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满族医药

中国满族医药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刘淑云,宋柏林 编
图书标签:
  • 满族医药
  • 传统医学
  • 中医药
  • 民族医药
  • 历史医学
  • 医学史
  • 满族文化
  • 医药学
  • 养生
  • 文化遗产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ISBN:9787513227605
版次:1
商品编码:11804304
包装:精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1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93
字数:406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中国满族医药》比较全面地梳理了满族医药相关的文献,收集发掘了散在民间的满族医疗方法与药物,图文并茂,浅显易懂,是理论性与实用性兼备的好书。《中国满族医药》的出版,必将为满族医药由草根文化进入医学科学的大雅之堂提供津梁,为民族医药的继承和发展做出贡献。

目录

第一章 满族概况
第一节 满族历史概况
一、满族起源
二、金代满族概况
三、元明时期满族概况
四、清代满族概况
第二节 满族文化习俗概况
一、满族语言文字
二、满族宗教信仰
三、满族民俗
第三节 满族主要发祥地及集聚地概况
一、满族主要发祥地概况
二、满族主要集聚地概况

第二章 满族医药概况
第一节 满族医药历史沿革
一、满族早期医药
二、金代满族医学
三、元明时期满族医药
四、清代满族医药
第二节 满族医药特点和传承
一、满族医药特点
二、满族医药的传承
第三节 满族萨满医药概况
一、满族萨满的治病方式
二、满族萨满医药的传承

第三章 满族传统医药与金代宫廷医学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金代宫廷医学概况
一、金代宫廷医事管理
二、金代宫廷医官俸禄
三、金代宫廷太医
四、金代医学教育
第三节 金代宫廷满族医药概况
一、金代宫廷医学分科
二、《金史》中的医疗案例
三、金代针灸疗法
四、金代避暑保健
五、金代医疗学术交流
第四节 金代药事管理
第五节 金代医学名医及学术贡献

第四章 满族传统医药与清代宫廷医学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清代医学发展概况
第三节 清代宫廷医学简述
……
第五章 满族传统医药在清代宫廷中的应用
第六章 满族传统疗法、养生保健及常见病治疗
第七章 满族常用药物
后记

精彩书摘

  《中国满族医药》:
  一、满族主要发祥地概况
  满族先人居住在我国北方。满族主要发祥地集中在我国东北地区,现在满族发祥地仍较好地保留和传承着满族传统的习俗和文化。
  (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
  阿城是满族历史上的名城,是满族先人建立“大金国”政权的发祥地。阿城位于黑龙江省南部阿什河左岸。阿什河是松花江干流南岸支流。阿什河因河水弯弯曲曲,状似人耳,故以满语“阿勒楚喀”称之。阿城由阿勒楚喀城简化而来。阿什河在魏、晋至唐代称“安车骨水”,唐中期阿什河流域为满族渤海王国属地。金称阿什河为“按出虎水”,满语即“金子”之意。明代称“金水河”,清初称“阿勒楚喀河”,清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改称“阿什河”。
  公元1115年,女真人首领阿骨打统一北方女真各部落,在会宁(阿城)建立北方政权“大金国”,史称“金上京”,首领阿骨打称帝。金上京会宁是金国第一个都城,是满族建立大金国政权的发祥地,曾是金国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金上京会宁在金代先后有太祖、太宗、熙宗、海陵王四位帝王在此执政近四十年,这一时期是满族历史发展的重要时期,为维护金国一百多年的统治政权做出了贡献。金贞元年(公元1153年),金政权迁都燕京。元代顺帝时期,金上京会宁故址为镇宁州。明代后期,金上京会宁故址一带为女真栋鄂部的一支居住。清初,称金上京会宁府故址为翁鄂洛城。清代统治集团为抵御外来侵略和加强对东北地区的统治和开发,雍正七年(公元1730年),协领衙门移驻新城,新城名称“阿勒楚喀”。清代宣统元年(公元1908年),裁撤副都统衙门,设阿城县,县名由“阿勒楚喀城”简化为“阿城”。
  1948年1月5日,阿城县民主政府改为阿城县政府。1987年,经国务院批准“撤阿城县,建阿城市”。2006年,撤阿城市,将其设为区,现为哈尔滨市阿城区,位于我国东北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区,距哈尔滨市中心23公里。阿城区总面积2445平方公里。阿城的满族主要由世代居住在当地的满族,清朝乾隆年间由北京迁来屯垦戍边而定居下来的满族,以及其他地区迁移过来的满族组成。现今阿城区还保留着带有满族八旗名称的村屯,如俗称东八旗的料甸满族乡、俗称西八旗的杨树乡和俗称北八旗的蜚克图镇,均分布在阿城区内。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是满族传统文化习俗保留较多的满族县区。
  阿城建有金上京历史博物馆,馆藏全面展示满族在女真时期珍贵的历史文物。上京会宁府遗址、皇城午门及宫殿建筑遗址、外城城墙、瓮城及护城河遗址、金太祖完颜阿骨打陵址等均在阿城区内。2000年,阿城举办了首届“金源文化节”,旨在宣传金代女真文化。《金史》卷二十四记载:“上京路,即海古之地,金之旧土也,国言'金'日'按出虎',按出虎水源于此,故名金源,建国之号盖取诸此。国初称为内地,天眷元年号上京。海陵贞元元年迁都于燕,削上京之号,止称会宁府,称为国中者以违制论。大定十三年七月,后为上京。其山有长白、青岭、马纪岭、完都鲁,水有按出虎水、混同江、来流河、宋瓦江、鸭子河。”
  阿什河流域为金源地区。在金代,阿什河流域政治、经济、军事、文化都得到了迅猛的发展,金代政权一百多年的历史,社会发展和经济繁荣,逐渐形成了阿什河流域以满族文化为核心,融合辽宋、中原和多民族文化精华的金源文化。金源文化中体现丁满族先人开拓、拼搏、进取、向上、建功立业、自强自立的民族精神。
  ……

前言/序言


《华夏医宗:东方智慧与生命之歌》 本书是一部跨越数千年历史长河的医学史诗,它追溯了中华民族在漫长岁月中,如何从自然万物中汲取灵感,洞悉生命奥秘,并最终汇聚成博大精深的医学体系。这不是一部孤立的医学理论汇编,而是一场关于智慧、哲学与实践的深刻探索,展现了中华文明独特而瑰丽的生命关怀。 第一章:薪火相传,求索之路 从远古时代对自然现象的敬畏与模仿,到氏族社会初步的经验积累,再到文字出现后医学知识的系统整理,本书将带领读者穿越时空,见证中华医学的萌芽与成长。我们将探讨早期巫医、神农尝百草的传说如何反映了古人对疾病的认知与治疗的早期尝试。文字的出现,如同点亮了医学史的火把,《黄帝内经》等早期经典的问世,标志着中医理论的雏形已然形成,其朴素而深刻的哲学思想——阴阳五行、天人合一,为后世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石。这一时期,医学更多地融入了哲学、天文、地理、伦理等诸多领域,展现了早期中国知识体系的整体性与包容性。 第二章:理论精深,体系构建 随着历史的推进,中华医学的理论体系日益完善,内容更加丰富。本书将详细解析中医核心理论,如“气”、“血”、“津液”的生理功能与病理变化,辨证论治的原则与方法,以及脏腑、经络、病因、病机等关键概念。我们将深入探究“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精妙之处,以及如何通过“八纲辨证”来把握疾病的本质。本书还会介绍不同历史时期,如汉代张仲景《伤寒杂论》的辨证施治,唐代孙思邈《千金方》的临床实践,宋代《太平圣惠方》的集大成,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的药物学成就,清代吴鞠通《温病条辨》的温病学说等,这些里程碑式的著作如何不断丰富和发展着中医理论,使其成为一个既有宏观体系又有微观辨析的完整医学学科。 第三章:方药精粹,技艺传承 “方”与“药”,是中华医学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与实践载体。本书将系统梳理中华医药的浩瀚宝库,从性味归经、功效主治,到配伍原则、剂型演变,为读者呈现一幅完整的药物学画卷。我们将介绍历代本草著作的精要,解析各种药物的药理作用,以及如何根据具体病情“君、臣、佐、使”地灵活配伍,组成一方一剂,针对性地解决病痛。同时,本书还将深入浅出地介绍针灸、推拿、拔罐、刮痧等传统疗法的原理与操作技法,展现中华医学在非药物治疗领域的独特贡献与疗效。这些技艺不仅是简单的手法,更是蕴含着对人体经络气血运行规律深刻理解的艺术。 第四章:养生智慧,防病未然 中华医学不只关注治病,更将“治未病”视为最高境界。本书将深入挖掘中华民族延绵至今的养生智慧,探讨其背后蕴含的哲学思想与实践方法。我们将介绍“食疗”的奥秘,如何通过调整饮食来调养身体;“导引”、“太极”等形体活动如何通过舒展筋骨、调和气血来强身健体;以及“情志调养”的重要性,如何通过保持平和心态来抵御疾病的侵袭。从顺应四时气候的养生原则,到四季养生的具体指导,再到不同年龄段和体质的个性化养生方案,本书将为现代人提供一套切实可行、源远流长的健康生活指南。 第五章:文化交融,薪火不绝 中华医学的发展并非一成不变,它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吸收、融合,并对外传播。本书将简要探讨中华医学与其他文明医学的交流与互鉴,展现其包容性与生命力。同时,我们将展望中华医学在当代的传承与创新,探讨其在现代医疗体系中的定位与价值,以及如何在新时代背景下,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华夏医宗:东方智慧与生命之歌》是一部献给所有对生命、健康与智慧充满好奇的读者的作品。它是一次穿越时空的医学之旅,一次对东方古老文明深邃内涵的解读,更是一曲颂扬生命、关怀人类的永恒之歌。它将带领您领略中华医学的博大精深,感受古老智慧的独特魅力,并从中汲取滋养生命的宝贵养分。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让我对“民族医药”这个概念有了全新的认识。我原本以为民族医药可能只是某个地区流传下来的零散偏方,但《中国满族医药》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它展现了一个系统、完整、且与民族文化深度融合的医药体系。我被书中对满族人生活习惯、饮食结构、以及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详细阐述所吸引,这些都直接或间接影响了他们的医药理论和实践。比如,书中对满族人冬季如何通过食疗和草药来抵御严寒,以及夏季如何预防暑热的论述,都充满了智慧和地方特色。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于一些稀有草药的详细介绍,它们可能生长在人迹罕至的地区,却因为满族医药的传承而得以被发现和利用。阅读过程中,我仿佛穿越了时空,亲眼见证了那些世代相传的医药知识是如何在艰难的环境中孕育、发展,又如何在民族繁衍和发展的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这本书不仅是一本医学著作,更是一部关于生命顽强与智慧的史诗。

评分

这本书真的让我大开眼界!我一直以为,我们现在所熟知的“中医”,已经涵盖了中国传统医学的全部,但《中国满族医药》这本书却让我意识到,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还存在着如此丰富多彩、却又相对独立发展的民族医药体系。书中的内容,让我对满族人民的生存智慧、他们的生活方式以及他们与自然界的互动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满族人在不同地域、不同环境下,如何因地制宜地利用当地的草药资源来治疗疾病的描述。这些内容,不仅仅是医学知识的普及,更像是一部生动的历史画卷,展现了满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与疾病斗争、追求健康的艰辛与辉煌。我被那些充满地方特色和民族智慧的药方所打动,它们不仅仅是治病的良方,更是承载着民族文化的瑰宝。

评分

这本书简直像打开了一个尘封已久的宝藏!我一直对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那些与自然、与健康息息相关的部分特别感兴趣,而《中国满族医药》这本书,则彻底满足了我对这片土地上古老智慧的好奇心。它不仅仅是关于医药的知识,更像是一部深入了解满族历史、文化、生活习俗的百科全书。我尤其被书中关于满族先民如何在严酷的自然环境中生存、又如何从中汲取力量和智慧的描述所打动。那些关于草药采集、炮制、以及不同季节、不同病症的独特疗法的介绍,都让我看到了中国古代医药学惊人的精妙和实用性。书中的插图也十分精美,生动地展现了那些我从未见过的草药和治疗器具,让我仿佛置身于古老的药铺之中,亲手感受那份古朴而又充满生命力的气息。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停下来,想象着那些游牧民族在广袤的草原和森林中,凭借对自然的深刻理解,创造出如此丰富多样的医疗体系,这不仅仅是医学的进步,更是人类在与自然和谐相处中,不断探索和传承生命之道的过程。

评分

阅读《中国满族医药》这本书,给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震撼和启发。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医学的书籍,更像是一部关于生命、关于文化、关于历史的史诗。我从书中看到了一个民族是如何在严酷的自然环境中,凭借着对自然的敬畏和深刻的理解,创造出独特而又精妙的医药体系。书中对草药的描述,不仅仅是它们的药用价值,更包含了它们在满族人民生活中的地位和象征意义。我被那些关于满族人如何运用自然的力量来调养身体、防治疾病的智慧所折服。这本书让我深刻地体会到,真正的医学,不仅仅是针对病症的治疗,更是关于如何与自然和谐共生,如何让生命焕发勃勃生机。我感觉自己仿佛经历了一场精神的洗礼,对生命、对健康、对传统文化有了全新的认识和理解。

评分

我一直以来都对那些能够触及到身体最深处、最根本的疗愈方式充满了好奇,而《中国满族医药》这本书,无疑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古老东方智慧的大门。它不仅仅是罗列药材和病症,更多的是在探讨一种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生命哲学。我被书中对满族人如何观察自然、理解阴阳五行、以及如何将这些哲学思想融入到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的描述所深深吸引。那些关于草药采集的时机、部位、炮制方法,以及不同季节、不同体质的人群适用的方剂,都展现了古人对生命细致入微的观察和精准的把握。书中对一些经典医案的解读,更是让我惊叹于满族医药在实践中的独到之处。它让我明白,真正的医药,不仅仅是治愈疾病,更是关于如何维护身体的平衡,如何与天地万物和谐共存,这是一种更加宏大、更加深刻的健康观。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