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指从魏文帝黄初元年(220年)到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期间的魏、蜀、吴三国鼎立的一段历史时期;陈寿的《三国志》,是记载这段历史的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三国志》共六十五卷,其中《魏书》三十卷,《蜀书》十五卷,《吴书》二十卷。《三国志》叙事精炼,取材严谨,史实准确,与《史记》、《汉书》、《后汉书》齐名,一起被称为“前四史”。
陈寿(233―297),字承祚,巴西安汉(今四川南充市)人,生于蜀国后主建兴十一年,卒于晋惠帝元康七年。少年好学,师从蜀国学者谯周(约201―270),后在蜀国任观阁令史;因为不愿屈事宦官黄皓,屡遭遣黜。入晋后,历任著作郎、治书侍御史。晋灭吴后,搜集三国时期的官私著作,著成《三国志》;此书以三国并列。“时人称其善叙事,有良史之才。”(《晋书·陈寿传》)此外,还编有《蜀相诸葛亮集》等。
在陈寿撰写《三国志》之前,魏、吴两国已有官修史书,即王沈(?―266)编修的《魏书》、韦昭(204―273)编修的《吴书》;此外,还有鱼豢(生卒年不详)私撰的《魏略》。上面这三部史书,是陈寿修史的主要依据。
然而,蜀国却“国不置史,注记无官,是以行事多遗,灾异靡书”(《三国志·蜀书·后主传》),所以,蜀国的史料只能由陈寿自己去直接搜集。陈寿本是蜀人,又师事谯周,在蜀时就留心蜀事,后来又用心搜集,约经十年时间,终于写成了《蜀书》。不过,即使如此,《蜀书》的内容也较其他两国的少很多。
同时,《三国志》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首先,由于史料不足,《三国志》没有设置表、志。表,指年表,既能以较小篇幅罗列出各个历史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等以便于查阅,又可补充纪、传中不便明言但又不可或缺的内容;志,主要是记录各朝各国的典章制度、天文地理、风土人情等内容。其次,陈寿见到的史料有限,又对所参考的史书删削过多,导致《三国志》失之于简略。
正因为如此,裴松之为《三国志》进行了作注补缺。裴松之(372―451),字世期,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市)人,南朝宋代史学家,曾任国子博士、永嘉太守等职。宋文帝(407―453)认为《三国志》伤于简略,便令裴松之兼采众书以作注补缺。却说,东晋以后发现的史料逐渐多了起来,所以裴松之才得以广泛采择。元嘉六年(429年),裴松之完成了作注工作,并上呈《上〈三国志注〉表》。
“裴注”不同于以往的训诂注法,而是侧重于史料的补充和考订,力求做到补缺、正讹和存异。宋文帝看后称赞说“此为不朽矣”(《宋书·裴松之传》)。
“裴注”补充的史料相当丰富,甚至导致后人多批其繁芜。但是,“裴注”所引材料比较完整,而且这些史料的原本现今已经基本亡佚,所以,从保存史料的角度看,“裴注”的价值相当高。
包装有一点点褶皱了 不过质量还行
评分额好吧好吧好吧好吧好吧好吧好吧好吧好吧好吧好吧好吧好吧好吧好吧好吧好吧好吧好吧好吧好吧好吧好吧好吧好吧好吧好吧好吧好吧好吧好吧好吧好吧好吧好吧好吧好吧好吧好吧好吧好吧好吧好吧,吧好吧好吧好吧好吧好吧好吧好吧好吧好吧好吧好吧好吧好吧好吧好吧好吧好吧好吧好吧好吧好吧好吧好吧好吧好吧好吧好吧好吧好吧好吧好吧好吧好吧好吧好吧好吧好吧好吧好吧好吧好吧,
评分物流很快,包装很扎实,书也很好。
评分书的装订精美,质量很好。很赞
评分质量好,有保证,有优惠时买的,还是很不错的!
评分以后什么东西都直接在京东上面购买了,服务够到位!
评分虽然有塑封,可拆开塑封里面有土。
评分印刷质量不错,物流也很快。
评分套装包装很好,纸张也不错,经典书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