志成城”:6月14日 208
刺探行动 209
德军的进攻 210
第22装甲旅撤出战斗 211
树篱中的战斗:战术、技巧和危险 213
坦克手们在炮塔内的视野 213
树篱地形中的步兵战 213
炮手的伤亡 214
后续——宣传 217
恐惧与相互指责 217
第5章 余波:1944年6-8月 220
从卡昂到塞纳河,1944年6-8月 221
“古德伍德”行动 222
“蓝衣”行动 223
向塞纳河突破 228
盟军空中力量 232
战术空中支援 233
支援装甲兵的空中力量 236
法莱斯——空中力量对抗装甲兵的案例 237
参考文献 244
书籍 244
网站 245
符号指南 245








精彩书摘

  《二战精锐对决:诺曼底战役中的英军第七装甲师》:
  最简单的方法是为每辆坦克配备安装在合适的防空枪座上的布伦轻机枪。但是,这至多只是不完整的解决方案,因为布伦机枪的弹匣供弹方式和相对低的射速使它不能成为理想的防空武器。而且,与步枪相同口径的弹药缺乏射程和穿透力,难以对抗装甲越来越好的轴心国战斗轰炸机和对地攻击机。
  第一种合适的防空装甲车辆在1939年就开始研发——原型基于Mk Ⅴ轻型坦克,试验时在炮塔上安装了双联15毫米贝萨机枪或者四联装7.7毫米勃朗宁机枪。通过这些试验做出了决定,在新设计的炮塔上配备四联装制式7.92毫米贝萨机枪,这种机枪已经开始小批量生产,用于Mk Ⅵ轻型坦克和“亨伯”装甲车。四联装的贝萨机枪能够提供相当高的射速,但是射程和效能仍然相对低下。
  早期防空坦克
  第一种基于“十字军”坦克底盘的防空坦克是“十字军”Ⅲ/AA Ⅰ型坦克,它的敞篷炮塔上安装40毫米“博福斯”高射炮。这种版本的车组为4人——指挥员、炮手、装填手和驾驶员——于1943年—1944年下发给某些皇家炮兵防空单位。装甲部队配备“十字军”Ⅲ/AA Ⅱ或者AA Ⅲ型坦克,两者都配备双联20毫米“厄利孔”火炮(战时的手册上称为20毫米厄利孔机枪)。“十字军”坦克的两种版本非常相似,使用相同的操作手册,手册中这样描述:
  “十字军Ⅲ/AA Ⅱ型和AA Ⅲ型的设计和建造都是为了抵御低空飞机,由于很高的推重比,加速性能和常规性能都很好。这些因素加上双联装‘厄利孔’机炮的火力,为车组提供了良好的武器性能。
  “两种车辆之间的差别主要在炮塔内,AA Ⅱ型的无线电台安装在炮塔后部,而AAⅢ型的这一空间用于指挥员/炮手,在战斗舱室的空间又大。此时,无线电台安装在前舱的左侧。”
  ……
《钢铁洪流下的荣耀:英军第七装甲师在诺曼底》 前言 1944年6月6日,代号“霸王行动”的盟军登陆作战,如同历史长河中一道惊心动魄的巨浪,瞬间改变了欧洲大陆的命运。在这场人类历史上规模最为宏大的两栖登陆战役中,无数士兵,无数部队,都在各自的战线上书写着属于他们的英雄史诗。而英军第七装甲师,这支曾以“沙漠鼠”之名响彻北非战场的精锐劲旅,在经历了一段相对平静的休整与整编之后,将再次踏上欧洲大陆的土地,迎接着他们最为严峻的考验。 本书并非对整个诺曼底战役进行全景式的描绘,也非详尽梳理每一支参战部队的轨迹。我们的焦点,将紧密锁定在英军第七装甲师身上。从登陆日的初露锋芒,到卡昂周围残酷的拉锯战,再到随后向维莱-博卡日(Villers-Bocage)的深入突击,直至最终在法莱兹口袋(Falaise Pocket)合围战中扮演的关键角色,我们将深入剖析这支部队在诺曼底战役不同阶段所遭遇的挑战、采取的策略、付出的牺牲以及取得的辉煌。 我们力求呈现一个立体、真实、充满血肉的第七装甲师。这不仅仅是一段关于坦克、炮火和战术的记录,更是一曲关于勇气、韧性、牺牲与友情的颂歌。我们将追溯他们的战前准备,了解他们如何在登陆前进行适应性训练;我们将描绘他们在登陆滩头所面临的初步阻击,以及如何克服困难,建立起稳固的立足点;我们将深入剖析他们在卡昂地区面对德军装甲部队顽强防御时的艰苦卓绝,以及在面对突袭时的果敢与决绝;我们还将审视他们在追击德军、扩大战果过程中的机动与智慧。 本书的内容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建立在对大量原始资料、战史文献、士兵回忆录以及相关学术研究的深入解读之上。我们致力于还原历史的真实面貌,避免过度渲染或主观臆断。每一个战术动作,每一次伤亡的统计,每一次指挥官的决策,都将力求准确。 第一章:整装待发——“沙漠鼠”的重生 在北非的黄沙中,第七装甲师以其闪电般的机动和出色的战场表现赢得了“沙漠鼠”的威名。然而,随着战争的推进,战场的重心转移,部队也经历了重组与换装。本章将回顾“沙漠鼠”在北非的辉煌,探讨其在战争间歇期如何进行休整、补充和训练,以及新装备的列装如何影响其未来的作战能力。我们将了解,在登陆欧洲大陆之前,第七装甲师已经为新的挑战做好了怎样的准备,他们的士气和战斗意志是否依然如故。 第二章:登陆日的序曲——登陆海滩的初体验 “霸王行动”的成功,离不开每一个登陆部队的英勇付出。第七装甲师作为登陆作战的一部分,在第一波或紧随其后的登陆潮中,便踏上了法国的土地。本章将聚焦于他们在登陆日和登陆后的最初几天所面临的局面。他们是如何克服登陆兵力最初遇到的阻击?在硝烟弥漫的海滩上,他们如何迅速组织防御,并向内陆推进?我们将探寻他们在登陆阶段所遇到的具体挑战,例如地形、德军的初步反击以及后勤保障的压力,以及他们如何以“沙漠鼠”特有的坚韧克服这些困难,为后续的作战奠定基础。 第三章:卡昂的绞肉机——残酷的攻坚战 卡昂,这座具有战略意义的城市,成为了诺曼底战役中最为血腥和胶着的战场之一。英军和德军在此展开了漫长而惨烈的拉锯战。第七装甲师在这场消耗战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本章将深入分析他们在卡昂地区所参与的攻防作战。面对德军装甲部队的顽强防御和精良装备,第七装甲师的步兵和装甲部队是如何协同作战,承受巨大的伤亡?我们将解析他们在卡昂攻势中的战术运用,无论是正面佯攻还是侧翼迂回,以及他们如何在这种高强度的消耗战中保持战斗力。 第四章:维莱-博卡日的回响——一次大胆的突袭 在卡昂的泥沼中,一次大胆而富有争议的突袭——维莱-博卡日战役,将第七装甲师推向了风口浪尖。本章将详细剖析这次行动。是什么促使指挥官决定进行这次大胆的突袭?米歇尔·维特曼(Michael Wittmann)领导下的虎式坦克(Tiger tanks)所展现出的惊人战斗力,给第七装甲师带来了怎样的冲击?我们将从第七装甲师的视角出发,复盘这次突袭的整个过程,包括其初期的成功、随后的遭遇以及最终的失利。这次战役对第七装甲师的士气和战略部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第五章:深入腹地——追击与扩张 随着诺曼底战线的逐渐稳固和突破,第七装甲师的任务开始转向纵深推进和追击溃逃的德军。本章将描述他们在战线突破后的行动。他们是如何利用其装甲部队的机动性,迅速插入德军防线的薄弱环节?在追击过程中,他们又遇到了哪些新的挑战,例如德军的残余抵抗、地雷区以及复杂的后勤补给线?我们将展现第七装甲师在广阔的法国乡村中,如何以其标志性的速度和打击力,不断扩大战果,为盟军最终的胜利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六章:法莱兹的绞索——合围战中的关键作用 法莱兹口袋的形成,标志着诺曼底战役的决定性转折点。第七装甲师在这场大规模的合围战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本章将聚焦于他们在法莱兹地区的行动。他们是如何与盟军其他部队协同作战,逐步收紧对德军的包围圈?在合围过程中,他们是如何承受德军的顽强突围企图,并坚守住防线的?我们将分析第七装甲师在合围战中的战术部署、火力支援以及面对敌军突围时的英勇抵抗。这场战役的胜利,又给第七装甲师带来了怎样的荣誉和伤痛? 第七章:士兵的视角——人性的光辉与阴影 战争不仅仅是战术和战略的博弈,更是无数个体命运的交织。本章将跳出宏观的战役叙述,深入探寻第七装甲师普通士兵的经历。我们将通过他们的信件、日记、口述史料,展现他们在战场上的恐惧、绝望、希望与战友之间的深厚情谊。他们是如何在炮火硝烟中挣扎求生?他们的内心世界经历了怎样的转变?我们将描绘那些在战火中闪耀的人性光辉,以及战争留下的深刻印记。 结论:荣耀与传承 诺曼底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而英军第七装甲师在这场战役中,以其不屈的精神和卓越的表现,再次证明了其作为一支精锐装甲部队的价值。本章将对第七装甲师在诺曼底的整体表现进行总结。他们的战果、付出的代价、以及对战役进程产生的实际影响。我们将回顾他们的胜利,反思他们的牺牲,并探讨他们的经验是如何被记录和传承下去,为后世的军事研究和国防建设提供宝贵的借鉴。 本书希望通过对英军第七装甲师在诺曼底战役中的一段段真实记录,让读者能够更深刻地理解战争的残酷,更真切地感受到士兵的勇气,以及更清晰地认识到历史进程中,那些默默奉献、最终铸就辉煌的英雄部队。这不仅是对历史的回顾,更是对战争中个体与集体意志的致敬。

用户评价

评分

作者的笔触在展现宏大战略部署的同时,却极其细腻地捕捉到了普通士兵的个体经历。我尤其欣赏他穿插进来的那些口述史料和私人信件片段,这让冷冰冰的‘军事部署’瞬间拥有了温度和人性。一个士兵在黎明前写给家人的信,那种对生存的渴望和对战友的依恋,比任何关于火炮威力的描述都更能打动人心。这种‘自下而上’的视角,成功地平衡了‘战役全景图’的广阔性与‘战壕内部’的真实感。它揭示了,决定战役成败的,最终还是那些在泥泞中艰难行走的个体意志力。这种对个体命运的关注,让整本书的厚重感和史诗感更强,避免了沦为枯燥的军事报告。

评分

这本书的叙事节奏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作者对于时间线的把握极其精准,无论是初期情报的收集与分析,到最终决定发起进攻的那个关键时刻,都处理得张弛有度。我能清晰地感受到那种从战前紧张的准备,到登陆瞬间的混乱与爆发,再到后续深入敌后的艰难推进,每一步都充满了悬念。特别是描绘侧翼突击的那几个章节,那种‘箭在弦上’的紧迫感,让人读得手心直冒汗。他没有仅仅罗列日期和地名,而是将战役的宏大背景巧妙地融入到具体战术的执行层面,使得即便是对军事术语不太熟悉的读者,也能理解为什么某些看似微小的行动会产生如此巨大的连锁反应。读完后,我感觉自己不是在看历史记录,而是仿佛参与了一场高强度的沙盘推演,对‘周密计划’的真正含义有了全新的认识。

评分

从纯粹的文学角度来看,作者的语言风格是极其凝练和富有画面感的。他擅长使用精准且富有力量感的动词和形容词,营造出极强的现场感。比如描述德军反扑时的那种‘钢与火的交响’,或者英军装甲部队在开阔地带推进时‘如同铁水倾泻’的比喻,都非常传神。这本书的结构布局如同精心剪辑的电影蒙太奇,不同时间点和地点的场景快速切换,却总能导向一个清晰的叙事核心,让读者始终保持高度的代入感。即便是描述机械设备的细节,也写得如同在描绘古老的英雄器械,充满了史诗般的力量感。

评分

这本书最让我感到震撼的,是它对于‘时间压力’这一无形因素的刻画。诺曼底战役的每一个阶段,都似乎被设定了一个无情的倒计时,从空中优势的争夺到滩头阵地的巩固,再到对德军预备队的迟滞,时间不仅仅是流逝的刻度,更是一种决定生死的筹码。作者通过对比各方对时间表的执行情况,清晰地展示了战争中‘机会之窗’是如何短暂而宝贵的。这种对‘时机’的敏感捕捉,让读者对战略主动权的概念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有时候,比火力更重要的,是对对手行动速度的预判和自身的反应速度。整本书读下来,我能深切体会到,在那种极端的环境下,战略的胜利往往是速度与精确性的完美结合。

评分

这本书在分析战场决策失误和战术僵局时的论述逻辑严密得令人折服。不同于许多歌颂性的战史作品,这本书敢于直面指挥层面的矛盾、误判以及后勤保障的脆弱性。它没有简单地将‘胜利’归功于某个英雄人物或某次神来之笔,而是深入探讨了信息不对称、指挥系统反应迟缓等系统性问题是如何在实战中被放大和暴露的。作者似乎是一位非常严苛的“检察官”,他不仅展示了部队是如何前进的,更重要的是,他剖析了部队在遭遇顽强抵抗时,其内部结构和预案是如何一步步被瓦解和重塑的。这种深刻的反思性,极大地提升了这本书的学术价值和阅读的挑战性。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