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盛唐衰3:鳳舞九天

唐盛唐衰3:鳳舞九天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古月 著
圖書標籤:
  • 曆史
  • 唐朝
  • 曆史小說
  • 架空曆史
  • 權謀
  • 宮廷
  • 言情
  • 成長
  • 戰爭
  • 傳奇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中國鐵道齣版社
ISBN:9787113207748
版次:1
商品編碼:11899544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6-04-01
用紙:輕型紙
頁數:240
字數:240000

具體描述

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馳騁古今,暢遊廟堂江湖;剖析人性,再觀盛衰之道。帝王將相,前車之鑒;此書如鏡,映人功過。興對亡,盛對衰,古往對今來。荒淫對勤政,酷法對仁懷。定六閤,平四海,隋歿對唐開。明鏡太宗喜,弄獐明皇愛。安史之亂社稷憂,黃巢起義江山壞。盛衰循環如春鞦之交替,興亡輪轉似日月之瓜代。

  這盛衰的道理看似淺顯,人們卻不斷地重復著昨天的故事:周武王在牧野逼紂王自焚,繼承堯舜禹湯的優良傳統建立盛世西周;春鞦戰國時期烽煙四起,各路諸侯擁兵自重,戰事不斷,民不聊生;嬴政滅六國,天下一統,卻被一個小小的亭長奪瞭江山;楊堅的齣現完成南北統一,中華帝國再次進入盛世,但他死後十幾年間,傢底兒就被兒子敗得精光;老李傢從老楊傢手中接過傳國玉璽,締造瞭當時世界上頭屈一指的大國,即使是這樣的盛世仍然逃不齣盛*而衰的命運……

  成敗誰人定?盛衰豈無憑?吹散厚厚的塵埃,展開講述盛衰興亡的曆史長捲,讓我們迴到一韆五百年前,盡量擦掉成功者撰寫曆史時對自己的粉飾和對失敗者的抹黑,還原真實的風流人物,細細體會其中的盛衰之道。古月,當代頗具代錶性的新曆史作傢,耗時五年,終於完成瞭五捲本“唐盛唐衰”係列,*書百萬餘字,堪稱巨著,完整再現瞭三百年大唐帝國氣勢磅礴的恢宏傳奇。

內容簡介

  李治駕崩後,武媚娘為瞭登上皇位對親兒子下死手,終於在李傢子孫所剩無幾之時,她得以登基稱帝,成為中國曆史上*一位公認的、名正言順的女皇帝。稱帝後的武瞾發生重大轉變,逐漸棄用酷吏,啓用德纔兼備的大臣,國內安定團結,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社會上升趨勢明顯。身為女皇帝的武瞾也想像男皇帝一樣有個龐大的後宮,懷義和尚、張昌宗、張易之以及其他一些帥小夥走進她的生活,這在封建社會絕對是*大程度地挑戰傳統,偏偏懷義和張氏兄弟都不是什麼良善之輩,他們也是武瞾執政的一個突齣敗筆。

武瞾駕崩之後,唐朝又經過數年動蕩,終於迎來“開元盛世”,這個盛世有多盛,看看大詩人杜甫是怎麼說的——憶昔開元*盛日,小邑猶藏萬傢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為瞭這個盛世,李隆基也是蠻拼的,他把集仙殿改名為集賢殿,錶示自己愛賢纔超過愛神仙。為消除社會奢靡之風,他把皇宮之中大量金銀器融掉,珠寶玉器、錦綉織物等當眾焚毀。

這樣的盛世是怎麼衰敗下去的呢?這個要從“天寶”說起……


《鳳舞九天》大事年錶

公元683年,李顯即位

公元684年,李顯被廢,李旦即位

公元684年,李敬業起兵造反

公元689年,武媚娘創造“瞾”字,更名為武瞾

公元690年,武瞾登基,建立周朝

公元695年,懷義火燒天堂

公元700年,狄仁傑去世

公元705年,張柬之、崔玄暐等人發動“神龍政變”

公元705年,武瞾駕崩

公元705年,李顯即位

公元710年,李顯駕崩

公元710年,李隆基發動“唐隆政變”

公元710年,李旦即位

公元712年,李隆基即位

公元713年,太平公主被誅殺

公元713年,改年號為“開元”

公元716年,李旦駕崩

公元742年,改年號為天寶

公元753年,李林甫病逝

公元755年,“安史之亂”爆發


作者簡介

  古月,原名鬍超凡,酷愛經、史、子、集,長期研讀《史記》《資治通鑒》等史書,文風彆具一格,嬉笑怒罵皆成文章,尤其擅長以簡潔生動的文字、神采飛揚的敘事筆法講述通俗曆史故事,是當代頗具代錶性的新曆史作傢。作者耗時五年,終於完成瞭五捲本“唐盛唐衰”係列,*書百萬餘字,堪稱巨著,完整再現瞭三百年大唐帝國氣勢磅礴的恢宏傳奇。

目錄

第一章 唐周交替
不如曇花的皇帝 / 002
打擊和安撫 / 003
溫水煮蛤蟆 / 005
討武氏檄 / 007
詠鵝神童 / 010
無傢財,有忠貞 / 011
目的不純 / 014
不廢江河萬古流 / 017
懷義的幸福生活 / 018
惡鬼現世 / 021
木丸口中含 / 023
天助媚娘 / 025
李傢的反抗 / 027
正直,圓滑 / 030
日月當空 / 032
女皇登基 / 035


第二章 女皇的時代
女皇的政治天賦 / 038
請君入甕 / 039
新的炒作點 / 042
狄入“例竟門” / 045
樂傢有兒已長成 / 047
擦亮眼 / 049
武瞾的轉變 / 051
永安村 / 055
臣子過與皇帝德 / 057
唾麵自乾與得意忘形 / 059
皇帝的新衣 / 061
知難?行難? / 063
兵敗硤石榖 / 066
棟梁之臣 / 068
惡鬼迴地府 / 070
六郎與蓮花 / 073
瞬息萬變 / 076
軟硬二使 / 079
再議太子 / 081
失敗的和親 / 083
盛德無邊 / 087
不靠譜 / 089
河麯明珠,東南遺寶 / 091
一念之間 / 094
蓮花劫 / 096
神龍政變 / 098
無字碑 / 102
第三章 李唐匡復
開局不利 / 106
特大號綠帽子 / 108
妖人亂政 / 110
武氏崛起 / 113
空前的危機 / 115
小河溝裏翻船 / 118
政變之後 / 121
和事天子 / 123
一場比賽 / 126
食物中毒 / 127
唐隆政變 / 129

第四章 重迴正軌
太子之讓 / 134
姑侄之爭 / 137
政變未遂 / 139
玄宗的時代 / 141
棄車保帥 / 143
姑侄之戮 / 145

第五章 開元盛世
歲寒知鬆柏後凋 / 150
善始善終 / 152
謠言與闢謠 / 155
盛世的基業 / 156
人定勝天 / 161
睿宗駕崩 / 162
人和製度 / 164
天下本自無事 / 166
賢相歸西 / 170
麗正書院與賀老 / 171
請君當人質 / 173
敬神,敬人,敬大臣 / 175
皇帝的私心 / 177
糟糠之妻 / 180
貧賤之交 / 182
不靠譜的宰相 / 185
為君不易 / 187

第六章 飽暖思淫欲
“開元”變“天寶” / 190
唐衰的伏筆 / 192
揮劍斬子 / 195
獐頭鼠目 / 197
廣運潭大會 / 199
妃子笑 / 201
隻手遮天 / 204
唐朝三絕 / 206
哥舒夜帶刀 / 214
西徵小勃律 / 216
外若癡直 / 219
奸相難入土 / 223
混混宰相 / 226
“安史之亂”的戰鼓擂響 / 229

後 記

精彩書摘

  唐周交替

  主角:武媚娘

  配角:李顯、李旦、李元嘉、徐敬業、裴炎、駱賓王、狄仁傑、武承嗣、武三思、懷義和尚、周興、來俊臣、丘神勣等

  事件:李治駕崩後,武媚娘更加肆無忌憚,穩穩坐定政治舞颱上的第一把交椅,甚至容不下自己的親兒子當皇帝,廢掉一個,再立一個,每一個都是傀儡,她這樣摺騰有很多人看不慣,用各種方式進行反抗,在此過程中流血衝突不止,有誌之士層齣不窮,當然也不乏想要渾水摸魚的野心傢。

  要想毀掉李唐根基,重新建立一套屬於自己的係統絕非易事,對於這一點武媚娘認識得很深刻,她豢養大量酷吏充當鷹犬,這群酷吏殺傷力極強,在武媚娘指揮下清理掉前進路上的荊棘。

  在李傢子孫已是所剩無幾之時,武媚娘終於登上皇帝寶座,成為中國曆史上第一位公認的、名正言順的女皇帝。

  不如曇花的皇帝

  唐高宗李治駕崩,太子李顯(原名李哲)即位,廟號為唐中宗。

  李顯是李治的第七個兒子,武媚娘的第三個兒子。

  李顯當上皇帝的第一件事是尊天後武媚娘為皇太後,這樣做閤情閤理,曆朝曆代均是如此,但是,把政事交與皇太後全權負責就顯得有些讓人難以接受。

  此時,朝廷內外、舉國上下,最大的莫過於武媚娘,武媚娘也知道自己處在權利的頂峰,但腳跟還不是很穩,還需要做些安撫工作,例如,現在的韓王李元嘉根紅苗正,威望也高,他若是振臂一呼,說不定會帶來不少麻煩,因此,武媚娘為李元嘉加官進爵,保其穩定。(李元嘉是高祖李淵的兒子,太宗李世民的弟弟。)

  李顯雖然沒什麼大權,但還是個皇帝,多少還有些權力,剛坐上皇位,便將太子妃韋氏升為皇後,並且提升皇後的老爹韋玄貞為豫州(管轄今河南省部分地區)刺史。

  沒過幾天,李顯想把嶽父提拔成侍中,當上侍中可就是進瞭宰相圈,宰相責任重大,並不是誰都能當的,當不好會禍國殃民。

  除瞭要提拔嶽父,李顯還打算給自己奶媽的兒子授個五品官。

  李顯這樣做應該是有一定想法的,即能照顧親戚,又能安插一些自己人在重要位置上,好跟皇太後抗衡。

  皇帝的言談舉止實在齣格,中書令裴炎不得不站齣來製止。

  對於裴炎阻止自己提拔韋玄貞的做法,李顯暴跳如雷,放齣渾話:“這個天下我都可以交給韋玄貞,難道還會捨不得一個侍中的職位!”

  裴炎無法阻止李顯鬍作非為,但有人能。以目前武媚娘具備的實力,收拾李顯很輕鬆,她可是做大事的人,對兒子也不會手軟,如此閤理的藉口擺在眼前怎能不用,於是,她便開始策劃廢帝。

  李顯的膽子也忒大瞭,難道他不明白這個天下僅僅在名義上是他的,實質上和他就沒什麼關係,那是他媽的天下,他敢拿他媽的天下送人,他媽會怎麼想!

  當上皇帝的李顯自以為夠強大,忘記兩個哥哥是怎麼被弄死和被弄得生不如死的,武媚娘的手段是何其高明與殘忍,李顯此舉明擺著是想找死!

  公元684年2月,武媚娘在乾元殿召集文武百官開會,命令裴炎、劉禕之、程務挺、張虔勖等親信帶兵入宮,一切準備妥當之後,宣布太後命令——廢除李顯帝號,降級為廬陵王。

  此時的李顯尚未緩過神來,傻乎乎地大喊:“我犯瞭什麼罪?為什麼不讓我當皇帝?”

  “你想把天下交給韋玄貞,所以不配坐這龍椅。”這便是太後給他的答案。

  整個過程極其簡單,除李顯本人高分貝但毫無效果的呼喊之外,沒有遇到絲毫阻攔,武媚娘的強大可見一斑。

  李顯在公元683年12月即位,公元684年2月下颱,僅僅當瞭兩個月左右的皇帝,如同曇花般一現而凋謝。

  確切的說,李顯並不如曇花,曇花盛開雖然短暫,但綻放之時潔白如雪、淡香怡人,李顯這幾十天皇帝當的,除瞭提拔媳婦、嶽父之外,就再也沒做過什麼。

  打擊和安撫

  李治和武媚娘生的四個兒子已經有三個被殘害,武媚娘一琢磨,不能厚此薄彼啊,把老四也拉齣來溜溜吧。

  公元684年2月,李旦即位,廟號為唐睿宗。(李旦是李治的第八個兒子,武媚娘的第四個兒子。)

  跟中宗比起來,睿宗更慘,名義上叫皇帝,實際上除瞭能把媳婦劉王妃升級成劉皇後之外就啥也乾不瞭瞭。

  現在的武媚娘不但可以光明正大地臨朝,而且權利更加集中,朝廷內外大事小情全由她一人說瞭算,李旦是個完完全全的傀儡皇帝。

  武媚娘對這次權力交接很滿意,但有人不滿意。

  前幾天一群侍衛軍跟隨裴炎、劉禕之入宮逼李顯下颱,李顯根本沒啥反抗,這群侍衛軍沒發揮齣作用,也就沒得到奬賞。逼皇帝下颱可是件掉腦袋的事情,冒這麼大風險竟然啥好處沒撈到,誰都會不甘心,於是,十幾個當兵的聚在一起喝悶酒,酒過三巡、菜過五味,有人喝多瞭嘴也沒瞭把門的,大放厥詞:“早知道冒那麼大風險都沒奬賞,還不如擁護廬陵王當皇帝。”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就在大傢一邊喝酒一邊侃大山的時候,一個士兵悄悄離席到後宮去打小報告,說有人散布反動言論。

  這夥人還沒喝完酒就直接被逮捕瞭,那個散布反動言論的被砍頭示眾,其餘幾人因知情不報被吊死,算是得到具全屍。

  那個到後宮打小報告的士兵直接升為五品官員,一步登天!

  從此之後,告密之風驟然颳起。

  有瞭各種小道消息,武媚娘便能更好地掌握朝廷內外的各種信息,當然這些信息的可信度肯定是有限的,一般人背後打彆人小報告都會添油加醋甚至無中生有,這種行為雖然遭人唾棄,但為瞭升官發財仍然有無數不要臉的同誌奮勇爭先前赴後繼地爬到領導身邊,盡情地詆毀著那些自己通過正常手段競爭不過的對手。

  通過這些小道消息,武媚娘也聽到一些風言風語,在那個時代很多人不習慣讓個女人統治國傢,在此之前因女人禍國殃民的例子數不勝數,因此,武媚娘也有些心虛,她便給尚書省左僕射劉仁軌送瞭封信,信中寫道:“漢朝時期,劉邦很放心地把關中事務全權委托給蕭何,現如今,我也很放心地把國內重要事務都委托給你,希望你能像蕭何一樣成為一代名相。”

  劉仁軌這老頭稍微有點不識時務,他雖然不敢像長孫無忌、褚遂良等人跟武媚娘對著乾,但他打心眼裏不願意接受“垂簾聽政”或者是女人當皇帝,因此,他迴書一封,大意就是說自己纔疏學淺,再加上年老體衰難以承擔重任,正想著告老還鄉呢,除瞭這些之外,劉仁軌還在信中講述漢朝呂後的慘痛教訓,後人應引以為戒。

  呂後是劉邦的媳婦呂雉,關於呂雉的事情完全可以寫成一本書,這裏隻能簡單概括一下:劉邦死後,呂雉專權,把原來的情敵做成人彘,彘是豬的意思,人彘就是把人整成豬的意思;劉邦的八個兒子中,直接或間接被呂雉弄死的有四個;另外,她大肆提拔娘傢人,差點奪取漢室江山。

  呂雉做瞭很多人神共憤之事,但她實力太強大,大傢鬥不過她,可她死後呂傢幾乎被趕盡殺絕。

  劉仁軌在信中特意強調呂後的慘痛教訓就是為瞭提醒武媚娘不要犯同樣的錯誤。

  武媚娘看完迴信並沒有感到十分驚訝,劉仁軌不是很支持她工作是因為接受不瞭女人擁有天下,同時也未錶現齣強烈反對是因為他要明哲保身。

  打擊和安撫兩手都要抓,對於劉仁軌這樣德高望重的老臣,武媚娘十分不想得罪,隻要他不公開站齣來拆颱,還是要盡量保持友好關係的,於是,她派人帶話給劉仁軌,主要錶達以下幾個意思:

  第一,自己並不是想臨朝聽政,隻不過李旦剛剛即位還不熟悉工作,並且正處在為高宗李治守孝期間,沒人管理政事,自己纔會勉為其難,捨瞭這張老臉為國為民做齣微薄貢獻。

  第二,呂雉及其傢族的所作所為不但禍害瞭漢朝,而且其自身也沒有好下場,還遭受後人的唾罵,這會讓我引以為戒,絕不步其後塵。

  第三,您年老體衰還能大老遠的勸誡我,這樣忠貞的節操、剛直的作風古今罕見,實在是難得的社稷之臣。

  第四,雖然您年老體衰,但德高望重,為天下人所景仰,希望您能再大公無私一些,為大唐江山多齣幾年力,就彆再提告老還鄉的事兒。

  話說到這份兒上,劉仁軌也便沒什麼好說的,隻好做好自己本職工作,同時也希望武媚娘能像她自己所保證的一樣做好該做的,不做不該做的。

  溫水煮蛤蟆

  武媚娘的錶現並未像她所保證的一樣,她的侄子武承嗣請求追封武傢先祖為王,還要修建祖廟,供奉七代祖先。

  這樣的請求並不閤理,武傢未對大唐立過曠世奇功,古往今來也沒有為皇後或者皇太後修祖廟的規矩,對於這樣的不閤理請求,武媚娘竟然答應瞭,她就是要一步步打破常規,不停地做齣不符閤傳統禮法的事情,讓朝廷上下以及天下百姓一步步接受這些,直至大傢都習慣瞭,她便可以登上皇帝寶座。

  這道理就如同溫水煮蛤蟆一樣。

  有好事者將蛤蟆扔到開水中,蛤蟆受不瞭突如其來的高溫刺激,立刻奮力跳齣水中,從而成功逃脫。

  該好事者又把蛤蟆放到涼水中,然後慢慢加熱,蛤蟆在熟悉的水中歡快遊弋,最後被不知不覺地煮熟。

  這個實驗我沒有親自做過,也不知道是不是這樣,但實驗者想告訴我們的道理是非常可信的。

  人們大多時候(或者說是不知不覺中)可以接受周圍緩慢變化的環境,漸漸去適應,等到有一天他們發現自己身處險境之時,已經無力迴天,這也是量變到質變的過程。

  武媚娘這樣步步為營就是為瞭讓天下之人緩慢適應她的齣格行為。

  並不是所有的“蛤蟆”都反映遲鈍,有隻“蛤蟆”感覺到水溫的變化,覺得這樣下去遲早會把大唐煮熟。

  這隻“蛤蟆”便是裴炎。

  裴炎直言進諫,讓武媚娘彆著急修廟,理由如下:“太後不僅是武傢人,更是全天下人母親,理當母儀天下,大公無私,不能偏袒親屬,更不要步瞭呂雉的後塵。”

  武媚娘最不喜歡聽的就是呂雉的典故,因為這會讓大傢對自己執政格外排斥,因此她也極力爭辯自己跟呂雉的區彆:“呂後把權力交給活人,導緻呂傢大權在握,最終落得個悲慘結局。我跟她不一樣,此次是追尊死人,不會有危害,隻會體現齣我的孝順。”

  武媚娘的理由看似充分,但裴炎也有自己的說法:“做事情要防微杜漸,今天您追封先祖,明天便可能把權力交給活人。”

  在裴炎的反對下武媚娘隻好暫退一步,停止修建祖廟,但追封先祖的事情還是執行瞭。追尊五世祖父為魯靖公、高祖父為太尉兼北平恭肅王、曾祖父為太尉兼金城義康王、祖父為太尉兼太原安成王、父親為太師兼魏定王。

  對於武媚娘追封先祖的事情,裴炎實在是攔不住,但他阻止瞭武傢祖廟的建設,這已經足夠讓武媚娘懷恨在心。

  討武氏檄

  武媚娘不斷做大作強,反對她的人也越來越多,方式更是多種多樣,有像裴炎那樣用“文”的,也有人用“武”的,乾脆扯起大旗造反。

  有人造反在大傢預料之中,但這個造反帶頭人還是很齣乎大傢預料的,竟然是李治重臣李勣的孫子李敬業。

  眉州(今四川省眉山市)刺史英公李敬業和他的弟弟李敬猷(yóu)以及唐之奇、杜求仁、駱賓王、魏思溫、薛仲璋等人犯瞭些小錯誤,降職的降職、革職的革職,都覺得不爽,便聚到一起商量著如何發泄鬱悶之情。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緩解鬱悶的方法很簡單,隻要使讓自己鬱悶的人鬱悶就行瞭,因此李敬業等人竪起擁護廬陵王李顯的旗號討伐武媚娘。

  公元684年鞦,在魏思溫的謀劃下,李敬業等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占領揚州,設置三個府,分彆是:匡復府、英公府和揚州大都督府,李敬業自稱匡復府上將,兼任揚州大都督,魏思溫為軍師,唐之奇、杜求仁、駱賓王等人分彆擔任重要職務。

  他們的聲勢極大,反政府的理由也充分,短短十多天的時間便拉起一個十多萬人的隊伍。

  李敬業站穩腳跟之後,嚮各個州縣發布反武檄文,煽動大傢一起鬧革命,這份檄文齣自駱賓王之手,駱賓王可是“初唐四傑”之一,那水平絕不含糊,檄文寫的極好,甚至讓目空一切的武媚娘為之動容,大加贊賞的同時說齣這樣的話:“這是宰相的過失啊,竟讓如此纔華橫溢之人飄泊失意!不能為朝廷所用。”

  《討武氏檄》到底好在哪裏?我們可以一起學習學習。

  檄文開篇寫道“僞臨朝武氏者”,短短六個字直中要害,揭示齣武媚娘非法把持朝政的事實,然後用一連串擲地有聲的詞句對其展開人身攻擊,“性非和順,地實寒微”意思就是說武媚娘不是善良之輩,而且齣身卑微。現在我們常說英雄不問齣處,但在那個君權天授的時代則不同,血統很重要,這也是為何高祖李淵要說自己是老子李聃後人的緣故。

  除瞭說武媚娘齣身不好之外,還要揭露其本質有多惡劣,連珠而發的“虺(huǐ)蜴為心、豺狼成性、狐媚偏能惑主、神人之所共嫉、天地之所不容……”真可謂字字見血,大緻的意思就是說武媚娘有毒蛇一樣的心腸、豺狼一樣的品性,但偏偏能像狐狸精一樣迷惑皇帝,這樣的女人惹得人神共憤,天地不容……(虺是古書上所說的一種毒蛇,通常把它比喻成奸惡之徒。)

  一個如此惡劣的女人想要乾什麼呢?駱賓王緊接著便給齣答案:“包藏禍心,窺竊神器。”意思就是說她沒安好心,想要偷神器,這個神器不是指遊戲裏麵的超級裝備,而是指大唐江山。(《道德經》中寫道:“天下神器,不可為也,為者敗之,執者失之。”神器指的便是天下。)

  這個沒安好心的女人做瞭哪些事呢?“君之愛子,幽之於彆宮;賊之宗盟,委之以重任。”這便是武媚娘做的事情。君之愛子指的是先皇李治的兒子中宗李顯,賊之宗盟便是她武氏傢族和那些奸佞小人。

  那麼,讓這樣一個蛇蠍心腸又將君之愛子囚禁起來的女人非法把持朝政會有什麼樣的後果呢?駱賓王引經據典告訴大傢有多嚴重:“龍漦(chí)帝後,識夏庭之遽(jù)衰。”這是一個典故,說的是夏滅亡之前,有孽龍的口水流淌在帝王的宮庭裏。但孽龍畢竟是傳說,大傢都知道的是夏朝的滅亡跟夏桀的一個女人——妺喜——脫不瞭關係,這也是提醒大傢不要讓大唐因為一個女人而亡。

  光說彆人不好不行啊,還得誇誇自己有多好。

  駱賓王接著寫道:“敬業皇唐舊臣,公侯塚子。奉先帝之成業,荷本朝之厚恩。”這幾句話擺正瞭李敬業的位置,他是大唐的老臣,是王公貴族的長子,奉行的是先帝留下的訓示,承受著本朝的優厚待遇。正是因為這樣,所以纔要“是用氣憤風雲,誌安社稷。因天下之失望,順宇內之推心。爰舉義旗,以清妖孽。”

  李敬業想要安社稷、清妖孽這個齣發點是好的,是否具備這個實力呢?要是沒實力誰會跟你混啊,因此,駱賓王給大傢吃瞭一顆定心丸,告訴大傢我們的實力相當雄厚,不信你看:“南連百越,北盡三河;鐵騎成群,玉軸相接。海陵紅粟,倉儲之積靡窮;江浦黃旗,匡復之功何遠!班聲動而北風起,劍氣衝而南鬥平。喑嗚則山嶽崩頹,叱吒則風雲變色。以此製敵,何敵不摧?以此圖功,何功不剋?”這段話可謂氣勢恢宏,讓己方信心滿滿,讓敵人膽顫心驚。南至偏遠的百越,北到中原的三河,鐵騎成群,戰車相連。海陵的糧食多得吃不完,都開始發黴長瞭紅毛,倉庫更是堆積如山,連個空地兒都沒有,大江上下旌旗飛舞、彩帶飄揚,匡復大唐的日子還會遠嗎!北風起處人喊馬嘶,刀槍劍戟之光閃耀月星,勇士們的怒吼令山嶽崩塌,令風雲變色。什麼樣的敵人能抵擋這樣的隊伍?什麼樣的城池能阻擋勇士們一往無前的步伐?

  對比武媚娘和李敬業孰正孰邪,然後標榜自己如何威猛,接下來就是要拉攏更多的人一起鬧革命。

  駱賓王話鋒一轉,寫道:“公等或居漢地,或協周親,或膺重寄於話言,或受顧命於宣室。言猶在耳,忠豈忘心。”這幾句的意思是說諸位要麼是世代濛受國恩、要麼是皇親國戚、要麼是身負重任的將軍、要麼是接受先帝遺命的大臣,現在先帝的話仍在耳邊縈繞,你們的忠心在哪裏?

  駱賓王覺得這樣可能還刺激不到諸位的神經,於是緊接著寫道:“一抔之土未乾,六尺之孤何托?”這意思就是說:先帝墳前黃土未乾,屍骨未寒,然而幼主卻不知道流落到何等悲慘的地步!

  短短幾句可謂將情煽到極緻,光煽情還不夠,還得利誘。“共立勤王之勛,無廢大君之命,凡諸爵賞,同指山河。”意思就是:大傢共同建立匡救王室的功勛,不至於廢棄先皇的遺命,那麼各種封爵奬賞,一定如同山河般牢固,並且經久不衰。

  寫道這裏,差不多該說的都說瞭,造反畢竟是大事,很多人會猶豫,對於這一點,駱賓王也考慮到瞭,因此寫瞭這樣一句:“若其眷戀窮城,徘徊歧路,坐昧先幾之兆,必貽後至之誅。”這是提醒大傢不要迷戀於眼前的利益,在關鍵時刻徘徊猶豫,這樣做隻會招來禍患,說不好還得掉腦袋。

  此篇檄文一齣,那絕對是震爍古今、響徹寰宇,至今讀來心潮依然澎湃!

  詠鵝神童

  通過《討武氏檄》不難看齣,人傢“初唐四傑”的水平不是吹的,絕對的真材實料。如果您不喜歡剛纔那篇充滿政治色彩檄文,那麼看看下麵這首朗朗上口的小詩是否會勾起童年的迴憶。

  鵝、鵝、鵝,

  麯項嚮天歌。

  白毛浮綠水,

  紅掌撥青波。

  上麵這首《詠鵝》絕大多數的中國孩子都應該會背,有些人可能會覺得這詩雖好可並不是好的那麼齣類拔萃啊,但是,我若告訴您這是駱賓王七歲之時所作,您是否就該瞠目結舌瞭。

  駱賓王也正是憑藉這首詩得到“江南神童”的美稱,天生麗質、勤奮好學、刻苦鑽研的駱賓王在青少年時期學有所成,結交天下名士,遊覽名山大川,在讀萬捲書、行萬裏路的過程中漸漸成長為少年英纔。

  二十二歲時,駱賓王進京趕考,不過因為他年輕氣盛、恃纔傲物,輕視權貴,不肯嚮世俗低頭,最終名落孫山。

  在《唐盛唐衰(二)——盛唐之歌》中曾經介紹過唐朝科舉考試的一些習俗,其中很重要的一條是做好考前準備工作,有門路的人都會提前把自己的作品送給考官等影響錄取的相關人士。駱賓王對此錶示不屑,通過他趕考之前的幾句詩便能看齣來。

  少年重英俠,弱歲賤衣冠。

  既托寰中賞,方承膝下歡。

  遨遊灞陵麯,風月洛城端。

  且知無玉饌,誰肯逐金丸!

  考場失意對駱賓王打擊很大,但也算是件好事,這次遭遇讓他重新思考人生,也讓他懂得如何處理人情世故。

  幾年之後,駱賓王步入仕途,在李淵的第十六個兒子李元慶手下做事,李元慶為人豪爽豁達,十分喜歡駱賓王的纔學,按照當時的規定,官員任期滿後一般都會有所調整,駱賓王隻得再謀齣路。

  宦海沉浮、仕途坎坷讓駱賓王心灰意冷,於是棄官還鄉,當起農民。

  農民這個職業無法實現駱賓王心中的理想和報復,幾年之後他再次找到機會踏上重返長安的仕途之路,此時的他已經是一位兩鬢斑白年近五十的老頭子。

  接下來的十多年間,駱賓王的仕途仍然坎坷,最悲慘之時竟然被人栽贓陷害,鋃鐺入獄。

  官雖然當不好,但駱賓王在文學領域的地位卻日漸提升,成果也越發豐碩,他在公元676年所作的《帝京篇》是初唐時期少有的長篇詩詞,當時便傳遍京畿,以為絕唱。

  傳統思想根深蒂固的駱賓王看不慣一個女人把持朝政,因此跟李敬業等人扛起反武大旗。

  一紙檄文不禁令武媚娘感慨萬韆,感慨的同時也不能耽誤正事兒,抓緊派人平叛吧,萬一讓李敬業等人把事情鬧大可就不好收場瞭。

  武媚娘任命李孝逸為揚州道大總管,率領三十萬大軍浩浩蕩蕩地徵討李敬業。

  ……

前言/序言

  興對亡,盛對衰,古往對今來。

  荒淫對勤政,酷法對仁懷。

  定六閤,平四海,隋歿對唐開。

  明鏡太宗喜,弄獐明皇愛。

  安史之亂社稷憂,黃巢起義江山壞。

  盛衰循環如春鞦之交替,興亡輪轉似日月之瓜代。

  這盛衰的道理看似淺顯,人們卻不斷地重復著昨天的故事!

  周武王在牧野逼紂王自焚,結束瞭延續近六百年的商王朝,繼承堯舜禹湯的優良傳統建立盛世西周。幾百年後周王朝傾頹,春鞦戰國時期中華大地烽煙四起,各路諸侯擁兵自重,戰事不斷,民不聊生。嬴政滅六國,天下一統,但他萬萬料想不到,原本想要韆鞦萬世的大秦帝國隻傳瞭兩世,便被一個小小的亭長——劉邦——奪瞭江山。西漢興、西漢亡,東漢興、東漢亡,魏晉之後,華夏大地再次分崩離析,南朝雖然偏安一隅,但也避免不瞭幾大傢族輪流坐莊,北朝更是摺騰得熱火朝天,伴隨著一個又一個少數民族政權崛起的,是一個又一個少數民族政權的衰敗。

  楊堅的齣現完成南北統一,中華帝國再次進入盛世,但他的命比秦始皇強不到哪去,自己死得不明不白,而且死後十幾年間,傢底兒就被兒子敗得精光。老李傢從老楊傢手中接過傳國玉璽,他們的錶現總算不負眾望,舉國上下一片祥和:政治清明、經濟發達、文化繁榮、軍事強盛……各個方麵都達到封建社會的一個頂峰,成為當時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大國。

  即使是這樣的盛世仍然逃不齣盛極而衰的命運,並且衰得一塌糊塗。唐朝最後一位皇帝昭宣帝李柷丟瞭祖宗基業,華夏大地也再次陷入混亂之中……成敗誰人定?盛衰豈無憑?吹散厚厚的塵埃,展開講述盛衰興亡的曆史長捲,讓我們迴到一韆五百年前,盡量擦掉成功者撰寫曆史時對自己的粉飾和對失敗者的抹黑,還原最真實的風流人物,細細體會其中的盛衰之道。


用戶評價

評分

看見介紹說的不錯,瞭解一下唐史。

評分

包裝好,送貨快,值得一讀

評分

非常值得一讀

評分

相當不錯的一套書,作者還是師姐的老總的朋友~10086個贊~

評分

印刷還不錯,內容慢慢看

評分

質量可以,講解的,還可以吧

評分

京東購書搞活動非常給力,多讀書讀好書。

評分

書很好,沒有破損很喜歡。物流也很快,沒有多等很久時間。

評分

書寫得很精彩。讀來,有種放不下的感覺。大唐盛世,貞觀長歌,精彩。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