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雒誦堂國學係列:五字鑒·誦讀本》第一輯預設的讀者對象是少年兒童,故編輯體例為大字注音本。注音采用通行的漢語拼音方案。拼音以普通話為主,但考慮到傳統濛書的文體特徵,對於嚴重影響葉韻和格律的關鍵字,則采用舊讀和文讀音,以確保韻文尤其是格律詩的“美聽”效果。本套叢書,用右下加黑點的形式對全部入聲字進行標注,用“黑體拼音”的形式對舊讀和文讀音加以標記;對於文本中的通假字和古今字,也用不同字體做瞭區分。標注入聲字和古今異讀,是本套叢書的一大特點。
傳統濛學重視誦讀,是在恰當的年紀,用有效的方法,教青少年學文化。對於今天的國學及語文教育,頗有藉鑒意義。有鑒於此,我們有必要重拾國粹,嚮廣大青少年推廣普及國學係列課程。
《五字鑒》將我國上至遠古濛昧時期的神話、傳說,下至元明時代的社會曆史發展,按時間順序,描述得詳盡、全麵、生動。而且主要選擇一些曆史大事,省略瞭細枝末節。以五字詩歌形式寫成,讀起來琅琅上口,易記易誦,是曆代讀書人都很喜歡的啓濛讀物。對當今小讀者來說,更應該從小沉醉在傳統文化的熏陶之中。本書是作者以其“雒誦堂”為教學實踐基地,以親身教學經曆編輯而成的經典國學教材。
檀作文,北京大學中國古代文學博士,首都師範大學教師,得著名文史專傢吳小如教授親炙,緻力於儒學、詩學、濛學三方麵研究,並創辦雒誦堂國學館,教授青少年傳統文化知識,堪稱新生代國學教育代錶人物。CCTV首屆中國詩詞大會明星擂主李子琳便是雒頌堂的首席弟子。
三皇紀 /一
五帝紀 /三
陶唐紀 /九
有虞氏紀 / 一二
夏後氏紀 / 一五
商紀 / 一九
周紀 / 二四
春鞦紀 / 二七
戰國紀 / 二九
秦紀 / 三四
西漢紀 / 四〇
東漢紀 / 四九
三國紀 / 六〇
西晉紀 / 六二
東晉紀 / 六五
南朝宋紀 / 七〇
南朝齊紀 / 七二
南朝梁紀 / 七四
南朝陳紀 / 七六
隋紀 / 七八
唐紀 / 八二
下唐紀 / 九三
五代梁紀 / 九九
五代唐紀 / 一〇〇
五代晉紀 / 一〇二
五代漢紀 / 一〇三
五代周紀 / 一〇四
宋紀 / 一〇五
南宋紀 / 一一七
元紀 / 一二二
明紀 / 一二七
傳統中國最著名的濛學教材是“三百韆韆”(《三字經》《百傢姓》《韆字文》《韆 傢詩》),《韆傢詩》選的是唐宋人五七言絕句,其餘幾種也是用韻文寫的,實際上是押 韻的詩歌。以“三百韆韆”為代錶的傳統濛書,在文體上呈現齣兩大特徵 :一是押韻, 二是節奏明顯。這些書,小朋友們念起來朗朗上口,不覺得枯燥。念著念著,也就記住 瞭書中的內容。傳統私塾又流行用一種近乎歌唱的調子來念這些書,普遍用拖腔,抑揚 頓挫,尤能突齣“美聽”效果。這種念書方法,今人稱之為“吟誦”。此即傳統中國之“詩 教”、之“樂教”、之“視唱練耳”。
餘生也晚,沒有趕上傳統私塾年代。但我兒童生活的記憶,有不少是關於這方麵的。 先祖父科鳳公是 1920 年生人,他的外祖是我傢鄉皖西南清末民初著名的私塾先生。科 鳳公僅隨外祖讀過一年私塾,但卻是那個年代村裏唯一的文化人。村裏逢年過節、婚喪 嫁娶,所有的文字,都齣自他手。上世紀 80 年代,我讀小學。每逢祖父寫春聯,我總 是在邊上看。祖父一邊寫,一邊念給我聽。祖父念對聯的調子,和我在學校裏學的普通 話讀書全然不同:有的字音拖得特彆長,有的字音又念得很短促;而且是方言腔。我雖 不明就裏,但覺得很好聽。祖父見我聽得入神,每每也教我念幾句“趙錢孫李”、“天地 玄黃”。祖父過世之後,我再沒聽過有人這樣念書 ;直到上個世紀末,在北大遇到先師 莎齋夫子(吳小如先生)。莎齋夫子比科鳳公小兩歲,是著名文史專傢。我常去莎齋夫 子傢裏聽他講書,所講多是詩文。第一迴聽莎齋夫子念詩,嚇我一跳——怎麼和我祖父 念的這麼像呢!也是有的字音長、有的字音短,而且節奏分明,帶拖腔。我知道莎齋夫 子祖籍皖南,一開始以為是地方特色。陪侍久瞭,纔從莎齋夫子那裏知道這是“依字行 腔,平長仄短”的傳統誦讀法,是由傳統詩文的文體特徵和聲韻規律決定的。直到這時 候,我纔明白先祖父是用傳統吟誦調念對聯 ;他從外祖念一年私塾,是用“吟誦”法念 “三百韆韆”。明白之後,我不由得對傳統私塾吟誦教學佩服得五體投地。單就培養傳 統詩文修養來說,一兩年私塾的讀書效果,明顯好過於現在的十年中小學語文教育。祖父的經曆,也讓我意識到童濛誦讀是何等的重要 :一個人的傳統文化修養,往往取決於 少年時代有沒有誦讀過經典。
南北朝時期的大學者顔之推在《顔氏傢訓?勉學》中這樣敘述親身經曆 :“吾七歲 時,誦《靈光殿賦》,至於今日,十年一理,猶不遺忘。二十之外,所誦經書,一月廢 置,便至荒蕪矣。”七歲時候背誦的長文,終身不忘 ;二十歲以後讀的書,基本不記得。 顔之推一麵慨嘆“幼而學者,如日齣之光 ;老而學者,如秉燭夜行”;一麵解釋其原因 是“人生小幼,精神專利 ;長成已後,思慮散逸”。 顔之推語重心長地勸慰世人“固須 早教,勿失機也”,實際上是勸人要及早誦讀經典。
傳統濛學重視誦讀,是在最恰當的年紀,用最有效的方法,教青少年學文化。對於 今天的國學及語文教育,頗有藉鑒意義。有鑒於此,雒誦堂師法先賢,推齣青少年國學 係列課程,濛學階段即以“三百韆韆”為主而略有損益。以數年教學實踐為基礎,我們 今天特嚮全社會推齣《雒誦堂國學誦讀本》係列叢書,第一輯包括《弟子規》《三字經》《韆字文》《韆傢詩》《五字鑒》《聲律啓濛》《幼學瓊林》等七種。 濛學讀物在明清時期雖盛極一時,但卻也善本難求,尤以《韆傢詩》《聲律啓濛》為甚。雒誦堂多年來緻力於濛學版本收藏,但本人經眼的清刻本多存在諸種問題。故此,《雒誦堂國學誦讀本》第一輯,文字底本考訂,以擇善而從為原則,並盡可能吸收學術 界最新研究成果。
《雒誦堂國學誦讀本》第一輯預設的讀者對象是少年兒童,故編輯體例為大字注音 本。注音采用通行的漢語拼音方案。拼音以普通話為主,但考慮到傳統濛書的文體特徵, 對於嚴重影響葉韻和格律的關鍵字,則采用舊讀和文讀音,以確保韻文尤其是格律詩的 “美聽”效果。本套叢書,用右下加黑點的形式對全部入聲字進行標注,用“黑體拼音” 的形式對舊讀和文讀音加以標記 ;對於文本中的通假字和古今字,也用不同字體做瞭區 分。標注入聲字和古今異讀,是本套叢書的最大特點。故此,本套叢書不僅適閤誦讀, 還對係統瞭解傳統詩文的格律常識頗有幫助。
我們雖力求完美,但亦自知難免有不盡如人意之處。讀者諸君使用本叢書過程中, 若發現錯誤,煩請告知。可發郵件至 luosongtang@126.com 。對於諸君的教誨,我們 感激不盡。
這本書的緣起,大概是某次翻閱故紙堆時,偶然瞥見“五字鑒”這三個字,心中不免泛起幾分好奇。古籍浩瀚,其中不乏許多被時光遺忘的瑰寶,而“鑒”字,更是自帶一種審視、明辨的意味,令人聯想到古人智慧的沉澱。拿到這本《五字鑒:誦讀本》,第一感受便是其裝幀的樸素與典雅,沒有冗餘的裝飾,卻透著一股沉靜的力量,仿佛要將人引入一段穿越時空的對話。 翻開書頁,一股淡淡的油墨香撲鼻而來,混閤著紙張特有的縴維氣息,這是一種久違的、溫暖的觸感,遠非冰冷的電子屏幕所能比擬。我習慣性地將書捧在手裏,指尖輕撫著書頁的紋理,仿佛在與古人的筆墨進行著一次無聲的交流。書中的文字,以一種古樸的字體呈現,雖不似現代印刷體那般規整,卻自有一種渾厚的韻味。閱讀的體驗,便由此開始,並非僅僅是內容的獲取,更是一種感官上的沉浸,一種與物質載體建立的情感聯係。 讀著讀著,我被書中的字句所吸引。它們像是顆顆飽滿的珍珠,被串聯成一串串凝練的箴言,字字珠璣,擲地有聲。那種精煉的語言,寥寥數語,卻往往蘊含著深刻的哲理,讓人不得不停下來,反復咀嚼,細細品味。很多時候,一句話就能點醒我心中的某個迷茫,或是在某個睏惑之處,給予我一個全新的視角。這種“豁然開朗”的感覺,是閱讀這本《五字鑒》過程中最令人欣喜的部分。 這本書的“誦讀本”形式,更是彆具匠心。我嘗試著將書中的內容 aloud地讀齣來,仿佛迴到瞭兒時背誦古詩的場景。隨著聲音的流淌,那些文字不再是靜止的符號,而是有瞭生命,有瞭律動。聲調的起伏,語氣的抑揚,都仿佛在幫助我更深切地理解其中的含義。有些句子,在誦讀中,更能體會到其內在的力量和節奏感,仿佛在與作者進行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感受那份古人的智慧與情懷。 總而言之,《五字鑒:誦讀本》對我而言,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位循循善誘的長者,一位沉默卻充滿智慧的引路人。它沒有華麗的辭藻,沒有麯摺的情節,卻以其質樸而深刻的文字,觸動著我內心最柔軟的部分。它引導我去思考,去感悟,去重新審視周遭的世界以及內心的自己。每一次翻開它,都像是一次心靈的洗禮,一次精神的滋養,讓我受益匪淺,也更加期待未來能從中汲取更多的智慧。
評分入手這本《五字鑒:誦讀本》,純屬偶然,起初是被它那不落俗套的書名所吸引。在如今充斥著各種網絡熱詞和碎片化信息的時代,一本名為“五字鑒”的書,顯得尤為獨特,似乎預示著一種返璞歸真的閱讀體驗。拿到實體書,一股熟悉的紙張香氣撲麵而來,那是一種久違的、令人心安的氣息,不同於電子書的冰冷,實體書的溫度和質感,總是更能勾起我的閱讀興緻。 翻開書頁,映入眼簾的是簡潔的排版和古樸的字體。這種設計,恰恰襯托齣內容本身的厚重與價值。我並非古文大傢,但書中的文字,卻有一種奇妙的親和力,不似晦澀難懂的典籍,更像是經過提煉的智慧結晶,言簡意賅,卻又意味深長。我曾嘗試著快速瀏覽,但很快就被那種凝練的語言所吸引,不得不放慢速度,細細體會字裏行間的深意。 更讓我感到驚喜的是,這本書的“誦讀本”形式,簡直是為我這類喜歡“齣聲”閱讀的人量身定製。當我嘗試著將書中的句子念齣來時,仿佛打開瞭一個全新的維度。那些原本沉寂在紙麵的文字,瞬間變得鮮活起來,有瞭生命的律動。長短不一的句子,在口中流淌,時而急促,時而舒緩,仿佛在進行一場與古人的對話。這種“聽”與“讀”的結閤,極大地加深瞭我對內容的理解和記憶。 在閱讀的過程中,我發現《五字鑒》中的內容,並沒有局限於某個特定的領域,而是廣涉為人處世、修身養性、傢國情懷等諸多方麵。它就像一麵鏡子,照齣人生的各種麵嚮,也像一位智者,提供著獨到的見解。我常常在閱讀中産生共鳴,感嘆古人智慧的普適性,即使跨越韆年,那些關於人性的洞察,依然鮮活而深刻。 總體來說,這本《五字鑒:誦讀本》帶給我的是一種寜靜而充實的閱讀體驗。它不是那種需要費盡心思去解讀的學術著作,也不是那種追求獵奇和刺激的快餐讀物。它是一種迴歸,一種沉澱,一種與古老智慧的對話。我將它放在床頭,每晚睡前翻閱幾頁,都會感覺心靈得到瞭淨化和升華。這不僅是一本書,更是一種生活態度,一種精神寄托。
評分在如今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能夠靜下心來閱讀一本內容精煉、寓意深刻的書,實屬難得。而《五字鑒:誦讀本》,恰恰滿足瞭我的這份期待。從拿到書的那一刻起,我就被它低調而沉靜的氣質所吸引。書的裝幀簡潔大方,沒有絲毫多餘的修飾,仿佛在告訴你,它的價值在於內容本身,而非浮華的外錶。 翻開書頁,油墨的清香與紙張的觸感交織在一起,這種真實的體驗,是任何電子設備都無法替代的。書中的文字,雖然古樸,卻極具力量。它們像是一顆顆經過精心打磨的寶石,每一顆都閃爍著智慧的光芒。我發現,這本書最大的魅力在於其“五字”的精煉,短短的五個字,卻能承載起豐富的情感和深刻的道理。這需要多麼高超的語言駕馭能力,纔能達到如此境界。 “誦讀本”的設置,更是為我打開瞭一扇新的閱讀之門。我一直認為,朗讀是理解和體會文本的最佳方式之一。當那些凝練的文字,隨著我的聲音流淌齣來時,我能更真切地感受到它們的力量和節奏。有時候,一個句子的頓挫,一個詞語的停頓,都會在誦讀中被放大,讓我對其中的含義有瞭更深刻的體悟。這種沉浸式的閱讀體驗,讓我覺得自己不僅僅是在閱讀,更像是在與古人的智慧進行一場深度的交流。 這本書的內容,讓我時常陷入沉思。它不像某些書籍那樣,提供直接的答案,而是引發思考。它會提齣問題,然後引導你去尋找答案,這個過程充滿瞭探索的樂趣。我從中學會瞭如何用更廣闊的視角看待問題,如何以更平和的心態麵對生活。它就像一位循循善誘的老師,用最樸實的方式,教會我最寶貴的道理。 總的來說,《五字鑒:誦讀本》是一本值得反復品讀的好書。它不僅能夠拓展我的視野,更能滋養我的心靈。在忙碌的生活中,它能成為我的一片寜靜之地,讓我得以沉澱思緒,汲取智慧。每一次翻開它,都像是在與一位智者對話,收獲的不僅是知識,更是內心的平和與力量。
評分偶然間瞥見《五字鑒:誦讀本》這個書名,便被其獨特的韻味所吸引。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一本能讓人靜心品讀的書,顯得尤為珍貴。拿到實體書,一股淡淡的油墨香撲麵而來,這種熟悉的味道,總能瞬間將我帶入一種寜靜而專注的閱讀狀態。 書的裝幀設計十分考究,簡潔而不失雅緻,透露齣一種沉靜的文化底蘊。翻開書頁,便被那古樸的字體和凝練的文字所吸引。我並非古文專傢,但書中的語言卻並沒有給我帶來閱讀上的障礙,反而有一種奇妙的親切感,仿佛在與一位曆經滄桑的長者進行著無聲的交流。 “誦讀本”的形式,對我來說是莫大的驚喜。我一直相信,語言是有生命力的,而朗讀,正是賦予這些文字生命的最佳方式。當我跟著書中的句子,將它們一一念齣來時,我能感受到一種前所未有的通透感。文字不再是孤立的符號,而是有瞭節奏,有瞭韻律,有瞭情感的起伏。這種“聲”與“形”的結閤,讓我對書中蘊含的道理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 《五字鑒》的內容,讓我驚嘆於古人智慧的博大精深。它就像一麵鏡子,映照齣人生的種種境遇,也像一本指南,指引著為人處世的道理。書中的每一句話,都像是經過韆錘百煉的真理,言簡意賅,卻又意味深長。我時常會在閱讀中停頓,細細咀嚼,體會那字裏行間所蘊含的深意。 這本書帶給我的,是一種內省的力量。它不強製你接受任何觀點,而是通過引發思考,讓你自己去發現和領悟。它教會我更加審慎地對待生活中的大小事,也讓我學會瞭以一種更平和的心態去麵對人生的起伏。在我感到迷茫或睏惑時,翻開它,總能從中找到一份寜靜和啓示。
評分初次接觸《五字鑒:誦讀本》,便被它那種古樸而又不失莊重的名字所吸引。在這個追求新奇和刺激的時代,一本以“鑒”為名的書,本身就帶著一種返璞歸真的魅力。拿到書後,我首先感受到的是它沉甸甸的分量,這不僅僅是物理上的重量,更象徵著內容所蘊含的深厚底蘊。 書頁的質感極佳,泛著淡淡的米白色,觸感細膩溫潤。印刷字體清晰,盡管是古樸的風格,卻絲毫不影響閱讀的流暢性。我喜歡用指尖輕輕拂過書頁,感受那份獨特的紙張香氣,這是一種純粹而美好的感官體驗,讓我瞬間沉浸在閱讀的氛圍中。 “誦讀本”的定位,無疑是本書的一大亮點。我一直認為,語言的魅力不僅僅在於其意義,更在於其聲音。當我嘗試著將書中的句子讀齣來時,我驚喜地發現,那些看似簡短的文字,竟然蘊含著如此豐富的韻律和節奏。每一次誦讀,都像是對這些智慧的再次提煉和升華,讓我能夠更深刻地理解其中蘊含的哲理。 《五字鑒》的內容,給我留下瞭極為深刻的印象。它沒有冗餘的敘述,沒有華麗的辭藻,每一句都像是經過韆錘百煉的精華。我尤其欣賞它那種“以少勝多”的錶達方式,寥寥數語,卻能勾勒齣深刻的意境,引發無限的遐想。在閱讀過程中,我常常會停下來,反復咀嚼,體會那字裏行間的智慧。 這本書帶給我的,是一種潛移默化的影響。它不是那種能夠讓你立刻産生翻天覆地變化的“速效藥”,而是像一股清泉,緩緩注入你的心靈,滋養你的思想。它讓我學會瞭更加審慎地思考,更加平和地看待事物。在很多睏惑的時候,書中某一句恰如其分的箴言,總能給我帶來啓迪。
評分中華文化源遠流長,中國教育兒童抓起,素質教育傢庭熏陶!
評分不錯。。。。。。。。。。。。。。。
評分用著可以啊
評分不錯的書,唯一就是紙張再好點就更好瞭
評分非常喜歡
評分非常好的一套書,字大還有筆畫順序,適閤一年極的小朋友
評分滿意
評分湊書單買的,也想讓孩子接觸下中華精髓,
評分很喜歡 內容很棒 客服也很可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