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流亡期間,跋山涉水,風塵僕僕,和大地有瞭親密的關係。祖國大地,我一寸一寸地看過,一縷一縷地數過,相逢不易,再見為難,連牛蹄坑印裏的積水都美麗,地上飄過的一片雲影都是永恒。我的傢國情懷這纔牢不可破。
內容簡介
《王鼎鈞作品係列:山裏山外》是《碎琉璃》的姊妹篇。是以作者的親曆為基礎,經過藝術處理,多層次展現抗戰時期流亡學生和基層民眾生活的紀實長篇。它描寫流亡學生的生活實況,他們的感懷、理念、夢想和抱負,以及對前途的焦慮與信仰的空虛。黑暗中見光明,睏苦中有詩意。又以另一隻眼,觀察到號兵、教官、難民、壯丁、保長、山裏村民等普通民眾境況、心態,堪稱抗戰社會史。
作者簡介
王鼎鈞,山東省蘭陵人,1925年齣生於一個傳統的耕讀之傢;1949年到颱灣,服務於(颱灣)中國廣播公司,還曾擔任過多傢報社副刊主編;1979年應聘至美國的大學任教,之後定居紐約至今。
王鼎鈞的創作生涯長達半個多世紀,著作近四十種。從六十年代早期的作品到1975年《開放的人生》,再到八十年代初期《作文七巧》,其“人生四書”、“作文四書”等作品在颱灣銷行極廣,至今不衰。
自七十年代末期起,王鼎鈞開始瞭《碎琉璃》等獨樹一幟的文學創作;1988年《左心房漩渦》齣版之後,更被譽為“當之無愧的散文大師”。
從1992年至2009年,王鼎鈞曆時十七年陸續發錶“迴憶錄四部麯”。這四捲書融人生經曆、審美觀照與深刻哲思於一體,顯示一代中國人的因果糾結、生死流轉。
內頁插圖
精彩書評
讀王鼎鈞的《山裏山外》,就是在讀著一個靈魂在戰亂裏的烙印,讀著一顆心在烈火裏的鍛煉。流淚是因為他的傷痛也是我們整個民族的傷痛,微笑是因為幸好他有著一個真誠的靈魂。
——席慕客
目錄
序言
天鵝蛋
號聖的傳人
申包胥
誰在戀愛
戰爭壓力
捉漢奸
車上車下
山裏山外
小媳婦
分久必閤
閤久必分(一)
閤久必分(二)
跋(袁慕直)
精彩書摘
“你去看過災民沒有?”沒有。“啊,你應該去看一看。”起初我沒把這話放在心上,後來問答的次數多瞭,不去看看仿佛是一種過失,就決定去一趟。
進瞭城,問災民住在哪裏。“容易找,你由這裏往南走,再過三條街就能聞見臭味。”
真可笑,我又不是狗,怎能憑嗅覺找路。可是鼻子是五官之一,自然有它的用處,不久我就聞見淡淡的氣味像輕煙一般在空中蕩漾,走著走著,轉一個彎兒進入大街,臭氣就由不可捉摸的遊絲變成一堵可以把我推倒的牆瞭。有時候,臭氣中摻著辛辣,直衝腦門,帶來昏沉。大街兩旁一個挨一個搭著三角形的席棚子,排列得十分整齊,它們不但大小相同,連三角形的底邊都在一條直綫上。一個席棚是一個立體的三角形,用最少的材料把一塊小小的空間密封起來,遮雨擋風,住棚的人隻能爬進去睡在地上,當然地上也鋪著席子。當初搭建這些席棚確乎經過一番規劃,所有的棚子可以閤成一個整齊的圖形,乍見之下,覺得它確實值得一看。
我看見席棚空著,大概災民要齣去找東西吃,晚上纔迴到窩裏來。一個棚裏總要擠上三四個人。這個臨時的傢是沒有廁所的,就像沒有廚房沒有客廳一樣理所當然。災民隻有在席棚附近隨處方便,幾個星期之後,無情的惡臭就把這條街封起來,人人避讓,隻有災民自己可以進入。街上本來就有的住戶和商店,乾脆把大門和臨街的窗子都用木闆釘死,改從後門通行。我倒退兩步站定,暗想既然來瞭總得仔細看看,就從街道中心勇往直前,一麵走一麵左顧右盼,看來看去都是一樣的棚,一樣的席,席下麵是一樣的石闆路,席上麵有汗水的漬印、嬰兒便溺的漬印。走著走著發現有一個棚頂上貼著紅紙條子,上麵寫著“災民住處,君子請進”。這是什麼意思?我上前一步往棚裏看,席上盤腿低頭坐著個小媳婦,不,也許是個大姑娘,總之是個女的,年紀輕輕。我好像明白瞭,又好像不明白,恍惚中隻知道這地方待不得,吩咐自己快跑。跑之前也沒有先決定方嚮,到後來竟然迷瞭路,在陌生的大街小巷裏做瞭半天無頭的蒼蠅。
……
前言/序言
這本書本來沒有序,現在發現序言必不可少。
書前有序,等於一個陌生人來到你傢先拿齣一封介紹信。
《山裏山外》的主要人物,是抗戰時期的流亡學生。
時至今日,“流亡學生”這個名詞需要解釋一下。當年“七七”事變發生,日本軍隊大舉侵華,占領中國廣大的土地。在日軍占領區(當時稱為淪陷區),日本改變瞭教育的精神和課程內容以配閤侵略,許多青年不肯進入這樣的學校,冒險穿過封鎖綫到後方流亡,即所謂流亡學生。在廣大的後方有很多專設的學校收容他們,這種學校常為瞭戰局變化而遊動遷移,被稱為流亡學校。
《山裏山外》就是以這樣的時代和環境為背景寫成的。
筆者是因為做“流亡學生”而少小離傢的,流亡期間,曆經匱乏殘破的種種場景。後來年齒增長,閱世漸深,迴首前塵,發現瞭畫麵之瑰麗奇偉。
那些流亡學生,最小的隻有十五六歲,腋毛初生,夜間尿床的習慣未改,竟也辭枝離柯,漂泊在兵凶戰危的邊緣。他們的父母是怎樣下瞭這麼大的決心呢?
那些流亡學生,有些來自富商巨紳之傢,既來之後,蒼白慘綠的青年,立刻剃光頭發,穿上有虱子帶汗臭的軍裝;血色艷麗的大姑娘,立刻脫下絲襪,換上能磨齣血泡來的草鞋。他們又是怎樣下瞭這麼大的決心呢?
當時,整個大後方的門戶為流亡學生打開,任何機關都會為你提供你需要的消息,任何傢庭都可以接待你一宿一餐,從沒有人嚮你要證件,沒有人卑視你是乞丐,懷疑你是間諜。
那時,社會又怎會有如此的坦蕩寬容呢!
好的,這是為您構思的圖書簡介,不包含《王鼎鈞作品係列:山裏山外》的內容,力求詳實自然,字數約1500字。 書名: 王鼎鈞作品係列:山裏山外 圖書簡介 這是一套承載著深厚人文關懷與生命哲思的散文集,收錄瞭王鼎鈞先生在不同時期創作的、關於人生境遇、情感體驗、曆史迴眸以及對社會百態的深刻洞察。作者以其獨有的沉靜筆調,將日常生活的點滴升華為富有哲理的篇章,引導讀者在字裏行間尋覓生活的真意,體味人生的況味。 本係列作品,雖然以“山裏山外”為題,但這並非簡單地描繪自然風光或鄉村景象。作者筆下的“山裏”,更多象徵著一種內心的寜靜、純粹與對本真的迴歸;而“山外”,則代錶著紛繁的世俗社會,是人們在現實生活中所麵臨的種種挑戰、誘惑與責任。王鼎鈞先生以其超然的視角,在這兩種狀態之間遊走,觀察、思考、記錄,並以其獨到的智慧,為我們展現瞭人生多維度的豐富圖景。 在《山裏》的篇章中,讀者可以感受到一種返璞歸真的力量。作者會描繪那些遠離塵囂的歲月,提及那些淳樸的民風,以及在自然之中體悟到的生命節奏。這並非對過往的簡單懷舊,而是對現代人被快節奏生活裹挾、逐漸疏離內心的深刻反思。他會講述一些生活中的細節,比如清晨的露珠、午後的陽光、夜晚的星辰,以及那些在靜謐中滋生的思考。在這些看似平凡的景象中,蘊藏著生命的律動,以及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之道。作者用文字編織齣一幅幅寜靜緻遠的畫麵,讓讀者在浮躁的心靈找到一片可以棲息的港灣。他會探討一個人如何在喧囂的世界裏保持內心的純淨,如何在物質的洪流中守護精神的傢園。那些關於童年記憶的片段,關於故鄉土地的溫情,都化作文字中最真摯的情感流露,觸動著讀者內心深處柔軟的部分。 而當視角轉嚮“山外”,王鼎鈞先生則展現瞭他對現代社會人情世故的敏銳洞察。他毫不避諱地探討人在社會中的定位,個體在群體中的掙紮,以及在復雜人際關係中所麵臨的抉擇。他會審視那些我們習以為常的觀念,解構那些隱藏在錶象之下的真實。作者的筆觸冷靜而犀利,不帶情緒化的批判,而是以一種更具人文關懷的方式,揭示人性的多麵性。他會分析在現代社會中,人們如何被功利所驅使,如何承受名利的誘惑,以及如何在競爭與閤作之間找到平衡。那些關於職業生涯的感悟,關於社會現象的剖析,關於人與人之間微妙關係的描摹,都展現瞭作者深厚的社會學功底和對人性的深刻理解。他會帶領讀者審視社會變革帶來的衝擊,思考在快速發展的時代裏,個人價值如何體現,以及如何保持獨立思考的能力。 更重要的是,本係列作品並非僅僅是觀察與記錄,而是充滿瞭對人生意義的追問。王鼎鈞先生在山裏山外的行走中,不斷地叩問生命的本質,生命的價值,以及我們在宇宙中的位置。他會在看似瑣碎的生活片段中,挖掘齣普遍的人生哲理。例如,他會從一次偶然的相遇中,引發對緣分的思考;從一次經曆的失敗中,提煉齣成長的智慧;從對世事變遷的觀察中,體悟到生命的無常與恒定。他的思考是深邃的,但錶達卻異常懇切,仿佛一位長者在娓娓道來,沒有高高在上的說教,而是通過與讀者的真誠對話,引導讀者進行自我探索。 作者對曆史的洞察也是本係列作品的一大亮點。他並非簡單地敘述曆史事件,而是將曆史的進程置於宏大的人類文明敘事之中,去審視個體在曆史長河中的渺小與偉大,去理解曆史的偶然與必然。他會從曆史的經驗中汲取教訓,去啓示當下,去展望未來。這種曆史的縱深感,使得作品在現實的觀察之外,增添瞭厚重的文化底蘊。 王鼎鈞先生的語言風格,被譽為“雋永而富於啓迪”。他的文字樸實無華,卻又意味深長,如同陳年的佳釀,初嘗清淡,迴味無窮。他善於運用精煉的譬喻和深刻的比興,將抽象的哲理具象化,讓讀者在閱讀過程中,既能感受到文字的韻律美,又能獲得思想的啓迪。他的句子往往簡潔有力,卻能觸及心靈最深處,引發共鳴。這種“靜水流深”的錶達方式,恰恰是作者追求內心力量與智慧的體現。他避免使用華麗的辭藻和空泛的議論,而是專注於文字的實質內容,用最貼切的詞語,捕捉最微妙的情感和最深刻的思考。 本係列作品所探討的主題廣泛而深刻,涵蓋瞭以下幾個方麵: 人生定位與自我認知: 在紛繁復雜的世界中,我們如何找到自己的位置?如何認識真實的自己?作者通過對個體經曆的反思,引導讀者進行深刻的自我探索,理解“我是誰”這個永恒的命題。 情感的深度與復雜性: 人類的情感是復雜的,無論是親情、友情,還是愛情,都充滿瞭微妙的變化。作者以細膩的筆觸,描摹瞭情感的起伏與變遷,以及情感在人生中的重要意義。 社會觀察與人性洞察: 作者對社會現象有著敏銳的觀察力,他能從日常生活中捕捉到人性的閃光點,也能洞察人性的幽暗之處。他對社會規則、群體行為以及個體在社會中的處境進行瞭深刻的剖析。 生命哲思與智慧啓迪: 在對人生境遇的體驗與思考中,作者逐漸提煉齣具有普適性的人生哲理。他以一種溫和而堅定的方式,與讀者分享他對生命意義、時間價值、人生選擇等問題的思考。 曆史的迴顧與現實的映照: 作者將曆史的宏大敘事與現實的生活體驗相結閤,從曆史的經驗中汲取智慧,為當下的睏惑提供啓示。他對曆史的理解,並非停留在事件的羅列,而是對曆史背後的人性與規律的探究。 寜靜緻遠的心境與生活態度: 在提倡“快節奏”與“高效”的時代,作者倡導一種迴歸內心的寜靜,一種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活方式。他認為,真正的力量源於內心的平靜與堅定。 這套《王鼎鈞作品係列:山裏山外》不僅是一套散文集,更是一份獻給所有追求內心豐盈、渴望生命真諦的讀者的禮物。它適閤在靜謐的午後,獨自品讀;也適閤在忙碌的生活中,偶爾停歇,汲取一份來自智者的慰藉與啓迪。每一篇文字,都仿佛是一次與作者心靈的對話,一次對生命與世界的深刻凝視。閱讀它,或許不會立刻改變你的人生,但它會在你的心中播下思考的種子,讓你以一種更沉靜、更深刻的眼光,去審視我們所處的世界,去體味生命本身的厚重與美好。它是一本能夠陪伴你走過人生不同階段,不斷為你帶來新感悟的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