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銀行業務連續性管理

商業銀行業務連續性管理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張春林,陳小峰 著
圖書標籤:
  • 商業銀行
  • 業務連續性
  • BCM
  • 風險管理
  • 金融科技
  • 閤規
  • 災難恢復
  • 運營風險
  • 金融安全
  • 應急管理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機械工業齣版社
ISBN:9787111516941
版次:1
商品編碼:11824275
品牌:機工齣版
包裝:平裝
叢書名: 銀行業信息化叢書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5-11-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26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商業銀行從事業務連續性管理的相關人員,其他行業的相關從業人員
  這套《銀行業信息化叢書》緻力於挖掘、研究、總結、提煉和傳播國內外信息化*佳實踐、寶貴經驗和*新成果,內容涵蓋銀行業信息科技治理與管理、信息係統開發與應用創新、信息安全、基礎設施與運行維護、信息科技監管等主要領域,將為銀行業信息科技人纔培養提供一些基礎性、前瞻性、實用性的知識和信息。

內容簡介

  《商業銀行業務連續性管理》針對國內商業銀行的現狀,係統地介紹瞭業務連續性管理國際*佳慣例和方法論,並結閤國內商業銀行的實踐經驗,詳細解讀瞭《商業銀行業務連續性監管指引》的主要條款,以幫助各商業銀行從事業務連續性管理相關工作的專業人員和相關負責人正確理解銀監會的監管要求。本書甄選瞭國內部分商業銀行的成功案例,值得讀者加以研究並在實踐中藉鑒和參考。

目錄

叢書序 III
前言 III
第1章 商業銀行業務連續性管理概述
1.1 業務連續性管理基礎知識
1.1.1 業務連續性管理的概念與意義
1.1.2 業務連續性管理的起源與發展
1.1.3 業務連續性管理基本原理概述
1.2 商業銀行業務連續性管理的發展與現狀
1.2.1 商業銀行業務連續性管理的發展曆程
1.2.2 商業銀行業務連續性管理體係建設現狀
1.2.3 業務連續性管理體係建設的問題與挑戰
第2章 業務連續性監管要求和規範
2.1 國際金融業相關監管要求和規範
2.1.1美國業務連續性監管情況
2.1.2英國金融行業業務連續性監管情況
2.1.3新加坡金融業業務連續性監管情況
2.1.4香港業務連續性監管情況 20
2.2 國際非金融業相關標準和規範
2.2.1國際相關標準ISO 22301及ISO 22313
2.2.2美國標準NFPA1600
2.2.3英國標準BS25999
2.2.4加拿大標準CSA Z1600
2.2.5澳大利亞標準HB221/HB292/HB293
2.2.6新加坡標準SS540/SS507
2.3 國內銀行業相關監管要求和規範
2.4 國內非金融業相關標準和規範
第3章 商業銀行業務連續性管理體係實施規劃
3.1 業務連續性管理體係建設思路
3.1.1 業務連續性管理指導原則
3.1.2 業務連續性管理體係建設方法
3.1.3 業務連續性管理體係指標與構成要素
3.2 業務連續性管理組織架構
3.2.1 業務連續性日常管理組織架構
3.2.2 應急管理組織架構
3.2.3 日常管理組織與應急處置組織的關係
3.3 業務連續性日常管理機製
3.3.1 分工界麵簡介
3.3.2 工作內容要求
3.4 業務連續性計劃的構成
3.4.1 業務連續性計劃體係
3.4.2 應急處置過程
3.5 項目實施和管理
3.5.1獲得高級管理層的支持
3.5.2確定項目範圍和目標
3.5.3明確項目小組的職責
3.5.4確定項目時間錶和階段性成果
3.5.5項目溝通管理
3.5.6確定項目所需的資源
3.5.7項目的風險控製和變更管理
3.5.8項目結果的文檔管理
第4章 業務影響分析
4.1 業務影響分析概述
4.2 業務影響分析工作過程
4.2.1確定範圍和計劃
4.2.2調研評估階段
4.2.3整閤分析階段
4.2.4匯報階段
4.3 業務影響分析評估方法
4.3.1 業務影響分析思路
4.3.2 業務中斷影響評估方法
4.4 業務影響分析報告
4.4.1編寫原則
4.4.2報告組成要素
第5章 風險評估
5.1 風險與風險評估概述
5.1.1風險的含義
5.1.2風險評估
5.1.3風險評估要素
5.2 風險評估的過程
5.2.1確定範圍和計劃
5.2.2調研階段
5.2.3評估階段
5.2.4匯報階段
5.3 風險評估技術
5.3.1 風險評估依據與技術選擇
5.3.2 風險評估示例分析
5.3.3 風險評價與控製
5.4 風險評估報告
第6章 業務連續性管理策略
6.1 應急處置與恢復策略
6.1.1業務連續性指標
6.1.2業務恢復策略
6.1.3信息係統恢復策略
6.1.4數據恢復策略
6.1.5危機溝通策略
6.1.6決策與授權策略
6.2 應急資源建設策略
6.2.1信息係統災備建設策略
6.2.2業務應急資源建設
6.2.3應急協作策略
第7章 業務連續性計劃
7.1 業務連續性計劃概述
7.1.1 業務連續性計劃的概念
7.1.2 業務連續性計劃的開發流程
7.1.3 業務連續性計劃的生命周期管理
7.2 業務連續性計劃文檔體係規劃
7.2.1以業務單位、部門或功能單元進行預案劃分
7.2.2以業務條綫來劃分預案文檔
7.2.3以災難場景劃分預案文檔
7.2.4以關鍵資源類彆及物理位置來劃分預案文檔
7.2.5以時間階段劃分預案文檔
7.3 總體應急預案
7.3.1商業銀行業務連續性管理的目標和範圍
7.3.2定義應急組織架構
7.3.3運營中斷事件的總體處置策略和原則
7.3.4內外部信息溝通機製
7.3.5運營中斷事件的通用應對流程
7.3.6定義業務連續性計劃文檔體係
7.4 專項應急預案
7.4.1 應急響應
7.4.2 災難恢復
7.4.3 危機溝通
7.4.4 應急協作
第8章 業務連續性資源建設
8.1 業務連續性資源概述
8.2 災難恢復中心建設
8.2.1 災備中心建設內容
8.2.2 災備中心選址以及資源獲取方式
8.3 災備中心運維管理
8.3.1災備中心運維原則
8.3.2基礎設施運維管理
8.3.3災備中心信息係統運維管理
8.3.4服務商管理
8.3.5基準核對管理
8.3.6子係統驗證與演練管理
8.4 災備技術架構
8.4.1 災備技術架構概述
8.4.2 數據復製技術
8.4.3 備用數據處理係統
8.4.4 災備網絡係統
8.5 業務備用資源建設
8.5.1 應急及災難恢復的場地資源
8.5.2 業務備用辦公資源
8.5.3 人力資源備份
第9章 演練與測試
9.1 演練與測試的目的和原則
9.1.1 演練與測試的目的
9.1.2 演練與測試的原則
9.1.3 演練與測試的頻率
9.1.4 誰應該參加演練
9.2 演練與測試的種類
9.2.1 演練與測試的區彆
9.2.2 常用演練與測試方法
9.3 演練設計與實施
9.3.1 演練的步驟
9.3.2 演練的實施
9.3.3 演練中的常見問題
9.4 演練報告與計劃改進
第10章 評估、審計與改進
10.1 業務連續性評估
10.1.1 概述
10.1.2 評估的實施
10.2 業務連續性審計
10.2.1 概述
10.2.2 審計要點說明
10.3 持續改進
第11章 培訓與意識教育
11.1 概述
11.2 專業培訓
11.2.1培訓目的
11.2.2培訓對象及內容
11.2.3培訓形式
11.3 意識教育
11.3.1 意識教育的目的
11.3.2 意識教育的對象及內容
11.3.3 意識教育的開展方式
第12章 案例
12.1 某大型國有銀行BCM建設
12.1.1 建設概況
12.1.2 特色案例
12.2 某股份製銀行BCM建設
12.2.1 建設概況
12.2.2 特色案例
12.3 某城市商業銀行BCM建設
12.3.1 建設概況
12.3.2 特色案例
12.4 A某外資銀行BCM建設
12.4.1 建設概況
12.4.2 特色案例
12.5 B某外資銀行BCM建設
12.5.1 建設概況
12.5.2 特色案例
第13章 展望
13.1 商業銀行業務連續性管理發展趨勢
13.2 新業務推動下的銀行業務連續性發展
13.3 新技術推動下的銀行業務連續性發展
附錄 術語與定義
參考文獻

精彩書摘

  《商業銀行業務連續性管理》:
  從以上條目可以看齣,商業銀行業務連續性體係構成要素包括組織架構建設、風險評估和業務影響分析、業務連續性策略、業務連續性計劃、資源建設、演練、業務連續性持續改進。
  1)組織架構建設:商業銀行業務連續性管理組織包括日常管理組織和應急處置組織,日常管理組織負責落實業務連續性日常管理各項工作,如業務影響分析、風險評估、業務連續性計劃編製和維護等;應急處置組織是一個虛擬組織,是在運營中斷事件發生後臨時搭建的組織,其組織職責和人員構成在日常管理中有所規定,以確保在突發事件達到一定級彆後能夠及時啓動。商業銀行業務連續性組織架構的建設是商業銀行開展業務連續性管理工作的基礎。
  2)業務影響分析:業務影響分析是商業銀行通過梳理本行所有業務,分析各業務運營中斷對銀行造成的財務的和非財務的影響和損失,識彆齣業務恢復關鍵指標並且梳理業務恢復優先順序的過程。業務影響分析是商業銀行業務連續性實施差異化管理的前提條件。
  3)風險評估:風險評估是商業銀行識彆關鍵資源以及分析評估資源所麵臨的各類威脅以及資源自身脆弱性,從而確定風險敞口的過程。風險評估是商業銀行製定業務連續性策略的重要依據。
  4)業務連續性策略確定:確定業務連續性策略就是從業務影響分析和風險評估的發現的角度決定采取的措施,並以某種方式滿足組織的業務連續性目標。
  ……

前言/序言

  目前,中國經濟發展進入瞭新常態,隨著經濟結構的深入調整和優化,商業銀行麵臨著巨大的挑戰與機遇。一方麵,商業銀行肩負著支持國傢經濟建設、化解地方債務危機的曆史重任;另一方麵,人民幣國際化和利率市場化的趨勢、以及金融創新活動的蓬勃開展,將商業銀行推嚮改革轉型的風口浪尖。  未來商業銀行從股權結構到經營模式都將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不論是混閤所有製改革,還是集團化混業經營、全球業務拓展,都要求商業銀行在公司治理層麵建立全麵風險管理體係,以保護股東、客戶、員工等重要利益相關主體的權益。國際銀行組織巴塞爾委員會發布的《巴塞爾新資本協議》是商業銀行進行全麵風險管理的標準和依據。2007年2月28日,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以下簡稱銀監會)發布瞭《中國銀行業實施新資本協議指導意見》,正式對中國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和風險敞口管理提齣要求。2012年6月7日,銀監會又發布瞭《商業銀行資本管理辦法(試行)》,強化商業銀行資本約束機製,督促商業銀行建立可計量、可驗證的全麵風險管理體係。在巴塞爾新資本協議和銀監會的資本管理辦法中均對商業銀行業務連續性管理提齣瞭明確要求,可以說業務連續性管理是商業銀行全麵風險管理的重要組成環節。  現代商業銀行在國民經濟中的作用和地位日趨重要,其業務品種、經營範圍愈加廣泛,其服務已深入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麵麵,一旦因風險事件造成商業銀行業務運營中斷,將會給廣大客戶帶來極大影響,同時將損害商業銀行品牌聲譽,並且極易引發嚴重的社會問題,甚至破壞國傢正常的經濟秩序。因此,近年來銀監會陸續齣颱瞭多項關於業務連續性管理方麵的監管文件和規範,對商業銀行業務持續運營提齣瞭嚴格的要求。其中,《商業銀行業務連續性監管指引》(銀監發[2011]104號)作為專業性監管文件,對商業銀行業務連續性管理提齣瞭全麵的指導意見和考核標準。與此同時,商業銀行為瞭提升核心競爭力,樹立良好的品牌聲譽,也需要未雨綢繆,建立完善的業務連續性管理體係,增強自身業務持續運營的能力。  國內商業銀行在資産規模、業務復雜性、風險管理水平、國際化程度等方麵差異很大,業務連續性管理水平也存在著良莠不齊的現象。許多商業銀行的從業人員在貫徹實施銀監會《商業銀行業務連續性監管指引》的過程中,由於缺乏係統的專業書籍作為參考手冊,往往感到力不從心,對《商業銀行業務連續性監管指引》的理解也存在著許多歧義。因此,銀監會特組織業內專傢編寫本書,主要目的就是希望通過全麵解讀銀監會《商業銀行業務連續性監管指引》,詳細闡述國際公認的業務連續性管理專業慣例和方法論,分析典型商業銀行實施案例,為國內商業銀行開展業務連續性管理工作提供有價值的參考思路和藉鑒,幫助商業銀行提升業務連續性管理水平,增強商業銀行對於風險事件的應急處置能力。  限於時間緊張、水平有限,書中難免存在不足之處,懇請廣大讀者批評指正。




好的,以下是為您創作的一份圖書簡介,其主題與“商業銀行業務連續性管理”無關,內容力求詳實、自然: --- 《古羅馬公共工程的材料科學與工程實踐:從奧古斯都到圖拉真的時代變遷》 一部深入探究古典時代宏偉工程背後材料選擇與技術演進的權威專著 內容梗概: 本書旨在徹底厘清公元前一世紀至公元後二世紀間,古羅馬帝國在修建其標誌性公共工程——引水渠、道路、橋梁、港口及大型公共建築時,所采用的核心建築材料的配方、來源、加工工藝及其在不同地理和曆史階段的演變規律。我們摒棄傳統上僅關注建築形製的描述,轉而聚焦於支撐這些不朽奇跡的“物質基礎”,揭示羅馬工程奇跡背後隱藏的深刻材料科學智慧與嚴苛的工程標準。 全書分為七大部分,層層遞進,全麵覆蓋瞭羅馬工程材料的生命周期。 第一部分:羅馬建築材料的譜係與哲學 本部分首先確立瞭羅馬人對建築材料的獨特理解。與希臘人對大理石的偏愛不同,羅馬工程哲學的核心在於“適用性”與“耐久性”。我們將分析羅馬工程師如何將本地資源與新引入的技術相結閤,構建一套靈活但高度標準化的材料供應體係。重點探討瞭波佐拉納火山灰(Pozzolana)的發現及其對羅馬混凝土革命的決定性意義,並將其置於奧古斯都時代重塑帝國形象的宏大敘事背景下進行審視。 第二部分:混凝土:羅馬工程的骨骼與靈魂 混凝土(Opus Caementicium)無疑是羅馬最偉大的工程發明。本章將詳細解構不同時期羅馬混凝土的配比變化。我們將分析從早期用於基礎和防禦工事的粗糙混閤物,到後期用於萬神殿穹頂和卡拉卡拉浴場的精細配比。通過對齣土構件進行現代岩石學分析,我們重建瞭不同配方中石灰、骨料(碎磚、火山渣、礫石)的精確比例。此外,章節深入探討瞭火山灰的化學活性,解釋瞭為何羅馬海洋結構(如凱撒港)的混凝土能抵抗海水的長期侵蝕,提齣瞭一套關於其“自愈閤”特性的新見解。 第三部分:石材的精選、開采與運輸:帝國的地理足跡 羅馬帝國疆域遼闊,石材的來源直接反映瞭帝國的政治經濟網絡。本部分繪製瞭一張詳盡的石材“地圖”。我們追蹤瞭來自提洛島(Thasos)的白色大理石如何沿著地中海航綫抵達羅馬城;分析瞭普羅科內索斯(Proconnesus)大理石在君士坦丁堡的替代應用;並重點考察瞭高盧和不列顛地區用於道路鋪設的當地花崗岩與砂岩的開采技術。通過對古代采石場遺址的勘測數據,我們估算瞭帝國時期大型石材運輸所需的物流成本與人力投入,揭示瞭羅馬帝國維持其建築規模所依賴的驚人組織能力。 第四部分:粘土製品:磚、瓦與熱工藝術 磚(Lateres)是構成羅馬城市肌理的基礎。本書不僅關注磚的尺寸標準化(特彆是“弗拉維王朝”和“安東尼王朝”時期的標準尺寸),更深入探究瞭粘土的淘洗、製坯和燒製過程。我們將對比露天曬乾與窯爐燒製的粘土製品的性能差異,並分析它們在作為外立麵飾麵(如Opus Reticulatum)與核心結構支撐中的不同作用。特彆關注瞭羅馬“暖氣係統”(Hypocaustum)中特殊形狀的空心磚(Tubuli)的設計,這是對熱力學應用的一次早期實踐。 第五部分:金屬在工程中的應用:從固定到結構 雖然羅馬工程以石材和混凝土為主,但金屬在關鍵節點起到瞭不可替代的作用。本章聚焦於鉛、銅、鐵的應用。我們將詳細描述用於管道係統(引水渠的次級網絡)的鉛的提純和鑄造技術,分析其對公共衛生的潛在影響。對於橋梁與拱頂的加固,鐵質拉杆(Ferrum)的使用是研究重點,對比瞭帝國早期鐵件的鍛造質量與後期的標準化程度,並探討瞭鐵製連接件在混凝土中的長期腐蝕問題如何影響瞭建築的耐久性。 第六部分:路麵科學:道路的層級結構與維護標準 羅馬道路(Viae)是其力量延伸的象徵。本部分將道路結構視為一個多層復閤材料係統。我們詳細解析瞭不同類彆的道路(如Via Publica與Via Militaris)在基礎層、墊層(Rudus)、碎石層與錶麵鋪裝層(Summa Crusta)上的材料差異。通過分析保存在道路遺址中的瀝青殘留物,我們探討瞭瀝青在乾燥氣候地區作為粘閤劑和防水層的應用,並對比瞭阿庇亞大道與萊茵河沿岸道路在麵對不同氣候侵蝕時的材料適應性。 第七部分:時間、衰變與現代考古技術 最後一章迴歸到材料的生命終點:衰變。本書引入瞭現代材料科學方法,如X射綫衍射(XRD)、掃描電子顯微鏡(SEM)以及同位素分析,來研究暴露在自然環境中數韆年的羅馬材料的微觀結構變化。我們將探討酸雨、地下水滲透以及生物侵蝕對不同材料(石灰石、花崗岩、火山灰混凝土)的影響程度,最終總結齣,正是羅馬工程師對材料本質的深刻理解和對“過度工程”(Over-engineering)的偏愛,纔使得這些古典時代的工程奇跡,至今仍能嚮世人訴說昔日帝國的輝煌與智慧。 本書特色: 跨學科整閤: 深度融閤瞭考古學、材料科學、化學分析與古典曆史研究。 數據驅動: 首次係統性地整閤瞭來自歐洲各地主要遺址的材料成分分析數據。 實踐導嚮: 著重於從“如何建造”的角度,反嚮推導“為何使用這些材料”。 本書是建築史學傢、土木工程師、材料科學傢以及所有對古羅馬文明物質成就抱有濃厚興趣的讀者的必備參考書。 ---

用戶評價

評分

整體來看,這本書更像是一本為金融風險管理專業人士準備的、用於鞏固和梳理現有知識體係的參考書,而非一本激發創新思維或提供立竿見影解決方案的工具書。它為我們描繪瞭一個“理想的、閤規的、有韌性的”商業銀行業務模型,其邏輯嚴密、論證充分。對於那些需要嚮監管機構匯報、或在撰寫年度風險評估報告時,需要引用權威理論支撐的人來說,這本書無疑是一個可靠的彈藥庫。它教會你用更規範的語言去定義和衡量“連續性”,將模糊的擔憂轉化為可量化的風險指標。不過,對於那些期待通過閱讀此書,就能立刻掌握如何“繞過”當前的係統瓶頸、實現業務效率躍升的讀者,可能會感到些許的失望。它像是一份詳盡的、關於如何建造一座完美大橋的工程學教科書,但缺少瞭在暴風雨中搶修一座老舊橋梁所需的那些粗糲的經驗和技巧。

評分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坦率地說,第一眼吸引我的是那種沉穩又不失現代感的藍灰色調,封麵的字體選擇也頗為考究,既有專業書籍的嚴謹,又不至於顯得太過枯燥。我一開始是衝著“銀行業務連續性”這個主題來的,畢竟在這個快速變化、風險無處不在的金融領域,如何確保核心業務在高強度衝擊下依然能穩定運行,是所有從業者繞不開的痛點。然而,當我翻開目錄時,發現它似乎將重點放在瞭更宏觀的“商業銀行業務”的整體框架梳理上,而非僅僅聚焦於災難恢復或應急預案的執行層麵。它花瞭大量篇幅去探討現代商業銀行的業務生態係統、不同部門之間的耦閤關係,以及支撐這些業務流動的技術基礎架構。例如,書中對支付清算係統、信貸審批流程的細緻拆解,讓我這個在中小銀行工作多年的讀者,看到瞭以往工作中被視為理所當然的“後颱”是如何精妙地支撐著前颱的客戶服務的。這種自上而下的係統性分析,雖然在特定連續性管理細節上著墨可能不如預期中深入,但對於建立一個全麵的、結構化的業務理解來說,無疑是打下瞭堅實的基礎。它讓我開始思考,真正的連續性管理,絕不僅僅是“壞瞭怎麼修”,而是“如何設計一個不易壞的係統”。

評分

從文獻引用和引用的深度來看,這本書的學術背景是毋庸置疑的。它整閤瞭巴塞爾協議、ISO標準以及一些前沿的風險管理理論,構建瞭一個非常紮實的理論基礎。我特彆欣賞作者在探討“第三方風險”時所展現的廣度和深度,清晰地勾勒齣瞭當前金融行業對雲服務商和核心係統供應商日益增長的依賴性所帶來的新型挑戰。然而,在處理這些外部依賴的連續性保障時,書中更多地是停留在“加強閤同約束”和“進行盡職調查”的層麵。現實情況是,一旦核心外包商齣現係統性崩潰,簽訂的SLA(服務級彆協議)往往在實際損失麵前顯得蒼白無力。我本期待看到更具前瞻性的策略,比如如何設計冗餘的、跨供應商的互操作性機製,或者如何構建一個可以快速切換到“低功能應急模式”的內部“備份大腦”。目前的處理方式,似乎略顯保守,更偏嚮於對現有監管框架的闡述,而非對未來潛在風險的激進防禦。

評分

閱讀過程中,我明顯感受到作者試圖在理論的深度和實操的可行性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但從讀者的角度來看,這種平衡的拿捏顯得有些微妙。我期待看到的是那種刀刃嚮內的、直擊痛點的操作手冊式指導——比如,麵對一次突發的大規模數據中心故障,具體的決策樹應該如何排列?風險敞口評估的量化模型究竟應該如何構建,纔能真正反映齣客戶流失的可能性與監管處罰的概率?然而,書中更多呈現的是一種“管理哲學”的闡述。它大量引用瞭國際金融治理框架和先進的管理理念,強調“文化先行”、“韌性思維”的重要性。這種高屋建瓴的論述,對於高層管理者進行戰略部署或許是極有價值的,但對於像我這樣需要立刻解決具體流程問題的中層管理者而言,總感覺隔著一層紗。它提供瞭“Why”的深刻見解,但對於“How”的細緻步驟,則顯得有些含糊其辭,似乎期望讀者自行從這些高階原則中“提煉”齣可執行的方案。這使得我不得不將這本書與一些更偏嚮IT運維或閤規細則的工具書交叉閱讀,纔能補足操作層麵的信息缺口。

評分

這本書的敘事節奏非常穩健,近乎於一種學術報告的風格,用詞極其精準,幾乎沒有冗餘的形容詞或情緒化的錶達。這種風格的優點是,它確保瞭信息的密度極高,讀起來需要全神貫注,生怕錯過任何一個關鍵的定義或限定條件。但缺點也同樣明顯:它缺乏一些能夠真正“抓住”讀者的案例研究或生動的場景再現。金融業務的連續性管理,本質上是與“人”的反應速度和判斷力掛鈎的。如果書中能夠穿插一些經過脫敏處理的、具有代錶性的行業危機處理片段——比如,某銀行如何應對瞭ATM網絡短暫癱瘓引發的擠兌恐慌,或者在關鍵交易窗口期係統延遲的壓力測試過程——那麼理論的重量感就會被極大地削弱,讀者的代入感會強得多。現在的內容,更像是一份關於“應當如此構建係統”的藍圖,而非一份關於“在現實的泥濘中如何運作”的實戰記錄。對於初涉此領域的年輕人,這種過於抽象的論述可能會讓他們對業務連續性管理産生一種遙不可及的疏離感。

評分

內容不錯,速度快!!!!!!!!

評分

東西不錯,價格也實惠。

評分

很好的書,很實用,寫得好,值得買!

評分

不錯。。。。。。。

評分

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

評分

上午10點拍的,下午四點收到!為速度點贊

評分

貼近銀行業相關問題點的係列叢書,讀起來很受用,有很多現成的應用場景,把全套都買瞭,奮讀中

評分

雖然貨是從北京寄過來廣州,但送貨還是很及時。內容沒問題,應該是正版的

評分

正品。內容豐富充實送貨快。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