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為數不多的基於奧地利經濟學理論闡述自由市場、貨幣秉性與私有財産的專著之一,美國總統候選人、奧地利經濟學學派 經濟學傢、《終結美聯儲》作者、美國政壇“絕對另類”、 “No先生”RonPaul(羅恩·保羅)國會演講錄,馮興元柏亮林永青寫序認真品鑒。
海報:
羅恩·保羅的《繁榮基石》,*書集中瞭其從政多年的許多演講稿。*書正文共九章,中文版增加瞭其2012年在國會的退休演講。*一章開門見山地勾勒瞭政府的作用範圍,強調瞭聯邦製和共和製原則――私人産權、法治和自由市場體製的重要性,美國的政治與經濟危機和麵臨的挑戰,以及為瞭實現繁榮所應采取的相應政策選項。這是保羅*書的總綱,因而該章被命名為“自由社會的經濟學”,其實是有關自由社會的政治經濟學分析。第二章介紹瞭米塞斯的思想和奧地利學派經濟學的理論,點明瞭兩者屬於實現繁榮的思想和理論支柱。其後各章依次提齣瞭改革社會保障體製、減稅、貨幣改革、自由貿易、外交事務、住房市場改革、政府收支體製改革、政府監管體製改革。這些章節的觀點均為*一章“自由社會的經濟學”總體公共政策思路的重申和擴展,以及第二章米塞斯思想和奧地利學派經濟學的具體運用。
羅恩·保羅(Ron Paul),齣生於1935年,美國國會眾議院德剋薩斯州前議員,婦産科醫生,奧地利學派經濟學傢,自由意誌主義者(Libertarian),自由市場和金本位擁護者。
曾擔任自由基金會(Free Foundation)董事,自由研究委員會(Liberty Study Committee)主席,路德維希.馮.米塞斯學會傑齣顧問;曾獲得Gary G Schlarbaum 自由終生成就奬(Prize for lifetime achievement in liberty),穆瑞·羅斯巴德(Murray N. Rothbard)自由奬章(Medal of Freedom)等多項榮譽。
曾於1988、2008和2012年先後3次參加美國總統大選。其子蘭德·保羅(Rand Paul)為肯塔基州聯邦參議員,被稱為“茶黨之父”(Tea Party),已參加2016年美國總統競選。
保羅是美國政壇的“絕對另類”,“No先生”,以立場堅定、態度強硬聞名。其經濟主張主要來源於奧地利學派經濟學(Austrian Economics),倡導財政平衡、商品貨幣和廢除中央銀行。在外交政策方麵,保羅反對美國政府對外乾預策略,認為堅持充當“世界警察”*終會毀瞭美國。在美國,粉絲們稱其為“當代傑斐遜”。
從20世紀70年代從政開始,保羅一直默默無聞,盡管他一再堅持同一個立場。直到2008年,隨著次貸危機的爆發、伊拉剋戰爭的失敗,以及其他更多的事項,民眾逐漸開始意識到一件事——保羅說的都是對的。從那以後,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他。
2009年3月11日,國會眾議院以413﹕1票通過瞭涉藏決議,那張孤零零的反對票正是保羅投下的。
著有《黃金、和平與繁榮》(gold peace and prosperity),《關於黃金》(the case of gold,與 lewis lehrman閤著),《受到圍攻的自由》(freedom under siege),《自由的外交政策》(a foreign policy of freedom)及《終結美聯儲》(End The Fed)等書。
王文斌,英文翻譯愛好者,原零壹財經研究員,奧地利經濟學派讀者,長期關注數字貨幣、市場經濟等新興領域。
保羅書中簡單介紹瞭他所推崇的部分奧地利學派思想。他強調主觀價值論的重要性,反對客觀價值論;贊同米塞斯主張的“自由放任”政策,反對國傢乾預主義;主張推行誠實貨幣,反對操縱貨幣供應量;支持米塞斯等的經濟周期理論,反對政府的通貨膨脹政策。他對米塞斯從功利主義視角論證自由市場和個人基本權利保護的重要性持保留態度,堅持從天賦權利角度去看兩者的保護的重要性。有關保羅對各個領域公共政策的見解和主張,讀者可以親自翻閱*書,獲得直接體悟。
——馮興元
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 教授
本書的魅力就在於此,一個議員在他的工作中,反對政府乾預經濟,主張誠實貨幣,孜孜不倦,錙銖必較。
即使要跟魯賓這樣 的財長、格林斯潘這樣在位時被奉若神明的美聯儲主席辯論,羅恩·保羅也堅持用*簡單的準則說明自己的觀點,尤其是來自生活中的感受。
比如關於貨幣發行、通貨膨脹,任你用各種宏觀經濟模型、貨幣理論來說明通貨膨脹對經濟有多大的作用,羅恩·保羅都不會動心,他死死盯著通貨膨脹對日常生活的影響,一件衣服,一個漢堡,它們的價格發生瞭怎樣的變化。
——柏亮 零壹財經創始人
曾為總統候選人的羅恩·保羅,不像一位生活在當代美國的政客。他的新書《繁榮基石》是一本自由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宣言書。他從奧地利經濟學派及美國建國先賢的理論原點齣發,重申瞭自由主義及其價值;他敏銳地洞見瞭自20世紀初開始的凱恩斯主義、美國政府權力的擴張及其背後的大政府主義所造成的種種危機:法定貨幣、中央計劃經濟、福利主義、戰爭主義及其對自由主義的威脅;他通過倡導自力更生、自由競爭、限製政府等自由主義原則,重建社會繁榮與穩定的基石。“沒有人可以計劃未來,政府*一能做的事情是保護公民生命和財産。”
——林永青 價值中國網創始人
第一章 自由社會的經濟學 1
1 政治與經濟危機的背後:當下主流政治哲學的謬誤
(國會議事錄――眾議院,1984年9月20日) 2
2 挑戰:評估當下的美國
(國會議事錄――眾議院,2001年2月7日) 12
3 資本主義已經失敗瞭嗎?
(國會議事錄――眾議院,2002年7月9日) 44
第二章 米塞斯和奧地利經濟學 49
第三章 改革社會保障 71
1 1999年:老齡公民自由工作法案
(國會議事錄――眾議院,2000年3月1日) 72
2 社會保障稅收減免法案
(國會議事錄――眾議院,2000年9月6日) 74
3 社會保障保護法案
(國會議事錄――眾議院,2003年1月8日) 76
4 社會保障:隻為美國公民
(國會議事錄――眾議院,2003年1月30日) 77
第四章 將稅款退還納稅人 79
1 農業教育自由法案
(國會議事錄――眾議院,2000年2月16日) 80
2 傢庭健康減稅法案
(國會議事錄――眾議院,2000年6月30日) 82
3 公共安全減稅法案
(國會議事錄――眾議院,2002年6月25日) 84
4 取締所得稅修正案
(國會議事錄――眾議院,2003年1月30日) 86
5 教師稅收減免法案
(國會議事錄――眾議院,2003年2月11日) 88
6 傢庭教育自由法案
(國會議事錄――眾議院,2003年2月11日) 90
7 國會辯論:虛假的減稅
(國會議事錄――眾議院,2003年5月6日) 93
8 警察安全保護法案
(國會議事錄――眾議院,2007年8月1日) 96
第五章 貨幣與銀行:黃金vs法幣 97
1 對《布雷頓森林協議法案》的補充
(銀行、住宅和城市委員會:國際金融小組委員會聽證會,國會
議事錄――眾議院,1976年8月27日) 98
2 通貨膨脹――美國人最該關心的重要問題
(國會議事錄――眾議院,1979年2月15日) 104
3 限製美聯儲任意而為的權力
(國會議事錄――眾議院,1979年3月15日) 105
4 印300萬――給自己留100萬
(國會議事錄――眾議院,1979年5月31日) 107
5 金價暴漲,美元暴跌
(國會議事錄――眾議院,1979年9月28日) 109
6 政府應當停止摧毀美元的購買力
(國會議事錄――眾議院,1979年7月20日) 111
7 通貨膨脹:不斷增加的法幣供應量
(國會議事錄――眾議院,1979年11月16日) 113
8 近期的“強勢美元”現象和通脹
(國會議事錄――眾議院,1979年10月17日) 115
9 通貨膨脹是政府行為
(國會議事錄――眾議院,1979年11月16日) 117
10 貶值
(國會議事錄――眾議院,1979年12月12日) 124
11 國會的通脹
(國會議事錄――眾議院,1980年3月6日) 126
12 黃金vs紙幣
(國會議事錄――眾議院,1980年7月1日) 127
13 關於金本位的五個謬見
(國會議事錄――眾議院,1980年10月2日) 133
14 美聯儲的審計
(國會議事錄――眾議院,1981年3月4日) 139
15 高利率
(國會議事錄――眾議院,1982年2月25日) 142
16 峭壁邊緣
(國會議事錄――眾議院,1982年9月22日) 143
17 現行貨幣政策的愚蠢
(國會議事錄――眾議院,1982年12月1日) 149
18 重返森林
(國會議事錄――眾議院,1983年5月26日) 151
19 貨幣政策的傳導
(銀行委員會對貨幣政策傳導的聽證,國會議事錄――眾議院,
1997年5月5日) 154
20 美聯儲對貨幣與信用的壟斷
(國會議事錄――眾議院,1997年4月28日) 158
21 貨幣政策聽證
(銀行委員會關於貨幣政策的聽證,國會議事錄――美國眾議院,
1997年7月22日) 176
22 東亞經濟狀況
(銀行委員會關於東亞經濟狀況的聽證,國會議事錄――美國眾議院,
1998年1月30日) 183
23 貨幣政策聽證
(銀行委員會關於製定和執行貨幣政策的聽證,國會議事錄――美國眾議院,1998年2月24日) 187
24 泡沫
(國會議事錄――美國眾議院,1998年4月28日) 191
25 世界經濟混亂
(銀行委員會關於世界經濟混亂的聽證,國會議事錄――美國眾議院,
1998年9月15日) 201
26 改進貨幣係統
(國會議事錄――美國眾議院,1998年9月24日) 206
27 貨幣政策:國會辜負瞭憲法賦予的責任
(國會議事錄――眾議院,2000年10月11日) 209
28 警惕對外政策與貨幣政策
(國會議事錄――美國眾議院,2000年10月12日) 211
29 經濟預警
(國會議事錄――美國眾議院,2000年12月4日) 214
30 經濟
(國會議事錄――眾議院,2001年2月14日) 221
31 美元價值與世界經濟
(國會議事錄――美國眾議院,2001年9月6日) 223
32 法幣的愚蠢之處
(國會議事錄――眾議院,2001年10月31日) 233
33 黃金和美元
(國會議事錄――眾議院,2002年6月5日) 235
34 嚮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提問的幾個尖銳問題
(金融服務委員會,國會議事錄――眾議院,2002年7月17日) 238
35 恢復誠實貨幣
(國會議事錄――眾議院,2003年7月25日) 241
36 紙幣與暴政
(國會議事錄――美國眾議院,2003年9月5日) 244
37 拒絕對納稅人的銀行援助
(國會議事錄――眾議院,2005年5月4日) 263
38 美元霸權的終結
(國會議事錄――美國眾議院,2006年2月15日) 265
39 黃金價格告訴我們什麼
(國會議事錄――美國眾議院,2006年4月25日) 276
40 貨幣政策以及國傢經濟
(眾議院金融服務委員會,國會議事錄――眾議院,
2007年2月15日) 289
41 人民幣
(金融事務委員會,國會議事錄――眾議院,2007年5月9日) 293
42 鮑爾森聽證會
(國會議事錄――眾議院,2007年6月20日) 295
第六章 自由貿易:真貨vs贋品 299
1 不能忽視我們高企的貿易赤字
(國會議事錄――眾議院,1997年4月9日) 300
2 羅恩?保羅修正案:削減企業福利
(關於對外經營、齣口融資以及相關項目的撥款法案的辯論,
會議事錄――美國眾議院,1997年7月30日) 303
3 什麼是自由貿易?
(國會議事錄――眾議院,2000年5月2日) 312
4 美元和我們現在的貿易赤字
(國會議事錄――眾議院,2000年5月16日) 321
5 國際貿易
(國會議事錄――眾議院,2000年5月23日) 324
6 PNTR:永久正常貿易關係
(國會議事錄――眾議院,2000年5月24日) 326
7 反對:進齣口再授權法案
(國會議事錄――眾議院,2001年10月31日) 329
8 反對違憲的“貿易促進授權”
(國會議事錄――眾議院,2001年12月6日) 331
9 鋼鐵業貿易保護主義
(國會議事錄――眾議院,2002年3月13日) 333
10 進齣口銀行:不過是企業福利費
(國會議事錄――眾議院,2002年6月5日) 336
11 不要對抗我們的貿易夥伴
(國會議事錄――眾議院,2003年4月1日) 338
12 反對:美國貿易權強化法案
(國會議事錄――眾議院,2005年7月26日) 340
第七章 國際事務 343
1 對H.R.7244的異議
(國會議事錄――眾議院,1980年5月15日) 344
2 大銀行傢得到瞭救助
(國會議事錄――眾議院,1983年3月24日) 348
3 關於救助墨西哥
(國會議事錄――眾議院,1997年2月12日) 350
4 關於嚮馬歇爾計劃的原則重申美國的承諾
(國會議事錄――眾議院,1997年5月21日) 353
5 呼籲美國退齣WTO
(國會議事錄――眾議院,2000年5月1日) 356
6 關於美國在WTO的會員資格
(國會議事錄――眾議院,2000年6月19日) 359
7 新中國政策
(國會議事錄――眾議院,2001年4月25日) 361
8 結束美國在IMF的會員身份
(國會議事錄――眾議院,2002年2月27日) 366
9 浪費的哥倫比亞援助
(眾議院國際關係委員會,國會議事錄――眾議院,
2002年3月6日) 368
10 反對納稅人齣資多國發展銀行
(國會議事錄――眾議院,2002年5月1日) 371
11 為什麼IMF阻止它的成員國使用金本位貨幣
(緻財政部部長奧尼爾和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的公開信,
國會議事錄――眾議院,2002年5月31日) 372
12 戰爭繁榮的神話
(國會議事錄――眾議院,2003年3月4日) 373
13 反對對敘利亞的貿易製裁
(國會議事錄――眾議院,2003年10月16日) 376
14 拒絕韆年挑戰行動法
(國會議事錄――眾議院,2004年5月9日) 379
15 關於在眾議院建立一個理事會協助新興的民主國傢
(對H.Res.135的陳述,國會議事錄――眾議院,2005年3月14日)
382
16 世界銀行金融服務委員會聽證會上的反對意見
(國會議事錄――眾議院,2007年5月22日) 383
17 達爾富爾問責與撤資法案
(國會議事錄――眾議院,2007年7月30日) 385
18 製裁伊朗行動法案
(國會議事錄――眾議院,2007年7月30日) 387
第八章 政府是怎麼扭麯住房市場的 389
1 討論:住宅市場機遇與責任法案
(國會議事錄――美國眾議院,1997年4月30日) 390
2 兩房補貼扭麯瞭住宅市場
(眾議院金融服務委員會,國會議事錄――美國眾議院,
2003年9月10日) 392
3 美國夢定金法案
(國會議事錄――美國眾議院,2003年10月1日) 395
4 兩房改革
(金融服務委員會,國會議事錄――美國眾議院,
2007年5月9日) 397
5 房屋抵押貸款的金融根源:美聯儲的貨幣通脹政策
(對金融服務委員會的陳述,國會議事錄――美國眾議院,
2007年9月20日) 401
第九章 支齣、稅收與監管 403
1 剋萊斯勒救助法案
(國會議事錄――美國眾議院,1979年11月21日) 404
2 平衡預算修正案
(眾議院預算委員會,國會議事錄――美國眾議院,1997年2月4日) 408
3 反對:總統授予特蕾莎修女的金牌
(國會議事錄――美國眾議院,1997年5月20日) 410
4 廢除戴維斯―培根法案
(國會議事錄――美國眾議院,1997年10月23日) 411
5 國傢勞動權利法案
(國會議事錄――美國眾議院,1998年5月6日) 413
6 反對:總統授予羅莎?帕剋斯的金牌
(國會議事錄――美國眾議院,1999年4月20日) 414
7 職業安全與健康管理局對傢庭辦公的監管
(國會議事錄――美國眾議院,2000年1月28日) 415
8 反對:提高最低工資法案
(國會議事錄――美國眾議院,2000年3月9日) 418
9 反對:授予裏根夫人的金牌
(國會議事錄――美國眾議院,2000年4月3日) 421
10 反對:禁止網絡賭博法案
(國會議事錄――美國眾議院,2000年7月19日) 423
11 工資法案
(國會議事錄――美國眾議院,2001年2月14日) 424
12 就業真相法案
(國會議事錄――美國眾議院,2001年8月3日) 426
13 金融業反恐法案
(金融服務委員會,國會議事錄――美國眾議院,
2001年10月11日) 427
14 恐怖主義和再保險立法
(國會議事錄――美國眾議院,2001年11月30日) 429
15 安然公司倒閉案
(國會議事錄――美國眾議院,2002年2月4日) 432
16 電視消費者自由法案
(國會議事錄――美國眾議院,2002年10月2日) 435
17 進口蝦金融公平法案
(國會議事錄――美國眾議院,2002年10月8日) 437
18 反對:聯邦福利
(國會議事錄――美國眾議院,2003年2月13日) 439
19 反對:揮霍無度的2005年聯邦預算方案
(國會議事錄――美國眾議院,2004年3月25日) 442
20 支持:一個試圖削減政府開支的法案
(國會議事錄――美國眾議院,2004年6月24日) 444
21 贊揚:私人太空探索
(國會議事錄――美國眾議院,2004年6月25日) 447
22 政府開支:對中産階級徵收的一種稅
(國會議事錄――美國眾議院,2004年7月8日) 449
23 提高債務上限:國會的恥辱
(國會議事錄――美國眾議院,2004年11月18日) 453
24 取締薩班斯-奧剋利法案
(國會議事錄――美國眾議院,2005年4月14日) 456
25 數十億美元:國會的共和黨議員在海外的浪費
(國會議事錄――美國眾議院,2005年7月20日) 458
26 所謂的“赤字削減法案”
(國會議事錄――眾議院,1982年12月1日) 461
27 高漲的油價:國會能做些什麼
(國會議事錄――美國眾議院,2006年5月2日) 464
28 管理層薪酬問題
(國會議事錄――美國眾議院,2007年4月18日) 466
附錄 2012年羅恩?保羅在國會發錶的退休演講 469
譯者後記 490
新中國政策(國會議事錄——眾議院,2001年4月25日)
在處理間諜飛機危機上,小布什總統應該獲得更多的贊揚。然而,他受到瞭來自自己的政治支持者的非常嚴厲的批評,因為他說他對事件感到“非常”抱歉。盡管這看起來,相比24名美國軍事人員的安全返迴是“非常”小的代價。和中國的貿易對解決這次危機也是有幫助的。小布什總統通過外交手段解決瞭這次危機,沒有使用過激的語言和軍事威脅,因為那些威脅對挽救24名美國人的生命毫無幫助。
然而,這次對抗為我們重新審視對中國和其他國傢的政策,提供瞭絕佳的機會。盡管對中國的貿易,齣於經濟原因,已經鼓勵瞭雙方通過和平途徑解決間諜飛機危機,我們對中國的貿易狀態還是應該被重新審視的。今天被稱作自由貿易的東西,並不是真正的自由貿易。雖然我們鼓勵同中國的貿易,但它實際上通過進齣口銀行將數十億美元資助給中國,這幾乎比任何國傢得到的都多。
過去的數年間,我們還漫不經心地允許我們的軍事機密通過某種渠道,流到他國(地區)政府的手中。我們補貼同中國的貿易,包括敏感的軍事技術,同時我們還幫助建造中國颱灣的軍力,派遣間諜飛機在中國邊境巡邏。這是危險的、欠考慮的政策。
我們必須問自己的問題是,如果中國的飛機飛臨我們的領空,或者在墨西哥灣的上空盤鏇,我們該做何反應?我們必須意識到,中國太過遙遠,無法徵服,而且沒有任何跡象錶明,它會對美國的任何領土主權發起攻擊。
縱觀中國的曆史,它的軍事冒險,從來沒有遠離過自己的邊界。我們自己的政策可不是這樣。曆史上,中國隻為保證自己的邊境安全與印度、俄羅斯、日本對抗過,當然還有在朝鮮與美國的對抗,那時候我們的軍隊抵達瞭鴨綠江。
不應該被忽視的是,我們在中國海岸的間諜行動,沒有得到我們盟友的任何聲援。沒有我們的盟友譴責中國軍機的行動,雖然從技術上說那是導緻危機的原因。不要忘瞭,1976年,俄國飛機曾經降落在日本,數月之後,我們纔將飛機還給他們——裝在盒子裏。
雖然無疑從技術上講,我們擁有進行鬥爭的法律基礎,問題是,這麼做的話,對我們的國傢安全是否明智和必要。事實上,一個有力的主張是,我們在中國海岸的巡邏,給我們的國傢安全造成的威脅,要大於我們放棄以上鬥爭所帶來的。半個世紀過去瞭,是時候重新評價這樣的鬥爭瞭。今天的人造衛星技術,已經給瞭我們看到和聽到幾乎地球上每一個人的能力。如果這樣的監視,對中國颱灣的利益有明確的意義,那中國颱灣人應該參與行動,而不是美國的軍事人員。我們不應該感到如此不安,以至於需要威脅和恐嚇其他國傢,纔能獲得某種模糊的心理上的安全感:我們依然有世界上頂尖的軍事技術。這是不必要的,這錶現的恰恰是虛弱而不是力量。
在與中國颱灣的關係法中,我們允諾將在任何代價下協防中國颱灣。這個法案應該被重新評估。無論在道德上還是在憲法上,一個條約不能將我們與未來某一天的戰爭捆綁在一起。一代人不能替另一代人宣戰。對參戰做一個開放式的承諾,許諾軍隊、金錢和武器,這是不被憲法所允許的。
顯然,戰爭隻能由在位的國會來宣布。宣戰,不能由一個承諾我們會在未來參戰的條約或協議做齣,這是陷害。如果一個先前的條約可以讓未來的一代人陷入戰爭,那麼眾議院——最貼近民眾的機構,將在宣戰這樣最重要的議題上沒有發言權。
我們必須繼續相信並確信,與中國的貿易是有利於美國的。中國大陸和中國颱灣地區已經存在的貿易,應該被鼓勵。貿易有助於在不需要軍事對抗的條件下解決現在的危機,這是事實。
對於中國貿易赤字的擔心是不必要的。國際收支總是平衡的。我們在中國花齣去的每一美元,都最終會迴到美國。或許不是以一些人喜歡的購買美國商品的方式,但是它們確實會迴來幫助我們解決現在的財政赤字。
自由貿易,必須指齣的是,哪怕它是單方麵的,也是有益的,它為我們的消費者帶來利益。我們應該抓住這個機會,明確和強有力地指齣,通過進齣口銀行等渠道嚮中國提供資助的愚蠢。我們還應該強硬地反對,嚮這樣的國傢或在類似問題上嚮任何國傢提供軍事技術。
有趣的是,注意最近的報道——來自以色列的,由美國對外援助提供資金的導彈,在引發此次衝突的中國戰鬥機上被看到。同樣明顯的是,武裝我們的貿易夥伴並不總是有意義的。對美國納稅人來說,愚蠢和危險的是,繼續資助中國颱灣武器。
不要忘瞭艾森豪威爾總統曾經說過,為瞭保持軍事工業的忙碌和有利可圖,總會有“乾掉魔鬼”的需要。為瞭保持武器的更新,我們一直在全世界忙碌,為軍事開支尋找理由——有時候是計劃的,有時候是人為的,有時候則是意外。
當我們隻通過軍事途徑而排除貿易途徑去處理與外國,尤其是與中國的關係時,往往會以戰爭結束,就像我們在韓戰 中做的那樣。今天我們遵循不同的政策:少一些軍事對抗,多一些貿易,如此兩國關係要好得多。對於我們剛剛經曆的危機,和平解決對雙方都有利。現在我們需要的是更少的軍事介入,沒有軍事技術流嚮中國大陸,也沒有武器流嚮中國颱灣。我們要增加真正的貿易自由,它是指,貿易不被像WTO這樣的國際組織資助或者管理。這樣,保持和平將會變得更加容易。
我們不否認中國還有一些道德的、經濟的和政治的問題需要解決。其實我們也一樣。他們的國內問題是他們自己的事,我們不能在他們處理這些問題時強加我們的觀點。但是我們應該自信地推進我們與他們的自由貿易。建立一個好榜樣,是他們處理自身問題時我們可以影響他們的最好方式。我們在處理公民權利時已經有過太多自身的不完美,我們不應該假裝我們足夠聖潔,可以在彆人處理自身問題時強加我們的觀點,更不用說我們根本沒有這麼做的法定權力。
古巴導彈危機在很緊張的情況下得到解決。肯尼迪總統秘密地同意,移除部署在土耳其的指嚮蘇聯的導彈,使得蘇聯邊境上的美國導彈與美國邊境上的蘇聯導彈對等。幾個月以後,美國撤齣瞭這些導彈,沒有人受到傷害。“冷戰”最終以美國的勝利告終,撤齣這些導彈並沒有威脅我們的國傢安全。
可以討論的是,事實上,我們在土耳其部署的指嚮蘇聯的導彈,正是對我們國傢安全的威脅,因為它刺激蘇聯在古巴部署他們的導彈。如果我們悄悄地擇機停止在中國邊境持續50年的、沒有必要的、包含著潛在危險的間諜任務,對我們的國傢安全也沒有不利影響。
詹姆斯·班福德 最近在《紐約時報》撰文,描述瞭1956年艾森豪威爾執政時的一段情節。在一個遠離中國海岸的類似的間諜行動中,中國空軍擊落瞭一架我們的飛機,在評價這次事故時,艾森豪威爾總統說,“我們似乎在製造一些我們不能夠很好地控製的東西。當飛機離我們的海岸有20~50英裏遠的時候,我們很可能將它們打下來,如果它們飛得更近,就不那麼好說瞭”。
我們已經靠近中國執行瞭超過50年這樣的任務,是時候重新思考這樣做是否必要和明智瞭,尤其是當我們鼓勵與這個國傢的貿易的時候。
好鬥與極端愛國主義的要求,諸如報復與懲罰,是危險的。相比讓人造衛星收集也許會對我們有用的資料,報復與懲罰的要求是對我們的國傢安全更大的威脅。對中國安靜的無傾嚮性的貿易政策,更加能促進與中國人民友好和安全的關係。通過不嚮中國颱灣提供武器,中國颱灣將會被迫追求對大陸的貿易和投資,這樣兩岸之間的衝突就會被導嚮和平解決的軌道。
今天,看起來,南北韓之間變得更加緊密,解決衝突的可能性比20世紀50年代要大,當時我們使用瞭數以十萬計的軍隊和百萬計的炸彈,去解決問題,卻沒有成功。
和平貿易是比軍事力量更有力的武器,我們應該對這一點更有信心。同樣的建議可用於我們今天要麵對的越南問題,在20世紀60年代我們沒能用武器解決問題,今天我們更加鼓勵與越南人民和平的貿易。過去的百年間,我們用武器將我們的意誌強加在彆人頭上的做法,為美國帶來的怨恨多過尊敬。
現在,是時候重新評價我們的全球軍事介入的對外政策瞭。為瞭全世界的和平,我們應該在國際爭端中保持中立,嚮渴望與我們貿易的國傢,展示自由貿易的願望。這比我們現行的在世界各地的不必要和刺激性的間諜行動有效得多。
……
推薦序1
這個世界需要更多的羅恩·保羅
馮興元
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
美國政壇有位老政治傢,一位來自德剋薩斯州的前共和黨眾議員,他的理念和眼界已經遠遠超越瞭當前的美國兩大黨,是美國“茶黨”運動的“思想教父”。他就是羅恩·保羅(Ron Paul)。保羅齣生於1935年8月20日,是一位美國醫生,1957年於蓋茲堡學院獲得瞭生物學專業理學學士學位,1961年於杜剋大學醫學院獲得醫學博士學位。
保羅從政和接受奧地利經濟學派的緣由
更重要的是,保羅是一位奧地利經濟學派思想的信奉者和踐行者。保羅所受奧地利經濟學派思想的影響,其源頭可以追溯到20世紀60年代他還在做住院醫師時。當時他就被諾貝爾經濟學奬得主、奧地利學派第四代代錶人物哈耶剋(Hayek)的著作《通往奴役之路》所觸動。受其啓發,保羅讀瞭許多相關的著作,包括自由至上主義者安·蘭德和哈耶剋的老師米塞斯等人的作品。他開始結交一些經濟學傢如漢斯·森霍茲(Hans Sennholz)和穆瑞·羅斯巴德(Murray Rothbard),在他們的影響下對學習經濟學,尤其是奧地利學派經濟學有瞭興趣。1971年8月15號,美國總統理查德·尼剋鬆背棄瞭對國際社會的承諾,宣布退齣布雷頓森林體係,把美元徹底和黃金脫鈎。這時,保羅開始相信奧地利經濟學傢所說的是正確的。就在這一天,這位年輕的醫生決定從政。之後他迴憶道:“這天之後,所有的錢將不再具有任何真實的價值,而隻具有政治意義瞭。”保羅把奧地利學派經濟學帶入其政治舞颱,將其運用於對公共政策以及政治本身的分析,從而獨樹一幟提齣自己的政策和政治主張。他把這種執著的行動既視為自己的政治態度,也視為對其他政治傢和公民的教育。
實現繁榮的思想根基:奧地利學派的一些基本思想、理論和方法論
奧地利經濟學派屬於一種有關人的行動的經濟學,一種有關真實世界的經濟學,一種保護個人基本權利的經濟學。該學派是一整套前後一緻的精粹思想、理論和方法論的獨特組閤。正因為奧地利學派經濟學傢能夠打齣這種“組閤拳”,纔使得其經濟分析具備很猛的火力。雖然在經濟學史上奧地利學派的很多思想、理論和方法論漸漸納入主流經濟學,人們在主流經濟學中可以找到其很多蹤跡,但是主流經濟學屬於大雜燴,其糟粕部分——比如凱恩斯主義宏觀經濟學——往往蓋過這些精華。而且,習慣於新古典經濟學的經濟學傢,對於同一個經濟現象,往往會得齣錯誤的結論。因此,不能因為新古典經濟學中已經融入瞭某種奧地利學派的或者類似於奧地利學派的思想、理論或者方法論,就認為不存在弘揚奧地利學派經濟學思想的必要性。
我們在此可以新古典經濟學和奧地利學派有關“競爭”和“壟斷”的不同觀點為例加以說明。新古典經濟學認為,開放市場中企業基於更大效率會導緻“壟斷”——但對於羅斯巴德而言,那屬於“競爭”,而非“壟斷”。他認為,隻要存在自由的市場進入,就存在“競爭”;隻有一種“壟斷”——那就是我們中國人常說的“行政壟斷”。新古典經濟學傢會對其心目中的“壟斷”開齣錯誤的藥方:比如美國AT&T公司曾經按此慘遭分拆。但是,針對同一經濟現象,奧地利學派經濟學會強調“開放通信服務市場準入”的正確藥方。目前新古典經濟學傢對這種基於較大效率形成的“壟斷”有瞭更大的容忍度,其部分原因就是在於他們接受瞭對這種公共政策“解決方案”的各種批評,但其錯誤認識論並沒有得到糾正。
此外,新古典經濟學的“完全競爭均衡觀”也有其重大缺陷。新古典經濟學提倡完全競爭範式,無視市場過程,把完全競爭均衡狀態之外的所有狀態視為一種“不完全”、“欠缺”,甚至“市場失靈”。奧地利學派則認為這種“不完全”其實體現瞭市場過程,是市場的常態,而這種“完全”則是無法實現的,甚至不能稱其為例外。奧地利學派強調存在朝嚮完全競爭均衡的均衡化趨勢,但是均衡永遠不會實現。這是因為在實現均衡之前,經濟過程所麵對的條件發生瞭變化,從而齣現朝著一種新的均衡發展的趨勢。按照柯茲納(Israel Kirzner)的觀點,市場過程體現為均衡化過程,是由競爭力量驅動的,其中企業傢發揮主導作用。其實質是競爭過程,也是企業傢過程。而競爭和企業傢則是一個硬幣的兩麵。柯茲納認為,在市場過程中,企業傢對由於人們的無知而存在的未被利用的利潤機會抱有警覺,先於他人發現這種低價買入、高價賣齣的套利機會,於是投入資源、采取行動,以實現套利。這種未被利用的利潤機會,也體現為市場供求的不協調和不匹配。這種套利過程,並不能使得買賣雙方一步到位地發現最低的買價和最高的售價。但企業傢的行動會促進市場參與者之間的交流,買賣各方都能從企業傢的行動中學習到知識,從而減少各方的無知,也使他們自己的行動實現更好的調適。每一次買賣都會比之前的買賣掌握更多的信息,取得更好的調適。比如,買者比之前更清楚在哪裏可以以更低的價格買到他們想要的商品,賣者比此前更知道在哪裏可以更高的價格賣齣他們的商品。這種市場過程呈現一種開放試錯的態勢,該態勢指嚮市場參與者的各種供求取得兩兩協調的狀態。
奧地利學派強調一些基本的方法論,包括方法論的個體主義、主觀主義認識論、主觀價值論和邊際效用論。方法論的個體主義把一切社會現象看作是個體行為和個體之間互動的結果,認為一個集體或者群體不可以被看作是一個獨立的決策者,集體或者群體(如國傢、政府、政黨及集體等集閤概念)隻不過是許多個體的組閤。這種看法容易讓我們發現很多集體或者群體並不是鐵闆一塊,其中存在不同的個人和局部利益。主觀主義認識論承認,隻有通過有關個人的知識、信息、感知和預期,纔能理解和解釋人們的行為。這也意味著價格裏麵包含瞭對未來供求的預期。主觀價值論則認為,産品和服務的價值大小,取決於購買者願意為此付齣多少代價,也就是取決於消費者的偏好和需求。由於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偏好、需求和條件,客觀上不存在所謂“正確”的經濟價值或價格。這讓我們很容易理解,為什麼大傢能接受劉德華演唱會的高價門票:每位買票入場的聽眾對其演唱會的主觀評價,至少大於等於門票的貨幣價值。奧派創始人門格爾,完整地提齣和闡釋瞭邊際效用理論(但其本人並不使用邊際效用這一概念),認為個人占有的某種財貨的數量越多,他賦予每單位財貨的價值越小。這些方法論雖也融入到主流經濟學,但是主流經濟學傢往往不能前後一緻地使用這些方法論,甚至棄之如敝屣。比如雖然微觀經濟學接受瞭方法論的個體主義,但是宏觀經濟學則嚴重違背方法論的個體主義,甚至利用根本就不存在事物的總量概念,比如“價格總水平”。又如,主流經濟學的“社會福利函數”既違背方法論的個體主義,又違背主觀主義認識論和主觀價值論,這是因為主流經濟學認為,每個人的福利可以加總為“社會總福利”,從而無視每個人的福利來自每個人的主觀感受、無法真正加總的事實。
除瞭過程分析視角之外,奧地利學派的結構分析視角也對主流宏觀經濟學提齣瞭嚴重挑戰,打翻瞭宏觀經濟學“總量分析”的黑匣子。奧地利學派有關消費和生産的時間結構理論認為,人們的消費有時間偏好,生産活動建立在對於滿足消費者需求的預測之上,生産者往往利用“迂迴生産”以提高生産率。根據第二代奧地利學派代錶人物龐巴維剋的“迂迴生産”理論,生産者製造生産品(生産者財貨),然後用這些生産品去製造消費品(消費者財貨),可以提高效率。生産者可以拉長迂迴生産,增加消費品生産環節之前的迂迴生産環節,從而進一步提高生産效率。
根據奧地利學派的資本結構理論,資本往往是異質的,必須搭配使用,形成資本結構,而且隻有納入到各種個人生産計劃的資本,纔是有用的資本。個人計劃改變,資本的結構也會改變。與此相反,主流宏觀經濟學資本的“總量”往往是一個不實的概念,提供不瞭多大的信息。奧地利學派經濟學傢拉赫曼指齣:“資産總量的變化是我們衡量成功的標準,但它不能告訴我們發生瞭什麼事和為什麼會發生,就如同溫度計不能告訴我們病人是患有瘧疾還是流感。”
米塞斯和哈耶剋的經濟周期理論,結閤瞭奧地利學派的生産結構和資本結構理論。在注入低息貨幣後,貨幣通過影響各種産品和要素的相對價格以及生産的時間結構,來影響經濟的真實方麵,它使得資源在不同的生産環節上重新分配。資本不是同質的存貨,不是同一種東西的堆積,而是各種物品之間相互聯係的一個網絡,是相互補充的各種組成部分之間形成的一種復雜的結構。生産過程應該被視為一個接一個“階段”,從最終消費層層遞進,一直到更為遙遠的階段。非消費品的雜亂堆積,未必能夠增加最終産齣。每種資本投資如果要想能夠提高最終消費品産齣,就必須適應指嚮最終消費階段的資本的完整結構。那些沒有能夠構成這樣完整結構的投資,就是錯置的投資,隻能造成資本損失和運營虧損。價格的根本作用在於,隻有在它能夠反映所涉及的不同種類的資本品(不斷變動的)的相對稀缺程度的時候,資本結構纔能整閤為一個整體,纔能顯示齣那部分錯置的投資。根據哈耶剋的觀點,政府增發貨幣,導緻由銀行體係派生的信用增加,從而導緻市場利率下降,直至低於自然利率即均衡利率。企業在這個虛假繁榮信息的誤導下,重新配置資源,擴大投資,從而拉長生産過程,生産的迂迴程度增大。社會資源因此也轉移重心,從消費轉移到投資。假設消費者的時間偏好沒有改變,企業對更進一步迂迴生産的盈利性就會形成錯誤預期。但是,這種企業投資會脫離消費,無法持續。隨著生産過程的延長,企業相對於消費者而言占用瞭大量的資源,消費者財貨的價格上升,而消費者需要維持既有的消費水平,這要求企業重新調整生産的時間結構,縮短生産過程,也就是減少生産的迂迴程度,迴到更直接的生産過程。原本有利可圖的投資在這時就變得無利可圖,經濟危機就由此齣現。這時會齣現兩種情況:一是高漲階段,利用銀行信用正在進行的新建廠房設備等的投資,由於資本缺乏而萎縮或中止;二是已生産的機器原材料等,由於其他企業缺乏資本而銷路不佳,價格嚴重下挫。
讀完《繁榮基石》,我感覺自己像是經曆瞭一次思維的“升級”。這本書不僅僅提供瞭知識,更重要的是它教會瞭我如何去思考經濟問題,如何去理解社會運行的深層邏輯。作者對自由市場的洞察,對誠實貨幣的強調,以及對私有財産的捍衛,都讓我對如何構建一個更美好的社會有瞭更清晰的方嚮。 我尤其對書中關於“激勵”和“責任”的論述印象深刻。它讓我明白,一個有效的經濟體係,不僅僅在於資源的配置,更在於如何通過閤理的製度設計,去激發個體的積極性,鼓勵他們承擔責任,並最終為社會創造價值。這本書所傳達的理念,不僅僅適用於經濟領域,也對我們理解個人發展、社會治理乃至全球閤作都有著重要的啓示意義。我強烈推薦這本書給所有對經濟學、社會學以及如何構建一個更繁榮社會感興趣的讀者。
評分坦白說,我並不是一個經濟學背景非常深厚的人,但《繁榮基石》卻以一種令人驚嘆的方式,將我帶入瞭經濟學思想的殿堂。作者在闡述“誠實貨幣”時,並沒有使用大量晦澀的金融術語,而是通過對貨幣曆史的梳理,以及對通貨膨脹後果的詳細描繪,讓我對貨幣的本質和重要性有瞭全新的認識。他把貨幣貶值的過程比作“隱形的稅收”,以及“偷竊”人們勞動成果的比喻,都非常形象地擊中瞭痛點,讓我瞬間理解瞭為何貨幣的穩定如此重要。 書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部分,是作者對不同貨幣體係下的社會經濟狀況進行的對比分析。他列舉瞭許多曆史上和現實中的案例,說明瞭那些擁有穩定、可信貨幣的國傢,是如何在經濟發展、人民福祉以及國際貿易方麵取得優勢的。而那些貨幣體係混亂、通脹嚴重的國傢,則常常陷入貧睏和動蕩。這種清晰的因果關係展示,讓我深刻體會到“誠實貨幣”對於一個國傢乃至全球經濟健康發展的不可或缺性。
評分《繁榮基石》在探討“私有財産”的意義時,給我帶來瞭極大的啓發。我之前對私有財産的理解,更多停留在“占有”和“支配”的層麵,但這本書則將其上升到瞭“責任”、“激勵”和“創新”的高度。作者通過對産權製度的演變曆史的梳理,以及對不同産權形式下經濟效率的對比,讓我深刻認識到,清晰且受法律保護的私有産權,是激發個體潛能、促進資源優化配置的根本動力。 書中關於産權如何鼓勵人們進行長期投資和創新,以及如何促使資源得到更有效利用的論述,都讓我茅塞頓開。作者巧妙地將私有財産與個人自由和尊嚴聯係起來,闡述瞭為何對個人勞動成果的閤法占有,是維護個人自主權和發展權的基礎。他指齣,當人們的財産受到充分保護時,他們更有意願去承擔風險,去進行創造性的活動,從而推動整個社會的進步。這種對私有財産的深刻解讀,讓我看到瞭它在構建一個繁榮、公平和充滿活力的社會中所扮演的關鍵角色。
評分坦白說,我曾經對一些經濟學理論持有一種相對保守甚至懷疑的態度,認為它們過於理想化,難以在現實世界中完全實現。然而,《繁榮基石》徹底改變瞭我的看法。作者在書中,並沒有迴避自由市場、誠實貨幣和私有財産可能麵臨的挑戰和批評,而是以一種開放和包容的態度,對這些問題進行瞭深入的探討和迴應。 他通過分析曆史上成功的改革經驗,以及不同社會在實踐這些原則時所遇到的睏難和解決方案,展示瞭這些經濟學概念的強大生命力和適應性。我尤其欣賞他對“繁榮”的定義,它不僅僅是物質財富的積纍,更是個人自由、機會均等和社會福祉的綜閤體現。這本書讓我看到瞭,通過堅持和實踐自由市場、誠實貨幣和私有財産這些原則,我們確實可以構建一個更加繁榮、公平和充滿活力的社會。
評分私有財産的概念,在很多時候被簡單地理解為“我的就是我的”。然而,《繁榮基石》則將這一概念提升到瞭一個全新的高度,闡述瞭其作為個人自由、經濟增長和社會穩定的基石作用。作者深入挖掘瞭私有産權的法律、道德和社會經濟意義,解釋瞭為何清晰且受法律保護的産權界定,是激勵個人投資、創新和負責任行為的關鍵。 書中通過大量的曆史文獻和跨文化比較,展現瞭私有産權製度發達的社會,往往錶現齣更強的經濟活力和更高的生活水平。我特彆欣賞作者對産權如何促進資源有效利用和環境保護的論述,這與我之前對私有産權可能導緻過度開發的擔憂形成瞭鮮明對比。他指齣,當人們對其財産擁有明確的控製權和受益權時,他們更有動力去維護、改進和可持續地利用這些財産。這本書讓我明白,私有財産不僅僅是經濟的驅動力,更是個人尊嚴和自由的重要保障。它鼓勵人們去創造、去積纍,並為自己的未來負責,從而構建一個更富有活力和更具韌性的社會。
評分我一直認為,貨幣不僅僅是交易的媒介,它更是承載著價值、信任和社會契約的象徵。在《繁榮基石》中,關於“誠實貨幣”的章節,徹底顛覆瞭我過去的一些模糊認知。作者從貨幣的起源講起,梳理瞭曆史長河中各種貨幣形式的演變,並著重強調瞭為何堅守金本位或者某種穩定價值的貨幣體係,對於維護經濟穩定和個人財富至關重要。他生動地揭示瞭通貨膨脹如何悄無聲息地侵蝕人們的購買力,損害儲蓄,並最終破壞經濟的健康發展。 這本書讓我認識到,一個穩定且具有公信力的貨幣體係,是繁榮的基石之一。作者並沒有止步於理論探討,他通過分析曆史上幾次嚴重的貨幣危機,以及一些國傢通過改革貨幣政策重獲經濟活力的案例,來佐證自己的觀點。他提齣的“誠實貨幣”並非是一種理想化的烏托邦,而是建立在一係列可操作的經濟原則和製度設計之上。讀到這裏,我開始重新審視我們當前所處的貨幣環境,並對一些經濟政策有瞭更清晰的理解和批判性的思考。誠實貨幣不僅僅關乎宏觀經濟,更與每一個普通人的生計息息相關。
評分這本書的結構安排非常精妙,它並沒有將三個核心概念——自由市場、誠實貨幣與私有財産——孤立地呈現,而是通過層層遞進的方式,展現瞭它們之間相互依存、相互強化的關係。作者首先從自由市場的基本原理入手,解釋瞭它如何通過價格機製和競爭來優化資源配置,然後引齣為何一個穩定且可靠的貨幣體係,是自由市場有效運作的前提。最後,再將私有財産作為這一切的基石,強調其在激勵個體行為和維護經濟秩序中的核心作用。 我特彆欣賞作者在處理這三個概念之間的邏輯關係時,所展現齣的深刻洞察力。他並沒有簡單地將它們堆砌在一起,而是通過大量的案例分析和理論論證,清晰地闡述瞭它們是如何共同作用,構成社會繁榮的“繁榮基石”的。這種係統性的闡述,讓我得以從一個更宏觀、更全麵的視角來理解經濟運行的內在規律,也讓我對這三個概念有瞭更深刻、更立體的認知。
評分拿到這本書的時候,我曾有過一絲猶豫,擔心它會是一本充斥著枯燥理論和晦澀術語的學術專著。然而,閱讀過程中的體驗完全超齣瞭我的預期。《繁榮基石》的語言風格非常吸引人,作者善於將復雜的經濟學原理用通俗易懂的比喻和生動的敘事方式呈現齣來。他並沒有直接拋齣冰冷的公式或圖錶,而是先通過引人入勝的故事或曆史片段,勾勒齣問題的背景,然後再層層遞進地揭示其中的經濟邏輯。 我尤其喜歡作者在探討自由市場如何運作時,引入的那些關於個體選擇和信息不對稱的生動案例。他就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導遊,帶領我們穿梭於經濟學的“森林”中,既指齣瞭隱藏的陷阱,又展示瞭絕美的風光。閱讀過程中,我經常會不自覺地停下來,思考書中所描述的場景是否與我自己的生活經曆相符,並且從中找到瞭許多有趣的聯係。這種沉浸式的閱讀體驗,讓我不僅學到瞭知識,更感受到瞭經濟學思想的魅力。
評分在閱讀《繁榮基石》的過程中,我發現作者在敘事方式上,總能找到一種恰到好處的平衡點。他既能深入到經濟學理論的核心,用嚴謹的邏輯來支撐自己的觀點,同時又能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將這些復雜的概念講述得深入淺齣。書中大量的曆史故事和現實案例,就像是一麵麵生動的鏡子,摺射齣經濟學原理在現實世界中的運作軌跡。 我尤其喜歡作者在描述“誠實貨幣”時,所引用的那些曆史片段,它們仿佛將我帶迴到瞭過去,親眼目睹瞭貨幣的演變和通貨膨脹的危害。他關於市場失靈和政府乾預的討論,也並非簡單的二元對立,而是通過分析各種情況下的得失,來探討何種程度的乾預是閤意的,何種乾預又可能適得其反。這種 nuanced 的視角,讓我對經濟政策有瞭更深入的理解,也學會瞭用更加批判性的眼光去看待經濟現象。
評分這本書的名字本身就透露齣一種雄心壯誌,它承諾要揭示那些構築社會繁榮的根本要素。我一直對經濟學中的一些核心概念抱有濃厚的興趣,尤其是市場如何運作、貨幣扮演的角色以及産權的重要性。讀完《繁榮基石》後,我感覺自己像是經曆瞭一場思想的洗禮,仿佛在迷霧中看到瞭清晰的路徑。作者以一種非常嚴謹但又不失生動的方式,將自由市場、誠實貨幣和私有財産這三個看似獨立卻又緊密相連的概念,編織成瞭一張詳盡而有力的理論大網。 書中對自由市場的闡述,並非簡單地停留在“政府少乾預”的層麵。它深入剖析瞭市場在價格發現、資源配置以及激發創新方麵的強大力量,並結閤瞭大量的曆史案例和經濟學原理,讓我對亞當·斯密“看不見的手”有瞭更深刻的理解。作者並沒有迴避自由市場的潛在挑戰,例如信息不對稱、外部性等問題,但他通過對一係列行之有效的監管和激勵機製的探討,證明瞭在閤理的框架下,自由市場是實現經濟效率和社會進步的最優解。尤其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如何將抽象的經濟理論與我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麵麵聯係起來,比如超市裏的商品價格、職位的招聘信息,甚至是銀行的貸款利率,都無不體現著自由市場的運行邏輯。這種“接地氣”的敘述方式,讓原本可能枯燥的經濟學知識變得鮮活易懂,也讓我對經濟現象有瞭全新的認識。
評分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評分買來學習的~還沒有看,希望有幫助~
評分喜歡自由經濟理論,看看新觀點
評分經濟自由派經典之作,值得擁有。
評分不夠祥實
評分不夠祥實
評分在圖書館藉的一本書,對宏觀經濟學有很好的作用
評分作為奧派信徒的我,對它的喜愛也就不用多說瞭。
評分還不錯,質量挺好的,速度也快!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