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本一介寒士,他从一个普普通通的安徽绩溪人成长为20世纪上半期中国文坛上一位登高一呼、应者云集的风云人物,以至于“我的朋友胡适之”成为当时的流行语。同时,他在国际上也获得了很大影响力,35个名誉博士学位的获得就是一种有力佐证。其名望之高、人缘之好、影响之大,世所罕见。其间,他究竟走过了一条怎样的路?
★本书以翔实的史料为基础,以时间的推移为线索,抉隐钩沉,探幽发微,向读者展示了“人间烟火”中不断拼搏的胡适,可谓一部胡适人生历程的编年史、“起居注”。从中不难看出,为了成就这一切,他究竟付出了怎样的努力。
★据“中国新闻网”报道,王曾于离开北京市市长职位后精读《胡适:努力人生》,文中内容张口就来,足见不是走马观花,而是认真研读。
本书以通俗的语言,简约的文字,丰富的史料,叙述了胡适七十余年的人生历程,在展现胡适大师学人魅力的同时,也充分表现了这位文化巨人在政治(外交)和文化上的矛盾与取舍,在婚姻和婚外情上的冲突与妥协,以及在与无数朋友交往中的大度与宽容。从中不但可以感受胡适的爱国、睿智和宽容等诸多优秀品质,也可窥见其对现实世界的忧虑和对人类未来的期盼。
朱洪,1957年生,安徽安庆市人。1982年1月毕业于安徽大学哲学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安庆市作协副主席,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安庆师范大学皖江历史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安庆师范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研究领域涉及新文化运动史、中共党史、皖江文化史。出版戴名世、方苞、朱书、陈独秀、胡适、刘半农、朱光潜、赵朴初、黄镇等九位名人传记及其他著作二十八部,其中与胡适有关的著作有《胡适大传》《胡适与韦莲司》《陈独秀与胡适》《胡适与北大文友》《胡适:努力人生》《胡适与〈红楼梦〉》。
第一章 “在我母亲的教训之下住了九年” (1891—1904 )
第二章 闯荡上海滩 (1904—1910)
第三章 留学美国 (1910—1917)
第四章 初到北大 (1917—1927)
第五章 上海中公校长 (1927—1930)
第六章 重返北平 (1930—1937)
第七章 任中国驻美大使前后 (1937—1946)
第八章 北大校长 (1946—1949)
第九章 纽约寓公 (1949—1958)
第十章 叶落台湾 (1958—1962)
后 记
四我就跟着他们堕落了
1909年10月,中国新公学与中国公学合并。胡适作了一首《十月题新校合影时公学将解散》的诗,表达了苦闷的心情:
无奈秋风起,艰难又一年。
颠危俱有责,成败岂由天?
黯黯愁兹别,悠悠祝汝贤。
不堪回首处,沧海已桑田。
胡适身揣教英文的两三百元欠薪单据,与林君墨(林恕)、但懋辛(但怒刚)在四川北路海宁路南林里租了一间房子。
各地起义连续失败,大家意气消沉,常打牌消磨时光。这时期,胡适的生活全靠索、借、质,即索债、借债、质衣物。
和胡适合住的几个人,都是留日学生。他们在日本就行为放荡。渐渐地,胡适跟着他们堕落了。开始是打牌喝酒,然后是叫局吃花酒。胡适后来说:
少年人的理想主义受打击之后,反动往往是很激烈的……我在新公学解散之后,得了两三百元的欠薪,前途茫茫,毫无把握,哪敢回家去?只好寄居在上海,想寻一件可以吃饭养家的事。在那个忧愁烦闷的时候,又遇着一班浪漫的朋友,我就跟着他们堕落了。
1910年1月26日,胡适到存厚小学讲授《纳氏文法》。晚上,他和林君墨、但怒刚、唐桂梁等七人到雅叙园喝酒叫局。这是胡适第二次叫局。他在日记里说:“余素不叫局,同席诸人乃怂恿仲实,令以所叫伎曰赵春阁者转荐于余,此余叫局之第二次也。”
不到两个月,胡适什么都学会了,衣服当光了,只剩下几首《酒醒》《纪梦》之类的诗。
2月10日,春节早上,胡适叫仆人去质库赎出但怒刚的衣服,然后去一家书肆,买了《巾箱小品》《读书乐趣》《说诗乐趣》《芸窗异草》,老板是徽州同乡休宁人,只收了一元二角。
这期间,王云五介绍胡适到华童公学教国文。因是官办,校舍建筑比澄衷好。但礼仪繁琐,教师进课堂时,学生面墙站,教员呼“一”,学生皆背面站,呼“二”学生就位,呼“三”才坐下,下课也如此。胡适在己班教国文,学生系贫民子弟,年龄参差不齐,大的近三十岁,小的才十一二岁。学生无家庭教育,野蛮成性,极难驾驭。
3月2日,胡适到丽仙看《富贵图》戏。两名女演员叫世伶玉、世俐玉,年龄不到十岁,串新婚夫妇,风度绝佳。归时,胡适戏作一诗:
红炉银镯镂金床,玉手相携入洞房。
细腻风流都写尽,可怜一对小鸳鸯。
偶尔,老朋友仍喊胡适打茶围。
3月16日,下晚课后,桂梁邀胡适外出散步,与林君墨一同至花瑞英家打茶围、打牌,局终出门,已过一点钟。林君墨小饮微醉,强邀桂梁、胡适至伎者陈彩玉家。胡适虽上了一天课,仍陪伎人打牌,一直打到天明。
早上六时,胡适乘车独归,疲劳已极,强忍着改学生课卷三十册。然后,去学校上九时的课,勉强上了下来,痛苦不堪。至下午四时下课,胡适才上床睡觉,一直睡到晚上十二时才醒。醒后继续睡,至18日早上七时半起,一共睡了十五个小时。
3月22日夜,唐国华约胡适到迎春坊喝酒,君墨、桂梁叫胡适打牌,胡适大声说:“我明天要教书,不能打牌了。”他们看胡适谈话清楚,而且能在一叠“局票”上写诗词,以为未醉,就让胡适一个人先走了。
归途,胡适已不省人事。
次日晨,胡适醒时,感觉身上未盖被,只有潮湿的裘衣盖在身上,急忙起坐,才发现身卧一室,睡一厚板上。只见室门外,有蓬发垢面人往来。胡适问这是何处。对方说你昨夜宿“外国旅馆”。
见门外有铁栏、巡捕,胡适豁然大悟,一定是巡捕房了。
一会儿,一人叫胡适出来。胡适问何事被拘。对方说,醉后殴伤巡捕。这时,胡适浑身内外,湿气蒸腾,泥泞遍体。对方拿一皮鞋递给他,胡适才发现,自己的一脚没有穿鞋,足上沾满干了的泥。
到了一写字房,胡适用冷水洗面。从室中玻镜照看,头面都是泥,面目全非。洗去泥巴,胡适发现额颊有伤痕数处。这时,被胡适打伤的718号巡捕也来了,两人到会审公堂接受审讯。该巡捕讲述了昨夜情形,胡适才知事情经过。
原来,胡适乘车归时,车不知如何倒了,车夫见胡适大醉,推他下车,将其马褂、帽子拿走。胡适将一鞋脱下,手执一鞋步行。到文监师路文昌阁附近,遇到一位巡捕。他见胡适浑身泥迹,举灯照看。胡适问:“此为华界抑系租界?”答:“租界。”胡适问:“汝乃租界巡警耶?”答:“是。”胡适以手中皮鞋打
……
《胡适:努力人生》这本书,光听名字就让我产生了一种想要深入探究的冲动。胡适先生,我一直觉得他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知识分子,他身上有太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我一直对他在白话文运动、新文化运动中所扮演的角色非常感兴趣,也想知道他如何将自己对文化的深刻理解,转化为实际的社会行动。这本书的书名“努力人生”,更是让我充满了期待,我相信它一定不会仅仅是罗列一些生平事迹,而是会深入挖掘他如何以一种什么样的姿态,去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去追求自己的理想。我希望能在这本书里,看到他对于学习和思考的持续热情,看到他对社会责任的担当,看到他在面对困境时的坚韧不拔。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像一位老友,娓娓道来,让我能够走进胡适先生的内心世界,理解他“努力”背后的真正含义,并从中汲取前进的力量。
评分最近在书店里翻到了《胡适:努力人生》这本书,书名就挺吸引人的。我一直对民国时期的学者和思想家很感兴趣,觉得他们身上有一种独特的精神气质。胡适先生更是其中的佼佼者,他的思想和观点,即使在今天看来,也依旧有其深刻的价值。我尤其好奇的是,他提出的“新文化运动”以及倡导的白话文运动,是如何一步步推动中国的思想解放和文化革新的?这本书的书名“努力人生”也让我很好奇,这其中一定有很多不为人知的艰辛和坚持。我希望能在这本书里,看到他不仅仅是在学术上的成就,更能感受到他作为一个个体,在面对时代挑战时的挣扎与担当。他对教育的理念,他对民主自由的追求,他对传统文化的批判与继承,这些都是我想要深入了解的方面。我希望这本书能带领我走进他丰富而多彩的人生,去感受他如何在时代的浪潮中,用他的智慧和努力,为中国社会的发展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评分拿到《胡适:努力人生》这本书,我的第一反应是,这一定是关于一个人如何通过不懈的奋斗,去实现人生价值的深刻探讨。胡适先生,这位在中国近现代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他的名字本身就带着一种时代的重量。我一直对他的“人生哲学”感到好奇,特别是他“不 the first, but the last”那句名言,更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本书,我期待它能展现胡适先生如何在学术上不断突破,如何在思想上引领潮流,如何在教育上播撒火种。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能看到他作为一个普通人,如何在人生的起起伏伏中,保持一份坚韧不拔的“努力”精神。他如何面对逆境,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如何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做出自己的选择。我渴望在这本书中,读到一个鲜活的胡适,一个不仅仅是符号,更是充满血肉和情感的智者,一个真正懂得“努力人生”奥义的先行者。
评分这本书我早就听说过,名字就很有力量——《胡适:努力人生》。光是这个名字,就足以勾起我想去了解这位伟人一番的冲动。我一直对那些在时代洪流中能够坚持自己信念,并为之不懈奋斗的人物充满敬意。胡适先生无疑就是这样一位标杆式的人物。我常常在想,在那个风云变幻的年代,他是如何保持清醒的头脑,如何一次又一次地将自己的学识和思想付诸实践,去影响社会、改变国民的?他的“努力人生”,究竟蕴含着怎样的智慧和力量?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深入剖析他的人生轨迹,不仅仅是记录他取得了哪些成就,更重要的是,展现他为了这些成就所付出的汗水、经历的挫折,以及他从中获得的感悟。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读到他对人生意义的探索,对知识的渴求,对社会的责任感,以及他对个人成长的持续追求。那些具体的事件、思想的碰撞、情感的起伏,我都渴望能被细致地描绘出来,让我能够更立体地认识胡适,理解他“努力人生”的真正内涵。
评分《胡适:努力人生》这本书,在我脑海中已经构筑了一个大概的轮廓。我理解的“努力人生”,不仅仅是简单的勤奋,更包含了一种积极向上、不断探索、勇于承担的精神。胡适先生的人生,我了解到他是一位杰出的学者,更是一位富有远见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对于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我尤其想知道,在他漫长的人生旅途中,有哪些关键的转折点?有哪些重大的选择,塑造了他的人生走向?他的“努力”体现在哪些具体的方面?是他在学术研究上的精益求精,还是他在社会改革中的不懈奔走?亦或是他在面对质疑和批评时的坚定不移?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丰富的史料和深入的分析,让我能够全方位地理解这位历史人物的魅力,感受他“努力人生”背后所蕴含的智慧和力量,从而在我的生活中也能有所启发。
评分好书值得口味,确实不错。
评分。。。。。。
评分好书值得口味,确实不错。
评分好书值得口味,确实不错。
评分书很好,不错
评分。。。。。。
评分东西不错,价格也还好。
评分书质感不是很好
评分正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