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7-10岁 1.本系列图书被美国SB&F;评选为“The Best科学图书资源”。SB&F;始于1965年,是美国科学发展协会(AAAS)出版的科学类图书网络书评杂志,被公认为图书馆及教育工作者获取科学教育资源及图书资源的指南。
2.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美国国家光学天文台(NOAO)、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哈勃太空望远镜彗星团队、俄罗斯新闻社等机构提供一手影像资料,世界上强大望远镜、先进的宇宙观测设备及宇航员亲自拍摄的宇宙图像,尽收眼底。
3.本书入选“北京市绿色印刷工程优秀青少年(婴幼儿)读物绿色印刷示范项目”(大豆油墨环保印刷,FSC森林认证环保纸),健康快乐的阅读体验。
4.适合7-10岁自主阅读。
内容简介
这是一套全方位实景儿童太空认知书,从太空旅行、太空机器人、国际空间站,到黑洞、系外行星、危险的太空物质,6大主题,涵盖了孩子感兴趣的太空常识,例如,从地球到外太空需要多长时间?宇航员在太空如何生活和工作?国际空间站如何建成……原汁原味的太空实景图片,由美国宇航专家倾力打造,未经软件修饰的真实影像带你穿越太空,进行一次身临其境的太空之旅!
◆《太空旅行》:从地球到外太空需要多长时间呢?9分钟!强大的宇宙飞船能够运载人类穿过大气层在短时间内进入太空。然而,宇航员们在执行太空任务之前必须经过数以年计的专业训练。阅读这本书,你将了解宇航员在太空中是如何生活和工作的。
◆《太空机器人》:太空机器人如何帮助我们探索太空呢?“新地平线号”探测器正在太阳系飞行,驶向冥王星。它和其他太空机器人一样,能够充当我们的眼睛、耳朵和手,到达一些人类无法生存的地方。阅读这本书,你将了解太空机器人是如何帮助人类工作的。
◆《国际空间站》: 什么东西比足球场大、比450辆轿车重,却能在地球上空飞行呢?国际空间站!阅读这本书,你将了解到空间站如何建成,以及工作人员是如何在空间站生活和工作的。
◆《黑洞》:在太空中,什么天体的质量是太阳的数百亿倍却仍然不能被看见呢?黑洞!黑洞具有极强的吸引力,任何靠近它的物质都会被吸进去,既是光线也不例外。阅读这本书,你将了解这一神奇太空现象的奥秘。
◆《系外行星》:除了我们太阳系的行星,宇宙中是否还存在其他类似的行星呢?是的!科学家们已经发现了环绕遥远恒星飞行的其他行星。它们被称为系外行星。阅读这本书,你将了解科学家是如何探索遥远世界的。
◆《危险的太空物质》:太空物体有没有撞击过地球呢?有!每天都有小的流星体冲破大气层,有些燃烧殆尽,有些却坠落地球。当然太空垃圾也不例外。彗星和小行星曾在很久之前就撞击过地球。阅读这本书,你将了解科学家是如何观察天体坠落的。以及当地球遇到危险时,他们会采取什么措施保护地球。
作者简介
劳拉·汉密尔顿˙韦克斯曼、底波拉·科普斯、巴菲·西尔弗曼,三位作者都是美国著名宇航专家。
内页插图
目录
◆《太空旅行》目录
第一章 离开地球
第二章 宇宙飞船
第三章 太空车
第四章 太空生活
第五章 太空训练
第六章 太空旅行的未来
词汇表
延伸阅读
图片致谢
◆《太空机器人》目录
第一章 奔跑的机器人
第二章 著名的太空机器人
第三章 工作中的机器人
第四章 谁控制着太空机器人?
第五章 太空机器人的未来
词汇表
延伸阅读
图片致谢
◆《国际空间站》目录
第一章太空之家
第二章宇航员的工作
第三章国际空间站的供给
第四章一天的生活
第五章国际空间站的未来
词汇表
延伸阅读
图片致谢
◆《黑洞》目录
第一章 不可思议的太空之谜
第二章 黑洞近观
第三章 掉进黑洞
第四章 黑洞的形成
第五章 对黑洞的研究历程
词汇表
延伸阅读
图片致谢
◆《系外行星》目录
第一章 恒星与行星
第二章 系外行星的类型
第三章 探索系外行星
第四章 搜寻行星的望远镜
第五章 系外行星的未来搜索
词汇表
延伸阅读
图片致谢
◆《危险的太空物质》目录
第一章 太空陨石
第二章 小行星和彗星
第三章 较小太空物体
第四章 陨石坑、撞击和恐龙
第五章 关注太空
词汇表
延伸阅读
图片致谢
前言/序言
宇宙的奥秘:从地球到星辰的探索之旅(套装共6册) 面向读者: 8-12岁,对自然科学、天文地理有浓厚兴趣的青少年读者。 丛书定位: 本套书旨在通过系统、生动且富有启发性的内容,带领小读者跨越地球的界限,深入探索我们赖以生存的宇宙的宏大结构、奇特现象以及人类对未知的不断求索。内容覆盖天文基础知识、太阳系八大行星的深度剖析、恒星与星系的演化,以及人类航天事业的里程碑事件。 --- 第一册:地球的邻居——太阳系的奇妙世界 本册是探索我们宇宙家园的起点。我们将聚焦于太阳系内所有主要的成员,以一种拟人化且充满细节的方式,介绍它们各自的“性格”与“特征”。 核心内容模块: 1. 太阳: 我们的能量之源。详细描述太阳的结构(核心、对流层、色球层、日冕),解释核聚变过程,并讲解太阳活动(如耀斑、日珥)如何影响地球空间天气。 2. 八大行星的“自画像”: 水星与金星: 极端环境的代表。探讨水星的剧烈温差和金星浓厚硫酸云层下的“地狱”景象。 地球: 独一无二的生命绿洲。重点介绍地球磁场的保护作用、板块构造对生命演化的影响,以及月球对潮汐稳定的贡献。 火星: 人类登陆的下一个目标。深入剖析火星的过去(液态水存在的证据)、地质特征(奥林帕斯山、水手谷)以及当前的探测任务(毅力号、祝融号)。 气态巨行星(木星与土星): 气体的海洋与风暴之眼。详细介绍木星的大红斑、磁场强度,以及土星光环的组成和形成理论。 冰巨星(天王星与海王星): 遥远而神秘的蓝色世界。讲解它们独特的倾斜自转轴(天王星)和超音速风暴(海王星)。 3. 太阳系“边缘居民”: 介绍矮行星(如冥王星、谷神星)的定义、柯伊伯带和奥尔特云的结构,揭示太阳系真实的广袤边界。 4. 附录: 太阳系探测器“探险家”档案,记录“旅行者号”、“卡西尼号”等经典任务的发现与成就。 --- 第二册:星辰的诞生与消亡——恒星演化的史诗 本册将带领读者进入恒星物理学的殿堂,揭示宇宙中最壮丽的生命周期——从星云的尘埃到超新星的爆发。 核心内容模块: 1. 宇宙的原材料: 什么是星云?介绍猎户座大星云等著名区域,解释引力坍缩如何触发恒星的“点火”。 2. 恒星的“中年”: 详细解释主序星阶段的能量来源——氢核聚变。通过不同质量恒星的比较,说明质量对恒星寿命的决定性影响。 3. 恒星的晚年与遗嘱: 类太阳恒星的结局: 红巨星的膨胀、行星状星云的绚烂散播,最终留下白矮星的残骸及其冷却过程。 大质量恒星的悲壮谢幕: 介绍恒星内部的元素“炼金术”(从碳到铁的聚变),以及超新星爆发的巨大能量释放,它们如何播撒生命所需的重元素。 4. 极端天体: 中子星: 密度难以想象的致密天体,以及脉冲星的“灯塔”效应。 黑洞: 理论的验证与观测证据。解释事件视界、奇点的概念,以及如何通过吸积盘和引力波探测黑洞的存在。 5. 星团的秘密: 区分球状星团和疏散星团,了解它们作为宇宙“活化石”的意义。 --- 第三册:银河漫游与宇宙结构——我们所处的宏大背景 本册将视角从单个恒星系统拉升至整个银河系乃至可观测宇宙的宏伟尺度。 核心内容模块: 1. 银河系的面貌: 详细介绍我们所在的银河系(Milky Way)的结构——旋臂、核球和巨大的暗物质晕。通过类比,解释我们如何从地球上的视角观察到“银河”的景象。 2. 星系分类学: 介绍哈勃音叉图。详细描述三大主要类型:螺旋星系、椭圆星系和不规则星系,并配以著名星系实例(如仙女座星系M31、M87星系)。 3. 星系团与超星系团: 探索宇宙的“建筑结构”。讲解星系如何聚集形成星系团,以及星系团如何组成更大的超星系团结构(如室女座超星系团、拉尼亚凯亚超星系团)。 4. 宇宙的黑暗面: 引入暗物质和暗能量的概念。解释为什么科学家推断它们的存在(例如星系旋转曲线、宇宙加速膨胀),尽管我们无法直接观测到它们。 5. 宇宙的起源与演化: 简述大爆炸理论的核心观点,时间线的简要介绍(暴胀时期、复合时期、黑暗时代),以及宇宙微波背景辐射(CMB)作为“大爆炸余晖”的意义。 --- 第四册:探索的足迹——人类航天史诗 本册聚焦于人类如何克服重力与距离的挑战,将目光从地面延伸至太空的辉煌历史。 核心内容模块: 1. 梦想的起点: 早期火箭理论(如齐奥尔科夫斯基的贡献)与二战后的V-2火箭技术发展。 2. 太空竞赛的序幕: 重点回顾苏美冷战时期的标志性事件: 斯普特尼克1号的发射与全球震动。 加加林的人类首次进入太空。 女子航天员与首次太空行走。 3. 登月壮举: 详细叙述阿波罗计划的艰辛与辉煌。从阿波罗1号的悲剧到阿波罗11号的“一小步”,介绍土星五号火箭的工程奇迹。 4. 地球轨道实验室: 介绍空间站的演变史。从和平号空间站到国际空间站(ISS)的合作模式,探讨微重力环境下的科学研究。 5. 行星际探索的先驱: 聚焦无人探测器对太阳系的贡献。介绍“水手号”、“海盗号”对火星的早期侦察,以及“伽利略号”对木星的深入研究。 6. 未来的展望: 简述载人登火星计划、私人航天企业的崛起(如SpaceX),以及重返月球的阿尔忒弥斯计划。 --- 第五册:望远镜下的宇宙——观测工具与天文现象 本册着重介绍人类是如何“看”到这些遥远天体的,以及各种奇特的天文现象在宇宙中的普遍性。 核心内容模块: 1. 电磁波谱: 解释光线并非唯一的窗口。从可见光到射电波、红外线、X射线和伽马射线,说明不同波段揭示了宇宙中不同的信息(例如,射电望远镜如何“看到”隐藏的气体云)。 2. 地面与空间望远镜的对比: 地面观测的挑战: 大气扰动、光污染。 空间望远镜的优势: 介绍哈勃空间望远镜(HST)的经典图像和发现(如深空场),以及詹姆斯·韦伯空间望远镜(JWST)在红外观测上对早期宇宙的突破。 3. 奇特的天文现象: 双星与多星系统: 恒星如何相互绕转,以及它们对恒星寿命的影响。 引力透镜效应: 介绍大质量天体如何弯曲时空,使遥远背景星系发生畸变和放大,成为天然的“宇宙放大镜”。 伽马射线暴(GRB): 宇宙中最剧烈的能量爆发,探讨其可能与大质量恒星坍缩或中子星并合有关。 4. 搜寻系外行星: 介绍开普勒和TESS任务,以及凌日法、视向速度法等主要的搜寻技术,展望“宜居带”行星的发现意义。 --- 第六册:宇宙的生命与思考——地外生命的可能性与未来 本册将内容导向哲学和前沿科学的交汇点,探讨“我们是否孤独”这一终极问题。 核心内容模块: 1. 生命的基本要素: 回顾地球生命所需的关键条件(液态水、适宜的温度、保护性大气层)。 2. 太阳系内的生命搜寻: 重点考察那些可能存在地下海洋或极端生命形式的区域: 火星古代生命的痕迹。 木卫二(欧罗巴)和土卫二(恩克拉多斯)的冰下海洋及其热液喷口。 土卫六(泰坦)的甲烷湖与独特的化学循环。 3. 系外行星的宜居性评估: 介绍“宜居带”的局限性,以及“超级地球”和“迷你海王星”等新型行星的潜在生命环境。 4. 德雷克公式与费米悖论: 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解释德雷克公式的各个因子,并深入探讨费米悖论——如果宇宙中充满生命,它们都在哪里? 5. SETI与地外文明: 介绍搜寻地外文明计划(SETI)的原理,以及我们如何通过无线电信号或激光束来尝试接触。 6. 结语: 展望人类成为“多行星物种”的意义,以及宇宙探索对人类文明发展的深远价值。 --- 设计特点: 视觉化学习: 每册配有大量由专业天文学家和绘图师精心制作的高清复原图、天文台照片和概念图。 术语注解: 关键科学术语均配有清晰易懂的定义框,帮助初学者快速掌握。 “你知道吗?”角: 在知识点旁穿插趣味事实和历史趣闻,增加阅读的趣味性和记忆点。 实验与思考题: 每章末尾设计小型思考题或家庭小实验,鼓励动手实践和批判性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