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盆栽之美在於道法自然,長久體味造化的林國承大師,不僅深諳植物的生長習性,對於配盆、植苔、附石等,更有獨到的見解,手中一盆盆的植物,不必纏繞任何鋁綫,各種造型也能渾然天成。連牆角常見、不起眼的野草,也被賦予全新的形象。觀賞他的盆栽藝術,有時恍如來到綠草如茵的園林,有時又像置身一株參天老樹之下,這正是他妙手創造的綠野老林。一切都從順應自然的栽培方式著手。小品盆景大師,通過實作和數百盆雅緻小品,暢談植物的生長故事與獨到的盆栽技巧,更為植物選盆、造盆,呈現全新的栽植理念與視覺美感。
跟隨大師的經驗,不僅可以成為瞭解植物的綠手指,還可以成為展現個人風格的野趣小盆栽達人。
內容簡介
《小自然 盆栽大師的無盆小品植栽》記錄颱灣小品盆栽大師林國承的實作過程與作品,以獨一的木、石、磚、瓦、貝殼、廢棄破損的生活器物為盆鉢,以路旁、山野的草木為苗木,以師法自然的植栽技法,妙手創造綠野老林,讓每一株植栽都成為主角,以令人驚艷的風采展現在眾人麵前。《小自然——盆栽大師的無盆小品植栽》是盆栽入門初學者與精進者必備的一本參考書。
作者簡介
林國承,颱灣國立藝專音樂科理論作麯組畢業。曾任颱北勞工局職訓所、七星綠化基金會、綠化聯盟、各社區大學的園藝講師。
於颱北陽明山馬槽農場,鑽研小品盆栽近三十年。曾在陶朋捨、新象藝術中心、敦煌畫廊、誠品書店、士林官邸舉辦十數次個展。
著有《野趣盆栽》(福建科學技術齣版社已引進齣版)、《小品盆栽》、《把綠帶迴傢》等。
內頁插圖
目錄
第1 章 石上紮根
8 常用的幾種石材
14 石栽多肉植物
24 石片舞颱
24 實作 石颱上的栽植技巧
44 附石的形態
44 實作 附石栽培法①
46 實作 附石栽培法②
62 石盆是安居所在
63 實作 石盆種植法
第2 章 攀附於木
70 漂流木是最佳選擇
73 實作 木座上的野草栽培
74 實作 攀附木頭的栽植法
96 迷你木花園
第3 章 貝殼上的綠精靈
104 實作 懸吊式的貝殼植栽
106 實作 雙枚貝栽植法
第4 章 野趣小盆栽
118 小盆栽的集閤式住宅
120 小盆栽如何纔能小
121 實作 分株法的小品創作
122 實作 扡插法的小品栽培
148 樸實的手捏盆
第5 章 不可思議的盆
158 雜物變盆鉢
160 實作 廢棄鍋蓋養青苔
162 實作 小茶壺種樹
179 設計植物的傢
180 實作 酒杯盆栽
182 實作 三角磚閤植創作
精彩書摘
讓植物離開原本生長的土地,轉移至人為設置的環境中,這樣做是為瞭什麼?由何時何處何人開始的?這些問題相信已難以考究瞭。也許為瞭培育新品種,也許為瞭采摘方便,或為瞭擺飾觀賞。唐代所留下的圖畫中,已有不少宮女手捧盆栽的情景,可見盆栽這項園藝技巧,在中國至少有上韆年的曆史。盆栽的發展是為瞭把玩觀賞,在生活富足的條件下纔有餘力進行。在費盡心
思求新求變與地域性民風的影響下,盆栽衍生齣許多流派。由中國推展至境外後,各種新的盆栽技法與品種不斷演化,也終使盆栽這項娛樂逐漸在藝術領域中占有一席之地。我對盆栽的學習方式是從模仿開始的,看到彆人的好作品就一樣樣地學習照做,就這樣逐漸認識瞭植物、熟悉瞭技巧。當自認成熟時,卻發覺自己栽培的植物與坊間所見盆栽沒多大不同,就隻是體型小一點而已。迴想一下盆栽源起之久遠、分布之廣泛,就可知在植物上能玩的花樣早有許多人嘗試過,摘心、修枝、整姿、配盆,這些工作都是每位盆栽愛好者必備的基本技巧,想要再創新風格並不容易。但若是韆篇一律做著相同的工作,培育齣感覺相似的作品,原本的愉悅會轉成惱人的負擔。被框入固定格式後,創作的動力也一定會逐漸被削弱。那麼
怎麼辦呢?我隻好先不再去想著創新的問題瞭!從小學起,傢中兄弟姊妹的考試名次加起來都不及我的名次,但父親從不會有什麼意見,總說學生的基本要求就是準時上學,下課後寫完規定的作業,做到這兩件事即已盡瞭學生的本分,其他的一切活動全任我自己安排,所以我的童年是遠離束縛的。結婚後,從事音樂教育的另一半也未曾有過賺大錢過好日子的要求,隻是默默協助我把想做的事情完成,一生中對我最重要的兩個人都給瞭我這麼多的空間,那麼我是否也該給長久支持我生活所需的植物相同的幸福?幾年前我就開始捨棄瞭強力扭麯改變樹型的作法,也不再用攔腰剪斷的矮化方式,隻是隨著季節更替,模仿蟲鳥啃嚙來做輕微的修剪,或在颱風季節想象著強風吹襲的模樣做較大的整枝,讓植物都能保有原本的性格。我逐漸發覺,人為創作的招式遠比不上大自然的無窮變幻,於是製式盆鉢開始成為庫存,盡量找尋原本存在的自然物品來替代。捨棄傳統的植栽器具與技巧後,如何剋服各種障礙是件睏難的挑戰,經過長時間的摸索嘗試,我好像也就稍稍踏入這個新領域,希望喜愛自然風格的朋友們能在此與我分享這些經驗,共同進入這個有趣的天地。
……
前言/序言
《微觀世界的建造師:盆景的藝術與傳承》 內容提要: 本書深入探討瞭盆景藝術的悠久曆史、哲學內涵與精湛技藝。從古代中國文人雅士對自然的崇敬,到日本“侘寂”美學的精緻體現,再到現代盆景在世界範圍內的發展與創新,本書提供瞭一幅全麵而深刻的畫捲。全書分為五大部分,係統地介紹瞭盆景的起源、美學原則、材料選擇、造型技法以及日常養護與病蟲害防治,旨在引導讀者超越單純的園藝實踐,進入到對自然形態的模仿、提煉與再創造的哲學境界。 第一部分:根植於文化的土壤——盆景的曆史與哲學 盆景,絕非僅僅是將樹木限製在小小的容器中,它是一種將天地山水濃縮於掌中的藝術實踐。本部分將追溯盆景藝術的起源,探討其在中國古代“盆景”、“蟠景”等不同稱謂下的演變曆程。重點剖析瞭魏晉南北朝時期對自然山水的摹仿,以及唐宋時期隨著文人階層的興起,盆景如何從簡單的觀賞物升華為承載士大夫精神追求的載體。 隨後,我們將聚焦於盆景藝術的哲學基礎。這是一種對“大”與“小”、“永恒”與“瞬間”的辯證思考。盆景要求觀者具備極高的想象力,在有限的空間內感知無限的自然。我們將闡釋“咫尺之內再造乾坤”的核心理念,以及如何通過樹木的姿態、苔蘚的覆蓋、石塊的搭配,來傳達齣歲月的滄桑感和生命的堅韌性。 此外,本書還將對比分析不同文化背景下盆景的發展脈絡。特彆是日本“盆栽”(Bonsai)的形成,它如何吸收瞭中國文化的精髓,並融入瞭自身的“幽玄”、“侘寂”等獨特審美觀念,形成瞭更為內斂、注重細節和意境的風格。理解這些曆史與哲學的根基,是成為一名閤格的“微觀世界建造師”的前提。 第二部分:審美的提煉——盆景的構成要素與風格流派 盆景的魅力在於其高度的結構化和風格化。本部分詳細解析瞭構成一盆優秀盆景的四大核心要素:樹木(素材)、盆鉢、土壤以及苔蘚與附石。 樹木素材的選擇與特性: 我們將分類介紹不同科屬樹種(如鬆柏類、雜木類)的生長習性、耐修剪性及其在盆景造型中所能錶達的不同意境。例如,古鬆的蒼勁有力,槭樹的靈動多姿,以及不同樹種對特定風格(如直乾、麯乾、風吹式)的適應性。 盆鉢的搭配藝術: 盆鉢是樹木的“舞颱”與“衣裳”。本書將介紹陶土、瓷器、釉色等不同材質和造型的盆鉢如何影響整體視覺效果。強調“器為景之佐”的原則,即盆鉢的顔色、深淺、形狀必須與樹木的體態、風格和諧統一,不可喧賓奪主。 造型的哲學: 盆景的造型並非隨心所欲的修剪,而是遵循自然界的生長規律,並加以藝術化提煉的過程。我們將詳盡介紹主要的造型流派,如: 1. 直乾式 (Moyogi): 象徵正直、剛毅的生命力。 2. 文人樹式 (Bunjingi): 強調簡潔、疏朗,錶達高潔的文人情操。 3. 懸崖式 (Kengai): 模擬懸崖峭壁上頑強生長的姿態,展現險峻之美。 4. 風吹式 (Fukinagashi): 錶現大自然中長期遭受強風侵襲的形態,充滿動感。 理解每一種風格背後的自然情景和文化寓意,是成功塑造作品的關鍵。 第三部分:技藝的錘煉——從素材到成品的實操指南 本部分著重於實踐操作的精細指導,涵蓋瞭盆景製作過程中的關鍵技術環節。 素材的獲取與初期處理: 無論是從山野采集(山採)還是通過購買苗木(購買素材),如何評估素材的潛力和價值至關重要。我們將教授如何識彆素材的“捨利乾”(神枝)潛力,以及初期的根部處理和上盆準備。 蟠紮與修剪的精妙平衡: 蟠紮(Wiring)是塑造樹木形態的最主要手段。本書會詳細演示銅綫、鋁綫的選擇、纏繞的角度與鬆緊度,以及不同部位枝條的固定技巧。同時,修剪技術不僅關乎美觀,更影響樹木的健康生長。我們將區分“造型修剪”和“日常修剪”的目的與方法,強調“剪去多餘,保留精華”。 根盤的塑造與提升: 根盤(Nebari)被譽為盆景的“地基”。一個穩定、舒展的根盤是作品氣勢雄渾的基礎。我們將介紹“盤根法”、“切根法”等技術,以促進根係的均勻嚮外生長,增強作品的穩定感和古拙感。 附石與水盤製作: 對於山水盆景或苔蘚組閤盆景,如何挑選閤適的石材(如青石、火山石),以及如何利用水泥、赤玉土等材料,將樹木與岩石巧妙結閤,營造齣山體、瀑布或溪流的場景,也將被細緻講解。 第四部分:生命的維護——長期養護與環境適應 盆景是一門活的藝術,其生命力的延續依賴於精心的日常照料。 水分管理與光照需求: 這是養護中最核心的環節。我們將根據不同樹種的需水特性、季節變化以及盆鉢的透水性,製定個性化的澆水策略,避免“旱死”或“澇傷”。同時,解析不同樹種對光照的需求梯度,以及如何在室內和室外環境中調控光照強度。 土壤配方的科學性: 優質的土壤需要兼顧保水性、透氣性和排水性。本書將深入分析赤玉土、鹿沼土、桐生砂等常用顆粒介質的物理特性,並提供針對不同氣候帶和樹種的理想土壤配比方案。 越鼕與換盆時機: 介紹針對不同耐寒性的樹種,采取何種有效的越鼕保護措施,如地埋、溫室、或加厚覆蓋。同時,詳述換盆的必要性、最佳時機(通常在休眠期前後)以及換盆時對根係和新土的準備工作,確保根係恢復活力。 第五部分:挑戰與前瞻——病蟲害識彆與現代盆景趨勢 健康的植株是完美作品的基礎。本部分提供瞭一套係統的病蟲害防治手冊。 常見病害的識彆與防治: 重點介紹白粉病、銹病、根腐病等常見真菌和細菌性疾病的早期癥狀識彆,以及安全有效的化學或生物防治方法。 蟲害的生態管理: 針對蚜蟲、紅蜘蛛、介蚧等常見害蟲,本書強調預防為主的生態管理策略,包括使用印楝油、物理捕捉等對環境友好的措施,盡量減少農藥的依賴。 現代盆景的創新與發展: 隨著時代的進步,盆景藝術也在不斷突破傳統框架。本書將探討當代盆景藝術傢在材料創新(如使用新型復閤材料盆鉢)、造型理念融閤(如結閤雕塑藝術)以及數字化展示方麵的探索,展望盆景藝術在未來社區美化和可持續發展中的新角色。 結語: 《微觀世界的建造師》不僅僅是一本技法書,更是一部關於耐心、觀察與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哲學沉思錄。它鼓勵每一位讀者,放下浮躁,用匠人的心去對待手中的每一株生命,從而在方寸之間,尋找到屬於自己的那一片廣闊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