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采蜜記
名字·學前班
小學·東方紅
中學·“文化大革命”
內濛古兵團·西西弗斯
讀書·發現寶藏
沁縣·農村生活
工農兵大學·初戀
光明日報·小波
國務院研究室·成名
社會學·入門
結婚·“女共黨”
美國·海外生活
迴國·博士後
同性戀研究·他們的世界
農村調查·生育
女性·性
小波辭世·愛情迴味
虐戀亞文化·劍橋
婚外戀·同性婚姻
性的問題·恐龍
酷兒理論·舊金山
網絡·女同性戀
性彆問題·後村
一爺之孫·他
小說集·餘生
我和大俠是在一個酷兒聚會上相遇的。那是小波去世三個月後的一天,麗莎拉我去散心,希望我從失去小波的悲痛中走齣來。
我因為基本上誰都不認識,所以在聚會上顯得很落寞。這時,“她”過來搭訕,並提起我們以前在一個女同性戀的見麵會上見過一次。那次我們互相留瞭電話,我心裏想的是做女同性戀調查,而大俠卻暗戀上瞭我。後來他告訴我,從那次見麵起,他就“惦記”上我瞭,心想,要能跟這個人在一起該有多好。
我們是相當有緣分的,證據就是大俠第一次約我,電話打來我就說對瞭他的名字,而且把跟另一位老朋友的約會忘得一乾二淨,欣然去赴他的約瞭。後來那位老朋友對我好一頓抱怨,我自己也納悶,像這樣爽約的事在我是極少發生的。
我在人民日報社西大門等大俠,他竟是開著一輛深棕色的桑塔納來的。我不禁暗暗好奇他的職業,因為當時有車的人很少。後來纔知道,原來他是一位齣租車司機。我們的第一次談話是在麥當勞,這在當時還是很奢侈的一種消費。我問他答,他很坦誠,一切問題都如實迴答。記得吃完飯我要結賬,至少也是AA製,被他不容分說地拒絕瞭。做社會調查按慣例是要付費的,哪有讓對方結賬的道理?我哪裏知道,在他心裏,這並不是一次調查訪談,而是男女約會啊。
大俠陷入對我的狂熱愛戀,對我來說完全是猝不及防,而且有點匪夷所思。雖然憑專業知識,我很快明白他是一位生理女性、心理男性的跨性彆者,而行外人大多是分不清跨性彆和女同性戀這兩種人的,他自己也是一直在女同性戀的圈子裏進進齣齣。而我對女人的身體是沒有欲望的。我們怎麼可能在一起呢?
然而,大俠對我的愛排山倒海,雷霆萬鈞,不由我不受吸引,不受感動。當時感覺他就是上帝派來的一位天使,專程來解救我脫離失去小波的苦海。
那時我已經從我和小波以前住的地方搬齣來,迴到瞭媽媽傢居住。過瞭一段時間,大俠也在我媽媽傢住瞭下來。晚上他就睡在一個窄窄的硬麵沙發上,總共也就一尺。我媽媽生性極為簡樸,而且老年人也沒什麼食欲,我傢的晚飯從來都是清水煮麵,裏麵放點菜葉。我從小這麼習慣瞭,他可沒受過這種苦啊。所以,後來他一直把那段時間的夥食叫做“吃愛情麵條”。愛情的力量真是驚人,它可以讓人吃世間無人能吃的苦,並且甘之如飴。
愛情從來都是超凡脫俗的,根本不管什麼階級階層、貧富貴賤,也不管美醜年齡,甚至性彆都變得無足輕重。一樁愛情隻要是發生瞭,就絕對是美的,所有感人至深的細節都會隨之湧現。比如,大俠告訴我,有段時間,他隻要想到我,身體就齣現一股熱流,從心口一直嚮下,貫穿全身,燒得他無可奈何。這樣的事情是不可反駁的,它有一種強橫的力量,使人不得不臣服於它,即使是堅冰也不得不在這股熱流的衝擊之下融化。
大俠雖然不愛看書,但是愛情把他變成瞭一個詩人。他為我寫過很多詩,我很喜歡,比如:
我想你
在每一個沒有你的夜晚
我的世界淒涼而孤獨
《人間采蜜記》這本書,纔剛剛翻開幾頁,就讓我對李銀河這個人物有瞭全新的認識。我一直以來都認為她是一位極其冷靜、理性的社會學者,她的著作充滿瞭對社會結構和人類行為的深刻洞察。然而,在這本自傳中,我看到瞭她作為“人”的另一麵,更加柔軟,也更加真實。 她對童年和少年時代的迴憶,充滿瞭那個年代特有的質樸氣息。那些看似尋常的生活片段,在她筆下卻有瞭溫度和色彩,讓我仿佛也跟著她一起,迴到瞭那個純真的年代。我從中看到瞭她早期思想萌芽的痕跡,以及在那個時代背景下,她是如何開始思考周遭的世界和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我特彆期待看到她在書中如何梳理自己的人生經曆,以及這些經曆如何影響瞭她後來的學術研究。她對性與性彆議題的關注,一直以來都充滿瞭爭議,但也正是因為她的勇氣,纔引發瞭社會更廣泛的討論。我相信,這本書中一定會有她對這些議題背後個人情感體驗的深入剖析,以及她如何從中汲取力量,去探索和理解那些復雜而又深刻的生命命題。
評分剛開始翻閱《人間采蜜記》,就有一種被邀請進入一位智者內心世界的沉浸感。李銀河,這個名字本身就代錶著獨立思考和對社會議題的深刻剖析,這次,她將筆尖轉嚮瞭自己的人生。我原本以為會是一本純粹的個人迴憶錄,但很快我就發現,這遠不止於此。 她對於生活細節的描摹,細膩而富有畫麵感。我尤其留意到她對所處時代背景下社會環境的刻畫,這種宏觀與微觀的結閤,使得她的個人經曆不僅僅是孤立的事件,而是與整個社會變遷緊密相連。我正在猜測,她是如何在這些經曆中,逐漸形成自己獨特的社會學視角,又是如何將對現實的觀察,轉化為具有前瞻性的學術理論。 我特彆好奇她如何處理書中的情感部分。她對性與性彆議題的探索,一直伴隨著巨大的爭議與關注,而這些研究的背後,必然有著她豐富而復雜的情感體驗作為支撐。不知道她是否會在書中,坦誠地分享那些觸動她靈魂的愛戀、失落,以及她如何從中汲取力量,繼續前行?這本書,我期待它能帶給我更多關於理解生命、理解人性、理解社會的深刻啓示。
評分剛翻開《人間采蜜記》,還沒來得及深入,但光是李銀河這個名字,就足以讓我對這本書充滿瞭好奇與期待。我對她的瞭解,大多停留在她作為社會學傢的身份,以及她那些大膽、前沿的學術研究,特彆是關於性彆、性與社會結構的作品,總能引發我深刻的思考。她的文字,我一直覺得是那種既有學者的嚴謹,又不失人文關懷的溫暖。 這次的“自傳”,在我看來,更像是她個體生命旅程的迴顧與梳理。我猜測,這本書不會僅僅是平鋪直敘的個人經曆,更可能是在迴望人生節點時,融入她作為思想者對時代變遷、社會議題的觀察與反思。比如,她如何看待當下社會對於性與情感的討論,與她早年研究時期的社會氛圍有何不同?她是否會在書中分享一些她親身經曆過的,足以改變她學術方嚮或者人生觀的事件?這些都是我迫切想知道的。 我尤其期待她對於“采蜜”這個意象的解讀。在我的理解裏,“采蜜”既有采擷生活中的美好與甘甜,也可能暗示著在探索過程中,需要付齣努力、甚至可能伴隨風險。不知道她在書中會如何展開這個比喻,是關於她個人的情感體驗,還是對社會生活中各種“蜜”的追尋?我會帶著這份好奇,去書中尋找答案,去體會她字裏<bos> 間流淌的生命體驗。
評分《人間采蜜記》這本書,仿佛是一麵鏡子,映照著我自身對生命、情感和社會的理解。李銀河以她特有的、不加掩飾的真誠,講述著她走過的路。我讀到瞭一些關於她早年生活的片段,那些樸素而又充滿生活氣息的描寫,讓我仿佛置身其中,感受著那個時代特有的氛圍。 她對身邊的人和事的觀察,總是帶著一種深刻的洞察力。即使是對最尋常的日常,她也能從中挖掘齣不尋常的意義。這讓我反思,我們是否也常常忽略瞭身邊那些細微卻重要的情感連接?她在字裏行間流露齣的,不僅僅是個人的迴憶,更是一種對生命本質的追問。 我尤其期待看到她如何處理書中關於情感和關係的部分。我一直對她在性彆和性領域的獨特見解印象深刻,而她個人的情感經曆,無疑會為她的學術研究提供更具說服力的注腳。不知道她是否會分享一些讓她難以忘懷的愛戀,那些經曆如何塑造瞭她對愛與親密關係的認知?這本書,我希望能從中讀齣她對生命無盡的熱愛和對真相的不懈追求。
評分讀《人間采蜜記》的前幾章,我感覺像是走進瞭一個既熟悉又陌生的世界。熟悉的是,作為李銀河的讀者,我早已習慣瞭她那種不迴避、直麵現實的筆觸,以及她對人性中復雜麵的洞察。陌生的是,這次她將鏡頭對準瞭自己的生命曆程,那些作為普通人,在成長、經曆、愛與失去中所感受到的真實情感,都赤裸裸地展現在讀者麵前。 我特彆被她描述童年和少年時代的點滴所吸引。那種年代特有的氣息,樸素的生活細節,以及在那個時代背景下,一個女孩是如何形成最初的世界觀和價值觀的,都讓我非常有代入感。她筆下的親情、友情,以及初萌動的情感,沒有絲毫的粉飾,而是帶著一種歲月沉澱後的真摯。 我猜想,在後續的篇章裏,她會如何將這些個人化的生命體驗,與她後來投身的社會學研究緊密連接起來?那些經曆是否成為瞭她日後學術思考的源泉?比如,她對婚姻、傢庭、性彆關係的研究,是否能從中找到一絲早年的情感烙印?我期待看到她如何用自我的故事,來印證或挑戰她學術上的觀點。
評分包裝很好,應該會很好看吧,
評分購買日期:2017-02-15 00:09:00
評分趁著搞活動屯瞭很多想要的書!物流迅速!慢慢看吧!
評分李銀河老師的書,非常值得看,中國就是缺乏這樣的性教育老師吖…………
評分一直在京東買書,紙質非常不錯
評分包裝很好,應該會很好看吧,
評分很滿意,還不錯。
評分值得一看,非常不錯的一本書
評分看瞭這本書,越發覺得人是有階級的,作者那些看問題的角度讓人不太舒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