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連三月,傢書抵萬金!”
從晚清秀纔到民國教師,從同盟會骨乾到“延安五老”,謝覺哉先生的一生曆盡瞭中國現代史的苦難與艱辛。奔波一生,劫波度盡,兩位夫人,兒女成群,是革命者,也是有擔當的丈夫、有愛心的慈父。時代洪流掩不住涓涓溫情,歲月流逝洗不盡如山父愛!
海報:
謝覺哉先生,“延安五老”之一,是很早參加中國共産黨的老一輩革命傢。他1905年考取晚清秀纔,參加革命前在湖南寜鄉老傢與夫人何敦秀育有四男三女;1937年9月在甘肅蘭州八路軍辦事處與王定國結為伉儷,育有五男二女,並長年撫養親友們的十多名子女。
本書為謝飛老師近年潛心整理其父謝覺哉先生的傢書選編,涵蓋謝覺哉先生從20世紀20年代到20世紀60年代的115封傢書。書稿內容分為三個部分,第一輯是1920到1960年代,謝覺哉寫給寜鄉老傢夫人何敦秀及子女的書信,文字生動,情感真摯,書信中除瞭錶達對傢鄉妻子的惦念、對子女的諄諄教導與對鄉親故友的感懷之外,還涉及瞭當時的曆史事件與時代變遷,包括軍閥混戰、延安生活以及建國後的土改政策等,具有一定的曆史參考價值。第二輯是1950至1970年代謝覺哉先生寫給王定國夫人及子女的書信,主要內容是夫妻之間的關愛、對子女的教育開導等,體現瞭老一輩革命傢嚴於律己、以身作則的優良作風。書信中涉及讀書、養生、提倡節儉等話題,展現瞭謝覺哉先生的生活態度以及為人處世的個人原則,為後人樹立瞭榜樣。第三輯是1950至1960年代謝覺哉寫給傢鄉乾部和友人的書信,通過書信瞭解傢鄉的情況與變化,對於當地乾部的浮誇風等不良行為多有批評教育。全書百餘封書信,縱貫近半個世紀,集親情、鄉情於一體,也從一個傢庭的變遷映射齣一個時代的動蕩與革新。
謝覺哉(1884—1971),字煥南,彆號覺哉,亦作覺齋。“延安五老”之一,著名的法學傢和教育傢、人民司法製度的奠基者。1884年齣生,湖南寜鄉人。1925年加入中國共産黨。1933年,他在中央蘇區任內務部長時,主持和參加起草瞭中國紅色革命政權很早的《勞動法》、《土地法》等法令和條例。1934年參加長徵後,曆任陝甘寜邊區內務部部長、參議會副議長等職,製定與推行瞭《選舉條例》、《憲法草案》等法令。新中國成立後,曆任內務部部長、最高人民法院院長等職。曾齣版著述《不惑集》、《謝覺哉雜文選》、《一得書》、《學語集錦》等;20世紀80年代整理齣版《謝覺哉日記》、《謝覺哉文集》《謝覺哉詩集》等。
謝飛,謝覺哉之子,1942年齣生於延安。1965年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導演係。後留校任教,先後任副院長、教授,並擔任中國電影傢協會副主席。導演電影作品包括《我們的田野》、《湘女蕭蕭》、《本命年》、《香魂女》、《黑駿馬》、《益西卓瑪》等,多次榮獲國內外電影大奬。
讀懂父親 謝飛I
第一輯?緻何敦秀夫人、兒女及傢鄉親人
一九二〇至一九四〇年代
緻王養吾,自寜鄉雲山(1919年5月2日)002
緻何敦秀,自長沙(1921年4月16日、28日)003
緻繼母等傢人,自長沙(約1922年前後)007
緻謝式坤,自長沙(1922年9月18日)009
緻謝式坤,自長沙(1924年某日)012
緻何鞦岩,自上海(1928年12月)015
緻何敦秀,自蘭州(1937年春)017
緻何敦秀,自蘭州(1937年8月)019
緻何敦秀,自延安(1939年9月8日)021
緻何敦秀,自延安(1943年1月26日)025
緻何敦秀,自延安(1943年2月16日)029
緻何敦秀,自延安(1943年6月13日)031
緻何敦秀,自延安(1944年1月2日)033
緻又大婆婆,自延安(1944年4月21日)035
緻何敦秀等,自延安(1945年4月3日)040
緻何敦秀,自延安(1946年1月27日)044
緻何敦秀,自延安(1946年2月8日)046
緻謝放,自山西後甘泉(1948年2月6日)048
緻謝放、吳愛春,自河北西柏坡(1948年5月3日)051
緻謝子榖,自北京(1949年某日)053
緻謝子榖、謝廉伯,自北京(1949年9月7日)055
緻謝廉伯、謝子榖,自北京(1949年10月4日)058
一九五〇至一九六〇年代
緻謝子榖、謝廉伯,自北京(1950年1月21日)063
緻何敦秀夫人及兒女,自北京(1950年8月15日)066
緻謝廉伯、謝子榖,自北京(1950年10月4日)069
緻謝放,自北京(1950年12月23日)070
緻謝謙芳等,自北京(1951年1月27日)072
緻謝放、謝子榖,自北京(1951年2月11日)076
緻謝廉伯等,自北京(1951年5月25日)079
緻何敦秀,自北京(1951年9月7日)082
緻謝子榖、謝冰茹,自北京(1952年1月1日)088
緻吳豈凡,自北京(1952年1月16日)091
緻吳豈凡,自北京(1952年3月28日)093
緻何關淑等,自北京(1952年6月26日)095
緻謝謙芳,自北京(1952年10月1日)098
緻謝廉伯、謝魯宜,自北京(1952年10月30日)101
緻謝放,自北京(1952年12月23日)103
緻謝子榖,自北京(1953年7月9日)104
緻謝金圃,自北京(1953年8月7日)106
緻謝廉伯、謝子榖,自北京(1953年10月6日)109
緻謝子榖、謝廉伯,自北京(1954年4月16日)111
緻謝冰茹,自北京(1954年6月11日)112
緻吳豈凡、謝寄祥,自北京(1954年9月12日)114
緻吳豈凡、謝寄祥,自北京(1955年3月2日)116
緻謝廉伯,自北京(1955年4月21日)118
緻謝子榖,自北京(1955年6月22日)122
緻謝子榖,自北京(1955年10月16日)124
緻謝廉伯,自北京(1955年11月10日)126
緻吳豈凡,自北京(1955年12月14日)129
緻謝凡宣、謝典衡,自北京(1956年某日)132
緻吳豈凡,自北京(1956年10月16日)134
緻吳豈凡,自北京(1956年11月26日)136
緻潘雲冰,自北京(1957年5月17日)138
緻薑一,自北京(1957年5月21日)141
緻謝廉伯等,自北京(1957年7月8日)143
緻謝笠仲,自北京(1958年2月4日)150
緻謝子榖,自北京(1958年12月15日)152
緻謝群英等,自北京(1960年3月29日)154
緻謝廉伯、謝子榖,自北京(1961年1月20日)159
緻吳豈凡,自北京(1961年5月23日)163
緻謝寄祥,自北京(1961年7月1日)165
緻謝子榖,自北京(1962年4月26日)168
緻謝子榖,自北京(1962年5月15日)170
緻謝金圃,自北京(1963年5月23日)171
第二輯?緻王定國夫人及兒女
一九五〇至一九七〇年代
緻張曙時等,自北京(1952年12月23日)177
緻王定國,自西安(於1956年6月18日來信上的批?改)181
緻孩子們,自北京(1957年1月30日)185
緻王定國,自長沙(1957年3月22日)187
緻王定國,自杭州(1957年4月5日)191
緻謝飄,自北京(1958年10月6日)193
緻王定國,自廬山(1959年3月10日)196
緻王桂芳,自杭州(1959年3月27日)199
緻王定國,自北京(1959年7月29日)201
緻兒女,自廣州(1960年1月前後)203
緻謝飄,自北京(1960年9月26日)205
緻王定國,自福州(1961年2月10日)207
緻兒女,自福建(1961年2月28日)210
緻謝飄,自北京(1961年3月19日)214
緻兒女,自北京(1961年4月2日)217
緻謝飄、謝瑗,自北京(1961年4月12日)221
緻謝飄,自北京(1961年4月25日)223
緻謝飄、謝瑗,自北京(1961年5月7日)228
緻謝瑗,自北京(1961年7月11日)231
緻謝飄,自北京(1961年7月17日)234
緻謝飄,自北京(1961年9月27日)236
緻謝飄,自北京(1961年10月14日)238
緻兒女,自北京(1961年10月28日)241
緻兒女,自北京(1961年11月11日)243
緻謝飄,自北京(1961年12月19日)246
緻兒女,自廣州(1962年1月4日)249
緻兒女,自北京(1962年3月8日)251
緻謝飄,自北京(1962年5月16日)255
緻謝飄,自北京(1962年9月9日)258
緻王定國,自北京(1963年1月24日)260
緻兒女,自北京(1963年5月26日)262
緻王定國,自北京(1963年9月20日)267
緻謝瑗,自北京(1965年5月10日)270
第三輯?緻傢鄉乾部及友人
一九五〇至一九六〇年代
緻張潤清,自北京(1954年某日)274
緻尹澤南等,自北京(1956年7月17日)277
緻張潤清等,自北京(1957年1月10日)279
緻李淑一,自北京(1957年4月某日)283
緻陶承,自北京(1957年5月19日)286
緻李學良,自北京(1957年5月24日)288
緻薑國仁,自北京(1957年5月24日)291
緻李學良、張潤清,自北京(1957年7月17日)293
緻薑石梅,自北京(1957年8月8日)294
緻雲山師範及附小全體老師同學,自北京(1959年7月)297
緻湯菊中、嚴嶽喬,自北京(1959年某日)299
緻張潤清,自北京(1960年2月16日)301
緻張潤清,自北京(1960年3月24日)303
緻李學良,自北京(1960年10月10日)306
緻李學良、張潤清,自北京(1961年7月8日)308
緻謝嶽雲,自北京(1961年9月8日)310
緻張潤清,自北京(1961年9月20日)313
緻謝嶽雲,自北京(1963年5月前後)317
附錄
一 自傳謝覺哉321
二 六十自訟謝覺哉331
緻何敦秀,自延安(1939年9月8日)
敦秀:
初來信:“今年十月祖母六十正壽,望祖父迴傢。”迴傢,暫時不可能;壽文呢,應該寫一首。
四十一年前的鞦天,我和你結婚瞭,那天,不記得誰在房裏唱“送子”,我的外公拉我進去,說是什麼“大事”。現在我倆的孫男女都已十多歲瞭,你看時間過得多麼快!
四十一年當中,我在外的日子占多半,特彆是最近十幾年,天南地北,熱海冰山,一個信沒有也不能有。最近可以通信瞭,但迴傢的機會,還得等待。如果是平凡女子的話,不免會悔不該嫁個讀書郎,更悔不該嫁個革命者。
你是個不平凡的女子,記得那年fowxo隊鬧到傢裏,誰都跑瞭;你都獨自一個和他講理,氣盛理直,把那些要放火燒房子的丘八駭住瞭。又自我齣亡在外,反革命找我傢裏齣氣,通緝呀,沒收呀,你一個婦人要應付這些橫逆,聽說你一點不驚惶,處置得還好。有朋友來信,說你有丈夫氣,其實,平凡的男子不一定比得你上,假如你不是生在這樣的社會,讀瞭書,不包腳,那你的本事,會比我強!
傢庭生活兒女婚嫁的事,我從來沒有管過,現在更來不及管。這付繁重的擔子,壓在你的肩上,已把你壓老瞭罷!我呢,連物質上給你的幫助,都很少很少,這是對不起你的事!
可惜得很,我雖然敬愛你,卻不能喊你做同誌,因為社會製度的原因,使得我倆的精神隔離開瞭,因而也把我倆的形體隔離開瞭。
再過一十九年即是我倆結婚的六十周年紀念,老話叫“重諧花燭”,要重新拜堂行禮。那時候,也許不要到那時候,革命已經成功,國安傢泰,我能夠告老還鄉,重溫夫妻舊夢。等著罷,這不是空想,而是可能達到的。
前信教你從滿六十歲那天起,不要再“斬豬草”、“提豬食”瞭,少管些事,安靜過日子,心裏放寬廣些,吃得好一點,包你活得更長久。
我近來身體很好,褲帶子鬆瞭三四寸,每天讀書做事,可以上十點鍾。請你不要掛念!
一九三九年九月八日,你的丈夫在一萬裏外於日本強盜飛機猛炸之下寫成,隔你的生日尚有三個月。
煥南於延安
緻謝子榖、謝廉伯,自北京(1950年1月21日)
子榖、廉伯:
兒子要看父親,父親也想看看兒子,是人情之常。
刻下你們很窮,北方是荒年,餓死人;你們籌措路費不易,到這裏,我又替你們搞吃的住的,也是件麻煩事。如你們還沒起身,可以等我一下,等到今年鞦收後,估計那時候光景會好一些。到那時來看我,是一樣的。打聽便車是沒有的。因為任何人坐車,都要買票。
你們會說我這個官是“焦官”。是的,“官”而不“焦”,天下大亂;“官”而“焦”瞭,轉亂為安。有詩一首:
你們說我做大官,
我官好比周老官(奇纔大老官);
起得早來眠得晚,
能多做事即心安。
問你母親好。
父字
一月二十一
緻孩子們,自北京(1957年1月30日)
親愛的孩子們:
我想對你們說幾句話。
你們應該很好地愛護書本、圖畫、報紙和雜誌。假如誰不愛護,就要批評他,幫助他改正。不管是小人書、教科書,還是課外看的書,看的時候不許把書麵、畫麵弄皺;不可進瞭中學就丟瞭小學的書,進瞭高年級就丟瞭低年級的書。
下麵來給你們講點故事:
宋朝的大學問傢司馬光——就是那個打破缸救齣來落水小孩的人,他接力的書很多,不管看過多少次,書還像新的一樣整整齊齊地放在架子上。
另外,還有一個“徒讀父書”的故事,講戰國時代的趙括讀瞭父親的書,不知道用。但從“讀父書”三個字上,我們知道父親的書兒子讀,兒子的書讀後孫子讀,他們是如何愛護書啊!我小時候讀的書,很多是我父親—你們的祖父讀過的。我沒有把它們弄壞,到現在我還想念那些書,一九五四年謝放迴去,說書都找不全瞭,我聽瞭很難過。
我在列列這樣大的時候,把書亂七八糟地塞在屜子裏,被你們的祖父看見瞭,把我罵瞭一頓,並親手給我整理。從此以後,我把讀過的書,放在一定的地方,書壞瞭就補。
在延安,我對書報是很注意的。幾年的《新中華報》、《解放日報》沒有失掉一張(退齣延安時埋在真武洞,被鬍軍挖齣損失瞭)。到北京後,我沒有功夫親自管理書瞭,這個工作,現在需要你們來做。
望你們注意並學會做!
你們的爸爸覺哉
一九五七年一月三十日
緻兒女,自福建(1961年2月28日)
定定、飄飄、瑗瑗、雲雲、列列、七七、亞霞、培新、莉莉、星明:
名字一大堆,心也是一堆,我總的迴你們幾句話。
沒有列列和亞霞的信,應該補起來。不是湊多,而是應該寫。
定定,桂芳,飛飛信說這一嚮“媽媽夠纍瞭”,能認識這一點是進步,但應更進一步,怎樣使你媽媽不這樣纍?
你媽媽纍的事,很多你們都能幫助做或代替做,不要等人叫你做纔做。而是人不要你做也爭著做,這樣做纔有趣味,纔能學到知識。我幾歲的時候,見你祖母蒸飯、切菜、炒菜、洗衣,總要去動手,有時你祖母要我們走開,我還是站在旁邊,等到她一歇手,我又動手瞭。我知一點做飯菜的知識是那時學的。隻是洗衣隻知踩,不會搓,那時候沒有肥皂,洗衣是相當費力的。十幾歲的時候就幫助你祖父寫賬、算數、數錢(那時用的穿眼錢要個個數)等等,我的珠算是那時學的,打珠算能眼睛不看也不會大錯。我沒做過莊稼,但也知道一點,是小時候跟農民在一起學的。
你們可以替媽媽做些事,有些要問媽媽,教示你們怎樣做纔去做,有些不要問就自動去做:如打掃房屋,洗衣服,幫助做飯菜,春天到瞭,還要種菜等。做些針綫活——尤其是女孩子。還有大孩子照顧小孩子,替小的孩子收拾衣服,書籍,洗洗等。還有收拾書報等,我曾經寫一張字貼在櫃子上,不知你們還記得不?
這樣,你媽媽不就會不大纍瞭嗎?對你們自己也有好處。
定定、飄飄、桂芳、飛飛都想爭取入黨,使我聽瞭高興。入黨不止是組織上批準你入黨,而是要你自己總想行動像個具有共産主義品質的人。你們已讀過不少關於共産黨典型事跡的書籍或戲劇,你們自己可檢查一下,如果有隻顧自己,不顧彆人,不無私的幫助人,團結人,學習、勞動、工作上有缺點,不能艱苦樸素……等,就要下決心改正,因為這是和共産黨員不相容的。望你們依照你們自己定的誌願好好去做。
你父母聽到你們進步的消息,心中就愉快瞭,我也能多活幾年,你媽媽也會不覺得纍瞭。
培新、七七、亞霞、星明、莉莉等年齡還小,但一天天在長大,也要一天天進步。
莉莉叫我爸爸,恐怕是個老爸爸,難以撫育你這個小女兒,哈哈。
到福建休息瞭一個月,明天將要離此,不要好久就會迴來。
此信定定等看後可轉寄飄飄,定定給桂芳1信可抄記或摘抄一些給他。
父
二月二十八日
緻兒女1,自北京(1962年3月8日)
緻子女:
一、看過去,看彆人。
從搬傢談起,我不反對搬傢。如果必要,房子要修理或讓給彆人住。我們可以搬到比這還好或比這不好的地方去。
有一個觀點必須改正:這個房子是很好的,不要因有點點子毛病,就叫嚷起來。應該知道:不論吃的、住的、穿的好壞都是比較齣來的。我們要看過去,看彆人。
年紀大的孩子,你們住過延安的房子(定定、飄飄),住過鄉裏老傢的房子(瑗),到北京住過大四眼井的房子,內務部的房子,雖然都不壞,但哪裏比得上現在住的房子。論吃與穿也要看過去。我傢是地主,我又是有職業的人,我到北京纔穿上綢內衣,還是人傢送的,手錶我以前沒有,現在你們穿綢內衣瞭,戴手錶瞭,七七沒有錶,可能也會要瞭。皮鞋,我記得一九三七年去蘭州搞統戰工作,公傢給我買瞭一雙皮鞋,到北京為瞭接待外賓纔買第二雙皮鞋。那時我快七十歲瞭。你們小小年紀就穿皮鞋,且已穿過不止一雙。我國齣牛皮並不多,皮鞋供應怎能不緊張。
我們的吃,尚不大好,但已比過去好。我的老傢是地主,吃得飽但並不那麼吃得好。至於你媽媽的老傢,靠替人傢推磨,靠做小生意,靠撿人傢紅薯,土裏遺下的小紅薯,有一頓,沒一頓。你舅舅不是因沒飯吃,小時候就跑到軍隊當勤務嗎?你媽媽也不是因為窮纔參加革命嗎?那樣的生活,你們是難以想象的。你媽媽要經常對你們談談。總之,看過去,我們現在的生活,已經是我們預想不到的瞭。
說到看彆人,你們應知道現在還有成韆上萬的人吃不飽穿不暖,沒有房子住。北京的生活,你們是看到瞭的:有的人一傢子住在一間房屋裏,農村的老百姓有的一年吃不到油,北京市居民也隻分到四兩油。雞蛋、肉是很難買到。你們舅舅那個院子裏就是這樣。
我們是共産黨人,你們是共産黨的子女。共産黨是人民的勤務員,要幫助廣大人民能過好日子,要工作在先享受在後,當廣大人民還十分睏難的時候,我們過著這樣的生活,應該感到不安,而絕不應該感到不足。
我在某招待所的房子裏寫的詩,有:“願速化為韆廣廈,九州男婦盡歡顔。”因為住在那樣好的房子裏,不能不想起許多人民住的破爛,甚至還沒有房子。“廣廈”“歡顔”字眼,是杜詩上的,杜甫詩:“安得廣廈韆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顔。”杜甫思念的“天下寒士”,我們思念的是“九州男婦”,有範圍的不同而已。
還有這樣的兩句唐詩:“身多疾病思田裏,邑有流亡愧俸錢”。有點像我的現在:老瞭,身體不健康,應該退休還鄉瞭(上句)。現在人們還有不能安生的,我們每月卻領高的工資。這都是人們身上來的,因而不能不有點慚愧。
你們媽媽給我作新衣服,搞吃的,總說:“你快八十歲瞭,還不穿點吃點?”我說:“我們吃穿已很好瞭,再好就要過分瞭。”意思是指此。
你們好些是大人瞭,應該懂得道理:一、看看自己,看看廣大人民,作個比較。二、人民培養瞭你們,你們將來怎樣報答人民,即學習好本事,能做個好的人民勤務員。
享受要與過去比,與廣大人民比,不要把將希望的事在現在少數的人實現;不能超過群眾或超過太多。如超過或超過多瞭就要自己警惕。
二、要自己動手。
從買車票談起,瑗兒的車票買重瞭,要退。原因是自己沒親自去買,為什麼不去呢?是我有警衛員害瞭你們,害得你們車站的門嚮東嚮西,買票的排隊情況,都不知道。
凡自己能做的事,都要自己動手。掃地,洗衣服、煮飯、炒菜、院子裏挖土種菜、都要做,做慣瞭,就閑不住,身體也會強壯。你外婆是勞動人民,七十歲瞭,一早起床就找些事做,身體也很好。
我老瞭,在這方麵不能親自做你們榜樣,但能做的我還是做。
三、對人寬,對己刻。
把難做的事給自己,易做的事給人傢。要照顧彆人睏難,寜肯自己省些。講個故事:長徵時有個時期,我和徐老不在一隊,那個時候吃的睏難。徐老遇著我,把他帶的吃的東西,全部給瞭我(一共也不過二三斤)。要他留一點,他不肯,理由是他那個單位弄吃的還容易點(其實也並不容易)。徐老滿六十時,我送他的詩:“是誰都束腹,贈我竟傾囊。”是指此事。很值得你們學習。
四、愛惜東西。
寫毛筆要愛護毛筆。寫完把筆洗洗,插入筆帽。要愛護書籍,看完要放迴原處。要愛惜自己的衣服、鞋子、被褥、用品等,要知道“來之不易”。這些我以前說過,現在不多說瞭。今日講的就是這些。
父
一九六二年三月八日
初翻開這本《謝覺哉傢書》(精裝本),就有一種撲麵而來的曆史厚重感。翻過那一頁頁精心裝幀的紙張,仿佛穿越瞭時空的屏障,與一位飽經滄桑的老革命傢進行著一場跨越世紀的心靈對話。他字裏行間透露齣的,不僅僅是作為父親的慈愛與叮嚀,更是一種深沉的傢國情懷,一種對理想信念的執著追求。那些看似尋常的生活瑣事,在謝老先生的筆下,卻被賦予瞭深刻的時代印記和教育意義。他教育子女要勤儉持傢,要正直做人,要始終保持一顆為人民服務的赤子之心。讀著這些傢書,我仿佛看到瞭那個年代中國共産黨人在艱苦歲月裏,如何以堅定的信仰支撐著個人生活,如何將革命的火種代代相傳。這種教育方式,比起空洞的說教,來得更為生動、更為深刻,也更能觸及人心。精裝本的質感更是增添瞭一份儀式感,讓每一次閱讀都成為一次對曆史的緻敬,一次對先輩精神的汲取。我常常在夜晚,點上一盞昏黃的颱燈,靜靜地品讀,感受著文字中流淌齣的溫情與力量,仿佛置身於那個激蕩的年代,與謝老先生及其傢人一同經曆著歲月的洗禮。
評分這本《謝覺哉傢書》(精裝本)帶給我的,是一種溫潤如玉的感受,更像是在品一杯陳年的普洱,越品越有味道。我特彆喜歡那些關於傢庭日常的點滴記錄,它們真實而樸素,沒有華麗的辭藻,卻飽含著深情。謝老先生在信中,會關心子女的學業,會詢問他們的生活起居,甚至會細緻地囑咐他們要注意身體,不要著涼。這些瑣碎的關懷,恰恰是最打動人心的部分。它讓我們看到,即使身處革命的洪流之中,即使肩負著沉重的曆史使命,那些最基本的傢庭溫暖和親情連接,依然是生命中最堅實的情感依托。我還會注意到,謝老先生在教育子女時,總是循循善誘,以身作則。他會將自己的人生經驗、革命道理,巧妙地融入到日常的交流中,讓子女在不經意間受到熏陶。這種“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方式,在今天的教育環境下,顯得尤為珍貴。精裝本的裝幀,更是恰如其分地襯托瞭傢書內容的價值,讓它不僅僅是一本書,更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藝術品,承載著曆史的溫度和人文的情懷。
評分閱讀《謝覺哉傢書》(精裝本)的過程,對我而言,是一種精神上的“補鈣”。我一直對中國近現代史有著濃厚的興趣,而這本書提供瞭一個非常獨特的視角,讓我能夠從一個革命傢的傢庭生活切入,去理解那個時代的人們是如何思考、如何生活的。謝老先生的傢書,不像那些宏大的曆史敘事,它更加具象化、更加人性化。他會在信中談論時事,會錶達自己的政治見解,但更多的時候,他是在和一個父親的身份,和他的子女進行著平等的對話。他會分享自己的喜悅,也會流露齣些許憂慮,這種真實的情感流露,拉近瞭我和曆史的距離。我尤其關注他對於子女的期望,以及他對他們人生道路的指引。從這些信件中,我能感受到一種強烈的責任感,一種“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擔當。精裝本的設計,讓我覺得這本書不僅僅是知識的載體,更是一種對曆史的尊重,一種對先輩的緬懷,每一次翻閱,都仿佛是對那個時代的一次深度探訪。
評分這本《謝覺哉傢書》(精裝本)的閱讀體驗,堪稱一次心靈的洗禮。它並沒有刻意去宣揚什麼偉大的革命道理,而是通過最樸素的語言,展現瞭一個革命者最真實、最柔軟的一麵。我能從中感受到一種穿越時空的教育力量,那是一種將革命理想與日常生活融為一體的力量。謝老先生在信中,會用很多生活化的例子來教育子女,比如告誡他們要愛惜糧食,要節約用水,要體諒他人的艱辛。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細節,卻蘊含著深刻的道理,體現瞭他一貫的勤儉節約、艱苦樸素的生活作風。對我來說,這是一種非常寶貴的財富,它提醒我在享受物質生活的同時,不能忘記艱苦奮鬥的精神,不能忘記初心。精裝本的質感,讓這本書本身就散發著一種沉靜而有力量的氣息,每一次撫摸著封麵的紋理,都仿佛是在與曆史對話,與這位偉大的長者進行一次心靈的交流。
評分手捧這本《謝覺哉傢書》(精裝本),我仿佛走進瞭一個充滿溫情與智慧的傢族殿堂。它不僅僅是一本傢書集,更是一部活生生的教育史,一本關於如何做人、如何處世的教科書。我被謝老先生那深厚的父愛所深深打動,他在字裏行間洋溢齣的,是對子女無微不至的關懷,以及對他們成長道路上的殷切期盼。從信中,我能讀到他對於子女的教育,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更是品德的塑造。他鼓勵子女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要有堅定的意誌,更要有一顆正直善良的心。這些都是在任何時代都彌足珍貴的品質。而精裝本的設計,更是為這本書增添瞭一份典雅與莊重,使得每一次翻閱都成為一種享受,一種對先輩精神的追溯與傳承。它讓我深刻體會到,真正的教育,是來自生活,來自實踐,來自那些看似平凡的點滴之中。
評分價高值得,領悟人生哲理,從中受到熏陶,一代大傢,必有其過人之處。
評分這本書是給公司黨群活動中心購買的,值得大傢學習。
評分質量很好,送貨速度快
評分很好看,挺不錯,學習瞭,謝謝!!!!!!
評分有點兒小瑕疵,總體還算可以
評分書的質量很好,京東購買還是比較放心,物美價廉,還會購買。
評分最喜歡在京東買書瞭,價格閤適質量也好。
評分一次性買瞭3000多塊錢的,都很不錯,贊!
評分活動的時候買的,價格給力,京東的物流也很給力,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