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林徽因一生充满诗情画意,不知承载着凡尘里多少女子的美梦。她的脱俗气质令人赞叹,她的女人哲学更值得今人学习。
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民国才女的前世今生,一代绝世佳人的人生哲学。
胡适说她是中国一代才女,对她刮目相看,敬若上宾;
徐志摩说她是动人的红颜知己,为她如痴如狂,为她写下了绝美情诗;
金岳霖说她是人间四月天,宁愿生不娶,也要在远处默默地注视着她;
梁思成更是她如珍宝,与她相濡以沫,比翼双飞,一生不离不弃。
林徽因之所以成为林徽因,不仅在于灵性与才华,更在于她外柔内刚、顽强不屈的品格和爱能爱到至深至纯、诚又诚到如痴如醉的风采。
林徽因一生不缺美貌,不缺才华,更不缺柔情,这份柔情不知暖了尘世间多少心肠!因为这份似水的柔情,林徽因赢得了丈夫梁思成的真爱以及一般男人少有的包容。当梁思成问她为什么会选择自己时,她说:“答案很长,得用一生的时间来回答,你准备好听了吗?”柔情女子用自己的方式告诉他,如果要得到答案,必须要用一生来寻找。
本书从林徽因的一生入手,以榜样的力量,总结出女性出世入世的哲学和技巧。
张茉,文学硕士,长期从事文学翻译、编辑、策划等工作。
第一章
知性女子那最经久的美
3世间一朵永开不败的莲花
8胸藏文墨虚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
13书香气质,妆点美丽容颜
17在路上,遇见更好的自己
21我就是我,颜色不一样的烟火
26知性美,感性与理性完美交融
30洗去凡尘,内心一片静好
第二章
气质如兰本是一场心的修行
35最好的成全,是在美丽中绽放自己
38精雕细琢,女人不可“无衣”
41做自己的纤夫,拉自己的船
45石韫玉而山晖,水怀珠而川媚
48即便老去也要优雅
52素面朝天,依然与众不同
56当女人成了母亲,花便成了树
60外柔内刚,岂不更好
第三章
今生爱上你不是偶然是必然
67人生若只如初见
72有一种爱情注定没有结果
76食得人间烟火,爱不是全部
80此心安处,便是吾爱
84如果爱,请行动
87心有灵犀是最美的距离
91爱若不是成全,宁可转身离去
第四章
你若不离不弃我必生死相依
97在岁月深处,品一杯浪漫美酒
101做一个纯净的糟糠
105冷漠不关心才是真正的悲剧
109信你,爱便海阔天空
……
第一章
知性女子,那最经久的美
世间一朵永开不败的莲花
要想提高自己的修养,首先要养成守时的习惯。无论是开会、赴约,不要迟到,不管有什么理由,对其他人而言,迟到都是缺乏教养的表现。其次,要培养谈吐风度。大声说话是本能,小声说话是文明,不能轻易地大喊大叫,尖声咆哮。一些女人习惯了大嗓门说话,这种习惯让人不胜其烦。另外,也不要使用一些污秽的口头禅。第三,对人态度要亲切随和,不自傲,要心地善良,富有同情心。
你若盛开,清风自来。对于林徽因的气质,女作家文洁若说过:“林徽因是我生平见过的最令人神往的东方美人。她的美在于神韵——天生丽质和超人的才智,与后天良好高深的教育相得益彰。”的确,林徽因的优雅气质源自她良好的修养以及超人的才智。
林徽因从小不仅接受了良好的传统教育,而且还接受了先进的西方教育,可谓是中西合璧,受到了中西双重文化背景的熏陶,其修养绝非一般女子可比。
林徽因生在一个官宦世家,祖父林孝恂是清代进士,后在浙江为官,祖母游氏也不是一般女子,喜欢读书,擅长书法,
气质典雅高贵,是一位贤淑端庄的美丽女子。
气质是可以遗传的,祖父与祖母的气质与度量遗传到了下一代人的骨子里,每个都是才子佳人,气质脱俗。林徽因的父亲林长民就传承了林孝恂的才华与文人气质,面容清秀,又蓄有胡子,是一个修养脱俗的美髯男子。很小的时候,林长民儒雅之风深深影响了林徽因。小小年纪就说话得体,知书达理,领导能力超群。后来,林长民发现女儿的天赋后,就以朋友的身份与林徽因相处,对她谆谆教导。另外,祖母与大姑母也非常喜爱林徽因,教她识字学画,攻读诗文,因此林徽因在这个大家庭接受了中国传统教育的熏陶。
林徽因接受了中国传统教育熏陶,具有古典气质之美,同时又受西方先进教育的熏陶,具有新潮开放的特质。
1916年,林徽因被送进英国教会创办的培华女子中学读书,和她一起入学的还有她的表姐。培华女子中学的教师都是外国人,用英语给学生们上课,另外这所学校的校规很严格,平时学生们住在学校,只有到了礼拜天,学生们才能到家里住。
林家有女初长成,12岁时林徽因梳两条细长的辫子,秀丽的脸庞上有两个小酒窝儿,笑起来十分惹人喜爱。但是因为林徽因小时候体弱多病,所以她有些消瘦,就如同一株亭亭玉立的嫩柳,纤柔而清纯。
在培华女子中学,林徽因学会了衣着打扮的艺术,还学会了优雅的谈吐和举止礼仪。
首先,从衣着上来看,林徽因开始懂得了什么是品位,什么是得体,什么是优雅。在林徽因进入培华女子中学的时候,学校给她发了校服。校服是根据林徽因的身材量身定做的,林徽因穿上后显得十分可体。校服是根据“五四”时代女学生装改良而来的——中式的偏襟立领琵琶扣圆摆上衣,西式的及膝百褶裙,深色丝袜,黑色皮鞋,典雅秀丽中又有种端庄大方的气质。每当林徽因走在大街上的时候总会引来行人的瞩目。
其次,从言行举止上来看,培华女子中学的教育让林徽因学会了一个女孩子应有的礼仪,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颇具大家闺秀的风范。林徽因和同学们在一起时,非常活泼可爱,从小就具表演才能的她模仿着英文习作课上老师的语调,惟妙惟肖地配合着动作说:“姑娘们,读书吧,多读书不仅能教会你们写作,还能教会你们热爱这个世界。亲爱的。”同学们看到林徽因的表演都笑弯了腰。
1920年,林长民给女儿写了一封信,信中说想带着林徽因一同去英国。第一是让她多参观外国的事物,增长见识;第二是让她陪伴在父亲的身边,领悟父亲的胸怀与修养;第三是让她暂时离开琐碎的家庭生活,开拓她的眼界,为培养她改造社会的见解与能力打下基础。父亲林长民的目的是将这位自幼聪颖出众、美貌不群的女儿培养成一位知性女子。
一个女人如果没有才华,不会有人怪她,但是如果没有好的修养,即使她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也不会有人欣赏她。因为良好的修养是一个女人随身的标签,是女人气质的根本。
林徽因静若幽兰,芬芳四溢,时间可以扫去她的年轻容颜,但不能扫去她经过岁月的积淀而焕发出来的优雅气质。这种气质就是她经过岁月的洗礼而成就的个人修养与智慧的外在流露。
女人最好的容颜在20岁左右,一旦过了25岁就会走下坡路,而气质是永恒的,一个懂得修身的女子,只会被岁月洗练打磨得更加光彩照人、魅力四射。所以女人最经久的美在于修养而非外表。
像林徽因这样的知性女子,良好的修养让她们散发出优雅气质,出众的品德和广博的学识让她们走到哪里就会成为哪里的焦点。
林徽因比同时代写《致小读者》时的冰心要刚健,比写《莎菲女士》时的丁玲要干练,比写《呼兰河传》时的萧红要柔韧,比张爱玲、陆小曼、王映霞等民国佳丽要清新,堪称现代中国追求女性独立自由、充分展示女性才情光华的一代才女。
有修养的女人会在不经意间流露出良好的气质,而粗俗的女人与优雅气质无缘。前者对待金钱、生活、娱乐有着正确而成熟的态度,并能约束自己的言行举止,能与别人和谐相处;后者则虚荣,放纵而媚俗,以自我为中心,蔑视礼仪与规范,令人见而生厌。
有修养不一定总能为你带来好运,但没有修养却往往会与幸运擦肩而过。像徐志摩、金岳霖这样的男人通常只尊敬如林徽因这种富有修养的女人,他们默默地接近她,保持某种亲密状态,并且以此为荣,而且依恋于这种关系。如果能把这样的她娶回家,共度一生,是他们的梦想。虽然徐志摩与金岳霖都未能抱得佳人归,但是内心对林徽因的那种迷恋与痴情是永不改变的。
可见,修养是一个女人最保值的包装,值得每一个女人去培养。台湾的一位教授说:“她的造型那么自然端庄,她的身段那么健康修长,她的举止那么动人大方,她说话的声音那么悦耳动听,她的表达能力那么清晰机警,她的智商和知识那么充实丰盈。这是我心目中的现代女性形象,也衷心渴盼女人们有此修养。”
修养不是名人的专利,它属于每一个女人,修养也与金钱权势无关,无论你是何种职业、何种年龄,哪怕你是社会中普普通通的一个女人,你也可以拥有良好的修养。但是,良好修养不是靠上速成班就可以拥有的,需要你用时间去积累。
气质如同一本书的封面,修养则是内容,有了吸引人的内容,人们便会情不自禁地想打开它。女人如书,只要注意加强修养,相信总有一天,你会成为一个气质优雅的知性女子。
……
说实话,在读这本书之前,我对林徽因的了解更多是停留在“才女”的光环下,对于她内心深处的思考,以及她是如何形成自己独特的人生观,并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而这本书,就像一把钥匙,为我打开了通往林徽因内心世界的大门。作者在叙述中,并没有回避她人生的坎坷与挣扎,反而将这些经历作为她哲学思想形成的重要养分。我尤其赞赏作者对她建筑理念的深入剖析,那种将艺术、科学与人文关怀融为一体的思考,展现了她超越时代的远见。她对传统建筑的保护,对现代建筑的探索,都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工作,更是她对民族文化身份认同的思考。而书中关于她对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理解和传承,也让我看到了她身上那份深沉的文化自觉。她不仅仅是一位作家、一位诗人,更是一位真正的文化传承者。这本书让我理解了,她的“女人哲学”,并非是狭隘的性别视角,而是对生命、对艺术、对历史、对文化的一种全面而深刻的理解,是一种如何在复杂世界中保持独立思考和精神自由的智慧。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就足够吸引人,带着一种宿命感和探究的勇气。“我用一生来回答”,这是一种怎样的付出,又是怎样的追寻?林徽因,这个名字本身就自带光环,她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位传奇女性,集建筑学家、诗人、作家于一身,她的才情、她的经历、她与那个时代风云人物的交集,都构成了一段段引人入胜的故事。我一直对林徽因充满好奇,但总觉得对她的了解停留在一些零散的碎片上,比如她与梁思成、徐志摩、金岳霖之间的情感纠葛,或是她参与设计国徽的传说。这本书的出现,仿佛提供了一个契机,让我能够更深入、更系统地去理解这位女性。我期待它能不仅仅描绘她的人生轨迹,更能挖掘出她思想的深度,她如何在那个动荡的时代,在男性主导的社会环境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并活出自己的价值。书名中的“女人哲学”更是点睛之笔,我很好奇,一位如此具有独立精神和卓越才华的女性,她的“女人哲学”究竟是什么?是关于爱情的理解?是关于事业的追求?还是关于自我存在的定义?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找到答案,看到一个更加立体、更加鲜活的林徽因,一个不被时代束缚,勇敢而智慧的灵魂。
评分这本书的阅读体验,与其说是在看一本传记,不如说是在与一位伟大的灵魂进行跨越时空的对话。作者以极其克制而又充满力量的笔触,勾勒出林徽因丰富而复杂的一生。我惊喜地发现,这本书并没有将重点放在绯闻和八卦上,而是深入挖掘了她精神世界的深度,以及她对人生、对艺术、对社会的深刻见解。她对“美”的定义,不仅仅停留在视觉层面,更是一种对生命本真的追求,一种对生活细节的体察。她身上那种既有大家闺秀的温婉,又有独立女性的坚韧,这种矛盾而统一的气质,在她的人生哲学中得到了完美的体现。我特别欣赏她对待爱情的态度,那是一种成熟而通透的理解,既有火焰般的激情,也有流水般的淡然。她对朋友的真诚,对家人的责任,都展现了她人格的魅力。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一个真正的“女人哲学”,并非是固步自封的狭隘,而是拥抱世界,独立思考,并在不断体验和反思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精神归宿。这是一种关于如何活得更明白,活得更精彩的智慧。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才真正明白,林徽因的人生何止是才华横溢,更是一场深刻的哲学思辨。我原以为这本书会聚焦于她与几位著名男士的感情纠葛,但事实远非如此。作者以一种非常细腻和宏大的视角,将林徽因置于她所处的时代洪流中,展现了她如何在个人情感与家国命运之间游走,如何在传统观念与现代思潮的碰撞中寻求解脱。书中关于她对美学的理解,对建筑艺术的执着,以及她在艰苦岁月里坚持学术研究的精神,都让我肃然起敬。我特别喜欢作者对她与梁思成共同建设中国建筑史研究的描写,那不仅仅是夫妻俩的共同事业,更是一种对民族文化传承的使命感。而她作为一位女性,在那个时期能够拥有如此开阔的视野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实属不易。书中对她诗歌和散文的解读,也让我看到了她内心细腻而敏感的一面,她对生活的热爱,对世事的洞察,都化为文字,流淌出动人的光彩。这本书不是简单地堆砌史料,而是用一种近乎讲故事的方式,将林徽因的人生哲学娓娓道来,让我看到了一个有血有肉,有理想有困惑的林徽因,一个真正用一生来践行自己信念的女性。
评分这本书给了我很多意想不到的惊喜。我一直以为自己对林徽因已经有所了解,但掩卷之时,才发现过往的认知是多么浅薄。作者并没有将林徽因塑造成一个高高在上的女神,而是将她还原成了一个有着真实情感、也有着时代局限性的普通人,只是她的“普通”体现在了她非凡的智慧和坚韧的品格上。我尤其被书中对她作为一位母亲和妻子的描绘所打动,她如何在多重身份之间平衡,如何在个人理想与家庭责任之间抉择,这些都是当下许多女性也会面临的困境,而林徽因的应对方式,至今仍能给我们带来启示。她对人生意义的追寻,对美的极致追求,以及她身上那种不屈不挠的精神,都深深地感染了我。书中对她与梁思成深厚感情的描绘,以及两人在事业上的相互扶持,让我看到了爱情最动人的模样,那是一种超越了个人得失,上升到精神契合的境界。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加完整、更加立体的林徽因,一个在时代变迁中依然闪耀着独特光芒的女性,她的“女人哲学”,或许就体现在她对生命的热爱,对理想的坚守,以及她身上所散发出的那种永不褪色的优雅与智慧。
评分还好
评分书是正版书籍,内容不错,喜欢,快递给力!
评分123456789123456789
评分书很好,昨天下单今天就到了。一口气买了五本,有的看了。
评分书是正版书籍,内容不错,喜欢,快递给力!
评分一般
评分还好
评分很好。。。。京东买书。最方便的就是。快。。。。。
评分非常好,书很厚质量也好,在京东买的书每一本都那么干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