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焊装知识全面、内容丰富。本书几乎做到了 从钢板到车身成型的全过程完整呈现,它涵盖了车身 结构、车身焊装生产工艺流程、汽车车身电阻点焊工 艺、汽车车身CO:气体保护焊焊接工艺、汽车车身激 光焊焊接工艺、汽车包边与滚边工艺、汽车车身其他 连接方式、车身焊装生产线、机器人及电气控制、车 身焊装生产管理、汽车车身焊装质量控制和汽车焊接 常识等内容。
紧跟技术的发展,契合现在的需要。传统的车身 焊接主要采用电阻焊、点焊和气体保护焊等制造工艺 ,为了让汽车车身生产效率*高、外形*美观、结构 *紧凑,相继出现了激光焊接、机器人焊接以及胶装 等工艺,对于上述新工艺本书一一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由姚博瀚、肖良师、袁亮主编的《汽车焊装技术》 图表丰富、资料充实。汽车焊装技术是一项复杂的技 术,内容包罗万象,为了让读者能较快地理解领会新 技术、新工艺,在各章节均配发了丰富的图表,并辅 以相关资料进行介绍。
**章 车身结构
1.1 概述
1.2 车身材料
1.3 车身总成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
第2章 车身焊装生产工艺流程
2.1 主线生产工艺流程
2.2 车身地板分总成焊装生产工艺流程
2.3 车身侧围分总成焊装生产工艺流程
2.4 车身总成焊装生产工艺流程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
第3章 车身电阻点焊工艺
3.1 电阻点焊的基本原理
3.2 电阻点焊的电极材料
3.3 电阻点焊的设备及辅助工具
3.4 电阻点焊的工艺参数
3.5 常用金属材料的电阻点焊
3.6 电阻点焊在汽车生产中的应用
3.7 电阻点焊质量的控制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
第4章 车身CO2气体保护焊焊接工艺
4.1 电弧焊焊接工艺介绍
4.2 C02气体保护焊基础知识
4.3 CO2气体保护焊基本原理
4.4 C02气体保护焊焊接工艺
4.5 CO2气体保护焊焊接实例介绍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
第5章 汽车车身激光焊接工艺
5.1 激光产生的基本原理
5.2 激光焊接
5.3 激光焊接设备及辅助工具
5.4 激光焊接的工艺参数及基本焊接技术
5.5 激光焊接焊缝质量标准及判定
5.6 激光焊接在汽车车身制造中的应用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
第6章 汽车包边与滚边工艺
6.1 概述
6.2 汽车包边工艺
6.3 汽车滚边工艺
6.4 包边专机工艺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
第7章 汽车车身其他连接方式
7.1 结构胶/膨胀胶/折边胶涂胶技术
7.2 凸焊
7.3 螺柱焊
7.4 螺栓连接
7.5 铆接
7.6 切割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
第8章 车身焊装生产线
8.1 汽车焊装生产线
8.2 焊装生产线简介
8.3 汽车焊装生产线夹具
8.4 车身焊装计算机控制系统
8.5 车身焊装线几个应用技术问题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
第9章 机器人及电气控制
9.1 机器人概述
9.2 焊装机器人的用途及分类
9.3 焊装电气控制概述
9.4 焊装电气控制的构成及功能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
**0章 车身焊装生产管理
10.1 焊装车间管理
10.2 焊装安全生产
10.3 汽车焊装车间设备的节能改造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
**1章 汽车车身焊装质量控制
11.1 焊装车身质量管理控制
11.2 整车质量(焊装范围)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
**2章 汽车焊接常识
12.1 焊条常识
12.2 焊条的使用与保管
12.3 焊条的选择
12.4 铝材、铸件的焊接
12.5 汽车高强度钢板的焊接
12.6 汽车焊装技能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
参考文献
《汽车焊装技术》这本书,如同一个技艺精湛的工匠,细致地为我描绘了汽车车身是如何在高温和精密的操作下,被一步步“锻造”出来的。我一直对汽车的结构之美感到着迷,而焊装技术正是构成这种美的基石。书中对不同焊接方法,如MIG焊、TIG焊的原理及其在汽车工业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的浅出讲解。我尤其对书中对“焊接机器人”的介绍非常感兴趣,它如何在生产线上精准、高效地完成成千上万次的焊接任务,让我对现代汽车制造的自动化水平有了深刻的认识。书中还详细介绍了焊装过程中的“辅助材料”和“焊接参数”,比如焊丝的选择、保护气体的种类、电流的强度和电压等等,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细节,却对焊缝的质量有着决定性的影响。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汽车的“内部结构”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更加理解了汽车制造商在保证产品质量和性能方面所付出的巨大努力。
评分《汽车焊装技术》这本书,给我带来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种对汽车工业的全新敬畏。我一直以为,焊装就是简单的“粘合”,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焊装技术的精妙之处。书中对不同焊接方式的原理阐述,比如等离子焊、埋弧焊等,都做得非常细致,并且结合了大量的实际应用场景,让我能够清晰地理解它们为何被选择用于特定的汽车部件。我尤其对书中关于“焊装质量控制与检测”的章节印象深刻。书中详细介绍了超声波探伤、射线探伤等无损检测技术,以及如何通过这些技术来评估焊缝的完整性和强度。这让我明白,每一个出厂的汽车,都经过了如此严苛的质量检验。同时,书中还讨论了焊装过程中的环境因素,比如通风、防火措施等,也让我看到了企业在安全生产方面的重视。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不再只是一个汽车的消费者,更能以一个更加专业的视角去审视和欣赏每一辆汽车的制造工艺。
评分这本书《汽车焊装技术》简直是为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我一直以为汽车的组装就是把零件拧在一起,但这本书让我明白,焊装才是汽车制造中最核心、最复杂、也最关键的环节之一。作者以一种非常深入浅出的方式,将原本可能非常枯燥的机械原理和工艺流程,变得生动有趣。我尤其对书中关于不同材料焊接的章节印象深刻。汽车制造中使用的材料越来越多样化,比如铝合金、镁合金、以及各种复合材料,它们的焊接性能和焊接方法都与传统的钢材有很大不同。书中对这些新型材料的焊装技术进行了详细的介绍,让我了解到为了实现汽车的轻量化和高性能,焊装技术也在不断革新。我对书中关于“焊接变形控制”的内容特别感兴趣,因为我知道,焊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热应力,如果控制不好,就会导致车身变形,影响精度。书中介绍了多种控制焊接变形的方法,比如合理的焊接顺序、采用工装夹具等,这些细节的处理,展现了工程师们的智慧和对工艺的极致追求。读完这本书,我对汽车的结构稳定性、抗疲劳性以及整车性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更加欣赏汽车制造背后的精湛技艺。
评分这本书《汽车焊装技术》真的是一本让我大开眼界的好书。我一直以为汽车的组装过程就是把一堆零件拼凑在一起,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焊装技术在汽车制造中的核心地位。作者非常巧妙地将复杂的焊接原理,通过清晰的图示和生动的语言呈现在我面前。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车身结构件的焊装”这一部分,它详细介绍了纵梁、横梁、车门框等关键部件是如何通过不同的焊接方法连接在一起,从而构成坚固的车身骨架。书中还对不同种类钢材的焊接特性进行了分析,比如高强度钢和普通钢在焊接时的温度、冷却速度等方面的差异,以及如何根据这些差异来选择合适的焊接工艺。我甚至关注到书中关于“焊接应力与变形”的讨论,以及如何通过合理的焊接顺序和工艺参数来减小焊接变形,确保车身精度。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汽车的安全性有了更深的理解,因为我知道,这些坚固的焊缝才是保障我行车安全的关键。
评分这本《汽车焊装技术》真是打开了我对汽车制造领域的一扇新窗户!我一直对汽车的组装过程充满好奇,特别是那些坚固的车身是如何被连接起来的。这本书的出现,可以说是填补了我知识上的空白。从第一页开始,我就被深深地吸引住了,作者并没有一开始就抛出过于专业晦涩的术语,而是从焊装最基础的概念讲起,比如为什么需要焊装,它在整个汽车制造流程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接着,书中详细阐述了不同类型的焊接方法,诸如电阻焊、弧焊、激光焊等等,并且不仅仅是列出它们的名称,而是深入剖析了每种方法的原理、优缺点、以及在汽车制造中的具体应用场景。我尤其对电阻焊中的点焊技术印象深刻,它能够快速、高效地将钢板连接在一起,而激光焊的精准和高效更是让我惊叹于现代科技的进步。书中对不同焊接设备的介绍也非常详细,从机器人焊接到手动焊枪,每一个细节都娓娓道来,让我仿佛置身于繁忙的汽车生产线上,亲眼目睹着一辆辆汽车在这里诞生。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还涉及到了焊装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安全规范,这让我了解到,生产一辆安全可靠的汽车,背后有着多么严谨的工艺流程和多么专业的技师。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怎么焊”,更是关于“为什么这么焊”,它让我对汽车结构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也让我对汽车制造业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肃然起敬。对于任何一个对汽车工业怀有兴趣的读者来说,这本书都绝对是一份宝贵的知识财富。
评分这本书《汽车焊装技术》是一次对我汽车知识的一次“大扫除”和“重塑”。我之前对汽车的组装总是一知半解,而这本书则为我提供了非常系统和专业的指导。书中关于“焊装质量检测”的章节,让我印象尤为深刻。它详细介绍了超声波、X射线等无损检测技术,以及如何通过这些技术来评估焊缝的内部缺陷,如气孔、夹渣、未焊透等。这让我明白,汽车车身的强度并非仅凭肉眼可见,背后有着严谨的科学检测作为保障。书中还探讨了焊装过程中的“环境因素”,例如焊接烟尘的防护,以及对操作人员的健康保护措施,这让我看到了汽车制造行业在职业健康与安全方面的投入。我甚至在书中看到了不同国家和地区在汽车焊装标准上的差异,这让我体会到汽车制造的全球化和标准化进程。总而言之,这本书不仅讲解了技术本身,更让我看到了汽车制造的完整产业链和背后付出的艰辛努力。
评分这本《汽车焊装技术》彻底颠覆了我之前对汽车“制造”的浅显认知。我一直以为,把零部件组装起来就是制造,但这本书让我明白,焊装才是让这些零部件真正“融为一体”,形成坚固整体的关键。作者的笔触细腻而专业,但又不会让非专业人士望而却步。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焊装工艺流程”的详细描述,从零部件的下料、成型,到最后的焊接、检测,每一步都环环相扣,严谨有序。书中还对不同车型的焊装特点进行了对比分析,比如轿车、SUV、卡车的车身结构和焊装工艺上存在的差异,让我对汽车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有了更全面的认识。我特别关注了书中关于“焊装机器人”的部分,它们是如何精确地定位、焊接,以及如何协同工作,组成高效的生产线,这让我感受到了科技的力量在汽车制造中的巨大应用。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汽车的“身体构造”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也更加体会到汽车工程师们在设计和制造过程中所付出的巨大努力和智慧。
评分《汽车焊装技术》这本书,对于一个像我一样,对汽车制造的幕后故事充满好奇的读者来说,绝对是一次知识的盛宴。我一直觉得,汽车的外观设计固然重要,但支撑起整个车身,确保其安全与稳定的焊装技术,才是汽车的灵魂所在。这本书正是深入剖析了这一灵魂的奥秘。书中关于不同焊缝类型及其力学性能的讲解,让我大开眼界。比如,对接焊缝、角焊缝、搭接焊缝等等,它们各自的受力特点以及在车身结构中的应用,我都一一做了了解。书中还详细阐述了焊装过程中的预处理,例如表面清洁、坡口准备等,这些看似微小的步骤,却对最终的焊接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我尤其欣赏书中对“焊接缺陷”的详细分析,包括气孔、裂纹、未焊透等,并且讲解了如何通过调整焊接工艺和参数来避免这些缺陷的产生。这让我明白,每一个合格的焊点,都是经过反复打磨和严格检验的结果。读完这本书,我不再仅仅是看到一辆辆光鲜亮丽的汽车,更能联想到背后那无数道坚实的焊缝,它们默默地承载着整车的重量,也守护着驾驶者的安全。
评分刚翻开《汽车焊装技术》这本书,就有一种想要一口气读完的冲动。作者的叙述方式非常生动,不像一些技术书籍那样枯燥乏味,反而充满了探索的乐趣。我一直觉得汽车的“骨架”——车身,是整个汽车最关键的部分,它的强度和稳定性直接关系到驾驶安全,而焊装技术正是构建这“骨架”的核心。书中对车身结构件的介绍,比如纵梁、横梁、立柱等,以及它们之间的连接方式,都讲解得非常到位。我特别留意了关于车身刚性和碰撞安全性的章节,作者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清晰地解释了不同的焊装工艺如何影响车身的整体性能,以及在发生碰撞时,哪些焊点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支撑作用。这让我意识到,原来每一条焊缝背后都蕴含着精密的计算和严格的标准。书中对不同材质的汽车用钢,比如高强度钢、超高强度钢等,在焊装过程中的特性变化以及相应的焊接工艺优化,也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这对于理解现代汽车轻量化和高安全性的发展趋势非常有帮助。我甚至开始关注到一些细节,比如焊缝的外观、焊缝的尺寸精度等,都对最终的汽车产品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总而言之,这本书让我对汽车车身的制造过程有了前所未有的清晰认识,并且认识到焊装技术在汽车安全和性能方面所起到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评分《汽车焊装技术》这本书对于我这样一直对汽车结构有强烈好奇心的人来说,简直是一本“宝藏”。我一直以来都很好奇,那些复杂的汽车车身是怎么一点点“长”出来的,特别是那些金属板材之间紧密的连接。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一步一步地引导我深入了解汽车焊装的世界。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于不同焊接方法的对比分析,不仅仅是理论上的讲解,还穿插了大量的实际案例和工程应用。比如,书中详细介绍了弧焊在汽车大梁和车架连接中的重要性,以及其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同时,也对电阻焊在车身覆盖件上的广泛应用进行了阐述,让我明白了为什么我们看到的车身表面如此光滑平整。书中还提及了焊接机器人在自动化焊装生产线中的应用,那些精准、高效的机器人手臂,让我对现代汽车制造的智能化水平有了更直观的认识。我特别关注了书中关于焊枪的选择、焊接参数的设定,以及如何避免焊接缺陷,这些都是非常实用的知识。读完相关章节,我感觉自己好像也掌握了一些基础的焊装知识,甚至能对一些汽车维修中的焊装操作有更专业的理解。这本书让我不再仅仅是汽车的使用者,更能体会到制造者背后付出的心血和智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