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淑俊 著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时事出版社
ISBN:9787802328884
版次:1
商品编码:11863789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1-01
用纸:轻型纸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本书不仅深化了对美国国际贸易政策制定的政治经济学和国际关系意义的理解,而且为全面把握中美经贸关系乃至更加宽泛的中美关系提供了富有洞见的分析。

内容简介

  本书在对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研究进行全面梳理评析的基础上,创新性地构建出“公众—国会—政府”的诠释框架来更好地说明美国贸易保护之于美国贸易政策的政治经济学上的必然性。“公众—国会—政府”将国际贸易对美国社会普通公众贸易偏好的塑造与美国政策制定程序结合,揭示了美国贸易政策出笼的政治根源,强调了草根阶层对于美国整体政策制定的意义。

作者简介

  李淑俊,山东财经大学教授,博士,中国社科院在站博士后。1973年12月生,山东省临沂市人。2008年6月毕业于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获法学博士学位。2003年至今在山东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执教。主要从事美国贸易政策与中美经贸关系研究。现已在《世界经济与政治》、《美国研究》、《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以及《教学与研究》等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目前主持与完成省部级课题2项,参与国家与省部级课题8项。

目录

导论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研究视角与分析路径

第一部分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历史视角

第一章美国贸易政策中的自由贸易与保护主义之争

第一节美国贸易政策的理论诠释

第二节美国贸易政策的实证分析

第二章美国贸易政策中的保护主义

第一节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理念的嬗变

第二节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手段的变迁

第二部分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公众视角

第三章要素流动与公众贸易保护主义

第一节要素流动与公众贸易联盟

第二节要素流动下的美国公众贸易保护主义

第四章进口竞争产业公众联盟贸易保护主义

第一节美国进口竞争产业公众联盟及其诉求

第二节进口竞争产业公众联盟的贸易保护主义路径

第五章中美纺织品贸易摩擦与美国对华公众贸易保护主义

第一节美国纺织业要素流动程度与纺织贸易保护主义

第二节中美纺织品贸易摩擦与美国对华公众贸易保护主义

第三部分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国会视角

第六章公众塑造国会贸易偏好的路径与国会保护主义氛围

第一节路径点理论与国会政治结构

第二节国会浓厚保护主义氛围的原因分析

第七章国会贸易保护主义氛围的稀释与最终形成

第一节国会贸易保护主义氛围的稀释

第二节国会贸易保护主义的最终形成

第八章放大与稀释:国会与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实证研究

第一节美国国会主要涉华提案

第二节美国国会对华贸易保护主义的放大与稀释

第四部分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政府视角

第九章美国贸易决策阶段与公众、国会贸易保护主义的输入

第一节美国贸易政策决策阶段与公众、国会保护主义的输入

第二节公众、国会与美国贸易政策制定

——基于2007年《中国制造》危机的实证分析

第十章美国行政贸易保护主义

第一节美国贸易政策制定中的行政部门

第二节美国行政贸易保护主义

第五部分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对华视角

第十一章兼顾保护主义的美国对华贸易政策

第一节美国自由贸易为主的对华经济政策

第二节美国对华贸易政策中的保护主义

第十二章从“公众—国会—政府”的互动看美国对华贸易保护

第一节美国公众的整体对华贸易认知

第二节作为对华贸易保护沟通行为体的美国国会

第三节输出对华贸易保护的美国政府

结论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常用英文缩略语

后记

精彩书摘

  《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第一章美国贸易政策中的自由贸易
  与保护主义之争第一节美国贸易政策的理论诠释对于以自由贸易为主、兼顾保护主义的美国贸易政策,结构现实主义理论具有较强的解释力。肯尼思·华尔兹(KennethWaltz)在分析国际现象产生的原因时,通常认为有两个变量,“其一是结构,其二是单位”。KennethWaltz,TheoryofInternationalPolitics,NewYork:McGrawHillPublishingCompany,1979,p��79�比绻�我们视美国对外经济政策为一种国际结果,则其形成缘由并不只是在一个方向上,“一些原因处在体系结构层次上,另一些则处在单位层次上”。倪世雄等:《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40页。因此,美国贸易政策的形成既有国际体系结构原因,也有美国自身单位层次上的因素。一、“贸易政策”与“美国贸易政策”:概念辨析随着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国际政治经济学出现在西方学术界,有关贸易政策的研究成为重要议题,政治学家以及经济学家不断参与其中,“贸易政策”就成为最重要的一个术语。在美国,“贸易政策”(tradepolicy)有时也称为“对外经济政策”(foreigneconomicpolicy)或“国际经济政策”(internationaleconomicpolicy)。尽管称谓众多,关于“贸易政策”的概念仍就没有权威的界定,其含义也比较模糊。经济学家曾试图就“贸易政策”给出准确的定义。由于认识到政治在此领域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对外贸易政策是政治与经济相互作用的结果,经济学家用两种方法力求给予“贸易政策”以清晰的界定,即描述的方法(narrativeapproach)和专业的方法(professionalapproach)。描述的方法将“贸易政策”框定为国内经济政策不可分割的部分,而国内经济政策是国内政治的一部分,“而从一定程度上看,事实上,政治的真正含义包括着经济”。专业的方法,例如,查尔斯·金德尔伯格(CharlesP�盞indleberger)认为“贸易政策”是国家选定的最优的对外经济政策,它是一个政治过程。CharlesP�盞indleberger,PowerandMoney,NewYork:BasicBooks,1970�蓖ü�对经济学家所界定的“贸易政策”的阐述,我们可以看出,在初步简约地给出了“贸易政策”的同时,描述的方法和专业的方法也导致读者对“贸易政策”到底是什么而产生更深的迷惑。这表现在:描述的方法犯了“绕圈子”的毛病,转了一圈,关于“贸易政策”的界定从开始的自变量“经济”最后又回复到自变量“经济”,对于关键性的干预变量即政治并没有加以解释。
  ……

用户评价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