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萬微信粉絲吐血推薦!
2.瞄準美食、旅行、購物,關注讀者*感興趣的話題點!
3.超長知識、超實用的知日書,讓你在瞭解日本的同時吃好、玩好、買好!
4.海量圖片異彩紛呈,有圖有真相!
5.麻辣文字讓你爆笑不停,比小說、旅行見聞更有趣!
《娜娜告訴你 這纔是日本!美食·旅行·購物》作者娜娜曾在日本求學。在本書中,作者試圖從美食購物、遊記見聞、風土人情等多元視角中,挖掘中國人關於日本*感興趣或*令人吃驚的細節。仿佛拼圖一般,通過方方麵麵的細微內容的拼閤,完整展現當今日本的現狀以及日本民眾的生活與情感,讓讀者以一種更新鮮、更輕鬆的方式瞭解這個一衣帶水的鄰國。
《娜娜告訴你 這纔是日本!》主要包括三方麵的內容:日本美食介紹、日本旅遊攻略以及日本購物指南。
《娜娜告訴你 這纔是日本!》結構清晰、語言風趣、圖文並茂,適閤年輕讀者閱讀。它既是一部瞭解日本的大眾休閑讀物,又可作為日語係學生的課外讀物使用。
美食
01 日本人都有哪些傢常菜
02 日本的年夜飯都吃什麼
03 史上最長知識的日本便當普及貼
04 除瞭味噌湯,日本料理中還有哪些湯
05 拉麵那些事
06 日本人最喜歡什麼味道的方便麵
07 一定要吃的日本十大暢銷零食
08 天婦羅:從傳奇的舶來品到正宗的日本料理
09 99%的人都不知道的隱秘豆腐美食
10 跨越韆年的日本鹹菜
11 為什麼日本人鍾情含有劇毒的河魨
12 在日本吃河魨是怎樣的體驗
13 刺身的正確吃法:彆吃金槍魚瞭,要吃鯛魚
14 什麼樣的三文魚最名貴
15 除瞭刺身和壽司,三文魚還能怎麼吃
16 鮎魚:日本料理中最常見的平民魚
17 吃貨最值得收藏的日本牛肉指南
18 正宗壽司鑒定大法
19 懷石料理為何能成為頂級日料
20 中華料理是如何傳入日本的
21 日式點心,美到哀傷
22 天皇的日常飲食:不能吃貴,也不能吃爽
旅行
23 史上最值得收藏的櫻花攻略
24 震撼照片帶你瞭解日本最真實的溫泉
25 一生一定要去的十大日本隱秘旅行勝地
26 一年12個月,每月都可以逛日本
27 去日本需要注意的幾件小事
28 旅行,帶上這些常用日語就夠啦
購物
29 HOBONICHI:日本最暢銷的頂級手賬
30 和紙膠帶:從醜小鴨到風靡世界的白天鵝
31 LUPICIA:把茶葉做成日本頂級設計美學
32 京都人自己票選齣來的必買手信
33 連陳冠希都癡迷的日本時裝潮牌
34 日本藥妝店購物指南,男女都要收藏
35 給蝸居者的福利:日本的逆天收納神器
36 還在搶電飯煲?看看日本人廚房的頂級裝備
37 在日本買買買,要找對地方選對貨
天皇的日常飲食:不能吃貴,也不能吃爽
在之前的章節裏,我們聊瞭日本人的日常飲食和高檔日料,最後娜娜要為大傢八一八日本天皇平時都吃些什麼。
坑爹的夥食費
天皇的夥食費都是從國傢稅收中撥款,一年的預算是324000000日元,約閤1800萬人民幣。
1800萬啊,好炫目的數字!
你們一定會說,wow!一年吃1800萬,這得吃多好啊!
但事實不是這樣的。
最豪華的是國宴,但是這個不在日常預算裏。國宴應該是天皇吃過的最高級的東西瞭。
1800萬不是天皇一個人吃的,而是整個皇室的夥食費,皇後、親王、公主等人的飯錢都是從裏麵扣。更坑爹的是,這部分費用還包含瞭皇室每年祭典的費用(主要是新年祭祀的費用)、祭祀神社裏的神官和巫女的費用,以及國有17座神社和40座寺廟的運轉費用。
所以,這3億日元根本不夠大手大腳花的,而且這個預算從1996年開始,近20年來一直沒變過,這可苦瞭皇室的禦膳房。這是一個很悲傷的故事,因為預算不多,隻能一分錢掰成兩半花。
天皇傢的“禦用牧場”
說起禦膳房,在日語裏有一個詞是“大膳課”,類似於公務員單位的夥食部門。這個部門下麵有幾個小組:第一組負責做和食,第二組負責做西餐,第三組負責做日式點心,第四組負責做西式點心。還有一個第五組,總體負責東宮禦所的夥食。
除瞭製作食品外,還有一個重要工作就是——進貨。天皇料理的食材有兩個來源,一是皇室在櫪木縣的禦用牧場,二是從固定的供應商那裏采購。
禦用牧場日文全名是“宮內庁禦料牧場”,它已經成為櫪木縣的一個旅遊景點。禦用牧場一方麵種菜,皇室平時吃的鬍蘿蔔、白菜、茄子什麼的就是這裏種的;另一方麵飼養禽畜,供應皇室所需的肉蛋奶等。
禦用牧場占地麵積約252公頃,相當於54個東京巨蛋。它由宮內廳(處理日本皇室一切事務的機關)管轄,六十多名牧場工作人員都是國傢公務員。旺季時,會另外雇用十來名臨時工。
自然,禦用牧場生産的一切食物絕對是放心食品,生産的每一個環節都極為嚴格。例如,皇傢特製酸奶是昭和天皇格外中意的一款乳酸飲料,這種飲料是將脫脂奶濃縮後殺菌,再加入乳酸菌發酵,最後加入香料和糖漿後攪拌而成的;傢畜被伺候得相當到位,牛能享受到一天兩次澡的待遇,熱天時,連豬都要衝澡;雞是露天放養,有充足的活動空間。
盡管禦用牧場麵積大、産品好,但它不是萬能的,比如它的麵積不夠種植皇室這麼多人的主食,大米什麼的還是需要禦膳房去采購。皇室的食材采購都是固定的,大米雷打不動地來自於文京區的米店。供應的也不是什麼“皇室特供米”,就是普通米。
魚類也是固定地從築地的一傢叫作“共同水産株式會社”的公司進貨。沒有鯛魚、比目魚這些高級魚,都是百姓們常吃的鞦刀魚、沙丁魚等。像肥美的大螃蟹、特級和牛之類的高級食材,在菜譜上是很少見的,除非有大型接待活動或是有貢品。而且——像河魨這種雖然鮮美但有劇毒的食物,是萬萬不能嘗試的。因為要是天皇有個三長兩短的,可不是禦膳房能擔得起的。所以,昭和天皇一輩子都沒吃過河魨,好悲催。
用生命做菜的禦膳房
雖然食材是大眾食材,但是禦膳房還是保證瞭天皇飲食的質量。
為瞭照顧天皇的健康,禦膳房每天的菜譜是經過營養學搭配的,飯隻給八分飽的分量,而且一定不能太油膩或太鹹,以清淡為主。所以,皇室很少吃天婦羅這類東西。
哦,還有,不能喝酒。
一定會有人說,作為天皇,不能吃太好的,還不能吃太爽的,活著還有什麼意思!
這時候禦膳房廚師的功力就顯露齣來瞭。雖然食材簡陋、菜式選擇有限,但是製作我可以用心啊,我可以用生命來做菜啊!
於是,漸漸有瞭一些不成文的講究:菜要切得大小長短都一樣;洗完的米要攤開,一粒一粒地挑走顔色和大小不一緻的米;土豆和山藥如果要削成球形,那麼這個球一定是可以從桌子這一頭滾到那一頭的滾圓,滾不動的就算不閤格。
所以,雖然擺在天皇麵前的隻是平常的傢常飯菜,但可以規整到讓處女座都驚艷的地步。
這裏給大傢推薦一部日劇《天皇的料理番》,它講述瞭很多禦膳房主廚鞦山德藏的故事。劇中還有一個人物是1964年擔當禦膳房和食小組組長的榖部金次郎,他至今仍健在,與鞦山德藏一樣,是為數不多的幾位寫書介紹皇室料理的廚師。
悲催的天皇
我們來看看天皇的一頓飯到底包含哪些內容。
·鹽燒太刀魚(配蘿蔔泥)
·時蔬青菜(配乾木魚)
·肉鬆雞蛋捲
·醃黃瓜(奈良鹹菜)
·麥飯(大米拌大麥)
·湯(內含鬆茸、鵪鶉、扁豆、童子雞、筍)
天皇開飯的時間很固定:早上8點吃早飯,一般是西餐,就是麵包、牛奶什麼的;中午12點吃午飯,晚上6點吃晚飯。如果午餐是和食,那麼晚餐必定是西餐;反之亦然。
昭和天皇在位時有一些規矩:端上來的飯菜一定要全部吃完,並且都說好吃,不能說難吃,更不能挑食,也不能點名要吃什麼。因為當時日本物資貧乏,絕對不能加重民生負擔。比如昭和天皇吧,就好鰻魚茶泡飯(鰻茶漬け)這一口,但是鰻魚屬於高級食材,所以即使天皇再愛吃,一年也難得吃上一兩次。
唯一一次例外便是納豆。納豆不都是黏黏的,吃一口還會牽很多絲麼,廚師覺得天皇這樣吃實在不雅,於是將納豆洗得白白的,一顆一顆地給天皇吃。據說這是禦膳房第一次給天皇吃納豆,也是最後一次,昭和天皇對禦膳房說:“我再也不吃納豆瞭……”
雖然天皇的飲食有益於健康和長壽,但一輩子就這麼中規中矩地過,在我們看來也是錯失瞭很多人生的樂趣。如此來說,當個屌絲,在大排檔甩開腮幫子吃串喝啤酒,真是暢快愜意啊!
……
這本書最大的優點在於它超越瞭簡單的信息堆砌,而是呈現瞭一種非常立體的日本印象。娜娜的視角非常獨特,她沒有被那些錶麵的光鮮亮麗所迷惑,而是試圖去挖掘日本文化的深層含義。她寫美食,不僅僅是滿足口腹之欲,更是在探尋食物背後承載的生活方式和飲食哲學。她會分享她在一傢不起眼的居酒屋裏,和老闆娘聊天的場景,從簡單的食材,聊到對生活的熱愛,這種人情味讓她覺得即使是最平常的食物,也變得格外有味道。她寫旅行,不隻是打卡網紅景點,而是去感受不同城市的氣質,比如她會比較東京的快節奏和京都的慢生活,但同時又能發現它們之間微妙的聯係。她還會分享一些關於日本社會風俗的觀察,比如日本人在公共場閤的禮儀,或者他們對待工作的認真態度,這些都讓我對這個民族有瞭更深的理解。她在購物部分的介紹也同樣彆具一格,她推薦的往往不是那些大牌,而是充滿設計感、手工製作的小物件,這些東西背後往往蘊含著設計師的創意和日本的傳統工藝。這本書讓我覺得,瞭解一個國傢,不僅僅是瞭解它的地理和曆史,更是去理解它的人民,他們的生活,他們的價值觀。
評分這本書讀起來真的太有意思瞭!作者娜娜的文筆特彆親切,就像在和一位老朋友聊天一樣。她不是那種枯燥的介紹景點,而是把每一段旅程都講得繪聲繪色,仿佛我跟著她一起,在京都的古巷裏迷失,在大阪的道頓堀感受熱鬧,甚至能聞到街邊烤串的香氣。最讓我驚喜的是,她對美食的描述簡直是味蕾的盛宴!不僅僅是列齣餐廳名字,而是細緻地講齣食材的口感、烹飪的過程,以及她品嘗時的心情。比如,她形容一傢拉麵店的豚骨湯如何濃鬱醇厚,是怎麼熬製瞭多久,每一口都帶有滿滿的膠原蛋白,喝下去全身都暖洋洋的。還有她去一傢隱匿在小巷裏的壽司店,食材新鮮到什麼程度,師傅的手法有多麼精湛,吃到的每一塊壽司都像是藝術品。她還會分享一些當地人纔知道的私房美食,不是遊客常去的那些地方,而是真正能體驗到日本本土風味的地方。讀完她的美食篇章,我真的恨不得立刻飛過去,把她提到的每一傢店都去打卡一遍。而且,她還會穿插一些在日本旅行的趣事,比如怎麼剋服語言障礙,怎麼和當地人交流,這些細節讓我覺得她分享的不僅僅是攻略,更是真實的經曆,充滿人性和溫度,讓人覺得日本這個國傢離自己並不遙遠,反而充滿瞭親近感。
評分坦白說,一開始我以為這本書會是一本比較常規的旅遊攻略,但讀瞭之後發現完全不是那麼迴事。娜娜的筆觸非常個人化,充滿瞭她自己的觀察和感悟。她寫美食,不僅僅是告訴你“這個好吃”,而是會講齣“為什麼好吃”,比如食材的新鮮度、調味的獨特之處,甚至是廚師的心情。我記得她寫到一傢天婦羅店,詳細描述瞭麵糊的厚薄、油溫的控製,以及炸齣來的蝦有多麼酥脆,連蝦的尾巴都炸得恰到好處,入口即化。這種細膩的描繪,讓我仿佛置身其中,垂涎欲滴。她寫旅行,也不是簡單地列齣景點和行程,而是會分享她在旅途中的所見所聞,她遇到的人,發生的故事。她會寫自己在陌生城市迷路時的慌張,但最終找到瞭方嚮的喜悅;她會寫和當地人交流時發生的趣事,即使語言不通,也能感受到人與人之間的善意。她還把日本的購物文化講得非常有意思,不僅僅是介紹哪些東西可以買,更會去探討這些物品背後的文化意義,比如日本的匠人精神是如何體現在每一個細節中的,從一把刀到一件陶瓷,都凝聚著製作者的心血。這本書讓我覺得,旅行不僅僅是去到一個地方,更重要的是去體驗和感受。
評分這本書最打動我的地方在於,它讓我看到瞭一個真實、多元的日本,而不是媒體或者刻闆印象中單一的形象。娜娜的文字充滿瞭觀察力,她不僅僅是在記錄,更是在思考。她會寫到日本的現代化與傳統是如何交織共存的,比如在東京這樣的大都市,既有摩天大樓和時尚的街區,也有寜靜的神社和古老的庭院,這兩種風格在她筆下顯得毫不突兀,反而形成瞭一種獨特的韻味。她還會探討一些社會現象,比如日本社會的“職場文化”,她用非常幽默又深刻的方式描述瞭自己在那裏的經曆,讓我們這些讀者也能感受到那種微妙的壓力和人際關係。而且,她對購物的介紹也很有特色,不是簡單地羅列商場和品牌,而是會去挖掘一些有設計感、有故事的小店,介紹一些真正值得購買的伴手禮,甚至是日本本土設計師的作品。她會告訴你,在某個小鎮上,可以淘到什麼樣充滿驚喜的手工藝品,或者在某個二手店裏,能發現什麼樣有曆史感的物件。這些內容讓我覺得,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旅遊指南,更像是一本關於日本生活方式的百科全書,充滿瞭人文關懷和生活氣息,讓我對日本這個國傢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和認同。
評分說實話,這本書的旅行部分讓我受益匪淺。我一直對日本的傳統文化很感興趣,但總是覺得無從下手,不知道該從哪裏開始。娜娜在這本書裏,就把日本的幾個主要城市描繪得活靈活現,她 not only 去瞭那些熱門景點,比如淺草寺、清水寺,而且還深入到一些鮮為人知的地方,比如她介紹的某個能看到絕美日落的山間小鎮,或者某個隱藏在深山裏的溫泉旅館。她對每個地方的曆史和文化背景都有很深的瞭解,而且能用一種非常生動的方式講齣來,而不是枯燥的講解。比如,她介紹京都的時候,不僅僅是講金閣寺有多麼金碧輝煌,還會講到它背後的曆史故事,以及她穿著和服在古街上漫步時的感受。她對旅行細節的關注也讓我印象深刻,比如在哪個季節去哪個地方最閤適,當地的交通方式有什麼特點,甚至是去瞭某個寺廟,需要注意些什麼禮儀。她還分享瞭一些自己總結齣來的旅行小貼士,比如怎麼預定到熱門的餐廳,怎麼利用公共交通節省時間和費用,這些都非常實用。讀她的文字,我能感受到她對日本的熱愛,這種熱愛不僅僅停留在錶麵的贊美,而是深入到對日本社會、文化、人情的理解。這本書讓我對日本的旅行充滿瞭期待,也讓我明白,真正的旅行,不僅僅是看風景,更是去感受一個地方的靈魂。
評分收到啦,還沒看~
評分還不錯
評分棒棒棒棒棒棒!
評分好書慢慢看,雙十一400-300的活動實在太給力瞭。
評分看到微信公眾號說齣書瞭就過來支持一下。
評分很實用!相當不錯!
評分很想買的一本書,看著質量很好
評分非常好。很實用。對想自由行的人來說,看完這本書對去日本怎麼玩,怎麼吃,怎麼點菜,買手信,等等,都有個大概瞭解。看完之後對日本料理也有瞭很深的瞭解。
評分太實用瞭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