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崔玉涛医生手把手教会新手父母正确使用儿童生长曲线。
精选20多个宝贝生长发育真实案例,详细解读,帮你了解生长发育的科学知识,教你真正读懂自己的宝贝。
生长的热点问题分享,让你看到宝宝生长的秘密。
帮你走出机械育儿误区,带你走进个性化养育。医学与自然养育理念、人文情怀相融合,有温度有方法。
内容简介
您是否深陷于“邻居家同月孩子那么重,宝宝好轻”“别人的孩子怎么都会了”种种对比和纠结中,无法自拔……
《崔玉涛谈自然养育 理解生长的奥秘》通过温馨的文图方式,将医学知识、自然养育理念、人文情怀相融合,告诉你生长曲线在宝宝最初成长中不可或缺的意义。大量经典案例解读,教你如何使用生长曲线,让父母真正了解自己宝宝的生长状况,正确而及时地调整喂养、生活。自然养育将引领宝宝的身心健康。
作者简介
崔玉涛,北京和睦家医院儿科主任,中国营养学会妇幼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儿童健康委员会委员,中国优生科学协会妇儿临床分会副主任委员。1986年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儿科系。先后工作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急救中心和中美合资北京和睦家医院儿科,主要从事新生儿急救、婴儿生长发育监测、早期婴儿问题的干预和疾病的治疗等工作,对新生儿及婴幼儿医学领域有较为全面的了解和实践经验。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章 生长 最自然的成长过程
理解生长的意义
如何准确测量宝宝的生长
生长曲线如何看?如何画?如何读懂它?
第二章 生长曲线 看得见的生长秘密
过早吃大人饭,体重增长出问题
奶和辅食,哪个少了都会影响生长
过多添加菜泥和粗粮,体重增长变缓
边吃边玩,宝宝生长速度明显减慢
吃饭狼吞虎咽,吃得多却长得慢
一天中,宝宝的体重会不一样
牛奶过敏,宝宝体重增长缓慢
吃饭不好零食补,体重增长受影响
把喂奶当成止哭"灵药",体重增长过快
生长曲线稳定上升即正常,不必追求平均值
初乳期间,体重降了也正常
鸡蛋过敏影响生长
哭闹不一定是没吃饱,哄吃饭肯定长不好
是胖是瘦?结合体形曲线看
主食吃得少影响生长
长太胖,不会翻身不会爬
生长变慢,该添加辅食的信号之一
在医院测量身长、体重,未必测得准
频繁夜醒,影响生长
小宝宝,不是长得越快越好
成人的保健方式不适合小宝宝
宝宝吃不饱,生长受影响
不是头围长得慢,而是体重长得太快
长得好不好,看曲线也要看发育
牛奶过敏影响了宝宝生长
第50百分位不是生长正常与否的标准
散养的宝宝长得好
生长曲线,需要连续监测
生长曲线不能只看单点位置
第三章 生长热点 逃不掉的话题
缺钙会影响长个儿吗?
佝偻病会影响生长吗?
早产宝宝如何追赶生长?
早产儿也可以用同样的生长曲线吗?
怎么发现早产宝宝生长迟缓?
身高预测公式靠不靠谱?
为什么他不如别的宝宝长得快?
生长曲线不是"完美"曲线,是小阶梯状,正常吗?
个子比别人高半头,为什么头围却和别人一样 ?
用了激素会影响身高吗?
激素药会让孩子长胖吗?
发现孩子鞋小了、裤子短了,是不是说明他在长个儿?
缺乏微量营养素会不会不长个儿?
后记
精彩书摘
理解生长的意义终于迎来了宝宝的出生,小佳抱着宝宝怎么看也看不够,问医生的问题也一个接一个:“医生,我的宝宝身长和体重都偏低,他以后能赶得上别的宝宝吗?”崔大夫观点:宝宝一出生,就面临成长的问题,所以,这位新妈妈的问题其实是所有新妈妈的问题,宝宝长得好不好?怎么才能让他长得高一点儿?他的体重正常吗?各种各样的问题就来了。今天,我们就带着新妈妈一起来认识生长。生长是指各个器官、系统、身体的长大,是量的变化,可以用度量衡来测量,有相应测量值的正常范围。也就是说,孩子生长的情况如何,是可以测量出来的。很多父母经常会问我这样的问题:“我们家孩子和隔壁的孩子差不多大,可是比人家的孩子矮半头,体重也比不过别的孩子,怎么才能让孩子的长势和别的孩子一样?”
孩子的生长与很多因素有关,比如遗传、营养、睡眠、运动等等,而且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生长节奏,单单拿年龄相同来比较孩子的生长状态,这是很多父母常犯的错误。
遗传与孩子的生长相关的因素
营养
睡眠
运动
崔大夫建议:
孩子的生长在一定范围内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存在相当大的个体差异,所谓的正常值也不是绝对的。家长要进行系统的、连续的观察,才能了解孩子生长的真实情况。
●要定期监测孩子的生长情况。监测的重点是:身长、体重、头围、体形。
●要正确地、尽量精准地给孩子测量身长、体重、头围的数值,这样才能正确地判断孩子的生长情况。
●要动态地监测孩子的生长,就要学会画生长曲线,并且通过生长曲线来判断孩子的生长情况是否正常。
养育科学研究院:
让孩子慢慢长大
生长是一件需要耐心的事情,孩子在一点点地长大,也需要家长耐心地陪伴他,随着他自然成长的脚步,陪着他一起慢慢长大,不用心急。想知道孩子的生长是不是正常的,不是和别的
孩子比个身长(身高)体重那么简单的事,这样做只能徒增烦恼。像崔大夫说的,定期给孩子测量身长、体重、头围,用生长曲线去动态监测孩子的生长情况,你会发现孩子每天都给你惊
喜,成长,本来就是一件让人欣喜的事情。
……
前言/序言
从医近30年,坚持医学科普宣教也有16个年头了。回想起这些年的临床工作和科普宣教,发现家长对孩子的养育不仅是越来越重视,而且越来越理智。为此,现今的医学科普不仅应该告诉家长一些我们医生认为适宜的结论性知识,更应该给他们讲述儿童生长发育的生理和疾病发生、发展的基本过程,这样才能使越来越理智的家长们正确对待儿童的健康和疾病。基于这些,产生了继续写书的冲动。试图通过介绍儿童生长发育生理、疾病的基本过程,加上众多的实际案例,与家长一起了解、探索儿童的健康世界。儿童的健康不仅包括身体健康,也包括心理健康。而医学不仅是科学,又是艺术。如何用科学+艺术的医学思维,让发育过程中的儿童获得身心健康,是现代儿童工作者的努力方向。本套图书试图从生长发育、饮食起居、健康疾病等范畴,从婴儿刚一出生至青少年这人生最为特殊的维度,通过一些基础理论和众多案例与家长及所有儿童工作者一起探索自然养育。自然养育的基础首先应该全面了解儿童,而每个儿童都是个性化儿童。如何
利用公共的健康知识指导个性化儿童的成长?自己的孩子与邻家的孩子有太多不同,该如何借鉴别人的经验?这是众多家长的疑惑,也是很多儿童工作者的工作重心。如果能够通过众多案例向家长和儿童工作者全面介绍儿童的发育、发展规律,以及利用社会公认的方法正确评估个性儿童的发展,会有利于真正全面了解成长中的个性儿童。只有全面了解了个性儿童,自然就会给予恰当的指导,这就应该是自然养育。本套图书共12册。第一本介绍儿童生长的奥秘。通过2006年和2007年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儿童生长曲线切入,介绍如何正确评估儿童的生长。将过去孤立
的生长测量数据,通过生长曲线的表达,变成活跃跳动的生长过程。其中包括数十个鲜活的案例,使家长能够从中找到自己孩子的生长身影。生长评估不仅适用于足月出生的健康儿童,同样适用于过早出生的早产婴儿。通过多个鲜活生动的案例,带领0~6岁的家长和儿童工作者进入儿童生长的斑斓世界。在此,感谢10多年来父母必读杂志社诸位朋友一如既往的支持。从2002年
1月到今天,《父母必读》杂志每月1期的“崔玉涛大夫诊室”专栏,到《0~12个月宝贝健康从头到脚》,又到《崔玉涛:宝贝健康公开课》,再到现在出版的《崔玉涛谈自然养育理解生长的奥秘》。一路支持与帮助,为我坚定医学科普之路提供了强大的助力。还要感谢所有支持我的家长、医学同道和我的家人,感谢你们无私和真诚的帮助!
2015年7月20日于北京
《中华传统智慧养育指南》 内容简介 在中国广袤而悠久的文化长河中,养育从来不仅仅是生理上的哺育,更是一种承载着家族传承、文化浸润和生命伦理的系统工程。本书《中华传统智慧养育指南》并非对现代育儿理论的简单罗列,而是深入挖掘中国古代朴素而深刻的育儿理念,结合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在繁衍后代、塑造人格方面的实践经验,为当今为人父母者提供一套融汇古今、契合人性的养育智慧。 本书共分为七个章节,从胎儿孕育的萌芽状态,到儿童心智独立的人生阶段,层层递进,环环相扣。我们力求在字里行间,呈现一个既古老又充满活力的养育图景。 第一章:孕育之初,天人之和 中华传统文化高度重视“上医治未病”,而孕育便是“未病”之初的起点。本章将重点探讨古代孕妇的养生之道,这并非单纯的饮食调理,而是包含起居、情绪、环境乃至精神层面的 holistic(整体性)关注。我们将从“胎教”的起源谈起,分析古人如何通过“观天地,察万物”来熏陶胎儿,以及“父母之言,父母之行,皆可为胎儿之范”的深刻道理。此外,还会深入研究古代关于孕妇饮食的智慧,强调食物的“五味调和”与“时令养生”,而非盲目追求营养的过度摄入。同时,本书将引导读者认识到,孕期是母亲身心蜕变的关键时期,如何通过平和的心态、顺畅的情绪来与腹中胎儿建立深层连接,是孕育健康生命的重要基石。我们会引用大量古籍中的养生方略,并尝试将其中的哲学思想转化为现代可行的实践建议。 第二章:呱呱坠地,顺应天性 婴儿的降生,是家庭的喜悦,更是生命新篇章的开启。本章将聚焦于新生儿的护理,重点在于“顺应自然,而非强求改变”。我们将回溯古代的喂养方式,分析其背后的朴素道理,例如“母乳为贵”的传承,以及如何根据婴儿的自然需求进行喂养,而非机械的定时定量。同时,我们会探讨古人对于婴儿睡眠的看法,强调“睡饱睡足,自然长养”,以及如何创造一个有利于婴儿安睡的环境。本书还会分析古人对于婴儿哭闹的解读,将其视为一种生理和心理的信号,而非需要立即“纠正”的行为。我们将引导读者理解,尊重婴儿的原始需求,是建立安全依恋感、培养健康情绪的开端。此外,还将涉及古人对于婴儿洗浴、抚触等方面的传统经验,以及如何通过温和的方式促进婴儿的生长发育。 第三章:养育之道,德行为先 当孩子逐渐长大,行为的规范和品德的养成,便成为养育的核心。本章将深入探讨中华传统文化中关于“德育”的理念,这远不止于道德说教,而是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将仁、义、礼、智、信等中华美德融入孩子的生活。我们将详细阐述“身教重于言教”的经典教诲,分析父母如何通过自身的行为举止,为孩子树立榜样。同时,本书会介绍古人如何运用“赏罚分明”但更侧重于“鼓励和引导”的方式来规范孩子的行为,强调“惩戒”应以“教育”为目的,而非发泄情绪。我们将探讨“孝悌”的观念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如何从小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和责任意识。此外,本书还会涉及古人对于“礼仪”的重视,分析其在人际交往中的意义,以及如何将其融入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 第四章:学知之旅,启蒙智慧 “学海无涯”,而“启蒙”则是孩子知识探索的起点。本章将聚焦于儿童的早期学习,重点在于“激发兴趣,循序渐进”。我们将回顾古代的启蒙教育方式,例如“读经”,并分析其在培养孩子专注力、记忆力和文化底蕴方面的价值。但本书不会局限于此,更会强调“寓教于乐”的理念,介绍古人如何通过游戏、故事、自然观察等方式,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我们将探讨“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真谛,引导孩子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向主动思考和探索。此外,本书还会涉及古人对于“知行合一”的理解,强调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践,以及如何从小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会引用一些古人的教育名言,并尝试将其与现代教育理念相融合,为家长提供更广阔的视野。 第五章:身心滋养,五谷杂粮的智慧 “民以食为天”,饮食对于孩子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本章将深入探讨中华传统文化中关于饮食的智慧,这并非简单的营养学知识,而是包含“时令、均衡、适量”的哲学。我们将分析古人如何根据四季变化,调整饮食结构,例如“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饮食原则。本书会强调“五谷杂粮”的营养价值,以及如何通过合理的搭配,为孩子提供全面的营养。同时,我们也会关注“食疗”的传统,介绍一些简单易行的食疗方,用于调理孩子的常见不适。此外,本书还将探讨“饮食有节”的观念,强调适量进食,避免暴饮暴食,以及如何培养孩子健康的饮食习惯。我们会引导读者认识到,食物不仅仅是生理的满足,更是连接自然、传承文化的重要载体。 第六章:情感联结,家庭的温暖港湾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土壤,而情感的滋养则是这片土壤上最宝贵的养分。本章将聚焦于亲子情感的建立与维护,重点在于“理解、尊重、陪伴”。我们将分析古人如何通过“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家庭氛围,来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交流。本书会强调“倾听”的重要性,引导家长放下身段,真正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而不是简单地评判或命令。我们将探讨“榜样”的力量,父母如何通过自身的情感表达,教会孩子如何去爱,如何去关怀他人。此外,本书还会涉及如何处理亲子冲突,以及如何在家庭中营造一个安全、包容、充满爱的氛围。我们会引用一些古人关于家庭和睦的论述,并探讨其在现代社会中的现实意义。 第七章:生命传承,文化根脉的延续 养育的最终目的,是将一个鲜活的生命,培养成一个有责任感、有担当、能为社会贡献力量的个体。本章将升华养育的主题,探讨生命的传承与文化根脉的延续。我们将分析中华传统文化中对于“家国情怀”的重视,以及如何从小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情怀。本书会探讨“规矩”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尊重个体差异的前提下,让孩子理解并遵守社会规范。我们将引导读者认识到,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特的生命,而养育的意义在于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价值,实现自己的人生。同时,本书也会强调“感恩”和“回馈”的理念,鼓励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不忘初心,懂得回馈社会。 《中华传统智慧养育指南》旨在为现代父母提供一个回归传统、融通古今的养育视角。我们相信,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静下心来,汲取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沉淀下来的智慧,定能帮助您更好地陪伴孩子成长,塑造一个健康、快乐、有德行的未来世代。本书的语言朴实无华,案例贴近生活,力求让每一位读者都能从中获得启发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