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地再现了一代民国大师在生活、修为、学术修养等方面的风范以及他们在思想文化上的重要启蒙作用。全书集资料性、可读性于一体,有助于读者从不同视角全面了解这一不同凡响的“名人群落”。
“古者称师曰‘先生’”。
王国维、蔡元培、梁启超、胡适、鲁迅、梁漱溟、陈寅恪、冯友兰等民国知识分子,在那个新旧交替的时代,开风气之先,不坠青云之志。他们的人格风骨、思想情怀、学术风范、学问自由,莫不是时代的榜样,因而称他们为“大先生”。
本书选取梁启超、胡适、顾颉刚、冯友兰、梁漱溟、梁实秋等大师回忆其他大师的文章,多角度、全方位诠释民国大师们的生活、修为、学术修养。不仅让当代中国人一睹他们的人格魅力及学术风采,也能帮助人们在做人、做事等方面更好地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倡导新文化运动,支持五四运动。曾倡导文体改良的“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其著作合编为《饮冰室合集》。
顾颉刚(1893—1980),江苏苏州人。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民俗学家,古史辨学派创始人,现代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拓者、奠基人。著有《古史辨》《当今中国史学》。
冯友兰(1895—1990),河南南阳人,著名哲学家。历任中州大学(现河南大学)、广东大学、燕京大学教授,清华大学文学院院长兼哲学系主任,其哲学作品为中国哲学史的学科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被誉为“现代新儒家”。代表作有《中国哲学简史》等。
北大顶古怪的人物,恐怕众口一词的要推辜鸿铭了吧。他是福建闽南人,大概先代是华侨吧,所以他的母亲是西洋人,他生得一副深眼睛高鼻子的洋人相貌,头上一撮黄头毛,却编了一条小辫子,冬天穿枣红宁绸的大袖方马褂,上戴瓜皮小帽;不要说在民国十年前后的北京,就是在前清时代,马路上遇见这样一位小城市里的华装教士似的人物,大家也不免要张大了眼睛看得出神的吧。尤其妙的是那包车的车夫,不知是从哪里乡下去特地找了来的,或者是徐州辫子兵的余留亦未可知,也是一个背拖大辫子的汉子,正同课堂上的主人是好一对,他在红楼的大门外坐在车兜上等着,也不失为车夫队中一个特出的人物。
辜鸿铭早年留学英国,在那有名的苏格兰大学毕业,归国后有一时也是断发西装革履,出入于湖广总督衙门。(依据传说如此,真伪待考。)可是后来却不晓得什么缘故变成那一副怪相,满口“春秋大义”,成了十足的保皇派了。但是他似乎只是广泛的主张要皇帝,与实际运动无关,所以洪宪帝制与宣统复辟两回事件里都没有他的关系。他在北大教的是拉丁文等功课,不能发挥他的正统思想,他就随时随地想要找机会发泄。我只在会议上遇到他两次,每次总是如此,有一次是北大开文科教授会讨论功课,各人纷纷发言,蔡校长也站起来预备说话,辜鸿铭一眼看见首先大声说道:“现在请大家听校长的吩咐!”这是他原来的语气,他的精神也就充分地的表现在里边了。又有一次是五四运动时,六三事件以后,大概是一九一九年的六月五日左右吧,北大教授在红楼第二层临街的一间教室里开临时会议。除应付事件外有一件是挽留蔡校长,各人照例说了好些话,反正对于挽留是没有什么异议的,问题只是怎么办,打电报呢,还是派代表南下。辜鸿铭也走上讲台,赞成挽留校长,却有他自己的特别理由,他说道:“校长是我们学校的皇帝,所以非得挽留不可。”《新青年》的反帝反封建的朋友们有好些都在坐,但是因为他是赞成挽留蔡校长的,所以也没有人再来和他抬杠。可是他后边的一个人出来说话,却于无意中闹了一个大乱子,也是很好笑的一件事。这位是理教科教授,姓丁,是江苏省人,本来能讲普通话,可是这回他一上讲台去,说了一大串叫人听了难懂,而且又非常难过的单句。那时天气本是炎热,时在下午,又在高楼上一间房里,聚集了许多人,大家已经很是烦躁的了,这丁先生的话是字字可以听得清,可是几乎没有两个字以上连得起来的,只听得他单调的断续的说,我们,今天,今天,我们,北大,北大,我们,如是者约略有一两分钟,不,或者简直只有半分钟也说不定,但是人们仿佛觉得已经很是长久,在热闷的空气中,听了这单调的断续的单语,有如在头顶上滴着屋漏水,实在令人不容易忍受。大家正在焦躁,不知道怎么办才好的时候,忽然的,教室的门开了一点,有人伸头进来把刘半农叫了出去。不久就听到刘君在门外顿足大声骂道:“混账!”里边的人都愕然出惊,丁先生以为在骂他,也便匆匆的下了讲台,退回原位去了。这样会议就中途停顿,等到刘半农进来报告,才知道是怎么的一回事,这所骂的当然并不是丁先生,却是法科学长王某,他的名字忘记了,仿佛其中有一个祖字,六三的那一天,北京的中小学生都列队出来讲演,援助五四被捕的学生,北京政府便派军警把这些中小学生一队队的捉了来,都监禁在北大法科校舍内。各方面纷纷援助,赠送食物,北大方面略尽地主之谊,预备茶水食料之类,也就在法科支用了若干款项。这数目记不清楚了,大约也不会多,或者是一二百元吧;北大教授会决定请学校核销此款,归入正式开销之内。可是法科学长不答应,于是事务员跑来找刘半农,因为那时他是教授会的干事负责人,刘君听了不禁发起火来,破口大喝一声。后来大概法科方面也得了着落,而在当时解决了
丁先生的纠纷,其功劳实在也是很大的。因为假如没有他这一喝,会场里说不定会要发生严重的结果。看那时的形势,在丁先生一边暂时并无自动停止的意思,而这样的讲下去,听的人又忍受不了,立刻就得有铤而走险的可能。当日刘文典也在场,据他日后对人说,其时若不因了刘半农的一声喝而停止讲话,他就要奔上讲台去,先打一个耳光,随后再叩头谢罪,因为他实在再也忍受不下去了。——关于丁君因说话受窘的事,此外也有些传闻,然而那是属于“正人君子”所谓的“流言”,所以似乎也不值得加以引用了。
(摘自《知堂回想录》,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3 年)
……
自从得知《大先生:大师谈大师》这本书的存在,我就对它充满了莫名的期待。我一直认为,了解伟人最好的方式,不是从旁观者的视角去解读他们的成就,而是尽可能地去捕捉他们身上那些人性的光辉与思想的深度。这本书采用的“大师谈大师”的叙事方式,着实吸引了我。我设想,当一位在物理学领域做出划时代贡献的大师,以他独特的视角去解读一位文学巨匠的作品时,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这就像是不同领域的思想在进行一场奇妙的化学反应,或许能让我们看到一些隐藏在表象之下的深刻联系。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书中那些关于灵感、创作、甚至是对失败的看法,会是怎样一番景象?是云淡风轻的释然,还是刻骨铭心的反思?我希望这本书能带我走进这些“大先生”们的心灵世界,听他们讲述那些不为人知的奋斗与坚持,那些对真理的无限渴望,以及他们如何面对时代的挑战与自身的局限。它不仅仅是关于“谁是谁”,更是关于“他们为何成为他们”,以及“他们是如何看待彼此的”。这是一种立体式的、充满生命力的智慧呈现,我坚信它能给我带来深刻的触动和启发。
评分《大先生:大师谈大师》这本书,在我心中宛如一本珍贵的思想宝藏,它以一种极其引人入胜的方式,将那些闪耀在人类文明史上的璀璨星辰,以一种别样的视角呈现给我。我向来对那些能够以独特方式理解世界,并因此留下深刻印记的人物充满着好奇。这本书的“大师谈大师”的设定,简直让我眼前一亮。它意味着我不仅能听到某一位大师讲述自己的心路历程,更能听到他们之间如何互相欣赏、互相辩驳、甚至互相启发。我特别期待书中那些关于他们如何看待彼此作品的评价,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共鸣,或许会有出乎意料的挑战。这些不同视角下的碰撞,无疑能让他们的思想更加鲜活、更加立体。我畅想着,当他们谈论创作中的瓶颈时,是否会想起另一位大师曾经给过的建议?当他们面对人生重大抉择时,又会从谁的过往经历中汲取力量?这不仅仅是对过去的回顾,更像是一次跨越时空的深度对话,让我有机会近距离感受这些伟大的灵魂是如何思考、如何感受、如何创造的。这本书,我相信会是一场智慧与心灵的双重盛宴。
评分这本《大先生:大师谈大师》犹如一本穿越时空的邀约,让我有机会聆听那些曾经照亮过人类思想史的巨匠们,以一种前所未有的亲近感,向我们娓娓道来他们的创作历程、思想碰撞,以及对人生、艺术、科学的深刻见解。我一直对那些在各自领域留下深刻印记的人物充满好奇,渴望了解他们是如何在平凡的生活中孕育出非凡的智慧。想象一下,透过书页,你能“听”见那位雕塑家讲述他如何与石头对话,感受他对线条与光影的痴迷;或是“瞥见”那位科学家在深夜里,如何被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现象所点燃,继而开启一段颠覆认知的探索。作者巧妙地构建了一个对话的场域,让这些“大先生”们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神坛人物,而是有血有肉、有喜怒哀乐的真实个体。我尤其期待书中对于他们创作过程中遇到的瓶颈、挣扎,以及最终如何突破困境的描述,因为那往往比最终的辉煌成就更能触动人心,也更能给予我们现实生活中的启示。这本书不仅仅是对过去的回顾,更像是与智慧的灵魂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让我反思自己的思考方式,审视自己对待生活和工作的态度。它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让我们看到,那些伟大的成就,往往源于对细节的极致追求,对未知的好奇探索,以及不懈的坚持。
评分《大先生:大师谈大师》这本书,在我看来,不仅仅是一本读物,更像是一扇通往智慧深处的窗口,透过它,我得以窥见那些曾经引领时代思潮的伟人们,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涟漪。我对那些能够在各自领域达到极致,并因此改变世界的人充满着近乎痴迷的探究欲。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没有采用枯燥的文献堆砌,而是以一种更具人情味的方式,将这些“大先生”们置于一个对话的语境之中。我非常期待书中那些关于他们灵感迸发瞬间的细节,那些在无数次失败后依然能重新站起来的勇气,以及他们是如何在时代洪流中保持独立思考的。特别是“大师谈大师”这个设定,我设想,当一位艺术家评价一位哲学家,或是一位科学家讨论另一位科学家的方法论时,会激荡出怎样令人拍案叫绝的思想火花?这种多角度的审视,无疑会让这些伟大的思想更加立体、丰满。我想象着,他们或许会像老友般,坦诚地分享彼此的不足,或是激赏对方那些前所未有的创新。这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让我感受到,伟大的思想并非凭空产生,而是经历过无数次的打磨、质疑与超越。这本书,我相信会是一次与时间对话的宝贵体验。
评分捧读《大先生:大师谈大师》,仿佛置身于一个星光熠熠的知识殿堂,与那些名字本身就自带光环的先贤们进行了一场深入的灵魂交流。我一直对那些能够深刻洞察世界本质,并以独特方式表达出来的人物抱有崇高的敬意。这本书所提供的,并非冷冰冰的传记或学术分析,而是通过某种“对话”的形式,将这些大师们鲜活的思想和生命体验呈现在我面前。我很好奇,当他们谈论自己的创作理念时,是否会流露出年少时的青涩与莽撞?当他们回顾事业的巅峰,又是否会夹杂一丝旁人难以察觉的忧虑?书中关于“大师谈大师”的设定,更是让我眼前一亮。这意味着我不仅能听到某位大师讲述自己的故事,更能听到他们如何评价、理解、甚至挑战另一位大师的观点。这种层层递进的对话,无疑会激荡出更深邃的思想火花。我期待着书中那些关于艺术与科学的边界是否模糊,哲学与生活的界限又在哪里交汇的讨论。我想象着,在某些寂静的夜晚,当他们独自面对作品,或是在集体智慧的激荡中,是如何孕育出那些至今仍影响着我们的思想。这不仅是对过往的回溯,更像是一场思想的寻根之旅,帮助我理解我们所处的世界是如何被这些伟大的头脑塑造而成的。
评分抄来抄去的书, 新东西比较少.
评分大师大先生,值得我们好好学习,京东速度包装一如既往
评分一直京东购买,价廉物美,京东物流效率高。
评分就拼凑大家的文章而已
评分抄来抄去的书, 新东西比较少.
评分看起来不错的样子
评分一直京东购买,价廉物美,京东物流效率高。
评分惺惺相惜
评分就拼凑大家的文章而已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