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前5年,决定你一生的财富》是豆瓣网站受欢迎的理财类栏目文章作者三公子的第1本书,其在豆瓣上关于理财方面的个人文章、经验收到了近10万个好评,其粉丝也超过5万,很多用户纷纷发豆油问她有关各种理财的问题,甚至还有好几位人直接要把账户告诉她,让她帮忙理财。本书作者在理财的5年中,从0开始到资产破百万,可能对于有很多资本的人来说,这个成就并不耀眼,但对于一个刚毕业5年的上班族来说,可能算是很了不起的成绩。相信仔细看完本书的你,一定会有非常不错的收获。
随着余额宝等各种理财新方式的横空出世,理财再一次引领社会热点话题榜。作为近年来受大众关注的一个方向,理财方法成为了一个热点。从零基础到各种投资方法的介绍,从来不缺少受众群体。现实生活里,工薪族依靠勤恳工作,想换取更多的薪资报酬,不敢过度享受,然而日子依然紧巴巴的。其实,工薪阶层如果有了理财的观念,生活就不会如此窘迫。理财投资是一门很大的学问。完全靠自学有点困难,专家的建议和前辈的实践是很好的参考。本书作者三公子是豆瓣人气理财达人,其关于理财的相关文章多次被豆瓣推荐,其文笔清新自然,讲解通俗易懂,不是通过大道理来说服人,而是用生活中的小故事来打动人,很多读者对其理财方法非常赞同。本书是作者将其投资经历集结并重新整合的第1本书,图文并茂,文笔流畅。
三公子,随手记理财社区入住大V,单篇文章阅读量200万+。
白白肉肉脸圆圆的天秤女,从未想励志,却不经意励志了一些朋友,从未想发财,却不经意积攒下一笔小小的财富。
2009年初入职场,生活的真实让自己意识到金钱的重要性,随即开始拿自己的生活作为试验田,看看认真对待金钱,会收获哪些不一样的果实。
原本一年约期的试验,渐渐变成了五年的承诺,原本小试牛刀的好奇,变成了雄心勃勃的规划。生活,就这么在“尝试”中变得有趣起来。
一直信奉一点:尊严的生活,需要独立的经济来护佑;自由的选择,需要独立的经济来保障。
第一部分 我的理财手札(2009~2014 年)
第1 章 理财意识觉醒(2009 年)
1.1 毕业那年,面临选择的十字路口. 5
1.1.1 没有金钱就没有说“不”的权利. 5
1.1.2 被金钱捆绑的生活 6
1.2 行动从当下开始 8
1.2.1 谁说“渴望”这东西就一定要“高尚” 8
1.2.2 房租告诉我的道理 9
1.2.3 立即行动永远都不迟 12
1.2.4 第一个“理财五年计划”——5 年30 万元. 19
第2 章 存钱大作战1.0 时代(2010 年)
2.1 炒老板鱿鱼计划(人生第一个10 万元存款) 22
2.1.1 晓晓的“炒老板鱿鱼存钱计划”. 22
2.1.2 我人生的第一个10 万元计划. 23
2.2 让存钱动起来 24
2.2.1 先消费后储蓄VS 先储蓄后消费 24
2.2.2 我的方式:先从工资的50%开始. 26
2.2.3 其他朋友的方式 27
2.2.4 网络上常见的方式 32
2.2.5 网络上流传的其他存钱方式. 35
2.2.6 关于一些存钱质疑的回应 37
2.3 将消费支出控制起来 40
2.3.1 整理消费清单. 40
2.3.2 进入记账的生活 42
2.4 记账带来的改变 50
2.4.1 消费方式正在悄然改变着我的生活. 50
2.4.2 如何用应急资金购买大额物件. 53
2.4.3 如何使用偶尔发放的奖金津贴. 54
2.5 “理财五年计划”第一年度进展说明. 54
2.5.1 2010 年12 月资产总结. 55
2.5.2 2011 年收支预算. 55
2.5.3 关于2010 年“存钱大作战1.0”的反思 56
第3 章 存钱大作战2.0时代:盲目投资的教训(2011年)
3.1 省钱大作战. 62
3.1.1 消费新模式——合理团购. 62
3.1.2 进入记账2.0 时代. 63
3.1.3 我人生的第一个10 万元实现啦. 64
3.2 人生第一笔投资 67
3.3 纸黄金的4 个教训 70
3.3.1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72
3.3.2 一笔好买卖需要天时地利人和. 72
3.3.3 缺乏理性控制的欲望很可怕. 73
3.3.4 孤注一掷的结果很可能是血本无归. 73
3.4 “理财五年计划”第二年度进展说明. 73
3.4.1 2011 年资产总结. 74
3.4.2 关于2011 年“存钱大作战2.0”的反思 76
第四章 投资正式入门:基金应该这么买(2012 年)
4.1 进军基金. 81
4.1.1 恐怖的通货膨胀可怕得让人不能不防. 81
4.1.2 老爸的前车之鉴 82
4.1.3 买基金前要解决几个基本问题. 83
4.2 买基金实操:我的基金是这么买的. 95
4.2.1 先给自己定好基金购买规矩. 95
4.2.2 购买基金方法. 96
4.3 2012 年新基民体验带来的反思 97
4.3.1 金钱损失迫害妄想症 97
4.3.2 情绪波动非正常化 98
4.3.3 存钱压力的缓解 99
4.4 基金购买需要了解的前十件事情. 99
4.5 “理财五年计划”第三年度进展说明. 109
4.5.1 2012 年资产总结109
4.5.2 2013 年消费预算110
4.5.3 附我的热门长帖《工作三年理下30 万元》.111
第五章 投资进阶:股市是财富增值的放大器(2013 年)
5.1 正式进军股市 120
5.1.1 股市投资总金额是多少.120
5.1.2 第一只股票选择哪家公司.122
5.2 2013 年新股民体验带来的反思 124
5.2.1 渐进的理财理念.124
5.2.2 消费观念在悄然改变.125
5.2.3 现金是最后的救命稻草.126
5.2.4 股市让我重新去了解生活.126
5.2.5 股市不是改变人生命运的唯一地方127
5.2.6 投资新名词接触了很多.127
5.2.7 那些影响到我的人.128
5.2.8 下一年愿望129
5.3 不同的人生阶段,不同的理财规划. 130
5.3.1 财富准备阶段131
5.3.2 财富质变阶段132
5.3.3 工作自由阶段134
5.3.4 财富自由阶段135
5.4 我的投资理财书单 137
5.4.1 投资入门类书籍.138
5.4.2 社科篇142
5.4.3 基金类143
5.4.4 股票投资理论篇.143
5.4.5 技能篇146
5.4.6 彼得·德鲁克的所有书籍146
5.5 “理财五年计划”第四年度进展说明. 147
5.5.1 2013 年资产年度总结147
5.5.2 2013 年感悟.148
第六章 投资反思:值得认真总结的新起点(2014 年)
6.1 2014 年理财之旅的重新规划 152
6.1.1 存款意义的重新理解.152
6.1.2 基金和股票市场的调整.155
6.1.3 流动资产突破50 万元大关156
6.2 真的有财务自由吗 158
6.2.1 做个有钱人158
6.2.2 人的欲望永远无穷大.160
6.2.3 财务自由的重点是“自由”而不是“财务”.161
6.3 附:我的热门长帖2《工作五年理下50 万元》. 162
6.3.1 理财初始阶段:存钱&记账.163
6.3.2 理财二级阶段——基金涉水164
6.3.3 理财三级阶段——股票.166
6.3.4 现在,我应该做些什么.168
第二部分 未来该怎么走
第七章 搭建属于自己的理财体系
7.1 1 000 万元理财目标的实现轨迹. 175
7.1.1 先了解自己当前的财务状况175
7.1.2 实现梦想的选择和要求.179
7.2 神奇的复利. 180
7.2.1 复利的馈赠180
7.2.2 复利的杀气183
7.2.3 时间是复利的朋友.184
7.3 搭建自己理财体系的具体方法. 185
第八章 豆邮精选案例:你必须要拥有的理财技能
案例一:“低收入人群”的自我救赎之路——三位好朋友的困扰 190
案例二:“月光族”的梦魇人生——小P 的故事. 197
案例三:CC 小姐的空想存钱计划. 205
第九章 后记:理财,让梦想照进现实
附录 2010-2014收支总结图表
2010 年资产总结:221
2011 年资产总结:222
2012 年资产总结:223
2013 年资产总结:224
2014 年资产总结:225
去年收到编辑出书的邀约,想让我把这些年的理财心得做个整理,跟学习理财的朋友一起分享。其实,收到邀约时,我心里有点打鼓。在我的理解范畴中,理财是一个big(逼格)比较高的领域,不但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来进行各种规划,而且还不能像炒股一样在短时间内就出效果。
我能行吗?
但编辑跟我说,理财分为很多阶段,你现在接触并所做的就是职场小白们正在或即将经历的:工作刚刚起步,对理财有很大需求但操作还比较陌生,而你做的事情就是告诉他们最简单最基础的理财方式,让他们摆脱月光,能够尽快积攒下第一桶金,去追求新的职场梦想。编辑的初衷也是我开始着手整理这5 年理财经历的理由,我在豆瓣上写文章从不敢认为自己是这方面的专家,因为我也曾经是一个标准的职场小白,而这些都是我自己的亲身经历。
进入职场之前,我对于理财的概念就是“钱不是攒出来而是赚出来的”,可当我第一次拿工资的时候才发现,其实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在我所在的三线城市里,我不需要承担房租,没有大件消费,每月四五千元的工资在当地也属于相当不错的收入,但我依然是一个“快乐”的月光族。从那时起我就意识到:工资拿得再高,只要控制不住花钱的手,依然是月光女神;工资拿得不高,只要能够努力攒钱,依然可以留存一大笔钱。理财的第一阶段是存钱,而不是让自己的工资一飞冲天(很多职场小白没有这样的实力)。在当下并非满意的收入情况下,努力积攒下人生第一桶金,在选择未来的道路时才有足够的发言权。
明白了这个道理后,作为职场小白的我开始摸索自己的理财之路,这样就有了2010~2011 年的存钱大作战。我努力压缩生活中的不必要开支,平均每月强制自己存下50%的工资,加上加班津贴、年终奖金和父母的压岁钱,用“存钱+记账+合理预算”的组合拥有了人生的第一个10 万元,攒下自己人生的第一桶金。
理财的第二个阶段是“善用第一桶金”。让钱为自己工作,这样自己就可以从工作中解脱出来,有机会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但“钱生钱”里面的风险也很大,金融市场的复杂无情,让我这个小白在试水的时候常常心慌。我有蹭父辈光环而小赚一笔的好运,也有在纸黄金中盲目投资的劫难……
在收获和失去之间,我明白了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自己既然不是一个“爱冒险”的投机客,那么就应对理财这件大事持有谨慎敬畏的心。2012 年的试水基金和2013 年的股票投资,都算是我进入理财第二阶段的学习和尝试,这条道路并没有因为两三年时光的过去而画上句号,而是越来越像一个逗号。
我一直在路上跌跌撞撞的走着,经历了2012年年底蓝筹股的疯涨,2013年年中的钱荒,大盘跌破1 900 点的恐慌,2014 年前三个季度蓝筹股的一潭死水和第四季度的波澜壮阔,也经历了2015 年的牛市和股灾,让人匪夷所思的小盘股急速攀爬又急速下坠,千股跌停又千股涨停。金融市场是一个有效但无法预测的市场,也是一个充满陷阱又处处是诱惑的市场。它不但带给我财富,更带给我坚强而从容的内心。时至今日,和你们一样,我依然是个求学者。
在此将2009 年到2014 年的理财心得跟朋友们分享,不是为了说明过去的我多么努力和强大,而是这份经历让我重塑了自己,对自己的未来有了更坚定的想法。事实上这5 年所收获的近百万的资产并不能为我的未来赢得多大的胜算,但至少是我个人对自己的人生多了那么一点点的选择权。
我希望翻看这本书的朋友能够在我的经历中收获一点经验和教训,也希望朋友们以“纸黄金事件”来规避理财风险。
理财这条路,一个人走起来会很孤独,一群人相约前行则会走得很远。希望朋友们能够经由这本书和我交朋友,和我一起分享更多的理财知识,让我们一起在理财道路上快乐前行!
三公子
2015 年7 月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非常抓人眼球,那种带着点焦虑感和紧迫感的字体排版,一下子就把职场新人那种摸着石头过河的心态给精准击中了。我翻开第一页的时候,其实心里是有点打鼓的,毕竟“决定一生财富”这种说法听起来有点夸张,但内容一展开,立刻就能感受到作者在行业里摸爬滚打多年积累下来的那种实战智慧,不是那种空泛的理论说教。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职业锚点”的探讨部分,它不是简单地告诉你找个方向就行,而是用非常细致的案例分析,教你如何在前五年里,通过一次次的选择、一次次的试错,逐渐清晰地勾勒出自己未来十年的价值曲线。书中对“有效努力”的定义,颠覆了我过去那种“加班多就是努力”的旧观念,它强调的是投入产出比,是你在同等时间内,为自己构建了多少不可替代的核心竞争力。那种感觉就像是,你终于拿到了一张高手绘制的地图,知道哪些弯路可以少走,哪些关键节点必须提前布局。读完这部分,我开始重新审视我目前手头的工作任务,不再是机械地完成,而是带着明确的目的性去学习和吸收,这种思维方式的转变,我觉得比任何具体的财富增长都要来得实在和持久。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极其接地气,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说教腔调,更像是身边一个已经成功上岸的前辈,拍着你的肩膀,用最直白的语言告诉你现实的残酷和机会的宝贵。我特别喜欢作者在谈到“职场人际敏感度”那一章时所用的比喻,他把职场比作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清晰地划分了“供养者”和“索取者”的角色,这让我一下子理解了为什么有些人明明能力不错,却总是碰壁。它不是教你世故圆滑,而是教你如何看清环境的“能量流动方向”,从而在关键时刻做出正确的站队和表达。很多职场书都会谈情商,但这本书更侧重于“结构性情商”,也就是理解组织架构和权力运行的底层逻辑。我记得里面提到一个观点:前五年里,你最重要的工作不是升职,而是建立一个强大的、值得信赖的“个人品牌声誉数据库”。这个数据库一旦建立起来,后续的资源和机会自然会被吸引过来。这种务实到近乎冷酷的分析,让我立刻警醒,停止了那些徒劳的“讨好式”社交,转而将精力集中在那些能留下清晰业绩成果的事情上。
评分读完全书,我感觉最大的收获不是学会了某个具体的“窍门”,而是获得了一种全新的“职业生命周期观”。作者将职业发展不再视为一条直线,而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期间有平台期的停滞,有弯路的迂回,但只要核心能力在持续积累,最终的上升曲线是不可阻挡的。书中关于“退出机制”和“再学习能力”的论述,尤为深刻。它提醒我们,在高速成长的同时,也要为自己的“职业折旧率”做好规划,并预留出每年固定的时间用于彻底的“知识更新换代”。这种对长期主义的坚持和对自身迭代速度的关注,完全区别于那些只关注眼前KPI的书籍。它提供了一种内在的驱动力,让你明白,现在多付出的一点努力,不是为了老板的赞赏,而是为了未来几十年里自己选择权的扩大。这本书更像是一份为你未来二十年职业生涯奠基的“基础设施建设指南”,而非临时的“救火手册”。
评分这本书最难能可贵的一点是,它敢于直面职场中的“不确定性”和“风险管理”。很多励志书籍倾向于过度美化奋斗的浪漫色彩,但这本书却非常坦诚地告诉读者,前五年是“高投入、低确定性”的时期,你的努力不一定立刻得到回报,甚至可能遭遇“无效努力陷阱”。书中对“风险对冲”的讨论,让我大开眼界。它不是让你辞职去创业那种高风险动作,而是建议你如何在现有岗位上,通过发展“副业生存技能”或者建立“行业知识网络”,为自己的职业生涯购买一份保险。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信息差”的利用,作者指出,信息差在职场早期是最大的红利,但必须通过持续的、有目的性的信息输入才能获取和维护。它教会我如何分辨哪些是噪音,哪些是能转化为行动的信号。这种未雨绸缪的思维模式,让我在面对行业波动时,少了一份恐慌,多了一份从容的应对策略,感觉自己像是为漫长的人生旅程准备了充足的应急物资。
评分从结构上看,这本书的编排逻辑非常严谨,它不像市面上那些碎片化的成功学读物,读完后感觉信息过载但无从下手。它采用了清晰的“五年规划框架”,每一个阶段都有明确的自检清单和目标设定指南。特别是它对“技能复利效应”的阐述,让我茅塞顿开。作者不仅仅是罗列需要学习的技能,而是详细说明了如何将A技能的知识体系无缝嫁接到B技能的应用场景中,从而实现知识的几何级增长。比如,如何将基础的数据分析能力,通过有效的沟通方式(C技能),转化为具有决策影响力的报告,这就是复利发生的瞬间。我按照书中建议,在第三年开始,有意识地去寻找那些跨部门合作的项目,目的不是为了炫耀自己多能干,而是为了强迫自己将不同领域学到的知识进行“强制整合”。这种体系化的训练,让我在处理复杂问题时,不再感到力不从心,而是能迅速找到多个知识点的交叉连接点。这对我而言,是方法论上的巨大飞跃。
评分买书如山倒
评分纸张与印刷都不错,作者分享的亲身经历,内容有干货,对得起这个价格。
评分这本书早就听说了,一直想买,最后终于下定决心买回来了,书买回来就要尽快去看,要不免得后面就不想看了。
评分京东购书优惠超多,这次囤了很多书,以后可以天天看书了,满意
评分适合没有任何基础的,用了比较多的篇幅陈述自己的经历
评分内容不错,适合收藏。
评分在京东买了许多东西,一一评论太麻烦了,总之一句话又快有好!五分好评!
评分不错,入门理财书,在随手记上再次看到别人推荐,就来买了,和另外一本书一起买的。正在看,应该能有所收获。
评分发货很快,送货准时,书也不错,可惜没有力度大的优惠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