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林設計發端於西亞,傳播至歐洲。本書講述瞭園林設計如何在英倫列島發展到如此興旺的程度。本書以湯姆·特納《亞洲園林》和《歐洲園林》中的曆史方法為基礎,通過近韆幅彩色照片、平麵圖及風格化的示意圖,呈現瞭一部圖文並茂的英國園林設計史。內容涵蓋瞭凱爾特、古羅馬、中世紀、文藝復興、巴洛剋、新古典主義、浪漫主義、工藝美術、現代和後現代等眾多時期。
湯姆·特納(Tom Turner),編輯瞭Gardenvisit.com網站,並執教於倫敦格林威治大學,為本科生和研究生講授園林史和景觀建築課程。
★“該書涉獵範圍極其廣泛……是一部偉大的作品。”
——蒂姆·理查森,《每日電訊報》
★“內容簡明而廣泛,是學生和設計師寶貴的參考資料。”
——卡提·坎貝爾,《園林設計雜誌》
★“該書使讀者洞悉多個世紀的造園成因,讓讀者飽覽園林風景和園林設計。”
——蘇珊娜·海維理,《剋利夫蘭平原商報》
★“該書提供瞭大量的基礎性資料,很好地介紹瞭園林曆史。鑒於該書強調仍有大量資源有待發掘,人們應更加深入地研讀。”
——簡·伍德斯特,《園林》(英國皇傢園藝學會雜誌)
前言
1 史前景觀與園林,公元前3500-公元43年 1
2 不列顛尼亞(羅馬不列顛)的園林與景觀,公元43-1066年 29
3 中世紀園林與景觀,1066-1485年 52
4 文藝復興園林,1485-1660年 103
5 巴洛剋園林與景觀,1660-1750年 152
6 新古典主義園林與景觀,1730-1800年 204
7 浪漫主義園林與景觀,1794-1880年 274
8 工藝美術園林,1880-1970年 320
9 抽象現代園林,1925-1980年 355
10 後抽象與可持續園林,1980年後 379
附錄一 園林與景觀設計:亞洲、歐洲及英倫列島 414
附錄二 風格與時期的稱謂 421
附錄三 沃拉頓宅邸,園林及鹿苑,英國諾丁漢 427
注釋 436
圖片版權 450
我一直對那些古老的花園和莊園心生嚮往,總覺得它們蘊藏著豐富的曆史信息和獨特的文化韻味。這本《英國園林:曆史、哲學與設計》正好滿足瞭我這份好奇心。作者在“曆史”的維度上,娓娓道來,將英國園林的演變過程梳理得清晰而生動。我驚嘆於不同時代的設計師們如何在繼承前人經驗的基礎上,不斷創新,又如何受到政治、經濟、文化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從而催生齣風格迥異的園林。從早期受到意大利和法國古典園林影響的規整式設計,到後來席捲歐洲的自然主義風格,再到十八、十九世紀更為復雜多樣的花園形式,每一個階段的轉變都像是英國社會變遷的一麵鏡子。我特彆喜歡書中對那些著名園林(例如斯托海德、斯丹福)的詳細介紹,不僅僅是描繪它們的物理形態,更重要的是剖析瞭它們背後的設計理念和曆史故事。這種將園林視為一種活的曆史文本的解讀方式,讓我對這些景觀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閱讀過程中,我仿佛能夠聽到曆史的迴聲,看到不同時代人們在這些花園中的生活場景,感受到他們對美、對自然的獨特追求。
評分我一直對那些在曆史長河中沉澱下來的藝術形式情有獨鍾,而英國園林無疑是其中極具代錶性的一種。這本《英國園林:曆史、哲學與設計》提供瞭一個非常全麵且深入的視角來審視這一藝術形式。書中所蘊含的“哲學”深度,讓我感到非常驚喜。它不僅僅是在探討花園的布局和美學,更是將園林置於更廣闊的文化和思想背景下去解讀。作者對於“浪漫主義”思潮如何影響英國園林,以及“崇高美”在園林設計中的體現,都有著獨到的見解。我尤其被書中關於“自然”的探討所吸引。它並非簡單地指代未經雕琢的原始狀態,而是經過藝術化提煉的、充滿人文關懷的“第二自然”。這種對自然之美的重新定義,讓我對許多經典的英國園林有瞭更深的理解,也引發瞭我對於現代社會與自然關係的思考。書中關於“情感”在園林設計中的作用的論述,也讓我茅塞頓開。一個好的園林,能夠喚起人們內心的某種情感共鳴,無論是寜靜、喜悅,還是沉思,這種情感的傳遞,纔是園林藝術的精髓所在。這本書讓我看到瞭英國園林作為一種文化載體,是如何承載瞭人類對理想生活、對自然,乃至對自身存在的深刻追求。
評分我一直認為,一個真正傑齣的花園,絕不僅僅是花草樹木的堆砌,而是承載著某種思想和情感的藝術品。《英國園林:曆史、哲學與設計》這本書,恰恰深刻地闡釋瞭這一點。在“設計”的層麵,作者的分析細緻入微,令人拍案叫絕。它不僅僅羅列瞭各種設計元素,更重要的是揭示瞭這些元素是如何被巧妙地組閤起來,以達到特定的美學效果和哲學意圖。我尤其欣賞書中對“藉景”(Borrowed Scenery)手法的分析,這種將園林外部的自然景觀引入到園林內部的設計,極大地拓展瞭空間的視覺感受,也模糊瞭人造與自然的界限,創造齣一種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境界。此外,書中對於植物選擇、水體運用、建築點綴(如涼亭、神廟)的討論,也都充滿瞭智慧。作者不僅僅是介紹“是什麼”,更是深入探討瞭“為什麼這麼做”,以及這些設計手法背後所蘊含的文化象徵意義。閱讀過程中,我仿佛能感受到設計師們那份對細節的極緻追求,以及他們如何運用各種“工具”來“繪畫”齣自然的詩意。這本書讓我明白,好的園林設計,是人與自然、美學與思想的完美結閤。
評分我一直對英國園林有著莫名的情愫,那種融閤瞭自然野趣與精巧構思的魅力,總能讓我心馳神往。拿到這本《英國園林:曆史、哲學與設計》時,我滿懷期待地翻開,希望能夠深入瞭解那些我曾驚鴻一瞥的風景背後所蘊含的故事。書中的文字如同園林本身一樣,層次豐富,引人入勝。它不僅僅是在描繪那些著名的莊園和花園,更是在挖掘它們是如何在漫長的曆史長河中演變的,又承載瞭怎樣的哲學思考。我尤其著迷於作者對不同時期園林風格的梳理,從早期規整的法式園林影響,到後來提倡的自然主義風格,再到維多利亞時代的摺衷主義,每一個轉變都與當時的社會思潮、藝術理念緊密相連。閱讀過程中,我仿佛置身於那些曆史悠久的園林之中,感受著不同時代審美觀念的碰撞與交融。作者對“自然”的解讀更是讓我受益匪淺,它並非是完全未經雕琢的原始狀態,而是一種經過高度提煉和藝術化處理的“第二自然”。這種理解,讓我重新審視瞭許多我以為理所當然的自然之美,也為我日後欣賞或構思庭院提供瞭全新的視角。那些關於光影、水景、植物配置的細膩描述,無不展現瞭作者深厚的功底和對細節的敏銳捕捉。
評分讀完《英國園林:曆史、哲學與設計》,我感覺自己仿佛進行瞭一場穿越時空的深度對話。書中所探討的“哲學”層麵,尤其令我印象深刻。它並非是枯燥的哲學理論堆砌,而是將抽象的哲學思想巧妙地融入瞭園林的設計理念之中。例如,作者闡述瞭不同時期英國園林如何反映瞭當時社會對“秩序”與“自由”、“理性”與“感性”的理解。我特彆喜歡關於“景觀園林”(Landscape Garden)的部分,它所倡導的“人造的自然”理念,實際上是對人類與自然關係的深刻反思。這種追求“崇高”與“幽靜”,將畫意融入園林的思路,挑戰瞭當時以幾何規整為美的傳統,是一種大膽而富有遠見的嘗試。作者在分析這些園林時,並沒有僅僅停留在錶麵,而是深入探究瞭設計者們如何在有限的空間裏,通過巧妙的地形改造、植物選擇和建築點綴,營造齣一種似乎永恒而又不斷變幻的自然意境。這種對“意境”的追求,讓我聯想到瞭中國的山水畫,兩者在精神氣質上有著異麯同工之妙。閱讀過程中,我不禁思考,園林的設計,本質上是否就是一種對理想生存環境的物質化錶達?它不僅僅關乎美學,更關乎人類對自身存在、對世界關係的理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