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中海的衰落

地中海的衰落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J·H·布雷斯特德 著
圖書標籤:
  • 曆史
  • 地中海
  • 衰落
  • 文明
  • 古羅馬
  • 拜占庭
  • 貿易
  • 戰爭
  • 文化
  • 政治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中國友誼齣版公司
ISBN:9787505736146
版次:1
商品編碼:11829028
包裝:精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5-12-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592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美國國傢科學院、美國曆史學會推薦作品

從史前3000年到羅馬滅亡 見證諸神的遲暮與英雄的夢想

史詩落幕 帝國隻剩下一個憂傷的背影

300幅珍貴曆史實物圖片 展示近代西方重大考古發現

探尋西方文明的東方根源

文明的衰落並不是一種倒退而是在沉寂中孕育新的開始

內容簡介

  ◎金字塔帝國公元前2560年世界較大金字塔完工帝國盛極一時

  ◎新月聯盟公元前2418年烏爾城成為統治新月地帶的中心

  ◎特洛伊之戰公元前1183年希臘聯軍利用木馬計攻陷特洛伊

  ◎布匿戰爭公元前146年迦太基城在大火中毀滅地中海成為帝國的內湖

  ◎羅馬滅亡公元476年久經屠戮的羅馬城送走瞭最後一位皇帝

  地中海是地球上古老的海洋,也是人類文明徵程中聲名顯赫的傢園和戰場。古代歐洲先民,用瞭將近4000年的時間,創造瞭輝煌的地中海文明。

  埃及、巴比倫、希臘、羅馬那些偉大帝國的君王們,則為整個世界創造瞭無數不朽的傳奇。而地中海北岸印歐人與南岸閃米特人的衝突與融閤也奠定瞭整個西方文明的發展的基本態勢。

  羅馬衰落之後,西部歐洲進入瞭一個文化荒涼、物質貧乏的黑暗時代。而西方文明的再次興盛,讓人類等待瞭整整1400年。

  文明的發展是一個漫長的徵程,不論是興盛還是衰落,都是推動人類不斷進步的一種力量。

  然而西方文明在黑暗時代的衰落,並不是人類文明的倒退,它隻是在思想和物質的沉寂中,孕育一個新的開始。


作者簡介

  J·H·布雷斯特德(James Henry Breasted)(August 27, 1865--December 2, 1935)美國著名曆史學傢和考古學傢。
  美國古典史學科奠基人
  以埃及學研究著稱於學界
  西方古典史研究領域**人
  美國曆史學會奬以他的名字命名
  美國國傢科學院首位考古學傢成員
  布雷斯特不僅是著名的曆史學傢、考古學傢,還是一個勇敢的探險者。

目錄

開篇 歐洲的古人類
001 ▏一、古代歐洲先民
007 ▏二、早石器時代
010 ▏三、中石器時代
017 ▏四、晚石器時代
第一章 金字塔時代的埃及
036 ▏一、最早的埃及人
049 ▏二、金字塔的主人
066 ▏三、金字塔時代的繁榮
第二章 帝國時代的埃及
074 ▏四、尼羅河上追溯埃及封建時代
081 ▏五、帝國的開創
086 ▏六、埃及帝國的鼎盛時期
095 ▏七、帝國的衰落
102 ▏八、古埃及文明密碼的破譯者
第三章 西亞:巴比倫尼亞
105 ▏九、西方文明的進化圖景
109 ▏十、肥沃新月的衝突與融閤
114 ▏十一、蘇美爾人及其與閃米特人的衝突
127 ▏十二、薩爾貢時代——閃米特人的第一次盛世
132 ▏十三、新月聯盟——蘇美爾人與閃米特人的融閤
134 ▏十四、漢謨拉比統治下的巴比倫尼亞
第四章 亞述與迦勒底
145 ▏十五、早期的亞述及其敵人
153 ▏十六、亞述帝國(約公元前750 年至公元前612 年)
163 ▏十七、迦勒底帝國:最後一個閃米特帝國
第五章 米底- 波斯帝國
169 ▏十八、印歐民族的擴散
173 ▏十九、雅利安民族瑣羅亞斯德
175 ▏二十、居魯士與波斯帝國
178 ▏二十一、波斯帝國的文明(大約公元前530 年至公元前330 年)
185 ▏二十二、對波斯文件與楔形文字的破譯
189 ▏二十三、波斯帝國的統治波斯宗教的影響
第六章 希伯來人與東方的衰落
191 ▏二十四、巴勒斯坦:希伯來人定居之前的居民
193 ▏二十五、希伯來人定居巴勒斯坦希伯來王國
197 ▏二十六、兩個希伯來王國
202 ▏二十七、亞述和迦勒底摧毀希伯來王國
204 ▏二十八、被流放的希伯來人,波斯解救希伯來人
208 ▏二十九、東方的衰落對東方文明的迴顧
第七章 歐洲文明的發端——東地中海世界的崛起
211 ▏三十、歐洲文明的發端
214 ▏三十一、愛琴海世界的島嶼
224 ▏三十二、愛琴海世界的大陸
231 ▏三十三、北地中海地區的新發現——東地中海世界的崛起
第八章 希臘人徵服愛琴海世界
237 ▏三十四、希臘人進入愛琴海世界
244 ▏三十五、希臘人從遊牧到定居
第九章 希臘的君主時代
247 ▏三十六、愛琴文明遺産——腓尼基商業的發展
252 ▏三十七、腓尼基人給歐洲帶來瞭字母
255 ▏三十八、希臘戰士英雄贊歌
257 ▏三十九、最早的希臘宗教及早期發展
第十章 貴族時代的希臘
262 ▏四十、君主製的消亡,貴族的統治
266 ▏四十一、貴族時代的希臘擴張
269 ▏四十二、貴族時代的希臘文化
第十一章 手工業革命——僭主時期
273 ▏四十三、手工業和商業的革命
278 ▏四十四、民主權力的興起——僭主時期
283 ▏四十五、僭主時期的文明
第十二章 擊退波斯
294 ▏四十六、波斯人的到來
298 ▏四十七、擊退波斯人和腓尼基人
第十三章 雅典和斯巴達的爭霸
306 ▏四十八、雅典與斯巴達的衝突
308 ▏四十九、民主的勝利——雅典帝國崛起
312 ▏五十、金錢決定的勝負——第一次伯羅奔尼撒戰爭
第十四章 伯裏剋利和雅典的繁榮
317 ▏五十一、雅典人的社會生活
323 ▏五十二、雅典的智慧——技藝與哲學
328 ▏五十三、雅典之美——藝術和文學
第十五章 雅典帝國的滅亡
341 ▏五十四、暴政導緻衰弱——第二次伯羅奔尼撒戰爭
346 ▏五十五、第三次伯羅奔尼撒戰爭雅典帝國滅亡
第十六章 最後的城邦戰爭
352 ▏五十六、民主的衰落與斯巴達人的專製
357 ▏五十七、底比斯——希臘時代最後的統治
第十七章 伯裏剋利之後的希臘文明
363 ▏五十八、建築雕塑繪畫
366 ▏五十九、宗教文學思想
第十八章 亞曆山大帝國
374 ▏六十、馬其頓的崛起
377 ▏六十一、亞曆山大的徵服
383 ▏六十二、亞曆山大的統治
第十九章 亞曆山大的後繼者
387 ▏六十三、帝國的繼承人
391 ▏六十四、希臘的衰落
第二十章 希臘化時期的文明
392 ▏六十五、城市建築藝術
403 ▏六十六、科學發明圖書館文學
411 ▏六十七、教育哲學宗教
414 ▏六十八、希臘化世界的形成——市民和城邦的消亡
第二十一章 羅馬徵服意大利
416 ▏六十九、西地中海世界
421 ▏七十、羅馬的草創
426 ▏七十一、共和時代來臨
434 ▏七十二、徵服亞平寜
第二十二章 羅馬共和國的統治與徵服
440 ▏七十三、羅馬共和國統治初期的意大利
443 ▏七十四、羅馬和迦太基的競爭
449 ▏七十五、西西裏爭奪戰
451 ▏七十六、漢尼拔遠徵和迦太基滅亡
第二十三章 地中海帝國的建立和衰落
460 ▏七十七、羅馬在東地中海的擴張
463 ▏七十八、羅馬共和政府與羅馬文明
470 ▏七十九、羅馬城市和鄉村的墮落
第二十四章 百年動蕩與共和國的滅亡
478 ▏八十、共和製與貧民的對立
481 ▏八十一、馬利烏斯和蘇拉的統治
486 ▏八十二、龐培和凱撒的事業
495 ▏八十三、帝國的黎明——百年內戰的結束
第二十五章 帝國時代——奧古斯都及其繼承人們
498 ▏八十四、奧古斯都的統治
504 ▏八十五、奧古斯都時代的文明
511 ▏八十六、第一個百年和平的終結
第二十六章 帝國時代——皇帝、軍團以及法律
517 ▏八十七、第二個百年和平時期的羅馬皇帝
525 ▏八十八、羅馬的行省製度
535 ▏八十九、羅馬——世界的中心
542 ▏九十、基督教的壯大
546 ▏九十一、第二個百年和平結束
第二十七章 百年革命——羅馬帝國分裂
548 ▏九十二、帝國內部的衰敗
552 ▏九十三、百年革命
556 ▏九十四、東方式的專製統治
560 ▏九十五、帝國的分裂——基督教的勝利
第二十八章 野蠻人的勝利與古代的結束
565 ▏九十六、野蠻人的入侵與西羅馬帝國的滅亡
570 ▏九十七、教堂的勝利及其西方的影響
575 ▏九十八、東方的最後一次崛起與近代歐洲國傢的雛形
580 ▏九十九、迴顧

精彩書摘

  七十五、西西裏爭奪戰
  對迦太基的戰爭無論結果如何,都是不可避免的。羅馬堅定地邁齣瞭關鍵的一步,這一步也決定瞭它未來的命運。羅馬第一次擁有瞭本土之外的領地,成為瞭海上大國。
  羅馬人意識到,無論對迦太基的戰爭結果如何,都已經無法避免瞭。當敘拉古人圍攻墨西拿時,一些人求助於羅馬,另一些人則嚮迦太基求援。迦太基迅速齣兵,攻占瞭墨西拿城邦。於是迦太基人拿下瞭墨西拿海峽。猶豫良久之後,羅馬人終於做瞭一個曆史性的決定。一支羅馬軍隊從意大利本土離開,首次渡海開往瞭墨西拿。在公元前264年,羅馬與迦太基之間的戰爭終於爆發瞭。
  羅馬人與敘拉古人結成聯盟,迅速占領瞭西西裏島東部。但因為他們沒有強大的艦隊,因此之後嚮中西部的推進長期沒有取得進展。羅馬人效法塞米斯托剋利斯的海防計劃,決定組建艦隊。元老院在促進艦隊組建方麵發揮瞭很大的影響。戰爭爆發後第五年,羅馬艦隊終於建成瞭,它由120隻戰艦組成,其中包括100艘五排槳戰艦。雖然羅馬艦隊是第一次上戰場,但它卻在意大利沿海連續兩次獲勝,戰爭看起來馬上就要結束瞭。但是,元老院發現羅馬軍團在西西裏很難獲得更大的勝利,於是他們決定齣兵非洲,進攻迦太基。一開始,這場突襲取得瞭成功,但元老院卻在這時做齣瞭一個愚蠢的決定。他們召迴瞭一名執政官和大批軍隊。於是,留下的執政官由於兵力不足而慘敗,眼看就要到手的勝利化為瞭泡影。後來,羅馬艦隊多次在海上遭遇風暴,其中一支艦隊還遭受瞭迦太基人的重創。這樣,羅馬人剛剛奪下的製海權又被搶走瞭,這讓它在很長一個時期內都沒有恢復過來。
  這場戰爭斷斷續續,拖瞭一年又一年。在這期間,迦太基指揮官哈米爾卡爾·巴爾卡經常率領艦隊侵擾意大利海岸。羅馬國庫空虛,資源瀕臨枯竭,羅馬依靠私人的捐助纔能夠再次組建起一支艦隊。這隻艦隊由200艘五排槳戰艦組成,於公元前242年下海。公元前241年,迦太基艦隊被摧毀。此時,迦太基人發現他們已經沒有能力再去援助西西裏島上的迦太基軍隊瞭。最後,迦太基人嚮羅馬求和,並接受瞭羅馬提齣的苛刻條件——迦太基放棄西西裏島及附近的若乾島嶼,在十年內嚮羅馬支付3200塔倫特,約閤350萬。美元的戰爭賠款。公元前241年,羅馬與迦太基之間的第一次戰爭,在持續瞭23年後,以羅馬勝利告終。到瞭戰爭後期,雙方都已經精疲力竭,也更加深刻地認識和理解瞭戰爭藝術。羅馬堅定地邁齣瞭關鍵的一步,這一步決定瞭它未來的命運,讓它第一次擁有瞭本土以外的領地,成為瞭海上大國。但是這一步一旦邁齣,就再也無法迴頭瞭。為瞭獲得海外利益,羅馬就必然會與其他國傢繼續發生衝突。這樣的利益衝突永無止境,隻會帶來一場接一場的戰爭。
  羅馬共和國的統治與徵服七十六、漢尼拔遠徵和迦太基滅亡迦太基人與羅馬人之間的這場戰爭實際上是一場世界爭奪戰,無論誰是最後的勝利者,都會成為地中海最強大的國傢。在這場著名的戰爭中,戰爭藝術發展到瞭一個新的高度。
  羅馬和迦太基都在盡力發展自己的勢力,而羅馬以犧牲迦太基的利益來達到這一目的。羅馬煽動駐守在撒丁島的迦太基雇傭軍發動叛亂,然後趁機入侵撒丁島和科西嘉島。盡管迦太基一再抗議,在講和後不到三年的時間,羅馬還是侵占瞭這兩個島。於是,羅馬擁有瞭三大可以作為抵禦迦太基基地的島嶼。幾年後,意大利受到瞭北方波榖地區高盧人的侵略,羅馬又一次捲入瞭殘酷的戰爭。高盧人被打敗後,他們不僅失去瞭土地,也喪失瞭公民身份。至此,羅馬帝國的領土擴展到瞭阿爾卑斯山下。阿爾卑斯以南的整個半島都被羅馬人拿下瞭。
  麵對咄咄逼人的羅馬人,為瞭彌補失去三大島嶼的損失,迦太基人把目光轉嚮瞭西班牙。當時的西班牙居民是西部石器時代晚期歐洲野蠻人的後代。迦太基將軍哈米爾卡爾打算在那裏開采銀礦,並在當地的土著居民中招募士兵,以創建一支對付羅馬的強大軍隊。但是,他在還沒有能夠實施這個決策前就死瞭。他的兒子漢尼拔繼承瞭他未完成的事業。漢尼拔是個天纔,在他的領導下,迦太基在西班牙的領土嚮北擴張,直到埃布羅河。在24歲時,漢尼拔就製定瞭一個雄心勃勃的攻擊羅馬本土的計劃,這個齣人意料的計劃非常大膽,並且似乎有可能摧毀羅馬帝國。
  當時,羅馬人正忙著對付高盧人,沒能仔細考慮迦太基人在西班牙的意圖,但羅馬還是和迦太基簽訂瞭一項條約,條約規定迦太基人不得越過埃布羅河。漢尼拔是一位有冒險精神並且非常英勇果斷的將領,這項條約正好讓他有機會在西班牙製造與羅馬的邊界糾紛(公元前219年)。在此後的大戰中,漢尼拔所嚮披靡,充分地展現瞭他的纔能。這場大戰稱得上是作為國傢的羅馬與漢尼拔之間的較量。因此,這場人們所說的第二次布匿戰爭被稱為漢尼拔戰爭似乎更加恰當。
  雖然羅馬元老院一直嚮迦太基首領強調,不要讓雙方的敵對行為公開化,但坐擁四萬精良部隊的漢尼拔早已經準備就緒,根本不理會他們。漢尼拔率領軍隊沿西班牙東海岸嚮北推進,他之所以采取這一行動是有幾個原因的。他知道迦太基艦隊在西西裏戰役中被摧毀瞭,已經完全失去瞭護衛能力,因此他不能從海上進攻意大利,而要將他的六韆騎兵從海上運往意大利風險太大;此外,在南意大利,他很可能會被當地人敵視,而北意大利有剛被羅馬打敗的高盧人,他們正盼望著這樣一個機會對羅馬復仇,漢尼拔試圖通過給他們提供報仇的機會來讓他們加入自己的軍隊。他還知道羅馬引起瞭盟友的不滿,所以隻要能在北意大利盡快獲勝,就能讓羅馬的盟友背棄羅馬,投靠迦太基,並通過戰爭爭取獨立,結束羅馬人對意大利的統治。當羅馬人還在盤算著入侵西班牙和非洲時,漢尼拔已經從北方攻入瞭羅馬本土。通過漢尼拔的嚴密部署,迦太基避開瞭進入西班牙的羅馬軍隊。羅訥河非常寬廣,並且水深流急,大象和騎兵的行進本就緩慢,軍隊還要為瞭避開羅馬軍隊而迂迴前進,這些都限製瞭漢尼拔的行軍速度。直到公元前218年的深鞦,漢尼拔纔到達阿爾卑斯山。他們有時在暴風雪中掙紮嚮前,有時在陡險的山道上攀岩,山道太窄時,他們還要鑿開岩石讓大象通過。俯身探視是一片讓人目眩的萬丈深淵,抬頭仰望是一座白雪茫茫的陡峭山峰,上麵還不時有當地人嚮他們丟石子。這一切讓漢尼拔的軍隊飢寒交迫,疲憊至極。在崎嶇的小道上,這位年輕的迦太基將軍會齣現在一切需要幫助的地方,他鼓勵戰士們,指導戰士們,給他們希望。但當他們終於穿過瞭阿爾卑斯山隘口(可能是塞尼斯山)進入波榖上遊地區時,軍隊隻剩下瞭34000人。這位英勇而年輕的迦太基將軍就這樣率領著人數不多的軍隊闖進瞭當時最強大的國傢。為瞭抵抗漢尼拔,羅馬從本國和盟國召集瞭70萬人,它可以從這70萬人中派齣一支又一支的大軍。而迦太基人已經喪失瞭製海權,漢尼拔不可能從本土獲得任何支援。因此,漢尼拔隻有快速取得軍事上的勝利,纔能點燃高盧人的復仇之火,從而獲得足夠的兵源。
  ……

前言/序言


群星璀璨的遠古迴響:古希臘城邦的興衰與文明的遺産 內容簡介 本書帶領讀者穿越時空的長河,深入探索古希臘文明波瀾壯闊的興衰曆程,聚焦於公元前八世紀至公元前一世紀之間,愛琴海沿岸那些光芒萬丈的城邦——它們如何從微小的聚落成長為影響世界格局的政治、哲學與藝術中心,又為何最終走嚮無可挽迴的衰落。這不是一部單純的編年史,而是對人類早期文明形態、政治思想的源頭、以及藝術與科學如何塑造西方世界基石的深度剖析。 第一部分:黎明之光——城邦的誕生與希臘精神的形成 我們將從“黑暗時代”的遺跡中探尋城邦(Polis)的萌芽。城邦不僅僅是一個地理概念,更是一種全新的社會組織形式和公民身份的載體。本書細緻描繪瞭斯巴達的軍事化社會結構、雅典的民主製度起源及其獨特的公民大會運作方式,並比較瞭科林斯、底比斯等其他重要城邦在經濟和政治上的側重點。 地理與命運的交織: 詳細分析希臘半島崎嶇的地形如何催生瞭相對獨立的城邦文化,以及海洋對希臘人貿易、殖民和思想交流的決定性影響。 荷馬史詩的迴響: 探討荷馬史詩對早期希臘價值觀(如榮譽、英勇和“阿瑞特”——卓越)的奠定作用,以及這些價值觀如何內化到城邦的公民教育之中。 殖民擴張的浪潮: 考察公元前八世紀至前六世紀的第一次殖民浪潮,分析其對母邦的經濟影響,以及如何在意大利南部(大希臘)、小亞細亞和黑海沿岸播撒瞭希臘的語言、信仰和城邦模式。 第二部分:黃金時代——理性、藝術與戰爭的交響 本篇聚焦於希臘文明的巔峰時期,即波希戰爭後的“古典時代”。這是一個思想空前活躍、藝術成就達到前所未有高度的時期,但也充滿瞭內部的猜忌與衝突。 雅典的民主實驗: 深入剖析伯裏剋利時代的雅典民主,探討其直接民主的機製、公民的定義(排除女性、奴隸和外邦人),以及公民參與公共事務的深度。重點分析雅典帝國主義的興起,如何將提洛同盟轉化為事實上的帝國,以及這與民主理念之間的內在矛盾。 哲學的覺醒: 追溯從泰勒斯、畢達哥拉斯到蘇格拉底、柏拉圖和亞裏士多德的知識譜係。本書著重闡述他們如何將探究的焦點從自然轉嚮瞭人類自身、道德和政治組織,並係統梳理瞭柏拉圖的“理想國”與亞裏士多德的經驗主義政治學之間的差異與聯係。 戲劇與建築的永恒: 細緻解讀埃斯庫羅斯、索福剋勒斯和歐裏庇得斯的悲劇如何通過對命運、正義和人性局限的探討,反映瞭城邦精神的焦慮與輝煌。同時,對帕特農神廟為代錶的古典建築美學進行分析,揭示其背後蘊含的數學和諧與人文精神。 伯羅奔尼撒戰爭的毀滅性影響: 詳盡描述雅典與斯巴達之間長達二十七年的衝突,分析其起因、關鍵戰役(如西西裏遠徵),以及戰爭如何從根本上動搖瞭城邦體係的穩定和互信,為後來的衰落埋下伏筆。 第三部分:黑夜降臨——城邦體係的瓦解與馬其頓的崛起 隨著伯羅奔尼撒戰爭的結束,希臘世界進入瞭一個長期的權力真空和思想轉型期。城邦的自主權逐漸被新的地區強權所取代。 城邦間的失序: 描述瞭斯巴達、底比斯先後稱雄的短暫時期,以及希臘城邦之間持續的內耗,使得它們在麵對北方崛起的新興力量時顯得疲憊不堪。 馬其頓的挑戰: 詳述腓力二世如何通過軍事改革、外交手腕和對希臘內部矛盾的利用,逐步將希臘城邦納入其勢力範圍。重點分析喀羅尼亞戰役(公元前338年)的戰略意義,它標誌著希臘城邦獨立政治時代的終結。 亞曆山大大帝的遺産: 雖然亞曆山大的徵服將希臘文化推廣至空前廣闊的地域,本書將探討這種“希臘化”現象對本土城邦的影響——它帶來瞭財富和新的世界觀,卻也使城邦的政治生活被邊緣化,公民的責任感逐漸消退。 第四部分:最後的掙紮與文化的存續 本書的最後部分,將目光投嚮城邦體係崩潰後的希臘世界,分析其政治上的依附性與文化上的韌性。 希臘化時代的城邦: 考察塞琉古、托勒密、安提柯等繼業者政權下,城邦地位的變化。它們成為地區王國的附庸或行政單位,其內部的自治權被削弱。公民身份的意義從政治參與轉嚮瞭法律保護下的社區生活。 新哲學的應對: 探討伊壁鳩魯主義、斯多葛主義和懷疑主義的興起,分析這些新的哲學流派如何適應一個大帝國下,個體感到渺小且無法掌控宏觀政治的時代。這些學說將焦點重新拉迴到個體的內心平靜和倫理生活。 羅馬的到來: 最終,本書以羅馬的崛起作為終結的標誌。詳述瞭羅馬如何通過一係列戰爭(如科林斯陷落),逐步將希臘本土和希臘化王國納入其統治之下。分析希臘在羅馬統治下,如何從政治主導者轉變為文化、藝術和哲學的輸齣中心,其文明的“衰落”實則是一種形態的轉化,為後世的羅馬帝國及歐洲文明奠定瞭不可磨滅的底色。 本書力求通過對政治變遷、思想演進和物質文明的綜閤考察,展現一個復雜、矛盾而又光輝的古希臘世界,揭示其輝煌時刻的內在張力,以及最終走嚮帝國附屬地位的曆史必然性。

用戶評價

評分

這部作品的敘事筆觸細膩得如同地中海夏季的正午陽光,將那些宏大曆史進程中被忽略的、個體生命的微小掙紮與輝煌瞬間,描摹得入木三分。作者似乎擁有某種近乎通靈的洞察力,能捕捉到時代脈搏的每一次顫動,並將其轉化為觸手可及的畫麵感。我尤其欣賞他對空間感的處理,無論是威尼斯港口潮濕的空氣,還是摩爾人庭院裏精緻的幾何圖案,都帶著一種強烈的、令人沉浸的質感。讀這本書,與其說是閱讀曆史,不如說是在經曆一場跨越世紀的旅行,你會不自覺地被捲入那些錯綜復雜的傢族恩怨、商業博弈,以及信仰衝突的漩渦之中。那種史詩般的厚重感,卻又被無數生動的細節所柔化,使得即便是最冷峻的政治分析,也充滿瞭人性溫暖的光澤。它不提供簡單的答案,而是拋齣無數值得深思的問題,讓人在閤上書頁後,仍久久地不能平靜,腦海中反復迴蕩著那些古老城牆上風化的石塊和無盡海浪的低語。

評分

我不得不承認,這本書的某些部分讀起來確實頗具挑戰性,它完全沒有迎閤現代讀者對於“易讀性”的期待,反而以一種近乎固執的姿態,堅持著敘述的完整性和復雜性。它毫不避諱地深入到中世紀晚期至近代早期錯綜復雜的經濟模型和條約細節中,涉及到大量晦澀的行會規定、航海技術變革以及宗教裁判所的判例。對於不熟悉該時期歐洲社會結構的讀者來說,初期的幾章可能會讓人感到有些迷失,仿佛走進瞭一個由拉丁語和古老的度量衡構成的迷宮。然而,一旦你剋服瞭最初的門檻,並且允許自己沉浸在這種知識的密度之中,你會發現作者是如何以一種近乎建築師般的精確性,搭建起一個龐大而堅固的論述框架。這種毫不妥協的專業態度,反而構成瞭其最大的魅力——它尊重讀者,相信讀者有能力去理解那些真正深刻而復雜的事物。

評分

從社會人類學的角度來看,這本書提供瞭一個無比珍貴的切片,它不僅僅關注瞭君主、將軍和教皇的行動,更將筆墨投嚮瞭那些推動曆史前進的無名之輩:行腳商人、抄寫員、海員、以及深宅大院裏的女性。作者通過挖掘那些零散的私人信件、海關記錄和傢庭賬簿,成功地重建瞭一個個鮮活的社會網絡。我們得以窺見,當遠洋貿易路綫開始轉移,當傳統的權力結構開始鬆動時,這些社會基石是如何感受到壓力,又是如何悄然做齣調整的。這種自下而上的視角,讓宏大的曆史敘事變得可感、可觸,甚至帶有某種傢庭劇的親密感。它讓你意識到,曆史絕不是書本上冰冷的時間綫,而是無數個柴米油鹽、愛恨情仇、生老病死交織成的復雜織錦。這是一部真正富有同理心和人文關懷的史學巨著。

評分

這本書最令人耳目一新的地方,在於它徹底顛覆瞭我對傳統“衰落”敘事的刻闆印象。以往的論述往往傾嚮於尋找一個明確的“轉摺點”,一個清晰的“衰亡”的開端,但作者似乎拒絕這種簡化的二元對立。他呈現的不是一個垂直的墜落,而是一個漫長、蜿蜒、充滿迴光返照和局部復興的動態過程。你會看到,在某些看似無可挽迴的衰退領域,總有那麼一小撮人,以驚人的韌性和創造力,在廢墟之上搭建起臨時的、卻又無比堅固的橋梁。這種敘事策略使得曆史的進程充滿瞭張力——它不是一個必然的結局,而是無數偶然選擇和個體意誌交織作用的結果。我讀到最後,心中的感觸不是悲涼,而是一種對生命和文明韌性的深深敬畏。

評分

簡直是一場語言的盛宴,文字的排列組閤達到瞭近乎詩歌的境界,但同時又保持著曆史學傢的嚴謹和洞察力。作者對於詞匯的駕馭達到瞭爐火純青的地步,他能用一個精準的動詞,描繪齣權力更迭時那種微妙的、不可逆轉的傾斜感。閱讀體驗是極富層次感的,初讀時,你會被其華麗的辭藻和宏大的結構所震撼,仿佛置身於一座精雕細琢的巴洛剋式教堂中,四處都是令人目眩神迷的裝飾。但深入其中,你會發現每一層裝飾之下,都隱藏著堅實的結構邏輯和無可辯駁的史實支撐。這種將文學美感與學術深度完美融閤的能力,在當代非虛構寫作中實屬罕見。它不是那種快餐式的讀物,而是需要你放慢呼吸,細細品味每一個斷句的重量,體會其背後蘊含的文化張力。這本書無疑需要讀者付齣專注,但它給予的迴報,遠超付齣的心力。

評分

地中海文明,和戰爭及貿易有關。

評分

這次618力度真是大,藉機囤瞭好多書,物流還是保持這麼快,贊

評分

好好好好好好!

評分

人類的精神傢園,自然文學的典範

評分

一本書裏的曆史足夠人研究一輩子瞭

評分

作者是比較讓人佩服的那一種,一是敘述的時間長,從公元前的地中海的曆史開始一直到延續到現代社會;二是收集的資料比較全,當然包括各種類、各領域的資料以及三百多幅圖片展示說明問題;三是敘述的方式也是讓人樂於接受的!!!給一個贊吧!!!!!

評分

非常不錯的書,非常有價值

評分

一下子又買瞭好多書,夠看一陣子瞭,希望活動多一些。

評分

◎布匿戰爭公元前146年迦太基城在大火中毀滅地中海成為帝國的內湖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