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TINA-TI仿真軟件應用基礎 1
1.1 運放緩衝器電路分析 1
1.1.1 電路搭建 1
1.1.2 直流特性分析 2
1.1.3 交流特性分析 3
1.1.4 瞬時現象分析 4
1.1.5 穩定輸齣的緩衝器電路 5
1.1.6 小結 6
1.2 傅裏葉分析 6
1.3 直流參數掃描 9
1.4 數學分析工具 10
1.5 可編程電源 12
1.6 時間開關與開關電源電路 13
1.7 添加元件模型 14
第2章 模擬電路基礎知識 16
2.1 電壓源與電流源 16
2.1.1 電壓源的本質 16
2.1.2 電壓源的內阻 17
2.1.3 電流源的本質 19
2.1.4 電流源的內阻 20
2.1.5 電源適配器5V/2A 20
2.1.6 超級充電器 20
2.2 電子器件的本質 21
2.2.1 電阻 21
2.2.2 電容 22
2.2.3 電感 23
2.3 阻抗與濾波器 25
2.3.1 元件的阻抗 25
2.3.2 濾波器原理 26
2.4 波特圖與零、極點 27
2.4.1 幅頻與相頻特性麯綫 27
2.4.2 多階濾波器的交流傳輸特性 28
2.4.3 零點與極點 30
2.5 電阻、電容的實際等效模型 31
2.5.1 電阻的高頻等效模型 32
2.5.2 電容的等效模型 32
2.6 輸入阻抗與輸齣阻抗 34
2.7 電路中的帶寬 35
2.8 電子元件的溫度特性 36
2.8.1 電阻的溫度特性 36
2.8.2 電容的溫度特性 37
2.8.3 半導體元器件的溫度特性 37
2.9 熱阻與散熱 38
2.9.1 管芯溫度與環境溫度 38
2.9.2 熱阻的計算 38
2.9.3 常見封裝及散熱器的熱阻 39
2.10 阻抗匹配 40
2.10.1 傳輸綫的特性阻抗 40
2.10.2 阻抗匹配的方法 41
2.11 功率因數 41
2.11.1 有效值 42
2.11.2 位移因數 42
2.11.3 基波因數 44
2.11.4 功率因數的三個疑問 46
2.11.5 整流電路的功率因數 47
2.11.6 小結 48
第3章 晶體管電路設計 49
3.1 二極管電路 49
3.1.1 二極管的一般性質 49
3.1.2 二極管的伏安特性 49
3.1.3 二極管的動態特性 50
3.1.4 快恢復二極管與肖特基二極管 51
3.1.5 穩壓二極管 51
3.1.6 發光二極管 52
3.2 三極管基本特性 52
3.3 三極管恒流源電路 52
3.3.1 恒流源放電電路 53
3.3.2 恒流源充電電路 54
3.3.3 小結 55
3.4 共射放大電路 55
3.4.1 共射放大電路一般性質 55
3.4.2 放大電路的直流偏移 56
3.4.3 共射放大電路的飽和現象 57
3.4.4 共射放大電路的截止現象 58
3.4.5 電壓源的交流等電位 59
3.4.6 共射放大電路的輸入阻抗和
輸齣阻抗 59
3.4.7 共射放大電路電路的密勒效應 60
3.4.8 共射放大電路的設計 60
3.4.9 共射放大電路的擴展電路 63
3.5 差分放大電路 68
3.6 共集放大電路 70
3.6.1 射極跟隨器 71
3.6.2 射隨電路的輸入/輸齣阻抗 71
3.6.3 射隨電路的帶寬 72
3.6.4 甲類功率放大電路 72
3.6.5 乙類功率放大電路 74
3.6.6 甲乙類功率放大電路 75
3.6.7 共射共集組閤放大電路 76
3.7 共基放大電路 77
3.7.1 基本共基放大電路 77
3.7.2 共基放大電路的輸入/輸齣阻抗 78
3.7.3 共基放大電路的頻率特性 78
3.7.4 共基共射放大電路 79
3.8 其他放大電路 81
3.8.1 達林頓電路 81
3.8.2 推挽放大電路 81
3.8.3 直接耦閤多級放大電路 82
第4章 運放應用基礎 84
4.1 基本運算放大電路 84
4.1.1 反相比例運算電路 84
4.1.2 同相比例運算電路 85
4.1.3 加法運算電路 87
4.1.4 減法運算電路 89
4.1.5 積分運算電路 93
4.1.6 微分運算電路 95
4.1.7 PID運算放大電路 96
4.2 實際運算放大電路 98
4.2.1 軌至軌與運放供電 99
4.2.2 運放的帶寬與壓擺率 100
4.2.3 輸入阻抗與偏置電流 103
4.2.4 失調電壓與零漂移放大器 105
4.2.5 電流反饋運算放大器 106
4.3 特殊運算放大器 106
4.3.1 差分放大器 107
4.3.2 儀錶放大器 109
4.3.3 電流檢測放大器 111
4.3.4 可變增益放大器 114
4.3.5 電壓頻率轉換器 116
4.3.6 隔離放大器 117
4.3.7 音頻功率放大器 118
4.4 有源濾波器 120
4.4.1 簡單有源濾波器 120
4.4.2 有源濾波器設計軟件 123
4.4.3 Sallen-Key濾波器的高頻饋通
現象 126
4.4.4 運放帶寬對濾波器的影響 128
第5章 電源管理 130
5.1 電力MOSFET開關 130
5.1.1 電力MOSFET的工作原理 130
5.1.2 導通電阻 131
5.1.3 額定電壓 131
5.1.4 額定電流 132
5.1.5 開關時間 133
5.1.6 MOSFET開關的驅動 135
5.1.7 同步整流 137
5.2 斬波電路 138
5.2.1 Buck降壓斬波電路 138
5.2.2 電荷泵電路 142
5.2.3 Boost升壓斬波電路 144
5.2.4 升降壓斬波電路 149
5.2.5 Cuk斬波電路 151
5.2.6 Sepic和Zeta斬波電路 153
5.2.7 電流可逆斬波電路 153
5.3 橋式電路 158
5.3.1 全橋電路 158
5.3.2 半橋電路 159
5.4 驅動的隔離 160
5.4.1 驅動電平的浮動現象 160
5.4.2 自舉升壓驅動 160
5.4.3 P型管驅動 161
第6章 單片機編程基礎知識 163
6.1 C99數據類型 163
6.2 匈牙利命名法 163
6.3 C語言高級編程 164
6.3.1 結構體 165
6.3.2 聯閤體 167
6.3.3 枚舉 169
6.3.4 指針 169
第7章 綜閤實驗平颱設計 173
7.1 概述 173
7.2 開關跳綫及兼容性說明 174
7.2.1 LaunchPad單片機開發闆兼容 174
7.2.2 電機選擇開關 175
7.2.3 DAC輸齣及藍牙兼容開關 175
7.3 核心闆 176
7.3.1 人機交互單元 176
7.3.2 開關電源實驗單元 180
7.3.3 DAC單元 184
7.4 超聲波闆 184
7.4.1 超聲波發射 184
7.4.2 超聲波接收 186
7.4.3 超聲波測距範圍 188
7.4.4 放大電路的自激振蕩實例 190
7.4.5 有源濾波電路 191
7.5 音頻稱重闆 192
7.5.1 駐極體錄音 193
7.5.2 數字音頻存儲 195
7.5.3 電源綫耦閤乾擾實例 195
7.5.4 數字音頻播放 196
7.5.5 稱重傳感器電路 198
7.6 電機闆 200
7.6.1 雙H橋驅動 200
7.6.2 直流電機控製 201
7.6.3 光電測速 202
7.6.4 步進電機控製 204
7.7 傳感器闆 205
7.7.1 光敏電阻用於自動背光控製 205
7.7.2 紅外一體接收傳感器 206
7.7.3 三軸加速度傳感器 207
7.8 晶體管圖示儀闆 208
7.8.1 DAC雙極性輸齣原理 209
7.8.2 HowLand壓控電流源 209
7.8.3 電流電壓檢測與緩衝器 210
7.8.4 圖示儀繪圖原理 211
第8章 用戶實驗例程 212
8.1 菜單框架 212
8.1.1 菜單程序軟件流程圖 212
8.1.2 全局變量 213
8.1.3 Subject結構體 213
8.1.4 Demo_OS( )函數 214
8.1.5 菜單演示實驗 216
8.2 直流電機反饋控製實驗 216
8.2.1 實驗原理圖 216
8.2.2 軟件流程圖 217
8.2.3 實驗步驟 218
8.2.4 實驗現象 218
8.3 步進電機開環控製實驗 219
8.3.1 實驗原理圖 219
8.3.2 軟件流程圖 219
8.3.3 實驗步驟 220
8.3.4 實驗現象 221
8.4 超聲波測距實驗 222
8.4.1 實驗原理圖 222
8.4.2 軟件流程圖 222
8.4.3 實驗步驟 223
8.4.4 實驗現象 224
8.5 白光LED驅動實驗 225
8.5.1 實驗原理圖 225
8.5.2 軟件流程圖 225
8.5.3 實驗步驟 226
8.5.4 實驗現象 226
8.6 三軸加速度傳感器實驗 226
8.6.1 實驗原理圖 226
8.6.2 軟件流程圖 227
8.6.3 實驗步驟 228
8.6.4 實驗現象 228
8.7 紅外解碼實驗 228
8.7.1 實驗原理圖 228
8.7.2 軟件流程圖 229
8.7.3 實驗步驟 230
8.7.4 實驗現象 230
8.8 錄放機實驗 230
8.8.1 實驗原理圖 230
8.8.2 軟件流程圖 231
8.8.3 實驗步驟現象 232
8.8.4 實驗現象 232
8.9 稱重傳感器實驗 233
8.9.1 實驗原理圖 233
8.9.2 軟件流程圖 233
8.9.3 實驗步驟 234
8.9.4 實驗現象 234
8.10 晶體管圖示儀實驗 235
8.10.1 實驗原理圖 235
8.10.2 軟件流程圖 236
8.10.3 實驗步驟 237
8.10.4 實驗現象 237
8.11 播放器實驗 238
8.12 雜項功能實驗 239
8.12.1 SPWM濾波實驗 240
8.12.2 觸摸按鍵實驗 240
8.12.3 DAC雙極性輸齣實驗 242
附錄A 運放電路的穩定性 243
附錄B 運放的噪聲計算 255
附錄C ST7567與圖形庫 261
附錄D SD卡與文件係統 269
參考文獻 279
初次捧讀《模擬電子設計導論》,便被其“循序漸進,層層遞進”的教學模式所深深吸引。作者似乎是一位深諳教育之道的學者,他並沒有一開始就拋齣大量晦澀難懂的公式和理論,而是從模擬電子設計的“前世今生”開始娓娓道來,為讀者勾勒齣一幅宏偉的畫捲,點燃探索的興趣。 書中在講解每一個基礎概念時,都做到瞭“刨根問底”。例如,對於晶體管的放大作用,作者不僅僅是給齣簡單的放大係數,而是深入分析瞭其內部的載流子遷移、能帶結構等微觀物理過程,以及這些過程是如何影響其宏觀電特性的。這種追根溯源的講解方式,讓我對元器件有瞭更本質的認識。 我尤其欣賞書中對於“信號完整性”的深入探討。在高速數字電路設計中,信號完整性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它直接影響到電路的可靠性和性能。本書詳細分析瞭信號傳輸中的各種效應,例如串擾、反射、損耗等,並提齣瞭相應的解決策略。這讓我意識到,在設計中,不僅要關注信號的功能,更要關注信號的質量。 在分析運算放大器時,本書提供瞭非常詳盡的“設計考量”列錶。它會列齣設計中需要考慮的各項指標,例如帶寬、增益、噪聲、功耗、成本等,並分析瞭它們之間的相互影響。這讓我能夠從一個全局的視角來審視電路設計,並做齣最優的決策。 我非常贊賞書中在講解“濾波器設計”時,所提供的“可視化”分析工具。它利用大量的波形圖和頻譜圖,直觀地展示瞭不同濾波器類型對信號的影響。這讓我能夠輕鬆地理解濾波器的頻率選擇性,並根據實際需求選擇閤適的濾波器。 在講解功率放大器時,本書也做瞭非常深入的講解。它分析瞭不同類彆的功率放大器,例如 AB 類、B 類、C 類等,並詳細探討瞭效率、綫性度、散熱等關鍵設計挑戰。通過書中提供的設計實例,我能夠理解如何在實際應用中選擇和設計閤適的功率放大器。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本書在介紹“噪聲分析”時,並沒有迴避其復雜性。它詳細分析瞭各種噪聲的來源,例如熱噪聲、散彈噪聲、閃爍噪聲等,並提供瞭多種有效的抑製方法。這讓我認識到,在模擬電路設計中,如何最大限度地降低噪聲的乾擾是至關重要的。 我非常喜歡書中在討論“設計經驗”時,所流露齣的那種“實踐智慧”。例如,書中會分享一些關於 PCB 布局、接地、濾波等方麵的實用技巧,這些技巧往往是在實際設計中遇到的反復試錯纔能積纍齣來的寶貴經驗。本書將這些經驗進行瞭總結和提煉,為我節省瞭大量的摸索時間。 本書在引入“頻率響應”等概念時,總是會用非常直觀的圖形和類比來輔助理解。例如,它會用“聲音的音調”來類比頻率,用“阻擋高音或低音”來類比濾波器的作用。這種“寓教於樂”的教學方式,讓我在學習過程中感到輕鬆而有趣。 我強烈推薦這本書給所有對模擬電子設計感興趣的初學者和進階者。它不僅僅是一本技術書籍,更是一位經驗豐富的導師,能夠帶領你一步步走進這個迷人的領域,並讓你逐步成長為一名齣色的模擬電路設計師。
評分拿到這本《模擬電子設計導論》,我的第一感覺就是“內容充實,但又不顯冗餘”。作者似乎擁有一種魔力,能夠將復雜的模擬電子設計概念,以一種既深刻又易於理解的方式呈現齣來。書中對於基本原理的闡述,並非流於錶麵,而是深入到瞭物理機製的層麵。例如,在講解晶體管的開關特性時,書中不僅僅是給齣瞭輸入輸齣的伏安特性麯綫,更是詳細分析瞭載流子在半導體材料中的遷移過程,以及 PN 結的形成和導通機理。 這種深度講解,讓我對模擬電子元件有瞭更本質的認識。我不再是僅僅知道“這樣做”,而是理解瞭“為什麼這樣做”。在學習過程中,我發現書中在介紹每一個新的電路模塊時,都會先迴顧相關的基本原理,然後在此基礎上進行擴展和延伸。這種“溫故而知新”的學習路徑,讓我在消化新知識的同時,也能鞏固舊的知識點,形成一個完整的知識體係。 我特彆喜歡書中對“噪聲”的深入探討。在模擬電路設計中,噪聲是一個無處不在的敵人,它會嚴重影響電路的性能。這本書詳細分析瞭各種噪聲的來源,例如熱噪聲、散彈噪聲、閃爍噪聲等,並給齣瞭降低噪聲的有效方法。這讓我意識到,一個優秀的設計,不僅僅要關注信號的放大和處理,更要關注如何最大限度地抑製噪聲的乾擾。 書中在講解放大電路時,提供瞭一個非常實用的“性能指標分析”框架。它不僅僅是計算增益和帶寬,更會從輸入失真、輸齣擺幅、電源抑製比等多個維度來評估放大器的性能。這讓我明白,在實際的設計中,必須綜閤考慮各種因素,纔能設計齣滿足特定需求的放大器。 我非常欣賞書中在引入數學公式時,都會附帶詳細的物理意義解釋。作者似乎非常清楚,對於大多數讀者來說,單純的數學公式很難引起共鳴。因此,他總是會用生動的語言和直觀的圖示,將數學推導的結果與實際的電路行為聯係起來。這使得我在學習過程中,能夠更好地理解公式背後的邏輯,而不是死記硬背。 這本書在“頻率響應”的講解方麵,做得尤其齣色。它不僅僅是介紹瞭高通、低通、帶通等基本濾波器,更是深入分析瞭極點、零點、伯德圖等概念,以及它們對電路性能的影響。這讓我能夠更深入地理解,為什麼一個電路在不同頻率下會有不同的錶現,以及如何通過調整電路參數來優化其頻率響應。 我發現,本書在介紹一些復雜的模擬集成電路時,比如運算放大器內部結構,並沒有迴避其復雜性,而是將一些關鍵的設計技巧和挑戰進行提煉和總結。例如,在講解跨導-跨阻(GM-MO)結構時,書中會分析其優缺點,以及在實際應用中需要注意的問題。這種“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講解方式,讓我對集成電路設計有瞭更深刻的認識。 對於初學者來說,電路仿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學習工具。這本書也充分利用瞭這一點,書中穿插瞭大量的電路仿真實例,並提供瞭詳細的仿真參數設置和結果分析。這讓我能夠通過仿真來驗證理論知識,發現設計中的不足,並不斷地進行改進。 我非常喜歡書中在討論“設計經驗”時,所流露齣的那種“過來人”的智慧。例如,書中會分享一些關於PCB布局、接地、濾波等方麵的實用技巧,這些技巧往往是在實際設計中遇到的反復試錯纔能積纍齣來的寶貴經驗。本書將這些經驗進行瞭總結和提煉,為我節省瞭大量的摸索時間。 總而言之,《模擬電子設計導論》是一本真正意義上的“實用指南”。它不僅僅傳授知識,更是在培養一種解決問題的能力,一種嚴謹的設計思維。我強烈推薦這本書給每一個想要深入瞭解模擬電子設計領域的讀者,它一定會讓你受益匪淺。
評分當我拿到《模擬電子設計導論》這本書時,我的第一感覺就是它“內容詳實,概念清晰”。作者似乎深諳“大道至簡”的道理,將原本可能令人望而生畏的模擬電子設計知識,以一種非常係統和易於理解的方式呈現在讀者麵前。 書中在講解每一個基本元器件時,都會將其“齣身”和“性格”都交代得一清二楚。例如,在介紹運算放大器時,作者不僅僅是提供瞭其符號和理想模型,更是深入地探討瞭其內部的差分放大級、增益級、輸齣級等結構,以及這些結構是如何影響其性能的。這種“解剖式”的講解方式,讓我對元器件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 我尤其欣賞書中在分析電路時,所遵循的“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的原則。它總是會從最簡單的應用場景入手,然後逐步引入更復雜的概念和技術。例如,在講解反饋電路時,它會先從簡單的電壓負反饋開始,然後逐步過渡到電流負反饋、混閤反饋等,並詳細分析它們在不同應用中的優缺點。 在學習濾波器設計時,本書提供瞭一個非常實用的“設計流程”框架。它會引導讀者一步步地完成濾波器的需求分析、原理選擇、參數計算、電路實現和性能測試。這種結構化的設計流程,讓我能夠有條不紊地進行設計,並最大限度地減少錯誤。 我非常贊賞書中在講解“信號失真”時,所進行的深入分析。它詳細分析瞭綫性失真(如截止失真、飽和失真)和非綫性失真(如諧波失真、互調失真)的原因,並提齣瞭相應的抑製方法。這讓我深刻認識到,在模擬電路設計中,如何保持信號的保真度是至關重要的。 在講解功率放大器時,本書也做瞭非常深入的講解。它分析瞭不同類彆的功率放大器,例如 AB 類、B 類、C 類等,並詳細探討瞭效率、綫性度、散熱等關鍵設計挑戰。通過書中提供的設計實例,我能夠理解如何在實際應用中選擇和設計閤適的功率放大器。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本書在介紹“噪聲分析”時,並沒有迴避其復雜性。它詳細分析瞭各種噪聲的來源,例如熱噪聲、散彈噪聲、閃爍噪聲等,並提供瞭多種有效的抑製方法。這讓我認識到,在模擬電路設計中,如何最大限度地降低噪聲的乾擾是至關重要的。 我非常喜歡書中在討論“設計經驗”時,所流露齣的那種“實踐智慧”。例如,書中會分享一些關於 PCB 布局、接地、濾波等方麵的實用技巧,這些技巧往往是在實際設計中遇到的反復試錯纔能積纍齣來的寶貴經驗。本書將這些經驗進行瞭總結和提煉,為我節省瞭大量的摸索時間。 本書在引入“頻率響應”等概念時,總是會用非常直觀的圖形和類比來輔助理解。例如,它會用“聲音的音調”來類比頻率,用“阻擋高音或低音”來類比濾波器的作用。這種“寓教於樂”的教學方式,讓我在學習過程中感到輕鬆而有趣。 我強烈推薦這本書給所有對模擬電子設計感興趣的初學者和進階者。它不僅僅是一本技術書籍,更是一位經驗豐富的導師,能夠帶領你一步步走進這個迷人的領域,並讓你逐步成長為一名齣色的模擬電路設計師。
評分剛讀完《模擬電子設計導論》,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它的“實用性和前瞻性兼備”。作者在講解模擬電子設計的方方麵麵時,都充滿瞭智慧和洞察力,仿佛能夠預見到讀者可能遇到的問題,並提前給齣解決方案。 書中在講解基本元器件時,不僅僅是列齣其參數,更會深入分析其“性格”和“脾氣”。例如,在講解晶體管的非綫性特性時,作者會詳細分析其在不同工作區域下的行為,以及這些行為如何影響信號的失真。這讓我能夠更深刻地理解,為什麼在某些應用中,需要選擇特定類型的晶體管。 我尤其欣賞書中在講解“反饋”概念時,所展現齣的“雙刃劍”思維。作者並沒有簡單地強調反饋的好處,而是深入分析瞭正反饋和負反饋的潛在風險,以及如何在設計中避免不穩定的情況發生。這種辯證的思維方式,讓我對模擬電路的設計有瞭更全麵的認識。 在分析運算放大器時,本書提供瞭非常詳盡的“設計考量”列錶。它會列齣設計中需要考慮的各項指標,例如帶寬、增益、噪聲、功耗、成本等,並分析瞭它們之間的相互影響。這讓我能夠從一個全局的視角來審視電路設計,並做齣最優的決策。 我非常贊賞書中在講解“濾波器設計”時,所提供的“可視化”分析工具。它利用大量的波形圖和頻譜圖,直觀地展示瞭不同濾波器類型對信號的影響。這讓我能夠輕鬆地理解濾波器的頻率選擇性,並根據實際需求選擇閤適的濾波器。 在講解功率放大器時,本書也做瞭非常深入的講解。它分析瞭不同類彆的功率放大器,例如 AB 類、B 類、C 類等,並詳細探討瞭效率、綫性度、散熱等關鍵設計挑戰。通過書中提供的設計實例,我能夠理解如何在實際應用中選擇和設計閤適的功率放大器。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本書在介紹“噪聲分析”時,並沒有迴避其復雜性。它詳細分析瞭各種噪聲的來源,例如熱噪聲、散彈噪聲、閃爍噪聲等,並提供瞭多種有效的抑製方法。這讓我認識到,在模擬電路設計中,如何最大限度地降低噪聲的乾擾是至關重要的。 我非常喜歡書中在討論“設計經驗”時,所流露齣的那種“實踐智慧”。例如,書中會分享一些關於 PCB 布局、接地、濾波等方麵的實用技巧,這些技巧往往是在實際設計中遇到的反復試錯纔能積纍齣來的寶貴經驗。本書將這些經驗進行瞭總結和提煉,為我節省瞭大量的摸索時間。 本書在引入“頻率響應”等概念時,總是會用非常直觀的圖形和類比來輔助理解。例如,它會用“聲音的音調”來類比頻率,用“阻擋高音或低音”來類比濾波器的作用。這種“寓教於樂”的教學方式,讓我在學習過程中感到輕鬆而有趣。 我堅信,這本書不僅能為初學者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更能為有一定經驗的工程師提供寶貴的實踐指導。它就像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友,在你遇到睏難時,總能給予你最恰當的建議和最及時的幫助。
評分我最近剛讀完《模擬電子設計導論》,這本書給我的感受是“娓娓道來,深入淺齣”。作者似乎非常擅長用一種非常貼近讀者的方式來解釋復雜的技術問題。初讀之時,我就被書中那種平緩的敘事節奏所吸引,仿佛在與一位經驗豐富的工程師進行著一場麵對麵的交流,他耐心地解答著我在模擬電子設計領域的種種疑問。 書中在講解基礎概念時,總會用很多生動的類比和形象的比喻,將那些抽象的物理原理變得觸手可及。例如,在講解二極管的 PN 結時,作者將其比作一個單嚮閥門,形象地解釋瞭電子和空穴的移動以及勢壘的形成。這種“化抽象為具體”的教學方法,讓我在理解基本原理時,感到輕鬆而有趣。 我尤其喜歡書中在分析每一個電路時,都會從“信號流”的角度去展開。它會清晰地描繪信號是如何進入電路,如何被處理,以及如何被輸齣。這種“信號導嚮”的分析方法,讓我能夠清晰地把握信號在電路中的旅程,從而更好地理解電路的功能和設計意圖。 在講解晶體管的放大特性時,本書並沒有簡單地給齣增益公式,而是詳細分析瞭不同工作區域下的晶體管特性,以及它們如何影響信號的放大。書中還提供瞭大量的實驗數據和仿真結果,讓我能夠直觀地看到理論與實踐是如何契閤的。 我非常欣賞書中對於“穩定性”問題的深入分析。在模擬電路設計中,穩定性是至關重要的一個方麵,不穩定的電路可能會産生振蕩,導緻無法正常工作。本書詳細分析瞭産生不穩定性的原因,並提供瞭多種抑製振蕩的有效方法,例如引入頻率補償、優化器件參數等。 在學習濾波器設計時,本書提供瞭一個非常實用的“設計流程”框架。它會引導讀者一步步地完成濾波器的需求分析、原理選擇、參數計算、電路實現和性能測試。這種結構化的設計流程,讓我能夠有條不紊地進行設計,並最大限度地減少錯誤。 我特彆喜歡書中對於“噪聲抑製”的章節。作者將噪聲比作電路中的“隱形殺手”,詳細分析瞭各種噪聲的來源,並提供瞭多種有效的抑製方法。例如,在 PCB 布局時,如何進行接地處理,如何閤理安排信號走綫,以及如何選擇低噪聲的元器件等。這些實用的技巧,對於我這樣的初學者來說,簡直是無價之寶。 書中在講解一些更復雜的模擬電路時,例如鎖相環(PLL)和模數/數模轉換器(ADC/DAC),也做到瞭清晰明瞭。作者並沒有迴避其復雜性,而是通過將它們分解成更小的功能模塊,並詳細解釋每一個模塊的工作原理。這讓我能夠逐步理解這些復雜電路的內部機製。 我非常欣賞書中在討論“元器件選型”時,所錶現齣的那種“工程實踐”的考量。它不僅僅是介紹各種元器件的規格參數,更會結閤實際的應用場景,分析不同元器件的優缺點,並給齣具體的選型建議。這讓我明白,一個優秀的設計,離不開對元器件的深刻理解和閤理選擇。 總而言之,《模擬電子設計導論》是一本集理論深度、實踐指導和工程智慧於一體的優秀著作。它以其獨特的講解方式,將復雜的模擬電子設計變得簡單易懂,為我打開瞭通往這個領域的大門。我堅信,這本書將成為我今後在模擬電子設計道路上的一位良師益友。
評分當我翻開《模擬電子設計導論》這本書時,我被它“嚴謹的邏輯和深刻的見解”深深吸引。作者並沒有將模擬電子設計僅僅視為一門技術,而是將其提升到一種“藝術”的高度,強調瞭設計中的創新思維和工程倫理。 書中在講解基本原理時,總是會追溯到最根本的物理定律,例如麥剋斯韋方程組、半導體物理等。這種“迴歸本源”的講解方式,讓我對模擬電子設計的底層邏輯有瞭更深刻的理解,也為我構建瞭更牢固的知識體係。 我尤其欣賞書中在分析復雜電路時,所采用的“模塊化”思維。作者將復雜的電路分解成若乾個功能模塊,並分彆進行詳細的分析。這種“化繁為簡”的方法,讓我能夠清晰地把握每一個模塊的作用,以及它們是如何協同工作的。 在講解運算放大器時,本書提供瞭非常詳盡的“設計考量”列錶。它會列齣設計中需要考慮的各項指標,例如帶寬、增益、噪聲、功耗、成本等,並分析瞭它們之間的相互影響。這讓我能夠從一個全局的視角來審視電路設計,並做齣最優的決策。 我非常贊賞書中在講解“濾波器設計”時,所提供的“可視化”分析工具。它利用大量的波形圖和頻譜圖,直觀地展示瞭不同濾波器類型對信號的影響。這讓我能夠輕鬆地理解濾波器的頻率選擇性,並根據實際需求選擇閤適的濾波器。 在講解功率放大器時,本書也做瞭非常深入的講解。它分析瞭不同類彆的功率放大器,例如 AB 類、B 類、C 類等,並詳細探討瞭效率、綫性度、散熱等關鍵設計挑戰。通過書中提供的設計實例,我能夠理解如何在實際應用中選擇和設計閤適的功率放大器。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本書在介紹“噪聲分析”時,並沒有迴避其復雜性。它詳細分析瞭各種噪聲的來源,例如熱噪聲、散彈噪聲、閃爍噪聲等,並提供瞭多種有效的抑製方法。這讓我認識到,在模擬電路設計中,如何最大限度地降低噪聲的乾擾是至關重要的。 我非常喜歡書中在討論“設計經驗”時,所流露齣的那種“實踐智慧”。例如,書中會分享一些關於 PCB 布局、接地、濾波等方麵的實用技巧,這些技巧往往是在實際設計中遇到的反復試錯纔能積纍齣來的寶貴經驗。本書將這些經驗進行瞭總結和提煉,為我節省瞭大量的摸索時間。 本書在引入“頻率響應”等概念時,總是會用非常直觀的圖形和類比來輔助理解。例如,它會用“聲音的音調”來類比頻率,用“阻擋高音或低音”來類比濾波器的作用。這種“寓教於樂”的教學方式,讓我在學習過程中感到輕鬆而有趣。 總而言之,《模擬電子設計導論》不僅僅是一本傳授知識的書籍,更是一部引領我思考、啓發我創新的“思想啓濛讀物”。它讓我從更宏觀、更深入的角度去理解模擬電子設計,並為我在未來的學習和實踐中指明瞭方嚮。
評分初翻《模擬電子設計導論》,撲麵而來的是一種“係統性”與“前瞻性”並存的學術氣息。作者顯然在模擬電子設計的教育上有深厚的功底,他並非簡單地堆砌知識點,而是精心構建瞭一個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的知識體係。我欣賞本書在起始章節就對模擬電子設計的曆史發展、核心概念以及其在現代科技中的地位進行瞭深刻的闡述,這為我打下瞭一個堅實的理論基礎,也激發瞭我對這個領域更深層次的探索欲望。 書中在對基本元器件的講解上,有著一種“去蕪存菁”的功力。例如,對於二極管,作者並非隻停留在其單嚮導電性,而是深入剖析瞭其正嚮壓降、反嚮漏電流、結電容等非理想特性,以及這些特性在實際電路設計中可能帶來的影響。這種細緻入微的講解,讓我對這些看似簡單的元器件有瞭全新的認識,也為我後續理解更復雜的電路設計打下瞭堅實的基礎。 我尤其贊賞書中對於“反饋”概念的深入講解。反饋是模擬電子電路的核心技術之一,它既可以穩定電路性能,也可以用於信號的生成和處理。本書詳細分析瞭正反饋和負反饋的原理、類型以及在不同電路中的應用。通過大量的圖例和實例,我能夠清晰地理解反饋是如何影響電路的增益、帶寬、穩定性和失真度的。 在分析運算放大器時,本書並沒有止步於理想模型,而是花瞭相當大的篇幅去講解實際運算放大器的各種非理想特性,例如輸入失調電壓、輸入偏置電流、共模抑製比、電源電壓抑製比、壓擺率等等。作者通過詳細的數學推導和仿真分析,展示瞭這些參數對電路性能的影響,並提齣瞭相應的補償和設計策略。這讓我意識到,一個真正優秀的模擬電路設計師,必須對這些非理想因素瞭如指掌。 本書在講解濾波器設計時,提供瞭多種經典的設計方法,例如巴特沃斯、切比雪夫、貝塞爾等。作者詳細分析瞭不同濾波器的特性麯綫,以及它們在實際應用中的優缺點。通過書中提供的設計錶格和計算公式,我能夠快速地設計齣滿足特定要求的濾波器。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本書在講解功率放大器時,並沒有迴避其設計的復雜性。它詳細分析瞭不同類彆的功率放大器,例如 A 類、B 類、AB 類、C 類等,並深入探討瞭效率、失真、散熱等關鍵設計挑戰。通過書中提供的設計實例,我能夠理解如何在實際應用中選擇和設計閤適的功率放大器。 本書在“頻率補償”方麵的講解,也十分到位。許多高增益的放大電路,在沒有適當的頻率補償時,容易發生振蕩。作者詳細分析瞭産生振蕩的原因,並介紹瞭各種頻率補償技術,例如極點補償、零點補償等。這讓我能夠有效地避免電路的振蕩問題。 我發現,本書在引入新的概念時,總是能夠緊密聯係實際應用。例如,在講解振蕩器時,書中會分析不同類型振蕩器的應用場景,例如晶體振蕩器在時鍾信號生成中的應用,RC 振蕩器在低頻信號發生器中的應用等。這讓我能夠更好地理解理論知識的實際價值。 書中對於“射頻電路基礎”的初步介紹,也為我打開瞭新的視野。雖然這部分內容相對深入,但作者以一種非常清晰和有條理的方式進行講解,讓我對射頻電路設計的基本原理和挑戰有瞭一個初步的認識。 總而言之,《模擬電子設計導論》是一本兼具深度和廣度的優秀教材。它不僅為我提供瞭紮實的理論基礎,更培養瞭我嚴謹的工程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我毫不猶豫地將這本書推薦給所有渴望在模擬電子設計領域有所成就的讀者。
評分拿到這本《模擬電子設計導論》,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它的“實用性”。很多同類的書籍,上來就是一大堆抽象的理論,讀起來讓人昏頭轉嚮,感覺離實際應用很遠。但這本書不一樣,它似乎總能抓住問題的核心,直接將讀者引入到模擬電子設計的實際操作層麵。書中的案例選擇非常貼近實際需求,從最基礎的放大電路到更復雜的濾波器設計,每一個例子都足夠生動,讓我能夠清晰地看到理論是如何轉化為實際應用的。 在講解每一個電路模塊時,作者都會花費大量的篇幅去分析其工作原理、性能指標以及設計要點。我尤其喜歡書中對於“權衡”的討論。在模擬電路設計中,很少有完美的解決方案,往往需要在噪聲、帶寬、功耗、成本等多個指標之間做齣取捨。這本書在這方麵給瞭我非常實用的指導,它教會我如何根據具體的應用場景,去識彆關鍵的設計約束,並做齣最優的選擇。 書中對於元器件特性的講解,也是非常深入和全麵的。作者並沒有簡單地介紹幾個參數,而是詳細地分析瞭不同元器件在實際電路中的非理想效應,例如二極管的正嚮壓降和漏電流,晶體管的結電容和頻率響應,運算放大器的輸入失調和共模抑製比等。這些看似微小的細節,往往是影響電路性能的關鍵。通過這本書的講解,我學會瞭如何在設計中規避這些非理想因素,或者利用它們的特性來達到特定的設計目標。 我非常欣賞書中對於“調試”環節的重視。很多教材在講解完理論和電路圖後就草草收尾,但這本書卻把調試視為設計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詳細地介紹瞭各種調試工具的使用方法,以及在調試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常見問題和解決方法。這對於我這個初學者來說,簡直是雪中送炭。要知道,理論上的完美設計,在實際的硬件實現中,往往會因為各種原因而齣現偏差,而掌握有效的調試技巧,是成功完成設計的關鍵。 在學習過程中,這本書的邏輯結構讓我感到非常舒暢。它並沒有將知識點打散,而是圍繞著“設計”這個核心,將相關的理論、元器件、分析方法和實踐技巧有機地組織起來。我能夠清晰地感受到,每一個章節的講解都是為瞭最終實現某個模擬電路設計目標而服務的。這種“以終為始”的編排方式,讓我始終保持著學習的動力,因為我能夠清楚地看到學習的成果將會是什麼。 書中對於一些高級模擬電路設計概念的介紹,也讓我眼前一亮。例如,書中對射頻電路、電源管理電路以及傳感器接口電路等領域的初步探討,為我打開瞭更廣闊的視野。雖然這些內容可能不是入門階段需要掌握的全部,但它們為我指明瞭未來的學習方嚮,讓我對模擬電子設計的無限可能性有瞭更深的認識。 我特彆贊賞書中在公式推導和理論講解時,所采用的“化繁為簡”的技巧。作者總是能夠找到最直觀、最易於理解的方式來解釋復雜的概念。即使是一些需要用到微積分和復數的理論,書中也會通過引入物理意義和工程直覺來輔助理解,而不是讓讀者僅僅停留在對數學符號的記憶上。 這本書給我最大的啓發,是它讓我明白,模擬電子設計不僅僅是關於元器件和電路圖,更是一種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它教會我如何去分析一個需求,如何去拆解一個問題,如何去評估不同的設計方案,以及如何去不斷地優化和改進。這種“工程思維”的培養,比單純的知識獲取更為重要。 我真心推薦這本書給所有對模擬電子設計感興趣的同學和工程師。它不僅僅是一本技術書籍,更是一位經驗豐富的導師,能夠帶領你一步步走進這個迷人的領域,並讓你逐步成長為一名齣色的模擬電路設計師。
評分一本優秀的教材,就像一位循循善誘的老師,它不僅能夠傳授知識,更能點燃求知的火花。這本書,恰恰擔負起瞭這份沉甸甸的使命。初次翻開,我便被其精煉的語言和清晰的邏輯所吸引。作者並沒有一上來就拋齣枯燥的公式和復雜的電路圖,而是從模擬電子設計的核心思想和發展曆程娓娓道來,仿佛為讀者搭建瞭一個堅實的地基。在“模擬世界”的入口處,它為我描繪瞭一幅宏偉的藍圖,讓我對這個看似神秘的領域産生瞭濃厚的興趣。 書中對基本元器件的講解,更是細緻入微。晶體管、二極管、運算放大器……每一個都經過瞭層層剝離,深入到其物理特性和工作原理。作者通過大量的圖示和實例,將抽象的概念具象化,讓我能夠清晰地理解它們在電路中的作用。我尤其欣賞的是,它並沒有止步於理論的講解,而是巧妙地將理論與實踐相結閤。在學習每一個元器件的特性後,書中都會給齣一些經典的電路應用案例,讓我能夠直觀地感受到這些元器件是如何發揮作用,如何構建齣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電子設備。 更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這本書在講解復雜概念時,總是能夠保持一種循序漸進的節奏。它不會一次性拋齣過多的信息,而是將知識點分解成小模塊,讓讀者能夠逐一消化吸收。當遇到難以理解的地方時,書中往往會提供多種解釋方式,或是引入一個類比,或是從不同的角度進行剖析,直到讀者豁然開朗。這種“因材施教”般的教學方式,極大地降低瞭學習門檻,讓我在攻剋一個個技術難題時,能夠感受到自信心和成就感。 這本書在理論深度和廣度上都做得相當齣色。它不僅覆蓋瞭模擬電子設計的基礎知識,還觸及瞭一些前沿的應用領域。在學習過程中,我發現書中對於信號的産生、處理、傳輸和放大等關鍵環節,都有著非常係統和深入的闡述。這讓我不僅僅是停留在“會用”的層麵,更能理解“為什麼這麼用”,以及在不同場景下應該如何選擇最閤適的設計方案。 對於初學者而言,清晰的脈絡和結構至關重要。這本書在這方麵做得非常到位。它從宏觀到微觀,從整體到局部,層層遞進,使得整個學習過程既有方嚮感,又不至於迷失。我發現,書中在介紹每一個新的設計模塊時,都會先將其置於整個係統的大背景下進行定位,然後再深入到其內部細節。這種“先整體,後局部”的方法,讓我能夠更好地理解各個模塊之間的相互關係,以及它們是如何協同工作,共同完成一項復雜的設計任務。 本書對電路分析方法的介紹,也給我留下瞭深刻的印象。作者並沒有簡單地羅列幾種分析方法,而是詳細地講解瞭每種方法的適用場景、優缺點以及具體操作步驟。在講解過程中,書中穿插瞭大量的例題,這些例題覆蓋瞭各種典型的情況,讓我能夠在練習中熟練掌握這些分析工具,並能夠靈活地運用它們來解決實際問題。 在模擬電路設計這個領域,優化和調試是必不可少的環節。這本書在這方麵給予瞭我非常有價值的指導。它不僅教我如何進行理論上的優化,還分享瞭許多實用的調試技巧和注意事項。從元器件的選擇到PCB布局,再到實際調試中的常見問題處理,書中都給予瞭詳盡的說明。這讓我意識到,設計不僅僅是畫齣電路圖,更是一個不斷迭代、優化的過程。 這本書在數學工具的應用方麵,也做得相當到位。作者並沒有迴避必要的數學推導,而是將其有機地融入到理論講解中。在講解每一個概念時,都會有嚴謹的數學證明,同時也會給齣直觀的幾何或物理解釋,讓數學公式不再是冰冷的符號,而是變得有血有肉。這種“理論與實踐並重”的教學方式,對於我這樣的學習者來說,是至關重要的。 我特彆欣賞書中關於“設計思維”的培養。它不僅僅是傳授知識,更是在潛移默化中塑造我的工程思維。在閱讀過程中,我能夠感受到作者對於解決問題的嚴謹態度,以及對於創新設計的追求。書中鼓勵讀者去思考“為什麼”,去質疑現有的方案,並去探索新的可能性。這種精神上的啓迪,對於我未來的學習和工作,都將是寶貴的財富。 總而言之,這本書是一部非常值得推薦的模擬電子設計入門讀物。它以其清晰的結構、深入的講解、豐富的實例以及嚴謹的教學方法,為我打開瞭模擬電子設計的大門,讓我對這個領域充滿瞭探索的欲望。我堅信,這本書將成為我電子工程學習道路上的一位得力助手,指引我不斷前行。
評分拿到《模擬電子設計導論》這本書,我的第一感受是它“條理清晰,邏輯嚴謹”。作者似乎是一位非常善於組織信息的人,他能夠將龐雜的模擬電子設計知識,按照一種非常符閤邏輯的順序進行編排,讓讀者在閱讀過程中能夠清晰地把握知識的脈絡。 書中在開篇就對模擬電子設計的“基本要素”進行瞭高度概括,例如信號的放大、濾波、調製、解調等等。然後,它將這些基本要素拆解成一個個獨立的章節進行詳細講解。這種“宏觀到微觀,整體到局部”的結構,讓我能夠循序漸進地學習,並逐步構建起對整個模擬電子設計體係的認知。 我尤其欣賞書中在講解元器件時,都會將其置於“電路應用”的語境中。例如,在介紹二極管時,它不僅僅是講解二極管的 PN 結特性,更是會立即將其應用於整流電路、穩壓電路等實際應用中,讓我能夠直觀地看到元器件是如何發揮作用的。 在分析放大電路時,本書提供瞭非常詳盡的“分析工具箱”。它詳細介紹瞭節點電壓法、網孔電流法、戴維寜定理、諾頓定理等常用的電路分析方法,並提供瞭大量的例題來幫助讀者掌握這些方法。這讓我能夠更加係統和準確地分析電路的性能。 我非常贊賞書中在講解“信號失真”時,所進行的深入分析。它詳細分析瞭綫性失真(如截止失真、飽和失真)和非綫性失真(如諧波失真、互調失真)的原因,並提齣瞭相應的抑製方法。這讓我深刻認識到,在模擬電路設計中,如何保持信號的保真度是至關重要的。 在學習濾波器設計時,本書提供瞭一個非常實用的“設計助手”框架。它會引導讀者根據濾波器的技術指標,選擇閤適的濾波器類型,然後利用提供的計算公式和設計錶格,快速地完成濾波器的設計。這大大簡化瞭濾波器的設計過程。 我非常喜歡書中在講解“振蕩器”時,所采用的“反饋”視角。它詳細分析瞭不同類型的振蕩器,例如 LC 振蕩器、RC 振蕩器、晶體振蕩器等,並深入探討瞭它們産生振蕩的原理。這讓我能夠從“反饋”這個核心概念齣發,理解各種振蕩器的設計思想。 書中對於“功率放大器”的設計,也做瞭非常深入的講解。它分析瞭不同類彆的功率放大器,例如 AB 類、B 類、C 類等,並詳細探討瞭效率、綫性度、散熱等關鍵設計挑戰。通過書中提供的設計實例,我能夠理解如何在實際應用中選擇和設計閤適的功率放大器。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本書在介紹“噪聲分析”時,並沒有迴避其復雜性。它詳細分析瞭各種噪聲的來源,例如熱噪聲、散彈噪聲、閃爍噪聲等,並提供瞭多種有效的抑製方法。這讓我認識到,在模擬電路設計中,如何最大限度地降低噪聲的乾擾是至關重要的。 我非常欣賞書中在討論“設計經驗”時,所流露齣的那種“實踐智慧”。例如,書中會分享一些關於 PCB 布局、接地、濾波等方麵的實用技巧,這些技巧往往是在實際設計中遇到的反復試錯纔能積纍齣來的寶貴經驗。本書將這些經驗進行瞭總結和提煉,為我節省瞭大量的摸索時間。 總而言之,《模擬電子設計導論》是一本兼具學術嚴謹性和工程實用性的優秀教材。它以其清晰的邏輯結構、係統的知識體係以及豐富的實踐指導,為我打開瞭模擬電子設計的大門,並指引我在這條道路上不斷探索前進。
評分用來學TINA的,還好吧
評分不錯,ti還有配套的視頻 贊一個
評分不錯。。。。。。。。。。。。。。。。。。。。。。。。。。。。
評分幫朋友買的,很不錯,物流快
評分這本書寫的非常好,把模電知識點講解的非常易懂,比教科書上的要更容易理解。對模電學習睏難的童鞋建議購買。
評分還不錯,已經用上瞭啊啊啊!
評分講的挺好的,通俗易懂
評分講的很基礎的內容,覆蓋很廣!
評分發貨很快,華信網上還有相關資源非常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