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采蜜记
名字·学前班
小学·东方红
中学·“文化大革命”
内蒙古兵团·西西弗斯
读书·发现宝藏
沁县·农村生活
工农兵大学·初恋
光明日报·小波
国务院研究室·成名
社会学·入门
结婚·“女共党”
美国·海外生活
回国·博士后
同性恋研究·他们的世界
农村调查·生育
女性·性
小波辞世·爱情回味
虐恋亚文化·剑桥
婚外恋·同性婚姻
性的问题·恐龙
酷儿理论·旧金山
网络·女同性恋
性别问题·后村
一爷之孙·他
小说集·余生
我和大侠是在一个酷儿聚会上相遇的。那是小波去世三个月后的一天,丽莎拉我去散心,希望我从失去小波的悲痛中走出来。
我因为基本上谁都不认识,所以在聚会上显得很落寞。这时,“她”过来搭讪,并提起我们以前在一个女同性恋的见面会上见过一次。那次我们互相留了电话,我心里想的是做女同性恋调查,而大侠却暗恋上了我。后来他告诉我,从那次见面起,他就“惦记”上我了,心想,要能跟这个人在一起该有多好。
我们是相当有缘分的,证据就是大侠第一次约我,电话打来我就说对了他的名字,而且把跟另一位老朋友的约会忘得一干二净,欣然去赴他的约了。后来那位老朋友对我好一顿抱怨,我自己也纳闷,像这样爽约的事在我是极少发生的。
我在人民日报社西大门等大侠,他竟是开着一辆深棕色的桑塔纳来的。我不禁暗暗好奇他的职业,因为当时有车的人很少。后来才知道,原来他是一位出租车司机。我们的第一次谈话是在麦当劳,这在当时还是很奢侈的一种消费。我问他答,他很坦诚,一切问题都如实回答。记得吃完饭我要结账,至少也是AA制,被他不容分说地拒绝了。做社会调查按惯例是要付费的,哪有让对方结账的道理?我哪里知道,在他心里,这并不是一次调查访谈,而是男女约会啊。
大侠陷入对我的狂热爱恋,对我来说完全是猝不及防,而且有点匪夷所思。虽然凭专业知识,我很快明白他是一位生理女性、心理男性的跨性别者,而行外人大多是分不清跨性别和女同性恋这两种人的,他自己也是一直在女同性恋的圈子里进进出出。而我对女人的身体是没有欲望的。我们怎么可能在一起呢?
然而,大侠对我的爱排山倒海,雷霆万钧,不由我不受吸引,不受感动。当时感觉他就是上帝派来的一位天使,专程来解救我脱离失去小波的苦海。
那时我已经从我和小波以前住的地方搬出来,回到了妈妈家居住。过了一段时间,大侠也在我妈妈家住了下来。晚上他就睡在一个窄窄的硬面沙发上,总共也就一尺。我妈妈生性极为简朴,而且老年人也没什么食欲,我家的晚饭从来都是清水煮面,里面放点菜叶。我从小这么习惯了,他可没受过这种苦啊。所以,后来他一直把那段时间的伙食叫做“吃爱情面条”。爱情的力量真是惊人,它可以让人吃世间无人能吃的苦,并且甘之如饴。
爱情从来都是超凡脱俗的,根本不管什么阶级阶层、贫富贵贱,也不管美丑年龄,甚至性别都变得无足轻重。一桩爱情只要是发生了,就绝对是美的,所有感人至深的细节都会随之涌现。比如,大侠告诉我,有段时间,他只要想到我,身体就出现一股热流,从心口一直向下,贯穿全身,烧得他无可奈何。这样的事情是不可反驳的,它有一种强横的力量,使人不得不臣服于它,即使是坚冰也不得不在这股热流的冲击之下融化。
大侠虽然不爱看书,但是爱情把他变成了一个诗人。他为我写过很多诗,我很喜欢,比如:
我想你
在每一个没有你的夜晚
我的世界凄凉而孤独
刚翻开《人间采蜜记》,还没来得及深入,但光是李银河这个名字,就足以让我对这本书充满了好奇与期待。我对她的了解,大多停留在她作为社会学家的身份,以及她那些大胆、前沿的学术研究,特别是关于性别、性与社会结构的作品,总能引发我深刻的思考。她的文字,我一直觉得是那种既有学者的严谨,又不失人文关怀的温暖。 这次的“自传”,在我看来,更像是她个体生命旅程的回顾与梳理。我猜测,这本书不会仅仅是平铺直叙的个人经历,更可能是在回望人生节点时,融入她作为思想者对时代变迁、社会议题的观察与反思。比如,她如何看待当下社会对于性与情感的讨论,与她早年研究时期的社会氛围有何不同?她是否会在书中分享一些她亲身经历过的,足以改变她学术方向或者人生观的事件?这些都是我迫切想知道的。 我尤其期待她对于“采蜜”这个意象的解读。在我的理解里,“采蜜”既有采撷生活中的美好与甘甜,也可能暗示着在探索过程中,需要付出努力、甚至可能伴随风险。不知道她在书中会如何展开这个比喻,是关于她个人的情感体验,还是对社会生活中各种“蜜”的追寻?我会带着这份好奇,去书中寻找答案,去体会她字里<bos> 间流淌的生命体验。
评分读《人间采蜜记》的前几章,我感觉像是走进了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世界。熟悉的是,作为李银河的读者,我早已习惯了她那种不回避、直面现实的笔触,以及她对人性中复杂面的洞察。陌生的是,这次她将镜头对准了自己的生命历程,那些作为普通人,在成长、经历、爱与失去中所感受到的真实情感,都赤裸裸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我特别被她描述童年和少年时代的点滴所吸引。那种年代特有的气息,朴素的生活细节,以及在那个时代背景下,一个女孩是如何形成最初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的,都让我非常有代入感。她笔下的亲情、友情,以及初萌动的情感,没有丝毫的粉饰,而是带着一种岁月沉淀后的真挚。 我猜想,在后续的篇章里,她会如何将这些个人化的生命体验,与她后来投身的社会学研究紧密连接起来?那些经历是否成为了她日后学术思考的源泉?比如,她对婚姻、家庭、性别关系的研究,是否能从中找到一丝早年的情感烙印?我期待看到她如何用自我的故事,来印证或挑战她学术上的观点。
评分《人间采蜜记》这本书,仿佛是一面镜子,映照着我自身对生命、情感和社会的理解。李银河以她特有的、不加掩饰的真诚,讲述着她走过的路。我读到了一些关于她早年生活的片段,那些朴素而又充满生活气息的描写,让我仿佛置身其中,感受着那个时代特有的氛围。 她对身边的人和事的观察,总是带着一种深刻的洞察力。即使是对最寻常的日常,她也能从中挖掘出不寻常的意义。这让我反思,我们是否也常常忽略了身边那些细微却重要的情感连接?她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不仅仅是个人的回忆,更是一种对生命本质的追问。 我尤其期待看到她如何处理书中关于情感和关系的部分。我一直对她在性别和性领域的独特见解印象深刻,而她个人的情感经历,无疑会为她的学术研究提供更具说服力的注脚。不知道她是否会分享一些让她难以忘怀的爱恋,那些经历如何塑造了她对爱与亲密关系的认知?这本书,我希望能从中读出她对生命无尽的热爱和对真相的不懈追求。
评分刚开始翻阅《人间采蜜记》,就有一种被邀请进入一位智者内心世界的沉浸感。李银河,这个名字本身就代表着独立思考和对社会议题的深刻剖析,这次,她将笔尖转向了自己的人生。我原本以为会是一本纯粹的个人回忆录,但很快我就发现,这远不止于此。 她对于生活细节的描摹,细腻而富有画面感。我尤其留意到她对所处时代背景下社会环境的刻画,这种宏观与微观的结合,使得她的个人经历不仅仅是孤立的事件,而是与整个社会变迁紧密相连。我正在猜测,她是如何在这些经历中,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社会学视角,又是如何将对现实的观察,转化为具有前瞻性的学术理论。 我特别好奇她如何处理书中的情感部分。她对性与性别议题的探索,一直伴随着巨大的争议与关注,而这些研究的背后,必然有着她丰富而复杂的情感体验作为支撑。不知道她是否会在书中,坦诚地分享那些触动她灵魂的爱恋、失落,以及她如何从中汲取力量,继续前行?这本书,我期待它能带给我更多关于理解生命、理解人性、理解社会的深刻启示。
评分《人间采蜜记》这本书,才刚刚翻开几页,就让我对李银河这个人物有了全新的认识。我一直以来都认为她是一位极其冷静、理性的社会学者,她的著作充满了对社会结构和人类行为的深刻洞察。然而,在这本自传中,我看到了她作为“人”的另一面,更加柔软,也更加真实。 她对童年和少年时代的回忆,充满了那个年代特有的质朴气息。那些看似寻常的生活片段,在她笔下却有了温度和色彩,让我仿佛也跟着她一起,回到了那个纯真的年代。我从中看到了她早期思想萌芽的痕迹,以及在那个时代背景下,她是如何开始思考周遭的世界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我特别期待看到她在书中如何梳理自己的人生经历,以及这些经历如何影响了她后来的学术研究。她对性与性别议题的关注,一直以来都充满了争议,但也正是因为她的勇气,才引发了社会更广泛的讨论。我相信,这本书中一定会有她对这些议题背后个人情感体验的深入剖析,以及她如何从中汲取力量,去探索和理解那些复杂而又深刻的生命命题。
评分活动性价比很高,物流快,服务好!
评分不错哦哦
评分挺好的,正在看。
评分唯一的不足
评分非常满意的一本书划算价格入手给京东点赞、非常满意的一本书划算价格入手给京东点赞
评分对李银河老师之前的经历很感兴趣 看她与王小波的爱情
评分好喜欢?书的质量看不错!内容也值得看
评分棒,赞一个。喜欢的书,质量很棒哟,智慧人生
评分书是正版 物流也很快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