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为论道之语,也是代表孔子思想的结论之语。然而由于各种历史原因,《论语》智慧的真相一度被误读。本书不迷信程朱等儒学大家,以经典印证经典,引经典印证《论语》,指出后人对《论语》的误读,并在大量论据的支撑下提出新的解读。
作者还用大量的篇幅把孔子言行放置到先秦的大环境中,还原了当时的历史真实,更有利于理解《论语》与现实的关系,并让人体悟今人如何利用《论语》的智慧。作者不断把文字拉回现实,以先秦人文精神关照当下,指导今人如何读懂“修身、治国、平天下”的智慧,凸显了《论语》的时代精神。本书讲评透彻,探本朔源,深入浅出,文字活泼透达,是读懂《论语》的超好版本。
《新解论语》本书分上下论,共二十篇,上论以时习时行始终,下论以先进介绍孔门十杰始,以《尧曰》承继中华道统终。篇篇联系紧密,逻辑清晰,《为政第二》教人知行合一、学以致用,《八佾第三》将学、行落实于礼法制度,《里仁第四》强调仁为礼本,勿殉名失实,《公冶长第五》起,依前述内圣外王的标准展开人物评论。
作者还从《论语》章句中分析孔门诸贤言行,勾勒当时的历史情境,从其性格及经历诸方面要素进行精准分析,凸显《论语》更深层次的丰盈智慧。《新解论语》还用大量的篇幅,探讨了《论语》人文精神的时代价值,指出其对现实的借鉴意义。
刘君祖,1952年生,祖籍湖南宁乡。台湾周易文化研究会创会理事长,中华孙子兵法研究会副会长,中华奉元学会现任理事长。
刘君祖先生精研传统经典近四十年,尤其深修《易经》,为近年来享誉海内外的易学大家。
刘君祖先生于书院讲授传统经典近三十年,授课内容涉及四书五经、诸子百家,以及佛家经典。他讲授的传统经典,注重依经讲经,体贴经义,将深奥难懂的义理,转化为切实有用的人生智慧,呈现了传统文化的真味道,开启了现代中国人真正读懂中华传统经典的方便之门。多年来,他一直孜孜致力于两岸的文化交流和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推广工作。
上篇
绪论
学而篇第一
为政篇第二
八佾篇第三
里仁篇第四
公冶长篇第五
雍也篇第六
述而篇第七
泰伯篇第八
子罕篇第九
乡党篇第十
下篇
先进篇第十一
颜渊篇第十二
子路篇第十三
宪问篇第十四
卫灵公篇第十五
季氏篇第十六
阳货篇第十七
微子篇第十八
子张篇第十九
尧曰篇第二十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说:“重温那些传统的经典要旨,并能从中领悟新的精神,就有资格做老师了。”
我们现在阅读经典就是“温故”,“温故”的目的不是让你做经典的奴隶,而是让你能在此基础上开创新时代的思想,这样的人才有资格做老师。换句话说,每个时代的人都需要传承旧的东西,传统的经典就像一服药的引子,要能借此开发你自己的智慧,这样才能确保传统得以发扬光大,不断创新。如果用这个标准来衡量,现在大部分的老师恐怕都不够格。因为温故比较容易,可完全没有办法知新的老师一定很多。孔子是万世之师表,属“圣之时者”。《公冶长篇》中“赐也何敢望回”,子贡只是闻一知二,可是颜回闻一知十。闻一,是温故;知二,知十,是创新。孔子还对子贡说过,我可以跟你谈《诗》了,因为我“告诸往”,你已经能“知来者”了。“来者”就是未来,就是有所创新。另外,我们常说“革故鼎新”、“洗心革面”,“革”是革除旧的东西,“鼎”是创造出新的东西。因为时代不同了,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累积过去的知识,还要把那些知识完全消化吸收,真正地活学活用。大家如果去台湾彰化的鹿港,就能看到它的文物馆前面有一副对联,引用的是朱熹的诗句:“旧学商量加邃密,新知培养转深沉。”这也是“温故知新”的意思。“旧学”就是古典的学问,“商量”是说你不能照本全收,因为传统文化也有很多弊端,也有很多是需要淘汰的。旧学我们要承袭,可必须经过一个切磋琢磨的过程,让它变得更深邃、更缜密,故称“旧学商量加邃密”。后面是“新知培养转深沉”,很多新知识,还没有经过时代的淘洗、考验,有些东西可能还不成熟,所以要在“旧学商量加邃密”的文化底蕴下,让新知逐渐转向“深沉”。不管是旧学还是新知,都是需要加工的,旧学要商量、要加邃密,让它滴水不漏,能够应付新时代的问题;新知识要培养得它有一股劲道,变得深沉。这两句话是典型的新旧结合,“温故而知新”。
另外,“温故而知新”的“而”不是虚字,“而”在这里是“能够”的意思。为什么我们总强调读经典的重要?因为传统是底蕴,是根本,你生活在一个新的时代,很多创新就是从温故中来的,继往开来嘛!如果你完全切断了跟“故”的联系,创新的“本”就没有了。“一元复始,万象更新”的“复”就是回归到那个根基的本,然后伸枝展叶,开花结果,生长出新的东西。
……
《论语》可说是中国第一书,华人社会从孩提起即深受其影响,八岁读触动情思,八十岁时再读仍觉隽永无穷。人生在世,己立立人,己达达人,二十章一万六千多字几乎谈遍,句句精练到位,若能虚怀体悟,真诚实践,确可身心受益。旧社会高度崇尚,近代西化浪潮冲击,多所轻慢忽视,当代世变酷烈,人心失守,不少人又重新探究审理。然而,《论语》智慧的真相一般人依旧未明。
《论语》为四书之首,以孔子思想为核心,义理涵盖曾子整理的《大学》、子思传述的《中庸》,并启发后续的《孟子》思想。由于汇编的方式为语录问答体,似无严谨的论述体系与结构,古今的读者多难一以贯之。其实,孔子晚年删定《五经》,其究竟圆融的思想在《诗》、《书》、《礼》、《易》、《春秋》中有完整展现,尤其《易经》与《春秋》为孔学微言大义的根柢。不通《五经》,不会真正了解《论语》所言为何,孔子那些因机触发、自然流露之语,若熟悉经旨,便可知其所谓,豁然贯通矣。
有鉴于此,《论语》为论道之语,也是代表孔圣思想的结论之语。孔子集华夏文化思想之大成,又深悟与时创新的重要,孟子誉其为“圣之时者”。《学而篇》开宗明义即宣讲:“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乡党篇》最末记师徒出游,山梁雌雉见机而作,夫子叹曰:“时哉!时哉!”前后对照,终始一贯。今本《易传》中处处引用“子曰”,强调时机时势的重要,时舍时行,时用之义大矣哉!引《易》印证《论语》,必有助于全面而深入理解孔子思想的真相。
本书特色之一,即将《四书》、《五经》融会贯通,尤重以《易》证论,依孔解孔。《论语》的生命智慧活泼透达,易理博大精深,本书以明白晓畅的演说方式细细讲述,希望读者能真实受益。孔子为儒家思想的大宗师,弟子三千人,成才者七十二贤,堪承教化衣钵的颜回又英年早逝,孔子去世后儒分为八,说好是处处开花,其实也是学团的内讧分裂。这段弘法传道的历程值得省思研究,供仁人志士鉴往知来。本书另一特色即从《论语》章句中分析孔门诸贤言行,尝试勾勒一二历史情境。司马迁《史记》有《孔子世家》与《仲尼弟子列传》,钱穆《怀旧游》有文曰《当年齐鲁衣冠》,皆情致动人。本书花不少篇幅传述孔门人物,立意宏深,期各方读者善思体会。
一般多认为孔门弟子汇编《论语》,只是以类相从,篇章间并无多大逻辑关系,是又不然。上论以时习时行始终,下论以先进介绍孔门十杰始,以《尧曰》承继中华道统终,都见编辑巧思与深意。《学而第一》勉励人终生学习,《为政第二》教人知行合一学以致用,《八佾第三》将学、行落实于礼法制度,《里仁第四》强调仁为礼本勿殉名失实,《公冶长第五》、《雍也第六》起,依前述内圣外王的标准展开人物评论。这些删、订、赞、修的编纂深意,本书皆予阐发说明。
人类文明跨世纪以来,天灾人祸不断,真正是乱世或佛教所谓的末法时期景观,令人凛然生惧。要摆脱文明发展的困境,华夏文化的王道理念与淑世情怀确能提供出路。《易》卦排序困( )后为井( )为革( ),井卦所论即返本开新,凿井及泉汲引往上,可纾解地表亢旱水荒之困,取之不尽,用之不绝。《论语》知人论世,真挚恳切,我视之为昏昏乱世的“儒心流泉”,本书略作汲引以飨当世,期仁人君子裁量焉。
《新解论语》的上篇,给我带来的是一种沉浸式的体验。仿佛我不再是一个旁观者,而是置身于孔子所处的时代,和他在一起与人交流,感受他的思想。作者在解读时,非常注重营造一种“现场感”。他不仅仅是翻译,更是“再现”。他会描绘出人物的表情,还原出对话的场景,甚至模拟出当时的情绪。这让那些原本只是文字的篇章,瞬间变得鲜活起来。我记得有一段讲到颜回“不迁怒,不贰过”,我之前只是觉得这是个美德,但作者通过对颜回在困境中的冷静和坚韧的描写,让我看到了这种美德背后蕴含的强大内心力量。他甚至会对比现代人在压力下容易情绪失控的例子,让我深刻认识到,这种“不迁怒,不贰过”并非易事,而是需要高度的自律和深刻的自我认知。这种解读方式,让我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去参与思考,去体会。读这本书,就像是在参加一场跨越千年的思想对话,既能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又能体会到现代人的共鸣。我感觉自己仿佛也跟着孔子,一起在思考,一起在成长。
评分《新解论语》(上篇)带给我的,是一种“aha!”的顿悟时刻。我一直对《论语》中的很多话感到困惑,觉得它们脱离实际,或者过于含糊。但通过这本书,我找到了理解它们的钥匙。作者在解读时,非常注重挖掘那些被我们忽略的细节,以及孔子话语背后的潜台词。他会通过一些“反向解读”,或者“换位思考”,来引导读者去思考问题的不同层面。比如,关于“苛政猛于虎也”,我以前只觉得是批判暴政,但作者却深入分析了“猛于虎”的背后,是百姓的苦难和生存的艰难,以及孔子对民生的深切关怀。他甚至会联想到现代社会中一些关于“规则与人性”、“自由与秩序”的讨论,让我惊叹于孔子思想的超前性和普适性。阅读的过程,就像是在解一个复杂的谜题,每一章的解读,都像是为我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让我看到更广阔的风景。我开始不再畏惧《论语》,而是怀着一种探索的心态去阅读,去发现,去获得属于自己的“aha!”时刻。
评分这部《新解论语》(上篇)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打破了我对传统儒家经典的刻板印象。我一直以为《论语》是关于“仁义礼智信”的宣讲,是教人如何做个“好人”的教条。但这本书的作者,却挖掘出了《论语》中更多元的面向。他并没有回避那些听起来“不那么正能量”的论述,而是将其置于更广阔的语境中进行解读。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的章节。我以前总觉得这是一种对立,是划分好坏。但作者却从心理学、社会学的角度,分析了坦荡与忧虑背后的原因,探讨了如何才能达到内心的平和。他甚至会用一些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例子,比如“选择困难症”、“社交焦虑”等等,来类比“小人长戚戚”的处境,让我觉得非常贴切。这种解读,让《论语》不再是冰冷的说教,而是变成了温暖的关怀,帮助我们理解自己,也理解他人。这本书让我明白,即使是几千年前的思想,也能触及我们现代人内心深处的困惑,并且提供出非常有建设性的解决方案。
评分这本《新解论语》真是让我眼前一亮!一直以来,我对《论语》的理解都停留在课本上的片段,觉得它古老而深奥,有些距离感。但这本书的出现,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上篇的开篇,作者就以一种非常贴近现代生活的方式,将那些看似遥远的道理,用鲜活的例子一一阐释。我记得其中讲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我以前总觉得这不过是读书方法,但作者通过对现代人学习新技能、掌握新知识后带来的成就感和满足感的描绘,让我深刻体会到“时习”不仅仅是复习,更是一种融会贯通、学以致用的过程。这种解读方式,一下子就拉近了我与《论语》的距离,让我觉得孔子的思想并非束之高阁,而是可以融入到我们日常的点点滴滴之中。而且,作者在解析的过程中,还会穿插一些当时的历史背景和文化风俗,这让原本干巴巴的文字瞬间变得生动有趣,也更能理解先贤们为何会那样说。阅读的过程,就像是在听一位学识渊博的长者,娓娓道来,既有智慧的光芒,又不失亲切的温度。我尤其喜欢书中对“君子”的解读,不再是高高在上的道德楷模,而是指出君子在为人处世中的智慧和担当,这让我对如何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有了更具体的方向。
评分读完《新解论语》(上篇)后,我最大的感受是,原来《论语》这本书,是可以被“玩”起来的!我之前尝试过读一些传统的《论语》解读,总觉得像是在啃一本“圣贤语录”,一本正经,让人提不起兴趣。但这本书的解读风格,完全不一样。作者仿佛是一位身处我们这个时代的智者,他没有用晦涩的古文,也没有生硬的道德说教,而是用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把孔子的话聊透了。比如,关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我一直以为就是指朋友相聚的开心,但书中却从社交的本质、人际关系的维护、乃至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情感交流的匮乏,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他甚至会用一些有趣的社会现象来佐证,让我忍不住拍案叫绝。这种“跳脱”式的解读,让我重新审视了《论语》的价值。它不只是古代的经典,更是洞察人性、指导人生的智慧宝库。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停下来思考,结合自己的经历,去体会作者所说的“新解”。有时候,会觉得被点醒,有时候,会觉得自己之前的想法太片面。总的来说,这本书让我对《论语》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兴趣,也让我开始真正思考,如何在现代社会活出“论语”的味道。
评分有新的感悟
评分非常好的书籍,非常好的阅读。
评分红红火火恍恍惚惚呵呵哈哈哈呵呵哈哈哈呵呵哈哈哈
评分好书值得阅读,包装也到位,京东自营值得信赖。
评分非常非常非常不错
评分书收到了,不错不错
评分论语,是本非常经典的书,如果没有人教你怎么去读,光靠个人的能力去读通,是不可能的事情,这本书就是开启宝库的钥匙。
评分学习
评分从前不懂得珍惜,不知道浪费多少积分,自从京东积分可以抵现金的时候,才知道你的重要。后来我就把这段话复制了,走到哪,复制到哪,即能赚积分,还非常省事;特别是不用认真的评论了,开心又快乐,呵呵哒~!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