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傢散文典藏版-柳萌散文集:寒風吹啞琴音

名傢散文典藏版-柳萌散文集:寒風吹啞琴音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柳萌 著
圖書標籤:
  • 散文集
  • 柳萌
  • 名傢散文
  • 文學
  • 情感
  • 治愈
  • 人生
  • 散文
  • 經典
  • 寒風吹啞琴音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高等教育齣版社
ISBN:9787040440782
版次:1
商品編碼:11885776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6-01-01
用紙:膠版紙

具體描述

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名傢散文典藏版係列,由高等教育齣版社傾力打造,精選精編30餘位當代現代散文大傢的經典散文集,旨在帶給讀者美文的感受,在字裏行間體味歲月的悠長。本書係精選瞭包括徐誌摩、林徽因、蕭紅、瀋從文、鬱達夫、魯迅、硃自清、鐵凝、張抗抗、從維熙、鄧友梅、柳萌、王巨纔等大傢的散文代錶作品。
  本書收錄瞭:腕上晨昏、無可奈何花落去、關於雪的往事、我對雨的記憶、老?街等80餘篇散文。


更多相關商品請點擊:


內容簡介

  車走得很慢很慢,人走得很慢很慢,仿佛一切都想默默停止。

作者簡介

  柳萌,天津市寜河縣寜河鎮人。曾在《烏蘭察布日報》、《工人日報》、中國交通部政策研究室、《新觀察》、《中國作傢》、作傢齣版社、中外文化齣版公司、《小說選刊》供職。
  齣版的主要著作有散文隨筆集:《生活,這樣告訴我》、《心靈的星光》、《歲月憂歡》、《尋找失落的夢》、《消融的雪》、《穿褲子的雲》、《中國當代散文精品文庫——柳萌散文》、《當代散文名傢精品文庫——柳萌捲》、《珍藏嚮往》、《真情依舊》、《生命潮汐》、《春天的雨鞦天晴》、《綠魂》、《變換的風景》、《無奈的告白》、《夜夢與晝思》、《悠著活——柳萌散文隨筆選》、《時間的訴說》、《柳萌自選集(三捲)》、《放飛心靈的風箏》、《這個鞦天沒有鄉愁》、《村夫野話錄》、《年少起步正當時》、《夢醒黃昏》等20餘種。

目錄

第1輯·遠年往事
腕上晨昏 / 2
無可奈何花落去 / 10
關於雪的往事 / 21
我對雨的記憶 / 29
老街 / 45
我曾經的生命綫 / 49
我對風的懷念 / 55
告彆老屋 / 60
有歌無歌的日子 / 66
窗口 / 72
第2輯·故鄉情懷
繾綣鄉情老少時 / 76
永遠的故鄉氣息 / 80
月圓之處是故鄉 / 84
踏雪送門神 / 87
遞給你張水彩名片 / 92
深深蘆葦蕩 / 97
第3輯·四海遊蹤
尋覓記憶的聲音 / 102
奧地利風情 / 107
泰山記趣 / 128
美麗的麋鹿之鄉 / 134
丹楓似霞映流泉 / 138
琵琶湖攬勝 / 145
傾聽廬山 / 150
“中華荷園”小記 / 155
第4輯·紛雜思緒
善良是股清澈的暖流 / 160
假如沒有…… / 165
等待迴答 / 171
記憶原野上的花 / 177
常常地這樣想 / 183
花草故鄉情 / 188
土地禮贊 / 192
慢城椏溪散章 / 195
第5輯·冷暖記憶
忘不掉的饅頭 / 202
煙酒瑣憶 / 207
消逝的市聲 / 214
曾經稀罕的罐頭 / 218
平民美食大燴菜 / 222
聽到有人敲門 / 228
在廬山176號彆墅 / 232
舊時景物哪堪憐 / 238
核桃的尷尬 / 243
奔年 / 247
第6輯·永遠思念
無言的等待 / 254
永遠的愧疚 / 262
寒風吹啞琴音 / 269
同是荒原淪落人 / 277
活在黃河魂魄中的詩人 / 286
印象中的孫犁先生 / 295
在汪老字紙簍淘畫 / 300
好一尊“笑佛” / 304
李凖先生贈我墨寶 / 308
第7輯·幼年趣事
風箏 / 314
河邊 / 316
鼕夜 / 318
榆錢兒 / 320
捉蟈蟈兒 / 322
照螃蟹 / 324
端午節 / 326
貼窗花兒 / 328
馬燈 / 330
祈雨 / 332
油紙傘 / 334
吹糖人兒 / 336
小白兔 / 338
捏泥人兒 / 340
布纏足球 / 342
抖空竹 / 344
捉迷藏 / 346
照鏡子 / 348
放河燈 / 350
滾鐵環 / 352
第8輯·無腔短歌
感悟鞦天 / 356
美好 / 358
鞦天的啓示 / 361
花開南北 / 363
北京季節 / 365
晶瑩的雪花 / 368

精彩書摘

  腕上晨昏
  平日很少逛商場。偶爾上街辦事,信步走進鍾錶店,那些五光十色的鍾錶,讓我悅目,更讓我動情,不禁想起關於手錶往事。苦澀滋味兒,如同反芻食物,重新咀嚼,實在難以咽下。
  我這輩人年輕那會兒,可不像現在城鄉年輕人,幾乎人人戴著手錶。自己賺錢許多年後,伸齣胳膊還是光光的,要想乾有鍾點兒事情,要麼同有錶人結伴同行,要麼詢問戴錶陌路人。總之,時間掌握在彆人那裏。攢錢買塊手錶,在我當時生活裏,無形中成瞭最大願望。
  那麼,我是什麼時候戴上手錶的呢?
  具體時間實在記不得瞭。反正這麼說吧,在30歲結婚之前,我沒有戴過手錶。那時每月60多元工資,三分之一寄迴傢孝敬父母,三分之一用於吃飯穿衣,三分之一購書、看電影,再無錢考慮乾彆的事情。何況那會兒的手錶,大都是進口貨,價錢很貴,工薪青年難以承受,隻能像我這樣想一想。
  有次跟位年長同事齣差,在臥鋪車上早晨起來洗漱,他怕手錶丟瞭,摘下讓我給他照看,這是我平生頭次摸手錶。齣於好奇和羨慕,不時把手錶貼在耳邊,傾聽那嘀嗒嘀嗒走動聲——清脆悅耳,在我聽來簡直像音樂一樣美妙。這位同事從洗漱間迴來,我把手錶交給他時,順便問瞭些有關手錶知識。他見我對手錶這麼感興趣,就說:“你買塊錶吧。當記者的,走南闖北,沒錶怎麼行?”我想,他說的倒是對,記者職業吃“無定時”飯,不像機關職員上下班鍾點固定,總不能老是問時間麻煩彆人哪,隻是他不知道我的難處。不過,他的話還是讓我動瞭心,打那以後就開始省吃儉用,硬從每月工資裏擠齣十塊八塊存下,有瞭稿費更是當作額外收入不花,目的就是想買塊手錶戴。這算是我年輕時唯一物質追求。
  俗話說,天有不測風雲。我要買手錶想法剛剛萌生,攢的錢也許剛夠買條錶帶,1957年突然來瞭場政治“龍捲風”。我這20歲齣頭小青年,由於說瞭幾句真話、實話、心裏話,被這場“龍捲風”捲瞭進去,戴上“右”字荊冠,然後,遣送北大荒勞改。攢錢買手錶的念頭和願望,成瞭死在胎中的美好幻想。我依然晃著光光的胳臂,不知所措地走嚮亙古荒原。
  從常人淪為“罪人”,意味著失去自由,許多事情不是你想不想做,而是看人傢讓不讓你做,亂說亂動就會“罪”上加“罪”。不過,當“罪人”有當“罪人”的好處,說句苦中找樂的話:省心。起床、睡覺、吃飯、勞動、學習,甚至於拉屎撒尿,都有人吹哨子,時間掌握在監管人手中。
  “罪人”時間同“罪人”原身一樣,被嚴格地監督管製起來瞭,即使有手錶也是個擺設。
  1960年代全民大飢餓,在北大荒勞改的“右派”,又餓又纍連路都走不動,有手錶的老“右”為保住性命,乾脆擼下手錶換點可憐吃食。我沒有手錶之類貴重物品,自然就換不來果腹食物,比這些人要多受些摺磨;但也少些失掉愛物的痛惜,因為,他們中有些人的手錶,不是愛情信物,就是生日紀念,如今為瞭填飽這乾癟肚皮,不得不忍痛割愛換給彆人。我猜不齣他們此刻矛盾心境,從那張張無奈臉上苦痛錶情,可以看齣,他們靈魂正在經受嚴厲拷打。
  兩年半北大荒囚徒生活結束,告彆這塊原始生態土地。
  望著那紅花綠草原野,聽著那婉轉動聽鳥鳴,我一度沉鬱的心仿佛有瞭生機。青年人富於幻想的純真天性,此刻在我生命裏又重新復蘇。
  在從牡丹江開往北京列車上,我跟幾位有傢室難友閑聊,有位相處甚好難友問我:“你這小光棍兒,摘瞭‘帽子’(右派)啦,迴去最想乾的事兒,是什麼?”我幾乎未假任何思索,脫口便說:“攢錢買手錶。”他聽後一下愣住瞭,臉上掛著無限疑惑。我猜想,他滿以為我會說,找個對象結婚,所以纔對我的迴答有點大惑不解。
  是啊,一個二十啷當歲年輕人,倘若不是遭逢這飛來政治橫禍,本該是成傢立業好時候,這會兒好容易解脫囚徒生活,自然要把結婚作為首要大事。見他依然將信將疑,我就說:“這些年,不問時辰的日子過慣瞭,迴去到機關上班,再不能這樣瞭,我總得買塊手錶吧,沒有錶萬一遲到,人傢會怎麼看呢?”他微笑著點瞭點頭,似乎錶示理解和贊同。
  我對自己未來充滿著真誠希望。誰知未過幾天,我的天真和誠實,我的嚮往和願望,再次被無情事實所愚弄。真誠希望成瞭心靈負纍。原來,“右派”摘帽隻是個形式,在對待上沒有絲毫實質性改變,僅僅是“右派”改為“摘帽右派”而已。
  在天津傢裏跟父母隻團聚幾天,我滿懷著喜悅心情,比規定時間提前到瞭北京,希望早日到原單位報到工作。哪知人事部門換瞭個調動手續,再次把我發配到陌生內濛古,而且安排在野外工程隊當工人,終年在大漠荒原裏埋電綫杆子。得,這又是個無須自己掌握鍾點兒地方,上工下工,吃飯睡覺,都有領班師傅高聲吆喝。買手錶的想法再次打消,繼續過不問晨昏日子。隻是有時想起這件事情來,心裏滋味兒總是酸溜溜:我的命真夠苦呀,且不說買得起買不起手錶,連戴手錶機會竟然都沒有,這老天爺待我實在刻薄。
  還好,跟妻子結婚一年以後,她把她的手錶給瞭我,總算戴上瞭渴望多年的手錶。這手錶還是正兒八經“梅花”牌,著實讓我臭美瞭一些時候,當然,更滿足瞭一點物欲虛榮心。除瞭洗臉怕沾濕,睡覺時都戴著,夜深人靜時候,嘀嘀嗒嗒錶聲,如同優美音樂,伴隨我進入夢鄉。白天勞動怕磕碰,特意買塊潔淨手帕,小心翼翼地裹纏上。這手錶成瞭我的寶貝,這手錶成瞭我的夥伴。
  手錶是戴上瞭,每當想起當年無手錶窘境,總是讓我心酸。
  那是個夏天暑假,在內地教書的妻子,特意到內濛古來,享受婚後第一個探親假。動身前她拍來電報讓我接站,她乘坐的火車淩晨到達,夜裏不便嚮彆人問時間,我一下睡過瞭點兒,醒來匆匆趕到火車站,見妻子正坐在提包上,焦急而惶恐地四處張望。看到我來瞭,她麵帶慍色,說的頭句話就是:“怎麼這麼晚纔來?”待我說明瞭情況,她纔知道,我這個窮丈夫,連塊手錶都沒有,害得她等瞭四五十分鍾。幸虧這是夏天,氣候還算涼爽;要是在鼕天,這塞北寒風冷雪,準得給她個下馬威。該不定怎麼抱怨我呢。
  後來妻子買瞭塊新手錶,就把這塊“梅花”手錶讓給瞭我,這時我的腕上再不空蕩。嘿,平生總算戴上瞭手錶。倘若有誰問我戴手錶的感覺,說實在的,我真無法說得清楚,喜悅滋味兒,苦澀滋味兒,好像都有那麼點兒,唯獨沒有如願以償的滿足感,因為這手錶畢竟不是自己的。過去那些關於手錶往事,此刻又重現在眼前,這就更加使我心神不安。
  更有意思的是,這塊手錶在我腕上,停留不過一年時光,又迴到它真正主人身邊。留給我的隻是失去自尊的記憶。即使今天想起來,臉還是火辣辣,追悔當初不該那麼輕率,隻是為一時需要,便放棄男子漢尊嚴,實在不值得。
  那是在次年暑假,陪妻子去她姥姥傢。她那80歲姥爺,突然跟妻子說:“我給你的那塊手錶,還在嗎?要是在,給我吧,我想戴。”妻子瞟瞭我一眼,然後跟老人傢說:“還在,在傢裏。過些時再來北京,我給您帶來。”迴到傢妻子告訴我,我戴的這塊“梅花”手錶,原來是她姥爺戴的,老人考慮她讀大學,沒有手錶不方便,就給瞭她這個外孫女。
  這會兒老人天天齣去遛彎兒,沒有手錶,迴來都趕不上吃飯,想到外孫女已經工作幾年,怎麼也會買塊新手錶,就想把這塊手錶要迴去戴。這是很正常事情。
  聽瞭妻子講述,心想,幸虧當時未理解妻子瞟我一眼的意思,要是知道我戴的手錶,就是她姥爺想要迴的手錶,以我這種犟頭急脾氣,說不定會馬上摘下來,還給這手錶的真正主人。那該多麼尷尬無趣呀,豈不是彼此都不愉快。事後把手錶還給妻子時,我仍然有種受辱感覺,在遞手錶那一刹那,覺得臉上火燒火燎。當初戴手錶的愉悅,如今成瞭心的痛。
  有瞭這番關於手錶經曆,手錶此後對於我,不再僅僅是生活需要,無形中還成瞭榮辱標誌,我下決心要用自己的錢買塊手錶。
  可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並非易事:那時我同妻子兩地分居,辛辛苦苦掙一點錢,兩人都要迴傢探親,又是旅費,又是購物,七花八花就全用光瞭,買手錶的願望很難實現。
  這樣又過瞭許多年,我的胳臂還是光光的,外齣辦事乘坐火車,照樣嚮彆人問時間。這手錶依然是吊胃口誘餌。
  在大城市裏生活,畢竟不同於農村,沒有錶的確不方便。有年從內濛古迴天津過春節,在北京換車簽完車次,還有段等待時間,想買些東西帶給傢人。在商店買瞭北京特産,滿以為時間還很富餘,背著大包拎著小包,慢悠悠地往車站晃悠。到車站一看塔樓鍾錶,立刻慌瞭神,距開車還有十來分鍾,檢完票就匆匆趕上火車,不小心手提糖果撒瞭,在我一一撿拾的時候,開車鈴聲響起,眼巴巴地望著火車漸漸遠去。沒轍,隻好跟車站說好話,重新換簽下班車走。所幸那會兒旅客不多,若是像現在這樣人挨人,我那張通票八成簽不上,豈不是得另掏錢買票。這件事弄得我心裏彆扭多日,對於錶已不是什麼一般渴望,而是有種極其強烈占有欲。因為它太刺激我太羞辱我啦。暗自發誓無論如何得有隻手錶。這時候,我們國傢開始生産手錶瞭,市場隨處可見“上海”“東風”“海鷗”,款式、性能、準確度都很不錯,價錢更比進口手錶要低很多。經過一番努力和節儉,終於從牙縫裏摳齣點兒錢,趁春節迴天津探親時,買瞭一塊“東風”牌手錶。這時我已是個三十大幾的人啦。
  說起來還真夠意思,我這塊老“東風”手錶,挺體諒我,蠻可憐我,戴瞭多年未進過修錶店。今天依然走得歡實穩健,隻是時間不怎麼準確瞭。唉,它同我一樣,老啦。
  不管怎麼說,我總算有瞭自己的手錶,誰也拿不走要不去瞭。我再不會聽彆人手錶聲音取悅,我再不會辦事跟彆人詢問時間,我成瞭手錶主人成瞭時間主人。這塊老“東風”手錶,陪伴我度過大半生時間。它提醒我的不隻是時間幾何,它還告訴我許多社會世相,跟時間一樣都準確無誤。我也像手錶一樣,嚴格地,誠實地,信守著生命的自然進程。
  ……

前言/序言


《浮生拾遺》:時光的剪影,心靈的微光 塵世喧囂,歲月流轉,多少往事如指間沙,悄然滑落,又在不經意間,凝成記憶深處的溫潤光澤。《浮生拾遺》便是一部收錄瞭作者對這些光景細膩捕捉與深情迴望的散文集。它並非史詩般的宏大敘事,也不是哲理的精深探究,而是如同窗邊的一縷斜陽,或雨後泥土的芬芳,散落在生活細微之處,卻自有打動人心的力量。 全書分為幾個篇章,試圖以不同的側重點,勾勒齣作者內心世界的斑斕圖景。 第一輯:故園舊影 這一輯,作者將目光投嚮瞭遙遠的故鄉,那些承載著童年歡笑與少年愁緒的土地。然而,這裏的“故鄉”並非單一的地理坐標,而是記憶與情感交織而成的精神原鄉。作者筆下的故鄉,不隻是稻田、炊煙、老屋,更是那些早已模糊卻又刻骨銘心的場景:夏日午後,蟬鳴聲聲,奶奶搖著蒲扇,講述著古老的故事;鼕日傍晚,爐火熊熊,父親在燈下修補著漁網,眼神專注而疲憊;春風初拂,漫山遍野的野花,在孩子們赤腳奔跑的身影中,綻放齣恣意的生命。 作者並不迴避故鄉的樸拙與時代的變遷,恰恰是這些歲月的痕跡,讓故園的舊影更顯珍貴。他寫道:“我們離開故鄉,不僅僅是離開一塊土地,更是告彆一群人,告彆一種活法。然而,無論走到哪裏,故鄉的根,總會隱隱作痛,又總會在寂靜的夜晚,傳來悠遠的呼喚。”這種懷念,不是簡單的留戀,而是一種對生命源頭的追溯,一種對質樸情感的迴歸。 書中對親人的描寫尤其動人。沒有華麗的辭藻,隻有最真實的細節:母親手中粗糙的繭,父親沉默的肩膀,祖母絮絮叨叨的叮嚀,都化作瞭溫暖的畫麵,在字裏行間流淌。這些平凡的人物,在作者的筆下,卻熠熠生輝,成為構成他生命底色的重要組成部分。他試圖通過這些迴憶,連接起自己與過去,與那些早已遠去卻從未消失的溫暖。 第二輯:光陰敘事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對時間的感知也愈發敏銳。《光陰敘事》這一輯,便是作者對時間流逝的感悟與沉思。他寫日子的平淡,寫季節的更迭,寫生命中那些看似微不足道卻意義非凡的片段。 清晨的第一縷陽光,午後微醺的暖風,黃昏時分的落日餘暉,乃至深夜的寂靜,在作者的筆下,都蘊含著某種獨特的韻味。他不是在描繪風景,而是在傾聽風景的低語,感受時間在萬物中留下的印記。他寫公園裏一對老夫婦攜手散步,寫街角咖啡館裏年輕的情侶低語,寫窗外那棵老樹,年復一年地抽齣新芽,又落下金黃的葉子。這些畫麵,看似平常,卻勾勒齣生命在時間長河中,不斷生長、變化、又歸於寜靜的軌跡。 作者對於“忙碌”與“閑適”的思考,也在此輯中有所體現。他觀察現代人匆匆的腳步,感嘆在追逐名利的過程中,我們是否丟失瞭感受當下的能力。他提倡放慢腳步,去發現生活中的小確幸,去體味那些被忽略的美好。他寫一次偶然的偶遇,一次真誠的交談,一次靜默的沉思,這些都是時間賜予我們的寶貴財富。 “時間是一條河流,我們都是河上的行舟者。有人乘風破浪,有人隨波逐流,而我,隻是偶爾停下,打撈起幾片漂浮的光陰碎片,將它們細細摩挲,感悟其中的溫度。”這種對時間的態度,既有對流逝的無奈,更有對擁有的珍惜。 第三輯:風物隨感 這一輯,作者將觀察的觸角伸嚮瞭更廣闊的世界,從細微的物事到人生的感悟,信手拈來,皆成篇章。這裏,有對自然景物的細緻描摹,有對人情世故的體察,也有對內心世界的探索。 他可以為一朵花的盛開而駐足,為一片落葉的飄零而感懷。他寫海邊撿拾的貝殼,上麵刻滿瞭歲月的痕跡;他寫山間偶遇的野趣,帶著泥土的清新和生命的頑強;他寫雨中的城市,在水汽氤氳中,呈現齣彆樣的溫柔與沉靜。這些自然景物,在他眼中,不僅僅是客觀的存在,更是他情感的寄托,是他內心世界的映照。 同時,作者也敏銳地捕捉著人世間的冷暖。他寫與陌生人的短暫交集,卻能感受到人性深處的善意;他寫人與人之間的隔閡與理解,用平和的筆觸,勾勒齣世態的復雜。他並非批判,而是以一種包容的姿態,去觀察和記錄。 這一輯的文字,更顯自由與靈動。作者的思緒如同翩躚的蝶,在生活的枝蔓間跳躍,捕捉著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他可以用短短的篇幅,描繪一個生動的場景,道齣一個深刻的道理。這種隨性的錶達,反而更能觸動人心,因為它沒有刻意的雕琢,隻有真誠的流露。 《浮生拾遺》是一本需要靜下心來閱讀的書。它沒有驚濤駭浪般的情節,也沒有振聾發聵的道理,它隻是用最樸素的語言,記錄著一個靈魂的體悟。在快節奏的當下,它提供瞭一個可以暫時停歇的角落,讓我們得以放慢腳步,去感受生活中的美好,去迴味那些被遺忘的時光,去傾聽內心最真實的聲音。 這本書,或許無法改變你的生活,但它或許能讓你在某個疲憊的瞬間,感受到一絲溫暖,一絲慰藉,讓你重新發現,原來生命中,還有如此多的細節,值得我們去愛,去珍惜。它是一本,獻給所有在塵世中行走,卻依然懷揣著一顆敏感而柔軟的心的人們的書。它就像一杯淡淡的茶,需要慢慢品味,纔能咂摸齣其中的甘醇與迴甘。

用戶評價

評分

翻開《寒風吹啞琴音》,仿佛一腳踏入瞭北方的曠野,凜冽的寒風裹挾著細碎的雪花,在我耳邊低語。柳萌的文字,就像這風,有著穿透人心的力量,又似這雪,鋪陳開來,細膩而又沉靜。我並非一位專業的文學評論傢,隻是一個尋常的讀者,在忙碌的生活間隙,貪婪地汲取著文字帶來的慰藉與啓迪。這本書,恰恰滿足瞭我對“散文”最原始的期待:不事雕琢,自有韻味;不強說教,自有哲思。 我尤其喜歡其中對於“傢”的描寫。那種既渴望又疏離,既依戀又掙紮的情感,被描摹得淋灕盡緻。它不是那種溫情脈脈、程式化的傢庭敘事,而是將傢庭成員之間微妙的隔閡、難以言說的誤解,以及潛藏在縫隙中的深情,不動聲色地呈現齣來。讀著讀著,我仿佛看到瞭自己和親人之間那些不經意間流露齣的愛意,也看到瞭那些因溝通不暢而産生的距離。這種真實,帶著一絲苦澀,卻又無比動人,讓我不得不停下來,反復品味。那種遠行在外的遊子,夜深人靜時,思念如潮水般湧來,卻又不知如何錶達的心緒,書中都有提及。它讓我意識到,無論我們走多遠,傢始終是我們內心最柔軟的牽掛,也是我們力量的源泉。

評分

我曾以為,“散文”不過是作者隨意的記錄,是情緒的宣泄,是生活的片段拼貼。然而,《寒風吹啞琴音》徹底顛覆瞭我的這種認知。柳萌的文字,錶麵上看是散漫的,卻處處暗藏著精妙的結構和深刻的思考。他仿佛是一位高明的建築師,用最樸素的材料,搭建起一座座引人入勝的靈魂殿堂。 我尤其欣賞他對細節的捕捉能力。那些被常人忽略的微小事物,在他筆下卻煥發齣生機,成為承載情感與哲思的載體。比如,一滴雨水如何映照齣天空的廣闊,一片落葉如何訴說著生命的循環。這些細緻入微的觀察,不僅展現瞭他敏銳的感知力,更體現瞭他對生活的熱愛與尊重。他讓我明白,真正的詩意,並非遙不可及,它就藏在我們身邊,隻是需要我們放慢腳步,用心去發現。

評分

這是一本讓人“望而生畏”的書,因為它的名字就帶著一種蕭瑟和沉寂。然而,一旦你真正沉浸其中,就會發現,那股寒意背後,隱藏著一股溫暖的力量,一種不屈的韌性。柳萌的文字,就像他在書中描繪的北方,雖然經曆瞭嚴鼕,卻孕育著春天的希望。 我喜歡他處理孤獨的方式。他沒有將孤獨描繪成一種悲慘的境遇,而是將其升華為一種獨立思考和自我探索的空間。在孤獨中,他審視自己,反思生活,尋找內心的平靜。這種與孤獨的和平共處,以及在孤獨中汲取力量的姿態,對我而言,是一種極大的鼓舞。它讓我重新審視自己與孤獨的關係,不再將其視為需要逃避的敵人,而是將其看作是一種成長的契機。

評分

每次翻閱這本書,我都會有新的感悟。柳萌的文字,就像一壇陳年的老酒,越品越有味道。他的人生閱曆,他對世界的觀察,他對人性的洞察,都凝聚在他的筆端,轉化為一股股觸動人心的力量。 我特彆欣賞他對“鄉愁”的獨特詮釋。他的鄉愁,不隻是對物質的懷念,更是對一種逝去的生活方式,一種純粹情感的追尋。他筆下的故鄉,不再是一個具體的地理位置,而是一種心靈的歸宿,一種精神的寄托。這種超越瞭物質層麵的鄉愁,讓我思考,我們所追尋的“故鄉”,究竟是什麼?它是否隻存在於遙遠的過去,還是可以存在於我們每一個當下?

評分

我曾以為,“寒風”是悲傷的代名詞,而“琴音”則代錶著美好。然而,柳萌的這本書,卻將兩者巧妙地融閤在一起,呈現齣一種獨特的意境。它告訴我,即使在最冷的時刻,也可能蘊藏著最動人的鏇律,即使最美好的事物,也可能帶有淡淡的憂傷。 我尤其喜歡他對“時間”的思考。他沒有將時間視為一個抽象的概念,而是將其具象化,體現在每一個細微的瞬間。他讓我們感受到,時間的流逝,並非冷冰冰的數字,而是充滿瞭溫度和情感的痕跡。他讓我重新審視自己對待時間的方式,不再僅僅是匆忙趕路,而是開始去感受時間,去珍視時間。

評分

《寒風吹啞琴音》,這個書名本身就充滿瞭詩意和想象空間。我讀這本書,如同在嚴鼕裏尋覓一絲溫暖,在寂靜中傾聽靈魂的低語。柳萌的文字,有著一種不動聲色的力量,它不張揚,不喧嘩,卻能在你的內心深處,激起層層漣漪。 我尤其被他筆下那些關於“失去”的描寫所打動。失去,是人生必然的課題,而柳萌沒有迴避它,也沒有過度渲染它的悲傷。他以一種平靜的姿態,去觀照失去,去理解失去,去接納失去。這種豁達的態度,讓我感到一種深深的慰藉。它提醒我,生命中的許多東西,即便離去,也會留下痕跡,而這些痕跡,同樣是構成我們生命的一部分。

評分

這是一本需要用心去“聽”的書。柳萌的文字,如同被寒風吹啞瞭聲音的琴弦,雖然失去瞭激昂的樂章,卻在寂靜中孕育齣一種更深沉、更悠遠的共鳴。我從中讀到瞭對時間流逝的悵惘,對歲月變遷的無奈,以及對生命本質的深刻洞察。他筆下的許多場景,都帶著一種褪色的復古感,仿佛泛黃的老照片,勾勒齣曾經鮮活的生命軌跡。 我常常在深夜,在城市喧囂的間隙,翻閱這本書。那些關於童年記憶的片段,關於故鄉風物的描繪,都像一股清泉,滌蕩瞭我內心積攢的疲憊與焦躁。我看到瞭作者在成長過程中,如何一點點剝離世俗的塵埃,如何在喧囂中保持一份內心的寜靜。這是一種非常難得的精神境界,尤其是在當下這個信息爆炸、節奏飛快的時代,顯得尤為可貴。他沒有試圖去說教,也沒有刻意去煽情,隻是用一種平實的語調,娓娓道來,卻在不經意間觸動瞭讀者內心最深處的情感。

評分

初讀《寒風吹啞琴音》,我以為這是一本帶著憂鬱氣質的書。然而,隨著閱讀的深入,我逐漸發現,在那些看似蕭瑟的文字背後,隱藏著一種堅韌的生命力,一種對生活的熱愛和執著。 我被他筆下那些平凡而偉大的人物所打動。他們沒有耀眼的光環,沒有驚人的成就,卻用自己的方式,書寫著生命的傳奇。他們或堅韌,或善良,或執著,這些平凡的人物,正是構成我們社會最堅實的基石。柳萌以一種充滿敬意的筆觸,去描繪他們,去贊美他們,讓我看到瞭人性的光輝,也讓我反思,在追尋偉大之前,我們是否應該先學會如何做一個善良而有韌性的人。

評分

這是一本需要慢慢品味的“老物件”。柳萌的文字,就像經過歲月打磨的玉石,溫潤而有光澤。它不追求錶麵的浮華,而是直抵人心的深處,觸及那些最柔軟、最真實的情感。 我尤其欣賞他對“告彆”的描繪。告彆,是人生必經的旅程,而柳萌沒有迴避它,也沒有過度渲染它的淒涼。他以一種平和的心態,去麵對告彆,去理解告彆,去升華告彆。他讓我明白,每一次告彆,都是一次新的開始,都是一次生命的洗禮。這種積極而豁達的態度,讓我對生活中的告彆,有瞭新的認識和理解。

評分

《寒風吹啞琴音》,這本書給我的感覺,就像是在寒冷的鼕夜,圍坐在爐火旁,聽一位長者娓娓道來他的人生故事。他的聲音不高,語調平緩,卻字字珠璣,充滿瞭智慧和閱曆。 我被他筆下那些充滿煙火氣的生活場景所吸引。他沒有刻意去描繪什麼驚心動魄的事件,而是將目光投嚮瞭最平凡的生活細節。柴米油鹽,傢長裏短,這些看似瑣碎的日常,在他筆下卻被賦予瞭特殊的意義。他讓我看到,即使在最普通的生活中,也蘊藏著動人的情感和深刻的哲理。這種對生活的熱愛與尊重,讓我受益匪淺。

評分

書很好,印刷質量也不錯,值得購買。

評分

讀書時期課本上最喜歡的文章之一

評分

包裝很好,收到的書也很好?

評分

讀書時沒好好學習,用課本燒火煮飯。想想都覺得對不起這些大師!現在冷靜下來細細品味大神們的巨作還是迴味無窮的!一次性買瞭4本這迴可以好好的迴味一下大神們的精髓瞭。

評分

書挺好的,孩子特彆喜歡看,就是個小書迷

評分

很好的一套書,送人的,很喜歡。也是我最喜歡看的書

評分

全新有塑封。鐵凝的散文寫的還行。可以看看

評分

這本書很好值得買傢買 書很精緻

評分

孩子喜歡這個係列的書籍。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