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真正的企业家的境界是:达到内圣外王的境界,即人格的提升与事功的双重圆满。曾教授专研“中国式管理”三十年,在汲取中国传统文化儒道精髓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中国式管理的实践经验,阐明了做事先安人,安人先安心的管理之道。
曾仕强教授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推广中国式管理。多年来,凡是有中国人的地方,愈具管理实务经验的人士,愈是对他所讲授的中国式管理产生热烈的回应。曾教授认为,21世纪是中国管理哲学与西方管理科学相结合并获得发扬的时代。其中,中国式管理,是指以中国管理哲学来妥善运用西方现代管理科学,并充分考虑中国人的文化传统以及心理行为特性,以达成更为良好的管理效果。故此,《中国式管理(十周年纪念珍藏版)》强调管理是以“安人”为最终目的,因而更具有包容性;以易经为理论基础,合理地因应“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人事现象;主张从个人的修身做起,然后才有资格从事管理,而事业只是修身、齐家、治国的实际演练。
曾仕强,中国式管理之父,管理大师与国学大师。台湾交通大学教授,台湾师范大学教授。英国莱斯特大学管理哲学博士,美国杜鲁门州立大学行政管理硕士。研究中国管理哲学三十年,首倡中国式管理,名动政商学界,享誉海内外。曾仕强教授深谙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管理理论,学问渊深,世情洞达。他是央视《百家讲坛》受欢迎的主讲专家之一,以其深厚的中国文化功底和中西贯通的渊博学识在中国管理界独领风骚。
为理论基础,合理地因应“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人事现象;主张从个人的修身做起,然后才有资格从事管理,而事业只是修身、齐家、治国的实际演练。
自序
前言
第一章 管理的基本概念
第一节 管理是修己安人的历程
第二节 修己的要旨在自觉、自律与自主
第三节 安人的目的在于人安己安
第四节 以明哲保身为根本理念
第五节 用推、拖、拉来化解问题
第六节 寓人治于法治
第二章 管理的思想形态
第一节 太极是一种自然流行的状态
第二节 把二看成三才能跳出二分法的陷阱
第三节 有法中无法而无法中却有法
第四节 以交互主义为哲学基础
第五节 合理追求圆满
第六节 用化解代替解决
第三章 管理的三大主轴
第一节 以人为主、因道结合并且依理而变
第二节 人伦关系十分重要
第三节 多元化社会更需要共识
第四节 依理应变以求时刻都合理
第五节 志同道合才能合理应变
第六节 人人都合理地阳奉阴违
第四章 树状的组织精神
第一节 树状有机系统
第二节 避免上侵下职
第三节 员工要安上级的心
第四节 职位越高弹性就应越大
第五节 委曲求全的策略联盟
第六节 因人设事的组织原则
第五章 随时调整的计划方式
第一节 边做边修改
第二节 大智大慧做决策
第三节 以止、定、静、安、虑、得为过程
第四节 必须治标和治本并重
第五节 至诚可以前知
第六节 提出计划应该合理坚持
第六章 无为的执行过程
第一节 站在落实计划的立场来执行
第二节 认清计划的可变与不可变原则
第三节 发挥无为的领导精神
第四节 以团队精神来突破难关
第五节 检讨执行的缺失作为下次计划的参考
第六节 采取全面无形的控制
第七章 有效的考核要领
第一节 先建立“对并没有用”的考核标准
第二节 要求大家“在圆满中分是非”
第三节 抱持“救人而非杀人”的心态
第四节 采取“综合考虑”的原则
第五节 鼓励大家“反求诸己”
第六节 要诀在“明暗、大小兼顾并重”
第八章 圆满的沟通艺术
第一节 妥当性大于真实性
第二节 以不明言为基础
第三节 采取不同的申诉方式
第四节 最好做到会而不议
第五节 用“议而不决”来达成一致
第六节 “决而不行”才能及时应变
第九章 圆通的领导风格
第一节 领导比管理更重要
第二节 通过核心班子好办事
第三节 凝聚员工的共识
第四节 防止小人当道
第五节 用情、理、法来领导最为合理
第六节 最高境界在于促使部属自动自发
第十章 合理的激励方式
第一节 随时随地都应该激励
第二节 先求忠诚再求能力
第三节 逐渐提升安、和、乐、利的层次
第四节 由安员工而安顾客
第五节 激励大家重视兼顾并重
第六节 情境配合激励大家随机应变
结语
后记
自序
到底有没有中国式管理,一直是大家关心的课题。依中国人的观点,有没有其实并不重要,能不能产生功效比较要紧。
促成台湾省经济奇迹的原因固然很多,而中国式管理的贡献,平心而论,也是十分重要的因素。尽管有些人嘴上不承认,心里却有数,说起来也是一种中国式的表现。
科学无国界,从管理科学的层面来看,无所谓中国式管理,当然也就没有什么美国式、日本式的区分。大家都一样,在不同的地区,应用相同的管理科学。
哲学就不一样,各地区具有不同的风土人情,表示各地区的哲学并不相同。管理必须与当地的风土人情结合在一起,才能够增强效果,所以各地区的管理哲学不太一样。从管理哲学的层面来考察,大概谁也不会否定中国式管理的真实存在。
中国式管理原来只不过是中国式管理哲学,并没有发展出一套不同于西方现代化管理的管理科学。呈现在大家面前的这本书,当然不能够凭空捏造出中国式的管理科学,却不得不用心探讨中国式管理哲学。
以中国式管理哲学来妥善运用现代管理科学,就是我们心目中真正的中国式管理,目的只有一个,在于用得有效。
中国式管理哲学从来不把自己关在象牙塔里。它不但具有实用性,而且早已将艰深的哲理化为通俗的俚语,流传得相当普遍。笔者自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整理及推广中国式管理,这三十多年来,凡是有中国人的地方,愈具管理实务经验的人士,愈是产生热烈的回响,大家纷纷表示一向是这个样子,只是平日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心中缺乏自信,以致敢做而不敢言。有时候还以为是错误的,在言辞中美言自己,反而觉得口是心非,言行不一致,难免自觉羞愧。
21世纪是中国式管理哲学与西方管理科学相结合并获得发扬的时代,两者缺一都将跛脚难行。学过西方现代管理的人士,若能平心静气地看看中国式管理,必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将现代化管理活用得更加有声有色。不谈西方管理科学,先看看中国式管理,必能对现况的演变以及未来的变化更为一目了然,对于掌握未来、安身立命有很大助益。
研究中国式管理哲学,必须对历代先圣先贤抱持崇高的敬意,没有他们的辛勤耕耘,便没有今日丰硕的成果;也要对列祖列宗表示虔诚的谢忱,没有他们的用心传承,就不可能有今日的宝贵经验。
经济振兴,当然是好事情,而预先消灭经济振兴之后的种种弊端,则有待于及早认识中国管理哲学,这是我们用心推出这本著作的真正用意。尚祈各界贤达,不吝赐教为幸。
序于兴国管理学院
翻开这本《中国式管理(十周年纪念珍藏版)》,一股厚重的历史感扑面而来,那种纸张的触感和油墨的清香,都与我之前接触过的许多电子书截然不同,让人立刻沉浸其中。我并非科班出身,也非身处管理层,只是一个对事物运行规律充满好奇的普通上班族。在日常工作中,我常常会遇到一些令人费解的现象,比如团队内部的沟通障碍,比如项目推进过程中的意外阻滞,又比如领导决策背后的考量。我一直在思考,这些问题的根源究竟在哪里?是不是有什么更深层次的逻辑在起作用?这本书的书名,恰好触碰到了我内心深处的这些疑问。我隐约觉得,它可能并非照搬西方管理理论,而是试图从我们自己的文化土壤中,提炼出更贴合实际的管理智慧。我尤其期待,它能为我解答那些在日常工作中,常常让我感到困惑的“为什么”,那些看似不按常理出牌,却又屡试不爽的“中国式”解决之道。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把钥匙,我希望它能为我打开一扇理解社会运作和人际交往的新视角。
评分作为一名在职场摸爬滚打多年的普通职员,我深知“管理”二字的分量。它不仅仅是关于策略和技巧,更是关于理解人、激励人、以及如何在一个复杂的系统中实现共赢。《中国式管理(十周年纪念珍藏版)》这个书名,让我眼前一亮。我一直认为,任何管理模式,都必须与它所处的文化土壤相契合。中国有其独特的历史文化背景、社会结构以及人际交往的模式,这些都深刻地影响着管理的实践。我非常好奇,这本书是如何将这些中国特有的元素,融入到管理理论之中的。它是否能够帮助我理解,为什么在中国,很多时候“关系”比“规章制度”更重要?为什么“面子”会影响到决策的制定?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为我提供一些新的思考框架,让我能够更深刻地理解中国式的管理智慧,并从中获得一些实用的启示,从而更好地应对工作中的挑战,更好地理解身边的同事和领导。
评分对于《中国式管理(十周年纪念珍藏版)》,我抱着一种审慎又充满期待的心情。我承认,我在“管理”这个概念上,其实是有些模糊的。我所理解的管理,更多是关于如何让事情井井有条,如何让团队协作顺畅,如何让目标得以达成。然而,我也知道,真正的管理远不止于此,它涉及到人心、人性、以及更宏大的社会结构。这本书的“中国式”三个字,让我意识到,它可能不仅仅是关于“如何做”,更是关于“为何这样做”,以及“在怎样的文化背景下这样做”。我好奇作者是如何将那些抽象的管理理论,与中国特有的历史文化、社会习俗巧妙地结合起来的。我希望它不是那种枯燥乏味的理论堆砌,而是能够通过生动的案例、深刻的洞察,展现出一种既有深度又不失实践指导意义的管理哲学。我期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不断地产生“原来如此”的感叹,能够从中获得一些启发,让我对身边发生的事情,对一些社会现象,有更透彻的理解。
评分我是一个对“根源性”问题特别感兴趣的人,总觉得很多表象的背后,都有更深层次的原因。比如,为什么有些团队能够高效协作,而有些团队则总是内耗不断?为什么有些领导者能够凝聚人心,而有些领导者则难以服众?我总觉得,这些问题的答案,很大程度上与我们所处的文化环境息息相关。而《中国式管理(十周年纪念珍藏版)》这个书名,正好契合了我对这种“根源性”的探索。《中国式管理》这几个字,本身就带着一种中国本土的印记,它不是舶来品,而是生长在我们自己的土地上的。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深入剖析那些在中国社会独有的管理逻辑和运作模式,解答那些困扰着无数中国企业和组织的问题。我希望它能提供一种新的视角,让我能够用一种更“中国式”的思维方式去理解管理,去理解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去理解一个组织是如何运作的。这种对本土化智慧的探求,让我对这本书充满了期待。
评分拿到这本《中国式管理(十周年纪念珍藏版)》纯属偶然,我平时看书的涉猎范围比较广,从历史到科幻,再到各类人物传记,总觉得阅读能打开一扇扇未知的门。对于管理学的书籍,我通常抱持一种观望的态度,毕竟理论与实践之间总有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然而,这本书的书名本身就带着一种独特的吸引力,"中国式管理"四个字,仿佛预示着一种根植于本土文化、独具东方智慧的管理哲学。十周年纪念珍藏版的定位,又让人觉得它一定经历过时间的沉淀和读者的检验,必有过人之处。我并没有急于翻阅,而是先将它放在书架上,让它静静地在那里,如同一个等待被发掘的宝藏。有时,期待本身就是一种阅读的乐趣,它让我们对即将接触的内容充满了想象和猜测,这种想象的空间,往往比直接的答案来得更加迷人。我脑海里勾勒着这本书可能探讨的主题,是关于人情世故的巧妙运用,还是关于集体主义的强大力量?是关于如何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找到平衡点,还是关于如何激发团队的内在潜力?这些未知,让我对即将开始的阅读之旅充满了好奇。
评分商品收到!包装完好!物流超快!相信京东的商品质量!用完后,还会继续购买的!买的东西太多!质量都不错!再次感谢快递小哥的服务!!!!
评分不错的书,性价比高,很受启发,应细细研读。
评分好书,自己看很好,希望有帮助!
评分很不错的书,向老先生致敬,需要静心拜读。
评分图书质量还不错、正版、一直在京东买图书、京东值得信赖!
评分服务好.到货及时.客服和快递员都很好
评分刚看,书打开看了下,没什么大毛病
评分书不错!送的真快!快递小哥真不错!赞一个!
评分拳套很不错,已经用了一段时间啦,不错不错,推荐,大家有需要的可以放下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