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小楷是中国书法艺术中的一枝奇葩,深受国人之喜爱。我国古代书法经典小楷数量之多,数不胜数。呈现在我们面前的这套《历代名家小楷系列》是北京艺美联艺术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长曹彦伟先生策划,从历代数千种碑帖中精选出来的小楷经典中之经典。因古人写字繁体异体之常用,为学习者方便,所选每种小楷精选皆同页配上释文。
全套精选十六本,自三国至清,共有四十种经典小楷,排列以年代先后为序。其中,有一种经典小楷为独立一本,也有数种经典小楷合为一本,皆以读者学习和研究方便为编辑之目的。
楷书分为大楷、中楷和小楷,小楷是楷书中的一部分。一般来说,楷书是特指大楷和中楷,小楷相对于大楷和中楷而独立。从书法史的角度来看,小楷书法艺术的产生发展和流变是与楷书艺术同步的。楷书由隶变而来,经魏晋发展,钟繇被后人尊为楷书之祖;至唐极盛,出现了颜柳欧褚等大家;唐代之后的千年中,楷书大家只有元代赵孟烦为公认。而小楷可谓历代皆有著名者,如宋代黄庭坚、姜夔,元代赵孟頫,明代文徵明、王宠、祝允明,清代傅山等等,各家在宗法钟王的基础上形成了自我之风格。
纵观书法史中的楷书艺术,唐楷之前有魏楷一魏碑一之盛。小楷则有由魏晋隋唐时期的写经风尚所形成的写经体。本套法帖也选有唐人写经的《唐小楷精选》两本,作者应该称为佚名之名家。
我们知道,学书法是修养身心的方式之一。因为,练书法可以使人较快地入静。而练小楷时必须要坐着写,而且要用枕腕法,用指发力,全神贯注于笔锋,这种练字的方法与悬腕、提肘写大楷或站立着写篆隶行草等各体书法的练习方法是不一样的。所以,写小楷是更能使人很快入静的一种养心方法,深受人们之喜爱。
初学书法者,临摹书法往往以求形态逼真为目标。这种学习书法的理念,造成了只求形态而失神态之误区,结果事倍功半,难以入门。临摹书法应该以得其笔法、字法之要领为旨。通过正确的学书方法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初学者较快地入门,从而享受临摹书法带来的无穷乐趣。那么,初学者如何掌握经典碑帖笔法、字法之要领呢?
首先来谈谈笔法之要领。书法的笔法主要是由执笔法、起笔法、行笔法和收笔法组成。执笔法有五指、四指、三指等多种方法,以五指执笔法为常见。无论哪种执笔法,以指实掌虚为要旨。起笔法有顺起与逆起之分,写小楷以顺势起笔为主,关键在于笔锋入纸之角度要随势而为,并要考虑到与上一笔收笔的自然呼应关系。行笔法是要在行笔过程中注意提按顿挫变化,特别是行笔转折过程中的提按转换与转折变化。收笔法则要注意收笔时轻提、轻按与轻顿挫的微妙处理,以及照顾到此笔收与下一笔画起笔的呼应关系。
再来谈谈字法之要领。书法字法是指于汉字的构成过程中形成的形式美法则,目前已总结出有横画的斜势统一、均匀、对称、对比、呼应、参差、穿插、谦让、上紧下松、开合、平衡等十一大法则。有关书法的笔法、字法的详细解析,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参阅本人所著《大学书法教材系列》个案本,可以作为学习小楷笔法、字法之参考。初学小楷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我们针对不同层次的读者,在选用小楷字帖时提出如下建议2零基础学小楷者,可选择从《唐小楷精选(一):灵飞经》《宋姜夔小楷精选:跋王献之保母帖》《元赵孟頫小楷精选(一):道德经》《元赵孟頫小楷精选(二):汲黯传、高上大洞玉经》《明文徵明小楷精选(一):落花诗十首、前后赤壁赋、真赏斋铭》《明文徵明小楷精选(二):离骚经、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老子列传、盘谷序》等较为工稳一路的小楷法帖人手,打好基础。《灵飞经》是唐人写经,不仅工稳,而且平和、端庄、秀美。姜夔《跋王献之保母帖》有欧阳询楷书基础者易得法,如果先学此帖,再学欧楷也易入门。赵孟頫小楷华滋、道劲、宽绰、流美。文徵明小楷谨严、稳重、硬朗、秀劲。以上几种法帖,笔法起止清晰,字法方正端庄,初学者容易得法。有一定书法基础者,可选择《唐小楷精选(二):善见律卷、兜沙经》《唐贤小楷精选:虞世南破邪论序、集欧阳询书心经、褚遂良灵宝经、颜真卿小楷麻姑山仙坛记》《宋黄庭坚小楷精选: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明王宠小楷精选(一):游包山集》《明王宠小楷精选(二):南华真经内七篇》《明祝允明小楷精选(一):东坡记游》《明祝允明小楷精选(二):舟中书自著诗文、洛神赋、前后出师表》《清傅山小楷精选: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等个性风格较强的小楷法帖学习。这里唐人写经所选《善见律卷》《兜沙经》有明显的写经体笔法程式,唐人小楷所选虞、欧、褚、颜和宋黄庭坚小楷皆与他们大楷风格相一致。王宠小楷宽绰有余,简远空灵,旷适疏宕。祝允明小楷敦厚、端庄、凝重。傅山小楷结体活泼,疏逸隽永。王宠、祝允明、傅山都有晋唐人古雅之气息。读者可以体会各家强烈的个性风格特征,从中吸取精华来提升自己的小楷水平。
作者简介
洪亮,又名传亮,号九牛,祖籍安徽绩溪,一九六一年四月生于浙江安吉。历任北京大学访问学者、《中国书法》执行编辑。二〇〇五年至今在国内外大学讲学。九三学社中央文化委员、中央书画院副秘书长,中国艺术研究院篆刻院研究员,清华大学书画高研班导师,美国费佛尔大学孔予学院名誉教授,首都师范大学客座教授,西泠印社社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二〇一四年八月,洪亮工作室书学研究会在清华大学成立。二〇一五年六月,北京洪亮书法艺术馆开馆。出版专业编著七十六种。
内页插图
好的,这是一份针对您所提及的《历代名家小楷系列:明 王宠小楷精选(一 游包山集)》之外的图书内容简介,旨在提供一个丰富、详实、贴近传统图书描述风格的介绍。 --- 《中国古代碑帖鉴赏与临摹精要:宋人行草的意境与笔法》 内容提要 本书聚焦于中国书法艺术史上一个至关重要的时期——宋代,特别是宋人行草书的创作特点、审美取向及其对后世的深远影响。本书并非简单的字帖汇编,而是一部集理论阐述、经典碑帖精选、临摹技法指导与文化背景解读于一体的综合性学术与实用参考书。全书旨在引导读者深入理解宋代文人书法“尚意”的内涵,掌握苏、黄、米、蔡四大家为代表的行草书的精髓,从而提升自身的书法鉴赏能力与实际临习水平。 卷首语:从唐楷的端谨到宋人的恣肆 中国书法的发展是一个螺旋上升、不断突破规范的过程。唐代楷书的结构严谨、法度森严,为后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到了宋代,随着文人阶层的崛起和审美趣味的转向,书法艺术的重心开始从“法度”向“意趣”偏移。宋人不再将书写视为单纯的技能,而是作为抒发性灵、寄托情怀的重要载体。这种“尚意”的精神,使得宋人的行草书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自由与灵动,开创了中国书法史上又一座高峰。 本书将从这一历史转折点切入,详细解析宋人如何在继承晋唐笔意的基础上,融入个人的学识、性情与感悟,最终形成独树一帜的风格体系。 第一部分:宋代书风的文化基石与审美转向 本部分将追溯宋代“尚意”书风的文化根源。我们将探讨宋代理学思潮对文人精神世界的影响,以及文人阶层对书法“人品即书品”观念的推崇。 1. “尚意”思潮的兴起: 对比唐代“尚法”的圭臬,详述宋代文人如何突破颜真卿、柳公权的桎梏,追求“不求形似,但求神似”的艺术境界。 2. 士大夫的书写日常: 分析宋代士人阶层对于信札、小品文书写的重视,以及这种日常书写如何反哺和升华了他们的艺术创作。 3. 与绘画、诗词的互动: 探讨宋人将诗歌的韵律感、绘画的写意精神融入笔墨的具体体现。 第二部分:宋四家——风格体系的深度剖析 本卷的核心内容,是对宋代最具代表性的四位书法大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或蔡京,根据版本侧重,本书重点分析蔡襄的早期探索与蔡京的承继)——的行草书进行系统梳理与技法提炼。 一、 苏轼(东坡):雄浑中的含蓄 风格解析: 探讨苏轼如何将“丰腴”与“拙厚”熔于一炉,形成“侧媚多姿,肥而不腻”的独特面貌。重点分析其横画的“蚕头燕尾”与结体的欹侧变化。 精选临摹: 选取《寒食帖》中的关键段落(非全篇),提炼其笔意转换和墨色浓淡的变化规律。解析其行笔中蕴含的“意在笔先”的哲学思考。 二、 黄庭坚(涪翁):长枪大戟的筋骨 风格解析: 深入剖析黄庭坚“以书法写学问”的特点,尤其关注其“中宫紧收,四面开张”的结体特征,以及独特的“竖笔拉长”处理,形成强烈的垂直张力。 精选临摹: 选取其代表作如《松风阁诗稿》的局部,侧重于对点画使转处提按顿挫的详细讲解,特别是对笔锋的侧锋运用及其产生的“金刚怒目”之势。 三、 米芾(襄阳):风樯阵马的洒脱 风格解析: 米芾被誉为“刷字”,其特点在于迅捷、灵动和墨色的变化万千。本书将聚焦于其“八面出锋”的用笔技巧,以及如何通过快速的提按造成墨迹的飞白与涨墨的对比。 精选临摹: 选取《研山铭》中行书部分(若无直接行书,则选取其尺牍中的典型章法),解析其“八面出锋”的实际操作路径,及其如何做到“不激不厉,而风规自远”。 四、 蔡氏兄弟的承继与变奏: 简要分析蔡襄在宋初的承上启下作用,以及蔡京在苏黄米之后的风格发展。 第三部分:临摹技法与工具探讨 本书的实践指导部分,旨在帮助学习者将理论认知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 1. 笔法精微: 针对宋人行草书的特点,细化讲解“提、按、顿、挫”在不同笔画中的体现。特别是如何控制中锋、侧锋的切换,以达到笔画的立体感和生命力。 2. 结体章法: 探讨宋人行草书的结构逻辑,如何打破楷书的匀称,实现欹侧中的平衡。分析长篇章草的行气连贯性,以及如何处理墨色的“浓、淡、干、湿”变化来增强节奏感。 3. 工具的哲学: 鉴于宋人多用羊毫笔和优质徽墨,本书将专门辟章节讨论羊毫笔的性能特点,以及对墨的洇化效果(如“飞白”与“枯笔”)的影响。建议选用适合表现轻重疾徐变化的兼毫或羊毫,以模拟古人的书写体验。 4. 从尺牍到大篇的过渡: 针对初学者常遇到的问题,提供从临习尺牍(注重点画精微)向临习长卷(注重通篇气势)过渡的阶梯式训练方案。 结语:古人的情怀与今人的追求 宋人书法,是他们心灵与学问的投影。学习他们的行草,不仅是学习用笔的技巧,更是体悟那份在历史风云变幻中坚守的文人风骨与洒脱情怀。本书希望成为您通往宋人书法意境的阶梯,助您在墨海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意”。 本书特色: 高清拓本影印:精选历代权威选本中的代表性墨迹,确保图像清晰度与原作神韵的还原度。 技法图解:配有大量线条分解图和笔势走向示意图,直观展示运笔的内在逻辑。 文献引用:穿插引用历代书论名家对宋人书法的评价,增强理论深度。 适用对象: 已具备一定楷书基础,渴望向行草书领域深入学习的书法爱好者、书法专业学生及相关研究人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