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散文典藏版-柳萌散文集:寒风吹哑琴音

名家散文典藏版-柳萌散文集:寒风吹哑琴音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柳萌 著
图书标签:
  • 散文集
  • 柳萌
  • 名家散文
  • 文学
  • 情感
  • 治愈
  • 人生
  • 散文
  • 经典
  • 寒风吹哑琴音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ISBN:9787040440782
版次:1
商品编码:11885776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1-01
用纸:胶版纸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名家散文典藏版系列,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倾力打造,精选精编30余位当代现代散文大家的经典散文集,旨在带给读者美文的感受,在字里行间体味岁月的悠长。本书系精选了包括徐志摩、林徽因、萧红、沈从文、郁达夫、鲁迅、朱自清、铁凝、张抗抗、从维熙、邓友梅、柳萌、王巨才等大家的散文代表作品。
  本书收录了:腕上晨昏、无可奈何花落去、关于雪的往事、我对雨的记忆、老?街等80余篇散文。


更多相关商品请点击:


内容简介

  车走得很慢很慢,人走得很慢很慢,仿佛一切都想默默停止。

作者简介

  柳萌,天津市宁河县宁河镇人。曾在《乌兰察布日报》、《工人日报》、中国交通部政策研究室、《新观察》、《中国作家》、作家出版社、中外文化出版公司、《小说选刊》供职。
  出版的主要著作有散文随笔集:《生活,这样告诉我》、《心灵的星光》、《岁月忧欢》、《寻找失落的梦》、《消融的雪》、《穿裤子的云》、《中国当代散文精品文库——柳萌散文》、《当代散文名家精品文库——柳萌卷》、《珍藏向往》、《真情依旧》、《生命潮汐》、《春天的雨秋天晴》、《绿魂》、《变换的风景》、《无奈的告白》、《夜梦与昼思》、《悠着活——柳萌散文随笔选》、《时间的诉说》、《柳萌自选集(三卷)》、《放飞心灵的风筝》、《这个秋天没有乡愁》、《村夫野话录》、《年少起步正当时》、《梦醒黄昏》等20余种。

目录

第1辑·远年往事
腕上晨昏 / 2
无可奈何花落去 / 10
关于雪的往事 / 21
我对雨的记忆 / 29
老街 / 45
我曾经的生命线 / 49
我对风的怀念 / 55
告别老屋 / 60
有歌无歌的日子 / 66
窗口 / 72
第2辑·故乡情怀
缱绻乡情老少时 / 76
永远的故乡气息 / 80
月圆之处是故乡 / 84
踏雪送门神 / 87
递给你张水彩名片 / 92
深深芦苇荡 / 97
第3辑·四海游踪
寻觅记忆的声音 / 102
奥地利风情 / 107
泰山记趣 / 128
美丽的麋鹿之乡 / 134
丹枫似霞映流泉 / 138
琵琶湖揽胜 / 145
倾听庐山 / 150
“中华荷园”小记 / 155
第4辑·纷杂思绪
善良是股清澈的暖流 / 160
假如没有…… / 165
等待回答 / 171
记忆原野上的花 / 177
常常地这样想 / 183
花草故乡情 / 188
土地礼赞 / 192
慢城桠溪散章 / 195
第5辑·冷暖记忆
忘不掉的馒头 / 202
烟酒琐忆 / 207
消逝的市声 / 214
曾经稀罕的罐头 / 218
平民美食大烩菜 / 222
听到有人敲门 / 228
在庐山176号别墅 / 232
旧时景物哪堪怜 / 238
核桃的尴尬 / 243
奔年 / 247
第6辑·永远思念
无言的等待 / 254
永远的愧疚 / 262
寒风吹哑琴音 / 269
同是荒原沦落人 / 277
活在黄河魂魄中的诗人 / 286
印象中的孙犁先生 / 295
在汪老字纸篓淘画 / 300
好一尊“笑佛” / 304
李凖先生赠我墨宝 / 308
第7辑·幼年趣事
风筝 / 314
河边 / 316
冬夜 / 318
榆钱儿 / 320
捉蝈蝈儿 / 322
照螃蟹 / 324
端午节 / 326
贴窗花儿 / 328
马灯 / 330
祈雨 / 332
油纸伞 / 334
吹糖人儿 / 336
小白兔 / 338
捏泥人儿 / 340
布缠足球 / 342
抖空竹 / 344
捉迷藏 / 346
照镜子 / 348
放河灯 / 350
滚铁环 / 352
第8辑·无腔短歌
感悟秋天 / 356
美好 / 358
秋天的启示 / 361
花开南北 / 363
北京季节 / 365
晶莹的雪花 / 368

精彩书摘

  腕上晨昏
  平日很少逛商场。偶尔上街办事,信步走进钟表店,那些五光十色的钟表,让我悦目,更让我动情,不禁想起关于手表往事。苦涩滋味儿,如同反刍食物,重新咀嚼,实在难以咽下。
  我这辈人年轻那会儿,可不像现在城乡年轻人,几乎人人戴着手表。自己赚钱许多年后,伸出胳膊还是光光的,要想干有钟点儿事情,要么同有表人结伴同行,要么询问戴表陌路人。总之,时间掌握在别人那里。攒钱买块手表,在我当时生活里,无形中成了最大愿望。
  那么,我是什么时候戴上手表的呢?
  具体时间实在记不得了。反正这么说吧,在30岁结婚之前,我没有戴过手表。那时每月60多元工资,三分之一寄回家孝敬父母,三分之一用于吃饭穿衣,三分之一购书、看电影,再无钱考虑干别的事情。何况那会儿的手表,大都是进口货,价钱很贵,工薪青年难以承受,只能像我这样想一想。
  有次跟位年长同事出差,在卧铺车上早晨起来洗漱,他怕手表丢了,摘下让我给他照看,这是我平生头次摸手表。出于好奇和羡慕,不时把手表贴在耳边,倾听那嘀嗒嘀嗒走动声——清脆悦耳,在我听来简直像音乐一样美妙。这位同事从洗漱间回来,我把手表交给他时,顺便问了些有关手表知识。他见我对手表这么感兴趣,就说:“你买块表吧。当记者的,走南闯北,没表怎么行?”我想,他说的倒是对,记者职业吃“无定时”饭,不像机关职员上下班钟点固定,总不能老是问时间麻烦别人哪,只是他不知道我的难处。不过,他的话还是让我动了心,打那以后就开始省吃俭用,硬从每月工资里挤出十块八块存下,有了稿费更是当作额外收入不花,目的就是想买块手表戴。这算是我年轻时唯一物质追求。
  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我要买手表想法刚刚萌生,攒的钱也许刚够买条表带,1957年突然来了场政治“龙卷风”。我这20岁出头小青年,由于说了几句真话、实话、心里话,被这场“龙卷风”卷了进去,戴上“右”字荆冠,然后,遣送北大荒劳改。攒钱买手表的念头和愿望,成了死在胎中的美好幻想。我依然晃着光光的胳臂,不知所措地走向亘古荒原。
  从常人沦为“罪人”,意味着失去自由,许多事情不是你想不想做,而是看人家让不让你做,乱说乱动就会“罪”上加“罪”。不过,当“罪人”有当“罪人”的好处,说句苦中找乐的话:省心。起床、睡觉、吃饭、劳动、学习,甚至于拉屎撒尿,都有人吹哨子,时间掌握在监管人手中。
  “罪人”时间同“罪人”原身一样,被严格地监督管制起来了,即使有手表也是个摆设。
  1960年代全民大饥饿,在北大荒劳改的“右派”,又饿又累连路都走不动,有手表的老“右”为保住性命,干脆撸下手表换点可怜吃食。我没有手表之类贵重物品,自然就换不来果腹食物,比这些人要多受些折磨;但也少些失掉爱物的痛惜,因为,他们中有些人的手表,不是爱情信物,就是生日纪念,如今为了填饱这干瘪肚皮,不得不忍痛割爱换给别人。我猜不出他们此刻矛盾心境,从那张张无奈脸上苦痛表情,可以看出,他们灵魂正在经受严厉拷打。
  两年半北大荒囚徒生活结束,告别这块原始生态土地。
  望着那红花绿草原野,听着那婉转动听鸟鸣,我一度沉郁的心仿佛有了生机。青年人富于幻想的纯真天性,此刻在我生命里又重新复苏。
  在从牡丹江开往北京列车上,我跟几位有家室难友闲聊,有位相处甚好难友问我:“你这小光棍儿,摘了‘帽子’(右派)啦,回去最想干的事儿,是什么?”我几乎未假任何思索,脱口便说:“攒钱买手表。”他听后一下愣住了,脸上挂着无限疑惑。我猜想,他满以为我会说,找个对象结婚,所以才对我的回答有点大惑不解。
  是啊,一个二十啷当岁年轻人,倘若不是遭逢这飞来政治横祸,本该是成家立业好时候,这会儿好容易解脱囚徒生活,自然要把结婚作为首要大事。见他依然将信将疑,我就说:“这些年,不问时辰的日子过惯了,回去到机关上班,再不能这样了,我总得买块手表吧,没有表万一迟到,人家会怎么看呢?”他微笑着点了点头,似乎表示理解和赞同。
  我对自己未来充满着真诚希望。谁知未过几天,我的天真和诚实,我的向往和愿望,再次被无情事实所愚弄。真诚希望成了心灵负累。原来,“右派”摘帽只是个形式,在对待上没有丝毫实质性改变,仅仅是“右派”改为“摘帽右派”而已。
  在天津家里跟父母只团聚几天,我满怀着喜悦心情,比规定时间提前到了北京,希望早日到原单位报到工作。哪知人事部门换了个调动手续,再次把我发配到陌生内蒙古,而且安排在野外工程队当工人,终年在大漠荒原里埋电线杆子。得,这又是个无须自己掌握钟点儿地方,上工下工,吃饭睡觉,都有领班师傅高声吆喝。买手表的想法再次打消,继续过不问晨昏日子。只是有时想起这件事情来,心里滋味儿总是酸溜溜:我的命真够苦呀,且不说买得起买不起手表,连戴手表机会竟然都没有,这老天爷待我实在刻薄。
  还好,跟妻子结婚一年以后,她把她的手表给了我,总算戴上了渴望多年的手表。这手表还是正儿八经“梅花”牌,着实让我臭美了一些时候,当然,更满足了一点物欲虚荣心。除了洗脸怕沾湿,睡觉时都戴着,夜深人静时候,嘀嘀嗒嗒表声,如同优美音乐,伴随我进入梦乡。白天劳动怕磕碰,特意买块洁净手帕,小心翼翼地裹缠上。这手表成了我的宝贝,这手表成了我的伙伴。
  手表是戴上了,每当想起当年无手表窘境,总是让我心酸。
  那是个夏天暑假,在内地教书的妻子,特意到内蒙古来,享受婚后第一个探亲假。动身前她拍来电报让我接站,她乘坐的火车凌晨到达,夜里不便向别人问时间,我一下睡过了点儿,醒来匆匆赶到火车站,见妻子正坐在提包上,焦急而惶恐地四处张望。看到我来了,她面带愠色,说的头句话就是:“怎么这么晚才来?”待我说明了情况,她才知道,我这个穷丈夫,连块手表都没有,害得她等了四五十分钟。幸亏这是夏天,气候还算凉爽;要是在冬天,这塞北寒风冷雪,准得给她个下马威。该不定怎么抱怨我呢。
  后来妻子买了块新手表,就把这块“梅花”手表让给了我,这时我的腕上再不空荡。嘿,平生总算戴上了手表。倘若有谁问我戴手表的感觉,说实在的,我真无法说得清楚,喜悦滋味儿,苦涩滋味儿,好像都有那么点儿,唯独没有如愿以偿的满足感,因为这手表毕竟不是自己的。过去那些关于手表往事,此刻又重现在眼前,这就更加使我心神不安。
  更有意思的是,这块手表在我腕上,停留不过一年时光,又回到它真正主人身边。留给我的只是失去自尊的记忆。即使今天想起来,脸还是火辣辣,追悔当初不该那么轻率,只是为一时需要,便放弃男子汉尊严,实在不值得。
  那是在次年暑假,陪妻子去她姥姥家。她那80岁姥爷,突然跟妻子说:“我给你的那块手表,还在吗?要是在,给我吧,我想戴。”妻子瞟了我一眼,然后跟老人家说:“还在,在家里。过些时再来北京,我给您带来。”回到家妻子告诉我,我戴的这块“梅花”手表,原来是她姥爷戴的,老人考虑她读大学,没有手表不方便,就给了她这个外孙女。
  这会儿老人天天出去遛弯儿,没有手表,回来都赶不上吃饭,想到外孙女已经工作几年,怎么也会买块新手表,就想把这块手表要回去戴。这是很正常事情。
  听了妻子讲述,心想,幸亏当时未理解妻子瞟我一眼的意思,要是知道我戴的手表,就是她姥爷想要回的手表,以我这种犟头急脾气,说不定会马上摘下来,还给这手表的真正主人。那该多么尴尬无趣呀,岂不是彼此都不愉快。事后把手表还给妻子时,我仍然有种受辱感觉,在递手表那一刹那,觉得脸上火烧火燎。当初戴手表的愉悦,如今成了心的痛。
  有了这番关于手表经历,手表此后对于我,不再仅仅是生活需要,无形中还成了荣辱标志,我下决心要用自己的钱买块手表。
  可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并非易事:那时我同妻子两地分居,辛辛苦苦挣一点钱,两人都要回家探亲,又是旅费,又是购物,七花八花就全用光了,买手表的愿望很难实现。
  这样又过了许多年,我的胳臂还是光光的,外出办事乘坐火车,照样向别人问时间。这手表依然是吊胃口诱饵。
  在大城市里生活,毕竟不同于农村,没有表的确不方便。有年从内蒙古回天津过春节,在北京换车签完车次,还有段等待时间,想买些东西带给家人。在商店买了北京特产,满以为时间还很富余,背着大包拎着小包,慢悠悠地往车站晃悠。到车站一看塔楼钟表,立刻慌了神,距开车还有十来分钟,检完票就匆匆赶上火车,不小心手提糖果撒了,在我一一捡拾的时候,开车铃声响起,眼巴巴地望着火车渐渐远去。没辙,只好跟车站说好话,重新换签下班车走。所幸那会儿旅客不多,若是像现在这样人挨人,我那张通票八成签不上,岂不是得另掏钱买票。这件事弄得我心里别扭多日,对于表已不是什么一般渴望,而是有种极其强烈占有欲。因为它太刺激我太羞辱我啦。暗自发誓无论如何得有只手表。这时候,我们国家开始生产手表了,市场随处可见“上海”“东风”“海鸥”,款式、性能、准确度都很不错,价钱更比进口手表要低很多。经过一番努力和节俭,终于从牙缝里抠出点儿钱,趁春节回天津探亲时,买了一块“东风”牌手表。这时我已是个三十大几的人啦。
  说起来还真够意思,我这块老“东风”手表,挺体谅我,蛮可怜我,戴了多年未进过修表店。今天依然走得欢实稳健,只是时间不怎么准确了。唉,它同我一样,老啦。
  不管怎么说,我总算有了自己的手表,谁也拿不走要不去了。我再不会听别人手表声音取悦,我再不会办事跟别人询问时间,我成了手表主人成了时间主人。这块老“东风”手表,陪伴我度过大半生时间。它提醒我的不只是时间几何,它还告诉我许多社会世相,跟时间一样都准确无误。我也像手表一样,严格地,诚实地,信守着生命的自然进程。
  ……

前言/序言


《浮生拾遗》:时光的剪影,心灵的微光 尘世喧嚣,岁月流转,多少往事如指间沙,悄然滑落,又在不经意间,凝成记忆深处的温润光泽。《浮生拾遗》便是一部收录了作者对这些光景细腻捕捉与深情回望的散文集。它并非史诗般的宏大叙事,也不是哲理的精深探究,而是如同窗边的一缕斜阳,或雨后泥土的芬芳,散落在生活细微之处,却自有打动人心的力量。 全书分为几个篇章,试图以不同的侧重点,勾勒出作者内心世界的斑斓图景。 第一辑:故园旧影 这一辑,作者将目光投向了遥远的故乡,那些承载着童年欢笑与少年愁绪的土地。然而,这里的“故乡”并非单一的地理坐标,而是记忆与情感交织而成的精神原乡。作者笔下的故乡,不只是稻田、炊烟、老屋,更是那些早已模糊却又刻骨铭心的场景:夏日午后,蝉鸣声声,奶奶摇着蒲扇,讲述着古老的故事;冬日傍晚,炉火熊熊,父亲在灯下修补着渔网,眼神专注而疲惫;春风初拂,漫山遍野的野花,在孩子们赤脚奔跑的身影中,绽放出恣意的生命。 作者并不回避故乡的朴拙与时代的变迁,恰恰是这些岁月的痕迹,让故园的旧影更显珍贵。他写道:“我们离开故乡,不仅仅是离开一块土地,更是告别一群人,告别一种活法。然而,无论走到哪里,故乡的根,总会隐隐作痛,又总会在寂静的夜晚,传来悠远的呼唤。”这种怀念,不是简单的留恋,而是一种对生命源头的追溯,一种对质朴情感的回归。 书中对亲人的描写尤其动人。没有华丽的辞藻,只有最真实的细节:母亲手中粗糙的茧,父亲沉默的肩膀,祖母絮絮叨叨的叮咛,都化作了温暖的画面,在字里行间流淌。这些平凡的人物,在作者的笔下,却熠熠生辉,成为构成他生命底色的重要组成部分。他试图通过这些回忆,连接起自己与过去,与那些早已远去却从未消失的温暖。 第二辑:光阴叙事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对时间的感知也愈发敏锐。《光阴叙事》这一辑,便是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感悟与沉思。他写日子的平淡,写季节的更迭,写生命中那些看似微不足道却意义非凡的片段。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午后微醺的暖风,黄昏时分的落日余晖,乃至深夜的寂静,在作者的笔下,都蕴含着某种独特的韵味。他不是在描绘风景,而是在倾听风景的低语,感受时间在万物中留下的印记。他写公园里一对老夫妇携手散步,写街角咖啡馆里年轻的情侣低语,写窗外那棵老树,年复一年地抽出新芽,又落下金黄的叶子。这些画面,看似平常,却勾勒出生命在时间长河中,不断生长、变化、又归于宁静的轨迹。 作者对于“忙碌”与“闲适”的思考,也在此辑中有所体现。他观察现代人匆匆的脚步,感叹在追逐名利的过程中,我们是否丢失了感受当下的能力。他提倡放慢脚步,去发现生活中的小确幸,去体味那些被忽略的美好。他写一次偶然的偶遇,一次真诚的交谈,一次静默的沉思,这些都是时间赐予我们的宝贵财富。 “时间是一条河流,我们都是河上的行舟者。有人乘风破浪,有人随波逐流,而我,只是偶尔停下,打捞起几片漂浮的光阴碎片,将它们细细摩挲,感悟其中的温度。”这种对时间的态度,既有对流逝的无奈,更有对拥有的珍惜。 第三辑:风物随感 这一辑,作者将观察的触角伸向了更广阔的世界,从细微的物事到人生的感悟,信手拈来,皆成篇章。这里,有对自然景物的细致描摹,有对人情世故的体察,也有对内心世界的探索。 他可以为一朵花的盛开而驻足,为一片落叶的飘零而感怀。他写海边捡拾的贝壳,上面刻满了岁月的痕迹;他写山间偶遇的野趣,带着泥土的清新和生命的顽强;他写雨中的城市,在水汽氤氲中,呈现出别样的温柔与沉静。这些自然景物,在他眼中,不仅仅是客观的存在,更是他情感的寄托,是他内心世界的映照。 同时,作者也敏锐地捕捉着人世间的冷暖。他写与陌生人的短暂交集,却能感受到人性深处的善意;他写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与理解,用平和的笔触,勾勒出世态的复杂。他并非批判,而是以一种包容的姿态,去观察和记录。 这一辑的文字,更显自由与灵动。作者的思绪如同翩跹的蝶,在生活的枝蔓间跳跃,捕捉着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他可以用短短的篇幅,描绘一个生动的场景,道出一个深刻的道理。这种随性的表达,反而更能触动人心,因为它没有刻意的雕琢,只有真诚的流露。 《浮生拾遗》是一本需要静下心来阅读的书。它没有惊涛骇浪般的情节,也没有振聋发聩的道理,它只是用最朴素的语言,记录着一个灵魂的体悟。在快节奏的当下,它提供了一个可以暂时停歇的角落,让我们得以放慢脚步,去感受生活中的美好,去回味那些被遗忘的时光,去倾听内心最真实的声音。 这本书,或许无法改变你的生活,但它或许能让你在某个疲惫的瞬间,感受到一丝温暖,一丝慰藉,让你重新发现,原来生命中,还有如此多的细节,值得我们去爱,去珍惜。它是一本,献给所有在尘世中行走,却依然怀揣着一颗敏感而柔软的心的人们的书。它就像一杯淡淡的茶,需要慢慢品味,才能咂摸出其中的甘醇与回甘。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是一本需要用心去“听”的书。柳萌的文字,如同被寒风吹哑了声音的琴弦,虽然失去了激昂的乐章,却在寂静中孕育出一种更深沉、更悠远的共鸣。我从中读到了对时间流逝的怅惘,对岁月变迁的无奈,以及对生命本质的深刻洞察。他笔下的许多场景,都带着一种褪色的复古感,仿佛泛黄的老照片,勾勒出曾经鲜活的生命轨迹。 我常常在深夜,在城市喧嚣的间隙,翻阅这本书。那些关于童年记忆的片段,关于故乡风物的描绘,都像一股清泉,涤荡了我内心积攒的疲惫与焦躁。我看到了作者在成长过程中,如何一点点剥离世俗的尘埃,如何在喧嚣中保持一份内心的宁静。这是一种非常难得的精神境界,尤其是在当下这个信息爆炸、节奏飞快的时代,显得尤为可贵。他没有试图去说教,也没有刻意去煽情,只是用一种平实的语调,娓娓道来,却在不经意间触动了读者内心最深处的情感。

评分

我曾以为,“散文”不过是作者随意的记录,是情绪的宣泄,是生活的片段拼贴。然而,《寒风吹哑琴音》彻底颠覆了我的这种认知。柳萌的文字,表面上看是散漫的,却处处暗藏着精妙的结构和深刻的思考。他仿佛是一位高明的建筑师,用最朴素的材料,搭建起一座座引人入胜的灵魂殿堂。 我尤其欣赏他对细节的捕捉能力。那些被常人忽略的微小事物,在他笔下却焕发出生机,成为承载情感与哲思的载体。比如,一滴雨水如何映照出天空的广阔,一片落叶如何诉说着生命的循环。这些细致入微的观察,不仅展现了他敏锐的感知力,更体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与尊重。他让我明白,真正的诗意,并非遥不可及,它就藏在我们身边,只是需要我们放慢脚步,用心去发现。

评分

这是一本需要慢慢品味的“老物件”。柳萌的文字,就像经过岁月打磨的玉石,温润而有光泽。它不追求表面的浮华,而是直抵人心的深处,触及那些最柔软、最真实的情感。 我尤其欣赏他对“告别”的描绘。告别,是人生必经的旅程,而柳萌没有回避它,也没有过度渲染它的凄凉。他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去面对告别,去理解告别,去升华告别。他让我明白,每一次告别,都是一次新的开始,都是一次生命的洗礼。这种积极而豁达的态度,让我对生活中的告别,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

评分

每次翻阅这本书,我都会有新的感悟。柳萌的文字,就像一坛陈年的老酒,越品越有味道。他的人生阅历,他对世界的观察,他对人性的洞察,都凝聚在他的笔端,转化为一股股触动人心的力量。 我特别欣赏他对“乡愁”的独特诠释。他的乡愁,不只是对物质的怀念,更是对一种逝去的生活方式,一种纯粹情感的追寻。他笔下的故乡,不再是一个具体的地理位置,而是一种心灵的归宿,一种精神的寄托。这种超越了物质层面的乡愁,让我思考,我们所追寻的“故乡”,究竟是什么?它是否只存在于遥远的过去,还是可以存在于我们每一个当下?

评分

我曾以为,“寒风”是悲伤的代名词,而“琴音”则代表着美好。然而,柳萌的这本书,却将两者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呈现出一种独特的意境。它告诉我,即使在最冷的时刻,也可能蕴藏着最动人的旋律,即使最美好的事物,也可能带有淡淡的忧伤。 我尤其喜欢他对“时间”的思考。他没有将时间视为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将其具象化,体现在每一个细微的瞬间。他让我们感受到,时间的流逝,并非冷冰冰的数字,而是充满了温度和情感的痕迹。他让我重新审视自己对待时间的方式,不再仅仅是匆忙赶路,而是开始去感受时间,去珍视时间。

评分

这是一本让人“望而生畏”的书,因为它的名字就带着一种萧瑟和沉寂。然而,一旦你真正沉浸其中,就会发现,那股寒意背后,隐藏着一股温暖的力量,一种不屈的韧性。柳萌的文字,就像他在书中描绘的北方,虽然经历了严冬,却孕育着春天的希望。 我喜欢他处理孤独的方式。他没有将孤独描绘成一种悲惨的境遇,而是将其升华为一种独立思考和自我探索的空间。在孤独中,他审视自己,反思生活,寻找内心的平静。这种与孤独的和平共处,以及在孤独中汲取力量的姿态,对我而言,是一种极大的鼓舞。它让我重新审视自己与孤独的关系,不再将其视为需要逃避的敌人,而是将其看作是一种成长的契机。

评分

初读《寒风吹哑琴音》,我以为这是一本带着忧郁气质的书。然而,随着阅读的深入,我逐渐发现,在那些看似萧瑟的文字背后,隐藏着一种坚韧的生命力,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和执着。 我被他笔下那些平凡而伟大的人物所打动。他们没有耀眼的光环,没有惊人的成就,却用自己的方式,书写着生命的传奇。他们或坚韧,或善良,或执着,这些平凡的人物,正是构成我们社会最坚实的基石。柳萌以一种充满敬意的笔触,去描绘他们,去赞美他们,让我看到了人性的光辉,也让我反思,在追寻伟大之前,我们是否应该先学会如何做一个善良而有韧性的人。

评分

《寒风吹哑琴音》,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在寒冷的冬夜,围坐在炉火旁,听一位长者娓娓道来他的人生故事。他的声音不高,语调平缓,却字字珠玑,充满了智慧和阅历。 我被他笔下那些充满烟火气的生活场景所吸引。他没有刻意去描绘什么惊心动魄的事件,而是将目光投向了最平凡的生活细节。柴米油盐,家长里短,这些看似琐碎的日常,在他笔下却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他让我看到,即使在最普通的生活中,也蕴藏着动人的情感和深刻的哲理。这种对生活的热爱与尊重,让我受益匪浅。

评分

翻开《寒风吹哑琴音》,仿佛一脚踏入了北方的旷野,凛冽的寒风裹挟着细碎的雪花,在我耳边低语。柳萌的文字,就像这风,有着穿透人心的力量,又似这雪,铺陈开来,细腻而又沉静。我并非一位专业的文学评论家,只是一个寻常的读者,在忙碌的生活间隙,贪婪地汲取着文字带来的慰藉与启迪。这本书,恰恰满足了我对“散文”最原始的期待:不事雕琢,自有韵味;不强说教,自有哲思。 我尤其喜欢其中对于“家”的描写。那种既渴望又疏离,既依恋又挣扎的情感,被描摹得淋漓尽致。它不是那种温情脉脉、程式化的家庭叙事,而是将家庭成员之间微妙的隔阂、难以言说的误解,以及潜藏在缝隙中的深情,不动声色地呈现出来。读着读着,我仿佛看到了自己和亲人之间那些不经意间流露出的爱意,也看到了那些因沟通不畅而产生的距离。这种真实,带着一丝苦涩,却又无比动人,让我不得不停下来,反复品味。那种远行在外的游子,夜深人静时,思念如潮水般涌来,却又不知如何表达的心绪,书中都有提及。它让我意识到,无论我们走多远,家始终是我们内心最柔软的牵挂,也是我们力量的源泉。

评分

《寒风吹哑琴音》,这个书名本身就充满了诗意和想象空间。我读这本书,如同在严冬里寻觅一丝温暖,在寂静中倾听灵魂的低语。柳萌的文字,有着一种不动声色的力量,它不张扬,不喧哗,却能在你的内心深处,激起层层涟漪。 我尤其被他笔下那些关于“失去”的描写所打动。失去,是人生必然的课题,而柳萌没有回避它,也没有过度渲染它的悲伤。他以一种平静的姿态,去观照失去,去理解失去,去接纳失去。这种豁达的态度,让我感到一种深深的慰藉。它提醒我,生命中的许多东西,即便离去,也会留下痕迹,而这些痕迹,同样是构成我们生命的一部分。

评分

幸福不是你听过多少甜言蜜语,而是你伤心落泪时有人对你说:没事,有我在。

评分

朱自清-背影。京东买书挺便宜的,包装也很好,没有破损,买回来慢慢看,支持京东。

评分

买来给孩子读,看起来像正品。京东的物流很赞。

评分

赶上618年中大促,优惠力度真的很大,买到就是赚到!!!京东快递真的很给力,次日达,@的赞!!!???

评分

不愧是京东快递,当天就收到啦!书的质量还不错的。字体看起来也很舒服。

评分

送小朋友挺好的搞活动价钱合适

评分

*元10本,书的质量不怎么好,纸太差

评分

正品,比书店买便宜不少,物流给力!

评分

很棒的散文集,特别喜欢,好句很好,赞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