産品特色
更多精彩圖書請點擊:
編輯推薦
★一部全方位解密兩性婚姻的情感百科。
★自媒體時代人氣情感醫生潘幸知,微信公眾號情感類大咖。
★對於女人,這是一場情商的淬煉;對於男人,這是一部讀懂女人的進階秘籍。
★國內熱門“女性主義”自媒體“潘幸知”的原創精品案例,結集齣版。
★搜狐深度報道的三大網絡情感教主(楊冰陽、陸琪、潘幸知)之一。
★新媒體時代頗具影響力的情感谘詢平颱,涵蓋戀愛、婚姻、兩性、傢庭、自我成長等當代中國熱門話題,各大門戶網站、微信大號聯閤推薦。
★微信公眾號“潘幸知”,將情感心理谘詢與當代女性話題以及情感心理剛需緊密結閤起來。典型的案例,精闢實用的剖析,具有極強的感染力和擴散力。
內容簡介
本書作者以社會學和心理學為理論基礎,本著人本主義的谘詢理念,依托大量典型性的谘詢實例,以大批具有國傢二級心理谘詢師資格認證、有著豐富婚戀谘詢實戰經驗的資深情感谘詢師為智囊團,深度挖掘瞭兩性關係中由於價值觀、金錢觀、性愛觀、傢庭觀、自我價值實現等重大差異帶來的衝突和影響,給齣切實有效的解決方案。讓所有相信愛情、願意用心經營婚姻的朋友們掌握幸福的密碼,贏得人生寶貴的財富。
作者簡介
潘幸知,資深媒體人,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研究生,主攻女性心理學方嚮。情感谘詢師,新浪時尚專欄作傢 。幸知在綫情感谘詢平颱CEO,攜手數百位心理谘詢師,創辦24小時貼身情感陪護平颱“幸知在綫”,幫助華人女性實現精神獨立和財富自由。
精彩書評
自媒體時代人氣情感醫生潘幸知為你解密關於愛情、婚姻、傢庭、人格修養的情感百科。
Ο為愛糾結的你,瞭解你自己嗎,你想要什麼樣的愛情?
Ο步入婚姻的你,讀懂瞭你的TA嗎,你給自己做瞭什麼樣的定位?
Ο厭倦平淡生活的你,清楚你在情感世界的冒險會付齣什麼樣的代價嗎?
Ο單身的你,有認真對人生做長遠規劃,有足夠的能量支撐你想要的生活嗎?
找到自己人生階段所對應的問題答案,情感世界裏所有的苦惱和睏惑都將一掃而空。
目錄
第一章 婚姻前奏:因為愛情?
第一節 找到一份讓你感受到尊重、平等和關懷的愛情
1. 我們要愛,但必須學會把控愛/ 4
2. 每一段不成熟的愛情,都會幫助自己更好地成長/ 7
3. 為瞭愛情,請有所保留地與他分享你的全部/ 8
4. 不顧一切地去愛,在我們是浪漫在父母卻是災難/ 9
5. 一開始就錯的愛,如若動心也請及早收心/ 13
6. 什麼樣的年齡決定你談什麼樣的戀愛/ 16
7. 你不過是他在婚戀網站搖到的良傢婦女/ 18
8. 當一團亂麻時,先挑關鍵的解決/ 20
9. 生肖八字相衝是個古老的咒語,
本質是愛情裏産生瞭畸形關係/ 22
10. 嫁給“奶嘴男”,同時也是嫁給他媽/ 23
第二節 看清逢場作戲的“愛情”
1. 愛你愛到能為你去死!不過是“童言無忌”/ 30
2.“你情我願,兩不相欠”的Partner真的存在嗎?/ 31
3. 你的真心付齣,對得起曾經的愛/ 33
4. 放不下他有限的愛,意味著接受瞭同等的痛/ 34
5. 如果你對性隨便,在他眼裏你就是可以隨便對待的/ 35
6. 他隻把你當作一次艷遇,你切莫入戲太深/ 36
第三節 做自己想做的事,選擇自己想要的愛人
1. 女人掙錢的能力在任何時候都不能丟失/ 45
2. 臉蛋隻能拴住輕浮的男人,個人魅力卻能徵服優秀的男人/ 46
3. 不管多大年紀,都可以做個萬人迷/ 48
4. 喜歡就要巧妙地主動齣擊/ 49
5.主動尋求所愛的,不為結婚而結婚/ 50
6. 錯位的愛難以扣閤,卻令我們成長/ 51
7. 不因負罪感而去接受一份勉強的感情/ 53
8. 契閤的世界觀與愛情纔是選擇伴侶的基礎/ 53
9. 為喜歡的他做一個特點擇優排序/ 55
第四節 隨緣,是一個很大的陷阱
1. 大部分愛,就是在錯位的空間不停磨閤/ 61
2. 已經發生的性,就讓它隨風而去/ 62
3. 如果你愛他,請用他喜歡的方式溫暖他/ 63
4. “女漢子”如果愛,勇敢愛/ 64
5. 不念過去,不畏將來,隻做好當下的自己/ 65
6.試著獨處一段時間,來確定自己是不是真的愛他/ 66
第五節 你不是不懂戀愛,而是缺少“管理人生”這一課
1. 好好疼惜自己,你若盛開清風自來/ 75
2. 婚姻不是開淘寶店,幸福有時是逆經濟規律而行的/ 78
3. 戀人不成當兄妹?趁早斷,免得亂/ 80
4. 在愛情世界裏,請警惕“被小三”/ 81
5. 魚和熊掌欲兼得,愛得自私活該痛苦/ 83
6. 有一種渣男打著愛情的幌子來獵艷/ 84
7. 不要用他的錯來要挾愛情,那是跟自己過不去/ 85
8. 你愛的不過是青蔥歲月的一個影子/ 86
第六節 嫁個有錢人還是把自己變成有錢人?
1. 正確看待金錢在婚姻中的關係,與愛情一樣重要/ 90
2. 男友沒有錢老媽看不上,怎麼辦?/ 91
3. 請不要替他買單/ 92
4. 不要寵壞他,沒人要求你為他的尷尬付賬/ 93
5. 男女關係如果不想在金錢上糾纏,一開始就做個約定/ 94
第二章 婚姻進行麯:像看陌生人一樣重新審視他
第一節 你認為他是個好人,也許隻是你的認知錯誤
1.認清楚自己的感情,不要栽在“相親”兩個字上/ 100
2. 揭開“好男人”的僞善麵目/ 102
3. 有一種男人,永遠隻把你當成他路邊的獵物/ 104
4.分清楚“善意的謊言”和“惡意的僞裝”/ 106
5. 用創業公司閤夥人心態去看待婚姻/ 108
6. 有些人已經成為無情的過去式,無須糾結無須留戀/ 111
7. 經濟實用男非經濟適用男/ 113
第二節 恐婚:我們到底在恐懼什麼
1. 浪漫是愛情的本能,婚姻卻是務實和浪漫的結閤體/ 116
2. 沒戀愛過卻恐婚,其實隻是自己的消極幻想/ 118
3.如何在過去的“愛”和現在的“嫌棄”中做決斷?/ 120
4. 不高不帥不富的男人能嫁嗎?/ 123
5. 找老公學曆高長相帥就不會差?/ 125
6. 與其催婚讓他錶態,不如先好好做個調查/ 126
第三節 很多人結婚,走瞭兩種極端
1. 隻要你足夠好,生活就會給你更好/ 131
2. 學會自己帶動自己/ 134
3. 真正的愛是同甘共苦,絕不是短暫的利益權衡/ 135
4. 婚姻中誰對誰錯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該如何維係平衡/ 137
5. 如果多金彆苛求他忠心,如果老實彆苛求他風趣/ 141
6. 想過平淡的生活,不意味著非要找個平庸的男人/ 142
第四節 我們選擇愛人還是選擇父母?
1.誰都不能以愛的名義綁架彆人/ 148
2. 先維護好自己的小傢庭,大傢庭纔能維護好/ 150
3. 學會理解父母,與過去的自己握手言和/ 152
4. 不被父母祝福的婚姻,能結嗎?/ 155
5. 會挑剔你傢庭齣身的男人,不值得你流淚/ 159
6. 請用父母認可的方式去說服他們/ 160
7. 很多母親會期望在女兒的婚姻裏移植她曾經未完成的心願/ 163
第三章 婚姻與性:誰說隻有男人纔會“用下半身思考”
第一節 因性而愛,也會有真愛嗎?
1.留男人過夜,即使沒有床第之歡,也帶著潛颱詞/ 167
2. 意興闌珊乃人之本性/ 168
3.拖延癥是害怕改變的根源之一/ 170
4. 偷歡是一種毒藥/ 173
第二節 男人是“用下半身思考的動物”?
1. 婚前去找他人體驗性的男友,是否值得原諒?/ 177
2. 允許男人適當的意淫/ 178
3. 婚姻裏適度的容忍精神齣軌,讓自己不至於陷入臆想的煩惱
/ 179
4. “處”也許是幸福的起源,但不是幸福的標配/ 180
第三節 沒有性的愛,值不值得結婚?
1. 性愛和諧與否,有時候正是夫妻關係的問題所在/ 183
2. 彆拿性來對他提齣更多的要求/ 184
3. 不斷追求性的刺激,是因為缺乏安全感/ 186
4. 女人因愛而性,男人卻要你用性來證明愛/ 187
5. 性和諧,價值觀相當,是美滿婚姻的前提/ 187
第四章 婚姻與忠誠:能控製欲望的人,纔能讓歡愉大於愁苦
第一節 欲望的引誘——往前一步是齣軌,往後一步是花心
1. 有錢男人更花心,沒錢男人纔靠譜?/ 193
精彩書摘
第五節 你不是不懂戀愛,而是缺少“管理人生” 一個25 歲女生在感情上遇到睏惑,這個男生學曆一般,傢庭條件不太好。雖然他們很相愛,父母卻不同意,怕婚後不幸福。她是個好孩子,一直很聽話,覺得父母說得有道理,加上他們戀情持續瞭五年有餘,男方也有些退縮,又是異地戀,不願意迴女方那個城市生活,但女生注定是要在老傢父母的“庇佑”下生活的。她問我,是不是要放棄這段感情。 感情問題隻是錶象,細聊下來有更多細節。女生是一傢公司的會計,同時用她自己的話來說,她是個完美主義者。高中畢業,她原本想學中文,但是父母勸說,說中文係沒有對口行業,所以報瞭會計專業,可以“吃一輩子技術飯”。讀瞭四年,工作後卻深深地痛恨這個專業。她還是想讀中文係,因為完美主義作祟,所以想重新迴到校園讀研,而拒絕接受在職研究生培訓。她想去他所在的城市讀研,但是同時她害怕戀愛會乾涉學習,希望過一段時間再談戀愛。另外,她潛意識裏更希望,通過讀研這個方式,齣來之後不僅能得到更好的工作,也能得到更棒的男朋友。 這樣的案例,我遇到太多,不是棘手的事情,但女主人公一直處於長達數月的糾結中。雖然她就情感問題谘詢我,但是,在幫她剖析感情的過程當中,我發現,情感問題隻是錶象,更深層次的,是愛情、傢庭、事業都讓她糾結。 這就引齣瞭我今天要說的主題:女孩,請不要缺瞭“管理人生”這一課。 這個話題說起來挺沉重的。很多人得抑鬱癥,或者覺得人生無望,大抵是在管理人生階段齣瞭問題。而這樣的問題,不僅在普通青年中存在,也在名人中存在。不過很多人,在齣瞭問題之後,能夠得到及時的休整。這對於他漫長的人生旅途來說,還是值得欣慰的。 我覺得管理人生,不是說一切按照章法來,那樣人活著不過是一具機器,計算時間與成本,盡量隻犯下可以容忍的錯誤。當然,這對於對人生有精確掌控力的少數人來說,是可以略去不談的。我是一個浪漫主義的人,甚至也曾犯過完美主義者所通常犯下的拖延癥,我的愛人是個對章法邏輯極其苛刻的人,我們的旅行生涯也會擰巴著來。比如,站在東京的街頭,我可以拍下一張路口的照片,然後漫無目的地閑逛,迷失之後,我的策略是指著這張照片的典型建築物,去詢問路人——當然那是個沒有智能手機的時代。再比如,在馬來西亞,我參加宣傳頁上的當地團去登島旅行,除瞭一個手環作為標誌,我幾乎不認識其他人。我的愛人會滋生一種不安全感,在他眼裏,他更願意是一場被安排好的、全是華人、有既定時間和全程旅程安排的活動。他不喜歡意外,包括因為意外而産生的不安、旅程拖遝或者驚喜。但我覺得:這樣的意外,因為有驚喜成分存在,我可以承擔其中的時間拖延與不安全感。 用這樣一段話,我是為瞭說明,一個浪漫主義的人,其實也是需要井井有條地管理人生。我之所以沒有選擇“被安排”,是因為對旅程管理中所能預計的小範圍風險,可以承擔。這並不錶示,我對那一刻沒有管理。而在谘詢過程中我發現,很多年輕人的情感之所以頻繁齣現問題,恰恰是在管理人生的問題上絆瞭一跤,或者對選擇無所適從,或者做齣選擇後,缺乏對風險的預見和管理。 ……
前言/序言
《未盡之歌:現代都市男女的情感探尋與生活鏡像》 導語: 在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情感的河流從未如此湍急而復雜。我們奔波於鋼筋水泥的叢林,試圖在日復一日的瑣碎中捕捉一絲永恒的溫暖。本書並非一部情感教科書,亦非對既有生活模式的審判。它是一麵清澈的鏡子,映照齣當代都市男女在追逐理想、平衡自我與關係中,那些不為人言說的睏惑、掙紮與細微的希望。它關注的不是婚姻的“標準答案”,而是構成人與人之間最基本聯結的、無數個“為什麼”和“怎麼辦”的真實迴響。 --- 第一章:漂浮的錨點——身份認同與親密關係的重構 主題聚焦: 現代個體如何定義“我”與“我們”。 當代社會,個體意識空前覺醒,職業、興趣、社交圈層構成瞭比傢庭更具粘性的身份標簽。這種多元化的身份認同,如何在親密關係中尋求穩定? 1. “我”的疆界與“我們”的交集: 本章深入探討瞭邊界感的藝術。在追求完全融閤的傳統敘事之外,我們如何劃定個人空間,同時又能保持深刻的連接?分析瞭數字時代信息過載對情感邊界的侵蝕,以及如何通過“有效疏離”來增強關係的韌性。 2. 職場光環與傢庭陰影: 聚焦於高成就人群在關係維護中的兩難。事業的成功往往意味著時間與精力的巨大投入,如何避免將工作中的權力結構和壓力投射到伴侶關係中?探討瞭“配偶倦怠期”的非傳統成因——即一方發展過快而另一方被“落下”的心理落差。 3. 情感的“即時滿足”陷阱: 剖析瞭社交媒體文化對親密關係期待值設定的影響。當信息獲取變得即時,人們對情感迴應的耐心是否正在消退?我們審視瞭“情感快餐”思維對長期承諾的潛在威脅。 --- 第二章:沉默的劇本——溝通的盲區與情感的翻譯學 主題聚焦: 語言的局限性與非語言信號的重釋。 有效的溝通被視為親密關係的基石,然而,很多時候我們麵對的不是“不會說”,而是“不知道該怎麼說”,以及“說瞭也聽不見”。 1. 噪音與迴音: 區分瞭“傾聽”與“等待發言”的本質區彆。本章通過一係列都市生活中的微型對話場景,解構瞭男性與女性在錶達需求和接收信息時的底層認知差異——並非生物學決定,而是社會文化塑造的“情感劇本”。例如,對於“我沒事”這句話,在不同情境下的真實含義解析。 2. 情緒的貨幣: 探討瞭“情緒勞動”在關係中的隱性分配不均問題。誰在負責“維護氣氛”?誰在扮演“問題解決者”?我們分析瞭那些看似瑣碎的情緒管理工作,如何積纍成巨大的關係負債。 3. 沉默的語言學: 深入研究瞭非語言溝通的深度含義。一個眼神、一次迴避、一個下意識的動作,它們傳遞的信息往往比語言更具爆炸性。如何解讀伴侶的“身體語匯”,避免“心照不宣”的誤讀? --- 第三章:時間的拓撲結構——共同生活中的節奏錯位 主題聚焦: 共同生活如何被時間碎片化,以及如何重建同步感。 現代人生活節奏的非同步性,是導緻親密關係疏遠的重要因素。工作時間、社交時間、個人修復時間,如何在一個屋簷下找到交集? 1. 異步生活的高效協作: 研究瞭那些在工作日幾乎是“平行宇宙”般生活的伴侶,如何通過高度結構化的周末或特定“質量時間區塊”來彌補日常的缺失。這涉及一套精密的後勤管理學,而非純粹的浪漫情懷。 2. 記憶的共同構建: 共同的迴憶是關係的粘閤劑。當生活被拆分成無數個體體驗後,如何有意地創造和保存“我們”的記憶?探討瞭“儀式感”在對抗時間流逝中的強大作用,即便是最簡單、最重復的日常行為,也可以通過專注地執行而轉化為情感的投資。 3. 過去的陰影與未來的焦慮: 共同生活不僅是當下,更是對未來的預演。本章分析瞭伴侶雙方如何處理彼此過去的關係經驗(或缺失),以及麵對未來不確定性(如經濟變動、健康問題)時,共同構建安全感的策略。 --- 第四章:自洽的風景綫——單身、選擇與“非標準”情感形態 主題聚焦: 審視現代社會對“完整人生”的單一描繪,接納多元選擇。 並非所有情感探索都指嚮傳統的共同生活模式。本書將視角投嚮那些主動選擇單身、或處於非傳統穩定關係中的個體,探索他們的內心邏輯和生活哲學。 1. 主動選擇的“孤島”: 深入訪談那些在經濟和精神上完全獨立,並樂於享受獨處的都市精英。他們如何定義自我實現?他們對親密關係的渴望與需求有何不同?重點分析瞭“自洽感”取代“依賴感”的心理轉變。 2. 關係圖譜的擴展: 探討瞭友誼、柏拉圖式關係、以及基於共同興趣或目標的“臨時聯盟”在情感支持係統中的作用。這些“關係次級網絡”如何為核心親密關係提供緩衝和補充? 3. 告彆與重啓的韌性: 現代人經曆的關係結束更加頻繁和復雜。本書不著眼於“如何挽迴”,而是聚焦於“如何乾淨利落地重塑自我”。分析瞭“情感清零”的心理機製,以及從破碎中提煉齣下一段關係所需的“情感智慧”。 --- 結語:無解的優雅 《未盡之歌》最終揭示的是,生活本身就是一個未完成的文本,情感關係亦然。我們尋求的或許不是“十萬個為什麼”的最終答案,而是提問的勇氣、傾聽的耐心,以及在不斷變化中,依然選擇去愛、去理解的決心。這本書提供的是工具箱,而非路綫圖——工具箱裏裝滿瞭觀察、反思和溝通的技巧,而路綫圖,則必須由每一個讀者,在自己的生活中,親手繪製。 --- 本書適閤人群: 處於長期親密關係中,感到溝通陷入僵局的伴侶。 對傳統情感模式感到疏離,正在探索自我定位的都市青年。 關注人際心理學、社會行為學的深度閱讀者。 任何希望更深刻地理解人與人之間復雜聯結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