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這位有著赫赫軍功的一等毅勇侯,實際上是一位標準的文化人。最能體現曾國藩文人情懷的,除開他自己創作的詩文外,就是這兩部由他選編的詩文選本:《經史百傢雜鈔》與《十八傢詩鈔》。這兩部詩文選本,收在清光緒二年傳忠書局刊印的《曾文正公全集》中,在社會上産生很大的影響,成為清末民初研習中國古代詩文的最好讀本。
1915年,毛澤東在緻友人的信中說:“今欲通國學,亦早通其常識耳,首貴擇書。其書必能孕群籍而抱萬有。乾振則枝披,將麾則卒舞。如是之書,曾氏《雜鈔》,其庶幾焉。”又說:“國學者,統道與文也。姚氏《類纂》畸於文,曾書則二者兼之,所以可貴也。”毛澤東對曾氏選本的評價,應該代錶當時社會,尤其是激進青年士人的普遍看法。今天,對國學有興趣的年輕讀者,仍可藉助這兩部選本,從正門進入中國古典詩文的殿堂。
《經史百傢雜鈔》是曾國藩編纂的一部古文精華集,共二十六捲。《經史百傢雜鈔》一書,是從清末到民國,在社會上流傳很廣、影響較大、繼姚鼐《古文辭類纂》之後的又一部有名的古文選讀本。全書共分論著、詞賦、序跋、詔令、奏議、書牘、哀祭、傳誌、敘記、典誌、雜記十一類。
《經史百傢雜鈔》一書,是從清末到民國,在社會上流傳很廣、影響較大、繼姚鼐《古文辭類纂》之後的又一部有名的古文選讀本。全書共分論著、詞賦、序跋、詔令、奏議、書牘、哀祭、傳誌、敘記、典誌、雜記十一類。
在清代,在曾國藩之前,社會上已經流行著兩部很有名的古文選本,一部是康熙年間吳楚材、吳調侯編纂的《古文觀止》,一部是乾隆年間姚鼐編纂的《古文辭類纂》。這兩部書,各有其優長,影響也都很大。但在許多方麵,卻比不上《經史百傢雜鈔》。
《古文觀止》,可以說是一部相當成功的古文選本。但是,由於它是供學塾使用的讀本,故而所選文章偏重文彩,偏重通俗,缺少一種學術的厚重和大文化的廣博。《經史百傢雜鈔》則不然。《雜鈔》在網羅文獻的廣博上和選文思想的學術底蘊上,無疑都是超過瞭《古文觀止》的,而所選許多文章的可讀性和觀賞性,也是並不亞於《古文觀止》的。“觀止”者,觀此為止也,其他不必看也。《經史百傢雜鈔》,可以說就是曾國藩編纂的一部“古文觀止”。《經史百傢雜鈔》,也可以叫作《曾氏古文觀止》。
曾國藩,初名子城,字伯涵,號滌生,謚文正,湖南省長沙府湘鄉縣人。晚清重臣,湘軍的創立者和統帥者。清朝軍事傢、理學傢、政治傢、書法傢,文學傢,晚清散文“湘鄉派”創立人。官至兩江總督、直隸總督、武英殿大學士,封一等毅勇侯。一生著述頗多,所著有《求闕齋文集》、《詩集》、《讀書錄》、《日記》、《奏議》、《傢書》、《傢調》及《經史百傢雜鈔》、《十八傢詩鈔》等。不下百數十捲,名曰《曾文正公全集》,傳於世。另著有《為學之道》、《五箴》等著作。其中以《傢書》流傳最廣,影響最大。
曾國藩留在近代史冊上的痕跡,色彩最濃的一筆,毫無疑問是他的軍功。這位有著赫赫軍功的一等毅勇侯,實際上卻是一個標準的文化人。他從父親的私塾到唐氏傢塾到漣濱書院到嶽麓書院,受過正規的係統的學院教育。他從秀纔到舉人到進士到翰林,走過正途的完整的科舉道路。直到三十九歲之前,他都是一個專職的皇帝文學侍從。鹹豐二年底,曾氏接到朝廷令他齣任幫辦湖南團練事務大臣的上諭,他最初的態度是一口拒絕。讓他作齣違旨決定的主要原因,應該是他不識兵戎的文職身份。盡管還有其他種種原因在起著作用,但我相信,占第一位的一定是這個,因為這是近於本能性的反應。對於一個業已四十二歲身處高位的中年人,棄文就武、投筆從戎,談何容易!所以我曆來認為,對曾氏的研究,無論視他為政治傢也罷,軍事傢也罷,都不能忽視他的本色。他的本色是一位詞臣,一介文人。最能體現他的詞臣學養、文人情懷的,除開他自己創作的詩文外,就是擺在我們麵前的這兩部詩文選本:《經史百傢雜鈔》與《十八傢詩鈔》。
《經史百傢雜鈔》一書,創意於鹹豐元年初曾氏供職京師六部期間,成書於鹹豐十年閏三月安徽宿鬆軍營。在此之前,有一部影響很大的古文選本名日《古文辭類纂》,編者乃大名鼎鼎的桐城文派主將姚鼐。曾氏對姚很敬重,說過“粗解文章,由姚先生啓之”的話,並將姚列為他所認可的三十二個聖哲之一。姚對曾氏的最大啓發,是姚所提齣的文章有陽剛與陰柔之分的觀點。曾氏在姚的基礎上,參照邵雍的四象之說,又將陽剛分為太陽、少陽,陰柔分成太陰、少陰四類。太陽代錶氣勢,少陽代錶趣味,太陰代錶識度,少陰代錶情韻。
從實用性的角度來看,這本書的檢索係統做得非常到位,這對於需要頻繁查閱資料的研究者來說至關重要。目錄的編排詳盡而富有層次感,每一個章節的標題都精準地概括瞭其核心內容,使得定位特定論點變得異常高效。更值得稱贊的是,書末的索引部分,收錄瞭大量的關鍵概念、人名以及引用的古代典籍名稱,編排得井井有條,大大提高瞭文獻引用的準確性和便捷性。我在撰寫自己的研究筆記時,發現可以非常快速地迴溯到書中相應的論述段落。這種對讀者便利性的細緻考慮,體現瞭編纂者對知識傳播的責任感。在數字化時代,實體書的這種高效的、可信賴的物理索引係統,依然具有不可替代的價值,它使得知識的查找不再依賴於屏幕的光亮,而是在厚重的紙頁間通過指尖的觸摸和翻動完成,這本身也是一種高效的學習過程。
評分行文風格上,這本書的語言有一種獨特的韻味,它沒有刻意追求晦澀難懂的古奧,卻又保持著一種典雅的古典氣息,讀起來酣暢淋灕,卻又字字珠璣。作者似乎深諳如何用最凝練的語言錶達最深邃的思想,那份遊刃有餘的文字駕馭能力,著實令人佩服。段落之間的過渡自然流暢,邏輯銜接緊密,即便是跨越瞭看似不相關的多個領域,也能找到一條清晰的內在聯係。更難得的是,在論述嚴肅的學術問題時,作者偶爾會穿插一些極富洞察力的譬喻,既能幫助讀者理解復雜概念,又不失文采。這種平衡掌握得恰到好處,使得原本可能枯燥的考據和論述,讀起來也充滿瞭閱讀的樂趣。這是一種高超的敘事藝術,它既能滿足學術上的嚴謹要求,又能給予普通讀者以愉悅的閱讀體驗,讓人情不自禁地想要一口氣讀完,又忍不住放慢腳步,細細品味每一句話的精妙之處。
評分內容上,這部作品的博大精深令人嘆為觀止,它仿佛是一座宏偉的知識宮殿,內部的結構復雜卻又井然有序。作者對古代典籍的梳理和提煉,展現瞭驚人的廣度和深度,尤其是在對不同學派思想進行橫嚮對比時,那種洞察力簡直令人拍案叫絕。我特彆欣賞它對那些被現代研究略顯邊緣化的古代文獻的重新挖掘與闡釋,使得那些濛塵的智慧得以重見天日。閱讀過程中,時常需要停下來,反復咀嚼某些論斷,因為它們背後蘊含的邏輯鏈條異常精妙復雜,需要時間去消化和吸收。它絕非那種淺嘗輒止的普及讀物,而是對渴望深入理解古代思想脈絡的讀者極具挑戰性的邀請函。每一次深入閱讀,都像是在進行一場與古代先賢的深度對話,每一次都有新的領悟和理解的突破,這種知識的“密度”和“厚度”,是現在很多快餐式讀物所無法比擬的。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簡直是一場視覺盛宴,從拿到手的那一刻起,就感受到瞭它沉甸甸的分量和匠心獨運的用心。封麵采用瞭經典的布麵精裝,紋理細膩,觸感溫潤,那種老派書捲的質地讓人忍不住想立刻沉浸其中。尤其是燙金的標題字體,在燈光下流轉著低調而奢華的光澤,仿佛穿越迴瞭那個墨香四溢的年代。內頁紙張的選擇也極為考究,米白色的紙張不僅保護瞭視力,更賦予瞭閱讀一種儀式感,即便是長時間的閱讀也不會感到疲憊。裝訂工藝更是無可挑剔,平攤後書頁服帖牢固,每一次翻閱都能聽到紙張輕微的摩擦聲,那是知識在低語。裝幀的細微之處,比如書脊上精美的紋飾,都透露齣齣版方對傳統文化的尊重與敬畏。這套書不僅僅是文字的載體,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工藝品,每一次摩挲,都是一次對古典美學的緻敬,讓人在享受閱讀內容的同時,也沉醉於這精美的外在形式之中。
評分對於初涉該領域的人來說,這本書的門檻可能會稍微高一些,因為它假設讀者已經具備一定的傳統文化基礎。然而,一旦跨過最初的適應期,它所提供的幫助是無可替代的。它就像一位循循善誘的導師,在你迷茫於浩如煙海的古代文獻時,為你指明方嚮,提供清晰的索引和可靠的參照係。我曾嘗試對照其他一些入門書籍,發現它們往往側重於概念的簡單羅列,而本書則著力於展示知識體係的內在張力與發展脈絡。作者在處理爭議性觀點時所持的審慎和公允態度,更是值得稱贊,沒有盲目站隊,而是將不同學說的精髓分彆予以呈現,留給讀者獨立思考的空間。所以,如果有人想真正建立起一套係統的古代思想認知框架,而不是停留在碎片化的知識點上,這本書無疑是一塊堅實的基礎石,是值得投入時間和精力去攻剋的寶貴資源。
評分曾國藩的精心遴選!
評分書很好,看看就知道是正品!
評分滿意,滿意,非常滿意!包裝好,發貨快,服務一流!愉快的購物!
評分非常好的一本書,希望對好好學習。
評分相當可以,內容不錯,包裝也是不錯的。
評分西南聯大的大一國文課是一門麵嚮全校一年級學生的必修課程。從1938至1942年間,由楊振聲、硃自清、浦江清、羅庸等人主持參與的大一國文編撰委員會編訂瞭《西南聯閤大學國文選》,作為大一國文課的教材。《西南聯大國文課》根據國傢圖書館所藏《西南聯閤大學國文選》予以校訂整理齣版,由劉東作序,並附有硃自清、浦江清、瀋從文、汪曾祺等人對西南聯大“大一國文”的迴憶及解讀文章。
評分好書,做活動時特彆優惠,贊!
評分好書,讀起來需要點文言功底。 《經史百傢雜鈔》是曾國藩編纂的一部古文精華集,共二十六捲。《經史百傢雜鈔》一書,是從清末到民國,在社會上流傳很廣、影響較大、繼姚鼐《古文辭類纂》之後的又一部有名的古文選讀本。全書共分論著、詞賦、序跋、詔令、奏議、書牘、哀祭、傳誌、敘記、典誌、雜記十一類。
評分排印和定價很實惠,買來自己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