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学原理与实践(第三版) [Cryptography: Theory and Practice, Third Edition]

密码学原理与实践(第三版) [Cryptography: Theory and Practice, Third Edition]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加] Douglas R. Stinson 道格拉斯 R. 斯廷森 著,冯登国 等译 著,冯登国 等 译
图书标签:
  • 密码学
  • 信息安全
  • 网络安全
  • 加密算法
  • 数据安全
  • 计算机安全
  • 理论与实践
  • 第三版
  • 现代密码学
  • 应用密码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1279713
版次:3
商品编码:11867892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国外计算机科学教材系列
外文名称:Cryptography: Theory and Practice, Third Edition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464
字数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本书是密码学领域的经典著作,被世界上的多所大学用做指定教科书。本书在第二版的基础上增加了7章内容,不仅包括一些典型的密码算法,而且还包括一些典型的密码协议和密码应用。全书共分14章,从古典密码学开始,继而介绍了Shannon信息论在密码学中的应用,然后进入现代密码学部分,先后介绍了分组密码的一般原理、数据加密标准(DES)和高级加密标准(AES)、Hash函数和MAC算法、公钥密码算法和数字签名、伪随机数生成器、身份识别方案、密钥分配和密钥协商协议、秘密共享方案,同时也关注了密码应用与实践方面的一些进展,包括公开密钥基础设施、组播安全和版权保护等。在内容的选择上,全书既突出了广泛性,又注重对要点的深入探讨。书中每一章后都附有大量的习题,这既利于读者对书中内容的总结和应用,又是对兴趣、思维和智力的挑战。

作者简介

  Douglas R. Stinson,本书作者Douglas R. Stinson:加拿大安大略省滑铁卢(Waterloo)大学计算机学院首席研究员。目前的研究兴趣包括认证码,秘密共享,通用Hash函数,弹性函数,广播加密,密钥分配协议,组合设计理论等。

  冯登国,本书译者冯登国博士:中国科学院软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信息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计算机网络入侵防范中心主任,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目前主要从事信息与网络安全方面的研究与开发工作。

目录

第1章 古典密码学 1
1.1 几个简单的密码体制 1
1.1.1 移位密码 2
1.1.2 代换密码 5
1.1.3 仿射密码 6
1.1.4 维吉尼亚密码 9
1.1.5 希尔密码 10
1.1.6 置换密码 14
1.1.7 流密码 16
1.2 密码分析 19
1.2.1 仿射密码的密码分析 21
1.2.2 代换密码的密码分析 22
1.2.3 维吉尼亚密码的密码分析 24
1.2.4 希尔密码的密码分析 27
1.2.5 LFSR流密码的密码分析 28
1.3 注释与参考文献 29
习题 30
第2章 Shannon理论 36
2.1 引言 36
2.2 概率论基础 37
2.3 完善保密性 38
2.4 熵 42
2.4.1 Huffman编码 43
2.5 熵的性质 46
2.6 伪密钥和唯一解距离 48
2.7 乘积密码体制 52
习题 54
第3章 分组密码与高级加密标准 57
3.1 引言 57
3.2 代换-置换网络 58
3.3 线性密码分析 61
3.3.1 堆积引理 61
3.3.2 S盒的线性逼近 63
3.3.3 SPN的线性密码分析 66
3.4 差分密码分析 69
3.5 数据加密标准 74
3.5.1 DES的描述 74
3.5.2 DES的分析 78
3.6 高级加密标准 79
3.6.1 AES的描述 80
3.6.2 AES的分析 84
3.7 工作模式 84
3.8 注释与参考文献 87
习题 88
第4章 Hash函数 92
4.1 Hash函数与数据完整性 92
4.2 Hash函数的安全性 93
4.2.1 随机谕示模型 94
4.2.2 随机谕示模型中的算法 95
4.2.3 安全性准则的比较 98
4.3 迭代Hash函数 100
4.3.1 Merkle-Damg?rd 结构 101
4.3.2 安全Hash算法 106
4.4 消息认证码 108
4.4.1 嵌套MAC和HMAC 109
4.4.2 CBC-MAC 111
4.5 无条件安全消息认证码 113
4.5.1 强泛Hash函数族 115
4.5.2 欺骗概率的优化 117
4.6 注释与参考文献 119
习题 120
第5章 RSA密码体制和整数因子分解 126
5.1 公钥密码学简介 126
5.2 更多的数论知识 127
5.2.1 Euclidean算法 127
5.2.2 中国剩余定理 131
5.2.3 其他有用的事实 133
5.3 RSA密码体制 135
5.3.1 实现RSA 136
5.4 素性检测 139
5.4.1 Legendre和Jacobi符号 140
5.4.2 Solovay-Strassen算法 142
5.4.3 Miller-Rabin算法 146
5.5 模n的平方根 147
5.6 分解因子算法 148
5.6.1 Pollard p?1算法 148
5.6.2 Pollard ?算法 150
5.6.3 Dixon的随机平方算法 152
5.6.4 实际中的分解因子算法 156
5.7 对RSA的其他攻击 157
5.7.1 计算?(n) 157
5.7.2 解密指数 158
5.7.3 Wiener的低解密指数攻击 162
5.8 Rabin密码体制 165
5.8.1 Rabin密码体制的安全性 167
5.9 RSA的语义安全性 168
5.9.1 与明文比特相关的部分信息 169
5.9.2 最优非对称加密填充 171
5.10 注释与参考文献 176
习题 177
第6章 公钥密码学和离散对数 184
6.1 ElGamal密码体制 184
6.2 离散对数问题的算法 186
6.2.1 Shanks算法 186
6.2.2 Pollard ?离散对数算法 188
6.2.3 Pohlig-Hellman算法 190
6.2.4 指数演算法 193
6.3 通用算法的复杂度下界 194
6.4 有限域 197
6.5 椭圆曲线 201
6.5.1 实数上的椭圆曲线 201
6.5.2 模素数的椭圆曲线 203
6.5.3 椭圆曲线的性质 206
6.5.4 点压缩与ECIES 206
6.5.5 计算椭圆曲线上的乘积 208
6.6 实际中的离散对数算法 210
6.7 ElGamal体制的安全性 211
6.7.1 离散对数的比特安全性 211
6.7.2 ElGamal体制的语义安全性 214
6.7.3 Diffie-Hellman问题 215
6.8 注释与参考文献 216
习题 217
第7章 签名方案 222
7.1 引言 222
7.2 签名方案的安全性需求 224
7.2.1 签名和Hash函数 225
7.3 ElGamal签名方案 226
7.3.1 ElGamal签名方案的安全性 228
7.4 ElGamal签名方案的变形 230
7.4.1 Schnorr签名方案 230
7.4.2 数字签名算法(DSA) 232
7.4.3 椭圆曲线DSA 234
7.5 可证明安全的签名方案 235
7.5.1 一次签名 235
7.5.2 全域Hash 238
7.6 不可否认的签名 241
7.7 fail-stop签名 245
7.8 注释与参考文献 248
习题 249
第8章 伪随机数的生成 252
8.1 引言与示例 252
8.2 概率分布的不可区分性 255
8.2.1 下一比特预测器 257
8.3 Blum-Blum-Shub生成器 262
8.3.1 BBS生成器的安全性 264
8.4 概率加密 268
8.5 注释与参考文献 272
习题 272
第9章 身份识别方案与实体认证 275
9.1 引言 275
9.2 对称密钥环境下的挑战-响应方案 277
9.2.1 攻击模型和敌手目标 281
9.2.2 交互认证 282
9.3 公钥环境下的挑战-响应方案 284
9.3.1 证书 285
9.3.2 公钥身份识别方案 285
9.4 Schnorr身份识别方案 287
9.4.1 Schnorr身份识别方案的安全性 290
9.5 Okamoto身份识别方案 293
9.6 Guillou-Quisquater身份识别方案 296
9.6.1 基于身份的身份识别方案 298
9.7 注释与参考文献 299
习题 299
第10章 密钥分配 303
10.1 引言 303
10.2 Diffie-Hellman密钥预分配 306
10.3 无条件安全的密钥预分配 307
10.3.1 Blom密钥预分配方案 307
10.4 密钥分配模式 313
10.4.1 Fiat-Naor密钥分配模式 315
10.4.2 Mitchell-Piper密钥分配模式 316
10.5 会话密钥分配方案 319
10.5.1 Needham-Schroeder方案 320
10.5.2 针对NS方案的Denning-Sacco攻击 321
10.5.3 Kerberos 321
10.5.4 Bellare-Rogaway方案 324
10.6 注释与参考文献 326
习题 327
第11章 密钥协商方案 330
11.1 引言 330
11.2 Diffie-Hellman密钥协商 330
11.2.1 端-端密钥协商方案 332
11.2.2 STS的安全性 332
11.2.3 已知会话密钥攻击 335
11.3 MTI 密钥协商方案 336
11.3.1 关于MTI/A0的已知会话密钥攻击 339
11.4 使用自认证密钥的密钥协商 341
11.5 加密密钥交换 344
11.6 会议密钥协商方案 346
11.7 注释与参考文献 348
习题 349
第12章 公开密钥基础设施 351
12.1 引言:PKI简介 351
12.1.1 一个实际协议:安全套接层SSL 353
12.2 证书 354
12.2.1 证书生命周期管理 355
12.3 信任模型 356
12.3.1 严格层次模型 356
12.3.2 网络化PKI模型 357
12.3.3 Web浏览器模型 359
12.3.4 Pretty Good Privacy(PGP) 359
12.4 PKI的未来 361
12.4.1 PKI的替代方案 361
12.5 基于身份的密码体制 362
12.5.1 基于身份的Cock加密方案 363
12.6 注释与参考文献 367
习题 368
第13章 秘密共享方案 370
13.1 引言:Shamir门限方案 370
13.1.1 简化的(t, t)门限方案 373
13.2 访问结构和一般的秘密共享 374
13.2.1 单调电路构造 375
13.2.2 正式定义 379
13.3 信息率和高效方案的构造 382
13.3.1 向量空间构造 383
13.3.2 信息率上界 389
13.3.3 分解构造 392
13.4 注释与参考文献 395
习题 396
第14章 组播安全和版权保护 398
14.1 组播安全简介 398
14.2 广播加密 398
14.2.1 利用Ramp方案的一种改进 406
14.3 组播密钥重建 409
14.3.1 “黑名单”方案 410
14.3.2 Naor-Pinkas 密钥重建方案 412
14.3.3 逻辑密钥层次体系方案 414
14.4 版权保护 416
14.4.1 指纹技术 416
14.4.2 可识别父码的性质 418
14.4.3 2-IPP码 419
14.5 追踪非法分发的密钥 422
14.6 注释与参考文献 426
习题 426
进一步阅读 430
参考文献 433

前言/序言

  译 者 序
  2002年我组织相关专家翻译了Douglas R. Stinson所著的《密码学原理与实践》一书的第二版,本书翻译出版后在国内密码学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反应很好。凭我自己的学习经验,要掌握好一门课程,必须精读一两本好书,我认为本书是值得精读的一本。2008年年初,电子工业出版社委托我翻译Douglas R. Stinson所著的《密码学原理与实践》一书的第三版,我通读了一遍本书,发现本书的前7章与第二版的几乎一样,只有细微差异,但新增加了7章内容,这些内容都很基础也很新颖,我受益匪浅,于是我花了大量时间翻译了本书,以供密码学爱好者参考。
  本书是一本很有特色的教科书,具体表现在以下6个方面:
  1.表述清楚。书中所描述的问题浅显易懂,如分组密码的差分分析和线性分析本是很难描述的问题,本书中以代替置换网络(SPN)作为数学模型表述得很清楚。
  2.论证严谨。书中对很多密码问题如唯一解距离、Hash函数的延拓准则等进行了严格的数学证明,有一种美感。
  3.内容新颖。书中从可证明安全的角度对很多密码问题特别是公钥密码问题进行了清楚的论述,使用了谕示器(Oracle)这一术语,通过阅读本书可使读者能够掌握这一术语的灵魂。书中对一些最新领域,如组播安全、数字版权保护等也做了相应的介绍。
  4.选材精良。书中选择一些典型的、相对成熟的素材进行重点介绍,对一些正在发展的方向或需要大量篇幅介绍的内容以综述或解释的方式进行处理,特别适合于各种层次的教学使用。
  5.覆盖面广。几乎覆盖了密码学的所有核心领域以及部分前沿内容,通过阅读本书可以了解密码学的全貌。
  6.习题丰富。书中布置了大量的习题,通过演练这些习题可以熟练掌握密码学的基本技巧。
  本书在翻译过程中,得到了很多老师的协助,张斌副研究员协助翻译了第8章、徐静副教授协助翻译了第9章、张振峰副研究员协助翻译了第10章、陈华副研究员协助翻译了第11章、张立武副研究员协助翻译了第12章、林东岱研究员协助翻译了第13章、赵险峰副研究员协助翻译了第14章,全书由我统一统稿。没有他们的鼎力相助,本书决不会这么快问世,在此对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本书的出版得到了国家973项目(编号:2007CB311202)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60673083)的支持,在此表示感谢。
  冯登国
  2008年夏于北京
  前  言
  本书的第一版出版于1995年,共包含13章内容。第一版的编写目标是编写一本关于密码学所有核心领域以及部分前沿内容的通用教材。在编写过程中,我尽力使本书的内容能够适应密码学相关各种课程的要求,使其可用于数学、计算机和各工程专业的大学生和研究生课程。
  本书的第二版出版于2002年,内容集中于更适合在课程中介绍的密码学核心领域的内容。与第一版相反,第二版只包含7章。我当时的目的是编写一本随身手册,包含第一版各章节更新后的内容,也有介绍新内容的章节。
  然而,在撰写第三版时,我改变了计划,决定编写一本扩充内容的第三版。第三版内容的广度和范围更类似于第一版,不过大部分内容都经过完全重写。这个版本适当更新了第二版7章中的内容,并新加入了另外7章的内容。下面是这本《密码学原理与实践》第三版总共14章的简要大纲:
  第1章对简单的“经典”密码体制做了基本的介绍。这一章也介绍了本书中使用的基本数学知识。
  第2章介绍了Shannon对密码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完善保密性和熵的概念,以及信息论在密码学中的应用。
  第3章关注的是分组密码。使用了代替置换网络(SPN)作为数学模型来介绍现代分组密码设计和分析的很多概念,包括差分和线性分析,并侧重于介绍基本原理。使用两个典型的分组密码(DES和AES)来阐述这些基本原理。
  第4章统一介绍了带密钥和不带密钥的Hash函数,以及它们在构造消息认证码方面的应用,侧重于数学分析和安全性验证。本章还包括了安全Hash算法(SHA)的介绍。
  第5章是关于RSA密码体制,以及大量数论背景知识的介绍,如素性检测和因子分解。
  第6章讨论了公钥密码体制,如基于离散对数问题的ElGamal密码体制。另外还有一些关于计算离散对数、椭圆曲线和Diffie-Hellman问题的内容。
  第7章介绍的是数字签名方案。介绍了很多具体方案,如数字签名算法(DSA),还包括了一些特殊类型的签名方案,如不可否认、fail-stop签名方案等。
  第8章包含了密码学中的伪随机比特生成器。本章基于第一版的相关章节。
  第9章是关于身份识别(实体认证)。本章第一部分讨论了从简单的密码本原(primitive),如数字签名方案或消息认证码构造的方案。第二部分在第一版内容的基础上介绍了特殊目的的“零知识”方案。
  第10章和第11章讨论了各种不同的密钥建立方法。第10章是关于密钥分配,第11章介绍了密钥协商协议。这两章的内容比第一版内容丰富了很多(第二版不包含密钥建立的内容)。这两章比以前更加侧重于安全模型和证明。
  第12章对公钥基础设施(PKI)做了总体的介绍,同时也讨论了与PKI拥有同样作用的基于身份的密码学。这是一个全新的章节。
  第13章的主题是秘密共享方案。本章内容基于第一版的相应章节。
  第14章是一个全新的章节,讨论了组播安全。包括广播加密和版权保护。
  下面是本书所有版本的特点:
  所有需要相应数学背景知识的地方都有很及时的介绍。
  对密码体制非正式的描述都附带伪代码。
  使用了很多例子来阐述本书中大多数的算法。
  各算法和密码体制的数学基础都有很严格、很仔细的解释。
  本书包含了很多习题,其中一些相当具有挑战性。
  我相信这些特点使得本书用于课堂讲授和自学都更加有用。
  在本书中,尽量按照符合逻辑的、自然的顺序安排书中的内容。有时读者有可能为了集中了解后面的某一内容而跳过前面的章节。不过有几章的内容确实非常依赖前面的章节。下面是一些重要的依赖关系:
  第9章使用了第4章(消息认证码)和第7章的内容(数字签名方案)。
  第13章的13.3.2节使用了第2章关于熵的结论。
  第14章使用了第10章(密钥预分配)和第13章(秘密共享)的内容。
  还有很多地方,前面章节介绍的数学工具会用到后面的章节里,但是应该不会造成课堂讲授的困难。
  决定介绍多少数学基础知识,是编写任何一本密码学书籍最困难的事情之一。密码学是一个涉及面广的学科,需要若干数学领域的知识,如数论、群环域理论、线性代数、概率论和信息论。同样也需要熟悉计算复杂度、算法和NP问题。在我看来,数学知识不够是很多学生在刚开始学习密码学时遇到困难的原因。
  本书中尽量介绍遇到的数学背景知识,在大多数时候,都会详细介绍用到的数学工具。但是如果读者对基本的线性代数和模运算有一定了解的话,是非常有帮助的。
  很多人指出了第二版和第三版草稿中的错误,并对加入的新内容的选择和内容的广度提出了有用的建议。特别要感谢Carlisle Adams,Eike Best,Dameng Deng,Shuhong Gao,K.Gopalakrishnan,Pascal Junod,Torleiv Klve,Jooyoung Lee,Vaclav Matyas,Michael Monagan,James Muir,Phil Rose,Tamir Tassa和Rebecca Wright。与往常一样,希望大家能够用勘误表的方式通知我,我会把它们放在一个网页上。
  Douglas R. Stinson
  于加拿大安大略省滑铁卢市

《揭秘信息之锁:从基础到前沿的密码学探索》 在这个数字时代,信息如同血液般在网络的血管中奔涌,而保护这些信息免受窥探、篡改和伪造的责任,则落在了密码学这一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学科肩上。本书旨在为读者构建一座通往密码学世界的坚实桥梁,从最基本的概念出发,循序渐进地引领大家深入理解那些守护我们数字生活安全基石的精妙算法和理论。 我们首先将一同回顾密码学的历史长河,从古代的凯撒密码、维吉尼亚密码,到信息爆炸时代催生的现代加密技术,了解它们是如何随着技术的发展而演进,以及在战争、商业和社会交往中扮演的关键角色。通过追溯历史,我们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当前密码学体系的逻辑和必要性。 随后,我们将聚焦于现代密码学的核心——对称加密。你将了解分组密码,如AES(高级加密标准)的工作原理,理解它如何在密钥的驱动下,将明文转化为看似无意义的密文,并通过详细的解密过程还原信息。我们将探讨不同模式(如ECB, CBC, CFB, OFB, CTR)的应用场景及其优缺点,帮助你理解为何在实际应用中需要选择合适的模式来满足不同的安全需求。同时,流密码,如RC4,也将作为对称加密的另一种重要形式被介绍,让你对其工作机制和安全性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进入非对称加密的领域,你将接触到公钥密码学的革命性思想。我们将深入剖析RSA算法,理解其基于大数分解困难性的原理,掌握公钥和私钥的生成、加密和解密过程。此外,我们还会探讨Diffie-Hellman密钥交换协议,它如何使得通信双方在不安全信道上安全地协商出共享密钥,为后续的对称加密通信奠定基础。椭圆曲线密码学(ECC)作为一种更为高效的非对称加密技术,也将得到详细的介绍,理解它如何在保证同等安全强度的前提下,显著减小密钥长度,从而提升性能。 数字世界中的信任是建立在可靠的身份验证之上的。本书将详细阐述哈希函数的原理,理解MD5、SHA-1、SHA-256等算法如何将任意长度的数据映射为固定长度的“指纹”,以及它们在数据完整性校验、密码存储等方面的广泛应用。我们将探讨哈希函数的安全特性,如抗碰撞性、抗原像攻击性等,并解释为何MD5和SHA-1已不再被推荐用于安全敏感的应用。 为了验证信息的来源和完整性,数字签名技术应运而生。你将学习数字签名的生成过程,即如何利用发送方的私钥对消息的哈希值进行加密,以及接收方如何利用发送方的公钥进行验证。我们将探讨不同类型的数字签名算法,以及它们在电子政务、电子商务、软件分发等领域发挥的重要作用。 除了加密和签名,密钥管理也是密码学实践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本书将探讨各种密钥管理策略,包括密钥的生成、存储、分发、更新和销毁,以及公钥基础设施(PKI)的构建和运作。理解有效的密钥管理是确保整个密码学系统安全运行的关键。 随着技术的发展,新的安全威胁和挑战不断涌现。本书也将适时介绍一些前沿的密码学概念,例如: 零知识证明(Zero-Knowledge Proofs):它允许一方(证明者)向另一方(验证者)证明某个陈述的真实性,而无需透露任何关于该陈述之外的额外信息。我们将初步了解其基本原理和潜在应用。 同态加密(Homomorphic Encryption):它允许在加密数据上进行计算,而无需先解密。计算结果一旦被解密,将与在明文上直接进行计算的结果一致。我们将探讨其理论基础和在隐私计算领域的巨大潜力。 后量子密码学(Post-Quantum Cryptography):随着量子计算的快速发展,现有的一些公钥加密算法面临被破解的风险。本书将介绍一些正在研究中的、能够抵抗量子计算机攻击的新型密码学算法。 本书的内容组织力求逻辑清晰,语言通俗易懂。我们不仅会解释各种算法的数学原理,更会结合实际应用场景,通过实例讲解其在保护网络通信、数据存储、数字身份认证等方面的具体作用。无论你是计算机科学专业的学生,网络安全从业者,还是对信息安全充满好奇的爱好者,本书都将为你提供一个系统、深入且实用的学习路径,助你掌握保护信息安全的强大武器。通过对密码学原理的深刻理解和对其实践方法的熟练运用,你将能够更好地应对数字时代的安全挑战,为构建更安全的网络空间贡献力量。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带给我的,不仅仅是知识的增长,更是思维方式的转变。作者在讲解密码学原理时,总是能够引导读者从数学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理解算法背后的逻辑和安全性考量。我尤其赞赏书中对数论在密码学中应用的阐述,比如模运算、欧几里得算法、以及中国剩余定理等,这些基础概念的清晰讲解,为我理解更复杂的加密算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介绍对称加密算法如AES时,书中不仅详细描述了其工作流程,还深入分析了不同模式(如CBC、CTR)下的安全性差异,这让我认识到,算法的选择与使用方式同样重要。更令我惊喜的是,本书在理论讲解的同时,也花费了大量的篇幅去讨论密码学在实际系统中的应用。例如,书中详细介绍了数字签名在身份认证和不可否认性方面的作用,以及哈希函数在数据完整性校验中的重要性。它让我理解了,为什么在进行网络通信时,我们会看到诸如TLS/SSL这样的协议,以及为什么我们需要对接收到的文件进行校验。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密码学在构建可信数字世界中所扮演的不可或缺的角色。

评分

作为一名对信息安全领域充满热情的学生,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系统性地阐述密码学原理并结合实际应用的著作,而《密码学原理与实践(第三版)》恰好满足了我的这一需求。这本书的结构安排非常合理,从基础的密码学概念出发,逐步深入到复杂的加密算法和安全协议。我特别欣赏作者在讲解每个算法时,都会从其数学原理、安全性分析以及实际应用场景等多个维度进行阐述,这使得我对知识的理解更加全面和深入。例如,在介绍AES算法时,书中不仅详细描述了其字节替代、行移位、列混合和轮密钥加等操作,还对不同密钥长度和工作模式下的安全性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并且举例说明了AES在文件加密、网络通信等场景下的应用。本书还花了大量的篇幅去讲解公钥基础设施(PKI)的概念和运作方式,包括证书的颁发、验证以及吊销等流程,这对于理解现代信息安全体系至关重要。另外,书中对于一些安全协议的介绍,比如PGP(Pretty Good Privacy)在电子邮件加密和签名方面的应用,以及TLS/SSL协议在Web安全中的作用,都让我受益匪浅。它让我认识到,密码学并非孤立的技术,而是与其他安全机制协同工作,共同构建了我们所依赖的数字世界的安全基石。

评分

对于我而言,这本《密码学原理与实践(第三版)》并非仅仅是一本教材,更像是一本通往信息安全殿堂的“武林秘籍”。书中对于加密算法和协议的深入剖析,其细致程度远超我的想象。作者在介绍诸如DES、AES、Diffie-Hellman密钥交换等经典算法时,不仅给出了详细的数学推导,还穿插了大量的图示和伪代码,这使得理解过程变得无比顺畅。我特别赞赏书中对于不同算法的安全性分析,例如对于DES的暴力破解方法,以及AES在不同模式下的安全性考量,这些内容帮助我理解了为什么某些算法会被淘汰,而另一些则经久不衰。更令人称道的是,本书并没有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花了相当大的篇幅去讲解密码学在实际应用中的部署和挑战。从网络通信的安全协议,到数据存储的加密方案,再到数字货币背后的区块链技术,书中都有涉及。我曾对如何确保在线交易的安全感到困惑,而本书则详细解释了SSL/TLS协议如何利用公钥和对称密钥协同工作,从而为我们提供安全的网页浏览体验。此外,书中关于哈希函数的介绍,特别是SHA-256等算法的应用,也让我对数据完整性和身份验证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它让我明白,密码学并非高不可攀的数学游戏,而是渗透在我们日常生活方方面面的关键技术。

评分

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密码学世界的大门,其内容之丰富,讲解之详尽,让我受益匪浅。从最基础的古典密码,如凯撒密码和维吉尼亚密码,到现代的对称加密算法,如DES和AES,再到非对称加密算法,如RSA和ECC,书中都进行了深入的阐述。我特别喜欢作者在介绍每个算法时,都会对其数学原理、安全性分析以及实际应用进行详细的讲解。例如,在介绍AES时,书中不仅详细描述了其轮函数和密钥扩展过程,还对不同工作模式(如ECB、CBC、CTR等)的安全性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给出了相应的优缺点。此外,本书对于哈希函数和数字签名算法的介绍也十分精彩,特别是对SHA-256、SHA-3以及ECDSA等算法的讲解,让我对数据完整性校验和数字身份认证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书中还涉及了许多与密码学相关的实践性问题,如密钥管理、安全协议的设计和分析,以及一些新兴的密码学技术,如多方安全计算和差分隐私等,这都极大地拓宽了我的视野。它让我明白,密码学是一门充满活力且不断发展的学科,它在保护我们数字世界的安全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评分

在我看来,这本书最大的价值在于它能够将抽象的密码学理论与生动的实际应用完美地结合起来。作者在阐述诸如对称加密、非对称加密、哈希函数等核心概念时,总是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配合恰当的比喻和图示,让我这个初学者也能轻松理解。我尤其喜欢书中对RSA算法的讲解,它不仅详细介绍了RSA的数学原理,如欧拉定理和模幂运算,还深入分析了其安全性,以及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比如密钥的长度和随机性。更让我欣喜的是,本书并没有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花了大量篇幅去讨论密码学在实际系统中的部署和挑战。从早期电子邮件的安全认证,到现代网络通信的安全协议,再到数据加密和存储的策略,书中都有详尽的论述。我曾对公钥基础设施(PKI)的运作机制感到困惑,而这本书则详细解释了证书颁发机构(CA)的角色,以及数字证书的生成、验证和吊销过程,这让我对网络身份认证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它让我明白,密码学并非高高在上的数学理论,而是支撑着我们数字世界安全运行的基石。

评分

这本书是我在深入学习信息安全领域时遇到的一个里程碑。它不仅仅是一本教科书,更像是一本百科全书,为我提供了关于密码学的全面而深入的知识。作者在讲解各种加密算法时,总是能够追溯其理论的根源,并详细介绍其数学原理和安全性分析。我特别喜欢书中对AES算法的详细讲解,它不仅描述了AES的各个组成部分,如字节替代、行移位、列混合和轮密钥加,还对不同密钥长度和工作模式下的安全性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给出了相应的优缺点。此外,书中对哈希函数和数字签名算法的介绍也十分精彩,特别是对SHA-256、SHA-3以及ECDSA等算法的讲解,让我对数据完整性校验和数字身份认证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让我惊喜的是,本书还花了很多篇幅去讨论密码学在实际系统中的应用,从网络通信安全协议(如TLS/SSL)到数据存储安全,再到数字货币(如比特币)的底层技术(如区块链),都有涉及。它让我明白,密码学并非孤立的技术,而是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并且在不断发展和创新。

评分

当我翻开这本书时,我并没有预设它会给我带来多大的惊喜,毕竟关于密码学的书籍市面上并不少见。然而,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很快就打消了我的疑虑。作者在处理复杂的数学概念时,展现出了高超的教学艺术。他能够将抽象的数论原理,例如模运算、欧几里得算法、以及中国剩余定理等,用清晰易懂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解释清楚,使得即使是对数学不太精通的读者,也能循序渐进地理解。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离散对数问题在密码学中应用的部分,它详细阐述了Diffie-Hellman密钥交换协议的工作原理,以及ElGamal公钥加密系统的构造,这些都让我对非对称加密的魅力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更让我惊喜的是,本书并没有止步于理论的介绍,而是将大量的篇幅用于讨论密码学在实际系统中的应用。例如,书中详细介绍了数字签名在身份验证和信息防篡改方面的作用,以及各种加密协议的设计考量,如HMAC(基于哈希的消息认证码)的构造和应用。它让我理解了,为什么在实际的网络通信中,我们会看到各种各样的加密和认证机制协同工作,以确保数据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评分

我必须承认,在这本书之前,我对密码学的理解仅停留在一些零散的概念层面,例如“加密”、“解密”之类的词汇。然而,这本书以一种非常系统且引人入胜的方式,将我带入了密码学的核心。作者的叙述方式极为清晰,他能够将一些复杂的数学概念,比如模平方根、离散对数、以及有限域等,用一种易于理解的方式解释清楚。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公钥密码学基本原理的阐释,它详细地介绍了Diffie-Hellman密钥交换的数学基础,以及RSA算法的工作流程,这让我彻底理解了“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精髓。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本书在理论讲解的基础上,花费了大量的篇幅去探讨密码学在实际系统中的应用。从早期的PGP加密到如今的TLS/SSL协议,再到区块链技术中的加密应用,书中都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我曾对HTTPS的工作原理感到好奇,而这本书则详细地揭示了TLS/SSL协议如何利用数字证书和加密算法,为我们提供了安全的网络通信环境。此外,书中对于密钥管理和安全策略的讨论,也让我认识到,密码学的安全并非仅仅依赖于算法本身,更需要合理的部署和管理。

评分

这本书的出现,无疑是为我这个对密码学领域充满好奇又略显迷茫的学习者点亮了一盏明灯。从拿到书的那一刻起,我就被它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严谨的结构所吸引。书的开篇并非直接抛出枯燥的公式,而是从密码学的历史渊源、基本概念入手,循序渐进地勾勒出这个迷人学科的轮廓。作者用一种非常易于理解的方式,解释了诸如对称加密、非对称加密、哈希函数等核心概念,即使是初学者也能迅速把握其精髓。例如,在讲解公钥加密时,作者并没有止步于RSA算法的数学原理,而是花了大量的篇幅去阐述其背后的思想,包括密钥的生成、加密和解密过程,以及为什么这种机制能够实现安全的通信。我还特别欣赏书中对于不同加密算法优缺点的对比分析,这帮助我更清晰地认识到在实际应用中,选择哪种算法需要考虑哪些因素,比如安全性、效率、以及对特定场景的适应性。书中还涉及了数字签名、密钥管理等关键技术,这些内容对于理解整个密码学体系的运作至关重要。我尤其喜欢作者在讲解这些技术时,总是能结合实际的例子,比如电子邮件的安全认证、SSL/TLS协议的工作原理,这让原本抽象的概念变得鲜活起来。阅读过程中,我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一个由密码学构建的精密世界,每一个细节都经过精心设计,每一个步骤都逻辑严谨,让我对信息安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激发了我进一步探索的欲望。

评分

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最大震撼,在于它对密码学理论的深度挖掘和对其实践应用的广度覆盖。我原本以为密码学仅仅是关于加解密算法的数学问题,但读完这本书,我才意识到它的内涵远比这要丰富得多。作者在讲解各种密码学概念时,总是能追溯其理论根源,并深入到相关的数学分支,比如数论、代数等。例如,在介绍椭圆曲线密码学(ECC)时,书中对有限域上的离散对数问题进行了详尽的阐述,这让我理解了ECC为何能在密钥长度相对较短的情况下提供与RSA相当的安全性,并且在性能上具有优势。同时,本书在实践层面也给我带来了巨大的启发。它不仅仅局限于讲解理论,而是花了大量篇幅去讨论如何在实际系统中实现和应用这些密码学原理。书中详细介绍了数字签名算法(DSA)、ElGamal算法等,并阐述了它们在身份认证和不可否认性方面的作用。我还对书中关于密钥管理和分发策略的讨论印象深刻,这部分内容揭示了密码学应用中一个非常关键但常常被忽视的环节。此外,书中还涉及了一些更前沿的话题,比如同态加密和零知识证明,这让我看到了密码学在未来数据隐私保护和安全计算方面的巨大潜力。

评分

好好好

评分

送货速度很快,不错,是正版。。

评分

1234567890

评分

1 明明写了纸制发票,却无发票

评分

不错

评分

我怀疑我买到了盗版书? 印刷错误多到恐怖,随便看两个式子都有错?

评分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

好看

评分

立足未来,想要掌握更多一些东西,选择了这本书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