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成本激励 不花钱的员工激励15法

零成本激励 不花钱的员工激励15法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苏山 著
图书标签:
  • 员工激励
  • 零成本管理
  • 团队建设
  • 管理技巧
  • 人力资源
  • 企业文化
  • 高效工作
  • 正向激励
  • 领导力
  • 职场提升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3944057
版次:1
商品编码:11784269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10-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57
字数:24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激励从心开始

激发员工热情

凝聚核心团队

留住优秀员工撒手锏

经济的激励手法、颠覆传统激励模式、柔性管理,成本控制、零成本激励员工,你不可不知的实战技巧!


内容简介

说到激励,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硬性的物质激励,但物质激励满足的仅仅是员工对生活的基本需求,能否真正激活员工的潜能,还需要一些软性的非物质激励,也就是本书所要论述的零成本激励。零成本激励是激励的至高境界,它的理论依据是“激励从心开始”,给员工内心注入更多能体现人性关怀的新思路,进而去探索员工行为背后的动力源泉。零成本激励能让你的管理豁然开朗,它执行起来简洁轻松,在激励效果上可获得突破性进展,更为重要的一点是,它能在投入成本很小的前提下快速实现企业的目标。

作者简介

苏山,销售咨询顾问。有扎实的销售管理理论基础,娴熟的销售实战经验,为多家中小型公司做销售顾问咨询,并取得较好的效应。出版著作有《李嘉诚管理日志》《领导三力》《公司管理制度实务及范例大全(第2版)》《 人力资源规范化管理工具箱》》《公司较新实用管理制度大全》等。


精彩书评

当代受推崇的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说,管理就是界定企业的使命,并激励和组织人力资源去实现这个使命。界定使命是企业家的任务,而激励与组织人力资源是领导力的范畴,二者的结合就是管理。


目录

前言

第一章�ピ廾兰だ�——一句话足以感化员工1��

赞扬是对员工最好的激励2 ��

表扬员工的3种基本方式4 ��

真诚赞美而不是阿谀奉承5 ��

过犹不及,赞美要适度8 ��

及时赞美效果更好10 ��

寻找员工的闪光点11 ��

巧用“戴高帽”的艺术13 ��

赞美年轻人的技巧15 ��

赞美要避免伤害他人17 ��

书面赞美更显魅力20 ��

第二章�プ鹬丶だ�——给人尊严远胜过给人金钱23��

被重视的感觉24 ��

记住每一个员工的名字26 ��

尊重员工的隐私28 ��

不做摆架子的领导30 ��

尊重员工的兴趣 33 ��

虚心向员工请教问题 36 ��

在客户面前赞美员工 38 ��

让尊重落到实处 39 ��

第三章�タ砣菁だ�——宽广的胸怀能让人甘心效力43��

宽容也是激励 44 ��

宽容激励有奇效 45 ��

不计前嫌,宽以待人 47 ��

向员工认错,是大度更是激励 49 ��

宽容创新失败的员工 51 ��

鼓励精绪低落的员工 53 ��

宽容员工的无心之失 55 ��

第四章 情感激励——在感动中忘我工作57��

感人心者,莫过于情 58 ��

小小一杯水,蕴含大哲学 59 ��

真诚地关怀 62 ��

“家庭式”情感管理 64 ��

自己人效应 65 ��

关心员工的家庭 68 ��

抓住员工内心的需求 71 ��

第五章 榜样激励——为员工树立学习标杆75��

领导者要以身作则 76 ��

注重身体力行,树立榜样示范 79 ��

效仿要遵循的标准 82 ��

关键时刻的榜样 84 ��

激情是个发电厂 86 ��

3个机制和3个原则 88 ��

无形的魅力,有形的力量 90 ��

习惯指导行动,行动影响员工 92 ��

树立榜样的误区 95 ��

第六章�バ湃渭だ�——使员工自信的催化剂97��

信任员工是很好的激励 98 ��

事事都过问,真的没必要 100 ��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102 ��

给员工发挥的空间 104 ��

信任应无处不在 105 ��

第七章 目标激励——诱发人的动机和行为109��

目标管理是一种哲学 110 ��

愿景的力量 112 ��

掌握制定目标的要点,发挥激励作用 114 ��

目标与职业生涯规划 117 ��

凝聚力,源于共同的目标 119 ��

给员工设定目标 122 ��

发展目标一定要明确 125 ��

目标需要执行力护航 128 ��

第八章�ゲ斡爰だ�——彰显全员智慧131��

让员工参与管理 132 ��

让员工感觉到自己是“局内人” 133 ��

让员工也有知情权 136 ��

培养员工的“主人翁”精神 138 ��

激发员工的创造牲 140 ��

给员工创造提建议的环境 142 ��

多交流,打开“闷葫芦”型员工的心扉 144 ��

消除懈怠,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146 ��

享受员工的“忠言逆耳” 149 ��

保护员工的积极性 150 ��

第九章�ス低�激励——干劲都是“谈”出来的153��

“沟”是手段,“通”是目的 154 ��

运用非正式沟通激励员工 156 ��

做一个善于倾听的管理者 158 ��

保持顺畅的沟通渠道 161 ��

完善沟通机制 164 ��

倾听员工的牢骚和抱怨 167 ��

和谐的沟通氛围 169 ��

沟通的艺术 172 ��

第十章�ナ谌�激励——委以重任方能激发潜力175��

精力有限,学会松绑 176 ��

术业有专攻,授权要人尽其才 178 ��

既已授权,就应信他 180 ��

激发员工的潜能 182 ��

吴牛问喘,严防越权 183 ��

授权与惩罚 187 ��

信任不等于没有监控 188 ��

第十一章�テ谕�激励——给员工一个期待,将还你一个奇迹193��

期望的力量 194 ��

培养员工的成就感 196 ��

签定“期望协议” 198 ��

你的员工满意吗 200 ��

第十二章�ネ哦蛹だ�——激活团队战斗力,点燃员工激情203��

1+1>2 204 ��

“木桶原理”与团队精神 206 ��

打造一支高效团队 208 ��

提升团队凝聚力 210 ��

打造团队协同力 212 ��

科学的团队激励机制 214 ��

第十三章�ゴ煺奂だ�——不得不为的负面激励217��

“三明治”批评法 218 ��

过分自信,败局已显 220 ��

从挫折中奋起 222 ��

给员工机会,将功补过 224 ��

一切责任在我 226 ��

第十四章�ソ�升激励——打通职业生涯的通道229��

晋升,一种“诱惑”力十足的手段 230 ��

招聘,内部先行 232 ��

提供晋升空间 234 ��

大胆启用新人 235 ��

让出色的员工得到提拔 237 ��

晋升制度,公平合理 239 ��

第十五章�ノ;�激励——增强组织活力的无形按钮243��

来点危机感 244 ��

竞争机制,活力源泉 246 ��

积极引导,良性竞争 248 ��

适度施压,步步紧“逼” 250 ��

时刻灌输危机意识 253 ��

鲶鱼效应 255


精彩书摘

  《零成本激励 不花钱的员工激励15法》:
  如今,员工跳槽已成为职场中一件平常的事情,不少企业高层及人力资源经理对此如临大敌,设置重重障碍防范员工跳槽。尽管如此,可人才还是在不断地流失。对于员工来说,他宁愿为跳槽付出高昂的成本也绝不迁就自己留在不称心的单位。主要原因是员工想拥有一份能够体现自己价值的工作。如何才能体现员工的价值呢?那就是员工要受重视、被认可。
  支持激励理论的学者认为,最有力的激励手段是让被激励者感觉自己的工作非常有意义,自己是在做一件伟大的事情。他们觉得完成这一目标能够给自己带来荣誉和尊严。一旦员工对自己的工作有了神圣感,他们就会义无反顾、勇往直前地面对企业里的所有挑战。
  作为世界五百强企业的微软公司,比尔·盖茨本人对工作的狂热以及他给予员工的压力,带动了员工的工作热情。只要在微软公司,工作压力就很大。刚来微软公司工作的员工,很少有人会在晚上9点以前下班回家。一位员工这样评价盖茨:“他不但是个工作狂,而且要求很严格,如果部下认为办不到的事,他会自己拿回去做,而且迅速而准确地做到近乎完美的地步,让大家佩服得没有话说。在他的手下工作,如果没有真本事,还真难做。”
  “你为什么留在微软?”很多人都会问在微软工作的员工。其实这个问题很简单,就因为在微软有很多机会让他们的员工在日常工作中找到成就感。
  在微软工作,业绩和成功是衡量工作的尺度,同事之间存在的巨大压力,促使每个人都埋头苦干。同事希望彼此尽力而为,因为成功必须依靠每个人;另外,要赢得同事尊重完全取决于自己的工作成绩。在这样高度关注业绩和成功的环境下,衡量同事的为人就是这样。
  比尔·盖茨善于为员工制造紧张而富有竞争意识的工作氛围。微软的员工努力工作,一方面是因为比尔·盖茨本人的榜样魅力,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微软能让这些人才实现自己的理想,在这里他们能梦想成真,这对重视实现自我价值的人才而言是很重要的。
  洛克菲勒认为,每一位企业领导就像是一位乐团的指挥,想充分调动、激励起所有员工的力量,使他们尽可能多地做出贡献,帮助他们演奏出更华丽的乐章,让他们赚到更多的钱。但对于企业领导来说,演奏出华丽的乐章并不容易,因为他们总是忘记了要善待自己的员工,员工并不能心甘情愿为他们做贡献。
  管理者要充分发掘和激励企业里的每位员工,这样企业里的所有员工才能共同努力,为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做贡献。
  1.给予全体员工应有的重视
  要做到让公司的每个员工都觉得自己参与了一项很伟大、很特别的事,而此事的重要性也许足以超过他们自身。让每位员工了解公司目前的营运和努力方向,那么,他不但会努力达到眼前的目标,也会关注企业的更大目标,于是就能相应地尽己所能对大目标有所贡献。当一个员工觉得自己在企业中很重要时,就会产生一种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2.别把钱看得太重
  薪水和奖金都是十分诱人的,但对很多员工来说,直接的金钱并不能引发他们内在的动机。很多管理者都有这样一个错误的想法,那就是我付薪水,你来为我做事,这是天经地义的。这一想法本身就是不尊重员工的表现。这就是管理者把钱看得太重,对其他事情漠不关心的原因。但是,对于有些员工来说,更渴望被人尊重、受到重视,自己的价值得以体现。
  俗话说:“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这是日常生活中人们常说的为人处世的法则。在企业里也一样,尊重是双向的,只有管理者尊重员工,员工才会更好地尊重你、配合你的工作。
  …

前言/序言




《心之所向,力之所及:点燃团队潜能的非物质激励艺术》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商业时代,人力资源已成为企业最宝贵的财富。当传统的物质激励方式渐显疲态,如何以更具智慧、更贴近人性的方式激发员工内在动力,成为企业领导者亟需攻克的难题。本书并非一本堆砌枯燥理论的学术著作,而是一本为你量身打造的实战指南,它将带领你深入探索那些不依赖于金钱投入,却能产生强大激励效应的策略与方法。我们深知,真正的激励源自对个体价值的认可、对成长空间的期许,以及对团队归属感的培育。本书将为你揭示,如何通过一系列精妙的非物质激励手段,构建一个让员工乐于奉献、勇于创新、高效协作的工作环境,从而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共赢。 第一章:认知革命——重新定义“激励”的边界 在深入探讨具体方法之前,我们必须首先打破对激励的固有认知。很多人习惯性地将激励与薪资、奖金、福利等物质报酬划等号。然而,这种狭隘的视角往往忽略了人类动机的复杂性与多样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等经典理论早已揭示,除了生理和安全需求,个体的归属感、尊重感和自我实现的需求同样是强大的驱动力。 本书将带领你从根本上理解: 内在动机的威力: 探究成就感、学习成长、自主性、目标感等内在因素如何成为比外在奖励更持久、更强大的激励源泉。我们将分析这些内在动机的心理学基础,并指导你如何识别并激活它们。 价值观的共鸣: 探讨企业文化、使命愿景如何与员工的个人价值观产生连接,从而提升员工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一个拥有清晰且能引起共鸣的价值观的企业,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激励。 “心流”的创造: 学习如何设计工作任务和环境,使员工能够进入“心流”状态——一种全神贯注、沉浸其中的高效工作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工作本身就成为了一种奖励。 非物质激励的长期价值: 分析为何长期来看,非物质激励比短暂的物质奖励更能培养忠诚度、提升士气、降低离职率,并最终转化为持续的生产力提升和创新能力的增强。 第二章:认可的力量——让每一份付出被看见 “被看见”是人类最基本的需求之一。当员工的努力和贡献得到真诚的认可,他们的自尊心得到满足,归属感得到增强,自然会更加积极主动。本章将聚焦于各种无需成本或成本极低的认可方式,让你学会如何让员工感受到自己的价值。 真诚的赞美与感谢: 学习如何运用恰当的时机、具体的细节和真诚的态度来表达赞美和感谢。我们将提供大量的实例,让你掌握“如何说”才能让赞美真正触及人心,而不是流于形式。 公开表彰的艺术: 探讨如何通过团队会议、内部邮件、公司公告等渠道,以得体且有仪式感的方式公开表彰优秀员工和团队。关键在于强调其行为和成果,而非仅仅泛泛的“奖励”。 “微小”的认可仪式: 介绍一些简单易行但效果显著的“微小”认可方式,例如在日常沟通中给予肯定、在团队聚会上提及员工的突出表现、为员工准备一张感谢卡等。 赋予“使命感”的认可: 将员工的个人贡献与公司的大目标、大愿景联系起来,让员工明白自己的工作对整个组织意味着什么。这种“使命感”的认可,往往比物质奖励更能激发员工的内在驱动力。 发展机会作为认可: 将参与重要项目、承担新职责、获得培训机会等视为对员工出色表现的认可。这不仅是一种荣誉,更是对员工未来发展的投资。 第三章:成长赋能——点燃员工的学习与发展热情 渴望成长是人类的天性,也是吸引和留住人才的关键。为员工提供学习和发展的机会,让他们能够不断提升技能、拓宽视野,是最高效的非物质激励方式之一。 导师制与同伴学习: 建立导师制度,让有经验的员工指导新晋员工,或者鼓励团队成员之间相互学习、分享知识和经验。这种互动式的学习方式,不仅促进了技能的传递,也增强了团队凝聚力。 “赋能”式工作设计: 学习如何通过合理授权、增加工作自主性,让员工在工作中感受到更大的掌控感和责任感。当员工被赋予更多决策权和自由度时,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会得到极大的释放。 多样化的学习资源: 介绍如何利用现有的内部资源,例如内部培训、知识分享会、案例研究等,来满足员工的学习需求。即使没有外部培训预算,依然可以构建丰富的学习生态。 技能换技能的平台: 鼓励内部跨部门的技能交流和项目合作,让员工有机会接触新的领域,学习新的技能,拓展自己的职业可能性。 “挑战性任务”的激励: 适时地为员工提供具有一定挑战性但又在其能力范围内的任务,并给予必要的支持。完成挑战性任务带来的成就感,是强大的内在激励。 第四章:自主空间——释放员工的创造力与主人翁精神 给予员工足够的自主空间,让他们能够以自己的方式完成工作,是激发其创造力和责任感的关键。当员工感受到被信任,并拥有对工作流程和方法的掌控权时,他们会表现出更高的投入度和敬业度。 明确目标,放手执行: 强调设定清晰的目标和期望,然后给予员工充分的自主权来决定如何达成这些目标。避免过度干预和微观管理。 灵活的工作模式: 探索弹性工作时间、远程办公等模式,在不影响工作效率的前提下,给予员工更大的灵活性,让他们能够更好地平衡工作与生活。 鼓励试错与创新: 营造一个允许犯错且从错误中学习的环境。当员工知道犯错不会受到严厉惩罚,而是被视为学习过程的一部分时,他们更愿意尝试新事物。 参与决策的权力: 邀请员工参与与他们工作相关的决策过程,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意见被重视,并对工作结果有实际的影响力。 “主人翁”意识的培养: 通过强调个人责任、鼓励主动承担、以及将工作成果与个人成就感紧密联系,来培养员工的主人翁意识。 第五章:团队熔炉——打造凝聚人心、协同作战的强大集体 强大的团队是企业成功的基石。本章将探讨如何通过构建积极的团队文化,促进成员间的信任、协作和支持,来提升整体的激励水平。 清晰的团队目标与角色: 确保团队成员对共同的目标有清晰的认知,并且每个人都清楚自己的角色和职责,避免因模糊不清而产生的冲突和懈怠。 建立信任与心理安全感: 引导团队成员之间建立互相信任的关系,创造一个让大家敢于表达观点、提出异议而不用担心被排斥或嘲笑的心理安全环境。 促进开放的沟通与反馈: 鼓励坦诚、建设性的沟通,以及定期的、双向的反馈机制。有效的沟通是解决问题、化解矛盾、增进理解的关键。 共同庆祝成功: 适时地组织团队庆祝活动,无论是大型项目完成还是小目标的达成,共同的庆祝能够增强团队的集体荣誉感和凝聚力。 建设性的冲突解决: 学习如何将冲突视为促进团队进步的机会,并引导团队以建设性的方式解决分歧,而不是回避或升级矛盾。 第六章:企业文化——无声的激励,最持久的力量 企业文化是企业最核心的竞争力之一,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员工的行为和心态。本书将引导你如何塑造和传承一种积极向上、充满激励因素的企业文化。 使命、愿景与核心价值观的具象化: 探讨如何将抽象的公司使命、愿景和价值观转化为员工日常工作中的具体行为和准则。 榜样示范的力量: 强调领导者和管理者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榜样作用。以身作则,践行所倡导的价值观,是建立信任和影响力的最有效方式。 鼓励持续学习与创新: 营造一种鼓励终身学习、拥抱变化的文化氛围,让员工感受到企业愿意与他们一起成长。 强调公平与尊重: 建立公平公正的绩效评估和晋升机制,并尊重每一个个体,无论其岗位高低。 营造积极的工作氛围: 通过营造轻松愉快、充满活力的工作环境,让员工乐于来上班,并能在这里找到归属感和快乐。 结语: 《心之所向,力之所及:点燃团队潜能的非物质激励艺术》并非一本告诉你“不花钱怎么办”的妥协之作,而是一本教会你“如何更智慧地激励”的行动指南。它倡导的是一种深刻的认知转变——将激励的重心从物质转移到精神层面,从被动接受奖励到主动追求成就。通过本书提供的丰富策略和实践案例,你将能够系统性地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非物质激励体系,从而显著提升员工的敬业度、满意度和忠诚度,为企业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实现可持续的卓越发展。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踏上这场发现潜能、激发动力的非凡旅程。

用户评价

评分

评价二: 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像是打开了一个全新的激励宝库。它不是那种教你如何“忽悠”员工的套路,而是深入剖析了员工的心理需求,并且给出了切实可行、且几乎不怎么花钱的解决方案。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书中关于“赋予自主权”的章节。我一直认为,员工需要的是明确的指令和监督,但这本书却告诉我,给予员工更多的决策权和空间,反而能极大地激发他们的责任感和创造力。想想看,当一个人能够自主规划自己的工作、选择自己的方法时,他自然会更加投入,因为这不仅仅是在完成任务,更是在实现自己的想法。还有“学习与成长”的部分,我之前常常把培训和学习成本看作是一笔开销,但这本书把它定位为一种重要的激励方式。它不是指那种昂贵的外部培训,而是强调在日常工作中创造学习机会,鼓励员工分享知识,甚至让他们有机会接触新的项目和挑战。这种“内部造血”式的成长,既提升了员工的能力,又让他们感受到了团队的支持和对未来的信心。这本书最大的价值在于,它将激励从一个“成本中心”转化为了一个“价值中心”,让我们看到,真正的激励,是能够带来长远效益的投资,而这种投资,有时只需要一点智慧和一颗同理心。

评分

评价四: 这本书带来的最大冲击,在于它颠覆了我对“激励”的固有认知。我一直以为激励就是发钱,就是升职,就是看得见的物质奖励。然而,这本书却告诉我们,员工更看重的,往往是那些无法用金钱衡量的东西。比如,书中关于“创造归属感”的章节,让我幡然醒悟。很多员工离开一个公司,不是因为工资低,而是因为感觉自己不被团队接纳,不属于这个集体。这本书提供了一些简单易行的方法,来增强员工的归属感,比如让新员工感受到热情,鼓励老员工分享经验,甚至在办公室里创造一些温馨的角落。这些方法,真的不需要花一分钱,却能极大地提升员工的忠诚度和认同感。还有“提供成长的平台”,这个概念也让我受益匪浅。我之前以为员工的成长就是培训,但这本书却引导我思考,如何通过工作本身来促进员工的成长。例如,让员工承担一些具有挑战性的任务,让他们有机会参与到更重要的项目中,甚至让他们有机会指导新人。这种“在实践中学习,在挑战中成长”的方式,对员工的吸引力是巨大的。它让我明白,真正的激励,是让员工在工作中找到价值感和成就感,而这些,往往比金钱更能留住人心。

评分

评价五: 在我看来,这本书的价值,不在于它提供了多少“招数”,而在于它引导我们去理解“人”本身。它不教你如何“操作”员工,而是让你去“看见”员工。我一直觉得,激励是一门艺术,但之前我更多地将其理解为技巧的运用。而这本书,却让我看到了艺术背后的哲学——尊重、理解、同理心。书中关于“赋予意义”的论述,尤其令我动容。我之前常常只关注任务的完成,却忽略了让员工理解任务的意义,理解他们的工作对公司、对客户、甚至对社会的价值。当员工能够看到自己工作的意义所在时,他们的内在驱动力就会被点燃,他们会因为工作的价值而感到自豪,而这,是任何物质奖励都无法比拟的。还有“建立信任”的部分,同样让我受益匪浅。我之前总是担心员工会偷懒,会犯错,所以倾向于采取严格的监管。但这本书让我明白,与其过度防范,不如建立信任。当员工感受到被信任时,他们反而会更自觉地去做好工作,更愿意承担责任。它让我看到,激励的最高境界,不是通过外部的压力去驱动,而是通过内在的唤醒去激发。这本书,让我对“激励”这两个字有了更深刻、更人性化的理解。

评分

评价一: 初拿到这本书,我本以为它会像市面上大多数激励类书籍一样,充斥着各种昂贵的培训、奖励机制或者高大上的企业文化建设方案。然而,翻开第一页,我就被作者的观点深深吸引了——“零成本激励”。这简直像一股清流,打消了我对激励成本的顾虑,让我开始重新审视员工的内在驱动力。我一直觉得,要想让员工充满干劲,就得给他们丰厚的奖金、晋升的机会,或者时不时组织一次昂贵的团建。但很多时候,即使投入了巨大的成本,员工的积极性也并未如预期般高涨。这本书却提出了完全不同的视角,它强调的是如何通过更精妙、更人性化的方式,去激发员工内心深处的动力,而这些方式,恰恰不需要花费大量的金钱。例如,书中提到了“倾听的力量”,我深以为然。很多时候,员工需要的不是奖励,而是被看见、被理解。一个真诚的倾听,一次有意义的沟通,甚至比一个月的奖金更能让他们感受到被重视。还有“认可的艺术”,我之前只知道表扬,却忽略了表扬的技巧和深度。这本书教会我如何更具体、更及时地给予认可,让员工知道他们的努力是有价值的,是被团队看见的。它让我明白,激励并非一场烧钱的游戏,而是一门关于理解、尊重和连接的艺术。它让我看到了另一种可能性,一种不依赖物质回报,却能获得持续高昂士气的激励之道。

评分

评价三: 这本书的标题——《零成本激励》,起初让我有些怀疑,觉得“零成本”可能只是一个噱头。但当我深入阅读后,我才发现,这并非虚言,而是作者凭借丰富的实践经验,提炼出的一套行之有效的激励方法。书中关于“建立积极的团队文化”的论述,尤其让我印象深刻。我之前总觉得团队文化是一种虚无缥缈的东西,难以量化,也难以培养。但这本书却将它具象化,通过一些小细节,比如鼓励员工之间的互助、倡导开放的沟通、庆祝团队的小胜利等等,来一点点地塑造积极向上的团队氛围。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举动,却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团队成员的心态,让他们更愿意为团队付出,更享受团队合作的乐趣。另外,书中提到的“提供清晰的目标和反馈”,也让我反思了自己过去的管理方式。我常常把目标设定得过于模糊,或者觉得员工应该“自己去领悟”。但这本书提醒我,清晰的目标是员工行动的指南针,而及时、具体的反馈则是让他们知道自己是否走在正确的道路上。这种“知道自己往哪儿走”的安全感,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激励。它让我意识到,激励并非总是声势浩大的活动,更多时候,它体现在日常的细节中,体现在对员工需求的深刻洞察中。

评分

值得拥有!

评分

还是不错的

评分

l

评分

值得拥有!

评分

还行

评分

送货很快,书很不错哦。大家可以看看。

评分

不错,不错,超值

评分

还行

评分

这件东东真的挺好的,赞,京东的物流,赞!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