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与家具设计人体工程学(第二版)

室内与家具设计人体工程学(第二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程瑞香 著
图书标签:
  • 人体工程学
  • 室内设计
  • 家具设计
  • 设计原理
  • 人体测量
  • 舒适性
  • 健康
  • 第二版
  • 设计方法
  • 人机交互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252524
版次:2
商品编码:11835893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1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38
字数:371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设计专业从业人员
  《室内与家具设计人体工程学(第二版)》是一本比较全面系统的人体工程学教材。全面系统地介绍了人体工程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适合作为室内设计、家具设计、建筑装饰装璜等专业的人体工程学。
  是为满足室内设计、家具设计、建筑装饰装潢等专业的学生和该领域工程技术人员的需要而编写的一部教材,也可供从事建筑室内与家具设计专业人员学习和参考。

内容简介

  本书结合室内与家具设计,全面介绍了人体工程学的有关知识。包括人体尺寸,人体动作空间,各种家具功能尺寸设计,人的知觉、感觉与室内环境,人的行为心理与空间环境等。
  本书叙述简明,内容实用,适于用作室内设计、家具设计及建筑装饰装潢专业的教材,对设计技术人员也有较强的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程瑞香,东北林业大学,教授。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林业科技支撑计划子专题、江苏省基础研究计划、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黑龙江省博士后启动基金,哈市青年基金、国家木材节约中心项目等项目。曾获粱希青年论文奖、黑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贰等奖、黑龙江省自然科学技术成果奖三等奖、黑龙江省高校科学技术奖、“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科学技术奖”壹等奖等多项奖励。撰写及合著学术著作7部,发表论文五十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7篇,拥有第壹作者专利3项。

内页插图

目录

1绪论
1.1人体工程学概念/1
1.2人体工程学的起源与发展/3
1.2.1经验人体工程学阶段/3
1.2.2科学人体工程学阶段/4
1.2.3现代人体工程学阶段/6
1.3人体工程学研究内容/6
1.4人体工程学在室内与家具设计中的主要作用/7
本章思考题/9
2人体测量与人体尺寸
2.1人体测量学/11
2.1.1人体测量学的概况/11
2.1.2人体测量的内容/12
2.1.3人体测量的主要仪器和方法/13
2.1.4人体测量数据的统计处理/13
2.2人体尺寸/18
2.2.1人体结构尺寸/19
2.2.2人体功能尺寸/36
2.3影响人体尺寸差异的因素/38
2.4人体尺寸运用中应注意的问题/41
2.4.1根据设计的使用者或操作者的状况选择数据/41
2.4.2百分位的运用/41
2.4.3在设计中应分别考虑各项人体尺寸/43
2.4.4尺寸的定义/43
2.5常用人体尺寸在设计中的应用/44
2.6产品功能尺寸的设定/51
2.6.1产品功能尺寸设定的概念/51
2.6.2功能修正量/52
2.6.3心理修正量/52
本章思考题/52
3人体动作空间
3.1肢体活动范围/56
3.1.1肢体活动角度/56
3.1.2肢体活动范围/58
3.1.3手和脚的作业域/60
3.2人体活动空间/64
3.3居住行为与室内空间/72
3.3.1客厅/76
3.3.2卧室/78
3.3.3书房/80
3.3.4厨房/81
3.3.5卫生间/82
本章思考题/83
4人体力学
4.1静态肌肉施力/85
4.1.1肌肉施力的类型/85
4.1.2静态肌肉施力举例/86
4.1.3避免静态肌肉施力的方法/87
4.2提起重物/90
4.2.1腰病发病原因/90
4.2.2正确提起重物的方法/90
4.3手足的出力/91
4.3.1手的出力/91
4.3.2足的出力/93
4.4重心问题/93
本章思考题/96
5桌台类家具功能尺寸设计
5.1站立作业/99
5.2坐姿作业/101
5.2.1桌子功能尺寸的设计/101
5.2.2打字时的工作面高度设计/104
5.2.3电子化办公台设计/104
5.3坐立交替式作业/105
5.4斜作业面/106
本章思考题/108
6坐卧类家具功能尺寸设计
6.1坐姿生理和生物力学分析/110
6.1.1坐姿生理/111
6.1.2坐姿生物力学分析/117
6.2座椅的设计/119
6.2.1座位设计的基本原则/119
6.2.2座椅主要部分的设计要求/120
6.2.3常用座椅设计实例/131
6.3提高工作舒适性的方法/135
6.4座椅设计的新概念/137
6.4.1Ab工作椅/137
6.4.2马鞍椅/138
6.4.3Capisco椅/139
6.4.4跪式椅/139
6.4.5可转变坐姿的新型办公椅/140
6.5床的设计/140
6.5.1睡眠的生理/140
6.5.2床垫软硬度/141
6.5.3床的功能尺寸设计/144
本章思考题/146
7贮存类家具功能尺寸设计
7.1衣柜功能尺寸设计/149
7.2橱柜功能尺寸设计/150
7.2.1厨房布局的基本形式/150
7.2.2橱柜的功能尺寸设计/151
7.2.3厨房中的人体工程学/153
7.3书柜功能尺寸设计/155
本章思考题/155
8人的知觉、感觉与室内环境
8.1视觉与视觉环境设计/157
8.1.1视觉特性/157
8.1.2视觉现象/162
8.1.3视觉陈示设计/165
8.1.4光环境设计/167
8.1.5室内色彩设计/175
8.2听觉与听觉环境设计/178
8.2.1听觉的生理基础/178
8.2.2噪声的危害/179
8.2.3噪声控制/181
8.3触觉与触觉环境设计/183
8.3.1痛觉/183
8.3.2温度觉/184
8.3.3触压觉/185
8.3.4质地环境/186
8.3.5地板的选择/189
8.4嗅觉和嗅觉环境设计/196
8.4.1嗅觉/196
8.4.2居室空气主要污染物及其来源/197
8.4.3室内空气污染的防治/201
本章思考题/203
9人的心理、行为与空间环境设计
9.1室内环境中人的常见心理/206
9.1.1心理空间(知觉空间)/206
9.1.2领域性和个人空间/207
9.1.3私密性与尽端趋向/209
9.1.4依托的安全感/211
9.1.5幽闭恐惧/211
9.1.6恐高症/212
9.2人的行为习性和行为模式/212
9.2.1人的行为习性/212
9.2.2人的行为模式/214
9.3商业行为与店堂设计/215
9.3.1消费行为和购物环境/215
9.3.2店堂空间形式和特点/216
9.3.3店堂空间组合与环境氛围的营造/216
9.4就餐心理及餐厅环境设计/218
9.4.1人的就餐心理分析/218
9.4.2餐厅环境设计/219
9.5观展行为与展厅空间环境设计/221
9.5.1观展行为特征/221
9.5.2展厅空间环境设计与人体工程学/222
本章思考题/223
各章思考题答案225
参考文献237

精彩书摘

  第1章 绪论
  1.1 人体工程学定义
  人体工程学是一门研究人与机械及环境的关系的科学,人体工程学又叫人机工程学或人机工效学,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学科。
  一般来说,光凭“人体工程”(human engineering)的字义不足以表达其研究的内容,人体工程学在国外由于研究的方向不同,因而产生了很多不同的或意义相近的名称。在美国称为“human engineerin9”(人类工程学)或“human[actors engineerin9”(人类因素工程学);而西欧国家多称为“ergonomics”(人机工程学或人机工效学);其他国家大多引用西欧的名称。
  “ergonomics”一词是英国学者莫瑞尔于l949年首次提出的,它由两个希腊词根“er—9”(即工作、劳动)和“nomies”(即规律、规则)复合而成,其本义为人的劳动规律。由于该词能够较全面地反映本学科的本质,又源自希腊文,便于各国语言翻译上的统一,而且词义保持中立性,不显露它对各组成学科的亲密和间疏,因此目前较多国家采用这一词作为该学科的名称。
  人体工程学在我国起步较晚,名称繁多,除普遍采用“人一机一环境系统工程”、“人机工程学”外,常见的名称还有:“人体工程学”、“人类工效学”、“人类工程学”、“工程心理学”、“宜人学”、“人的因素”等。
  人体工程学是研究“人一机一环境”系统中人、机、环境三大要素之间的关系,为解决该系统中人的效能、健康问题提供理论与方法的科学。
  为了进一步说明定义,需要对定义中提到的几个概念:人、机、环境、效能和健康,作以下几点解释。
  人、机、环境三个要素中,“人”是指作业者或使用者,包括人的心理特征、生理特征以及人适应机器和环境的能力都是重要的研究课题。
  “机”是指机器,但较一般技术术语的意义要广得多,包括人操作和使用的一切产品和工程系统。怎样才能设计出满足人的要求、符合人的特点的机器产品,是人体工程学探讨的重要问题。在室内设计中“人一机一环境”系统中“机”的含义,主要指各类家具及与人关系密切的建筑构件,如门、窗、栏杆、楼梯等。
  人与机的关系密不可分,主要表现在:①人类为了实现某种目的,满足人类的某些需要而设计机器。②在设计、制造、使用、监视和维修等过程中,机始终受到人的制约和影响,机械的进步比人类要快得多。二者不平衡的结果一方面机给人带来的负担增加了,使人类受到很大的影响;另一方面,人类也在左右和影响着机械的性能。
  ……

前言/序言


《室内与家具设计人体工程学(第二版)》 书籍简介 在居住空间与工作环境中,人始终是设计关注的核心。人体工程学,作为一门研究人与环境交互关系的科学,其重要性在室内与家具设计领域日益凸显。《室内与家具设计人体工程学(第二版)》是一本深入探讨如何在设计实践中有效运用人体工程学原理,创造更舒适、安全、高效且美观的居住与工作空间的权威指南。 本书并非一本简单的图集,也不是一本纯粹的理论书籍。它巧妙地将人体测量学、生理学、心理学等学科知识与室内及家具设计的具体需求相结合,为设计师、建筑师、室内装饰师、家具制造商以及所有关注居住环境品质的读者提供了一套系统性的认知框架与实践工具。 核心内容概述 人体尺寸与空间关系: 本书首先会系统地介绍不同年龄、性别、体型的人体尺寸数据,并详细阐述这些尺寸在室内空间规划中的应用。从站立、坐卧、行走所需的最小空间,到储物、操作、通行等活动的适宜区域,本书都提供了详尽的图表和数据支持。例如,在厨房设计中,如何根据人体身高和手臂长度规划台面高度、橱柜深度以及操作流线,以减少疲劳并提高效率;在客厅设计中,如何通过家具的摆放和尺寸选择,创造出既有私密性又不失交流便利性的空间布局。 家具设计的人体工学考量: 家具作为人与室内空间最直接的接触点,其人体工程学设计至关重要。本书将深入剖析不同类型家具(如座椅、床、桌案、储物柜等)的关键设计要素。这包括座高、座深、靠背角度、扶手高度、床垫支撑性、桌案高度与深度等,如何依据人体生理结构和舒适度需求进行科学设定。本书会强调,一张舒适的椅子不仅仅是柔软的坐垫,更是对脊柱支撑、腿部压强、身体活动自由度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考量。同样,一张高效的办公桌,其高度和尺寸直接影响用户的坐姿、视线以及操作便利性,从而影响工作效率和健康。 照明、声学与温湿度环境的人体工程学: 除了静态的物理空间和家具,动态的环境因素对人的感知和舒适度同样具有决定性影响。本书将探讨如何通过照明设计来优化视觉舒适度,减少眩光和视觉疲劳,并根据不同区域的功能需求(如阅读区、休息区、工作区)提供适宜的光照强度和色温。在声学方面,本书会分析声音的传播规律,以及如何通过空间布局、隔音材料等手段,创造一个宁静、不被干扰的环境,提升居住者的专注力和放松感。对于温湿度控制,本书将从人体舒适区的角度出发,指导设计师如何选择合适的建筑材料、通风系统和采用户外环境特征,以营造四季宜人的室内气候。 心理学与行为学在设计中的应用: 本书深刻认识到,设计不仅仅是满足生理需求,更要触及人的心理感受。我们将探讨色彩、材质、纹理、空间序列等设计元素如何影响人的情绪、感知和行为。例如,不同色彩组合对空间大小的感知、对情绪的唤起作用;材质的触感如何影响人的愉悦度;空间的通透性与私密性如何平衡,从而满足人的安全感和社交需求。本书将引导读者思考,一个真正优秀的设计,能够引导使用者的行为,提升他们的生活品质,甚至在潜移默化中塑造积极的生活习惯。 特殊人群与通用设计: 随着社会老龄化和对包容性设计的日益重视,本书将特别关注老年人、儿童、残障人士等特殊人群的需求。它将详细介绍针对这些群体的设计考量,例如无障碍通道、防滑地面、易于操作的把手、安全的家具边缘等。更重要的是,本书将推广“通用设计”的理念,即在设计之初就考虑到所有人的需求,让设计能够适应广泛的使用者,而非为特定人群“量身定制”的附加设计。这种设计理念不仅体现了人文关怀,也更具前瞻性和经济性。 案例分析与实践指导: 《室内与家具设计人体工程学(第二版)》并非纸上谈兵。书中将穿插丰富的真实案例,分析优秀设计作品是如何成功运用人体工程学原理的,以及一些常见设计误区及其规避方法。通过这些案例,读者可以更直观地理解抽象的理论,并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的设计策略。此外,本书还会提供一系列可操作的图表、清单和评估工具,帮助设计师在项目初期就能进行有效的分析和决策,并在后期进行评估和优化。 本书的目标读者 本书适合所有参与室内与家具设计过程的人士,包括: 室内设计师与室内建筑师: 提升设计水平,创造更符合人体需求的空间。 家具设计师与制造商: 研发更符合人体工学、更具市场竞争力的产品。 建筑师与房地产开发商: 在建筑规划和住宅开发中融入人性化设计理念。 家居产品消费者: 学习如何选择和布置家具,提升居住舒适度。 设计类院校师生: 作为教学和学习的重要参考资料。 对生活品质有追求的个人: 了解如何通过设计优化自己的生活空间。 《室内与家具设计人体工程学(第二版)》 是一本能够陪伴您从理论到实践,从宏观规划到微观细节,全面掌握人体工程学在设计中应用的书籍。它将帮助您超越简单的美学堆砌,真正创造出以人为本、温暖舒适、高效实用的室内与家具设计作品,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与幸福感。

用户评价

评分

《室内与家具设计人体工程学(第二版)》在我看来,是一本真正意义上的“工具书”,它不仅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更重要的是,它教会我如何去思考和应用这些信息。我曾是那种只关注设计美学,而忽略了功能和舒适度的设计师,这本书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我的工作方式。书中关于“人体动力学”的阐述,让我开始关注人在使用空间和家具时的动态行为,而不仅仅是静态的尺寸。例如,作者在分析人行走、转身、弯腰等动作时,对空间净高、净宽的要求,以及对家具边缘的处理建议,都让我意识到,一个微小的设计失误,都可能对用户的体验造成显著影响。我特别赞赏书中关于“可调节性设计”的理念。在现代社会,人们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而“一刀切”的设计往往难以满足所有人的需求。这本书通过大量的案例,展示了如何通过设计可调节的家具、可变动的空间布局,来适应不同用户的需求,提升空间的灵活性和适应性。例如,可升降的办公桌,可折叠的餐桌,可调节角度的床头板,这些设计都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也让空间的功能更加丰富。这本书的另一个亮点在于,它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提供了大量的“设计指南”和“最佳实践”。这些指南不仅有具体的尺寸数据,还附有详细的图解和解释,让读者能够快速掌握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设计中。我最近在为一个狭小的公寓进行改造,书中的“小空间人体工程学”章节,为我提供了许多关于如何最大化利用空间、如何选择多功能家具的实用建议,让原本拥挤的空间变得更加舒适和实用。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能够帮助我成为一个更全面、更负责任的设计师,创造出真正能够提升人们生活品质的设计。

评分

翻开这本《室内与家具设计人体工程学(第二版)》,我首先被它扎实的理论基础所吸引。作者并没有直接跳入到各种尺寸和比例的堆砌,而是花了相当大的篇幅去阐述人体工程学发展的历史脉络,以及它在设计领域所扮演的核心角色。从最早期的工业设计萌芽,到后来对消费者权益的关注,再到如今对可持续性和包容性设计的深入探讨,历史的维度为理解当下的人体工程学原则提供了坚实的地基。书中对经典人体测量学研究的梳理,例如史密斯、格雷等先驱者的工作,让我看到了这项科学是如何从经验主义走向严谨的量化分析的。同时,作者并没有停留在历史的陈迹,而是将这些历史性的思考与现代设计理念巧妙地融合。他强调,人体工程学并非一成不变的教条,而是一个需要不断发展和适应的动态学科。这种前瞻性的视角,让我对书中所呈现的各种设计指南和案例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不再仅仅是死记硬背的数字,而是具有生命力的设计智慧。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对于人体工程学与心理学、生理学之间关系的探讨。作者深入浅出地解释了人类的感知、认知以及生理极限是如何影响我们对空间和物品的体验的。比如,关于视觉疲劳的研究,以及如何在照明设计中融入这些知识,让我第一次意识到,一个看似简单的灯光选择,背后却蕴含着如此复杂的科学原理。他对空间认知的研究,比如视线范围、行动轨迹的分析,更是直接指导了我今后在空间规划时,如何才能真正做到“以人为本”,而非仅仅追求视觉上的美观。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尺寸的书,更是一本关于“人”的书,它让我重新审视了设计与人类福祉之间的深刻联系。

评分

这本书的实际应用性简直超出了我的预期。作为一名刚刚步入室内设计行业的新人,我常常在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之间感到困惑,尤其是在面对客户需求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时。而《室内与家具设计人体工程学(第二版)》就像是我的一位经验丰富的设计导师,它用清晰、条理分明的方式,将抽象的人体工程学原理转化为可以直接应用的实践指南。书中对于不同功能空间(如厨房、浴室、卧室、办公区)的详细人体工程学分析,以及针对不同年龄段、不同体型人群的设计建议,都让我受益匪浅。我尤其喜欢它在家具设计部分的处理方式。不同于一般的设计书籍,它没有仅仅罗列市面上流行的家具款式,而是深入分析了每一种家具(如沙发、餐椅、书桌、床)在人体工程学方面的考量因素。从座深、座高、背高、扶手高度,到支撑面的倾斜角度,每一个细节都被细致地剖析,并配以大量的图示和数据。这使得我不再是盲目地模仿,而是能够理解为什么某个尺寸是最佳的,它如何影响用户的舒适度和健康。书中还提供了一系列关于“通用设计”的理念和方法,强调在设计中融入对残障人士、老年人以及儿童的关怀,这让我深刻认识到,优秀的设计应该具有普适性和包容性。我在最近的一个项目中,就尝试运用书中的“无障碍设计”原则,为一位行动不便的客户设计了厨房,通过调整台面高度、增加抽拉式设计,极大地提升了客户的居家便利性和生活品质。这本书的实践指导性,真的能够帮助我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设计成果,提升我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竞争力。

评分

我必须说,《室内与家具设计人体工程学(第二版)》的图文并茂,以及逻辑严谨的叙述方式,极大地增强了我的阅读体验。作为一名从事家居产品开发多年的从业者,我深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而这本书恰恰做到了这一点。书中大量的图解,无论是人体比例图、空间动线示意图,还是不同家具的分解图,都非常清晰、直观,能够帮助读者快速理解复杂的概念。我特别欣赏的是,作者在讲解每一个人体工程学原则时,都会配以相关的实际案例和数据分析。比如,在讨论人体坐姿时,书中不仅给出了不同椅子的坐高、座深、靠背角度的标准,还通过图示展示了不同坐姿下脊柱的受力情况,以及可能导致的健康问题。这种可视化和数据化的呈现方式,让我对人体工程学的理解不再是浮于表面,而是能够深入到其背后的科学原理。而且,作者在内容的组织上也下足了功夫,层层递进,逻辑清晰。从宏观的人体测量学基础,到具体的空间布局和家具设计,再到特殊人群的设计考量,每一个章节都围绕着“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展开,并且相互关联,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书中对于“人机工程学”在现代社会日益增长的价值的探讨,也让我深受启发。它不仅仅是关于舒适度,更是关于效率、安全和长期健康。我发现,在实际工作中,很多设计决策都可以从书中找到理论依据和解决方案。例如,在设计办公家具时,我过去可能更侧重于美观和功能性,而这本书让我意识到,调整显示器的高度、键盘的放置角度,甚至是鼠标的轨迹,都可能对用户的长期健康产生深远影响。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能够帮助我更科学、更全面地思考设计,从而做出更符合人体需求、更具前瞻性的产品。

评分

在我看来,《室内与家具设计人体工程学(第二版)》是一本真正具有前瞻性的著作。它不仅仅关注当下人们的需求,更预见了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并为我们提供了应对的思路。书中关于“技术整合”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让我看到了人体工程学与新兴技术的无限可能。例如,智能家居系统如何通过感应用户行为来自动调节环境参数,虚拟现实技术如何帮助我们提前模拟和评估设计方案,以及可穿戴设备如何为我们提供更精确的个人健康数据,从而为设计提供依据。这些内容都让我对未来的室内设计充满了期待。我尤其被书中关于“个性化设计”的理念所吸引。作者强调,在未来的设计中,我们应该更加关注个体的独特性,并提供更加个性化的解决方案。这不仅仅是满足简单的尺寸需求,更是要考虑到用户的职业、生活习惯、甚至是对美的追求。书中通过一些前沿的设计案例,展示了如何利用模块化设计、3D打印技术等,来创造出高度个性化的家具和空间。这让我意识到,未来的室内设计将不再是千篇一律,而是更加注重与用户的互动和共创。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能够帮助我突破传统的思维定势,拥抱变化,并积极探索未来设计的可能性。它让我明白,优秀的人体工程学设计,是能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演进的,它是一种持续的创新和进步。

评分

读完《室内与家具设计人体工程学(第二版)》,我最大的感受是,它彻底颠覆了我过去对“舒适”的认知。我曾经认为,舒适就是柔软的沙发、温暖的灯光,但这本书让我明白,真正的舒适,是建立在科学的生理学和心理学基础之上的。书中对“人体生物力学”的深入探讨,让我理解了人体在不同姿势下的压力分布、肌肉紧张程度,以及这些因素如何影响长期的健康。例如,作者在分析人体坐姿时,详细阐述了不同腰部支撑角度对脊柱健康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椅背的设计来提供最佳的支撑。这让我不再仅仅关注座面的柔软度,而是更注重椅子的整体结构和支撑性。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感官人体工程学”的部分。作者将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甚至味觉,都纳入了人体工程学的考量范畴,并探讨了它们如何影响人们在空间中的体验。例如,关于色彩心理学在空间设计中的应用,如何通过不同材质的触感来营造不同的空间氛围,以及如何通过声音设计来提升空间的舒适度。这让我意识到,室内设计不仅仅是关于物质层面的构建,更是关于情感和体验的营造。在最近的一个项目中,我尝试运用书中关于“声音设计”的理念,在客户的卧室中引入了吸音材料,并精心设计了灯光的明暗变化,最终营造出一种宁静、放松的氛围,得到了客户的高度评价。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帮助我从更深层次、更全面的角度去理解“舒适”,并将其转化为可操作的设计策略。

评分

我最近在准备一个关于老年人居住空间优化的项目,而《室内与家具设计人体工程学(第二版)》无疑是我手中最重要的参考资料之一。这本书在处理特殊人群的设计需求方面,展现出了令人印象深刻的深度和细致。它不仅仅是简单地提及“老年人需要什么”,而是深入剖析了老年人在生理、心理以及认知方面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如何直接影响他们与环境的互动。例如,书中关于视力下降、听力衰退、反应速度减慢以及平衡感减弱等方面的详细描述,让我能够更具体地理解为什么老年人需要更大的字体、更清晰的标识、更易于操作的家具以及更安全的地板防滑处理。我尤其对书中关于“通用设计”和“包容性设计”的章节印象深刻。作者强调,优秀的设计应该能够适应最广泛的用户群体,而不是仅仅针对“平均”用户。他提出的“设计无障碍”,意味着我们在设计时就需要考虑到不同身体能力、不同年龄、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的需求。在我的老年人居住空间项目中,我借鉴了书中关于“无障碍浴室”的设计建议,例如设置扶手、防滑地板、可调节高度的淋浴器等,这些细节的调整,都能极大地提升老年人的居住安全性和独立性。此外,书中对于“认知负荷”的讨论,也让我意识到,在设计中尽量简化操作、减少不必要的复杂性,对于老年人来说尤为重要。这本书让我不再仅仅将人体工程学视为一种技术手段,而是一种人文关怀的体现。它帮助我构建了一个更具同理心的设计视角,让我能够站在用户的角度,去思考如何创造一个更舒适、更安全、更具尊严的生活空间。

评分

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真正指导我进行空间规划和家具选配的书籍,而《室内与家具设计人体工程学(第二版)》正是这样一本让我爱不释手的宝藏。这本书的内容详实,逻辑清晰,而且非常注重实用性。书中对“人体测量学”的阐述,并非枯燥的数字罗列,而是通过大量的图例和表格,清晰地展示了不同年龄、性别、体型人群的身体尺寸和比例。我尤其喜欢它在“空间规划”部分的指导。从最小的储物空间到最大的公共区域,书中都提供了详细的尺寸参考和设计建议,例如不同家具之间的最小活动距离、最佳的视线高度、橱柜的开口高度等等。这些细节的考量,对于我在实际项目中避免常见的空间拥堵或布局不合理的问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我曾遇到过一个案例,客户抱怨家中厨房操作台面过高,导致做饭时腰部很不舒服。翻看这本书后,我才意识到,我过去在设计时,并没有充分考虑到客户的身高以及她做饭时的常用姿势,书中的“烹饪区域人体工程学”章节,为我提供了明确的台面高度建议,以及不同操作区域的合理布局。此外,这本书对于“家具设计”部分的深入分析,也让我受益匪浅。它不仅仅是介绍家具的外观,而是深入到家具的结构、材料以及与人体接触的每一个细节。例如,对于椅子的座深、座高、靠背角度的讲解,以及不同材质对舒适度的影响,都让我能够更专业地去判断和选择家具,而不是仅仅凭感觉。这本书真正地帮助我将人体工程学的理论,转化为实际的设计语言,让我能够为客户创造出既美观又舒适、健康的生活空间。

评分

《室内与家具设计人体工程学(第二版)》这本书,在我漫长的学习和实践过程中,无疑是一次重要的启迪。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尺寸的书,更是一本关于“理解”的书。作者在书中花了大量篇幅去阐述人体工程学背后的科学原理,从生理学、心理学到生物力学,层层递进,引人入胜。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书中对于“人”的细致观察和深入剖析。作者并没有将人看作一个静态的、标准的模型,而是将其视为一个充满活力、不断变化的生命体。例如,书中对人体在不同年龄阶段的骨骼发育、肌肉力量变化,以及在不同生理状态(如怀孕、哺乳、疲劳)下的需求变化,都进行了详细的描述。这让我能够更具同理心地去理解用户的需求,并设计出真正符合他们身体和心理需求的解决方案。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用户体验”的强调。作者认为,优秀的人体工程学设计,最终是为了提升用户的整体体验。这不仅仅是关于身体上的舒适,更是关于心理上的愉悦、操作上的便捷以及情感上的满足。他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展示了如何通过精妙的设计,让用户在使用空间和家具时,感受到贴心、安全和愉悦。我最近在为一家儿童乐园进行设计,书中关于“儿童人体工程学”的章节,为我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从儿童的身高、活动范围,到他们对于色彩、材质的偏好,再到他们对于游戏和学习空间的需求,都给了我极大的启发。这本书让我明白,真正伟大的设计,是能够与使用者产生共鸣,并为他们的生活带来积极改变的设计。

评分

这本书《室内与家具设计人体工程学(第二版)》的深度和广度,让我不得不惊叹于作者在相关领域深厚的积累。我一直认为,一个好的设计,最终要回归到人本身,而人体工程学恰恰是连接设计与人的关键桥梁。书中在探讨人体测量学时,不仅仅停留在静态的身体尺寸,而是深入分析了动态的身体运动、姿势以及人体在不同活动状态下的能量消耗。比如,作者详细介绍了不同人体姿态(站立、坐、卧)下脊柱的受力分布,以及关节的活动范围,这些都为我理解为什么某些家具的倾斜角度、某些空间的尺寸配置会影响人的舒适度和健康提供了科学的依据。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人机交互”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这让我第一次将我们在电子产品设计中常谈的人机交互概念,与室内空间和家具的联动起来。例如,如何通过灯光、声音、触感等多种感官信息,来引导用户在空间中的行为,如何设计能够提供即时反馈的家具,这些都极大地拓展了我对室内设计边界的理解。书中关于“可持续人体工程学”的讨论,也让我眼前一亮。作者将环境因素、材料选择以及生命周期成本都纳入了人体工程学的考量范畴,这让我意识到,真正优秀的人体工程学设计,不仅要考虑当下的舒适和健康,更要对环境负责,对未来负责。我在这本书中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种全新的设计思维模式。它让我明白,好的设计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需要跨越多个学科的界限,并且始终以人为核心,以长远的福祉为目标。

评分

这本书说的很基础,适合入门学员

评分

速度快 京东免运费起步价提高了 运费也提高了

评分

感觉内容不太全面,其它还好。还有就是包装也太简陋了吧,,,

评分

书很好,物流很快,挺不错的,

评分

很好,很不错,超级好

评分

很好!很棒!搞活动购买!

评分

设计师必备品

评分

这本书不太详细,但内容还算是可以,可以学到东西,但不多

评分

正品,东西很好,价格给力。下次还来光顾。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