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本書是北京大學化學學院“有機化學實驗”課程的配套教材,可作為普通高等院校化學等專業低年級本科生的教材。全書內容包括:有機化學實驗基本知識和操作;有機化閤物的物理性質及其測定方法;有機化閤物的分離提純方法;附錄等。本次修訂將對收錄的實驗按目前的教學進行更新,修訂幅度在30%以上。
內容簡介
《有機化學實驗(第3版)》是按有機化學實驗教科書的要求、專為有機化學實驗課編寫的教材,它是獨立的而不附屬於課堂講授的內容。
全書共分成5章:有機化學實驗的基本知識和操作(第1章);有機化閤物的物理性質及其測定方法(第2章);有機化閤物的分離和提純(第3章),並在其中列入相應的練習實驗;光譜法鑒定有機化閤物結構(第4章);有機閤成與製備(第5章)。第5章中共列入96個實驗,各類型反應均有反應機理、相關背景材料及相關文獻資料的介紹,將其中有代錶性的實驗組閤成15個小量�舶胛⒘慷嗖街櫳蛄瀉銑墒笛椋�在基礎訓練基礎上可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實驗能力,培養學生有機閤成設計與研究的能力。為滿足研究應用的需要,全書在最後的附錄中提供瞭30種特殊試劑與常用溶劑的純化和使用方法,以及有機化學實驗儀器和裝置等相關知識的介紹。
《有機化學實驗(第3版)》可作為綜閤性大學、師範院校、工科院校的實驗教材,也是化學化工專業工作人員及研究人員的必備參考書。
內頁插圖
目錄
第1章 有機化學實驗的基本知識和操作
1.1 實驗事故的預防和處理
1.2 預習、實驗記錄和實驗報告
1.3 玻璃儀器的性能和使用
(一) 儀器玻璃的化學組成和性質
(二) 有機實驗常用的玻璃儀器
(三) 玻璃儀器的洗滌和乾燥
1.4 低溫製冷的應用
1.5 加熱器具和常用設備
1.6 有機化學文獻簡介
(一) 印刷版工具書
(二) 網上化學手冊
(三) 網絡檢索資源
(四) 期刊全文數據庫
第2章 有機化閤物的物理性質及其測定方法
2.1 熔點及其測定
(一) 熔點
(二) 溫度計的校正
(三) 毛細管熔點測定法
(四) 用熔點測定儀測定熔點
(五) 實驗
2.2 沸點及其測定
(一) 沸點
(二) 微量液體的沸點測定
(三) 實驗
2.3 摺射率及其測定
(一) 摺射率
(二) 阿貝摺射儀的使用方法
(三) 數字阿貝摺射儀
2.4 鏇光度及其測定
第3章 有機化閤物的分離和提純
3.1 重結晶
(一) 溶劑的選擇
(二) 熱溶液的製備
(三) 脫色與熱過濾
(四) 結晶的析齣
(五) 結晶的過濾、洗滌
(六) 結晶的乾燥
(七) 混閤溶劑重結晶的操作
(八) 重結晶效果評價
(九) 實驗
3.2 升華
(一) 原理
(二) 分類
3.3 簡單蒸餾
(一) 原理
(二) 裝置
(三) 操作方法
3.4 分餾
(一) 原理
(二) 分餾柱及分餾柱的效率
(三) 非理想溶液的分餾
(四) 裝置
(五) 實驗
3.5 減壓蒸餾
(一) 原理
(二) 裝置
(三) 操作方法
(四) 實驗
3.6 水蒸氣蒸餾
(一) 原理
(二) 裝置
(三) 操作步驟
(四) 實驗
3.7 乾燥和乾燥劑
(一) 乾燥劑的選擇
(二) 乾燥劑的使用方法
3.8 萃取
(一) 原理
(二) 萃取溶劑的選擇
(三) 操作方法
(四) 實驗
3.9 薄層色譜
(一) 原理
(二) 操作方法
(三) 實驗
(四) 附注
3.10 柱色譜
(一) 原理
(二) 操作方法
(三) 實驗
3.11 氣相色譜
(一) 原理
(二) 氣相色譜分析
(三) 實驗
第4章 光譜法鑒定有機化閤物結構
4.1 紅外光譜
(一) 原理
(二) 紅外光譜與分子結構
(三) 樣品的製備
(四) 紅外光譜的解析
4.2 核磁共振譜
(一) 化學位移(δ)
(二) 自鏇耦閤
(三) 核磁共振圖譜的解析
第5章 有機閤成與製備
5.1多步閤成方案舉例
5.2鹵代烴
5.2.1鹵代烴的閤成
實驗1 正溴丁烷
實驗2 溴代環戊烷
實驗3 1,2-二溴乙烷
實驗4 三級氯丁烷的製備及其水解反應速率測定
實驗5 親核試劑的親核性能比較
5.2.2卡賓反應
實驗6 7,7-二氯二環[4.1.0]庚烷
5.3 烯烴和取代的碳碳雙鍵化閤物
實驗7 環己烯
實驗8 E,E-1,4-二苯基-1,3-丁二烯(簡稱DPB)
實驗9 9,10-二氫蒽-9,10-內橋-α,β-丁二酸酐
實驗10 3,6-內氧橋-4-環己烯二甲酸酐
5.4 醇
實驗11 2-甲基-2-己醇
實驗12 環戊醇
實驗13 二苯甲醇
5.5 醚
實驗14 苯乙醚
實驗15 正丁醚
5.6 醛、酮及其衍生物
實驗16 環己酮
實驗17 二苯基乙二酮
實驗18 鄰氯苯基環戊基酮
實驗19 安息香的輔酶閤成
實驗20 3-(4-甲基苯甲酰基)丙酸
實驗21 鄰羥基苯乙酮
實驗22 4-羥基-4-(4′-硝基苯基)-2-丁酮
實驗23 辛烯醛
實驗24 2-羥基查爾酮
實驗25 1-苯基-3-(2-羥基苯基)-1,3-丙二酮
實驗26 4-(1,2-亞乙二氧基)環己酮
實驗27 4-(1,2-亞乙二氧基)庚二酸二乙酯
實驗28 4-苯基-2-丁酮
實驗29 4-苯基-2-丁酮亞硫酸氫鈉加成物
實驗30 環己酮肟
5.7 羧酸及其衍生物
5.7.1 羧酸
實驗31 對氨基苯甲酸
實驗32 肉桂酸
實驗33 呋喃丙烯酸
實驗34 香豆素-3-羧酸
實驗35 呋喃甲酸和呋喃甲醇
實驗36 二苯基羥乙酸
實驗37 Z,E-α-苯基肉桂酸的閤成與分離
實驗38 氫化肉桂酸
實驗39 扁桃酸
5.7.2 羧酸酯
實驗40 乙酸異戊酯
實驗41 對硝基苯甲酸乙酯
實驗42 對氨基苯甲酸乙酯(苯佐卡因)
實驗43 苯甲酸(鄰乙酰基)苯酚酯
實驗44 乙酰水楊酸
實驗45 乙酰乙酸乙酯
實驗46 苯腙基乙酰乙酸乙酯
實驗47 4-庚酮二酸二乙酯
實驗48 4-(1,2-亞乙二氧基)環己酮-2-羧酸乙酯
實驗49 乙酸苯酚酯
5.7.3 酰氯及亞磺酰氯
實驗50 鄰氯苯甲酰氯
實驗51 對甲苯亞磺酰氯
5.7.4 酰胺及磺酰胺
實驗52 ε-己內酰胺
實驗53 聚己內酰胺
實驗54 乙酰苯胺
實驗55 對甲基-N-乙酰苯胺
5.8 硝基化閤物、胺、酚、醌及其衍生物
5.8.1 硝基化閤物
實驗56 鄰、對位硝基苯酚
實驗57 4-甲基-2-硝基-N-乙酰苯胺
5.8.2 胺
實驗58 對甲苯胺
實驗59 偶氮苯的光異構化
實驗60 2-硝基對甲苯胺
實驗61 α-苯乙胺
實驗62 (±)-α-苯乙胺的拆分
實驗63 對氯甲苯
實驗64 甲基紅
實驗65 偶氮化閤物
5.8.3 酚
實驗66 從苯炔製備α-萘酚
5.8.4 醌
實驗67 1,2-萘醌
實驗68 4-嗎啉基-1,2-萘醌
實驗69 2-甲氧基-1,4-萘醌
5.9 雜環化閤物
5.9.1 五元雜環
實驗70 2,4-二甲基-3,5-二乙氧羰基吡咯
實驗71 2,4-二甲基-5-乙氧羰基吡咯-3-甲酸
實驗72 2,4-二甲基-5-乙氧羰基吡咯
實驗73 2,4,5-三苯基唑
實驗74 5,5-二苯基乙內酰脲
5.9.2 六元雜環
實驗75 2,6-二甲基-4-苄基-3,5-二乙氧羰基-1,4-二氫吡啶
實驗76 2,6-二甲基-3,5-二乙氧羰基吡啶
實驗77 巴比吐酸
5.10 金屬有機化閤物
實驗78 正丁基鋰
實驗79 二茂鐵
實驗80 乙酰二茂鐵和二乙酰二茂鐵
5.11 微波輔助有機反應化學
實驗81 微波促進的二苯乙二酮與酮的醇醛縮閤反應
實驗82 微波促進的2,4,5-三苯基咪唑的閤成
實驗83 SMUI(微波輻射+超聲)促進的Knoevenagel�睤oebner反應
5.12 不對稱閤成
實驗84 (+)-(S)-3-羥基丁酸乙酯
實驗85 脯氨酸催化的不對稱羥醛縮閤反應
實驗86 手性酮催化的非官能化烯烴的不對稱環氧化
5.12 天然産物的提取及製備
實驗87 從茶葉中提取咖啡因
實驗88 從麻黃草中提取麻黃堿
實驗89 黃酮
實驗90 黃烷酮
實驗91 托品酮及卓可卡因
實驗92 褪黑激素
實驗93 色胺酮
實驗94 聯苯雙酯
實驗95 黃皮酰胺
實驗96 丁苯酞
附錄
A. 有機化學實驗規則
B. 有機化學實驗儀器及裝置
B.1 有機製備儀器
B.2 有機化學實驗儀器圖示
B.3 有機化學實驗裝置圖示
C. 化學中常見的英文縮寫
D. 常用酸、堿溶液的相對密度及質量分數
D.1 鹽酸
D.2 硫酸
D.3 醋酸
D.4 氫氧化銨
D.5 氫氧化鈉
D.6 碳酸鈉
D.7 氫氧化鉀
D.8 常用的酸和堿
E. 其他數據錶
E.1 常用希臘字母和讀音
E.2 常用有機溶劑的沸點及相對密度
E.3 水蒸氣壓力錶
F. 常用溶劑和特殊試劑的純化
G. 化學試劑的使用知識
G.1 化學試劑的存儲、使用與廢棄處理
G.2 危險品使用注意事項
參考書目
前言/序言
好的,這是一本關於《材料科學導論(第4版)》的詳細圖書簡介,內容將聚焦於材料的結構、性質、性能與應用,同時避免提及您提供的《有機化學實驗(第3版)》的任何信息。 --- 《材料科學導論(第4版)》 內容簡介 《材料科學導論(第4版)》是一本係統、深入且麵嚮實踐的教材,旨在為工程、物理、化學以及相關領域的學生提供紮實的材料科學基礎。本書全麵覆蓋瞭從原子結構到宏觀性能的整個材料科學體係,強調瞭結構-性能關係在現代工程設計中的核心地位。本版在繼承前幾版經典框架的基礎上,緊密結閤最新的科研進展和工業應用需求,內容更新顯著,特彆加強瞭對先進材料和可持續性材料的討論。 核心結構與主題 本書的結構設計清晰,邏輯嚴密,從最基礎的材料組成原理齣發,逐步深入到各種材料的特定行為和應用。全書內容可概括為以下幾個核心模塊: 第一部分:材料科學基礎 本部分奠定瞭理解材料行為的理論基石。首先詳細闡述瞭材料的結構,包括原子結構、化學鍵閤類型(離子鍵、共價鍵、金屬鍵和範德華力)及其對材料宏觀性質的影響。隨後,深入探討瞭晶體結構,介紹瞭晶格、晶麵、晶嚮的概念,以及體心立方(BCC)、麵心立方(FCC)和六方最密堆積(HCP)等常見金屬晶體結構。關於晶體缺陷的討論是本部分的關鍵,包括點缺陷(空位、間隙原子)、綫缺陷(位錯)和麵缺陷(晶界),並闡述瞭位錯如何成為材料塑性變形的根本原因。 第二部分:材料的性能與工程應用 本部分聚焦於不同類型材料在特定載荷和環境下的響應機製。 機械性能: 對強度、硬度、韌性、疲勞和蠕變等關鍵機械性能進行瞭詳盡的分析。重點解釋瞭如何通過控製微觀結構(如晶粒尺寸、相變)來調控這些性能,為結構材料的選擇和設計提供依據。特彆引入瞭斷裂力學的基礎概念,幫助理解材料的失效模式。 電學性能: 係統闡述瞭導電體、半導體和絕緣體的能帶理論。對於導體,探討瞭電阻率與溫度、雜質的關係;對於半導體,詳細分析瞭本徵與摻雜半導體的特性,以及P-N結的工作原理,這是電子設備設計的基礎。 熱學性能: 涵蓋瞭熱容、熱導率和熱膨脹係數。討論瞭晶格振動和電子輸運在熱傳導中的作用,這對於理解熱交換設備和高溫結構件的設計至關重要。 磁學性能: 介紹瞭磁疇理論、磁化過程以及軟磁材料和硬磁材料的特性,廣泛聯係到變壓器、存儲器件和電機等應用。 光學性能: 闡述瞭光與物質的相互作用,包括吸收、透射、反射和摺射。討論瞭透明材料、半導體發光以及光縴通信中的基本原理。 第三部分:材料的加工、控製與演化 本部分將理論與實際工程操作緊密結閤,關注如何通過工藝手段實現材料性能的優化和控製。 熱處理工藝: 詳細介紹瞭退火、正火、淬火和迴火等對鋼鐵和其他閤金微觀結構和性能的決定性影響。特彆是對鐵碳閤金相圖的深入解讀,是理解鋼材製造的關鍵。 相變原理: 探討瞭平衡相變和非平衡相變(如馬氏體轉變)的熱力學和動力學,解釋瞭為什麼材料的“曆史”——即其加工和冷卻速率——決定瞭其最終性能。 材料的腐蝕與防護: 詳細分析瞭電化學腐蝕、氧化還原反應在環境中的發生機理。提齣瞭有效的腐蝕控製策略,包括鈍化、犧牲陽極保護和塗層技術,強調瞭材料在惡劣環境下的可靠性。 第四部分:現代材料與前沿領域 本版新增和強化的部分,反映瞭材料科學的最新發展方嚮: 聚閤物材料: 詳細介紹瞭高分子鏈的結構、粘彈行為以及熱塑性與熱固性樹脂的區彆。探討瞭復閤材料中縴維增強聚閤物的優勢與設計原則。 陶瓷材料: 側重於氧化物、非氧化物陶瓷的晶體結構、高硬度、耐高溫性,以及它們在摩擦和生物醫學領域的應用。 復閤材料: 深入分析瞭金屬基、陶瓷基和聚閤物基復閤材料的增強機製、界麵效應和各嚮異性性能,這是航空航天和汽車工業的關鍵技術。 納米材料與器件: 介紹瞭量子尺寸效應,探討瞭納米顆粒、納米綫和薄膜的獨特性能,以及它們在催化、傳感和電子器件中的前沿應用。 可持續性與綠色材料: 新增章節關注材料的生命周期評估(LCA)、可迴收性以及開發新型生物基和低環境影響材料的挑戰與機遇。 教學特色 本書的每一章都包含豐富多樣的學習輔助工具: 1. 精選的工程實例: 每個概念都輔以現實世界的工程案例,例如飛機起落架的設計、半導體芯片的製造流程、或者生物植入體的材料選擇,使抽象的理論更具象化。 2. 問題與習題: 章節末尾提供大量定性和定量習題,覆蓋瞭從基礎概念驗證到復雜工程計算的不同難度級彆,以鞏固學習效果。 3. 結構-性能圖錶: 大量使用圖錶和示意圖來清晰展示微觀結構(如晶界、位錯)與宏觀性能(如屈服強度、電導率)之間的定量關係。 4. 計算與模擬簡介: 引入瞭對計算材料學(如密度泛函理論基礎)的初步介紹,引導學生瞭解現代材料研發中計算模擬工具的角色。 《材料科學導論(第4版)》是工程師和科學傢理解和設計未來所需材料的必備參考書,它不僅傳授知識,更培養學生係統性地分析材料問題的工程思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