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书对象是普通学科教师,而非电教人员。可作为各级各类院校教师发展和信息技术的培训教材,亦可用于教育相关专业本科生、研究生的课程教材或参考书。
以提升教师职业发展为核心目标,本书提出"四课一体式教学设计模型",即以快课为技术工具,以微课为设计方案,以翻课和慕课为教学组织模式,构建了一个网络时代提升教师专业技能和扩大学术影响力的全新教学改革理念。
基于对"微视频""微讲座""微授课"与"微课堂"之区分,书中将微课划分为"单播式微课"与"交互式微课"两类,提出各具特色的技术实现方案。其中交互式微课由5个要素组成:智能语音解说、动漫式助教、多形式授课视频、反馈式测验和在线互动交流。
基于上述理念,以快课技术为工具,本书为学科教师提供了一个从微课到翻课、慕课的系统化整体技术解决方案:自助式多功能微课制作系统、多语种语音合成、动漫助教快速生成、虚拟场景微视频编辑、交互与整合设计。
书中所介绍的设计工具与软件,都充分利用了模板化快课技术,强调易学性和易用性。任何具备基础信息技术技能的学科教师,经过短时间培训或自学之后,皆可快速掌握并动手制作出个性化的微课作品,为后续翻转课堂和慕课做好准备。
本书之突出特色,在于实用性与操作性,适用对象为诸学科教师。
赵国栋,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授 ,北京大学教育技术中心副主任,教育信息化建设与规划(E-campus),数化学习的设计与开发,开放教育资源建设,校园网络民主
第一章 微课、翻转课堂与慕课概述
1.1 新技术能给教师职业发展带来什么
1.1.1
技术之促学与促教.
1.1.2
教育技术之逻辑起点
1.1.3
新技术应用与教师职业发展.
1.2
从翻转课堂到微课、慕课和快课...
1.2.1 近年教学技术发展概述...
1.2.2 从开放课件(OCW )至开放教育资源(OERs).
1.2.3 从混合式学习(Blended learning )到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
1.2.4 从微视频(Micro-video )到微课(Micro-lesson)
1.2.5 从微课程(Micro-course )到慕课(MOOCs)
1.2.6 从数字化学习(E-learning )至快课(Rapid e-learning)设计技术..
1.3 微课、翻转课堂、慕课与快课相互关系总结..
第二章 微课、慕课与翻转课堂的技术解决方案..
2.1 微课的整体技术解决方案...
2.1.1 指导思想....
2.1.2 模块化设计思路...
2.1.3 整体技术解决方案.
2.2 模块1--目标、策略与团队..
2.2.1 目标与策略..
2.2.2 项目团队建设.
2.3 模块2--硬件设备..
2.3.1 视频拍摄类设备.
2.3.2 自助式多功能微课设计系统(SMMS)
2.4 模块3--软件程序.
2.4.1 通用课件设计软件..
2.4.2 素材类设计软件
2.4.3 设计软件整体方案.
2.5
模块4--资源模板.
2.5.1 通用类资源.
2.5.2 专用类模板.
2.6 微课开发经费预算.
第三章 微课的授课语音合成软件.
3.1 语音合成技术与微课设计.
3.2 中文语音合成软件--iFly Tech InterPhonic..
3.2.1 单机版程序安装方法..
3.2.2 文本转语音操作方法..
3.2.3 语音文件格式的转换.
3.3 TTS 朗读软件--Balabolka 及SAPI 语音库.
3.3.1 语音合成方案安装方法
3.3.2 通用性TTS 语音朗读软件--Balabolka .
3.4 常用TTS 合成效果测试..
第四章 微课的动漫助教设计软件..
4.1 动漫文化与微课设计...
4.2 用模板生成动漫助教--Character Builder ..·
4.2.1 软件安装....
4.2.2 操作方法...
4.2.3 设计案例..
4.3 用照片快速生成动漫头像--CrazyTalk ..
4.3.1 功能概述...
4.3.2 操作方法..
4.3.3 设计案例..
4.4 用照片快速生成动漫助教--CrazyTalk Animator.
4.4.1 功能概述.
4.4.2 操作方法.
4.4.3 保存输出....
第五章 微课视频的拍摄与初步编辑.
5.1 微课与视觉文化
5.2 微课视频拍摄与制作..
5.2.1 用智能笔制作微课视频..
5.2.2 录屏式视频拍摄方法.
5.2.3 翻拍式视频拍摄方法..
5.2.4 演播式视频拍摄方法.
5.3 制作透明背景的视频和动画..
5.3.1 制作透明背景FLV 视频--Premiere
5.3.2 制作透明背景SWF 动画--After Effects
5.3.3 苹果的透明视频抠像软件--Final Cut Pro.
第六章 微课视频的虚拟场景设计软件--Adobe Ultra .
6.1 软件概述...
6.1.1 功能与技术特色.
6.1.2 软件安装及注意事项..
6.1.3 支持的视频与图片格式...·
6.1.4 基本操作步骤...
6.2 用户界面概述...
6.2.1 视频输入区....
6.2.2 视频预览区....
6.2.3 视频编辑区..
6.3 重点功能操作演示..
6.3.1 对复杂绿背视频抠像处理..
6.3.2 调整光亮不足的绿背视频.
6.3.3 用抑制溢出调整视频边缘.
6.4 设计案例.
6.4.1 制作虚拟场景微视频..
6.4.2 制作透明背景视频..
第七章 微课视频的3D 动画场景设计软件--iClone .
7.1 3D 成像技术与微课设计.
7.2 iClone 概述.
7.2.1 软件安装
7.2.2 功能简介
7.2.3 用户界面简介
7.3 操作流程.
7.3.1 撰写脚本
7.3.2 准备素材
7.4 初级案例--太极拳教学
7.4.1 脚本设计
7.4.2 舞台布置
7.4.3 动画内容设计
7.5 高级案例--火山公园现场教学..
7.5.1 脚本
7.5.2 舞台布置
7.5.3 演员设定
7.5.4 动画制作
7.5.5 导出影片
第八章 微课的初级交互设计软件--Adobe Presenter.
8.1 PPT 制作技巧与微课设计.
8.1.1 字体的选择与使用.
8.1.2 微课的设计与构思.
8.1.3 撰写脚本和故事板..
8.1.4 多媒体素材的重要性
8.2 Presenter 概述
8.2.1 Pn 与微课设计.
8.2.2 软件下载与安装
8.2.3 基本功能概述..
8.3 详细操作方法....
8.3.1 图片插入.
8.3.2 音频制作
8.3.3 视频录制.
8.3.4 交互设计.
8.3.5 测验编制..
8.4 微课设计案例
8.4.1 设计思路
8.4.2 脚本编写
8.4.3 制作步骤
8.4.4 案例总结
第九章 微课的高级交互设计软件--Adobe Captivate.
9.1 国内教育界应用状况分析
9.2 软件功能概述
9.2.1 核心功能简介
9.2.2 用户界面概览
9.3 初级功能与操作方法
9.3.1 创建新微课项目
9.3.2 制作录屏式微课
9.3.3 模板、对象与交互设计
9.3.4 微课导航设计
9.4 高级功能与操作方法
9.4.1 自适应反馈式项目设计
9.4.2 添加讲课音频
9.4.3 添加授课视频
9.4.4 编制即时反馈式测验
9.5 微课预览与发布
9.5.1 微课预览
9.5.2 微课发布
9.6 移动版微课转换软件--Adobe AIR.
9.6.1 AIR 概述
9.6.2 软件安装方法
9.6.3 格式转换操作方法
9.6.4 微课转换案例
第十章 微课与微课程设计案例
10.1 微课的四个模型与一个方案
10.2 大学生心理健康微课--拖延症及解决方法
10.2.1 微课构思与设计
10.2.2 微课拍摄与制作
10.2.3 微课作品展示
10.2.4 经验总结
10.3 大学生体育微课程--太极拳
10.3.1 微课程构思与设计
10.3.2 具体制作过程
10.3.3 微课程展示
10.3.4 转换为移动微课程
10.3.5 参赛获奖与总结.
10.4 学龄前儿童微课程--马的王国.
10.4.1 微课程之构思与设计
10.4.2 拍摄与制作过程
10.4.3 整合与发布
第十一章 从微课、翻转课堂到慕课--U-MOOC
11.1 "四课一体"式教学设计模型.
11.2 微课发布平台之选择.
11.2.1 两种类型数字化学习及发展.
11.2.2 微课发布平台之选择
11.3 实现从微课到翻转课堂、慕课之转变--U-MOOC.
11.3.1 基于U-MOOC 之翻转课堂
11.3.2 基于U-MOOC 之慕课...·544
11.4 翻转课堂与慕课的整体解决方案.
11.4.1 微课设计中心建设...
11.4.2 搭建资源共享平台...
11.4.3 集成校内信息系统...
11.4.4 师资培训和实施...
参考文献..
附录1 微课、翻转课堂与慕课实操培训(TMFM )项目概述.
附录2 微课设计整体技术方案介绍...
附录3 微课、翻转课堂与慕课实操培训(TMFM )培训内容.
附录4 自助式多功能微课设计系统(SMMS ,专利号:201520492360.8) 配置表...
这本书的“实操”二字绝非虚设。作者在编写过程中,仿佛就是站在我们老师的角度,预设了我们可能遇到的各种困难和疑问,并一一给出了详尽的解决方案。比如,在微课制作部分,对于不同拍摄设备的选择、不同场景下的布光技巧、以及如何解决音频噪音问题,都提供了具体的建议。在翻转课堂部分,对于如何有效管理课前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如何处理课堂上学生出现“跑题”现象,如何激励学习动力不足的学生,书中都有非常细致的指导。我尤其欣赏书中提供的一些“常见问题与对策”的表格,这让我感觉自己不是在孤军奋战,而是有一个经验丰富的导师在背后支持着我。
评分本书的内容覆盖面很广,从最基础的微课制作,到进阶的翻转课堂设计,再到更具前瞻性的慕课理念,几乎涵盖了当前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几个重要方向。而且,书中不仅仅是对这些概念的介绍,更重要的是提供了大量的“如何做”的指导。例如,在微课制作部分,不仅仅是告诉你需要用到哪些软件,还会详细讲解软件的基本操作和一些高级技巧;在翻转课堂部分,不仅仅是告诉你为什么要翻转,还会提供具体的课前、课中、课后的教学设计模板和活动建议。这种“理论+实践”的编写方式,让我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随时停下来,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进行思考和尝试。
评分慕课(MOOC)的章节让我看到了未来教育的广阔前景。虽然我个人可能不会直接去创建一门大型的慕课,但了解慕课的特点和设计理念,对于我理解在线教育的本质,以及如何将慕课的优点融入到我的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书中对慕课的平台选择、课程设计、教学管理、学生互动等方面都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我从中了解到,一门成功的慕课不仅仅是内容的呈现,更是一个精心构建的学习生态系统,它需要考虑到学习者在不同阶段的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路径和丰富的学习资源。这本书让我明白,即使是在传统的教学环境中,我们也可以借鉴慕课的成功经验,比如利用在线资源进行拓展学习,或者设计一些互动性更强的在线讨论环节。
评分这本书在语言表达上也非常接地气,没有过多的专业术语堆砌,而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大量的实例,将复杂的概念和操作流程阐释得清晰明了。我最喜欢的是书中穿插的一些“教师经验分享”和“学生反馈摘录”,这些真实的案例让我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了微课、翻转课堂和慕课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效果,也让我看到了其他老师在探索这些教学模式时所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果,这极大地激发了我尝试和实践的动力。
评分这本书的整体结构设计非常合理,从基础概念的引入,到具体操作的演示,再到实际应用的案例分析,层层递进,非常适合我们这些既有理论基础又渴望实践的老师。作者并没有一开始就抛出一些高深的理论,而是先从微课的制作切入,这是最容易入手也最贴近日常教学的部分。书中对微课的选题、脚本撰写、拍摄技巧、后期剪辑等方面都有非常详细的指导,甚至连使用哪些软件,每个按钮的功能是什么,都一一做了标注和演示。我跟着书中的步骤,尝试录制了一个关于“勾股定理”的微课,虽然第一次做得不够完美,但整个过程比我想象的要顺利得多,并且在录制过程中,我才真正意识到,要把一个知识点讲清楚,需要经过多少思考和打磨。这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学习,更是教学理念的一次重塑。
评分总的来说,这是一本非常值得推荐给一线教师的书籍。它不仅仅是一本“教科书”,更像是一位“实践指导员”。通过这本书,我不仅学习到了微课、翻转课堂和慕课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我找到了将这些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运用到自己的课堂中的具体途径。这本书让我看到了教育的无限可能,也让我对自己的教学未来充满了信心。我相信,只要认真研读并积极实践书中的内容,任何一位渴望创新的教师,都能在其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破局之道”。
评分拿到这本《微课、翻转课堂与慕课实操教程》的时候,我正处于一个职业生涯的迷茫期。一直以来,我都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中摸索,虽然努力但总觉得少了些什么,尤其是在面对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如何将碎片化的知识系统化,如何有效地利用技术手段提升教学效果,这些问题常常困扰着我。这本书的书名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眼球,它不仅仅是一个概念的堆砌,更强调“实操”,这正是我急需的。我迫不及待地翻开第一页,希望能从中找到突破口。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和设计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开本、清晰的字体、合理的章节划分,以及大量的图示和表格,都使得阅读体验非常舒适。特别是书中的一些流程图和操作截图,将原本可能枯燥的步骤变得生动形象,极大地降低了学习的难度。我尤其喜欢书中在介绍一些关键概念时,会用醒目的颜色标注出来,或者配以精炼的图解,这有助于我快速抓住核心要点。这种用心的设计,让我觉得作者在编写这本书时,真的是站在读者的角度,力求将最好的阅读体验带给大家。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教育的创新并非遥不可及,而是可以通过一个个具体的、可操作的步骤来实现的。这本书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引路人,它没有给我灌输过于宏大的理论,而是脚踏实地地教会我如何去做。从如何选择一个适合做微课的主题,到如何设计一个能够激发学生思考的翻转课堂流程,再到如何理解和应用慕课的教学模式,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智慧和实践的价值。我不再觉得技术是阻碍,而是成为了我教学的有力翅膀,让我能够飞得更高、更远。
评分在学习翻转课堂的部分,我更是眼前一亮。一直以来,我对于“翻转”这个概念都有些模糊,觉得似乎是将课堂上的讲授搬到了课下,而把课下的练习搬到了课堂。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翻转课堂更深层次的含义。它强调的是学习的重心从“教师讲授”转向“学生探究”,从“被动接受”转向“主动建构”。书中详细阐述了如何设计能够激发学生探究欲望的课前学习任务,如何组织多样化的课中互动环节,以及如何通过有效的评价体系来引导和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小组协作学习”和“同伴互评”的设计,这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还能让他们在评价他人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这本书提供了一些非常实用的模板和流程图,让我能够快速地将这些理念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设计。
评分东西很新颖 不错
评分有份量,有理论也有实操,针对性强。
评分不错,不错,不错,不错
评分好书,物流也快。满意!
评分阿士大夫士大夫士大夫撒旦法师打发盛大的飞洒的
评分好好好好很好
评分物流及时,刚到货大致浏览了一下还是比较实用的,配彩色图解清楚。
评分挺好
评分挺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