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分“新闻传播伦理”和“新闻传播法”两大部分,分别讲解新闻传播伦理规范与新闻传播法的基本理论,辨析新闻传播伦理行为选择的判断思路与过程,概述传播法知识,力求反映国际、国内新闻传播伦理与法律规范研究的*新成果,以使读者形成对现实传播实践问题的理性观察和认识。
表达权保护是新闻伦理与媒介法的核心价值,本书尤其强调互联网时代表达权的保护,列举了近几年出现的*新案例。
《新闻传播伦理与法规教程》可作为高等学校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下属各专业本科生或研究生的教材,也可作为新闻传播从业人员的工作手册或参考读物。
作者简介
陈绚,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新闻伦理与媒介法研究所所长。
从事新闻传播学领域教学研究30余年。近20多年来一直从事新闻伦理与媒介法的研究教学工作。已在核心学术刊物上发表60多篇学术论文,出版学术专著2部、教材7部,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重点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项目基地重大项目1项,主持校级、院级以及省市级横向课题7项。主持编写《新闻传播学大辞典》。自2013年起,主持编写《新闻传播与媒介法治年度研究报告》,为 “新闻伦理与媒介法”课程编写了多本教材。
目录
第一部分 新闻传播伦理
第一章 新闻传播伦理概述
第一节 理解新闻伦理的两个维度
第二节 新闻伦理的影响与作用
第三节 新闻规范伦理的实现
第四节 媒介功能的合理性是新闻道德实现的条件
第二章 记者品德养成
第一节 传播主体品德结构
案例2—1 无私无畏 拉开“中国第一村”铁幕
案例2—2 行使舆论监督为什么会这样难?!
第二节 影响传播主体品德的外部因素
第三节 传播主体品德培养
第三章 伦理思想与自律
第一节 媒介伦理思维、目标
第二节 伦理思想
第三节 传播者道德自律
第四章 新闻伦理评价体系构建
第一节 新闻传播活动主体的良心与名誉
第二节 良心与名誉的作用
第三节 良心与名誉的评价依据
第四节 良心与名誉的真假对错
第二部分 新闻传播法
第五章 新闻传播法概述
第一节 新闻传播法的概念及渊源
第二节 表达自由
案例5—1 “彭水诗案” 令司法公正蒙羞
案例5—2 编造虚假恐怖信息获刑
第三节 新闻从业者的职业权利
案例5—3 公安局分局长召集聚餐拒绝记者采访受处分
案例5—4 “偷税”改成“积极缴纳”批评稿被干预变为表扬稿
案例5—5 神秘的“深喉”
第四节 网络赋权与表达自由
第六章 新闻传播与国家安全和政府信息公开
第一节 禁止煽动危害国家的言论
案例6—1 利用互联网实施煽动犯罪被判决
第二节 保守国家秘密
案例6—2 向境外提供国家秘密、情报获罪
第三节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
案例6—3 上海记者起诉市规划局信息不公开
案例6—4 “非典”——恐慌止于信息公开
案例6—5 美国一位记者将市长告上法庭
第七章 新闻传播业行政管理
第一节 新闻记者管理规定
第二节 报刊管理规定
第三节 广播电视管理规范
案例7—1 为丑恶言行提供展示舞台,《棒棒棒》遭停播
第四节 互联网新闻传播规范
第八章 舆论监督与司法独立平衡
第一节 新闻传播与司法公开
案例8—1 微博图文直播薄熙来案庭审
第二节 新闻传播与司法公正
第三节 新闻传播与司法的平衡
案例 8—2 汤计:“为‘呼格案’奔走九年,我一直相信正义等得到”
第九章 禁止传播色情暴力有害内容
第一节 禁止传播淫秽色情内容
案例9—1电影《苹果》因色情内容被广电总局禁止公映
第二节 禁止传播凶杀暴力内容
案例9—2 儿童模仿《喜羊羊与灰太狼》烧伤同伴 制作方被判赔偿
案例9—3 广东“人肉搜索”第一案:网络暴力怎么判
第三节 禁止传播邪教和其他危害社会的内容
案例9—4 粗暴侮辱宗教 出版物遭查处
第十章 商业信息传播规范
第一节 传播与不正当竞争防止
案例10—1 利用互联网诋毁竞争对手终败诉
案例10—2 全国首例浏览器针对视频网站的不正当竞争纠纷案审结
第二节 证券信息规范
第三节 广告信息规范
第十一章 传播与人格权
第一节 传播侵权的特点
第二节 传播与名誉权
案例11—1 利用互联网恶意攻击他人绝对不行!
案例11—2 北大知名教授为啥败诉?
案例11—3 利用互联网侵犯他人名誉权
第三节 传播与隐私权
案例11—4 “私闯民宅”还是舆论监督?
第四节 传播与肖像权
第五节 传媒侵权的民事责任
第十二章 传播与著作权
第一节 著作权法律关系的要素
第二节 传播者的邻接权
第三节 著作权与公共利益的平衡
第四节 著作权侵权
第五节 侵犯著作权的法律责任
案例12—1 射手网侵犯著作权遭罚
参考书目
精彩书摘
前言
这是一个网络媒介普及与技术变革不断发生的时代,我们站在新闻伦理与传媒法这个前沿平台上学习和掌握专业知识,并在探索和追求真理的道路上时刻关注和推动着社会的进步。
2014年,政府强调推动新兴媒体融合发展要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强化互联网思维,坚持媒体的优势互补,以先进技术为支撑、内容建设为根本,推动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形成立体多样、融合发展的现代传播体系。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党和政府的政策方针包括要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这也是党在新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指标和要求,对中国法治社会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真实、理性、建设性的表达始终是我们所追求的,因此,表达权保护是新闻伦理与传媒法的核心价值。互联网时代,围绕表达权的保护研究可以丰富宪法法律实施的理论。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首要任务和基础性工作。宪法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基石是宪法,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的关键是坚持依宪执政。
网民本身在互联网的发展过程中变得越来越主动,传播的主体性正日益增强。过去,人们只能坐在固定的台式机旁,单向地浏览网站提供的信息;而现在,持有智能手机的人可以彻底打破空间的限制,并可以自己传播新闻、话题,塑造互联网的空间。可以说,互联网不仅重新塑造了我们宏观层面的社会结构,也润物细无声式地改变了我们微观意义上的生活。我们的工作形式、职业变迁,以及整个社会的心理状态、思维方式、价值观点等由互联网带来的变革,都足以令所有人进行深入持久的反思。互联网发展围绕着强化个人的主体性这一点,其背后的动力绝非只有技术,而更与网络文化兴起、人类技术社会的发展潮流有关。在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下,社会的开放使人们越来越接受这一点并达成共识,即人是自由且平等的。正是认识、信念与技术多方面动力的存在,使得我们有理由相信,越来越多的普通网民通过技术得以赋权,实现自己的主体地位,中国也正在以一种开放和包容的姿态与国际社会融合。
我们都深知和亲历着中国新闻伦理与法治环境的复杂性,我们也都深入地思考过某些问题的解决之道。因此,我们聚在一起研习这门课程关涉的各种问题和话题,也不是一般地讨论一事一案例的好与坏,用脑力计算其于社会的利与弊,更不是加以情绪化的评价和说辞告诫,而是为将来付诸行动做准备,为中国新闻伦理与传媒法环境及其制度的优良化贡献自己的智慧。
回顾中国新闻伦理与传媒法的历史,我们只能说,具体问题必须具体分析。如果说半个多世纪的经历还能对我们有所教益的话,我认为,那就是尊重事实:对于就各种特殊情况做出的判断来说,没有什么是恒常的通行标准,也不存在什么确定无疑的规则;对国家和政治社会来说,就是理论与实践,或者更简明扼要地说,是思考和行动的关系。当然,做出合理选择的前提是发现事物本身的客观性质。
各位通过学习这部教材,可以了解新闻传播伦理与法规的基本研究领域,掌握新闻传播伦理与法规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明晰新闻传播伦理行为选择的判断思路与过程,并在全面掌握传播法知识后,达到对现实传播实践问题的理性观察和认识。本教材内容既包括新闻伦理规范与法学理论的概念辨析,也包括具体行为选择的依据分析和知识传授。笔者力求使教学内容反映国际、国内新闻传播伦理与法律规范研究的最新成果,并列举出最新案例,以切合我国实际地分析本学科的发展趋势。
中国新闻伦理与传媒法学科的研究成果来源于传媒的实践、公众的关注、网民的围观,这是社会进步的动力所在,也是新闻伦理自律与传媒法治的力量之源。笔者没有足够的时间对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新闻传媒界发生的所有案例、观点进行深入全面的探赜求索、钩微阐幽,但通过条分缕析的剖析,发现其中科学、民主、文明的生长元素,始终把握住追求社会公理和正义的脉搏,探求中国新闻传媒走向德治、法治的路径,是写作这部教材的本意。
陈绚
2016年1月于明德新闻楼709
前言/序言
新闻传播伦理与法规教程(新编21世纪新闻传播学系列教材)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新闻传播伦理与法规教程(新编21世纪新闻传播学系列教材)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