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心理学(精装修订版) [Introducing Child Psychology]

儿童心理学(精装修订版) [Introducing Child Psychology]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英] H. 鲁道夫·谢弗(H. Rudolph Schaffer) 著,王莉 译
图书标签:
  • 儿童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
  • 儿童发展
  • 心理学
  • 教育心理学
  • 亲子关系
  • 行为发展
  • 认知发展
  • 情绪发展
  • 心理健康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1275654
版次:1
商品编码:11837387
包装:精装
外文名称:Introducing Child Psychology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56
字数:379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关心儿童心理发展的家长、老师等

  作为家长,您是否也有这些困惑?

  ◇为什么有的孩子更聪明?

  ◇什么原因导致儿童情绪不稳?

  ◇儿童是生来就害羞还是后天养成害羞的性格?

  ◇男孩和女孩的养育方式应当一样吗?

  ◇早期经历对孩子心理的影响真的那么大吗?

  ◇父母应该在儿童的学习中起作用吗?

  ◇儿童早期的攻击性会预示着成年后的暴力与犯罪吗?

  

内容简介

  本书介绍和总结了关于儿童心理学的**发现和成果,回答了近些年来家长、老师和社会都广泛关注的儿童成长方面的问题。儿童与成人相似但又不同,近些年关于儿童的研究话题历久弥新,本书通过客观的研究阐明了儿童发展的本质,语言浅显易懂、结构清晰完整。无论是选修心理学课程的学生,还是教育工作者,或是想知道“孩子为什么不高兴”的家长,都会发现这是一本非常实用有趣的书。

作者简介

  H. 鲁道夫·谢弗(H. Rudolph Schaffer),英国著名的心理学教授,英国心理学会会员,主要从事儿童心理发展的研究,著有多本心理学方面的著作。


  王莉,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现执教于北京大学心理系,主要从事儿童社会性情绪、同伴关系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研究。

精彩书评

  这本书详细概述了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内容。书中虽有不少学术用语,但是本书浅显易懂,读者完全能够理解儿童心理学的不同研究方法和一些较难的概念。作者坦言,在整个实证样本中,孩子是非常有趣的、重要的。书中的每一章都开辟了专栏来阐明具体的问题,让读者真正洞察孩子的世界。所有的父母都渴望了解孩子,那么这本书不能错过。

  ——伯尼·卡特(Bernie Carter) 英国中央兰开夏大学(University of Central Lancashire)儿童护理系教授


  谢弗的这本书通俗易懂,它简洁地描述和评价了关于儿童心理学的概念、观点及新研究成果,以及其在了解和照料儿童中的实际意义。它为学生及大学课程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新话题。

  ——帕梅拉·考尔德(Pamela Calder) 英国南岸大学(South Bank University)心理学高级讲师


  这是一本非常精彩的书,清晰地阐释了儿童心理发展的新研究成果。它不仅提出了很多使家长和儿童研究者非常感兴趣的话题,而且有理有据地给予了答案。这本易懂、有趣、充满智慧的书,推荐给所有的家长、学生和教师。

  ——朱迪·邓恩(Judy Dunn) 伦敦精神病学研究所研究员


目录

第一章 认识儿童 / 001
002 什么是儿童心理学
性质和目的 / 002
研究方法 / 004
横断研究和追踪研究 / 005
006 我们为什么需要儿童心理学
主观方法回答问题 / 007
客观方法回答问题 / 010
理论的作用 / 012
013 小结
014 阅读书目
第二章 儿童的本质 / 015
016 何谓儿童
017 历史视角
作为微型大人的儿童 / 017
作为弱者的儿童 / 019
当今的儿童 / 020
022 文化的视角
儿童养育方式的差异 / 022
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倾向 / 024
不同文化中的性格发展 / 027
028 成年人对儿童的观念
观念体系的性质 / 028
影响儿童发展的因素 / 030
031 小结
032 阅读书目
第三章 人生之初 / 033
034 遗传
基因传递 / 034
基因紊乱 / 036
先天和后天 / 038
关于基因的说法的真伪 / 044
046 从受孕到出生
产前发育阶段 / 047
环境对产前发育的影响 / 049
054 新生儿对世界的适应
分娩及其心理学影响 / 054
早产儿 / 055
新生儿眼中的世界 / 058
行为模式与大脑 / 064
父母的适应 / 070
073 小结
074 阅读书目
第四章 建立关系 / 075
077 关系的本质
079 家庭
家庭作为一个系统 / 079
家庭的多样性和儿童发展 / 085
离婚及其影响 / 089
091 形成依恋
依恋的本质和功能 / 092
发展过程 / 093
安全性―不安全性 / 097
内部工作模式 / 101
同伴之间的关系 / 103
水平的和垂直的关系 / 104
同伴关系对儿童发展的作用 / 106
同伴群体中的地位 / 108
111 小结
112 阅读书目
第五章 情绪发展 / 113
115 什么是情绪
性质和功能 / 115
生理基础 / 117
发展过程 / 121
123 儿童的情绪概念
情绪语言的出现 / 123
有关情绪的对话 / 124
思考情绪 / 127
130 情绪的社会化
获得表现规则 / 132
父母的影响 / 134
138 情绪能力
什么是情绪能力 / 138
从他人控制到自我控制 / 140
为什么儿童的情绪能力不一样 / 142
146 小结
147 阅读书目
第六章 作为科学家的儿童: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 / 149
150 基本理论观点
151 目的和研究方法
理论的基本特征 / 155
157 认知发展的阶段
感觉运动阶段 / 158
前运算阶段 / 164
具体运算阶段 / 168
形式运算阶段 / 172
174 对皮亚杰理论的评价
贡献 / 174
不足 / 176
182 小结
184 阅读书目
第七章 儿童是学徒:维果斯基的社会认知发展理念 / 185
186 简介
生平 / 186
理论 / 187
193 从他人帮助到自我帮助
最近发展区 / 193
成人如何帮助儿童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 195
如何提供有效帮助 / 199
同伴能扮演指导者的角色吗 / 201
文化因素在成人对儿童的学习帮助中起什么作用 / 202
合作胜于单干吗 / 205
207 评价
贡献 / 207
不足 / 208
209 小结
210 阅读书目
第八章 作为信息加工者的儿童 / 211
212 心理活动的模型
大脑是计算机吗 / 212
216 思维的本质
如何开始 / 217
符号表征:语言、游戏和绘画 / 221
231 组织能力
概念形成 / 232
脚本建构 / 236
237 记忆
记忆的本质 / 238
记忆的发展 / 239
自传式记忆 / 243
儿童作为目击者 / 247
248 对于他人的思考
描述他人 / 248
解释他人 / 250
254 小结
255 阅读书目
第九章 运用语言 / 257
258 什么是语言
语言的本质和功能 / 258
使用语言是人类特有的能力吗 / 262
咿呀学语 / 266
句子的形成 / 269
语言获得是否有关键时期 / 273
交流能力 / 277
读写能力 / 281
283 解释语言获得
行为主义观点 / 283
先天论观点 / 284
社会交互作用论观点 / 286
294 小结
295 阅读书目
第十章 走向成年 / 297
298 成为一个人
个性的生物基础 / 298
建构一个自我 / 300
自尊:本质和发展 / 303
青春期的自我 / 306
对自我发展的影响 / 309
获得性别感 / 313
319 发展的连续和变化
研究连续性 / 320
从早期行为预测以后的发展 / 323
从早期经历预测以后的发展 / 329
追踪成长轨迹 / 332
335 小结
336 阅读书目
338 术语表

精彩书摘

  孕期少量饮酒是否影响胎儿

  大量饮酒对胎儿的影响已是证据确凿,但人们似乎还不愿接受少量饮酒也可能导致危害这一观点。西雅图追踪研究是在美国进行的一个大规模的研究,它找到一些具有说服力的证据(Olson,Streissguth,Sampson,Barr,Bookstein 和 Thiede,1997;Streissguth,Barr 和 Sampson,1990)。

  在这项调查中,研究者对 500 名孕妇进行了访谈,以确认她们在孕前及孕期中的酒精摄入习惯。其中少于 1% 的孕妇有严重酗酒问题,另有 80% 的孕妇承认在孕期中曾经饮酒。研究者也提出了关于酒精、咖啡因等依赖性药物摄入的问题。在这些孕妇分娩后,研究者对她们所生的子女分别在出生后 2 个月、8 个月、18 个月,以及 4 岁、7 岁和10 岁时进行了评估。在每次跟踪调查中,研究者都对这些儿童进行广泛的与其年龄相当的神经发育和心理发展测试。

  研究发现,即使在摄入少量酒精的母亲群体中,孕期酒精摄入也被发现具有消极作用摄入酒精的孕妇所生胎儿在出生时更容易出现呼吸紧张和心跳不稳的症状,并在产后两天内显示出行为缓慢、吮吸无力及各种中枢神经障碍的迹象。在随后的婴儿期中,他们的行为和脑部发育都略微滞后,而从 4 岁开始,那些出生前每天接触一盎司以上酒精的儿童就明显地显示出较低的智商。他们与不饮酒的母亲生出的孩子相比,智商成绩要低大约 7 分。相差 7 分并不是大问题,但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差异,而且这项研究表明这个差异值与母亲的酒精摄入量成正比。在7 岁以后,学习障碍变得更明显,主要表现为阅读和算术能力较低,这些问题尤其与母亲的“豪饮”有关,例如在怀孕早期经常饮酒且每次达5 杯以上。有可能这些认知困难实际上反映了这些儿童在保持注意力方面的障碍;警觉测试表明这些儿童在注意力和反应力两方面都较弱;与此相吻合的是,这些儿童刚出生时对光和声的反应,以及随后对乳头的反应都显得较为迟缓。因此,很有可能源自于中枢神经系统的某种基础性的器质性缺陷。

  尤其引人注意的是,那些由于在孕期少量饮酒的母亲生出的儿童即使到了少年期仍表现出不少问题。有的问题体现为信息加工缓慢或低效率,从而影响学习成绩;其他问题则可能与自卑和反社会行为相关。 当然,不是所有在出生前接触酒精的个体都显示出缺陷;然而这项研究清楚地表明:哪怕是少量的接触酒精, 也可能给儿童正常的适应性功能带来风险。

  埃米莉睡前的独白

  埃米莉是家里的第一个孩子,父母都在学术研究单位工作。她是一个明显具有高智商的儿童,语言的发展要高出平均水平许多。她睡前习惯和父母对话,一旦他们不在,她会和自己说话,直到睡着为止。在她21 个月到 36 个月大时,一位对早期语言发展感兴趣的心理学家凯瑟琳?纳尔逊以录音的方式记录她和父母的对话,以及她自己的独自。后来,这些记录的结果被一些研究者分析,最后由纳尔逊总结成书,书名为《床边絮语》(Narratives from the Crib)(1989)。

  这些结果中, 最让纳尔逊惊讶的是埃米莉的对话与独白之间的差别。一般假设,儿童的语言发展需要依赖对话者的协助,但是埃米莉独白能力的发展却优先于她的对话能力。尤其令人惊讶的是,她具有用一个主题将她所说的话串联起来的能力;而当她与成人对话时,却只用短句来回应。在埃米莉的独白中,最常见的主题是她以说故事的方式来讲述所发生的或她想象中的事。从这些叙述中,我们可以看出埃米莉的心理发展和她对自己的经验所做的解释。

  这些记录表明儿童会积极地了解他们所生活的世界。埃米莉以一种系统的方式来思考她自己的经验,寻找因果关系,并以语言的方式在心中思考:对这些经验加以说明、分类、归纳,以及最后区分哪些是有问题的。这就好像她的大脑把系统化的经验组织起来,并且这种独白反映了他试图去创造一个一致性的心理世界。

  纳尔逊指出,这个研究最重要的发现是明白儿童本身是可以思考、感觉和行动的,有能力与其他从事相同活动的人互动。15 个月的研究发现,随着埃米莉的成长,她会增加使用对个人的指代,如“埃米莉”和“我”等词大量出现。这表示她开始察觉到自己本身,并能区分自己与他人的不同。首先,埃米莉不但会思考那些已经发生和将要发生的事,还会思考哪些应该发生,这也显示出她已经有一种规范的概念,这些规范是她自己和别人需要遵守的;其次,她开始将想象的元素放进她的描述中,而不再只是现实的事件,这足以让她的心理活动更加丰富。最后,显示了埃米莉对时间概念的掌握。她使用越来越多的表示时间的词,如

  明天、待会儿、不久,等等。这显示她能以时间先后的方式来整合事件,以一种特别的时间顺序来思考事件。

  埃米莉并不是一个典型的2岁儿童,特别是她优秀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记录中可以发现,她是属于比较敏感的儿童。但是,她的好奇心及努力了解周围事物的特性,可以在其他儿童身上找到。从他们的语言中,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到他们是如何应对日常生活的挑战的。

  ……

前言/序言

  儿童令人着迷,他们非常重要。这两个非常好的理由使我们想对儿童了解得更多一些。儿童令人着迷是因为他们和成年人既相似又不同:一方面,他们明显有潜力发展出成熟个体才具有的各种能力;另一方面,他们具有只在他们那个年龄段特有的能力和要求,需要我们去承认、去尊重,也需要我们去关注。儿童令人着迷还因为儿童期的本质就是发展变化。 观察新生儿长成幼儿,再一步步长成学龄前儿童、学龄儿童和少年、青年,试图解释这些变化中暗藏的各种机制,这不仅吸引人的智力工作,而且能满足感情上的需要。

  早期经验对心理有不可挽回的影响吗?我们在何种程度上是被遗传因素塑造的?为什么一些儿童比另一些儿童更早地获得语言能力?离婚对各年龄段的孩子有什么样的影响呢?有最理想的方法帮助儿童学习解决问题的技能吗?哪怕仅仅是为了满足好奇心,我们也希望回答这些问题,以及其他很多在日常抚养和教育儿童中产生的问题。

  儿童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社会的未来取决于我们怎样抚养和教育下一代。这样,又有许多问题产生了。是否存在着某些“正确的”抚养孩子的方法,可以帮助他们充分挖掘潜能呢?有哪些冒险的因素是我们需要了解和避免的?早期攻击性是预示着以后暴力和犯罪的一个危险信号吗?儿童能够弥补失去的重要经历吗?比如,应该在婴儿期和父母形成亲密关系的经历;在上学前要接触很多读物的经历。对这些问题的回答不仅对儿童的养育者有意义,对教育、福利、健康和教育领域的政策制定者也有意义,有助于他们制定出最符合儿童健康发展的政策。

  儿童心理学的目标是要通过客观研究建立起一个能够回答上述问题的信息基地。这样,我们就能够得到儿童发展本质的事实性结论,而不仅仅是一些看法。尽管儿童心理学还是一门年轻的学科,但它在过去的半个世纪左右有了长足的发展。因此,在这样的一本书里要将它的方方面面都讲清楚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必要的。相反,本书的目的是要对现有的发现做一个总结,着重介绍近些年大家广泛关注的问题,并对儿童心理学的本质及其成就做一说明。本书适于任何想了解儿童心理学的读者,不论是因为他们在学校里选修心理学课程,还是因为职业(教育、社会工作、心理治疗和法律),或者仅仅是对“什么让孩子不高兴了”感兴趣。

  本书写给那些没有任何心理学基础知识的读者。尽管我试图避免过分的专业化,但是有时一些专业术语是必需的。此外,为了更详细地说明,本书的某些特殊地方会用表格来罗列文章中讲述的某些特殊问题。想对本书讨论的问题做更深探讨的读者,会在每章的末尾找到相关阅读书目。衡量本书是否成功的一个标志是,本书的读者在多大程度上受到激励去继续阅读这些书目,进而更深入地探讨这门学科。

  H. Rudolph Schaffer


开启理解孩子内心世界的奇妙旅程 您是否曾为孩子突如其来的情绪波动而困惑?是否曾想过,是什么样的力量在驱动着孩子的成长,塑造他们的性格?是否渴望找到一条更有效的途径,来解读他们稚嫩的语言和行为背后深藏的意义?《儿童心理学(精装修订版)》正是您探寻这些奥秘、开启理解孩子内心世界的奇妙旅程的最佳指南。 这本书并非枯燥乏味的学术论著,而是一份充满智慧与人文关怀的实践宝典。它以严谨的科学研究为基石,用生动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地剖析了从生命孕育之初到青春期少年,孩子们在生理、认知、情感、社会性等各个发展阶段的关键特征、内在需求以及可能遇到的挑战。它将带您穿越儿童心理学的浩瀚星河,领略人类成长过程中那些令人惊叹的规律与个体差异。 洞悉成长的每个关键节点 本书的结构设计清晰而富有逻辑,循序渐进地引导读者深入理解儿童发展的每一个重要阶段。 从呱呱坠地到蹒跚学步:感知与探索的萌芽 这一阶段,新生儿虽看似脆弱,却已拥有惊人的学习能力。他们如何通过视觉、听觉、触觉来感知周围世界?吸吮、抓握等本能反射如何为日后的精细动作奠定基础?书中将详尽解读婴儿的感知发展,从对光线、声音的反应,到对人脸的偏好,再到早期认知能力的雏形,如物体恒常性的形成。您将了解到,即使是最初的咿呀学语和笨拙的爬行,都蕴含着孩子探索世界、建立与环境互动的强大驱动力。我们将深入探讨亲子依恋的重要性,如何通过安全、稳定的依恋关系,帮助孩子建立最初的安全感和信任感,这对他们日后的人格发展至关重要。 童年早期:语言的爆发与思维的飞跃 当孩子开口说话,世界仿佛为他们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本书将详细阐述儿童语言发展的神奇轨迹,从最初的词汇学习到句子的构建,再到抽象思维的萌芽。您将了解,孩子为什么会“说个不停”,他们的提问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求知欲。同时,皮亚杰等心理学家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经典理论将被娓娓道来,帮助您理解孩子思维的独特性——他们是如何从具体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他们为何会对“为什么”充满好奇,以及他们对事物进行分类、推理的早期尝试。书中还会关注这一阶段儿童的情绪发展,他们如何体验和表达喜怒哀乐,以及如何开始学习情绪的调节。 童年中期:社交的拓展与规则的理解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们的社交圈开始扩大,他们不再仅仅依赖父母,而是开始与同伴互动、建立友谊。本书将深入分析儿童的社会性发展,包括他们如何学习合作、分享,如何理解和遵守规则,以及在群体中扮演不同角色。您将了解,为什么孩子有时会表现出“两面派”,在家乖巧,在外却调皮;他们是如何在玩耍中学习社交技巧,解决冲突,以及发展出同理心的。书中还将探讨游戏对儿童发展的多重意义,从促进身体协调到激发创造力,再到学习社会规范。 青少年时期:身份的探索与情感的激荡 青春期是生命中最具挑战性也最富变革性的阶段之一。孩子们开始思考“我是谁?”,渴望独立,并面临着生理、心理和社交的巨大变化。本书将深入剖析青少年身份认同的形成过程,探讨他们在学业、人际关系、未来规划等方面所经历的挣扎与探索。您将理解,为什么青少年会表现出叛逆、焦虑或情绪不稳定,这些都是他们在寻找自我、划定界限的正常表现。书中还将关注青春期情感世界的复杂性,初恋的萌动、友谊的深化、对未来的迷茫,以及如何帮助他们平稳度过这一“多事之秋”。 剖析影响儿童成长的关键要素 除了按年龄段划分的成长脉络,本书还从多个维度深入剖析影响儿童成长的核心因素,帮助您更全面地理解孩子的内在世界: 认知发展:思维的魔方 本书将带领您走进儿童认知发展的奇妙世界。您将了解到,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是如何感知、记忆、学习和解决问题的。从早期的感觉运动阶段的探索,到直观运算阶段的形象思维,再到形式运算阶段的抽象逻辑推理,您将看到思维是如何一步步变得复杂和精妙。书中还会介绍不同理论流派对儿童认知发展的见解,比如信息加工理论如何解释孩子的学习过程,建构主义如何强调孩子主动构建知识的重要性。理解这些,将帮助您更有针对性地引导孩子的学习,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情感发展:情绪的海洋 情绪是儿童内心世界的晴雨表。本书将深入探讨儿童如何体验、表达和管理自己的情绪。从婴儿时期的基本情绪,到儿童期复杂情绪的涌现,再到青少年时期情感的深度与广度,您将看到情绪是如何随着成长而日益丰富和深刻的。书中将关注如何帮助孩子认识和接纳自己的情绪,如何学习有效的应对策略,以及如何培养他们的同理心。您将了解,那些看似“无理取闹”的情绪背后,往往隐藏着孩子未被满足的需求或尚未学会的表达方式。 社会性发展:人际的连接 孩子是社会性的生物,他们的成长离不开与他人的互动。本书将详细阐述儿童社会性发展的轨迹,包括他们如何学习与他人建立关系,如何理解社会规范,如何发展合作与竞争意识。您将了解到,从早期模仿成人行为,到与同伴建立友谊,再到理解社会角色的复杂性,每一步都充满了学习与成长。书中还会关注家庭、学校、同伴群体等不同社会环境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以及如何帮助孩子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 个性与气质:独特的闪光点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拥有自己独特的气质和个性。本书将探讨气质对儿童行为和发展的影响,以及如何理解并接纳孩子的个体差异。您将了解到,有些孩子天生就比较活泼好动,有些则相对内向安静,这些差异并非好坏之分,而是他们与世界互动的方式。书中将强调,了解孩子的气质,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因材施教,发掘他们的潜能,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特殊儿童的理解与支持 对于一些在发展过程中可能面临特殊挑战的孩子,本书也将提供有益的视角。它将简要介绍一些常见的儿童发展障碍或学习困难,如自闭症、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等,并强调早期识别、科学干预和家庭支持的重要性。本书旨在为家长和教育者提供基础的认知,以期更好地理解和支持这些孩子,让他们也能健康成长,发挥潜能。 点亮育儿之路的智慧之光 《儿童心理学(精装修订版)》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儿童心理学的书,它更是送给每一位关心孩子成长者的珍贵礼物。它将帮助您: 成为更懂孩子的父母: 摆脱盲目猜测,用科学的视角去理解孩子的行为,洞悉他们的真实需求。 建立更和谐的亲子关系: 掌握有效的沟通技巧,用爱与理解化解冲突,建立深厚的信任。 激发孩子的内在潜力: 了解孩子的学习规律和兴趣点,提供最适合的引导,助力他们成为更好的自己。 应对育儿中的挑战: 面对孩子的成长困惑和行为难题,拥有更科学、更理性的应对方法。 培养健康快乐的孩子: 帮助孩子建立积极的情绪管理能力,发展健全的人格,拥有幸福的童年。 本书语言朴实亲切,案例丰富生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非常适合家长、教育工作者、心理学爱好者以及所有对儿童成长充满好奇的人阅读。它将为您打开一扇全新的窗户,让您用更深邃、更温暖的目光,去欣赏和陪伴孩子成长的每一个奇迹。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翻开《儿童心理学(精装修订版)》,踏上这场充满爱与智慧的旅程,用科学的眼光,温暖的心灵,陪伴孩子,一同成长!

用户评价

评分

哇,这本书真是让人眼前一亮,翻开第一页就感觉掉进了一个奇妙的世界。虽然我不是专业的心理学学生,但作者的文笔实在太吸引人了,把原本枯燥的理论讲得生动有趣,就像在听一位经验丰富的长者娓娓道来。尤其是在描述儿童情绪发展的那几个章节,那种细腻入微的观察力,让我这个当父母的都感到汗颜,原来我们常常忽略了孩子内心那么多复杂的小剧场。它不是那种冷冰冰的教科书,而更像是一本充满智慧和同理心的指南,时不时地会冒出一些“原来如此”的瞬间。对于想更深入了解孩子内心世界的家长来说,这本书绝对是打开新世界大门的一把钥匙。我特别喜欢它在不同年龄段的划分,让我们可以对照着自己的孩子,找到最贴切的解释和应对方式,而不是泛泛而谈。读完感觉心头豁然开朗,对育儿的焦虑也少了很多,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具建设性的理解和耐心。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和排版简直是艺术品级别的享受,拿在手里沉甸甸的,纸张的质感也特别好,每一次翻页都觉得是对知识的尊重。内容上,它没有过多纠缠于那些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而是用大量贴近生活的案例和故事来构建理论框架,这一点非常人性化。我注意到它对“依恋理论”的阐述特别有深度,不仅仅停留在安全依恋和不安全依恋的分类上,更是深入挖掘了早期互动模式如何塑造孩子未来的人际关系模式,这对我反思自己的教养方式很有启发。而且,书里穿插的一些实验结果解读,虽然是严肃的科研数据,但作者处理得非常得当,既保证了科学性,又让普通读者能够理解其深层含义。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仅告诉你“是什么”,更重要的是告诉你“为什么会这样”,这种追根溯源的态度,让人读起来更有收获感,感觉自己真的在积累实用的心智工具。

评分

说实话,我本来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买的,因为市面上很多育儿书都大同小异,感觉总是在重复几句口号。但《儿童心理学(精装修订版)》完全打破了我的预期。它最让我惊喜的是对“逆反期”和“社交焦虑”这两个热点话题的处理方式,没有采取简单粗暴的“镇压”或“鼓励”策略,而是提供了一套系统性的、基于发展阶段的干预路径。例如,它详细分析了孩子说谎背后的心理动机,不是简单地贴上“不诚实”的标签,而是引导我们去探究孩子是否在压力下感受到了“表达真实”的危险。这种看待问题的角度,非常具有启发性,它教会我如何从孩子的视角去构建沟通的桥梁,而不是用成人的标准去评判他们。阅读过程非常沉浸,我常常会停下来,对照着书中的描述,在脑海里重现孩子过去的某个场景,然后豁然开朗。

评分

我是一个比较注重实操性的读者,所以非常看重一本书的“可用性”。而这本精装修订版在这方面做得极为出色。它没有停留在理论的介绍,而是在每一章的末尾,都设置了“实践建议”或“反思清单”,这对我帮助极大。比如,在讨论儿童的自我概念形成时,书中不仅解释了“镜像自我”的概念,还给出了父母在日常对话中如何使用肯定性语言的具体范例,那些小小的措辞调整,带来的影响却是巨大的。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沉稳、客观,即便是讨论到一些敏感或有争议的教育方法时,它也能做到引经据典,不偏不倚,让读者自己去权衡和选择最适合自己家庭的路径。总而言之,这是一部值得反复翻阅、并伴随孩子成长的案头必备宝典,它提供的知识深度和广度,远远超出了我对一本“儿童心理学”书籍的初始预期。

评分

这本书的体量确实不小,但阅读体验却出奇地流畅,这得益于它清晰的逻辑结构和详尽的索引系统。我发现它在处理“天赋与环境”这个经典议题时,采取了一种非常平衡的视角,避免了极端唯心或唯物的倾向。特别是关于“可塑性”的探讨,提供了大量基于神经科学的证据,让我对早期教育的投入充满了信心,同时也提醒我,教育是一个持续调整和适应的过程,而非一蹴而就的工程。我最欣赏的是,它并没有把孩子塑造成某种“完美范本”,而是强调了接纳每一个孩子独一无二的“发展轨迹”。对于那些在教育路上感到迷茫,甚至有些力不从心的家长来说,这本书就像是请了一位顶尖的儿童发展专家常驻家中,随时可以查阅,随时可以获得最可靠的知识支持。

评分

给宝宝买的,内容不错,值得推荐

评分

好看的书,值得购买,喜欢。

评分

特别喜欢!喜欢会让我的幼教事业更上一层楼!

评分

方便快捷,值得分享。

评分

经典图书 质量不错 读完继续来评价

评分

厚厚的一本,包装印刷都非常不错

评分

快递速度很快,书是正版。

评分

买了很多书 快递也很迅速 还碰上活动 很优惠

评分

推荐的书,很不错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